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公司指出,“为进一步完善公司风险管理体系,降低公司运营风险,促进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充分行使权利、履行职责,根据《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的有关规定,公司拟为公司和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购买责任险。” 从江海股份投保董责险的具体方案来看,被保险人为江海股份及该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年度赔偿限额为1000万美元,年度保费支出不超过人民币20万元/年。 新证券法于今年3月1日正式施行以来,董责险热度明显提升。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3月份以来咨询董责险的上市公司数量明显增加,自4月份以来,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发布投保方案,但整体来看,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投保比例仍然很低,整体不足10%。业内人士认为,这与我国的法律环境,投资者权益保护意识,以及董责险在实践中的表现等因素都有关系,但今年上市公司投保董责险的热度明显升温。
近日,上海银保监局在其官网发布了关于投保个人贷款保证保险的消费提示。 上海银保监局列举的案例显示,杨先生因急需资金周转,在互联网上向某银行申请10万元贷款,为获得增信服务,提高贷款成功率,杨先生选择了投保某保险公司的个人贷款保证保险,并按照提示进入投保环节,在后续页面中出现了个人征信业务授权书、保险产品介绍、投保须知及投保协议等。 杨先生急于获得贷款,未仔细阅读就直接勾选了“已知晓”并进行了下一步操作。杨先生事后发现,自己虽然成功获得贷款,但根据投保协议,除了每月还款金额外,还需支付一定数额的保费,融资成本比自己预想中的更高,从而引发争议。 对此,上海银保监局提示称:首先,应正确认识个人贷款保证保险。个人贷款保证保险(或个人借款保证保险)的投保人为借款人,被保险人为贷款人。购买个人贷款保证保险属于信用增进(下称“增信”)措施之一,除此以外,增信措施还包括第三方担保、抵押或质押担保等等。个人消费贷款等实务操作中,借款人可以通过购买个人贷款保证保险方式用以增信从而获取相应贷款,因此借款人为此购买时请看清所购险种。 其次,应合理评估个人贷款及投保需求。个人贷款保证保险作为增信措施之一,在实务操作中应遵循自愿原则,即贷款人不能强制消费者购买贷款保证保险,但借款人也可能因缺乏其他有效的增信措施而无法获得贷款。因此,请消费者务必结合自身的还款能力综合考虑是否贷款或投保。消费者若投保了个人贷款保证保险,则融资成本中除贷款利息外,还将包括保证保险的保费,请消费者切勿忽略这部分融资成本。 同时,应认真对待借贷和投保办理流程。借款人在办理贷款手续时,如确需投保个人贷款保证保险的,除关注贷款协议外,还应仔细阅读个人贷款保证保险的投保材料,尤其关注保险责任、除外责任、缴费方式、缴费金额和缴费期间等关键内容,了解清楚后再签字确认。若通过互联网申请贷款并投保,则请务必留意贷款操作页面的各个流程环节,根据页面提示认真阅读投保须知、保险条款等,清楚自身权利义务,切勿盲目勾选“已知晓”等按钮直接跳过重要信息,以免后续产生不必要纠纷。 此外,应按时履约还款维护个人征信。投保个人贷款保证保险并不能免除借款人的还款义务,如果借款人发生贷款逾期或违约,保险公司会先行向贷款人赔付,然后对借款人进行追偿,并可能上传计入个人征信系统,对借款人未来的贷款、出行、就业等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请消费者理性借贷,在办理贷款后遵守合同约定,按时还款付息、缴纳保费,切勿因过度负债、无力偿还贷款而影响个人信用记录。
