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晚间,亚泰国际发布更名公告,即日起公司名称由深圳市亚泰国际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深圳市郑中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由亚泰国际变更为郑中设计,证券代码不变。 公司表示,上市四年后,亚泰国际(下称郑中设计)已经成长为一家设计创意企业。结合现阶段公司发展现状和未来战略方向,郑中设计更有利于提升品牌形象,增强公司的市场影响力和行业地位,向投资者更加清晰和准确地反映公司价值。 资料显示,公司旗下设计品牌郑中设计CCD(ChengChungDesign)在2019年成为《亚洲品牌500强》中唯一上榜的创意品牌,并在美国权威专业室内设计杂志《室内设计》(InteriorDesign)评出的2019年全球酒店设计百大排行榜中,酒店室内设计综合实力位居全球第三、亚洲第一。 公司进一步表示,随着人们的消费追求越来越多元化,催生设计的创新与发展,未来会有更多科技和智能化的应用出现在设计和施工当中,郑中设计将提前布局,拥抱变化。 郑中设计年报显示,2018年度和2019年度,公司设计业务分别实现收入约4.78亿元和5.2亿元。2019年度,公司设计业务签约订单继续创新高,达到11.79亿元,到2019年末的累计已签约未完工设计订单总额达到22.74亿元。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作为联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建设、促进双向赋能的重要着力点,上海正在多方发力,抢占金融科技制高点。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陈鸣波近日在第二届上海金融科技国际论坛表示,面向未来,上海要大力推进金融科技核心技术研发应用。一方面推动金融与科技更加融合,另一方面坚持创新与安全并重。 上海金融科技产业联盟充分赋能 位于上海市虹口区邯郸路135号的上海城创金融科技国际产业园,这几天显得格外热闹。12月7日开始,为期3天的第二届上海金融科技国际论坛在产业园举行,同期举行的还有首届上海金融科技创新博览会暨全球金融科技节(2020)上海场。 这个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的园区,是上海首个以“金融科技”为主导产业的产城融合项目,也是上海金融科技产业联盟的大本营。 今年1月,上海市政府正式对外发布《加快推进金融科技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提出上海将在5年内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中心。在此背景下,上海国际集团倡议发起的上海金融科技产业联盟(下称“联盟”)于5月正式成立。 短短半年,联盟获得了行业广泛认可,成员单位已接近50家。同时,联盟还以其平台优势充分为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赋能。 日前的成果发布会上,上海金融科技产业联盟秘书长、上海国际集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邓伟利透露,据联盟秘书处不完全统计,2020年度在联盟成员单位中,共计有10家机构的33个金融科技相关领域项目,获得由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颁发的45个奖项,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10家机构分别为交通银行、浦发银行、上海银行、太平金科、氪信科技等。从中金所申报的“基于国际最佳实践的新一代交易系统”项目和“飞豹做市商交易平台”项目,到交通银行申报的“运用多维知识图谱助力展业模式创新和智慧风控转型”等项目,均获得了行业大奖。 邓伟利说,联盟正筹划设立若干个不同方向的专业委员会,以巩固和夯实联盟在垂直领域的专业能力储备。在本次成果发布会之后,联盟将举办金融信息技术创新专业委员会第一次筹备会议。未来依托专委会的学术科研力量,联盟还有计划单独举办“金融科技创新成果评选活动”。 上海国际集团牵手华为 为了抢占金融科技制高点,上海从政府到市场各方,都在抓紧布局。作为上海金融控股平台和国有资本运行平台,上海国际集团扮演重要角色。 论坛期间,上海国际集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进行战略合作签约。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共建上海金融科技产业联盟、上海国际集团实现数字化转型、上海金融科技股权投资基金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其中,上海国际集团将积极支持华为加入上海金融科技生态圈,协助华为在上海相关金融科技领域的行业与业务拓展。 据悉,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和落地,将有利于上海国际集团及所属金融机构的数字化、科技化转型,推动所属金融机构融入华为科技生态圈,完善在金融科技领域的业务布局。 此外,由上海国际集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市黄浦区政府、嘉善县国有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横店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上海铮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金浦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家机构还就拟设立的上海金融科技产业基金投资合作签约。 金融机构纷纷布局 拥抱金融科技,不少机构选择与科技公司合作。本届论坛期间,氪信科技作为成果发布环节10家入选机构中的唯一一家科技公司而令市场瞩目。 记者从该公司获悉,氪信科技成立5年以来,已和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等头部金融机构达成合作,并且和城商行和农商行中的宁波银行以及浙农信达成合作。 同在该论坛上,中国银联发布了金融级云服务“银联云”,将为产业各方提供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的金融级云平台产品和服务,在加快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同时,助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为上海打造国际数字之都贡献力量。 “金融科技是未来全球金融发展新的增长点,也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竞争的一个焦点。”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俞斌说,目前太保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正在抓紧筹建中,力争年底前正式成立。太保金科将以实现科技市场化的转型目标,提升科技赋能能级,使技术、数据和人才成为公司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
