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周子衡:数字人民币能否撼动美元?》 作者 周子衡(浙江现代数字金融科技研究院理事长) 当前,中国人民银行正在紧锣密鼓地试验测试其即将发行与运营的数字人民币(DC/EP)。虽然,有关方面称DC/EP的推出没有具体时间表,但是,从其在冬奥会场景下的测试试验来看,DC/EP的实际推出应最迟不会晚于2022年2月,这应视作一项国际承诺。此即言,中国极可能将在明年某个时间正式宣布运营数字法币。 以人民银行立场看,DC/EP是流通中的现金,亦即所谓的M0,进而,它是M0的替代。这就是说,作为数字形态的M0将逐步挤出相应的人民币纸钞或硬币等既有银行支付手段。就此而论,数字人民币挤压乃至替代银行人民币本币,设计逻辑上是通顺的,实践中亦大可期待。 那么,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数字人民币能否替代美元呢?这在逻辑上不通,实践中也无从期待。原因何在?相对其他货币而言,美元作为国际硬通货的地位及作用是历史形成的,更是现实选择的结果。具体有三: 第一,美元是计价货币、记账货币,及支付结算货币。货币形态的变化,是否数字化,对于美元在一系列大宗商品交易、国际投资等领域中的计价货币地位没有实质意义,谈不上冲击或影响;在记账与支付结算方面,数字货币固然有其一定的优势,特别是效率高出不少,但是,在既有的国际资金往来及其会计操作流程中,数字货币的优势还发挥不出来。换言之,除非改变整个国际支付体系,否则,仅凭人民币的数字化,乃至美元的数字化,是无从改变美元作为在国际货币体系中计价货币、记账货币,乃至支付货币的地位的。 第二,美元是现有国际货币体系的标志,任何币种想要取代美元的地位,意味着国际货币体系自身的变化。这一基本格局,远非货币形态的变化所能改变,遑论某一币种的数字化,还只是一个局部的变化而已;再具体来看,数字人民币如何实现其国际流通,DC/EP如何出海?其路线或功能尚不明确的情况下,不能认为其将替代美元。 第三,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人民币替代美元的基础是,对人民币的国际需求趋于超出了美元的部分,且这一变化渐已成不可逆的总态势。那么,人民币在相关的支付结算、记账、计价中的地位便将日益上升,但这还不够,尚待美元需求的绝对萎缩,即,不仅是美元相对走软,还要绝对走弱。这已经超出国际货币体系自身变化的范围,即,非国际经济格局的剧变,不足以撼动美元之地位。但凭货币数字化的演进,固然有其推动作用,但远远不能撬动如此庞大的国际货币经济格局。 那么,货币数字化,是否将推升为国际货币体系的剧变呢?这还是要看,数字化对于国际经济如何作出根本性的冲击与改变。今日来看,这就是一硕大无朋的问题了,我们拭目以待。回到货币自身,数字人民币不能替代美元,数字美元方可替代美元。那么,谁来推动美元数字化呢?特别是美国,它是否有意愿推动美元的数字化呢? 坦言之,国际货币体系的数字化,将以美元数字化为前提或基础。其他币种的数字化,不仅不能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数字化,更无从改变美元国际货币的地位。如果美国推动美元数字化,那么,它自始即是国际范围的,标志着国际货币体系的数字化。然而,如美不推出美元数字化,中国、欧盟等推行人民币或欧元的数字化,能否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数字化呢?笔者认为不能。看一看国际货币体系的结构、国际贸易结算的结构、国际投资的币种结构,等等,很容易得出结论:没有美元的数字化,便没有国际货币体系的数字化。 当前,全球多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在探索推出法定数字货币的途径。欧洲中央银行的行长拉加德近日表示,欧洲央行将在数周内就欧元系统是否需要建立以欧元为基础的数字货币做出决定,并向公众公布。法兰西银行行长近日也表示要推进欧洲的数字支付,特别是在跨境支付方面。英格兰银行行长也表达了对稳定币和中央银行数字法币的兴趣。德国央行行长也表示,数字支付是未来的趋势,必须积极面对。9月以来,欧英法德等主要货币当局均表明态度,有意推进法币数字化,特别在跨境支付方面实现数字化。可见,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数字化的氛围已初步形成。 美国方面,财政部旗下的货币监理官办公室(Office of the Comptroller of the Currency,OCC)日前发布了一项指南,首次对外阐明允许国家银行与美国联邦储蓄机构替稳定货币发行商提供储备金账户,过去美国财政部对于稳定货币从未有明确的规范。