据中国银保监会浙江监管局网站公告,因未准确登记保险销售从业人员基本资料,太平人寿台州中心支公司被警告并处罚款30000元。 图片 公开信息显示,行政处罚依据为《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监管办法》第三十二条,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为中国银保监会台州监管分局,作出处罚决定的日期为2020年7月17日。
7月29日讯(记者 安平)喊出“二次创业”的重庆海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海成集团”),在将总部从万州搬迁到重庆主城后,便在土拍市场上开启了“进击”之路。 中指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企业拿地排行榜》显示,海成集团拿地面积为90万平方米,行业排名第86。从拿地数量来看,海成集团上半年共揽入7宗土地,拿地金额约53.2亿元,而2019全年的这一数据仅为18.4亿元。 据了解,海成集团上半年获得的这7宗地块,全部位于重庆地区。海成集团官网披露的“海成版图”也显示,公司目前地产项目均位于重庆。值得注意的是,海成集团董事长李海今年1月提出公司将踏上“二次创业”新征程时,曾表示将跨区域发展放在首位,大力拓展川渝鄂贵等地区,扩大区域影响力,逐步形成“全面布局、多点开花”的格局。 海成集团的全国化将如何展开,还需要时间来揭开答案。2019年1月,海成集团曾拿下四川宜宾兴文县地块;同年3月,海成集团表示与金科共同开发四川广安邻水项目。 频繁与品牌房企合作拿地 记者注意到,海成集团上半年收获的土地,部分溢价率颇高。今年6月28日斥资9.5亿元竞得重庆市渝北区一宗住宅用地,溢价率31.77%;6月29日联合龙湖以总价17.4亿元拿下的重庆蔡家251亩商住地,溢价率37.73%。 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下,海成集团以如此高的溢价率拿地,项目还有多少盈利空间?在如此大手笔拿地后,海成集团能目前资金情况如何?下半年拿地计划是多少?记者致电致函海成集团,但截至发稿时未收到回应。 不过,自2018年以来,海成集团与龙湖、金科、昕晖、中梁、宝龙等集团公司展开全面战略合作。有业内人士称,这不仅降低了投资风险,还提高资金利用率,有助于快速提升规模。 天眼查数据还显示,海成集团今年3月曾两次将股权进行出质,质权人分别是工商银行重庆渝北支行和重庆银行开州支行,出质股权数额分别为3920万元和1320万元。 上半年销售约50亿元 在土拍市场表现积极的海成集团,销售规模也连续上新台阶。 克而瑞发布的《2020上半年大重庆销售金额榜单TOP30》显示,海成集团流量销售金额为50.26亿元,排名第 7 ,前6名被金科、融创、龙湖、恒大、万科、碧桂园占据。 海成集团在官网提到,销售业绩稳步上升,得益于集团战略发展策略、城市公司的超强执行和对指标的敬畏感。各城市公司各条线以“六天工作制”、“5+N”、“白+黑”常态工作模式推进各项工作。海成集团还表示,全集团上下齐心,以完成年度目标为使命,全速前进。不过2020全年的目标是多少,海成集团并未对外透露。不过,7月17日召开的半年度总结大会传递出的信息显示,海成集团下半年的经营目标是70亿元,未来三年的业绩目标是300亿元。 此外,海成集团今年初曾荣膺某机构评选的“2020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这也是海成集团首次获得百强房企称号,部分媒体发布的宣传稿中将其称之为“海成集团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式跨越”。不过,记者梳理克而瑞、亿翰智库、中指研究院三大机构销售榜单发现,海成集团2019年销售金额均未进TOP100。那么,海成集团2019年真实的销售金额是多少?为何能获得“百强”称号?记者同样在采访函中提及,但没有获得答案。 天眼查提示风险逾百条,项目质量遭质疑 在行业内,海成集团素有“中西部山地建筑开发专家”的称号。海成集团也认为,人性化、特色化的产品研发,标准化、高品质的产品生产,“城”、“府”、“院”三大产品系以及其他标杆合作项目质量与速度并重,是公司实现“跨越增长”的制胜法宝。 不过,天眼查数据显示,海成集团面临的司法风险和经营风险超过百条,今年3月还曾作为被告卷入商品房销售合同纠纷。另外,海成集团还遭遇多次行政处罚。 记者注意到,海成集团多个项目在交房后曾因质量问题遭到业主维权。 位于重庆万州百安大道海成星光上院业主曾在第三方互动平台发帖,称验房时室内客厅内外墙、厨房天花板等处有渗水痕迹,到楼顶查看发现施工方正在对厨房渗水部位进行修补。该业主还称,经咨询专业机构得知,造成这种积水的原因,在于施工过程中没有对基础屋面找平、找坡,时间长了会导致室内漏水。对于上述投诉是否属实?记者未能从海成集团获得证实。
