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王一鸣科创板首单询价转让计划出炉。7月23日晚间,中微公司(688012)、西部超导(688122)、瀚川智能(688022)等9家公司同时发布股东减持股份计划公告,其中,中微公司首试询价转让制度,其余8家公司的减持方式均以集中竞价、大宗交易进行。据股东询价转让计划书披露,中微公司9名股东合计持有公司21.52%,拟通过询价方式转让公司2.66%股份。询价转让价格下限为178元/股,为前20个交易日股价均价的73.49%,为今日收盘价的86.73%。其中,8名股东委托中信证券拟转让1.66%股份、1名股东委托中金公司拟转让1%的股份。通过询价转让受让的股份,在受让后6个月内不得转让。据悉,本次询价认购的报价结束后,中信证券和中金公司将对有效认购进行累计统计,依次按照价格优先、数量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确定转让价格。当晚,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首单询价转让的出现具有历史意义。此前7月初公布的科创板股东向特定机构投资者询价转让和配售方式减持细则是市场化方式解决限售股减持的试点,制度创新需要经受市场检验,如果后续运行平稳,该机制的价值堪比二次股权分置改革。王骥跃同时指出,本次中微公司询价转让价格下限为前20个交易日股价均价的73.49%,最终转让价格经过询价确定,从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市场惯例看,很大可能远高于底价。他还预测,询价转让或是一个规模远大于IPO的市场,将利好销售能力强、客户基础雄厚的券商。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7月3日上交所曾发布《科创板上市公司股东以向特定机构投资者询价转让和配售方式减持股份实施细则》,为科创板公司股东设计了市场化、多元化的退出渠道。“询价转让是证监会、上交所资本市场制度改革框架体系下的又一重大创新,它通过更充分、更有效的价格发现机制,能够更有效地衔接资金配置和股份减持需求,同时能大幅降低股份减持可能带来的市场冲击。”中微公司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刘晓宇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据刘晓宇介绍,中微公司在询价转让制度实施后,第一时间配合众多股东方共同进行询价转让的尝试。中微公司诸多股东方及早形成共识、共同决策等措施及实践,相信也能够给更多科创企业的平稳减持带来启发。未来在配合更多创新制度落地方面,中微公司也将作为科创板的重要参与者做出更大的努力。中微公司主要从事半导体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的等离子体刻蚀设备已应用在国际一线客户从65纳米到14纳米、7纳米和5纳米的集成电路加工制造生产线及先进封装生产线。公司的 MOCVD 设备在行业领先客户的生产线上大规模投入量产,公司已成为世界排名前列的氮化镓基LED设备制造商。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47亿元,同比增长18.7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9亿元,同比增长107.51%;同期研发投入合计4.25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21.81%。从上市后表现来看,去年7月22日中微公司科创板IPO发行价为29.01元,至今公司股价累计涨幅607.45%。本次询价转让计划书显示,兴橙资本是科创板首批上市企业中市值最高的中微公司的主要股东,也是本次解禁后持股比例最高的机构股东。兴橙资本董事长陈晓飞表示,公司将和中微公司其他股东一起,合力支持和运用询价转让制度,做好准备和有意向参与询价的二级市场机构投资者共同实现本次询价转让的实施。兴橙资本是中微公司一路成长的见证者和推动者,暂时的减持是为了背后LP投资人回报的需要,LP的资金将继续投入到更多的半导体企业中。在上海本地资本市场人士看来,7月22日询价转让制度正式实施后即迎来首单尝试,说明一定程度上市场对制度设计方向的认可,这种尝试的意愿,也是作为市场参与者的公司股东、中介机构对深化资本市场改革责任的担当。“科创板的询价转让制度通过引入机构投资者,改变了以往散户同优势股东同台博弈的格局;通过疏通新的减持渠道,避免了短期大量股份向二级市场倾泻对股价造成冲击。这一针对存量市场“减持难题”做出的针对性安排,具体实施起来的效果如何,势必还需要再经过现实的试炼检验,从而完成‘从现实到理论再到现实’的转换,使科创板作为改革试验田化解大额减持问题的探索能够落地并形成有益经验。”该人士指出。
