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商行+投行”战略是银行在客户融资需求多样化背景下的产物 在狭义的商投联动下,商业银行主要通过内部存贷汇业务与资本市场业务之间相互合作产生“商行+投行”联动。而更广义的商投联动不仅包括商业银行自身内部协调,还包括银行与外界券商、基金等机构的合作。 ■“商行+投行”可分为投贷联动、大资本市场和传统投行业务三类 投贷联动主要针对具有新兴产业高成长性、抵押资产相对有限等特征的未上市初创及成长期企业,具体业务包括以财务顾问为核心的“跟投”“跟贷”、认股权贷款;大资本市场业务的典型代表是股权投资基金业务和结构化定向增发投资业务等;传统投行业务包括债券承销、并购重组等服务,满足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直接融资需求。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商行+投行”战略主要以债券承销、财务顾问和结构化融资为主。 ■实践证明“商行+投行”战略有利于提高银行盈利能力与竞争力 从国外案例看,硅谷银行扎根科技中心,与全美创业风投圈关系紧密,为大量优质企业、PE/VC提供贷款、直接投资、资金托管等服务。“商行+投行”战略下硅谷银行获得了长期超额收益,2001-2019硅谷银行平均ROA、ROE分别为1.18%和11.98%,高出行业0.18和2.3个百分点。 从国内案例看,招商银行通过与PE/VC结合的投贷联动,为处于创业期和成长期企业提供债权和股权等综合性融资服务,非息收入、手续费收入占比分别为37.4%和28.6%。高“手续费净收入/平均资产”成为推动招商银行盈利能力常年位居行业前列的重要因素,截至2020年三季度,招商银行年化ROE高达15.7%,位居上市银行第一。 ■投资建议(略) ■风险提示 银行过度、过快进行“商行+投行”转型及创新,致使金融风险加剧;宏观经济大幅下行,银行资产质量恶化;市场下跌、金融监管趋严、市场竞争加剧等,对银行估值修复带来不确定性。 目录 一、走近“商行+投行” 二、“商行+投行”的主要业务模式 2.1模式一:投贷联动 2.2 模式二:大资本市场业务 2.3 模式三:传统投行业务 2.4 我国银行开展“商行+投行”的基本情况 三、硅谷银行——“商行+投行”的典范 3.1硅谷银行简介 3.2硅谷银行业务模式 3.3 硅谷银行财务分析:“商行+投行”下资金良性循环 四、招商银行——向“轻型银行”转型 4.1招商银行“商行+投行”主要业务模式 4.2 招商银行财务分析:非息收入为盈利做出突出贡献 五、投资建议(略) 六、风险提示 报告正文 01 走近“商行+投行” “商行+投行”又称商投联动,其本质是商业银行突破传统存贷汇业务,进行综合化转型,这是经济转型升级到一定阶段后银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面临产业结构升级、“金融脱媒”、客户融资需求多样化等多重挑战。 (1)我国经济增速换挡,产业向互联网、新能源、高端装备为主的成长型产业升级转型。伴随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抬升,当前我国传统低端制造业竞争力下降,出现产业链转移、过剩产能出清现象。而以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重知识技术、轻固定资产模式的高科技产业、高端制造业正在快速兴起,需要更加多元的金融服务,尤其是投行服务。 (2)“金融脱媒”程度加深,金融市场开放、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互联网金融新业态的快速崛起冲击银行的传统存贷汇业务空间,同时利率市场化改革叠加金融开放,银行机构间同质化服务竞争激烈,传统盈利空间遭受严重挤压。 (3)直接融资占比提升,金融服务需求的多样化要求银行向综合经营发展,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为更好地服务客户、满足客户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银行向综合化经营的内在意愿与外在压力正不断增强。 在此背景下,我国不少商业银行提出向“商行+投行”转型的策略。例如,兴业银行在2016-2020 年五年规划中提出建设“结算型、投资型、交易型”三型银行,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立“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并举的经营战略。工商银行提出“大投行”战略,深入推进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良性互促、境内与境外有机联动、银行与非银行业务融合发展。平安银行提出要在推进零售战略转型的情况下,走“商行+投行+投资”道路,大力发展综合金融。中信银行提出“建设最佳综合融资服务银行”的发展愿景,明确强化商行与投行联动、表内与表外联动的发展思路。招商银行在“轻型银行”发展战略引领下,持续推进“投商行一体化”策略,围绕资本市场和直接融资两大场景运用的先进经验得到了同行业的广泛关注。 但什么是“商行+投行”?从定义来看,“商行”是指银行从事的传统存贷汇业务,主要是赚取息差收入,同时银行需要承担资金的信用风险并且形成资本占用。“投行”则包括投资银行、资金交易、资产管理、资产托管等在内的大金融市场业务,重点是银行以资金服务商的身份来满足客户的直接或间接融资需求,主要赚取手续费、财务顾问费等非息收入,实现较少的资本占用甚至不消耗资本、不承担信用风险。从本质来看,“商行+投行”战略是银行综合性经营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是银行在客户融资需求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的自然产物。 在狭义的商投联动下,商业银行主要通过内部存贷汇业务与资本市场业务之间相互合作产生“商行+投行”联动。而更广义的商投联动不仅包括商业银行自身内部协调,还包括银行与外界券商、基金等机构的合作。商行业务与投行业务的协同配合,可使银行全面提升对顾客的服务水平,逐渐成为金融服务行业的优质供应商,增强对客户的吸引力、提升高价值客户比重,并获得更多综合收益、分散财务风险、降低资本消耗。 国际上银行业实现“商行+投行”的组织形式主要分为三类:分别以美、英、德为代表的金融控股集团、银行控股公司和全能银行模式。