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城市消费升级扩容的重要载体,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持续升温。近期,上海、北京、成都、广州、武汉、重庆等多地发布支持举措,从优化商品服务供给,到以科技支撑加快业态模式创新、升级消费体验,全方位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加快推动消费提档升级。同时,国家层面也在酝酿进一步完善出入境便利、支付便利、离境退税、免税业发展等更多利好政策。分析指出,随着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进入快车道,消费市场提质扩容可期,将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日前,上海市商务委明确,“十四五”期间,将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新引擎作用,全力打响上海“云购物”品牌,赋能“十四五”规划确立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目标。 8日,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孙尧表示,要加快推动北京新消费提档升级,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动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他提出,要加快推动重点商圈改造提升,同时,要强化科技对传统消费模式和业态升级的支撑作用,加快布局智能信息消费网络。 《青岛市商业网点专项规划(2019-2035年)》刚刚结束公开征求意见,提出到2035年将青岛建设成为享誉世界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总目标,并将海洋、历史、美食、夜经济、大型活动、跨境、智慧七大消费吸引要素作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抓手。 此前,成都、广州、武汉、重庆等地也纷纷提出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其中,广州提出,计划3年内引入200个国际品牌,发展口岸免税店,并探索设立市内免税店、引入国际品牌折扣店,打造面向全球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庆召开专题调度会议,明确要对标国际,突出特色,融合创新,挖掘消费需求潜力,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国家层面,更多利好政策有望加快落地。3月,23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提出,培育建设一批基础条件好、消费潜力大、国际化水平高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并明确实施出入境便利、支付便利、离境退税、免税业等政策。 近期,商务部接连部署,把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作为消费升级行动的重要内容,并表示将联合有关部门推动落实上述意见的政策安排。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新的平台和载体,加快消费升级及新动能培育,不仅有助于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辐射带动周围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还能提升城市在国际上的综合竞争力,前景可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也对记者表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培育和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进一步扩大和提升消费、加快形成消费引领发展新格局的重要途径,将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和培育全球竞争新优势提供有力支撑。
12月9日晚间消息,海航科技(600751)发布公告称,海航科技、天海物流、GCL IM、Imola Acquisition、Imola Merger及Ingram Micro Inc.签署《合并协议及计划》,子公司天海物流拟将其下属子公司GCLIM与对方新设子公司Imola Merger根据美国法律进行合并,合并完成后GCLIM作为存续公司,并由交易对方持有其100%股权,Imola Merger 终止存续。本次交易完成后,天海物流将不再持有GCL IM股权。 标的公司GCL IM为投资管理公司,其下属公司英迈国际为主要业务经营主体。这也意味着,海航科技可借此次交易,将GCL IM旗下的英迈国际资产出售获得回笼资金,进而一并解决此前收购英迈国际时产生的债务风险。 资料显示,2016年12月5日(纽约时间),海航科技通过境外子公司GCL Acquisition,Inc.以现金支付方式完成收购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英迈国际100%股权,收购完成后英迈国际从纽交所退市,成为海航科技控股子公司,交易金额为60.09亿美元。 根据公布信息显示,GCL未按银团借款协议的约定于2017年12月5日偿还第一期借款本金计4亿美元,此笔并购贷于2018年3月2日才予以支付4.5亿美元。