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自动驾驶一直是创投圈的核心话题。2020 年国内自动驾驶的融资故事,以文远知行完成 2 亿美元的 B1 轮融资告一段落。实际上,自动驾驶的发展已经进入中场,仅凭一个 demo 已无法吸引资本市场眼球。而且,由于技术、以及产业链等先决条件尚未成熟,Robotaxi的落地时间一再跳票。相比起五年前的热火朝天的投资热潮,资本市场对于自动驾驶的期待近年逐渐趋于冷静。不过,情况在2020 年发生了一些改变。作为自动驾驶领域最符合人们对于未来出行幻想的形态,Robotaxi 赛道中除了上文提到的文远知行,AutoX、小马智行、滴滴等国内玩家均于 2020 年宣布拿到了新的融资。一方面是资本不断入场,一方面是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2020 年初,国家 11 部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未来自动驾驶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此外,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例如,长沙、广州、北京已陆续颁发了开放道路的全无人驾驶路测的许可证书。不难看出,2020 年,Robotaxi 在技术成熟度、安全性、监管方面的发展都获得了进一步的认可。在资金和政策双重保障的基础上,赛道玩家正逐步将技术转化为产品,Robotaxi 商业化落地的想象空间在加速释放。大脑、眼睛、身体全方位发展事实上,无论是资本市场的信心,还是政府政策的重视,都离不开 Robotaxi 自身在 2020 年的稳健发展。回顾今年的 Robotaxi 自动驾驶技术的迭代,我们可将其拆解为三大部分:大脑(车载计算平台)、眼睛(传感器)、身体(整车)。更聪明更稳定的大脑(车载计算平台)正如人类的行为需要经过大脑思考,自动驾驶车辆的任何决策也要经过复杂冗长的计算过程。在 Robotaxi 赛道深耕的企业都深谙一个道理:想要训练出足够聪明的自动驾驶「大脑」,则需要有足够多的数据来支持。作为收集数据最常规最直接的方式,路测一直是玩家们的第一选择。依托于国内展开的各地路测,Apollo 路测里程已经超过 600 万公里;截至 10 月,小马智行(Pony.ai)已在全球公开道路完成了超过 400 万公里的自动驾驶测试里程;文远知行自动驾驶车队规模超百辆,路测里程超 300 万公里。这些数字看起来可能十分抽象,但据新智驾了解,玩家们单位时间内收集的路测数据数量正在呈倍数增长。基于此,自动驾驶算法的迭代速度无疑会加快,对Robotaxi的商业化落地也会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如果说数据为自动驾驶「大脑」的运转提供源源不断的燃料,那么,车载计算平台则是自动驾驶「大脑」的具象化载体,是自动驾驶算法正常运行的基石。就车载计算平台而言,算力的提升自然是不用多说,同时,助力Robotaxi商业化落地的其他趋势也在日益凸显。比如向车规级靠拢、为自动驾驶的正常运转提供高可靠性;体积缩小并集成到后备箱或者备胎槽中,尽可能地将空间还给乘客。基于上述的一些考虑,2020 年,AutoX 推出了自主研发的L4 级车载计算平台AutoX XCU。据AutoX 肖健雄透露,XCU 的GPU 算力能够达到1820 TOPS。另一方面,元戎启行则展示了基于与英伟达车规级计算平台 Xavier 而打造的 DeepRoute Tite 计算平台解决方案,体积和功耗相比传统方案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总而言之,「喂养」的数据越多,Robotaxi 就越有能力来应对各种 Corner Case,也更容易向商业化落地的真实状态迈进。不过,想要完全实现安全可靠,自动驾驶系统至少需要经过110 亿英里的「训练」。从目前的情况来看,Robotaxi玩家都还处于初期阶段。更加敏锐的眼睛(传感器)在真实世界数据与车载计算平台之间,Robotaxi 玩家需要架起车载传感器的桥梁——传感器会将自己「看到」的客观信息映射至「大脑」,帮助自动驾车辆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这些数据。除了上文提到的车载计算平台,今年Robotaxi 上的车载传感器也一改此前分散的布置,正在朝着更加集成、更加一体化的套件发展。例如,小马智行新一代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 PonyAlpha X 的车顶盒整体重量下降 22%,螺栓数减少 90%;此外,AutoX 已经研发了平板式的传感器融合车顶盒,车顶盒厚度仅有 15 厘米(业界不少非平板式凸起方案厚度超过30 厘米)。基于更加集成的设计,传感器套件能够与车身进一步贴合,对风阻、能耗、以及在过桥、进车库等场景下均有实际好处;同时,也更易于形成一套「标准化工序」来推进Robotaxi车辆的量产落地。当然,传感器套件是一个整体,其发展也离不开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单个传感器的提升。作为高级自动驾驶不可或缺的零部件,激光雷达领域在今年迎来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其应用场景开始从L4 往L2+/L3下探。而且,已经有多家前沿主机厂宣布了将在新车型上采用激光雷达的信息。新智驾从国内激光雷达企业Livox处获悉,过去十五年,搭载激光雷达的L4级车辆规模在千台级别,但很可能明年一年全球搭载激光雷达的前装车型出货量就会接近甚至超过这个数字。上述趋势似乎与激光雷达在L4 级自动驾驶上的应用关系不大,但换一个角度来看,当下激光雷达的售价仍以万元为计算单位,随着行业关注度高涨以及市场规模扩大,供应链上下游的生态也会逐步成熟,从而带动激光雷达整体成本的下降。身为自动驾驶系统里昂贵的传感器,激光雷达的价格如果可以降至更合理的区间,这对于Robotaxi商业化落地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强壮的身体(整车层面)当然了,有了聪明的大脑和敏锐的眼睛,Robotaxi 还需要强壮的身体——Robotaxi 归根结底还是以车为载体,其发展并非凭自动驾驶企业一己之力就能够推动,需要汽车 OEM 的支持。从整体上来说,自动驾驶企业与OEM 的合作整体可以分为后装和前装两大形式。后装更主流,也更符合行业的发展现状;但基于长远考虑,后装的集成方案拥有太多限制,前装无人车才是承载Robotaxi商业化落地的终极形态。在前装无人车方面,AutoX 走得比较靠前。在今年CES 2020 期间,AutoX 正式宣布与欧洲汽车巨头FCA 合作,引进Pacifica 大捷龙来支持AutoX Robotaxi在中国的大规模运营。这里需要注意的是,Pacifica大捷龙是FCA 和Waymo深度合作而设计的专为自动驾驶而生的车型,具备车规级冗余硬件的底盘,包括刹车、转向、电源等。