具体来看,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即纯粹性、管理型控股公司模式,母公司不经营具体金融业务,只从事对附属机构的股权运作和股权管理等,附属子公司经营包括商业银行、保险承销、投资银行等在内的金融业务。银行控股公司模式是母公司为经营性的控股公司,可以从事具体的银行业务,其他领域的非银金融业务则由其所控股的子公司进行。全能银行模式则允许商业银行直接从事所有金融服务业务,即“一个法人、多块牌照、多种业务”。 从国际经验来看,“商行+投行”的综合性经营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银行盈利来源、扩大市场份额、并提升一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以美国为例,20世纪80-90年代美国商业银行从分业走向混业,在此期间,银行非利息收入持续增长,非银金融服务业务相对重要性不断上升,推动商业银行ROE水平大幅提升。1991-2006年美国商业银行平均ROE、ROA水平分别达到14.3%、1.22%,高于历史平均水平(1950-1985年美国商业银行ROA平均水平为0.72%)。贡献商业银行ROE水平上升的重要因素在于非息收入,据美联储数据,截至2006年美国商业银行非息收入占银行总收入的比重达43.7%,较1986年提高16.1个百分点。此外,进一步分析非息收入的构成,可发现包含证券化和投资银行业务等非银金融服务的“其他”非息收入项,是推动美国商业银行非息收入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尤其在1999年后美国商业银行全面迎来以金融控股公司为代表的综合性经营模式,非息收入迎来快速上升期。 02 “商行+投行”的主要业务模式 总体来看,“商行+投行”开展形式可主要分为投贷联动、大资本市场和传统投行业务三类。其中,投贷联动主要针对具有新兴产业高成长性、抵押资产相对有限等特征的未上市初创及成长期企业,具体业务包括以财务顾问为核心的“跟投”“跟贷”、认股权贷款;大资本市场业务的典型代表则为股权投资基金业务和结构化定向增发投资业务等;传统投行业务包括债券承销、并购重组等服务,满足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直接融资需求。 2.1 模式一:投贷联动 在以财务顾问为主要身份参与的“跟投”“跟贷”模式下,商业银行在收取服务费、托管费增厚非息收入的基础上,还能享受到优质客户融资过程中的沉淀存款和优质高效贷款。一方面,商业银行以“财务顾问”的身份,筛选优质信贷客户后,对其推荐品牌实力较强、专业水平较高或紧密合作的私募股权(PE)、风险投资(VC)机构,搭建平台以便双方沟通、协商,为PE/VC与优质客户牵线搭桥。在此过程中,银行不直接承担资产风险,但可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进行托管,而企业募得资金也有望在银行进行沉淀。另一方面,对于已有合作的PE/VC投资的优质企业客户,商业银行可提供特殊的信贷支持,即“跟贷”模式,通过建立“绿色通道”对合作PE机构投资的企业适当放宽信贷投放标准。 认股权贷款模式使得银行在助力企业上市的过程中,能通过合作机构代持的方式获取股权溢价,也是我国商业银行与 PE/VC的重要合作模式。认股权贷款在我国又称选择权贷款,是指银行与PE/VC合作,将债权融资与股权融资业务相结合,为企业提供的结构化融资产品。一方面,银行与PE/VC进行合作,对具有高增长潜力、但抵押质押资产不足的企业进行放贷。另一方面,PE/VC对目标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并代理银行与企业签订认股权协议。认股权协议根据内容不同可分为期权、股权、收益权三种协议,协定中银行的贷款能够按照一定的比例转换成企业股权、期权,共享目标企业股权溢价。当被投资的企业通过上市或者并购、股权转让等方式实现股权的价值增值时,代理PE/VC可以代表银行抛售或者转让所持有的认股权份额,并按照约定的协议把所获得的收益分配给银行,由此银行实现对股权溢价的分成。 2.2 模式二:大资本市场业务 商业银行可通过参与结构化定向增发,在获取固定收益的基础上得到一定浮动收益。在定向增发业务中,商业银行主要通过基金子公司、信托子公司等机构下的专项资管计划参与上市企业的“定向增发”,投资股票、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等公开交易市场标准化金融工具。其中,商业银行可以根据投资者风险偏好不同设置优先级与劣后级,理财资金投资优先级产品。此外,在股票市场表现不佳、上市企业定增难度加大的条件下,可将投资结构设计成固定收益+浮动收益。锁定期满后,若市场行情不佳,上市公司大股东以现金补足固定收益的差额部分;若市场行情向好,投资管理方可以择机抛售股票,获取二级市场投资收益。 股权直投模式主要是商业银行通过投资子公司绕道监管进行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基金模式实际是“明股实债”模式,银行与合作投资机构首先成立股权投资基金,该基金再对目标企业进行投资。其中,银行凭借出资成为股权投资基金的有限合伙人、获得优先级份额,即承担较低的投资风险获得较低的固定收益,而第三方合作投资机构则成为普通合伙人拥有劣后级份额,即获得位于商业银行后的剩余收益分配。银行在此期间还可为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机构提供项目推荐、基金募资、项目管理、资金托管等财务顾问服务。同时由于银行拥有内部评优系统,通过此系统银行可以在一定期限内对股权投资基金的优质客户提供包括贷款、财务咨询等在内的经营管理服务。 2.3 模式三:传统投行业务 以债券股票承销为代表的投行业务,有利于银行在授信额度有限的情况下赚取中收,同时减轻资本消耗压力。以债券承销为例,对银行而言,其对有贷客户的资产负债情况掌握已较为全面,为此类客户进行承销有助于发挥协同效用,降低信息收集成本及披露成本。同时,传统授信支持也为银行拿下项目承销打下重要的基础。 并购重组服务不仅包括并购贷款,还涉及到并购前估值、并购中融资、并购后整合等全程顾问服务。具体来看,一是为有并购重组需求的上市公司提供并购融资服务,银行可利用企业持有的上市企业股权或其他股权设立股票收益权信托,并用表外理财资金池与其对接,为企业并购重组提供融资。而相关股票按照一定的折扣率质押给信托,到期由企业或第三方以约定的溢价回购该部分股权收益权。二是为拟上市公司提供“Pre-IPO基金+并购贷款”服务,主要是由银行、VC/PE等战略投资者组成并购财团,银行在这其中通过贷款、子公司股权直投提供融资服务。