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下午,原董事长王振华一审被判5年有期徒刑后,新城系公司股价尾盘拉升。A股方面,新城控股股价盘中一度拉升3.7%,截至收盘报收32.23元每股,总市值727亿,涨幅1.99%。 港股方面,新城发展涨幅一度接近10%,截至发稿股价7.40港元每股,总市值459亿港元。新城系另一资产平台新城悦服务涨幅7.07%,股价21.2港元,总市值173亿港元。 据上海普陀区人民法院消息,6月16日,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普陀法院)依法不公开开庭审理被告人王振华、周燕芬猥亵儿童案。 普陀法院受理该案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向两名被告人及其辩护人、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送达了起诉书副本,同时告知其相关诉讼权利和义务。辩护律师会见了当事人,并查阅全部案卷。庭审中,控辩双方分别出示了相关证据,对证据进行了质证,并充分发表了辩论意见。被告人王振华、周燕芬当庭作了最后陈述。庭审分两天进行,整个庭审过程历时16小时。 法院根据两名被告人的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等,经合议庭评议,于6月17日当庭对被告人王振华、周燕芬作出判决,以猥亵儿童罪分别判处被告人王振华有期徒刑五年,被告人周燕芬有期徒刑四年。 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7月3日,新城控股开盘后股价一度高至43.65元每股。黑天鹅事件发生后,7月4日起,新城控股一连录得4个跌停板,股价跌至28元上下。以2020年6月17日收盘价格计算,新城控股较2019年7月初的股价水平,仍差三个涨停板。
图片源自网络6月17日,有报道称,汇丰银行正在恢复冠状病毒爆发后搁置的大规模裁员计划,将在中期裁员约3.5万人,此外将冻结几乎所有的外部招聘。今年2月,有消息称,汇丰未来3年内将可能裁员3.5万名,员工人数将从23.5万人减少至20万人,裁员总数将达到15%。据悉,上述裁员计划系汇丰为削减45亿美元成本而进行的更广泛的重组的一部分。今年3月,汇丰推迟了上述裁员计划,消息称这是系受疫情影响,“冠状病毒大流行的特殊情况意味着将员工赶出去是错误的”。汇丰控股行政总裁祈耀年表示,“我们不能无限期地暂停失业,这一直是个‘并非是否,而是何时’的问题。”他补充说,汇丰银行2月份首次宣布的措施“今天更为必要”。Choice金融终端显示,汇丰控股今年以来的股价已经从37.945港元/股跌36.38%至24.14港元/股。按照41.38亿总股本计算,市值蒸发了约571亿港元(约合522.03亿元人民币),截至发稿总市值为999亿港元(约合913亿元人民币)。图片源自Choice金融终端此前,汇丰控股宣称将取消派息,对市场产生影响。4月1日,汇丰控股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决定取消原定于4月14日派发的2019年第四次股息,以及在2020年底前,暂停派发季度和中期股息,并暂停股份回购事宜。当天汇丰控股股价跌去10.25%。经营方面,今年一季度,汇丰控股实现136.86亿美元收入(约合969.13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的144.28亿美元下降5.14%;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应占利润为17.85亿美元(约合126.4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的41.34亿美元下降56.82%。疫情对汇丰银行的经营造成了多方面的冲击。一季报称,疫症爆发的实时财务影响之一是用以计算预期信贷损失的经济境况有变,导致预期信贷损失增加。此外,新型冠状病毒爆发亦将对资本及流动资金带来影响。“尽管各地政府及中央银行已采取重要措施提供资金及流动资金,疫情仍可能导致客户信贷评级下跌等效应,或会对集团的风险加权资产和资本状况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客户增加提取信贷等因素,亦可能对流动资金构成压力。”