另一方面,百度Apollo和一汽红旗在前装无人车的打造上也有了新的进展。双方正在合力推进第五代前装量产自动驾驶车辆红旗EV 的研发工作。此前,百度Apollo和一汽红旗联手打造了首条 L4 级自动驾驶乘用车前装产线。放眼全球,像AutoX 与FCA、百度Apollo与一汽红旗这样基于前装的合作案例尚且不多,但Robotaxi赛道的其他玩家也在积极寻觅破局点,比如小马智行。不久前,小马智行发布其首条自动驾驶系统产线,可实现其 L4 级别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 PonyAlpha X 的标准化生产,并将率先搭载于丰田旗下雷克萨斯 RX450h 车型上。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通过这种标准化流程帮助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上车,能够化繁为简,缩短自动驾驶车辆走向规模化生产的时间跨度。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自动驾驶「大脑」「眼睛」「身体」都在2020 年得有了实质性的进展,Robotaxi 商业化落地的蓝图正在加速展开。出行平台助力,Robotaxi 走近用户整个自动驾驶的未来格局都与两方面息息相关:技术和商业模式。技术层面,未来玩家们的传感器配置、算法架构、甚至整体解决方案都可能逐渐趋同,那么,自动驾驶技术的最终壁垒一定是数据获取以及通过数据迭代算法的能力。商业模式层面,Robotaxi作为未来运力的补充,其内核离不开用户体验。也就是说,实现真正的Robotaxi商业落地,自动驾驶企业还要对实际运营的细节精雕细琢。眼下,自动驾驶技术的安全性已经有了一定的保障,那么Robotaxi 该以何种方式走近用户?站在现在的时间点来回望,这个问题已经有了十分明确的答案。2020 年4 月,坐拥出行生态的百度Apollo率先开放Robotaxi服务,通过百度地图及百度 APP 智能小程序将Robotaxi开进长沙市民的现实生活中。6 个月后,百度 Apollo 于北京正式全面开放 Robotaxi 服务,10 月 12 日当天订单高达 2608 单。除了百度,高德(AutoX、文远知行)、滴滴两个出行平台也在2020 年开放 Robotaxi 约车服务。三家出行平台对于 Robotaxi 的运营模式分别是:百度自己运营 Robotaxi 服务,同时接入其他网约车服务;高德平台的 Robotaxi 服务和网约车服务皆来自第三方;滴滴平台是自家 Robotaxi 和网约车混合派单。除了上述的Robotaxi玩家,元戎启行也在2020 年官宣,明年将接入曹操出行 APP,面向公众提供试乘服务。此外,另一家自动驾驶公司 Momenta 的 Robotaxi 产品 ——Momenta GO 也于今年 10 月亮相,并对外开展了 Robotaxi 试乘服务。尽管这些与Robotaxi 相关的项目大都是部分城市的固定区域内运营,运营车辆和时间有限,随车配有安全员,但接入出行平台意味着这Robotaxi已经迈出了从内部研发走向用户现实生活的第一步。不同于百度、滴滴等拥有现成出行生态的大玩家,大多数的自动驾驶初创公司自身并不具备造车,或者是运营规模化车队的能力。因此,与出行平台合作算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商业落地模式。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T3 出行联合苏州高铁新城发起自动驾驶生态运营联盟鳌头联盟,合作伙伴多达 30 余家。其中,小马智行、Momenta 两个 Robotaxi 玩家赫然在列。尽管目前尚不清楚小马智行以及 Momenta 是否会像其他玩家一样接入出行平台,但两者与 T3 出行的关联变得密切起来,确实给业界留下了想象空间。布局不同场景,寻找更多落地的机会自动驾驶是一个烧钱游戏,Robotaxi 更是过尤而不及, Waymo Robotaxi 每年烧钱的速度是十亿美金起步。尽管 2020 年Robotaxi在各方面都有了喜人的进展,但由于落地的难度远高于预期,自动驾驶企业想要通过 Robotaxi 来为自己的长线发展造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专注于 Robotaxi 赛道的玩家开始将目光锁定到其他场景,寻找更多落地的机会,例如:元戎启行的L4 级自动驾驶技术已经触达港口的无人集卡;小马智行研发了商用车L4 级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并获得了自动驾驶卡车测试牌照;文远知行近日宣布正在布局自动驾驶小巴Robobus。不难看出,这些自动驾驶企业的商业模式已经开始兵分两路,其中,Robotaxi 作为一个中长期目标,通过与出行服务公司合作的方式来落地;同时,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将自动驾驶技术模块产品化,落地到其他垂直行业。相比起上述自动驾驶初创企业,百度 Apollo 在这一方面的思考更为深刻,布局也更加全面,并且于2019 年就提出了「永攀高峰,沿途下蛋」的商业路线。百度Apollo长期布局Robotaxi和Robobus自然不必多说,此前打造的L4 级自动泊车 AVP 方案,当下已经与广汽,威马,长城等品牌在 AVP 开展量产合作。如今,百度 Apollo 还将疆界扩至货运领域,与货运企业狮桥成立合资公司 DeepWay。除此之外,百度Apollo已经将L4 自动驾驶技术降维释放到辅助驾驶领域,推出了ANP(Apollo Navigation Pilot 领航辅助驾驶)方案。事实上,无论身处哪条赛道,所需的自动驾驶技术在很大程度都有着互通性。通过布局不同的场景,自动驾驶企业可以获得更加多元的数据,并对其现有Robotaxi的发展进行反哺;另一方面,也能帮助自动驾驶企业融入不同的产业链,寻找更多落地的机会,从而带来现金流。「无人化」商业落地的突破口Robotaxi 已经从最初的封闭场景驶上公开道路并进行载人服务,但出于对安全的考虑,驾驶座上还端坐着一名安全员——这与其商业模式的逻辑是相悖的:行业普遍认为,Robotaxi实现盈利的前提是节省每年约10 万元的人类驾驶员工资费用。因此,「无人化」成了现阶段推动自动驾驶车辆商业化落地的重点突破方向。自动驾驶企业2020 年在「无人化」方面的动态并不算少,文远知行(广州)和百度Apollo(长沙、北京)均拿到了国内全无人驾驶路测的许可,可以进行没有安全员的道路测试。诚然,安全员下车算得上是Robotaxi商业化落地进程中的一个关键节点,但文远知行和百度Apollo的无人驾驶路测并不是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无人驾驶——作为冗余的一种手段,两家企业在进行无人驾驶路测时都有远程监管的兜底方案。台前幕后的全无人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中间必然经历多次技术与模式的迭代。