《Tech星球》消息,在网上买卖保险,保险公司和用户最怕的都是投保纠纷。由于没有录音录像的环节,还原投保情况变成了所有保险公司在线上销售保险的一大难题。日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支付宝保险平台宣布率先应用自有知识产权的蚂蚁链保险销售可信回溯技术,让互联网保险销售过程可记录、可还原。 目前,这一技术服务已经开始陆续应用于支付宝保险平台的各类保险产品中。未来,也将应用在网络互助计划相互宝上面,并逐步将这一技术提供给其他保险公司使用。 . 此前,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规范互联网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建立销售行为可回溯机制,实现销售过程可还原。这一新要求将于今年10月1日生效。 传统的保险电话销售有录音环节,而线下销售要求对关键投保环节进行录音录像。在投保纠纷发生时,保险公司和消费者可以依据录音录像资料还原用户投保过程,以此证明双方当时是否有尽到条款告知、健康状况如实告知等义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从线上购买保险产品。但保险线上销售没有“双录”环节,因此也导致理赔纠纷发生时的举证难、责任难认定的问题。 蚂蚁链的保险销售可信回溯技术,真正让线上的保险销售过程可还原,且具有易操作性。在获得用户授权后,这一技术会对用户投保过程进行全程记录,并且对销售页面进行版本管理和操作行为日志记录,重现投保过程的每一个页面和每一个操作。这些数据记录加密上链,永久保存且不可篡改。 支付宝保险平台智能产品部总经理方勇表示,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购买保险,保险产品的健康告知和保障条款都非常重要,用户都应该认真阅读了解,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如实告知,做到明明白白投保,保障自身权益。
在网上买卖保险,保险公司和用户最怕的都是投保纠纷。由于没有录音录像的环节,还原投保情况变成了所有保险公司在线上销售保险的一大难题。日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支付宝保险平台宣布率先应用自有知识产权的蚂蚁链保险销售可信回溯技术,让互联网保险销售过程可记录、可还原。 据了解,目前,这一技术服务已经开始陆续应用于支付宝保险平台的各类保险产品中。未来,也将应用在网络互助计划相互宝上面,并逐步将这一技术提供给其他保险公司使用。 此前,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规范互联网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建立销售行为可回溯机制,实现销售过程可还原。这一新要求将于今年10月1日生效。 传统的保险电话销售有录音环节,而线下销售要求对关键投保环节进行录音录像。在投保纠纷发生时,保险公司和消费者可以依据录音录像资料还原用户投保过程,以此证明双方当时是否有尽到条款告知、健康状况如实告知等义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从线上购买保险产品。但保险线上销售没有“双录”环节,因此也导致理赔纠纷发生时的举证难、责任难认定的问题。 蚂蚁链的保险销售可信回溯技术,真正让线上的保险销售过程可还原,且具有易操作性。在获得用户授权后,这一技术会对用户投保过程进行全程记录,并且对销售页面进行版本管理和操作行为日志记录,重现投保过程的每一个页面和每一个操作。这些数据记录加密上链,永久保存且不可篡改。 支付宝保险平台智能产品部总经理方勇表示,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购买保险,保险产品的健康告知和保障条款都非常重要,用户都应该认真阅读了解,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如实告知,做到明明白白投保,保障自身权益。