中微公司发布股东询价转让计划 中微公司发布股东询价转让计划,股东置都(上海)投资中心(有限合伙)、股东嘉兴悦橙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股东拟通过询价转让方式合计出让2.66%公司股份,本次询价转让的价格下限为178元/股,不低于发送认购邀请书之日前20个交易日中微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70%。
7月20日,中国证券业协会(下称中证协)发布《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证券承销规范》(下称《承销规范》),该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承销规范》共16条,目的是规范证券公司承销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证券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承销规范》规定,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发行承销业务适用本规范。《承销规范》中未作规定的,参照《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承销业务规范》等规则执行。 在发行定价方面,《承销规范》对询价定价、直接定价等定价方式作出具体要求。发行人通过网下询价方式确定发行价格的,可以初步询价后确定发行价格,也可以在初步询价确定发行价格区间后,通过累计投标询价确定发行价格。 同时,发行数量2000万股(份)以下且无股东公开发售股份的,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可以通过直接定价的方式确定发行价格。通过直接定价的方式确定的发行价格,对应市盈率不得超过同行业上市公司二级市场平均市盈率;已经或者同时境外发行的,通过直接定价的方式确定的发行价格不得超过发行人境外市场价格。 若发行人尚未盈利,按照《承销规范》要求,应当通过向网下投资者询价方式确定发行价格。 对于采用询价方式确定发行价格的,《承销规范》规定,主承销商应当向网下投资者提供投资价值研究报告。报告的撰写要求参照《关于进一步明确科创板投资价值研究报告要求的通知》等规则执行。 此外,《承销规范》还对主承销商的责任作出具体规定。主承销商应当做好网下投资者核查和监测工作,对于不符合条件或违反相关要求的投资者,主承销商应当拒绝或剔除其报价。承销商及其从事承销业务的人员违反规定的,中证协将视情节轻重采取自律措施,并记入证监会、中证协诚信信息管理系统。 据记者了解,中证协建立创业板证券首次公开发行与承销观察员机制,对创业板项目的路演、发行簿记、询价等业务环节随时选取进行现场观察。同时,中证协还建立创业板发行承销示范实践推广机制,收集发行承销业务创新、投资价值研究报告撰写、路演推介等方面的示范实践,履行相应程序后向行业推广。
截止今天下午,已经有七家公司发布了网下询价结果,我们来看看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先说目前参与的投资者数量情况: 网下询价开始不久,很多投资者还没有做好准备,所以目前全市场参与网下询价的主体还不多,七家公司里,参与投资者数量最多的是艾融软件的1237家(人),其他六家均未过千,最低的是方大股份的620家(人)。 由于有的投资者是基金管理人,单个管理人可以用管理的多个产品认购,所以这里还有一个配售对象的概念,如果一个管理机构用10个产品申购,则统计时被统计为1个投资者的10个配售对象。 从配售对象角度,配售对象最多的也是艾融软件,1373个,最低的同为方大股份,701个。 从有效报价投资者占所有报价投资者比例看,最难报中的是球冠电缆,比例仅为37.5%,最高的两家分别为颖泰生物51.95%,苏轴股份50.25%,其余均在百分之四十多,说明想报中有效询价区间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容易。 我们用中标的有效配售对象数除以投资者数得出的比例,简单类比哪些公司是个人参与度最高,哪些是机构参与比例更高(由于很多机构其实没有产品,所以这个结论有偏颇)。比例最低的是艾融软件,仅为1.069,说明个人投资者更认可这个公司的价格。其他公司这个比例差异不大,多数徘徊在1.26-1.27之间。(本项统计球冠电缆缺失) 从每个公司有效认购倍率,我们可以近似判断投资者对价格的认可度。认可度最高的是颖泰生物,38.48倍,有效认购倍率最低的是方大股份,16.05倍;(本项统计球冠电缆缺失) 从有效认购价格宽度看,带宽最宽的是方大股份,有效价格区间8.38—11.12,相差32.69%,说明价格分歧较大,带宽最窄的是颖泰生物,5.45—5.96,相差幅度仅为9.35%。 从扣非后发行前市盈率看,7家公司差距非常大,最低的球冠电缆仅14.8倍,最高的艾融软件高达43.49倍,行业属性对大家定价认知影响很大。同时也透露一个信息,静态15倍市盈率以下买入比较确定的冲精选层的股票,易过辛苦网下打新。 还有几个信息简单带过: 1、7家公司都有几十个投资者被无效剔除,说明一直有客户对规则没摸清楚,连基础的合格审查都未参与; 2、佳先股份的高剔采用了申购数量(金额)优先法,尽管10.5是有效询价区间上限,但是申购数量少于332.3万股的投资者会被高剔; 3、有些券商披露的报告内容缺失,需要自己从明细表格中整理,有些报告不够友好,希望能越来越方便投资者统计分析。