眼下,各大玩家还处于十分早期的阶段。相比上述两位Robotaxi玩家,AutoX 可能更为大胆。2020 年12 月,AutoX 正式公布了其首批车内全无人、无远程遥控的 Robotaxi 车队,并发布了其在深圳市繁华公开道路完全无人驾驶的视频。在此之前,AutoX 获得了全球第二张、中国唯一一张加州全无人驾驶载人牌照,可在硅谷中心城市圣何塞地区进行可载人的全无人驾驶。眼下,自动驾驶企业的技术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全无人驾驶驾驶路测也已经有了先行案例。在可预见的未来里,还将有更多城市拥抱无人驾驶,颁发相关的牌照,相应的时间周期也会进一步缩短。随着全无人化路测的规模的进一步扩大,Robotaxi的商业化落地的基础将更加牢固。新智驾总结尽管 2020 年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节奏,但基于疫情防控的要求,自动驾驶领域的发展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从资本的角度而言,今年整个行业也有了「回暖」之意。据新智驾了解,仅仅是 2020 年上半年,自动驾驶领域融资总金额就超过 70 亿美元,比 2019 年自动驾驶行业公开披露金额的融资事件总额还要高。无论是资本市场和政府部门的认可,还是自动驾驶自身各方面进展,都释放出了强劲的信号:自动驾驶已经进入到商业化落地的初时代,不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概念。同时,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在未来几年的时间里,行业的马太效应会更加凸显,资源向头部玩家倾斜。Robotaxi赛道的玩家们也已经开始未雨绸缪,抢占自动驾驶商业落地的先机。尽管业内尚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来框定自动驾驶的终局将如何形成,以及何时形成,但可以肯定的是,只有在强大落地能力的支撑下,玩家才能成为未来的赢家。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原标题:数字科技的“排头兵”,抢滩登陆正当时 文/孟永辉 当产业互联网时代来临,我们看到的是一场以深度改造行业为代表的全新发展时代的来临。 同消费互联网时代不同的是,人们更加关注的是如何对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赋能与改造,而并不仅仅一味地收割流量。 作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金融行业的改造和变革,特别是抛弃消费互联网时代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成为一个不得不着重思考的重要课题。 在这种大背景下,金融科技顺理成章地成为互联网金融的接棒者,通过以大数据、AI为代表的新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一场深度改变金融行业的全新发展由此拉开序幕。 按照金融科技的逻辑,新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并不是像互联网金融那样将金融行业变成是一个互联网物种,而是更好地回归金融本身。 对于那些早已有了金融科技念头的传统金融机构来讲,这其实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于是,我们看到以平安银行、招商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开始投身到了金融科技的洪流之中,一场从改造内在的元素为代表的金融新进化开始上演。 毋庸置疑的是,这种以回归金融、改造金融为主导的发展模式相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讲的确是一种修正和完善。它让金融重新成为了自己,并且开始发生深度且本质的改变。 然而,金融科技本身对于金融机构的极端依赖,最终让金融科技本身变成了一个仅仅只有金融机构才可以参与其中的游戏,对于那些并不具备明显的金融属性,特别是没有具备相关资质的玩家们来讲,其实是一种另类的拒绝。 因此,我们在产业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来看待金融行业的进化并不仅仅只是将金融科技看成是唯一的发展方向,而是应该寻找一个更多的玩家,特别是掌握了技术与数据优势的玩家同样可以参与其中的全新路径。 数字科技便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诞生的,相对于金融科技的专属与独特,数字科技则具有更加明显且全面的普适性。 金融科技是开始,数字科技是未来 以新技术的应用为代表的对于金融行业的深度改造并不是错误的,它是金融发展过程当中必然会经历的一个阶段。 人们对于互联网金融的芥蒂以及对于让金融回归金融的渴求,最终让金融科技变成了仅仅以银行、证券、保险为代表的金融机构的专属,金融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不能套用产业互联网的模式,而是要寻找具有金融特色的模式,于是,金融科技在某种情况下变成了金融机构深度科技化的开始。 通过将新技术应用到金融行业当中,原本组成金融行业的内在元素开始发生了深度而又全面的变革,大数据、AI等新的元素在金融行业当中出现的概率越来越多。 相对于互联网金融式的渠道从线下到线上的迁移来讲,金融科技的这种全新的发展模式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显著的进化,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金融行业的运行效率。 然而,我们同样需要看到的是,这种以立足金融行业本身的变革,最终让金融科技变成了金融行业的专属,对于那些并不具备传统金融架构和元素的玩家们来讲,则是一种另类的拒绝。 同样是在金融科技的大背景下,我们同样看到了以赋能和改造为代表的新方向的出现,对于那些并不拥有金融元素和架构的玩家们来讲,他们可以扮演赋能者的角色,通过赋能传统金融机构的方式来参与到金融科技当中。 虽然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让那些并不具备金融资质的玩家参与进来,但是,金融机构本身数量上的短板,最终让这些玩家们不得不面临僧多粥少的窘境。 另外,金融行业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不能开放所有的环节让赋能者参与,于是,以金融科技为出发点的赋能方式就变成了一个不伦不类的存在,表面上是在用新技术对金融行业进行深度改造,实质上却并未真正解决金融行业内部最本质的痛点和难题。 