威华股份6月16日晚披露定增预案,公司拟以锁价定增方式,向盛屯益兴、盛屯汇泽、厦门屯濋(拟设立)、瑞华控股指定的控股或全资子公司、科创嘉源、杉杉创晖基金(拟设立)非公开发行不超过2.232亿股,发行价格为8.29元/股,募集资金不超过18.5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有息负债。 据威华股份公告,盛屯益兴、盛屯汇泽为公司控股股东盛屯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厦门屯濋(拟设立)的普通合伙人及主要出资人为盛屯集团。即威华股份与盛屯益兴、盛屯汇泽、厦门屯濋(拟设立)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 瑞华控股指定的控股或全资子公司、科创嘉源、杉杉创晖基金(拟设立)则为威华股份此次定增引入的战略投资者。在此次威华股份定增完成后,上述3位战投将依次持有上市公司4.99%、3.74%、2.49%股份。 其中,瑞华控股成立于2003年,实际控制人为张建斌。公司主要从事股权投资业务,长期聚焦并投资国内新能源材料企业、动力电池设备厂商、动力电池厂商、光伏企业,拥有一支新能源产业链专家团队。 科创嘉源是一家专注于锂电产业链资源整合、资本运作、咨询服务的机构,在锂电产业链中为天齐锂业银团贷款等提供过服务,同时控股四川百博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在锂电产业链占有一席之地,拥有相关产业资源与较为丰富的资产整合与资本运作经验。 在这些定增战投中,闪现出锂电材料巨头杉杉股份的身影。据公告,杉杉创晖基金(拟设立)拟发行基金份额2亿元,其中杉杉股份旗下的杉杉能源拟认购基金份额1.5亿元,精诚长鸿认购0.5亿元,基金管理人上海杉杉创晖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为杉杉能源关联方。截至重组预案出具日,杉杉创晖基金(拟设立)尚在筹建中。 6月16日,威华股份与瑞华控股、科创嘉源、上海杉杉创晖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分别签订《附条件生效的战略合作暨股份认购协议》,与3位战投的战略合作期限均为3年。 相关协议中提到,瑞华控股将利用其产业资源,为威华股份的客户群体拓展助力,促成业务资源实质落地,形成对公司的业绩贡献。科创嘉源将与威华股份在并购方面展开合作,为其筛选并推荐相关优质标的,积极进行协调和推动,协助上市公司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杉杉能源、威华股份则将在锂盐产业链领域开展长期合作,前者将后者纳入长期战略合作的供应商名录,并作为优先采购对象,保持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ST节能公告,河南省郑州市中院在“阿里拍卖·司法”将公开拍卖公司控股股东神雾集团持有的1980万股公司股票(占公司股份总数的3.11%),拍卖时间为7月13日10时至7月14日10时止。若本次司法拍卖若成功实施,神雾集团持有的公司股份将减少至2.96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6.51%,仍为公司控股股东。
完美世界晚间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完美控股与北京东富锐进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东富锐进”)于2020年6月12日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完美控股拟以协议转让的方式向东富锐进转让其所持的占完美世界总股本5%的股份,对应完美世界无限售流通股64,663,867股。本次转让价款共计2,870,881,703.20元。 本次协议转让前,完美控股持有公司股份404,697,498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1.29%。本次协议转让完成后,完美控股持有公司股份340,033,631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6.29%,仍为公司控股股东。东富锐进持有公司股份64,663,867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00%。东富锐进承诺本次协议转让完成后6个月内不减持其持有的完美世界股份。 公司表示,完美控股本次协议转让目的是优化资产负债结构,降低债务杠杆,本次协议转让取得的价款将主要用于偿还完美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的股票质押借款及相关利息,进一步降低股票质押比例。