科创板“试验田”重要的配套制度——科创板减持细则正式落地。昨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科创板上市公司股东以向特定机构投资者询价转让和配售方式减持股份实施细则》(下称《实施细则》),将于7月22日起施行。 上交所表示,在向市场公开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市场总体认可《实施细则》的制度安排,认为相关制度符合预期,体现了注册制改革的目标和思路,有利于平衡好首发前股东正常股份转让权利和其他投资者交易权利,有助于满足创新资本退出需求并为股份减持引入增量资金。 下投资者条件的机构投资者或者上交所规定的其他机构投资者(含其管理的产品),可以参与询价转让的询价及认购。 除了上述规定的机构投资者,已经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登记的其他私募基金管理人(且其管理的拟参与本次询价转让的产品已经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备案),同样可以参与询价转让的询价及认购。 上交所表示,《实施细则》的发布是深化推进科创板注册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通过市场化方式完善科创板股份减持制度。《实施细则》发布后,上交所将会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相关市场主体,扎实做好业务上线准备、组织开展专题培训,确保该项制度创新平稳落地。同时,持续评估科创板股份减持制度实施效果,努力构建更为合理的股份减持制度安排。
一、科创板仍是打新收益主要来源,单只新股收益明显上升。 与A股其他板块相比,科创板仍是网下打新收益的主要来源。2020年1-5月,科创板/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分别创造网下打新收益352.3/53.7/12.7/16.5亿元,科创板网下打新收益是A股其它板块之和的4倍。从绝对收益角度看,科创板打新收益率依旧可观。根据我们测算,2020年1-5月1亿元/2亿元/4亿元的A类产品实现增强收益4.6%/4.2%/3.2%,年化收益率可达11.0%/10.1%/7.7%;同等规模的B类产品实现增强收益4.3%/4.0%/3.1%,年化收益率可达10.4%/9.6%/7.4%;同等规模的C类产品则实现增强收益3.6%/3.3%/2.6%,年化收益率可达8.7%/8.0%/6.2%。可见,科创板仍是网下打新收益的主要来源,且仍能为机构投资者创造较高的增强收益。 科创板发行上市节奏放缓,导致打新收益有所下降。影响打新收益的核心因素主要有募资规模、中签率和上市涨幅,其中募资规模与上市公司数量高度相关,中签率和上市涨幅则决定单个公司的打新收益。2020年以来,科创板发行节奏有所放缓,导致募资规模缩小。2020年1-5月,科创板月平均上市家数7家,月平均融资规模80.2亿元。而2019年7-12月,科创板月平均上市家数11家,月平均融资规模135.5亿元。即使剔除2019年7月科创板首批集中上市的影响,2019年8-12月科创板共有43家企业上市,实现融资总额442.7亿元,同样明显高于2020年1-5月35家的上市数量和401亿元的总融资额。 中签率和上市首日涨幅此消彼长,平均单只新股打新收益显著提高。虽然科创板网下打新收益总额有所下降,但是平均单只新股的打新收益明显提高。2019年,随着科创板运行逐渐进入稳态,单只新股打新收益持续下降。9-12月,科创板平均单只新股分别为A/B/C类账户(假设顶格申购)创造打新收益17.7/16.5/14.3万元,而2020年1-5月,这一数据提高到40.7/38.3/32.2万元。单只新股打新收益的提高是中签率和上市涨幅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上市涨幅的影响更大。2020年以来,科创板这两大因素呈现出此消彼长的趋势,背后均与网下询价环节机构间的博弈密不可分。 二、网下询价参与度大幅提高,询价机制下报价入围难度显著提升 机构积极参与科创板打新,中签率持续下降。科创板正式开市以来,可观的打新收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参与网下询价。2020年5月,参与科创板网下询价的账户数平均为4398个,相比2019年7月科创板刚推出时的2157个已经翻倍。科创板平均单只新股网下初步询价申购额则从2019年7月的3083亿元大幅提高至2020年5月的9228亿元,增幅接近200%。