寻找一种能够让更多玩家参与其中,能够让金融行业更加深度和全面变革的新方式,成为破解金融科技弊端的关键所在,数字科技便是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诞生的。 同金融科技的局限性相比,数字科技具有更多的普适性,它不仅可以让金融玩家与科技玩家都参与其中,而且可以将金融与外部行业更加深度和全面地结合在一起,更好地实现了让金融回归实体的目标。 因为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是趋势,即使是金融科技,同样要进化到数字化的阶段,从这个角度来看,用数字科技来诠释金融行业的新未来再合适不过了。 另外,数字化浪潮的来临并不仅仅只是在金融行业发生,在金融之外的其他行业同样正在进行着一场全面而又深度的变革。 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数字科技提供了一种金融行业与外部行业可以桥接在一起的全新方式,它可以让金融更好地回归实体,更好地与实体进行深度而又全面的整合。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金融科技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而更加普适的数字科技则才是金融行业的新未来。 抢滩登陆正当时,数字科技的关键点在哪? 数字科技本身的普适性以及它所带给我们的巨大的想象空间,不仅吸引了传统金融机构的参与,同样吸引了诸多金融科技玩家投身其中。 越来越多的玩家开始将发展的重点从金融科技转移到数字科技身上,一场抢滩登陆的战役由此打响。当抢滩登陆正当时,我们或许应该更多地去思考数字科技的关键点。 联接仅是开始,耦合才是关键。毋庸置疑的是,数字科技本身衍生于金融的特性决定了它必然也必须不断联接起金融与外部行业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让金融行业的功能和属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对于数字科技的玩家们来讲,其实就是要扮演联接者的角色,让金融行业与外部行业之间可以更好地联通,让金融行业更好地对外部行业进行深度赋能,让外部行业更好地让金融行业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从现阶段的数字科技的发展情况来看,那些真正开始意识并且真正开始扮演联接者角色的玩家才是真正抓住了数字科技发展的关键。 对于那些依然仅仅只是单纯地做金融,单纯地做赋能的玩家来讲,在这个阶段,他们已经走在了错误的道路上。 然而,对于那些已经扮演起联接者角色的玩家们来讲,联接仅仅只是开始,在桥接起金融与外部行业之后,他们应该更多地去思考如何让金融与外部行业实现深度融合,从而达成1+1>2的效果。 因此,耦合,才是未来数字科技玩家真正应该要做的,只有经过了这样一个阶段之后,金融与外部行业之间的壁垒与鸿沟才能消弭,金融才能真正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毛细血管”。 科技仅是开始,数字才是方向。数字科技,这个概念的核心在于“数字”,而不是“科技”。之所以会有数字科技的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金融科技衍生而来的。 因此,数字科技的关键并不在于科技,而是在于数字。 科技的概念主要聚焦在赋能和改造上,数字的概念主要聚焦在新物种的产生上。 对于玩家们来讲,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数字”上,而非“科技”上。 正如前面所讲,“数字”的关注点在于新物种的产生,在这个过程中,“科技”扮演的仅仅只是手术刀的角色,它解决的是传统行业的痛点和难题,而数字科技的玩家则要具备将业已改变的传统行业进行再造,并且产生新物种的责任。 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在那些仅仅只是把数字科技的重点放在了“科技”上,而不是“数字”上的玩家,依然是金融科技的底层逻辑的延续,等到流量红利不再,赋能空间见顶,这些玩家依然会选择逃离,甚至会被淘汰。 相反,那些把数字科技的重点放在“数字”上的玩家则可以与即将到来的数字经济一起长期共存,并且持续发展。 当数字科技的玩家真正成为数字经济的塑造者,而不再是修修补补的改造者的时候,他们才是真正决定数字科技未来的真正力量。 因此,当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玩家抢滩登陆数字科技的时候,我们或许要更多地从“数字”,而不是“科技”的角度来思考数字科技的关键点。 结语 当产业互联网的风潮来临,我们看到的是一场以金融科技为主打的全新发展的来临。 不可否认的是,较之于互联网金融的简单收割,金融科技让我们看到了让金融回归金融的方向。 于是,很多人开始将投身到金融科技的洪流之中。 然而,金融行业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所谓的金融科技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并且享受红利的存在,最终,金融科技仅仅只是那些具备金融特质的玩家们的专属领地。 寻找更加普适,更加深度的替代者,成为人们不得不面临的重要课题,数字科技便是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诞生的。 相对于金融科技的局限性,数字科技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广阔的新未来。 然而,仅仅只是加持数字科技的概念,但却无法抓住数字科技的关键点同样是无济于事的。 认清数字科技的关键点,或许才能真正成为抢滩登陆的“排头兵”。 —完—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行业研究专家。长期专注行业研究,累计发表财经科技文章超400万字。支持保留作者来源的分享,转载请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12月10日的游戏圈沸腾了,吊了玩家八年胃口的《赛博朋克2077》终于露出真容。尽管上线正值工作日,且正式上线时间是上午8时,但并不影响玩家的热情。据Steam官网数据显示,《赛博朋克2077》解锁1小时15分后,在线玩家峰值数便突破了70万人,而到了10时40分,这一数字便正式突破百万人的规模,截至北京商报记者发稿,《赛博朋克2077》的在线玩家峰值数为100.33万人,排在其他游戏的前面,位居榜单首位。 火爆的场面也一度令Steam的服务器“崩溃”。在多个社交平台上,《赛博朋克2077》引发了热议。其中在微博平台上,话题“赛博朋克2077”阅读量达7.1亿次,讨论量则为61万,并持续出现在热搜话题榜上。 《赛博朋克2077》的火爆并不是偶然。其开发商CDPR是波兰的游戏巨头,该公司2007年起推出一款名为《巫师》的系列游戏,也正是该系列游戏,凭借着较好的体验感获得高口碑,令CDPR名声大噪,且《巫师3》更是几乎横扫了2015年度各大游戏奖项。 