该迟付事件构成GCL未能履行银团借款协议中的相关约定事项。 除了已偿还的4.5亿美元,2020至2023年该公司还有四期借款需归还,分别为6亿美元、6亿美元、8亿美元、8亿美元。根据海航科技12月2日公告,公司目前已有共计13.5亿美元贷款本金逾期尚未偿还。高悬的债务,还令市场对海航科技的持续经营能力产生了忧虑。该公司的审计机构普华永道中天会计事务所,连续对海航科技的财报给出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并特别提出银团欠款事件对其持续经营带来重大不确定性。 综合海航科技近年财报数据,自收购英迈国际以来,该公司连续多年债务数字高企。其2017年年报显示长期借款为280.24亿元人民币,2018年年报中,短期贷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分别为22亿元人民币和266.8亿元人民币,2019年年报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分别为19.9亿元人民币和265.1亿元人民币。分析人士指出,虽然该公司一直以来努力寻求其他外部融资及银行借贷,但仍然无法偿付并购贷,加之担保诉讼问题,使其负债率一直保持高企的状态,因此无法实现利润增长和对投资者的分红回报。 公告显示,2017-2018年海航科技净利润分别为2.085亿元人民币、8.693亿元人民币,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为9.647亿元人民币,这相比高额的债务规模可谓杯水车薪。而通过其他融资方式拖延乃至完全化解债务危机,则面临市场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的担忧而几无可能。对于海航科技来说,变现出售英迈国际偿还当年贷款,是化解并购贷及担保问题的唯一办法。 分析人士指出,海航科技此次出售英迈国际,可以使其尽快回笼资金解决上述债务问题和担保问题,此后便可轻装上阵,利用自有资金重新建立主营业务,寻求更为长远的发展。出售英迈国际同时解决了一直困扰海航科技的持续经营能力问题,使得债务、商誉减值压力等都得以化解,或可使其得以涅槃重生。
据今日日本网报道,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敦促参加东京奥运会的各国奥委会调整运动员和随团工作人员的行程计划,缩短在日停留时间,避免过早抵达或过晚离境,以尽可能地减低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 “各国奥委会应调整入境和离境政策,确保运动员最早在比赛开始前5天到达,最迟在比赛结束之后2天离境。”巴赫指出,该举措不仅针对参赛运动员,对各项比赛的官员同样适用,特殊情况将根据特定项目的原则进行考量。 报道称,按照新举措的规定,参加奥运会第二周比赛的运动员将不会出现在开幕式的运动员入场式中,而较早到达的人则会错过闭幕式。 国际奥委会还表示,为了确保参赛者的安全,也将对住在运动员村的人进行更加严格的控制。
10月28日,乐惠国际发布2020年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5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732.5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3.45%。 乐惠国际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啤酒消费升级为设备商带来机会,公司作为国内少数具备整厂交钥匙能力的设备商,业务发展快速,同时公司也正积极布局精酿啤酒领域。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公司着力及加大国内外项目的推进和验收,业绩增长稳定”。 装备业务稳定发展 乐惠国际主业是液体食品装备,主要有啤酒酿造和包装设备、饮料前处理和包装机械,以及乳品包装机械等。公司近30年专注发展液体食品装备产业,建立了完整的啤酒、饮料和乳品装备产品线。 乐惠国际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所处的液体饮料装备制造细分行业市场规模有限,为了更好拓展业务,必须走国际化发展道路。”公司除拥有宁波和南京等3个大型生产基地外,还设立了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印度、巴西、墨西哥、香港和德国等子(孙)公司覆盖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新兴市场,完成了国际化布局。 尤其是公司精酿啤酒装备技术,已接近甚至已达到国际水平,并且拥有完整的产品线,不仅实现了进口替代,而且大量的装备出口海外。 今年,即使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乐惠国际依旧取得了巴西喜力等大订单,为公司未来1-2年的业绩夯实了基础,截至2020年6月底,公司在手订单为14.27亿元。同时,乐惠国际不断拓展该业务板块,进一步提升乳品包装设备和白酒装备的研发和销售。 向产业链下游延伸 近年来,啤酒行业高端化趋势明显。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啤酒产量保持多年增长后在2013年达到顶峰的4982.79万吨,此后一直呈现回落趋势,而精酿啤酒则反之。通过中国啤酒消费量、中高端啤酒消费增速及精酿啤酒消费量占啤酒消费量比例测算,2018年,中国精酿啤酒消费量在82.9万千升左右,占啤酒消费总量的2.1%;2019年中国精酿啤酒消费量为87.3万千升,约占啤酒消费量的2.4%。 内资啤酒企业均开始逐步培育本土工坊啤酒文化,期望从不断发展的高端啤酒市场分一杯羹。