7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实施《关于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若干问题的规定》,将新证券法第95条所列的普通代表人诉讼和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进一步推向应用层面。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郭雳昨日接受记者专访,就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的规定进行了解读。在郭雳看来,此举呼应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新近表态,“要加快新修订的证券法实施细则落地,对典型重大、社会影响恶劣的个案,依法及时启动集体诉讼。”其中两家投资者保护机构的角色作用,相当引人瞩目。 在最高法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证监会首席律师焦津洪表示,证监会将制定发布专门通知,而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投服中心”)会成为目前证监会系统具体参加特别代表人诉讼的主要投保机构,其将通过专门的业务规则,就参加诉讼的基本原则、获得外部专业支持、案件选择、回避、保密、诉讼代表人和投资者在诉讼过程中的权利义务、诉讼活动重点环节规范等内容做出规定。同时,另一家投保机构——投保基金,在试点阶段将主要从事数据分析、损失计算、协助分配等工作,与投服中心形成互补。 郭雳向记者表示,新证券法从今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第95条是亮点之一。普通代表人诉讼依托该条第1款和第2款,是《民事诉讼法》第53条、第54条规定之代表人诉讼在证券领域的场景化应用。特别代表人诉讼则依据第95条第3款,以受50名以上投资者委托的投保机构作为代表人,并适用投资者“默示加入、声明退出”的特殊规则。上述两类代表人诉讼机制被称为“中国版证券集体诉讼制度”。 郭雳认为,此次最高法规定中的“特别代表人诉讼”部分,赋予投服中心在诉讼过程中的多项便利条件。例如,特别代表人诉讼案件不预交案件受理费。又如,投保机构作为代表人在诉讼中申请财产保全的,人民法院可以不要求提供担保。另外,同普通代表人诉讼一样,特别代表人诉讼也采用当事人特别授权的模式,这给了投服中心决断行事较大的空间。另一方面,此次还就投保机构对投资者的义务提出要求,规定其应当采取必要措施,保障被代表的投资者持续了解案件审理的进展,回应投资者诉求;对投资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不予采纳的,应当对投资者做好解释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规定并没有将包括投服中心、投保基金在内的投保机构排除在普通代表人诉讼之外。相反,第12条明确指出,投保机构作为原告参与诉讼,或者接受投资者的委托指派工作人员或委派诉讼代理人参与案件审理活动的,法院可以指定该机构为代表人,或者在被代理的当事人中指定代表人。 郭雳直言,在两类证券代表人诉讼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让人们对投服中心的未来更加期待。“当然诚如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所言,资本市场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改善其生态需要多方合力,投保机构可以发挥其独特作用,却无法单兵突进包打天下。证券集体诉讼同样也只是证券期货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中的一个类型,我们希望通过市场各方主体的共同努力,打击震慑违法行径,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合法利益。”
《Tech星球》消息,在网上买卖保险,保险公司和用户最怕的都是投保纠纷。由于没有录音录像的环节,还原投保情况变成了所有保险公司在线上销售保险的一大难题。日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支付宝保险平台宣布率先应用自有知识产权的蚂蚁链保险销售可信回溯技术,让互联网保险销售过程可记录、可还原。 目前,这一技术服务已经开始陆续应用于支付宝保险平台的各类保险产品中。未来,也将应用在网络互助计划相互宝上面,并逐步将这一技术提供给其他保险公司使用。 . 此前,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规范互联网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建立销售行为可回溯机制,实现销售过程可还原。