有《巫师》系列游戏的市场口碑在前,CDPR于2012年公布计划制作《赛博朋克2077》的消息后,玩家便表现出了高度期待,《赛博朋克2077》甚至获得了科隆游戏展消费者“最期待游戏”等多个奖项。 在游戏行业分析师赵勇看来,一家游戏公司此前作品的口碑高低,对后期游戏前期市场反馈有着一定影响,毕竟新游戏上线初期玩家只是看过预告片等素材,并未真正上手体验过,因此衡量是否值得体验的元素除了题材类型是否感兴趣外,便是开发商的制作水平。此外,《赛博朋克2077》多年的制作周期也产生了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吸引力,带动着玩家的好奇心。 为了获得更好的市场效果,《赛博朋克2077》在宣传上也下了不小的功夫。在《赛博朋克2077》此前的宣传中,主演了系列电影《黑客帝国》的知名演员基努·里维斯多次为游戏进行宣传,并拍摄了游戏宣传片、捕捉动作扮演了游戏角色;《赛博朋克2077》在上线前期还邀请不少游戏主播率先体验直播。 但《赛博朋克2077》的推出过程却波折不断,在终于确定2020年发售后,还几次跳票,从最初计划的4月发售先跳至9月,再延期至11月,最终到了12月才真正上线。 玩家徐铭风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很多等待的玩家都在开玩笑,最开始等待游戏时还是一名中学生,没想到真正能玩上游戏时已经大学毕业了。我也不例外,从一名大学生变成了一个孩子的父亲”。 “明星效应的作用已经不用多说,在各行各业均能起到增强曝光度的效果。而对于主播提前体验游戏,实际上也存在着挑战。”数字文创产业智库研究员李杰认为,挑战一方面在于主播能否与游戏契合,从而展现出游戏的亮点,另一方面则是直播后意味着大量内容随之曝光,是否能持续留住玩家,因此这对游戏的品质有较高的要求。 根据《赛博朋克2077》发售前透露的消息显示,玩家需要花费175小时来100%完成游戏。而随着更多玩家进行体验,相关评价也陆续浮现。 部分玩家对游戏画面、流畅度、剧情表示出认可,但也有玩家指出游戏存在的问题。其中,游戏主播贾宗明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游戏中还是存在部分Bug影响了体验感,此外操作系统和手感或许是因前期的期待值较高,因此从当下体验来看,相关性能还有待提升。 针对后续游戏还有哪些计划,以及如何看待当下的市场反馈,北京商报记者联系了游戏开发商,但截至发稿未得到回应。而在赵勇看来,每一款游戏上线后均会持续进行优化和调整,后期《赛博朋克2077》能否继续保持热度便需要看玩家反映的问题能否及时得到解决,游戏能否提供更为高质量的体验感。
今年的汽车金融行业,再没有过去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繁荣盛况了。 过去一年多,戏剧性的一幕幕不停上演。 美利车金融在上市前夕因警方调查事件跌落谷底,一夜遣散员工;优信二手车金融业务卖身58集团控股的汽车金融相关企业Golden Pacer;2020年,瓜子母公司车好多集团、大搜车等都知名玩家刚刚经历了降薪减员的寒冬。 疫情过后,汽车金融行业逐渐回暖,多位业内人士透露,汽车消费贷业务单量已经在逐渐恢复中。 尽管如此,历史的大浪却没有回头,汽车金融行业正在不可避免地走向某个注定的方向。 Q1业绩全面亮起红灯,灿谷、易鑫等首当其冲 如果说去年汽车金融行业还是个别公司的问题,那么今年就真的出现了集体的困境。 2019年的扫黑除恶对车贷催收打击重大,是汽车金融最近五年来的最大低谷。但从2019年的年报看来,厂商系的汽车金融公司,以及互联网系的灿谷、易鑫、车好多等头部汽车金融玩家似乎仍保持坚挺。 比如,在2019年,汽车金融服务科技平台灿谷总收入为14.40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31.9%;净利润为4.05亿元,同比增长31.9%。而易鑫2019年全年实现总收入58亿元,同比增长5%;经调整净利润达4.39亿元,同比增长27%。 今年的新冠疫情,就像一根导火索引爆了行业平静的表象,暴露了实况。 知名玩家优信先后把金融卖给了58集团后,今年金融业务还在不断收缩。“我们省的好多加盟商都不做优信了,过了年都没放过款。”一家中部地区汽车金融代理商透露,今年的汽车金融市场行情整体较差,就连公司代理的工行担保系业务,今年在该省的月放贷量仅在3000万左右,对比去年同期近乎腰斩。 灿谷一季报显示,灿谷Q1营业收入为2.46亿元,同比下跌30.05%,净亏损为人民币3469万元,一季度促成的新增汽车贷款总额从上一季度的95.75亿元降至44.32亿元,在贷余额从上一季度的400.32亿元下降至386.36亿元。 另一汽车金融上市公司易鑫2020年第一季度总收入为人民币8.62亿元,同比减少48.1%;截至2020年3月31日,易鑫促成约52000笔融资交易,同比减少约64.6%;所有融资交易(包括第三方助贷业务)的90日以上(包括180日以上)逾期率及180日以上逾期率分别为2.60%及1.55%,较去年底的0.33%及1.30%均有明显上升。 汽车金融的巨头平安系风险同样走高。近日平安租赁在一份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募资申请 厂商系也没有逃过这波挫折。2020年第一季度末比亚迪汽车金融持有的资产总额84.98亿元,较去年底下降15.1%。另外,不良贷款率从2019年末的0.3%升至2020年第一季度末的0.93%。 同样,受疫情影响,通用汽车金融业务税前利润同比下滑,第一季度向公司分红为4亿美元。 汽车金融机构们纷纷亮起业绩红灯,看似因疫情而起,病根却在别的地方。 保险玩家萌生退意,资金压力上升 今年5月前后,多位从事汽车金融行业的业内人士向新流财经透露,人保提供的汽车金融履约险业务也大幅收缩几乎暂停了。 业内人士分析,大部分汽车金融玩家的车贷产品都是直租模式,既很难拿到价低好用的银行资金,也难匹配ABS和ABN的融资方式,资金来源方面面临较大压力。 保险“大哥”萌生的退意让更多汽车金融履约险玩家提高了警惕,虽然目前大地、太保等其它履约险仍然可以用,但通过率却眼看着降低了——这对很多互联网汽车金融机构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没有增信的汽车金融资产,更难拿到资金了。 从1998年央行颁布第一份汽车消费贷管理办法起,汽车金融经历了超过20年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的阶段:从最初的商业银行垄断到厂商系汽车金融公司崛起,再到2008年开始进入多元化发展阶段,大量互联网汽车金融平台和融资租赁公司加入,形成以厂商系为主、商业银行和融资租赁、互联网系玩家为辅的竞争格局,一度随着互联网金融的繁荣而繁荣。 那一阶段,BATJ几乎都砸下重金涌入了这一赛道。京东战略投资美利车金融、花生好车、易鑫;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联合战略投资了大搜车;腾讯投资了灿谷、易鑫;百度投资了优信、易鑫...... 