新华网北京5月31日电(王蓓蓓)5月30日晚上七点半,新华网与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联合推出的投资者教育公益节目《国民财富大讲堂》第二十三期播出。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岸元,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投资室主任、研究员张明和CWM50高级研究员、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围绕“后疫情时代的国际货币金融格局”这个主题进行了精彩解读。 该节目在新华网、新华网客户端、新浪、腾讯、百度和哔哩哔哩等平台播出。数据显示,当日观看直播的网友超过308万,受到很多业内人士及金融机构的广泛关注。 人民币国际化取得初步进展 2020年是人民币国际化启动的第11个年头,在各方推动下,人民币国际结算、国际储备、国际定价地位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不过与主导货币仍然有较大的差距。 张岸元分析称,目前全球已有70多家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全球储备货币地位略有提升。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美元占已分配外汇储备的61.55%,欧元占20.07%,日元占5.62%,英镑占4.5%。全球人民币储备规模为2196.19亿美元,占已分配外汇储备总额的2.01%,仅次美元、欧元、日元及英镑,居第5位。这是IMF自2016年开始公布人民币储备资产以来的最高水平。 数据还显示,跨境人民币结算量恢复增长,人民币连续8年成为我国第二大对外支付结算货币。十年前,人民币在全球支付货币中排名第35名,金额比重不足0.3%。截至2020年3月末,人民币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占全球所有货币支付金额比重为1.85%,排名仅次于美元、欧元、英镑及日元。离岸市场75%的收付发生在香港地区。 整体来看,国际价值尺度职能是货币国际化的终极标志,当前除了国内市场具有绝对定价权的部分商品外,原油、黄金等人民币报价国际影响还较小,人民币定价也在艰难破冰中。 人民币国际化面临新挑战和机遇 人民币国际化的11年历程确确实实做了很多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张明表示,过去十年来,央行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首先是鼓励中国和境外企业在跨境贸易和直接投资的过程中使用本币来结算,再就是大力发展香港、新加坡、伦敦、巴黎等为代表的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 近年来,中国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则有一些新的策略:第一是大力发展以人民币计价的上海原油期货市场,成果显著;第二是从投资渠道和投资规模等方面,不断加快国内金融市场向外国机构投资者开放的步伐;第三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拓展对人民币的真实需求。 得益于上述的努力和成效,当前人民币国际化也面临不错的机遇,他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疫情之后中国经济率先复苏,中国与全球经济的增长差在拉大而非缩小,对国际机构投资者的吸引力在增强。第二点是预计到今年年底,中国经济占全球经济的比重可能会进一步提高,这也有助于人民币地位的提升。当然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挑战也不可忽视,主要是还需不断加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疫情之后美元的国际地位尚需观察等。 而对于未来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张明认为目标的制定应该更加务实,希望十年以后人民币能够超越英镑和日元,稳居全球第三国际货币,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成绩。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过程 整体来看,人民币国际化涉及政治经济、金融市场运行惯性、其他主导货币发行国货币政策、国内金融改革和金融开放等诸多方面因素,人民币国际化也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管涛称,当前虽然人民币已经成为国际化货币,但是在国际货币体系里占比还是较为有限的。具体来看,中国经济和贸易在世界经济总量中占比为10%左右,但是在国际支付外汇储备里占比则非常小,这是大家需要思考的问题。不过从货币国际化的历史进程来看,美国经济领先英国经济时间很长,但是美元取代英镑还是等了很久,因此这是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完全取决于经济实力的增长。 对于人民币未来的国际化前景,他表示不仅要持续提升中国的经济实力,还要为给人民币的跨境流通使用提供越来越多的便利等多重因素。在管涛看来,中国经济是非常有韧性的,疫情过后率先复工复产实现复苏,再就是当前中国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增加本土金融市场的市场化、法制化和国际化的程度,这对外国投资者也是较有吸引力的。另外,中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这些都是人民币国际化将走得更远的重要保证。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发生以来,国际经济形势有很多新变化,全球很多主要经济体都采取了超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张岸元表示,当前在很多发达经济体大多负利率的背景下,全球资金普遍希望人民币计价资产能为其提供正收益,人民币进一步发挥国际储备和投资功能面临新的契机。 张岸元建议,人民币国际化路径可以有新的考虑和抓手,首先是通过维持利差推动国际化不可取,最终要靠发展资本市场;第二是推动本币跨境贸易结算要有新做法,例如,优先满足对方国家用人民币支付的抗疫物资需求,同时按较市场汇率优惠的价格结算等;第三是境外存量不良债权可做人民币转换,海外美元存量债务的人民币转换,或许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新的切入点;第四是重新考虑新技术在国际化中的应用场景。 《国民财富大讲堂》是由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与新华网联合推出的投资者教育公益云课堂。节目每周两期,在新华网、新华网客户端、新浪、腾讯、百度、哔哩哔哩等平台同步播出。该节目立足高端,先后邀请了管涛、刘国恩、邢自强、金李、陈道富、刘元春、李迅雷、鲁政委、田轩、霍华德·马克斯、聂庆平、陆挺、刘尚希、祝宝良、甘犁、陈兴动、周延礼、唐涯、王忠民、高善文、鞠建东、刘守英、张铮、黄益平、连平、朱海斌等国内顶尖经济界大咖,为广大观众解读疫情下的经济走向和财富管理,深受专业观众追捧。播出至今,已经成为经济界和金融界最受关注的节目之一。节目也得到了监管部门及相关金融机构的高度评价。