王向南 发自北京 宋卫平终于松了一口气,他成功捍卫了“幸福绿城”商标。 6月5日,绿城控股因“幸福绿城”商标纠纷,诉国家知识产权局一案,迎来了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终审判决:撤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此前相关行政判决;并要求国家知识产权局就绿城控股关于第17475675号“幸福绿城”商标提出的无效宣告请求重新做出裁定。 几经波折,“幸福绿城”商标纠纷案迎来了关键性转折。不过,透过该宗商标纠纷,外界更感兴趣的是,“绿城”系列商标的归属到底是谁? 绿城控股终审“胜诉” 官司并不复杂,是关于“幸福绿城”的商标纠纷。 涉及的当事人有三方:绿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城控股”)、绍兴越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绍兴越匠 ”)、国家知识产权局。 2014 年,绿城物业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城服务”)研发上线的 “幸福绿城”APP,这是绿城服务推行 “智慧园区 ” 的移动应用,至 2015 年底,该应用已覆盖 140 多个住宅园区超 13 万户家庭。 在影响力不断扩大的情况下,2016 年 12 月,绿城服务申请注册商标 “幸福绿城”,但这一商标已被绍兴越匠抢先注册。 判决书显示,绍兴越匠的原股东之一是该幸福绿城 APP 的注册用户,且诉争商标申请注册时,绍兴越匠的另一股东还在绿城服务任职。“越匠公司在明知绿城公司已在相关领域广泛使用‘绿城’和‘幸福绿城’的情况下,仍申请注册诉争商标难谓善意。” 针对绍兴越匠的第 17475675 号 “幸福绿城” 商标,绿城服务认为其已构成恶意抢注,曾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提出异议申请,但未获支持。2018 年 4 月,这一异议申请被商标局驳回。 两个月后,绿城服务的关联公司绿城控股对该争议商标提出无效宣告请求。而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绍兴越匠的“幸福绿城”商标在第 9 类商品中与计算机相关的部分商品上予以无效宣告,在其余商品上予以维持。 绿城控股对上述裁定不服,并对国家知识产权局提起诉讼,要求法院撤销该裁定,绍兴越匠 “幸福绿城”商标予以无效宣告。 2019年8月27日,绿城控股等来了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的一审行政判决书,但判决结果不尽人意,诉讼请求被驳回。 很快,绿城控股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递交了诉状,经过大半年的等待,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 一、撤销北京知识产权法院(2019)京73行初5556号行政判决; 二、撤销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做出的商评字[2019]第50699号《关于第17475675号“幸福绿城”商标无效宣告请求裁定书》; 三、国家知识产权局就绿城控股关于第17475675号“幸福绿城”商标提出的无效宣告请求重新做出裁定。 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到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一场已持续了约3年的商标纠纷案走到了终审。 不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就绿城控股关于第17475675号“幸福绿城”商标提出的无效宣告请求还将重新做出裁定,将持续关注。 谁的“绿城”商标? 除却本宗商标纠纷,让外界更感兴趣的是,“绿城”系列商标的归属到底是谁? “幸福绿城”中有着“绿城”字眼,该商标申请人为绿城服务,其曾为绿城控股的子公司。