但厂商系持牌汽车金融公司在牌照、资源和4S门店渠道上占尽优势,壁垒高建,占到汽车金融市场60%以上的份额。其他互联网系汽车金融玩家无法触动厂商系的蛋糕,只能切入相对开阔的二手车金融市场,或者新车市场的非一级网点。 所以尽管互联网系汽车金融玩家有资本的加持,不管是直营模式还是通过代理模式,获客和运营成本都格外沉重,厮杀惨烈。 正如2017年底趣店带着All in的决心杀入,初期就为大白汽车投入亿级资金开展营销活动,并迅速扩张至179家门店,但仅一年多以后就大幅收缩,铩羽而归。 破坏规则的玩家 每一个行业在快速发展的草莽阶段,总会出现为了拉开差距而破坏规则的玩家们,留下一地鸡毛。 有的汽车金融平台为了快速扩张,向渠道提供高额返点,玩出了各种车贷的前置费用,最终把砍头息带成了行业的“常规操作”;在监管缺乏的时期,大量担保系公司不顾风险疯狂超杠杆展业;在行业风险走高后,多家汽车金融机构在催收力度上的失控,让整个行业成为了打击暴力催收的重镇。 如果说成本的上涨是客观的市场环境造成的,但汽车金融今天的严监管局面,很大程度上都是他们当初亲自埋下的地雷。 去年扫黑除恶行动开展至今,不能拖车是现在汽车金融行业默认的催收规则。2018年,灿谷曾公布过这样一组数据,对于未加装GPS的逾期催收车辆,灿谷汽车处置成功率达到25.9%;对于加装GPS的逾期催收车辆,灿谷汽车处置成功率达到69.7%。 实际上在汽车金融催收工作中,加不加GPS主要影响拖车的成功率,而拖车与否最终导致处置成功率的差距可达2-3倍。 从去年的扫黑除恶到今年的疫情对线下流量的截断,让大部分汽车金融公司都陷入了史无前例的考验中。 作为在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高达10%的一项消费,汽车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今年初汽车销量受疫情影响大幅下降后,从中央到地方相关部门都出台了大量政策促进汽车消费。 近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消费促进司负责人王斌表示,我国千人汽车拥有量刚刚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甚远,我国汽车消费尚未达到发展的“天花板”。 显然,汽车金融市场仍是一个充满潜力的市场。只是这轮洗牌以后,都需要汽车金融行业收拾好过去遗留的一地鸡毛,才有机会重新出发。
“借贷即挖矿”走红DeFi圈?近日,知名DeFi项目Compound就因此成为关注焦点。在推出这个模式后,Compound推出的治理代币COMP上线首日大涨500%,Compound自身的业务量也直接翻番。但在亮眼的成绩单背后,“借贷即挖矿”模式也带来了不小的争议。DeFi代币的价值支撑是什么?发币会不会成为所有DeFi项目的共识?其中的风险又在哪里?关于这些问题,DeFi行业正在不断寻找答案。01“借贷即挖矿”北京时间6月16日,DeFi行业的明星项目Compound,引发了外界极大关注。当天凌晨,Compound项目代币COMP上线,它的分发机制,名为“借贷即挖矿”。这一天,COMP大涨500%。Compound究竟是什么?所谓的“借贷即挖矿”又指的是什么?在DeFi圈,Compound一直被视作DeFi行业仅次于MakerDAO的老二。它主打数字货币借贷业务,有着“DeFi银行”之称。之所以有银行之名,是因为它干的是和银行类似的活儿。在Compound上,玩家可以存入数字货币,成为“存款人”,获得利息;也能抵押资产获得贷款,成为“借款人”。存款和贷款之间差额的一部分,就是Compound的收入。比如说,一个玩家在Compound上存入100USDT,可以获得12.33%的年收益;在平台上借出100USDT,则需要支付17.68%的利息。中间5.35%的一部分,就归Compound。(详见:《抵押数字货币借贷,这种DeFi模式,真的能革传统金融的命?》)到目前为止,Compound已经运行2年,资金规模维持在1亿美元左右。但Compound的野心不止于此。今年2月,Compound公开了发币计划,宣布将发行1000万枚COMP,其中423万枚将在四年内被分发给所有用户。具体的规则是,官方每天分发2880个COMP,只要参与Compound借贷即可获得,金额越多,获得的COMP也越多。同时,一笔交易中的借贷双方都能获得COMP,双方各得50%。这样的代币分发机制,被中国币圈玩家一针见血地概括为“借贷即挖矿”。“借贷即挖矿”带来的效果立竿见影。去中心化交易所Uniswap数据显示,COMP上线时,定价只有0.08ETH。但仅仅几个小时后,其币价就大涨500%,达到了0.48ETH。按此计算,Compound的市值也达到了11亿美元,是此前DeFi圈老大MakerDAO市值的两倍。但尴尬的是,Compound平台上的锁仓金额,也不过2亿美元。“一家只有2亿存款的银行,市值却能冲到11亿。”有玩家感叹。与此同时,许多从未接触过DeFi的币圈玩家,也开始涌入Compound,参与平台存款和借贷,以便获得免费的COMP——他们发现,即便需要支付借款利息,挖矿获得的COMP仍然能回本。Predictions.Exchange数据显示,在Compound上借出100个USDT,一年可以获得0.71个COMP。按当前币价计算,其价值约为45美元。而在当前借款利率下,在Compound上借出100个USDT需要支付的利息,只有18.95美元。以此计算,即便在Compound上借款,仍然能实现26%的年化收益。在“借贷即挖矿”玩法的刺激下,Compound获得了大量流量。DeFi Pause数据显示,目前Compound平台整体业务量已经翻番,由1亿美元上涨至2亿美元。Compound锁仓金额 来源:DeFi Pause02资金盘风险?Compound推出“借贷即挖矿”,究竟意欲何为?业内人士指出,这是Compound为了提振市场的举措之一。“主要是为了刺激平台的业务量。”原力协议CEO雷宇对一本区块链表示。他表示,近期,AAVE等竞品在业务量上已逼近Compound,后者显然感受到了压力。而对于Compound团队而言,发币几乎不存在任何成本,却可以直接刺激市场。从这一角度看,Compound的发币计划已经成功。但与此同时,这一计划也给Compound带来了争议。国内玩家对于“借贷即挖矿”并不陌生,它与FCoin曾经的“交易即挖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然而,Fcoin的结局却是崩盘。在一些玩家看来,Compound的“借贷即挖矿”暗藏风险,甚至可能成为下一个Fcoin。但也有人指出,Compound的玩法相对安全,至少不存在资金盘风险。“Fcoin‘交易即挖矿’玩法的核心是分红。交易所拿出收入给大家每日分红,诱导玩家投资,这是存在资金盘风险的。”区块链研究员孙原表示,“但Compound的代币COMP没有分红属性,因此很难被算作资金盘。”同时,他指出,目前来看,COMP在Uniswap上的高币价意义不大,它并不一定能代表COMP的真正价值。眼下,Uniswap交易所是COMP交易的主阵地,但这一市场的COMP总量并不多。