同时银行还可为拟上市公司以及Pre-IPO基金等提供投资顾问、融资顾问、托管顾问和并购重组顾问等中介服务收取服务费,提高中收。三是为国际化企业在境外融资上市提供“财务顾问+境外融资”服务,银行可利用自身境内外金融平台优势,由境内分行担任并购顾问,境外分行提供境外并购贷款,境外投行子公司对海外子公司进行培育并保荐上市等方式实现商投联动。 2.4 我国银行开展“商行+投行”的基本情况 当前我国银行开展“商行+投行”战略仍以银行内设控股子公司之间协同为主,同时银行往往将投行业务定位于辅助商行存贷汇传统业务发展的工具。在创新驱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近年来监管层也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商业银行以多元化的渠道开展投贷联动业务。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我国不少银行早已经通过子公司等方式获得多种金融牌照,成为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银行控股集团。截至2020年末,已有包括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在内9家银行控制或投资了证券公司,13家银行机构出资参与设立或控股了基金管理公司,7 家银行机构出资设立保险公司,4 家银行机构投资信托公司。但在业务品种上,银行发展投行业务仍相对较少,主要包括债券承销、财务顾问和结构化融资三个领域,但整体定位仍然在于辅助传统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的发展。 整体来看,我们认为短期内“商行+投行”模式对银行利润的直接影响相对有限,更多体现为间接影响。从体量来看,当前我国仍是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市场,直接融资体量远小于银行。以2019年数据计算,证券行业的净利润为1231亿元,仅占全部商业银行的6%。从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的角度来看,银行仍需探索实现高效业务协同的方式,商行与投行业务之间的考核分润、激励机制、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冲突或影响最终的实际效果。 从长远来看,更广义的商投联动正在我国逐步发展。无论是近年来各银行不断推出的选择权贷款,还是银证合作创新的持续发展,商业银行正在逐步推进实现商业银行业务和投行业务的整合、联动和协同,“以顾促融”全面获取商业银行的投行服务收益、实现综合化经营的时代正在到来。 03 硅谷银行——“商行+投行”的典范 3.1 硅谷银行简介 硅谷银行金融集团(SVB Financial Group)是一家典型的美式金融控股公司,也是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的最为成功的金融机构之一。硅谷银行于1983年成立于美国加州,并逐步由一家区域性银行发展壮大成覆盖存贷汇业务、估值服务、股权投资、财务顾问等综合性业务的金融控股集团。截至2019年末硅谷银行金融集团的总资产约710亿美元,规模相对中等偏小。根据公司官网披露的数据,VC投资过的美国科技和生命科学公司中有大约50%是其客户。 从业务划分来看,硅谷银行金融集团将其业务划分为四大板块。其中,硅谷银行Commercial Bank(GCB)负责商业银行业务,SVB Private Bank负责私人银行业务,主要服务于PE/VC背后投资人和中小科创企业高管。SVB Leerink是硅谷银行金融集团在2019年新收购的业务,主要从事生命科学/医疗健康领域股权、可转债、并购、股票研究与销售交易等投资银行业务。SVB Capital为硅谷银行金融集团旗下的风投基金,可对目标企业进行股权投资。 3.2 硅谷银行业务模式 一方面,硅谷银行金融集团大力发展认股权贷款业务、股权投资基金、传统投行等业务,开发信贷风险审批系统,处理企业融资收益与风险平衡的问题。在贷款业务方面,硅谷银行凭借其多年来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模式、资金需求、现金流结构、生态网络的深入系统化认识,将贷款的适用性、针对性和贷后管理的细致性发挥到极致,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创业贷款,在获取高于一般贷款利息收入的同时,有效控制信用风险。同时,硅谷银行还通过对企业发放认股权贷款来获得额外的投资收益来弥补业务的高风险,一般为企业总股本的1%~2%,由硅谷银行金融集团持有,在企业公开上市或被购并时行使,通过认股权证来有效对冲不良贷款甚至坏账的损失。此外,对于非常看好的创业企业,硅谷银行金融集团会安排旗下SVB Capital进行小规模的股权投资,一般每家企业的投资金额为100~400万美元,以便在企业成功创业实现公开上市或被并购时获取较高的资本增值,对高风险进行补偿。 另一方面,硅谷银行金融集团扎根科技中心,与全美创业和风投圈关系紧密,为大量优质PE/VC提供贷款、直接投资、资金托管等服务。贷款业务方面,硅谷银行以PE/VC背后的投资者中长期承诺付款为担保向PE/VC提供授信(此类贷款专有名称为capital call line of credit)。除此之外,硅谷银行还向风投基金提供开户和基金托管等金融服务,并通过兄弟公司SVB Capital直接投资优秀风投基金。截至2019年,SVB Capital已投资入股约500家风投基金公司,而反过来硅谷银行为其投资的风投基金的托管规模已超过45亿美元。与创投机构之间深度的合作与绑定,也使得硅谷银行与大量优质PE/VC形成战略联盟,银行可以根据合作中获得的企业信息,来基本判断创业企业的管理团队、商业模式和发展前景是否得到认可,并进一步降低对企业融资的风险。 整体来看,根据企业“起步、成长、上市准备、成功上市”四个典型发展阶段的需求特点,硅谷银行金融集团与PE/VC建立深度合作,并将投行业务与商行业务灵活搭配,满足高成长性企业的全方位、各个时期的融资需求。 (1)在企业起步期,硅谷银行通过自身深耕科技企业贷款业务多年获取的历史数据,开发信贷风险评级模型,进行资产组合和风险定价,在传统商行业务中实行特殊便捷的小企业贷款流程,为企业设计保证、抵押、信用的组合融资方案,且可通过认股权贷款业务分享或有股权溢价。对特别看好的公司,通过SVB Capital进行股权投资。 (2)在企业成长期,硅谷银行的贷款品种和额度也将有所提升,可提供期限较长的项目贷款支持(通常为12-24个月),同时配合经营规模的成长贷款满足流动资金需求,如流动资金贷款、贸易融资等。在投行方面,硅谷银行通过担任企业私募引资顾问,协助企业引入PE/VC等战略投资者,进一步扩大融资的空间。 (3)企业上市冲刺期,硅谷银行在过去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夹层融资、并购贷款等多品种融资业务满足企业复杂的资金需求。同时,硅谷银行还为企业提供上市前重组、报表优化等财务顾问服务,调整企业资产和负债结构,提升利润水平,并通过SVB Leerink覆盖企业上市承揽承销、提供上市服务等顾问咨询业务。 (4)企业上市成功期,针对企业跨越式发展的资金需求,硅谷银行提供循环贷款、银团贷款等商行服务。在投行业务方面,硅谷银行提供二级市场再融资顾问、股权市值管理等服务,解决上市公司股东参与配股、增发、增持等资本项下或并购、投资等资金需求。 3.3 硅谷银行财务分析:“商行+投行”下资金良性循环 从贷款业务来看,硅谷银行目标客群主要集中在高成长企业和PE/VC等战略投资机构,贷款主要投向科技和生命科学/医疗健康贷款、PE/VC贷款、私人银行消费贷款三个方面。截至2019年,硅谷银行向PE/VC发放的贷款占全部贷款的54%,而科技类、消费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分别为30%和11%,其中消费贷款全都是向私人银行客户发放的贷款,主要用于购买住房、购买限制性股票,同时硅谷银行发放的消费贷款中,87%都有房地产作为抵押,信用风险得到一定覆盖。 从营收来看,硅谷银行贷款收益率相对同业较高,同时非息收入是硅谷银行重要的盈利来源,其中认股权证相关收益是推动硅谷银行进一步取得超额收益率的重要因素。2019年硅谷银行非息收入占银行总营收的比重为36.8%,其中认股权证相关收入、投行业务占非息收入比重分别为11.3%和16%。由于硅谷银行专注服务于高成长企业及PE/VC,其发放贷款收益率因风险溢价高而显著高于同业。此外,认股权证相关非息收入还能进一步为硅谷银行带来额外收益。 从存款来看,硅谷银行专注PE/VC与高成长性公司,实现资金良性循环,带来大量低成本存款。尽管近年来硅谷银行无息存款占比有所下降,但截至2019年末硅谷银行存款中仍有66%是无息存款,而全美商业银行中这一比例仅为16.5%。 硅谷银行特殊的客群和一以贯之实行“商行+投行”战略,使得其实现了资金的良性循环,以较低成本获取了相对高收益,自2001年以来硅谷银行ROE、ROA平均水平始终高于行业整体水平。 04 招商银行——向“轻型银行”转型 招商银行作为国内最早成立的股份制银行之一,秉承“因您而变”的服务理念,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禀赋,在业务和理念创新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效果。在向“轻型银行”转型的背景下,招商银行通过业务的聚焦、客户的聚焦,致力于构建“财富管理-资产管理-投资银行”专业化体系,积极开拓资本市场创新业务,加速投行化转型,打造一流的商业银行投行业务板块,先进经验得到了同行业的广泛关注。 4.1 招商银行“商行+投行”主要业务模式 一是通过与PE/VC结合的投贷联动,为处于创业期和成长期企业提供债权和股权等综合性融资服务。早在2010年6月,招商银行已推出“千鹰展翼”计划,通过与PE、VC等机构合作,为处于创业期和成长期企业提供债权和股权等综合性融资服务。具体来看,针对一家初创公司,招商银行信贷方案由分行小企业条线发起申请,由总行小企业金融部门的专业团队负责投资决策,在提供选择权贷款的同时,还可负责PE等风险投资机构推荐,同时投行部负责提供融资顾问、财务顾问的角色,私人银行部为企业提供财富管理方面的服务等,获得利息收入、托管费、财务顾问费等多种业务收入。截至2019年末,招商银行“千鹰展翼”入库客户已达2.6万户,客户授信总额和贷款余额分别为2547亿元和419亿元。此外,为更好满足企业多层次融资和发展需求,招商银行还和各类基金合作设计投贷联动系列产品,包括投联贷、科创贷、三板贷、高新贷等,并引导基金参股子基金投资企业。 二是通过旗下投资子公司进行股权直投,并与银行各部门进行业务联动。招商银行提供的投贷联动不仅是为企业提供匹配其发展周期的信贷融资方案、覆盖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顾问服务等,还包括小额股权直投业务。具体来看,招商银行基于其与企业间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和充分了解,由招商银行旗下机构管理的股权投资基金以及境外子公司招银国际,对企业提供股权资金支持,并提供全流程资本市场综合金融服务。以2015年招商银行与光伏亿家SLARZOOM的战略合作为例,SOLARZOOM作为光伏电商和分布式电站的融资交易平台,是分布式光伏市场中承载小微贷款的国内重要载体。在SOLARZOOM平台上申请融资的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通过SOLARZOOM的资质审核之后,可获得招商银行五年期的无抵押贷款(单个项目的贷款额度为50万~3000万)。同时招商银行旗下全资子公司招银国际持有SLARZOOM一定比例股权,通过这种更加稳固的股权关系加强双方的合作意愿与强度,此外SOLARZOOM亦可通过上述股权质押向招商银行获得额外贷款。 三是持续推进传统投行债券承销业务,深化业务全流程改造,为客户提供多方位融资服务。持续多年在“投贷联动”“投商行一体化”方向上的发展创新,为招商银行债券承销打下了坚实的客户基础。据WIND统计,2020年招商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主承销债券金额为5205亿元,同比增长44.6%,排名银行类主承销商第一。 4.2 招商银行财务分析:非息收入为盈利做出突出贡献 招行的ROE长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截至2020年三季度,招商银行年化ROE高达15.7%,位居上市银行第一。拉长周期来看,招商银行盈利能力始终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011-2019年招商银行年均ROA、ROE分别为1.29%和19.44%,分别高于上市银行平均水平0.17和2.54个百分点。 从杜邦分析来看,高“利息收入/平均资产”、低“利息支出/平均资产”、高“手续费净收入/平均资产”是推动招商银行盈利能力位居行业前列的重要因素。