这一新要求将于今年10月1日生效。 传统的保险电话销售有录音环节,而线下销售要求对关键投保环节进行录音录像。在投保纠纷发生时,保险公司和消费者可以依据录音录像资料还原用户投保过程,以此证明双方当时是否有尽到条款告知、健康状况如实告知等义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从线上购买保险产品。但保险线上销售没有“双录”环节,因此也导致理赔纠纷发生时的举证难、责任难认定的问题。 蚂蚁链的保险销售可信回溯技术,真正让线上的保险销售过程可还原,且具有易操作性。在获得用户授权后,这一技术会对用户投保过程进行全程记录,并且对销售页面进行版本管理和操作行为日志记录,重现投保过程的每一个页面和每一个操作。这些数据记录加密上链,永久保存且不可篡改。 支付宝保险平台智能产品部总经理方勇表示,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购买保险,保险产品的健康告知和保障条款都非常重要,用户都应该认真阅读了解,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如实告知,做到明明白白投保,保障自身权益。
在网上买卖保险,保险公司和用户最怕的都是投保纠纷。由于没有录音录像的环节,还原投保情况变成了所有保险公司在线上销售保险的一大难题。日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支付宝保险平台宣布率先应用自有知识产权的蚂蚁链保险销售可信回溯技术,让互联网保险销售过程可记录、可还原。 据了解,目前,这一技术服务已经开始陆续应用于支付宝保险平台的各类保险产品中。未来,也将应用在网络互助计划相互宝上面,并逐步将这一技术提供给其他保险公司使用。 此前,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规范互联网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建立销售行为可回溯机制,实现销售过程可还原。这一新要求将于今年10月1日生效。 传统的保险电话销售有录音环节,而线下销售要求对关键投保环节进行录音录像。在投保纠纷发生时,保险公司和消费者可以依据录音录像资料还原用户投保过程,以此证明双方当时是否有尽到条款告知、健康状况如实告知等义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从线上购买保险产品。但保险线上销售没有“双录”环节,因此也导致理赔纠纷发生时的举证难、责任难认定的问题。 蚂蚁链的保险销售可信回溯技术,真正让线上的保险销售过程可还原,且具有易操作性。在获得用户授权后,这一技术会对用户投保过程进行全程记录,并且对销售页面进行版本管理和操作行为日志记录,重现投保过程的每一个页面和每一个操作。这些数据记录加密上链,永久保存且不可篡改。 支付宝保险平台智能产品部总经理方勇表示,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购买保险,保险产品的健康告知和保障条款都非常重要,用户都应该认真阅读了解,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如实告知,做到明明白白投保,保障自身权益。
“高空抛物险”怎么买?记者走访广州小区,未见物管投保 记者 刘冉冉 高空抛物在小区里很常见,有的是高层居民往楼下泼水、扔垃圾,有的甚至扔剪刀、行李箱,虽然有部分物管企业为此装上了摄像头,但高空抛物现象仍屡见不鲜。 近日有政策研究人士建议鼓励商业保险公司设立涵盖高空抛物责任在内的保险产品,称之为“高空抛物险”。那么谁为高空抛物险埋单?保障范围是什么?物业投保高空抛物可行吗?记者就此走访了市场。 记者走访中发现,高空坠落物品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的情况时有发生,在险企赔付案例中也更为常见。一般这类情况下,投保人是作为“责任方”。 走访保险机构:高空抛物险,家家户户都可以买 去年8月,市民杨先生因暴雨造成房屋窗户吹落砸到楼下车辆,造成车主财产损失。想起自己购买的家财险含有居家责任保障,杨先生随后向95511报案。 工作人员接到报案后,查看保单及时联系报案人理赔所需的资料,客户最终获得3000元赔款。 该案例理赔方平安车险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这类最常见的案例中,高空抛物属于居家责任中的一项保障内容。