COMP两天共释放5760个,加上项目方前期投放到交易所的25000个COMP,市面上的COMP流通总量只有30760个。因此,只需要少量资金,就可以将COMP价格拉升数倍。“目前来看,拉盘的主要是欧美DeFi圈的大户,他们有动力坐庄。”雷宇对一本区块链表示。早期投资者的投机心理,以及极低的市场流通量,让COMP存在一定的溢价。“因此,用现在COMP的币价计算Compound市值毫无意义。”孙原说,“所谓的Compound市值超越MakerDAO,只不过是噱头而已。”在币圈历史上,如果一个项目早期流通量极低,却拥有极高的人气,便可能产生极高的市场溢价。例如,2016年10月上线的大零币ZEC,曾经创下过3300BTC的高价,约合200万美元。但很快,其价格就暴跌。如今,COMP币价在经历短时暴涨后,已开始逐渐下跌。截至6月18日下午4时,Uniswap显示,COMP价格为为0.27ETH,较价格最高点下跌43%。COMP币价走势 来源:UniswapDeFi Market Cap数据显示, Compound当前市值为6.4亿美金,仍较MakerDAO市值高出19%。03推动DeFi增量对于整个DeFi行业来说,Compound的“借贷即挖矿”究竟有何意义?“其实,这只不过是Compound的代币分发机制。它发了币,总是要把币派出去。不能做ICO,就用‘借贷即挖矿’,至少可以保证拿到币的都是自己的用户。”孙原说。但在DeFi行业,这种代币分发机制确实能为项目带来一批新用户。而新用户中,总会有一部分留存下来,成为项目的核心用户。“Compound的这一玩法,不止给Compound带来了增量,还给整个DeFi生态带来了增量。”雷宇表示。“例如,玩家们要参与‘借贷即挖矿’,需要把中心化交易所里的资金转移到DeFi市场。”他解释称,“交易COMP要去Uniswap,一些习惯了中心化交易所的人,会因此尝试去中心化交易所。当他们发现两者复杂度相似后,就可能留存下来,成为后者的长期用户。”在他看来,采用“借贷即挖矿”等模式增强项目资金流动性,可能会成为DeFi行业的一大趋势。例如,去中心化交易所Bancor曾经发行过BNT币,如果Bancor也借鉴“借贷即挖矿”,其竞品Uniswap就可能受到冲击。但与此同时,也有人指出,DeFi项目中的代币并不是优秀的价值投资标的——它们捆绑的价值属性不足。以MakerDAO项目的MKR为例,它是一种治理型代币,持有MKR的人可以参与MakerDAO的运营,投票制定平台规则。但MKR持有者并不能获得平台分红。这也是上一代DeFi治理代币与其他价值型代币的最大区别。“形成这种现象,是因为大多数DeFi项目位于金融监管政策严格的美国。项目方一旦为代币加入过多的价值属性,它就可能被监管部门视作是一种证券。所以,以往的DeFi项目在设计代币功能时,往往偏保守。”雷宇表示。事实上,作为DeFi行业最知名的项目,MKR的市值并不算高,交易量更是在50名开外。在HBO三大交易所中,也仅有OKEx一家上线了MKR。但业界仍然对于DeFi治理模式的未来充满信心。数据分析平台Messari近期的一份报告就指出,COMP的发行是DeFi社区迄今为止最成功的“渐进式权力下放”案例——通过“借贷即挖矿”,Compound将投票权通过COMP下放给了Compound用户。“人们一直在关注Compound这个DeFi协议,而昨天(6月16日)是用户有机会参与Compound治理的第一天。” Compound创始人莱什纳表示。孙原对一本区块链表示,尽管如今DeFi治理代币的价值有限,但在未来,如果DeFi市场规模持续扩张,DeFi治理代币的意义也会逐渐显现。“现在,整个DeFi市场的资金规模是10亿美金,换到传统金融行业,也就是一家农商行的存款水平。”孙原说。“一家农商行调整利率、准备金率,是没人在乎的。但如果DeFi未来的资金规模持续增长,头部DeFi项目的规则就变得至关重要,DeFi治理代币的地位也可能随之变得更高。”他总结。DeFi老玩家们也许不会想到,有朝一日,Compound会靠“借贷即挖矿”这样的模式出圈。COMP的暴涨,让越来越多的投机者开始盯上DeFi这块肥肉,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在新玩家中,有多少是羊毛党,又会多少人会留存?一切都是未知数。
“比特币钱包”操盘手住宅被愤怒的投资者烧了,来源:南非媒体TimesLIVE自币圈诞生之日起,骗局就如影随形。近年来,国内币圈、盘圈合流,各种币圈资金盘项目开始以高额利益为诱饵,大肆收割韭菜。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海外的资金盘操盘手们,也逐渐掌握了这些套路。他们开始为自己的项目包装出独特的“模式”,推出“0撸”玩法。他们也照搬中国玩法,租下豪华酒店开宣传会,运营社群,组织线下聚会,要求玩家晒出现金炫富……最后,这些海外的资金盘,也难逃崩盘跑路的结局。有人因此被捕,有人的房子都被愤怒的受害者烧毁。01简单粗暴近年来,资金盘项目遍布国内币圈。而在海外,同样如此。日前,一个名为“Moon Bitcoin Live”的项目就在英国流行。它自称是一个“比特币倍增器”,能够让玩家的比特币直接翻倍——在这个平台上,玩家不用注册账号,要做的,只是输入自己的比特币地址,并向指定账户转入比特币。Moon Bitcoin Live称,转账1个比特币,24小时后,就可以收到2个比特币。最低投入为0.01个比特币,最高投入为5个比特币。“我们是一个值得信赖、安全合规的项目。”Moon Bitcoin Live官网称。官网显示,目前,Moon Bitcoin Live已经收到了3854个比特币。然而,这个“能让玩家比特币数量翻番”的项目,并不靠谱。Moon Bitcoin Live在官网上列出了最近一天的交易记录。其中,一个结尾为“NDLo”的地址,向项目方转入了1.5个比特币,并收到了3个比特币。Moon Bitcoin Live网站转账记录截图然而,一本区块链在查询后却发现,这一地址并没有1.5个比特币的转出记录,也没有收到任何地址的3个比特币转账。显然,所谓的“比特币倍增器”,不过是一个骗局。有国内网友戏称,这一模式,不过是“我,骗子,打钱!”不难看出,与国内相比,海外资金盘项目的模式大多更为简单粗暴。以另一个近期流行的英国资金盘比特币时代(Bitcoin Era)为例。这个项目自称是一款全自动化的高频量化交易软件,可以通过大数据智能交易,为玩家赚钱。而玩家只要投入250美元以上的资金,什么都不用操作,就可以获得至少5%的日收益。以此计算,其年化收益高达1825%。这种模式与此前国内币圈流行的资金盘PlusToken如出一辙。几乎可以确定,比特币时代也是一个资金盘骗局。但与国内资金盘不同的是,比特币时代的引流方式,不是国内常见的地推、社群推广,而是在YouTube等互联网平台打广告。“这种模式简单粗暴,成本高。”资深资金盘玩家阿东对一本区块链表示,“和中国同行比起来,这些资金盘操盘手只能算小学生。”02模仿中国“近年来,国内币圈的资金盘项目,在模式上已经领先全球。”阿东表示。“现在,国外的项目也在学习国内盘圈模式,例如各种手段的拉人头、地推,以及各种各样的资金盘包装方式。”他称。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资金盘的包装方式上,海外盘圈的套路也开始升级。