7月24日讯 近日,银保监会发布一则针对利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安人寿)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经查,利安人寿存在以下违法行为: 2017年3月20日至3月30日,利安人寿通过线下填写投保单、线下收缴保费、业务管理部手工录单的方式销售“多利宝终身寿险(投资连结型)”,涉及保费20,097.3万元。上述业务未通过利安人寿自营网络平台销售,也未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销售,但公司在业务投保单上“业务销售渠道”记载为“网销”,“代理人姓名”记载为“网络销售”,“代理人代码”记载为“632W10100”(江苏分公司的虚拟销售代码)。2017年4月11日,利安人寿向原保监会上报“2017年3月寿险公司互联网保险统计表”,将上述业务记载为“自营网络平台-保险公司”。 时任新渠道部副总经理汤伟负责公司网销业务,互联网统计数据填报由其审批上报,对提供虚假报告报表负有直接责任。 综上,决定作出如下行政处罚:上述行为违反《保险法》第八十六条的规定;根据该法第一百七十条,对利安人寿罚款30万元;根据该法第一百七十一条,对汤伟警告并罚款5万元。
不理想的2020年上半年销售成绩,让本就出现债务违约的亿达中国 “雪上加霜”。 7月19日晚间,亿达中国公布了2020年6月营运数据。2020年6月,亿达中国合约销售金额和权益合约销售金额分别约为10.92亿元、10.05亿元,销售面积和权益销售面积分别约为9.22万平方米、8.17万平方米,对应的销售均价约为每平方米11841元、权益销售均价约为每平方米12300元。 截至2020年前6个月,亿达中国的合约销售金额约为25.56亿元、权益合约销售金额约为22.13亿元;销售面积为25.37万平方米、权益销售面积为20.68万平方米,对应的销售均价约为每平方米10076元、权益销售均价约为每平方米10704元。 图片来源:亿达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二零二零年六月未经审核营运数据 根据此前亿达中国发布的运营数据,2019年6月亿达中国合约销售金额约为人民币18.01亿元,权益合约销售金额约为人民币17.88亿元;同期销售面积为22.4万平方米,权益销售面积为22.2万平方米;销售均价约为每平方米人民币8105元,权益销售均价约为每平方米人民币8052元。 截至2019年前6个月,亿达中国的合约销售金额约为44.63亿元,权益合约销售金额约为42.62亿元;同期,亿达中国的销售面积为48.8万平方米,权益销售面积为46.7万平方米;销售均价约为每平方米9143元,权益销售均价约为每平方米9111元。 若照此计算,那么亿达中国2020年6月合约销售金额同比下降39.37%,权益合约销售金额同比下降43.79%;2020年前6个月合约销售金额同比下降42.73%,权益合约销售金额同比下降48.08%。 2020上半年销售额25.56亿,6月占比39% 合约销售方面,根据亿达中国披露的历月运营数据,2020年2月至6月亿达中国合约销售金额逐渐增加,由2020年2月的2.01亿元增长至2020年6月的10.92亿元,环比增幅为443%。具体到单月数据,2020年6月较2020年5月增长175.76%。 销售面积方面,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1月出现最低值仅为2.7万平方米,较上月相比下降56.45%。2020年2月至6月销售面积则均逐渐增长,至2020年6月已达9.22万平方米。超过2019年12月的6.20万平方米,增幅为48.7%。 销售均价方面,数据较为低落,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平均均价仅为9857元。仅有2020年3月较上月增长51.11%,2020年4月均价又出现下滑,较2020年3月相比下降16.94%。 权益合约销售方面,若刨除2020年1月数据,那么亿达中国2020年2月至4月的权益合约销售金融也在不断增长,环比增幅为773%。不过2020年2月和2020年4月较上月相比有所下滑,降幅分别为12.87%和14.79%。 权益销售面积方面,仅有2020年6月为8.17万平方米,较2020年5月份的3.5万平方米增长133.42%。 若就上半年整体数据来看,则由2020年1月的1.59万平方米增至2020年6月的8.17万平方米,增幅为413%。 