各式酒厂、酒吧、精酿品牌呈现爆发式增长。 看懂经济研究员刘泽元对记者表示:“精酿的酿造工艺决定了价格的不菲,本土精酿目前仍处于小众人群,甚至除了一线城市以外精酿的覆盖度并不很高。精酿啤酒本身为了保持口感本身就注定不能量产,而高昂的价格也不可能成为绝大多数商业酒吧和餐馆的首选。” 乐惠国际具备领先的精酿啤酒装备技术,并积极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公司将精酿啤酒业务延伸到建立为精酿啤酒提供全产业链服务的共享服务平台,借中国消费升级和精酿啤酒快速发展的趋势,以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据悉,乐惠国际司旗下子公司宁波精酿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波精酿谷”)的象山大目湾精酿啤酒旗舰工厂以及上海松江城市体验工厂正在建设中。此外,公司4.18亿元定增项目已获证监会审核通过,募集资金将用于建设当日鲜精酿(啤酒工坊)项目及鲜啤酒售卖机运营项目。 乐惠国际相关负责人坦言:“近年来,啤酒行业消费结构升级加速,上述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公司抓住中国市场啤酒消费升级机遇,推进公司发展战略、延伸产业链,接下来,公司将逐步把精酿啤酒业务打造成公司的第二主业。”
上海证券报记者19日从豫园股份获悉,法国高级时装品牌LANVIN近日从巴黎移师上海,在豫园商城(下文简称“豫园”)盛大呈现2021春夏时装秀,其2021春夏系列新品便命名为——《豫园》。 在业内看来,LANVIN与豫园的牵手,对于有着400多年历史的文化地标豫园来说,意味着又一次“蜕变”的开始,将加速其作为上海、乃至中国文化地标。 波士顿咨询在《时尚与奢侈品行业:疫情后中国市场展望》一文中预测,全球时尚产业2020年跌幅在29%至37%之间,但中国不仅有可能追平年初的损失,更有可能最高逆势增长10%。 与此同时,LV、Dior、GUCCI等国际奢侈品品牌也纷纷调整战略,努力贴近中国消费者,加速在中国的布局。 在此背景下,作为上海城市之根、文化之源的豫园,在深入挖掘文化底蕴、促进文化发展、激发文化消费活力的道路上积极布局。 今年初,上海国际时尚联合会召开理事会,变更会长单位为上海豫园旅游商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选举徐晓亮出任上海国际时尚联合会第四任会长。 “现在借助国内国际双引擎需求、文化复兴带来的文化红利、数字化带来的C2M产业发展等各种有利条件,我们能够充分借力上海——这座中国时尚的‘桥头堡’来大力发展时尚品牌。” 徐晓亮表示。 未来,豫园将继续从IP引进、升级改造、拥抱国潮三个维度持续打造豫园这张升级版的城市文化名片。“希望豫园不仅是上海人接待全球朋友的文化会客厅,更是广大年轻人体验国潮、拥抱文化复兴的打卡地。”徐晓亮表示。 与此同时,豫园地区新一轮城市更新和史上最大规模商业改造也在加紧推进。目前,豫园商城二期正在规划设计中,而豫园与位于十六铺的BFC外滩金融中心的联动,则意味着打造“大豫园文化片区”的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近日,海通国际发布针对乐信的首次覆盖报告表示,乐信的新消费布局将推动其未来获客和利润的强劲增长,投资乐信即是投资中国高成长的年轻人消费市场。海通预计,2022年,该公司交易额相比2019年将增长近3倍至3360亿元,To B分润业务占比将从2020年8月的40%升至80%,其决定给予乐信买入评级。 海通国际表示,乐信稳定的资产质量赢得了金融机构的信任,分润模式在乐信促成借款的占比已经从2017年的5%上升到2020年8月的40%,年底有望达到50%。预计这个比例在2022年将进一步上升至80%。 受分润模式推动,乐信To B业务收入迅速增加。据悉,乐信已将智慧金融的各项应用形成标准化、模块化的解决方案,为金融机构合作伙伴提供获客支持、风控能力建设、互联网运营支持、技术系统搭建在内的多方面服务,提升合作方运营效率和产品竞争力。今年第二季度,乐信互联网平台收入近10亿元,其中,To B收入3.94亿元,同比增长171%。 据悉,受益于新消费布局,乐信在疫情下仍然保持了稳定的业务增长。8月10日,乐信用户数突破1亿。第二季度,乐信促成借款金额达411亿元,同比增长57.8%;乐信三大新消费平台订单总量达7460万,同比上升168%。进入第三季度,乐信日均订单量已超100万笔。(张问之)
美国商务部向中芯国际发起了制裁。9 月 26 日,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商务部已经通知美国的电脑和芯片类企业,它们必须获得美国商务部的许可,才能够将特定技术出口给中国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中芯国际(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Corp.,简称 SMIC)。此举是美国政府再一次对中国半导体领域进行的打压。美国政府对中芯国际实施制裁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 9 月 25 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向美国电脑芯片产业(the computer-chip industry)发出了一封信件,该信件提出了上述制裁措施——《华尔街日报》表示其亲眼看到了这份信件的复件。制裁名义很简单:军事相关。报道称,美国商务部在信中表示,向中芯国际出口 “可能会导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事最终用途带来不可接受的风险”;因此,美国商务部还表示,供应商“必须在出口、再出口或在国内转让”某些敏感技术之前,提交一份单独有效的许可证申请。