11月19日,国际铜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子公司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正式挂牌交易。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国际铜期货上市仪式通过视频致辞时表示,希望国际铜期货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在不远的将来能成为亚太时区铜跨境贸易的定价基准之一,为提升中国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定价影响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方星海指出,中国资本市场建立30年以来,始终坚持开放合作的原则和方向,不仅促进了资本市场自身的发展完善,也推动了金融业和整个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上期所在国际化探索中,率先迈出了坚实步伐,以原油期货上市为标志,国际化品种逐步增加,境外交易者的成交和持仓占比稳步提高,国际定价影响力不断提升。20号胶期货已开始成为我国20号胶跨境现货贸易的计价和结算基准。低硫燃料油期货将成为中国期货市场首个探索跨境交收业务的开放品种,上市仅半年多,持仓量即超过20万手,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 方星海强调,本次上期所用“双合约”推出国际铜期货,是存量期货品种对外开放的崭新探索,对进一步促进国内外铜产业链和供应链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芯片制造巨头中芯国际(688981)业绩超预期。10月15日晚间,中芯国际发布上调2020年第三季度收入和毛利率指引的公告。公告显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三个月的公司收入环比增长指引由原先的1%至3%上调为14%至16%,是由于产品组合的变化和其他业务收入的增长;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三个月的毛利率指引由原先的19%至21%上调为23%至25%。中芯国际表示,公司仍在落实其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三个月的第三季度业绩。上述公告是公司管理层根据公司最近期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三个月未经审计合并管理账目而作出的初步评估,其尚未经公司核数师审计或确认,并可能会作出调整。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留意到,作为内地芯片制造巨头,中芯国际今年的业绩增长正驶入快车道。8月27日晚间披露的2020年半年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中芯国际实现营业收入131.6亿元,创出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9.4%;毛利率为23.5%,同比增长2.5个百分点;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约13.9亿元,亦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3倍;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为22.78亿元,上年同期则为22.57亿元。财报显示,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的增长主要受期內销售晶圆的数量增加及平均售价上升之影响所致。销售晶圆的数量由上年同期2.4百万片约当8英寸晶圆增加19.7%至报告期内2.8百万片约当8英寸晶圆。平均售价(收入除以总销售晶圆数量)由上年同期4285元增加至上半年的4631元。数据显示,公司代工业务于2020年的计划资本开支约为474亿元,主要用于机器及设备的产能扩充。公司表示,实际开支可能会因业务计划、市场情况、设备价格或客户需求的改变而有别于计划开支。据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了解,在8月7日的2020年二季报中,公司已将2020年计划的资本开支由约43亿美元增加至约67亿美元。展望未来,中芯国际在半年报中曾表示,2020年上半年,虽然受到COVID-19的影响,但公司看到了积极的势头和强劲的需求,并已提前布局为下一阶段的增长做好准备。“为满足成熟工艺平台的需求及缓解目前产能的瓶颈,今年年底前,中芯国际每月将增加30000片8英寸晶圆产能及20000片12英寸晶圆产能。同时,中芯国际也将继续推进研发进度,以抓住成熟和先进节点的市场机遇。”公司此前计划称。但天有不测风云,正当公司迈入高增长之际,9月初外媒报道美国政府考虑“拉黑”中芯国际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10月9日,中芯国际发布美国出口限制的进一步公告:经过多日与供货商进行询问和讨论后,公司知悉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已根据美国出口管制条例EAR744.21(b)向部分供货商发出信函,对于向中芯国际出口的部分美国设备、配件及原物料会受到美国出口管制规定的进一步限制,须事前申请出口许可证后,才能向中芯国际继续供货。“针对该出口限制,公司和美国工业与安全局已经展开了初步交流,我们将继续积极与美国相关政府部门进行沟通。公司正在评估该出口限制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基于部分自美国出口的设备、配件及原材料供货期会延长或有不准确性,对于公司未来的生产经营可能会产生重要不利影响。”公司表示。同时,中芯国际在9日公告中重申:公司一直坚持合规经营,遵守经营地的相关法律法规。