权益销售均价方面,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的平均值为9764元,除了2020年2月和4月有所下滑,其他月份均不同程度增长。增幅最高的是2020年3月,较2020年2月增长46.76%。 不过,就2020年1至6月的运营数据和2019年1至6月的营业数据同比来看,上述6个指标与去年同期相比,大部分指标都有所下滑。 2019年末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90亿 亿达中国于2014年6月27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是集园区开发、园区运营、工程建设、物业管理等业务于一体的综合性集团化企业,目前已在全国二十余个城市先后开发和运营了大连软件园、武汉软件新城、北京中关村壹号等40余个商务园项目。 2019年,亿达中国营收和净利润双降。财报显示,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人民币60.77亿元,较2018年同比减少17.4%。 具体到主营构成,2019年商务园租金收入为5.55亿元,较上年4.78亿元增长15.9%:建筑、装修及园林绿化收入为人民币3.84亿元,较上年同期3.18亿元增长20.75%;物业管理收入为6.33亿元,较上年同期5.39亿元增长17.43%。 2019年商务园配套住宅、写字楼及独立住宅销售收入为44.64亿元,较上年同期59.58亿元减少25.1%;商务园委托运营管理收入为人民币4,215万元,较上年同期6284万元减少32.9%。 2019年亿达中国净利润为6.38亿元,较2018年同期下降20.6%,净利润率为10.5%。毛利为人民币21.31亿元,同比增加3.9%;毛利率由2018年的27.9%上升至年内的35.1%,上涨了7.2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年内结转产品结构不同,且各结转产品对应均价较上年同期有所上涨所致。 未上市之前,以2012为例,亿达中国的营收增速、毛利增速、毛利率增速、销售净利率均处于较高水平。但是,自2012年上市之后,上述指标就不断波动,且大部分时间处于较低水平。 2012年至2019年7年时间里,亿达中国出现三次营收增下滑、两次毛利增长为负。其中,2015年和2016年更是出现了营收和毛利双降。截至2019年末,仅有销售毛利率重回2012年的水平,但仅比2012年的34.78%增长0.28个百分点。 并且,亿达中国还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债务风险。 财务数据显示,近三年来亿达中国的流动负债总额由2017年的140亿元增至2019年的272亿元。2019年亿达中国总资产为438亿元,其中流动资产为182亿元。照此计算,截至2019年末,亿达中国的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90亿元。 亿达中国的计息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也是逐年攀升,由2012年的48亿元升至2019年的138亿元。截止2019年12月31日,亿达中国拥有银行及其他借款约为人民币150亿元,于一年内到期的即期借款为人民币138亿元。 亿达中国近四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50.44亿元、29.10亿元、16.16亿元、24.83亿元,近四年期末短期负债总额分别为228.79亿元、187.36亿元、143.51亿元、154.42亿元,现金短债比分别为0.22、0.15、0.11、0.16 。 财报显示截止2019年12月31日,亿达中国拥有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仅为20.4亿元。现金流如此之少,远不及高达150亿元的债务规模。 此外,亿达中国还出现了债务违约。 4月23日,亿达中国公告曾发公告称,截止2020年4月20日未支付2020年到期年息为6.95%的优先票据的未偿付本金5285.4万美元,已构成违约事件。不过,一天后亿达中国又发公告称,已于当日转移相关资金以支付2020年到期票据的未偿付本金额(连同应计利息),并履行契约项下付款责任。 