以在欧美流行一时的资金盘项目BitClub Network为例。它将自己包装成了颇具迷惑性的云算力项目:自称是世界十大比特币矿池之一,并在冰岛设有矿场。玩家们可以投入500-2000美元认购矿机,并获得挖矿分成。为了迷惑玩家,BitClub Network甚至晒出了虚假的矿机、矿场资料。高峰时,它一度吸引了数万名投资者,其中绝大多数都来自欧美。BitClub宣传资料来源:COIN RIVET请输入图说而在东南亚等地的币圈资金盘,则几乎完全照搬中国玩法。例如,在2018年,越南就曾经出现过一个名为Pincoin的资金盘。Pincoin的运营主体名为“现代科技公司”,它自称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愿景是将各类新技术引入越南,落地于越南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而其“落地”的产物,就是数字货币Pincoin。现代科技公司称,这是迪拜某个大公司发行的数字货币,将成为区块链时代的支付工具。中国的币圈玩家们,对这些话术早已麻木——它们与中国币圈资金盘的话术,毫无二致。更相似的套路还在后面,比如搞活动高调造势。Pincoin的操盘手们会租下豪华酒店,在宴会厅进行宣讲。他们说,只要投资Pincoin,就能获得每个月48%的收益。Pincoin操盘手在豪华酒店内宣讲来源:越南公安网他们还拉来了越南知名歌手谭永兴(Dam Vinh Hung),邀请他为项目站台。与此同时,Pincoin还支持动态收益。玩家只要拉到下线,就可以获得下线8%的投资分红。为更好地拉人头,Pincoin也贴心地准备了“宣传资料”,并组织玩家进行线下聚会。而玩家“赚到现金”后高调炫富的图片也在网上流传,从而吸引新玩家入局。Pincoin炫富资料与线下聚会来源:越南公安网中国币圈盛行的社群模式,也被迁移到了越南。只不过,聊天平台由微信变成了Telegram。Pincoin玩家社群对话来源:越南公安网在这套组合拳的攻势下,许多越南民众被诱惑。仅仅几个月时间,Pincoin就以崩盘告终。此时,Pincoin的操盘手开始采用与国内资金盘同样的另一种手段:反复收割。他们发起了一个新项目——iFan。操盘手称,iFan是新加坡某公司的区块链娱乐项目,旨在将区块链与娱乐产业结合,让明星和粉丝直接沟通。投资了Pincoin没能拿回本钱的玩家们,这次收到了补偿的iFan。他们中的一些人也再次入场,购买了iFan。但最终,iFan同样跑路了。越南当地媒体称,Pincoin与iFan涉案金额高达15.5万亿越南盾,折合人民币约47亿元。“东亚、东南亚都是人情社会,亲戚、朋友之间联系紧密,非常适合资金盘做线下推广。”阿东总结。在拉人头、线下推广之外,另一个国内资金盘常见的玩法“0撸”,也开始在海外流行起来。所谓“0撸”,就是让玩家不花钱获得收益。它可以吸引大批羊毛党入场,为项目带来声量与人气。对资金盘来说,这是一种低成本的获客手段。最近一年来,海外项目pi币在全球币圈流行。这是一个主打手机挖矿概念的项目,玩家只要每天登陆手机,就能获得免费的pi币。与此同时,玩家们也能靠拉下线获得收益。在Facebook、Twitter上,也常常看到全球各地的pi币玩家们分享pi币的邀请链接。值得一提的是,pi币目前尚未在主网上线,不支持交易,也暂时无法通过投资获得收益。因此,它暂时不能被定性为资金盘。但它在盘圈的影响力,以及它所采用的营销手段,仍然让人对此抱有怀疑。03崩盘跑路只要是资金盘,总会有崩盘跑路的一天。在东南亚,资金盘玩家们的维权手段,与国内相差无几。以越南为例。Pincoin与iFan跑路后,受害者们跑到了现代科技公司总部维权。而这里早已人去楼空。最终,他们选择的维权方式,是币圈玩家熟悉的“拉横幅”。越南资金盘受害者们拉横幅维权来源:越南公安网而在非洲和南美,玩家们的维权手段更加直接。一本区块链此前曾报道,一个名为“比特币钱包”的资金盘在2019年肆虐南非。该项目宣称,只要15天,玩家就能实现资产翻倍。(详见:《在非洲,比特币正在取代银行……》)在这一项目跑路后,“比特币钱包”的操盘手姆巴塔(Mbatha)消失得无影无踪。愤怒的投资者们跑到了他的家中,烧掉了他的房子。“比特币钱包”操盘手住宅被烧来源:南非媒体TimesLIVE在南美国家玻利维亚,一个名为“比特币现金”(BitCoin Cash,注:与比特币现金BCH无关)的项目在2017年跑路。有玩家称,“比特币现金”办公室的地板下藏有现金。受害者们便跑到办公室,用铁锹将其掀了个底朝天。还有受害者用三轮车抢走了办公室里的家具,以弥补自己的损失。最后,受害者们把办公室里不值钱的家具、杂物全部搬到街头,纵火焚烧。甚至有人卧底打入资金盘内部,获得材料,然后向媒体举报。比如说,2020年3月,就有一个资金盘玩家卧底进入乌克兰企业Milton Group。后者主营数字货币资金盘项目,主要面向英国和澳大利亚市场,并在乌克兰拥有200名员工。掌握证据后,这名玩家向瑞典报纸《Dagens Nyheter》举报,并提供了录像及公司内部文件——据称,仅2019年一年时间,这家公司就通过资金盘获利7000万美元。在资金盘猖獗的同时,制衡资金盘的力量也在茁壮。玩火者终自焚。在海外币圈眼中,中国币圈有何特征?挖矿中心、交易所中心……或许还要再加上一项——资金盘模式中心。与国外简单粗暴的模式相比,国内资金盘花样繁多、玩法各异,因此成为了全球操盘手学习的对象。到最后,它们都迎来了严打的命运。2019年12月,云算力资金盘骗局Bitclub Network被美国警方收网,4名嫌疑人被捕。一旦罪名成立,他们将面临最高20年的刑期。
6月12日,巨人网络2020征途全系嘉年华直播盛典开启。巨人网络董事长、征途“头号玩家”史玉柱表示,公司已将业务决策权交给由年轻骨干组成的合伙人,希望研发团队善待玩家、尊重玩家,让资深玩家参与研发决策。 延续前两届“大哥带你玩,送3亿福利”的主题,今年的征途全系嘉年华以线上直播、线上福利形式进行。巨人网络董事长史玉柱亮相线上嘉年华,他表示今年是征途IP创立15周年,感谢玩家的支持,并欢迎大家参与嘉年华。 直播当晚,征途IP赛道负责人赵剑枫化身“带货主播”,为玩家送上多重游戏及实物福利。赵剑枫表示,征途是一款属于“兄弟的游戏”,在当前游戏产品快速更迭的背景下,能吸引玩家长期留在征途的,除了游戏本身的爽快感之外,还有征途中感人的兄弟情谊。 此外,本届嘉年华正值征途IP创立十五周年,征途全系11款产品首次悉数加入嘉年华活动。 今年嘉年华期间,征途再次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开启跨界联动,上美影旗下经典IP《大闹天宫》与游戏进行了极具创意的深度融合。同时,IP衍生手办在当晚直播中首度亮相,以1元秒杀价格推出并迅速售罄,深受玩家喜爱。 今年是征途嘉年华第三年举办。征途“头号玩家”史玉柱表示:“巨人网络管理做了大调整,将公司业务决策权交给由研发骨干组成的合伙人,让最了解情况的人去拍板。征途已经15年了,与合伙人座谈时我说了三点:1。不能被业绩考核绑架而压榨玩家;2。要想活得久,就必须善待玩家尊重玩家;3。让资深玩家参与到研发决策中来,避免闭门造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