从2020年前三季度来看,招商银行“手续费净收入/平均资产”是推动其ROE的最主要因素。进一步将36家A股上市银行杜邦分解数据转换为排名来看,招商银行“手续费净收入/平均资产”位居全部上市银行第1名,反映了招商银行在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净息差逐步收窄的背景下,“轻型银行”转型取得一定成效,收入结构更加平衡。 当前招商银行非息收入、手续费收入占比分别为37.4%和28.6%,均位于上市股份行前列。目前招商银行手续费收入仍以托管、代理和银行卡手续费为主,其中托管业务收入主要受到财富管理业务收入快速增长的推动。但值得注意的是,招商银行在收入端财富管理类中收的增长,不仅与招商银行在零售业务持续发力密不可分,也从侧面反映了招商银行“财富管理-资产管理-投资银行”体系充分发挥效用:客户财富管理需求能得到满足,表外理财充实优质可投资资产,同时可为投行项目寻找到匹配的资金方,促进了资金在零售业务与投行业务之间的良性循环。 05 投资建议(略) “商行+投行”战略的推出是银行在客户融资需求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的自然产物,商投联动将有助于银行实现客户资源、资金成本、销售覆盖等方面的协同发展,以资金中介的身份满足客户的融资需求,并跟进高风险高收益的融资业务。 06 风险提示 银行过度、过快进行“商行+投行”转型及创新,致使金融风险加剧;宏观经济大幅下行,银行资产质量恶化;市场下跌、金融监管趋严、市场竞争加剧等,对银行估值修复带来不确定性。
许多年以后,面对全新世界金融格局的时候,人们将会回想起2020年那个遥远的秋天。 历史的进程 美国制裁中国企业的新闻这一阵沸沸扬扬,又叠加新冠疫情背景,不禁联想起最近看的《摩根财团》(House of Morgan)一书。金融的力量往往在非和平时期更显现出其作用。而金融集团的崛起与国运上行休戚相关。 19世纪70年代到1933年,摩根财团主要靠债券承销发家,而金融资本推动美国实体经济发展,高速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二战后1944年美元代替英镑的霸主地位,粉墨登场历史舞台。 整部摩根财团的历史其实也是大环境的写照。从主营债券业务,到兼并收购,到二级市场交易,再到金融危机后去杠杆发展财富管理——顺应时代转型,找到适合自己安身立命的方式,才能名垂青史。 反观中国券商转型相当艰难缓慢。至今主营业务构成仍严重依赖于经纪业务,尽管佣金率从10年前的16基点下滑到如今贴近成本线的不到3个基点。 各大券商讲转型财富管理的故事已经四、五年,但也难举出真正成功的案例和模式,有些转型也仅限于业务部门改名。不论经纪、自营、投行,还是非常依赖于市场,也往往高度同质化。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变化。在过去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进入了不可避免的换档转型期。而新经济企业无疑是这阶段故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引领产业升级,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在新经济发展的过程,也是巨大社会价值创造的过程,而不论是新经济企业还是投资者,都参与着价值创造。在这个价值创造过程中,也存在着极大的机会。正如二战后的美国。或许也适用于当前的中国。 虽然“三中一华”目前在国内市场占据了地位,但究其业务及收入构成,与10年前并无本质区别。观其体量和内部利益分配,转型并非易事。 况且,这几家券商身上还有挥之不去的国家队的影子和政府背景。 谁能在国际市场上代表新经济企业与国际投行分庭抗礼? 真正有投行基因,显示了能快速转型的执行力和民营企业活力的,是华兴资本。 华兴的定位 自创始之初,包凡对华兴的定位就非常明确:最有影响力的新经济投行。 2005年创立至今,华兴经历并主导了私募融资的黄金年代。华兴在一级市场有多猛?这么说吧,你日常接触的互联网公司80%都跟华兴有交集,美团点评、滴滴快的、58赶集等耳熟能详的交易也几乎都是由华兴促成。 但私募融资容易受到一级市场的周期影响,2018年下半年至今,私募融资市场一直处于回调阶段,行业交易金额连年下滑。即使华兴过去三年市场份额始终保持在行业首位,但想要扩张业务量已非易事。而在今年中期业绩会上,包凡明确提出了公司的3年业绩展望——2022年相比2019年收入翻倍,利润翻3倍。 如何达成?更多增量或将主要来源于两方面:1. 更广义的投行业务;2. 资管业务的管理费和超额收益。 说到底,只有大水之中,才能够养出大鱼。而广义投行特别是IPO业务与资管,正是未来几年金融市场中最大的机会。 资本市场改革带来IPO浪潮已经初见雏形。中资企业今年上半年的IPO数量已经基本接近2015年和2018年的全年水平,而融资规模则已经赶上了2014年全年,且远远超过了过往任何一年的同期水平。 而随着经济增速换挡、利率下行,以及楼市风险加大,几十万亿的资金都在寻找优质资产,资管行业也将进入新的时代。 从FA到投行 2012-2016年期间,华兴逐渐布局更广的投行业务领域。关键里程碑有两个:一是涉猎IPO承销和二级市场分销;二是创立华菁证券。 为了在港美股IPO承销团中担任更重要的角色,华兴在建立二级市场分销业务上面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从结果看,目前华兴在港股市场经纪业务份额已经提升到了前18名,华兴股票承销业务也连续多年保持高双位数的收入增速。 今年8月,美国再次宣布严查中概股。从中国上市公司的存量和增量上来看,回归母国市场是大趋势。而华兴早在2016年就已经成立华菁证券,从而形成了大陆、香港、美国三地持牌的格局,可以灵活提供全市场融资方案。另外今年华菁又获批自营牌照,账上20多亿资金使用效率、杠杆率和ROE想必会进一步提高。 2019年,华兴对投行业务经历了新一轮组织架构上的调整,私募融资业务战略后移,愈加与IPO紧密联结。2020年7月,此前在工银国际任一把手的丛林也被华兴招募为集团总裁,整体负责投行业务,进一步整合优化华兴投行业务结构。 从项目上来看,人员配置及组织架构调整也初具成果:已经挂牌的贝壳找房和下半年即将挂牌的泡泡玛特,京东数科,预计都在6-12个月内会实现为华兴投行收入。 被低估的资管业务 与往年相比,2020年华兴的收入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投资管理业务收入占上半年总收入的55%。 相对投行业务,华兴的资管业务并不被太多人关注。