图片来源:亿达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未支付二零二零年到期年息6.95%的优先票据的未偿付本金 公告显示,该美元优先票据发行于2017年4月17日,发行规模3亿美元,期限为3年期,票面利率6.95%,该票据本应于今年4月19日到期。 但是今年3月底,亿达中国曾发公告说要发行新的票据用于置换该期4月到期的3亿美元优先票据。交换完成后,该期票据的余下未偿付本金额为5285.4万美元。本次,亿达中国违约的正是这剩余的5285.4万美元。 截至目前,针对该笔5285.4万美元的违约后续情况,亿达中国公司暂无相关公告予以进一步说明。 在亿达中国宣布置换消息之后,标普将亿达中国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从“CC”下调至“SD”。同时,该亿达中国的高级无抵押票据的长期发行评级从“C”下调至“D”。标普认为,该交易视为折价交易,相当于违约,因为亿达中国的内部资源不足且融资选择有限,无法在没有债务交换的情况下偿还全部到期票据。 搜狐财经发现,目前亿达中国还面临着一笔将于2020年9月到期的8亿元人民币境内公司债。 疲弱的亿达中国会如何面对呢?从目前动作来看,出售资产回流现金也许是亿达的选项之一。 此前,2018年5月,亿达中国曾以26亿元向龙湖集团出售大连高新园区若干物业;2019年10月,又以8.7亿元处置子公司武汉春田股权。今年2月,亿达中国宣布出售物业资产,2020年-2021年计划销售其在核心二线城市优越位置的若干主要物业,包括青云天下、河口湾、大连蓝山、长沙小镇及郑州科技城等。
7月17日晚间,牧原股份披露2020年半年报。得益于二季度生猪销售的快速增长,公司今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210.33亿元,同比增长193.76%;净利润107.84亿元,同比大增7026.08%。 销售量方面,上半年,牧原股份共销售生猪678.1万头(同比增16.61%),其中商品猪396.7万头、仔猪273.1万头、种猪8.3万头。 公司披露,今年二季度,共销售生猪421.7万头,其中商品猪246.2万头、仔猪167.4万头、种猪8.1万头。与之对比,今年一季度的各项数据分别是:销售生猪256.4万头,其中商品猪150.5万头、仔猪105.7万头、种猪0.2万头。换言之,二季度的生猪销量全面提速。 销售收入方面,上半年公司生猪销售收入207.2亿元,同比增逾200%。其中,一季度的累计销售收入80.05亿元,二季度销售收入127.15亿元。净利润同比增幅方面则更为明显,一季度的净利润同比增幅为864%,而上半年的净利润同比增幅则超过7000%。 牧原股份仅花了半年时间,营收和净利润就已双双超过去年全年,其中今年上半年107.84亿元的净利润较去年年末的61亿元,接近翻倍。 作为生猪养殖企业核心价值之一的种猪规模,牧原股份此前在6月销售报告中披露,截至2020年6月底,公司能繁母猪存栏为191.1万头。 一个细节是,在今年3月6日牧原股份的“2019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公司董事长秦英林曾透露,根据公司的配种计划,预计2020年底,公司能繁母猪存栏量较2019年底可提高一倍。 而在最近一次机构调研中,牧原股份已将这一目标大幅提升。据公司透露,公司能繁母猪存栏量正根据公司的留种计划有序增加,预计2020年底能繁母猪存栏量将为2019年底的两倍左右。 与之对应的是,牧原股份今年上半年的生产性生物性资产正稳步增长。半年报显示,公司生产性生物性资产为53.6亿元,去年年末为38.35亿元,增幅约四成。公司称,这主要系公司生产经营规模扩大,种猪存栏量增加所致。 公司表示,目前正加快在南方区域的发展布局,在湖南、广东、广西等省份设立子公司,增加生猪出栏量,保证猪肉供应。同时,公司在个别地方开始尝试楼房养猪。 此外,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围绕提升场区生物安全防控、扩大生猪养殖产能以及屠宰场建设等工作进行,截至6月底,公司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余额为429.27亿元,比年初增加154.64亿元。 对于猪价走势,牧原股份认为,猪价明后年总体上应该呈下降趋势,但是价格和供给量是一个辩证的关系,由于现在行业的平均成本有明显上升,如果短期内价格下降过快,反而会对后续的产能恢复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