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绿城控股的法人为宋卫平的妻子夏一波,宋卫平为董事,而绿城控股及母公司信益集团均由宋卫平、夏一波和寿柏年控制。 2015 年,绿城控股退出绿城服务股东行列;2016 年 7 月,绿城服务登陆港股,成为当时中国市值最高的上市物管企业。尽管从股权关系上看,绿城控股不再是绿城服务的股东,但双方仍属于关联公司。宋卫平、夏一波、寿柏年全资持有的 Orchid Garden Investment,目前拥有绿城服务 34.65% 的股份。 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网站显示,第一件 “绿城”商标是由绿城中国于 1997 年 7 月申请,随后绿城控股作为申请人,在多个商品类别上申请 “绿城” 、“绿城房产 ”等商标及服务标志。2006 年,绿城控股与绿城中国订立商标许可协议约定,允许后者免费使用上述商标;对于当时的宋卫平而言,“绿城”商标的使用不过是左右倒右手。目前,宋卫平及夏一波在绿城中国持股不足 10%。 据绿城中国官方网站介绍,在 2013 年 1 月 22 日," 绿城房产(GREEN TOWN)"(注册在第 36 类商品,注册号为第 1354911 号)荣获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颁发的 " 中国驰名商标 " 称号。三年前,在以绿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商标持有人的众多商标中,确定选择使用在第 36 类商品上的 " 绿城房产 GREENTOWN 及图 " 作为申请认定驰名商标的主商标。 至 2016 年 6 月订立商标转让及补充协议前,绿城控股、绿城中国及关联公司在中国国内申请的“绿城”相关商标达 165 件。 2016 年,绿城中国重组蓝城代建业务,商标转让及补充协议显示,绿城控股同意向绿城中国或其指定公司转让“绿城”系列商标,合共 15 个项目;同时,绿城中国同意促使转让由绿城房产注册的“育华”商标予绿城控股,而无需任何费用。 对于“绿城”系列商标的使用,双方亦有明确划分:绿城控股现有业务仍可使用“绿城”商标,在未来的业务上,只要是非房地产开发业务、以及与绿城中国不构成竞争关系的业务上都可使用。同时,绿城中国旗下建设管理业务、酒店业务和高端装修业务将上市,绿城控股也要同意转让与上述业务相关的 “绿城”系列注册商标予绿城中国。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网站显示,在 2016 年 7 月后,绿城控股申请了26 件“绿城”商标,其中,23 件集中于 2017 年 11 月 9 日申请。 而于该协议订立后,赴港上市的绿城服务依然保留了“绿城”的相关元素。据其招股书,2014 年 12 月 30 日,绿城控股与绿城服务订立商标许可协议,同意绿城服务及成员公司在中国使用 “绿城”图形商标及“绿城房产”中英文字商标。该许可协议的期限至商标届满日期止。除上述两件授权使用的商标外,截至目前绿城服务还申请了包括“绿城生活”、“幸福绿城”、“理想绿城”在内的 80 件商标。
吉药控股早就是信披违规常客。在2019年已经有近10起的信披违规记录,被证监会、交易所多次行政处罚或公开谴责。而这与其坚持在走的花式并购之路脱不开关系。 日前,传统OTC药企吉药控股(300108.SZ)披露了一份年报更正公告,对辽宁美罗医药、浙江亚利大胶丸两家收购公司的业绩进行修正。修正前,两家公司均超额完成业绩承诺,修正后两家公司业绩大变脸,浙江亚利大修正后的业绩承诺完成率仅完成了27.96%。对于上述差错的原因,吉药控股是公司经办人员失误。 在此次更正之前,吉药控股就因年报与业绩预报出现较大差异而出具致歉声明,年报与预报净利润调减5.4亿元至亏损17.72亿元。 这也是吉药控股上市以来首度亏损,资产负债率更是暴增至87%。这家传统OTC药企近年来试图通过一系列的并购扩张转型,但似乎走上了一条歧路。 十倍溢价收购子公司业绩“大变脸” 这次引发年报更正的两家公司为浙江亚利大胶丸与辽宁美罗医药。原年报数据显示,辽宁美罗实现的净利润为414.76万元,业绩承诺完成103.69%,修正后,辽宁美罗实现的扣非净利润为422.49万元,业绩承诺完成率修正为96.02%。浙江亚利大实现的净利润为2123.34万元,业绩承诺完成106.17%。修正后,浙江亚利大实现扣非净利润为838.74万元,业绩承诺完成率修正为27.96%。 浙江亚利大修正前后利润相差超过千万,不仅如此,吉药控股已对业绩大幅修正的亚利大,计提了1.91亿元的商誉,比例为76%。 