这表明,其关注的重点仍在数字资产方面。 在数字支付问题上,全球自西向东拉开了不同立场或态度的谱系:美并不积极,似乎更关注于数字资产体系的建构;英表达了中立,既关注数字资产,也关注数字支付;欧洲则打算拥抱数字支付,并有望在跨境方面打开局面;中国则稳步落地推进其法定数字支付工具DC/EP,并以冬奥会为契机推向国际。 “风起于清萍之末,止于草莽之间。”数字人民币虽不能替代美元,但国际货币体系的数字化却正是清风徐来、水波荡漾之际。 周子衡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日前,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在深圳前海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据方大集团介绍,深圳前海国际会议中心的幕墙系统是由方大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方大建科公司所承建。 资料显示,深圳前海国际会议中心项目位于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总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建筑高度23.6米,是前海城市新中心的地标建筑。项目屋面幕墙为迭级式玻璃幕墙单元系统,弯弧屋面彩釉幕墙采用1.5×9米的超长板块,面积超过一个足球场的大小,是全国最大也是首个采用现代材料彩釉玻璃来演绎传统屋面的建筑。 方大集团表示,公司作为深圳经济特区发展成果的见证者和受益者,也是特区的建设者,有幸承建了本次庆祝大会会场建筑的幕墙系统。 公司介绍称,作为前海合作区的重要工程,深圳前海国际会议中心幕墙施工时间紧、难度高、任务重。公司在37天完成弯弧屋面彩釉幕墙工程的封闭,60天完成大面幕墙安装,80天具备竣工验收条件,深圳前海国际会议中心幕墙项目创造了“方大速度”。 此外,为打造出“薄纱”幕墙外衣,方大在幕墙施工过程采用了3D扫描机器人、BIM等现代化技术,在结构测量、建模安装、板块运输中实现了的高效高质施工,保质保量按时圆满完成了深圳前海国际会议中心幕墙系统的施工,为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的顺利举行提供了可靠保障。
作为一家起步于深圳的上市公司,皇庭国际以商业不动产综合运营服务为主要业务,同时积极发展基于商业不动产运营场景的配套服务和资产管理服务业务。公司在深圳已经深耕多年,在商业不动产运营服务领域拓展了多个标志性物业,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声誉和品牌形象。 深圳成立特区40周年喜获政策性大礼包,皇庭国际作为深耕粤港澳大湾区多年的商业管理行业的先行者,迎来政策性利好。10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正式对外公布,方案指出以设立经济特区40周年为契机,在中央改革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下,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授权改革试点。提出了将深圳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的战略定位。再加上之前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及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深圳的未来具备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皇庭国际凭借立足深圳的优势,已在深圳及大湾区布局了包括商业不动产运营、金融服务等全产业链。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及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政策的落地,无疑为公司的战略发展增加了新的机遇。 根据皇庭国际2020年中报显示,皇庭国际目前商业不动产项目逾20个,总管理规模已经超过170万平方米,已在珠三角、长三角、西南、中原、西北等地进行布局,已开业项目经营情况良好。同时,公司还储备了多个优质商业管理项目资源,探索多样化的商业不动产盈利模式。 目前皇庭国际在深圳拥有不动产管理项目面积约50万平方米。皇庭国际在深圳福田CBD核心区域自持运营大型购物中心——皇庭广场、整租皇庭中心商业裙楼运营购物中心,并为同样位于福田CBD核心区域的高端写字楼——皇岗商务中心、皇庭中心提供物业管理等服务。上述多元化的优质物业经过公司的运营,均已成为深圳市的地标名片,树立了皇庭国际品牌影响力。 得益于粤港澳大湾区及深圳先行示范区的利好政策,皇庭国际已提前布局,掌握核心城市资源。未来,皇庭国际将按照“自持+整租+委托管理”相结合的模式,结合大湾区及先行示范区规划积极布局优质项目,通过构建投资运营一体化的协同模式,推动公司稳健发展。 (CIS)