导读 6月15日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19周年纪念日。上合组织秘书长诺罗夫为中国观察智库独家撰文称,在同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多边主义原则显得越来越重要。传染病大流行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未来还将继续出现,摒弃民粹主义和保护主义思想、强化联合国等多边协调机制的作用、在应用最新技术工具的基础上加强团结,是保护我们免受全球威胁、确保各国安全稳定发展的唯一途径。 作者:弗拉基米尔·诺罗夫(Vladimir Norov) 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暴发凸显了世界相互关联的紧密程度。新冠病毒不会是人类面临的最后一次全球性考验。各国应意识到这一点,本着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增进共同利益的原则开展合作。 图片来源:各个国家以及全世界的利益都无法得到保障。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赋予联合国真正的领导作用,使它能够更好地维护和平,实现全人类的发展。 《上海合作组织宪章》阐明了本组织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承诺。作为《宪章》的主要内容,“上海精神”体现了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等价值观。上海精神已成为多边主义外交在本组织地区的生动体现。 这一认识已成为区域发展新模式的核心,丰富了国际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在去年上合组织比什凯克峰会上,各成员国重申,坚定支持联合国维护多边主义、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推动全球发展、促进和保护人权的努力。 成员国呼吁加强联合国安理会的关键作用,根据《联合国宪章》,安理会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负有首要责任。 在当前人类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形势下,多边主义更加必要。 今天,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联系紧密。战胜病毒这个看不见、无国界的敌人,关键在于全球团结和国际合作。 考虑到这些因素,各国应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更广泛的国际政治和财政支持,以共同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在这一困难时刻,作为全球唯一公共卫生安全国际组织,世卫组织必须得到一致支持。 图片来源:上合组织召开成员国外长视频会议,各方表示,抗击疫情需要坚定、协调、包容的多边努力,强调联合国系统在抗疫斗争中的核心地位。上合组织正与世卫组织等国际机构共同努力,有效抗击疫情。同时,成员国呼吁国际社会加强与世卫组织的合作,以确保地区和国际公共卫生安全。 新型传染病和其他非传统安全威胁在未来仍会继续出现。因此,加强联合国主导下的国际协调机制、积累抗击疫情的经验,是国际社会的最佳选择。 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能够使人们跨越时间与空间上的区隔,更好地团结起来,是我们应对危机的“好帮手”。在国际合作的框架内,人们可以找到并有效利用多种工具,增强自身应对新挑战和危机的能力。 图片来源: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4月24日“多边主义与外交促进和平国际日”致辞中指出的那样: “我们正处于一种自相矛盾的局面:全球威胁正变得愈发相互交织,而我们的应对措施却愈发分散。对政府机构、政治机制和国际组织的不信任感与日俱增,妖魔化和分歧令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思想大行其道。这一趋势预示着一个巨大的危险,因为我们目前遇到的问题必须靠大家团结一致,共同解决。” 当前在各国抗击疫情面临客观困难的情况下,最重要的任务是结束全球和地区政治对抗,抵制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和保护主义。 多边合作是保护我们免受全球威胁、确保各国安全稳定发展的唯一途径。提高联合国主导下国际机制的地位和能力,人类才能团结起来,更好地应对未来挑战。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责编 | 布英娜 编译 | 齐磊 编辑 | 潘一侨张钊
2019年4月,彭博将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券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BBGA)。2019年9月,摩根大通将中国政府债券纳入摩根大通旗舰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纳入工作从2020年2月28日开始,分10个月完成。 2019年3月,明晟公司宣布将提高中国A股在MSCI全球指数中的权重,分三阶段将纳入因子由5%增加至20%,并于2019年11月将中国A股中盘股纳入MSCI指数。2019年6月,富时罗素正式将A股纳入其全球股票指数体系。2019年9月,标普道琼斯将A股纳入其新兴市场全球基准指数。至此,全球三大国际主流指数全部纳入中国A股。 近年来,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稳步推进。截至2019年末,中国债券市场存量规模达99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境外主体持债规模2.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7%;中国股票市场市值59.3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境外主体持有股票市值2.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2%。国际重要金融指数吸纳中国债券和A股,充分反映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信心,以及对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认可,将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国际投资者与中国经济合作共赢。人民银行将继续加强完善金融市场基础制度建设,为国际投资者提供更加友好、便利的投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