据了解,浙江亚利大是2018年7月被吉药控股收购,交易溢价率超过1200%。伴随着高额溢价的还有业绩承诺,收购时,浙江亚利大实际控制人王平平承诺,公司未来三年利润分别为2000万元、3000万元和4200万元。 但对于这起收购,深交所的态度是存疑的。2019年报问询函中,深交所就曾要求补充说明2019年对收购浙江亚利大形成商誉计提减值准备的原因、前期收购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其他潜在可能导致公司对其利益倾斜的情形、是否存在对相关方利益输送的情形、前期作出的项目估值报告是否存在虚假记载或误导性陈述等。 虽然吉药控股否认存在深交所质疑的利益倾斜等情形,并将亚利大未完成业绩承诺的原因解释为其前期投入资金较大,造成其2019年自身生产经营所需流动资金出现严重紧张。而吉药控股由于2018年完成新增并购项目导致使用资金较大,2019年受银行抽贷、断贷等事项影响,未能对浙江亚利大生产经营所需流动资金给予及时补充,致使浙江亚利大销售市场全年存在断货的情况,很多销售订单无法按时生产或无法接单,最终导致2019年度无法完成业绩承诺。 与此同时,吉药控股孙公司江苏普华克胜药业有限公司(下称“克胜药业”)近日又因违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相关规定被暂停生产。此前该公司已因严重违反药品GMP相关规定,被收回滴眼剂GMP证书。作为长春普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普华制药”)的控股子公司克胜药业于2019年4月11日完成工商变更登记,2019年克胜药业销售收入为4324.15万元,净利润为-267.85万元。 接连两家子公司经营不善,吉药控股对并购公司的经营规划能力难以让人信服。另外,此次年报更正也透露着一丝诡异。 一位专业的审计师对蓝鲸财经表示,此次年报更正是期后事项,如果是发布年报前做出更正,那说明注册会计师是认可这个结果的,而且一般业绩快报与年报不会有太大出入。 事实上,吉药控股早就是信披违规常客。在2019年已经有近10起的信披违规记录,被证监会、交易所多次行政处罚或公开谴责。而这与其坚持在走的花式并购之路脱不开关系。 花式计提减值,吉药控股并购失利 前身为双龙股份的吉药控股,在2017年8月更名后,便开启了花式“买买买”的扩张之路,先后收购了吉林金宝药业、辽宁美罗医药、远大康华、浙江亚利大和普华制药。中间还因曾试图收购修正药业100%股权而被广为关注,浙江亚利大仅是其2018年一系列资产并购的战果之一。 花式“买买买”之后,吉药控股的日子却并不好过,虽然营收保持增长,但净利润增速却在倒退。2019年,吉药控股更是出现上市以来首度亏损,巨亏17亿元。 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商誉减值。在一系列并购后,在2018年年报中,吉药控股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合计形成商誉金额为8.54亿元,在最新披露的2019年年报中,商誉金额降至3.77亿元。 吉药控股在2019年年报中表示,“根据证监会《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相关要求,公司已委托北京中科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对公司账面价值8.54亿元的商誉进行了价值评估,经初步判断,子公司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本年预计计提商誉减值准备5.5亿元左右。” 其中,吉药控股给瑞思贝托药品生产基地计提了1.5亿元的减值准备。据了解,该工厂基地是用来生产地拉韦啶分散片和甲磺酸地拉韦啶的厂房、生产线。项目建成后,企业的技术、产品相当于国内外同类的尖端水平;产品生产能力达到年产地拉韦啶分散片4000万片,能够打破多年来我国的抗艾滋病药物主要由外资品牌占主导地位的局面。 而且地拉韦啶分散片和甲磺酸地拉韦啶是吉药控股唯一的两个3类新药,目前一个处于临床中阶段,一个处于完成中试阶段。 新药基地还未落成就开始计提减值,溢价收购的子公司们业绩纷纷大变脸,吉药控股的并购扩张不仅没让自己成功转型,反而得咽下苦果。原本主打OTC产品在疫情期间也市场惨淡,近一年股价腰斩的吉药控股将何去何从,蓝鲸财经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