它与意外险的区别在于,前者属于责任险,保障造成的第三者人伤与财产损失,而意外险仅保障人员意外,相较于高空抛物的意外保障范围更广。 记者从行业了解到,一般针对物品坠落的“高空抛物险”,保障内容主要有第三者人身伤害、第三者财产损失责任等,范围涵盖房屋内(包括房屋专属的天台、庭院)的物体(包括安装在房屋外的空调器和太阳能热水器等家用电器的室外设备)发生高空坠落等。 这类“高空抛物险”家家户户都可以购买,尤其适合有较多室外设备、有阳台的家庭。 走访住宅小区:受访物业均无投保,承担协助调查责任 现实中最令人头疼的是高空抛物后不见踪影的“肇事者”。对于这种情况,近日有政策研究人士提出建议,由物业部门为小区里的高空抛物购买商业保险。 记者走访小区了解情况。天河一个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没有为高空抛物行为投保:“高空坠物,这属于个人违法行为,我们小区也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由抛物者负责赔偿,与物业管理方无关。” 随后在其他住宅小区中,记者得到了类似的答复,但是这个小区的物业管理部门负责人表示,虽然没有为这类不文明行为投保,但会负担起协助调查的任务,寻找到肇事者承担相应的责任。 行业建议:高空抛物险怎样买,避免重复投保 由于高空抛物险涉及人身意外险、寿险、重疾险、车险等多个险种,许多市民担心遗漏投保或重复投保。 对此,行业人士建议,如果投保人已就业,首先咨询所在就业机构,除社保外,员工还享受哪些保障,尤其是意外伤害医疗费用补偿的保险;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购买保险。 高空抛物适用保险一览 涵盖高空抛物的险种主要有人身意外险、寿险、重疾险、车险等。根据目前的险种,记者梳理出如下三种保障和赔付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被高空抛物砸中不幸身故。 这种情况下可由人身意外险和寿险保障。如果当事人已投保了相应的人身意外险,那么一般情况下,不管责任方赔付身故方多少金额,保险公司都应按照合同设定的保险额度来赔付投保人;而如果当事人已投保了相应的寿险,在所签订的合同条款范围内,一旦被保人出现身故或者全残就应进行相应赔付。 第二种情况是高空抛物致严重昏迷或重大疾病。 这种情况下可由意外险附加医疗险和重疾险保障。商业保险产品中有些意外险有附加医疗险。而在具体执行中,如果责任方支付了受害方的相关医疗费用,保险公司一般会根据所花费的医疗费来报销剩余部分;如果责任方缴清了受害方的医疗费用,那么保险公司一般不再重复赔付。一旦被保人因此情况出现符合重疾险赔付标准情况的,那么就可以按照重大疾病理赔。 第三种情况是高空抛物砸坏车辆。 在这类情况下,保险机构一般首选要求投保人找到事故责任方进行赔付;当责任方拒赔时,也可向保险公司报险,一般是先以购买的车损险进行赔付,之后再由保险公司向事故责任方追责。不过,如果车主车辆受损却找不到责任方,那么保险的理赔金通常难以获得足额赔偿,只能赔付一部分损失(有险企透露为70%左右)。而对于高空抛物砸坏车窗,如果只有车窗玻璃被砸碎,且车主没有单独购买玻璃险,那么保险机构就无法赔付。
>>创业板改革落地 将推动资本市场进一步提质增效 创业板市场在运行逾10年之后,迎来了迄今最深入、最彻底的一次改革。6月12日,涉及创业板改革的一系列规章制度、配套规则发布实施。今日,深交所启动受理创业板在审企业的IPO、再融资、并购重组申请。 >>跨境电商 新监管方式开启试点 “稳外贸”又有新动作。根据海关总署最近发布的公告,海关总署将在北京海关、天津海关、南京海关等10个海关开展跨境电商出口新监管方式的试点,自7月1日起施行。 >>多地银保监局开启人身险退保风险排查 重点关注恶意退保黑色产业链 近日,为摸清近期辖内人身险公司退保风险底数,上海、广东等多地银保监局决定,将开展人身险公司退保风险排查工作。 >>航延险频被“薅羊毛” 亟须完善产品堵上漏洞 专家建议,保险公司应限制过高额度的投保(含重复投保),并对“高风险”投保人的真实乘坐飞机行为进行核查;应提高航延险产品的费率差异化程度,实时更新,同时考虑限制赔付率和赔付次数太高的人投保。 >>稳增长政策发力 经济运行暖意渐浓 据经济参考报6月15日消息,从用电量到挖掘机销量,从货运量到快递业务量,从货币供应量到商务活动指数……近日密集发布的一系列先行指标快速回升,释放出更多积极信号,业内普遍预计,供需两端加速回暖,工业、投资、消费复苏有望提速。稳增长政策正在发力,经济运行暖意渐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