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总裁余伟文28日撰文指出,金管局将与内地研究将债券通交易品种扩展至回购及其他衍生工具,例如利率互换,亦会继续优化目前的外汇对冲安排。 余伟文表示,内地债券市场对外开放仍有很大潜力,国际资金大量涌入是指日可待的事。与此同时,国际投资者参与内地债券市场的机制和配套仍有进步空间。因此,债券通的优化是持之以恒的工作。 余伟文认为,随着内地债券占国际投资者投资组合的比重上升,管理外汇、利率和流动性风险的需要也不断增加,提供更多元化的风险管理工具是首要工作之一。 他指出,参与债券通的投资机构,在三年间从零开始,增加至目前的578家,涵盖来自不同地区的大小金融机构和资产管理公司;日均成交量由开通首月的14.8亿元人民币上升超过十倍至今年8月的195亿元人民币。今年首8个月,债券通占境外投资者在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成交量的52%。自2017年7月债券通开通至今,境外机构持有境内债券净增加1.96万亿元人民币,其中29%是通过债券通持有。 余伟文表示,2017年金管局和人民银行联手推出债券通后,债市的开放力度和步伐显著提升,短短两三年间的努力得到国际投资者普遍认同。
欢迎关注36氪出海微信公众号( ID:wow36krchuhai ),及时获取前沿资讯、了解全球新趋势。文末扫码关注并加入出海社群,遇见全球商业伙伴。 9月20日,OTEC GIW国际创新周GIW Spark 在北京郡王府顺利举行。“国际创新周(Global Innovation Week,简称 GIW)”为第八届海外人才创业大会(OTEC)的三大板块之一,旨在为鼓励和支持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人才在京创新创业,做好国际人才社区软环境建设。 建设国际人才社区软环境,优化国际化创新创业生态 作为朝阳区国际人才社区软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 “国际创新周(GIW)”充分调动在京跨国公司创新中心、区域内的国际组织、各国商会和校友会等国际化资源,为外籍及港澳台人才在北京、在朝阳区创新创业提供综合服务。主办方积极整合协调各项政策资源,充分发挥朝阳区跨国公司创新中心、国际化创新机构的市场化作用,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全方位支持国际人才在北京、在朝阳创新发展,搭建“后疫情时代”下世界各地青年携手创新、共话发展的良好平台。 精准对接国际人才需求,搭建融合创新发展舞台 国际创新周(GIW)包括“GIW Runway”、“GIW大师课”和“GIW Spark”三大板块,通过国际项目评选、国际项目创投对接、政策解读等活动,为在京创新创业的国际人才服务。 “GIW Runway”活动开设“欧美地区专场”、 “亚太地区专场”、“一带一路地区专场”和“港澳台地区专场”四个专场。各专场分别设有“创业者赛道”和“创新者赛道”。“创业者赛道”是面向有计划或已在创业的国际创业者,新增的“创新者赛道”为部分领域有创新成就的人才提供交流学习机会,进一步融合朝阳的文化、国际化优势,推动朝阳创新发展。 “GIW大师课”活动邀请了多位国际化专家学者,包括北京科锐国际人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郭鑫带来的《人才管理》、北大国发院管理学教授杨壮带来的《跨文化领导力》、金杜律师事务所国际合伙人竺农范带来的《IP保护》和奥美公关亚太区总裁兼 CEO 柯颖德带的《战略性沟通趋势》等课程,分别从人力资源、领导力、知识产权、市场开发、创业创新等方面为国际人才授课,涵盖了创业初可能会遇到的各类问题,提高人才创新创业成功率。活动更邀请到了马里兰大学史密斯商学院丁曼创业中心学术主任 Brent Goldfarb,线上讲授《新常态下的创业和创新:繁荣还是泡沫?》,提供更具国际视野和紧贴当下环境的精品课程。 (从左到右依次为 北京科锐国际人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郭鑫、北大国发院管理学教授杨壮、金杜律师事务所国际合伙人竺农范) (和奥美公关亚太区总裁兼 CEO 柯颖德) 可以说,国际创新周(GIW)为怀揣梦想和创意的国际人才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沟通交流、共同成长的舞台,充分展现了世界各地青年朋友的丰富创意和卓越智慧,让世界看到了创新给世界发展带来的无限机会和可能。 据了解,此次活动吸引了来自47个国家及地区的优秀创新创业者们积极参与,参赛项目涉及包括人工智能、教育、消费升级、大健康、文化传播在内的多个热门领域,诸多项目受到了国内顶尖投资人的关注。进入决赛的8个创业项目于9月20日进行最后的角逐,来自南非的项目 Alpha & Omega Nutrition获得 GIW创业者 Runway冠军。 (从左往右为Alpha & Omega Nutrition 创始人 Brett Lyndall Singh、朝阳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 肖振祥)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主办方与创业磨坊 Startup Grind一起发起线上投票,评出了 年度外籍创新项目、明星外籍创业项目、最受国际人才欢迎的投资基金、最受国际人才欢迎的社区,分别由STEMind、 上镜、SOS Ventures、Bearapy 获得。 国际创新周将为入围的国际参赛者提供“凤凰计划”相关服务及头部企业资源对接、国际顶级投资机构的投资机会和项目落地支持等服务。 另据了解,OTEC 2020国际创新周(GIW)由朝阳人才协会主办,活动从9月14日开始至9月20日结束。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环境下,朝阳区将深化 “引领全球科技创新和交流合作”的中心枢纽功能建设,持续做好在京外籍人才创新创业服务工作。 寻求报道、与作者交流、商务合作、投稿转载,请扫码联系36氪出海运营。
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25日晚同日本首相菅义伟通电话。 习近平强调,中日互为重要近邻和合作伙伴,同为亚洲和世界重要国家,拥有广泛共同利益和广阔合作空间。在双方共同努力下,近年中日关系重回正轨并保持向好势头。中方愿同日本新政府一道,按照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各项原则和精神,妥善处理历史等重大敏感问题,不断增进政治互信,深化互利合作,扩大人文交流,努力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我愿同你共同发挥战略引领作用,推动两国关系得到新发展。 习近平指出,持续拓展共同利益、更好造福两国人民,是新时代中日关系发展的本质要求。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抗疫情、稳经济、保民生,成为各国共同政策选择。中日双方可以相互支持,实现共赢。中日经贸合作在疫情冲击下逆势增长,展现出强劲韧性和巨大潜力。中国正在加紧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希望双方共同维护稳定畅通的产业链供应链和公平开放的贸易和投资环境,提升合作质量和水平。中方支持日方明年举办一届成功的奥运会。 习近平强调,中日共同肩负着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的重要责任。双方应该本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倡导和践行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在国际多边机构和区域合作机制下加强沟通、协调、合作,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为亚洲繁荣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菅义伟表示,日方高度重视中国,把日中关系视为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相互支持。