甚至市场上很多人并不知道华兴有资管业务,也不知道主要产品是什么。 但事实上,华兴在资管业务上布局很早。 华兴的第一支私募基金成立在2013年,但早期几只基金规模都不大,限于资金体量及人手,华兴投资业务早期以跟投为主,直到2015年人民币二期基金的时候,华兴才真正放量募资(54亿人民币)。 到2017年,华兴的资管业务发展更进一步,建立了专门的基金平台,负责投后、风控、研究等除投资以外所有职能。随着平台建立和规模增长,华兴逐渐摸索出自己的投资风格,也巩固了自己在一级市场的位置。 虽然2018年资管新规施行后,PE募资环境在国内颇为严峻,尤其是人民币基金募资额更是连年下降。但华兴还是顺利在2019完成三期人民币基金的募集,总募资额超65亿元,超募10余亿元。其中还引入了全国社保基金,为其投资能力背书。 到最新2020年中报,华兴基金的管理资产规模(AUM)已经将近400亿,成为集团业绩增长最大的驱动力。 除了规模增长,投资收益开始显现,是资管发力的另一个原因。随着基金开始退出,投资收益也将逐渐在利润表里显现。而这部分增量显然是被低估的。 从2014年到今年上半年,华兴资本已经积累了7亿元的净未实现附带权益有待释放到净利润中。如果按基金5-7年投资,2年退出的节奏去计算,随着未来几年基金的退出,华兴的投资收益会在2022年到达一个峰值。而随着贝壳、滴滴、微创心通等越来越多项目逐渐上市,华兴资管业务也将持续获得增量收益。 此外,华兴也会动用自己的资本金去认购基金1-2%的份额,2020年中报中资管部分4亿投资收益即大多来自于此。 从整个集团层面来看,随着丛林加入华兴接管大投行业务后,包凡也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资管业务上。这也一定程度上,为资管业务的后续增长打下了基础。 可复制的成功 2017年华兴推出了资管业务新经济基金外的第二类产品——医疗基金。华兴医疗产业基金一期募集了10亿人民币,一共投资了8个项目,有3个项目(心脉医疗、南微医学、华熙生物)已经在科创板上市,并且股价翻了数倍不止(截至2020年8月相对IPO发行价涨幅:心脉563%,南微389%,华熙188%)。另外有3家被投企业会在今年上市。 从心脉披露的股东结构上看,华兴医疗基金持有379万股,价值在10亿人民币以上。也就是说,待解禁后退出,仅这一个项目退出后即可回本。 值得注意的是,华兴的医疗基金参与了一系列微创系企业投资,包括港股的微创医疗、科创板的心脉医疗、港股的微创心通。微创系的股票过去一年以来估值飙升,如果觉得估值贵,或许可以考虑将华兴的资管视作相关概念股。 从医疗基金的表现,以及投行业务里面医疗板块的业绩来看,华兴将TMT行业的经验成功复制到医疗领域,拓宽了其在广义新经济领域的涉猎。 2019年四季度开始,华兴又创立了新业务板块——财富管理。财富管理无疑是众多金融机构觊觎的必争之地,市场空间具有极大潜力。虽然时日尚早、规模还小,但手握新经济企业客户资源的华兴如何做出有特色、有竞争力的财富管理业务,仍然值得期待。 此前人们大多将华兴与互联网公司融资联系在一起,而忽略了它逐渐扩张的业务版图和其他方面的野心。 当前华兴投行、资管、财富三大业务板块,如成功实现多维度的相互联动,或可激发协同效应。在最近的贝壳项目中,华兴真正实现了从投资到投行“跨链条式金融服务”——2016-2018年华兴新经济基金投资累计持股比例占上市前股份的3.8%,投资收益算起来在4倍以上;且在2020年8月贝壳IPO中担任主承销商,为公司在建档过程中独家锁定了一张最大的订单,为贝壳在价格区间之上定价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支持。 华兴的内核 2020年恰逢华兴成立15周年。15年来,华兴一直以中国民营金融机构的身份而骄傲,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华兴是极具包凡个人风格的。 买入华兴的股票,或者认购华兴基金,其实更像是在做包凡的合伙人。 包凡其人,网上有过很多专访和报道,生动地描绘出了一个日理万机且精力旺盛、极具气势又左右逢源的投行家形象。坊间传说最出名的故事恐怕就是他当年把滴滴和快的创始人关在酒店房间谈判,“吃的喝的我管够,搞不定不出门”。 这其实很像另一位伟大的投行家摩根集团创始人Pierpont Morgan的手法,善于通过创造一个”no exit”的情景促成谈判。 比如《摩根财团》中写道,在1885年7月协助美国最大的两家铁路公司New York Central和Pennsylvania Railroad和解时,Pierpont就把两位创始人关在了他的游艇上。管吃管喝,搞不定不下船。 不论是摩根士丹利还是摩根大通,如今的领导都不再是摩根家族的成员。但大摩小摩依然是华尔街一流投行,正是因为有顺畅的人才选拔和激励机制。 华兴同样如此。在某次采访中包凡提及从2019年起在华兴成立了青年领导力计划(Young Leadership Program),到今年两届选出了16位80后的组织人才。第一届的成员已经在集团执行委员会上或在部门领导岗位任职。 华兴未来如何?或许可以用一句包凡曾经的回答:“I can never stand still.” 这也解释了为何华兴一路不断转型,不断向前突破。有这样的领导和团队,实践一旦开始,错误和方法会在曲折上升中调整和纠偏。 最重要的是向前。 (作者:张翼轸)
作者 | 必有妖 来源 | 新股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过去半年里,中概股美股打新的财富效应都不错。 刚刚过去的贝壳找房首日大涨87.2%,20多亿美元的募资体量并不算小,但部分券商的中签和获配率着实有些低。 据新股不完全统计,老虎、雪盈中签率意外地很低,申购300股以下基本不中签,而另一家做锚定投资的券商,投资门槛100万美元以上,获配率仅为0.23%。 出人意料地是,富途中签率达到了20%,申购50股中10股的比比皆是,入场费不过1000美元。 美股中签率要看承销商如何分配,分销商拿到的票越多,在该分销商平台打新的中签率就越高。这一次,作为分销商的富途中签率非常之高,也就是拿到的贝壳的票够多。 贝壳找房和富途是腾讯系公司,看样子,当下投行、券商也要开始站队了。 据彭博社一篇报道称,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 inc.)和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 corp.)均将被排除在承销蚂蚁集团(前身是蚂蚁金服)在香港IPO的投行名单外,原因是它们过去与阿里巴巴集团的竞争对手们密切的资本合作关系。甚至有一位阿里巴巴集团高管告诉这些投行,如果他们想从马云庞大的商业帝国中获得业务,就应该避免与其竞争对手做交易。 