《华尔街日报》援引美国商务部发言人的说法称,负责出口管制的工业和安全局(BIS)表示:其不断监测和评估对美国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利益的任何潜在威胁。虽然我们不能就任何具体问题发表评论,但 BIS 及其跨部门合作伙伴将根据需要采取适当行动。对此消息,中芯国际也进行了回应。9 月 26 日,中芯国际发言人在回应外媒时表示:我们将继续与美国商务部进行建设性和公开的接触。中芯国际重申,它生产半导体,只为民用和商业终端用户和终端用户提供服务——该公司与中国军方没有任何关系,也不为任何军事终端用户或最终用途制造产品。中芯国际还强调,该公司并未收到上述官方消息。雷锋网注意到,截至发稿前,美国商务部官方网站也并未发布相关官方稿件,但该消息已经被外媒广泛报道。SEMI:美国每年至少损失 50 亿美元中芯国际被美国政府制裁,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实际上,《华尔街日报》报道,特朗普政府数周来一直在考虑是否对中芯国际实施出口限制。雷锋网注意到,本月初,美国国防部的官员表示,美国政府各机构正在讨论是否将中芯国际列入商务部的实体名单——该措施将要求中芯国际的某些供应商申请许可证。当时,中芯国际官方声明称:中芯国际作为一家同时在香港证券交易所及中国大陆 A 股上市的国际化运营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公司严格遵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并在此基础上一直合法依规经营;且与多个美国及国际知名的半导体设备供应商,建立多年良好的合作关系,美国商务部多年来针对中芯国际进口采购的设备,也已经核发多件重要的出口许可。这份声明还称,中芯国际自成立以来从没有任何涉及军事应用的经营行为,与中国军方毫无关系。2016 年及以前,中芯国际还是经美国商务部正式认可的 “最终民用厂商”(Validated End-User)。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在 9 月份中旬,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 SEMI 已经代表众多芯片公司起草了一封警告特朗普政府的信件——该信件表示,如果将中国最大的芯片制造制造公司中芯国际列入黑名单,将会损害美国自己的利益。雷锋网了解到,SEMI 是全球性的产业协会,致力于促进微电子、平面显示器及太阳能光电等产业供应链的整体发展,在全球拥有 2400 多名会员,涵括上述产业供应链的制造、设备、材料与服务公司。值得一提的是,SEMI 也包括中芯国际和美国芯片设备制造商和材料公司。该协会在针对特朗普政府的信件中宣称,中芯国际每年在美国购买的设备和材料金额高达 50 亿美元,将中芯国际列入实体清单将使美国更难为其提供产品,从而损害美国的技术优势。信中还提到,此举将让人们愈发觉得美国商品交付具有不可靠性,这也将影响人们对美国经济实力的认知,因此,信中表示:我们敦促商务部认真考虑将中芯国际加入实体清单,因为这可能对美国工业、经济和国际安全造成直接和长期的不利影响。中国半导体需要摆脱对外国依赖如果美国对中芯国际的制裁为真,则这不啻为一个重大打击。雷锋网了解到,中芯国际是中国最大的芯片制造商,也是国内第一家提供 28 纳米先进工艺制程的纯晶圆代工企业,14 纳米制程于 2019 年正式实现量产。中芯国际还在努力发展先进制程工艺,以和工艺节点领先其 2-3 代的台积电竞争。其中在 8 月 6 日,中芯国际发布了其在科创板上市后的首份财报;其中显示,其二季度销售额达 9.39 亿美元,同比增加 18.7%;应占利润 1.38 亿美元,同比大增 644.2%,去年同期仅为 1854 万美元。值得一提的是,中芯国际于 2019 年第四季度开始量产的 14 纳米制程产品,相关收入为 5706.15 万元,占比为 0.29%。此番美国对中芯国际实施打击,可以说是美国针对中国半导体行业的故意之举。早在 2019 年 5 月,美国政府就将华为加入到实体清单;后来到了 2020 年 5 月,美国对华为的禁令进行了升级,大大限制了华为旗下海思的芯片业务,使得台积电、中芯国际等半导体代工企业无法再为华为代工——到了 8 月 17 日,美国商务部对华为进行了进一步限制,使得它无法购买第三方芯片。华为被逼入绝境,可以视为美国政府对高科技企业的打压,也可以视为美国政府对整个中国半导体行业的打压。当然,中美贸易的冲突,也让中国意识到了半导体行业自主发展的重要性。实际上,中国正准备向半导体行业投资巨额资金,以摆脱对外国的依赖。对此,彭博社表示:“中国方面正准备为所谓的第三代半导体提供未来 5 年的支持。”彭博社援引研究公司 Gavekal Dragonomics 的技术分析师 Dan Wang 的话说:中国领导人意识到,半导体是所有先进技术的基础,并且它不再能够可靠地依靠美国的供应。面对美国对芯片出口的更严格限制,中国的对策只能是继续推动自己的产业发展。中国半导体行业,是时候摆脱对外国依赖了。本文参考资料:(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https://www.leiphone.com/news/202009/m2JAb2ecjTeHEvbx.htmlhttps://www.leiphone.com/news/202009/id9JT8xVRA4xjI7i.htmlhttps://www.ft.com/content/7325dcea-e327-4054-9b24-7a12a6a2cac6?shareType=nongifthttps://www.wsj.com/articles/u-s-sets-export-controls-on-chinas-top-chip-maker-11601118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