稳定的日中关系不仅符合两国人民利益,对世界和平繁荣亦不可或缺。我希望同习主席保持紧密沟通,致力于加强两国经贸合作,深化人文交流,推动日中关系迈上新台阶。日方愿同中方密切沟通,确保年内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加快推动日中韩自由贸易区谈判,共同维护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双方还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据外媒报道,台积电正加快研发极紫外(EUV)光刻机工艺,他们预计到明年年底,EUV光刻机的累计采购量将达到约55台。 根据光刻机制造商ASML年报,从2012年开始交付EUV光刻机开始,公司已经累计向客户交付了超过76台这种光刻机。今年8月举办的全球技术论坛期间,台积电曾透露,在目前全球在运行的极紫外光刻机中,台积电拥有约一半,芯片产能预计占全球的60%。 据此推算,台积电目前拥有的EUV光刻机数量在35~38台左右。 ASML是目前全球唯一能制造EUV光刻机的厂商,对于制造7nm以下制程的芯片至关重要。台积电所需要的光刻机,也就全部来自于该公司。 消息人士透露,台积电现正加大光刻工艺的研发力度,预计到2021年年底,EUV光刻机的累计采购量将达到约55台。因此ASML到20221年累计交付的EUV光刻机数量可能会达到近百台。 相较之下,有消息称三星电子截至2021年采购EUV的数量累计不到25台。三星电子是台积电在全球范围内最大竞争对手,目前正加速在5nm芯片量产上追赶台积电的脚步,3nm芯片工艺也预定于2022年实现量产。 外界人为台积电大量采购EUV光刻机,主要目的在于快速增加的满足客户订单。 外媒的报道显示,台积电3nm工艺准备了4波产能,其中首波产能中的大部分,将留给他们的大客户苹果。苹果是台积电的大客户。从2016年iPhone 7系列所搭载的A10芯片开始,苹果的A系列芯片就全部交由台积电独家代工。 今年6~8月期间还不断有消息称,受美国对华为“禁令”影响,联发科芯片需求暴增,紧急找台积电代工。预计2020Q1季度联发科订单量会达到1.2万片晶圆。不过消息未得到有关方面证实。 高通也据传向台积电追加了订单。 不过利好消息没有为台积电股价带来太大涨幅,9月29日台积电收涨1.13%报79.77美元。 而另一边,中国最大、全球营收排名第五的芯片制造商中芯国际(SMIC)料将迎来生产经营的困难时期。 9月27日,《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以及路透社等多家外媒援引美国商务部9月25日的一封,称美国政府已对中芯国际实施出口限制,中芯国际的某些设备供应商现在必须申请出口许可证。 这一消息被视为美国加大“制裁”中芯国际的信号。如果“制裁”落地,势必对中芯国际的生产经营造成极大冲击。 根据美国商务部的进出口管理条例,使用美国技术和装备生产的的产品将受到管控。中芯国际作为芯片制造商将很难以获得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和设备,同时,公司的芯片出口亦将需要获得美商务部的许可。 中芯国际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向荷兰ASML公司购买了用于生产7nm芯片的光刻机,但由于美国的多次干预无法到货。中芯国际在这批光刻机上,前后共花费了1.2亿美元和2年时间。 “信函副本”的消息一出,随即带来了股市的震荡。周一上午中芯国际H股以17.16元低开,较上一交易日暴跌7.6%,成交额7200万元。但随后股价逐渐震荡拉升,跌幅以已收窄至4%;A股则以4%的跌幅低开,并在早盘末尾扩大至6%。 芯片行业乃至整个科技产业如今尤为敏感,市场担心中芯国际将会成为下一个华为。 但其他中国大陆芯片制造商,也在努力突破光刻机瓶颈。 9月29日消息,芯片制造商晶瑞股份早间公告称,为开展集成电路制造用高端光刻机研发项目,公司拟通过Singtest Technology PTE.LTD.进口韩国SKHynix的ASML光刻机设备,总价款为1102.5万美元。 晶瑞股份同时披露,拟发行不超过5.5亿元可转债,用于集成电路制造用高端光刻胶研发项目、阳恒化工年产9万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用半导体高级硫酸技改项目、补充流动资金或偿还银行贷款。 截至早盘结束,晶瑞股份涨停报42.86元。但目前尚未有进一步消息证实晶瑞股份拟采购的是否为EUV光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