高盛和美银过去承销的企业包括美团、拼多多、阅文集团、腾讯音乐等,其中美团、拼多多更是在业务上正面与阿里竞争。 据虎嗅网的一篇报道,一位投行人士认为,“这些IPO的企业真的会很介意跟那些与竞争对手合作的银行合作,因为担心他们会不会把你公司内部、没有对外公开的信息泄露出去。虽然说这些投资银行内部都会有严格的防火墙,但作为商人,你是不太敢去冒这个险的。” 倘若投行、券商站队已成各大派系企业IPO的新趋势,那也就意味着——腾讯系IPO美股打新,富途更可能多拿票;小米系IPO美股打新,老虎更可能多拿票;阿里系IPO美股打新,长桥更可能多拿票。 即将上市的小鹏汽车,其创始人何小鹏原为阿里高管,是不折不扣的阿里系。而长桥证券与阿里也颇有渊源,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吴泳铭成立的元璟资本、阿里巴巴前CEO陆兆禧、滴滴天使投资人王刚、“十八罗汉”之一麻长炜均是其投资者。 接下来该怎么打新小鹏,不用我多说了吧? 长桥资本粉丝活动介绍: 费率:0 手续费认购小鹏汽车新股福利:入金1万港币,奖励15美金+99港币融资打新免费1次 开户二维码: 小鹏”,加入小鹏汽车打新群,更多干货分享:
发展高质量投行和财富管理机构 专家称需要完全的市场竞争 本报记者 吴晓璐 近日召开的证监会年中工作会议提出,健全促进行业机构做优做强的制度机制,发展高质量投资银行和财富管理机构。此前,证监会曾多次提及建设国际一流的投资银行和财富管理机构。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锋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企业做大做强需要通过完全的市场竞争,根据自身战略发展需要和自身优劣势,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实现。“目前最恰当的做法是按照‘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的要求,为投行和财富管理机构发展壮大,提供市场化竞争的‘土壤’,创造一个优胜劣汰的营商环境。” 发展高质量投行和财富管理机构 “目前,我国投行和财富管理机构的国际化程度、金融服务水平、人才储备、创新能力尚难与我国经济发展相匹配。本土投行提供的股权、债券、并购等金融服务所占市场份额总体偏小。在满足居民理财需求的过程中,境内金融产品服务的丰富性、专业性方面存在诸多短板。”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发展高质量投行和财富管理机构,是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和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内在需要。” 近年来,证监会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及要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的投资银行和财富管理机构。 去年7月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召开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座谈会提出,行业机构要主动学习借鉴国际最佳实践,苦练内功,提升专业水平,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投资银行和财富管理机构。 去年9月份,易会满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提出,强化中介机构的责任和能力,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的投资银行和财富管理机构。 去年12月份,证监会在答复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3353号提案时表示,将通过六项政策措施推动打造航母级证券公司。 今年6月份,在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上,易会满表示,继续支持本土机构充分利用上海发展优势,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投资银行和财富管理机构。 在今年的年中工作会议上,证监会将其作为一项任务发布。在资本市场改革背景下,发展高质量投行和财富管理机构,也具有重要意义。 刘锋表示,注册制改革背景下,资本市场对券商等中介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册制下,上市公司只是满足了上市条件,券商投行业务需要进一步向前延伸,挖掘好的企业,同时提高辅导能力、定价能力、风险掌控能力等。 “对于财富管理机构而言,也有了更多的选择,是否可以准确评级并根据不同风险等级,给客户配置适合的投资组合,也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刘锋表示。 李湛表示,在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深入、直接融资占比趋势性上升的趋势下,券商一方面将迎来增量业务,另一方面也需要进行深刻的业务变革。高质量投行在定价能力、承销能力方面都是关键,组织结构、人才培养、资本实力与风控实力也都需要进一步升级。 另外,发展高质量投行也与注册制下压实中介机构的责任不无关系。“随着注册制的全面推广,高质量的投行发展已与中介机构责任紧密相连。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对中介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提高执业质量,提高招股说明书等信息披露文件的针对性、有效性,同时包括财务报告结论的客观性、公允性等,以督促中介机构在审核前切实履行尽职责任,强调中介机构归位尽责的理念。”李湛表示。 高质量投行应有全球化资本运作能力 高质量投行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刘锋表示,高质量投行要有全球化的资本运作能力,全球化的投融资能力,即可以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其次,也要有吸引全球投资人的能力,即帮助全球投资人来中国投资的能力,有产品、通道、服务等;最后,需要具有为中国投资者进行全球资产配置的能力。