机构参与度的大幅提高直接将平均申购倍数推升至2020年5月的1892倍,是2019年7月的5倍。与此同时,网下询价中签率则持续下降,A/B/C类账户中签率从2019年7月的0.334%/0.316%/0.278%一路下滑至2020年5月的0.078%/0.074%/0.065%。 市场化询价机制下机构充分博弈,报价入围难度明显提高。目前科创板完成网下询价的公司中,除了复旦张江(行情688505,诊股)增设累计投标询价环节,其它公司均根据初步询价结果确定发行价。在市场化询价机制下,最终发行定价取决于所有参与者的报价情况,这意味着机构报价不仅要依据公司基本面分析,更要推测其他参与者的价格预期,从而自发地形成博弈。而随着机构参与程度的大幅提高,科创板询价环节博弈程度越来越激烈,报价入围难度显著增加。2020年以来,科创板网下有效报价申购比例(入围率)持续下降,由1月份的80.9%下滑至5月份的66.5%。这直观体现了当前询价难度的大幅提高。根据我们的统计,在2020年1-5月,基金管理规模前20大的公募(以扣除货基后的全部产品规模计,根据截至 2020年5月底的万得统计数据排名)参与科创板网下询价的平均入围率仅74.5%,其中只有一半左右的基金入围率跑赢同期市场平均水平(79.2%)。 我们同时从另外一个角度观察科创板网下询价环节机构间博弈情况的变化。由于科创板网下询价固定剔除前10%的最高报价,因此我们使用高价剔除价位除以发行价这一指标来衡量网下投资者报价的一致性。2019年7月,在科创板开市之初,面对完全市场化的询价机制,市场预期尚未成型,网下投资者报价处于学习期。因此这一期间高价剔除价位相对最终发行价差距一度超过10%,表明投资者缺乏一致预期。相应地,这一时期报价入围率也一直低于80%。随后在学习效应的驱动下,投资者预期一致性迅速提高,导致较长时间内高价剔除价位与最终发行价均极度接近,报价入围率也长期维持在85%以上。但是,随着大量新参与者入局等因素的变化,2020年以来尤其是3-5月份,科创板网下报价的分歧再度扩大,周度平均入围率一度下降至58%,充分显示出机构间博弈的激烈程度。 三、充分博弈下首发定价趋于理性,上市后股价涨幅提升 由发行公司主承销商提供的投价报告是科创板网下投资者报价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2019年,科创板发行价基本落在投价报告的定价区间内。不过2020年以来,由于投资者报价博弈加剧,科创板发行价逐渐突破投价报告定价区间下限并持续背离,5月份首发定价平均只有投价报告定价区间下限的74%。同时,科创板首发市盈 率与公司所属行业的平均市盈率不断趋近。2019年科创板首发市盈率是行业平均市盈率的2.4倍,2020年1-5月,这一数据下降到1.4倍。这表明在当前科创板网下询价在博弈加剧之后,机构投资者网下报价更趋理性。此外,科创板在打新投资者参与度提升的背景下,中签率进一步下降,筹码更趋分散,这也推动了科创板新股上市后股价表现进一步提升。科创板公司上市首日涨幅则从2019年平均的123%提高至2020年的175%,上市满月涨幅也从2019年平均的100%提升到了2020年的175%。在当前科创板理性博弈的环境下,虽然入围难度加大,但首发定价也更趋理性,上市涨幅提升使得单只个股的打新收益明显提高。 四、借鉴科创板经验,注册制下创业板网下打新收益值得期待 6月12日,证监会和深交所发布了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系列正式文件,借鉴科创板经验,创业板实施注册制后打新收益同样值得期待。中签率方面:创业板网下询价对象和网下初始配售比例方面的规定与科创板保持完全一致。C类投资者中个人及非专业机构投资者不再被允许参与网下询价将使得参与网下打新的投资者大量减少,而配售比例向网下的大幅倾斜将使有资格参与网下询价的机构投资者获配比例显著提高。两者叠加将使网下打新中签率明显上升。上市首日涨幅方面:虽然预计创业板在引入市场化询价机制后,首发估值整体将较原有水平明显提升,但借鉴科创板经验,机构间的充分博弈有望使首发定价趋于理性。另外,与科创板类似,预计创业板网下中签率绝对水平仍然较低,筹码同样充分分散。因此注册制后创业板公司仍有望获得较高的上市首日涨幅。募资规模方面:截至6月10日,科创板/创业板/主板/中小板排队IPO企业数量分别为298/184/133/63家,创业板项目储备充足。另外,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后,上市标准更加多元化,并且允许符合条件的未盈利企业以及红筹企业上市,有望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通过创业板融资。同时随着注册制实施,创业板发行审核效率有望提升,从而带动融资规模扩大。综合而言,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后大幅提高的中签率、融资规模的扩容以及较高的首日涨幅将创造可观的打新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