“目前,很多券商已经有海外业务,经过多年的发展,部分券商初步具备上述能力。” 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今年上半年,134家证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34.04亿元,实现净利润831.47亿元。截至6月30日,134家证券公司总资产为8.03万亿元,净资产为2.09万亿元,净资本为1.67万亿元。 对于如何发展高质量投行,李湛认为,可引入优质的新竞争者,例如外资控股券商。外资控股券商已成功在国内设立,预计将成为内资券商的有力竞争者,尤其是在外资擅长的投行、资管领域。随着金融衍生品工具的丰富化和普及化,预计外资在衍生品领域的经验优势也将逐步体现。随着加大开放力度,能够倒逼本土机构尽快对标国际同行,全方位提升公司治理、投资管理业务能力和金融服务能力。 华泰证券大金融团队首席分析师沈娟表示,资本市场深化变革引导行业进入新一轮创新发展周期,券商需要以“经商”思维重塑专业比拼、协同发展的高阶业态。要实现质变跨越,需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施的细致筹谋,而专业化经营的管理机制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根源所在。 “成功转型呼唤从根源上强化专业协同的内在基因,以管理模式革新自上而下驱动业务模式升级。现代化管理模式呼唤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探索由职业经理人组成专业经营领导层的管理模式、培育‘企业家精神+市场化激励+长期定力’三大人才要素,为高阶发展深植协同发展、专业比拼的内在基因。”沈娟表示。 打造国际一流资产管理机构 在发展高质量财富管理机构方面,刘锋表示,需要对标国际水平,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执业能力。如公募基金,目前国内呈现的是“大而不强”的局面,部分基金经理仍然呈现出散户思维,投资行为短视化,业绩波动幅度大。“目前,国内公私募基金管理规模合计30多万亿元人民币,而国际上BlackRock(贝莱德)一家管理资产管理机构的管理规模就是7万亿美元,约49万亿元人民币。” 7月31日,为增强公募基金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支持行业机构做优做强,证监会对《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进行修订,更名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简称《管理人办法》),并公开征求意见。《管理人办法》规定,为打造国际一流资产管理机构,允许优质基金公司围绕主业,推进集团化运营。 兴业证券非银分析师许盈盈表示,当前135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中,有56家为券商系公募基金,数量占比达到41%,券商系公募未来或将进一步加大与券商大股东内部的集团化协作。《管理人办法》同时支持优质基金公司设立子公司专门开展资产管理及相关业务,有助于基金公司整合内部资源,完善业务链条,利好优质公司进一步发展。 此外,《管理人办法》也完善了公募基金市场化退出渠道,实现“进退有序”,强化 “扶优限劣”。“当前公募基金市场已是红海竞争,在实现打造国际一流资管机构目标,以及公募退出机制推出背景下,头部优质基金有望做大做强,进一步提升行业集中度。”许盈盈表示。
随着资本市场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落地实施,券商投行业务激增,对人才的需求也超出往年。银河证券近日发出招聘近60人投行业务团队的计划,让行业再次感受到投行的求贤若渴。 根据招聘启事,银河证券此次投行招聘的范围涵盖股权融资业务负责人、债券融资业务负责人、承做业务、债券销售岗,且规模很大,承做业务岗拟招聘55人。此外,银河证券资本市场总部正在公开选拔副总经理,负责公司所承销债券产品的估值、询价和定价,完成公司所承销的债券产品的发行和销售。 如今,投行业务人才成为各大券商眼中的“香饽饽”。西南证券早在今年3月就在扩充投行队伍,并寻找投行总经理候选人。3月以来,兴业证券投行一部、二部、三部、四部、五部、六部、七部均在招人,涉及地区有上海、广州、北京、南京、厦门,招聘人数未有限制。中金公司7月份放出了20余个投行业务岗位。此外,平安证券、华林证券、联储证券等也急需投行人才。 投行持续补充“新鲜血液”,与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不无关系。有资深投行保代表示,项目数量大幅增加,使投行原有的人员配备无法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许多投行已经出现了人员难以休年假的状态,人才队伍需要充实和优化。 值得注意的是,各投行资本市场部也在大举招兵买马。在“通道型”向“交易型”转变中,投行定价能力及承销能力将越发重要。“现在对于我们来说当务之急就是招人。”华南某上市券商资本市场部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但今年投行人才太吃香了,很不好招。” 券商如此大规模招聘投行人才,折射出证券行业的业务调整和战略布局变化。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底,全国123家券商的证券持证上岗从业人数由去年同期的33.12万降至32.52万。其中,证券经纪人、一般证券业务、证券经纪营销和投资主办人注册人数减少,投资顾问、分析师和保荐代表人注册人数增加。 随着注册制时代的到来,对于投行人才的素质要求也有所提高,因此在招聘人员结构上呈现出一定的变化。华中地区某券商分管投行业务的副总裁告诉记者:“以前招人主要是看有没有金融、财会等背景,现在考虑到科创板企业的高科技特性,未来会储备更多有理工科背景的投行新人。” 上述券商副总裁表示,注册制的来临不仅对券商投行人员的财务、法律等专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强调项目承揽人员的可靠性和内控人员的专业性。在券商销售定价能力不断释放的过程中投行还需配备专业的销售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