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的公司欧立通主要产品为各类自动化智能组装、检测设备,主要用于智能手表、无线耳机等消费电子终端的组装和测试环节,已与广达、仁宝、立讯等电子厂商建立合作关系。虽说上交所询问业绩承诺的可实现性,但在市场人士看来,这份业绩承诺对于标的公司欧立通来说,似是易如反掌。欧立通业绩增长颇为迅速,2017年、2018年和2019年11月,欧立通营业收入分别为7395万元、24151万元及28142万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31万元、8231万元及11673万元。根据业绩承诺,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三年,欧立通合计扣非归母净利润将不低于3亿元。而欧立通2019年1-11月净利润已经达到1.16亿元。也就是说,此后欧立通每年平均净利润只要达到1亿元就可完成任务。这意味着,2020年和2021年即使净利润不增长也能轻松达到业绩承诺。上海一位消费电子行业分析师杨海燕告诉记者,按照TWS耳机200元的平均单价,以全球每年15亿部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估算,如果TWS平均渗透率达到50%,全球TWS耳机年产值在1500亿以上。相关机构数据显示,2019年智能手表销量增长42%,TWS耳机销量同比增长200%。以此判断,这两种产品未来两年仍有增长空间,这将拉动包括欧立通在内的上游相关组装和检测设备厂商业绩。“对比众多上市公司并购时的业绩保证,作为一家正处于业绩爆发期的公司,这一承诺显然十分保守。”杨海燕认为。华兴源创考虑了今年以来新冠肺炎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因此标的公司承诺较为谨慎。“考虑到新冠疫情影响,虽然新冠疫情目前对标的公司正常生产及在手订单未造成重大不利影响,但不可否认2020年全球消费电子产品终端消费者消费意愿可能受疫情影响而有所下降,进而可能间接影响终端品牌推出新品及采购相关设备的进度和数量。业绩承诺期内(2020年-2021年)标的公司预测营业收入有所波动,评估2020年欧立通收入受疫情间接影响有小幅下滑,疫情影响结束后恢复正常增长水平。符合当前全球疫情态势及谨慎性原则。”华兴源创董秘办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此外,市场人士注意到,去年12月首次公告时,交易双方商定标的资产作价11.5亿元,而第二次预案总对价则改成了10.4亿元,对此,华兴源创方面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2020年3月9日,依据中水致远评报字[2020]第020035号《资产评估报告》,以2019年11月30日为基准日,欧立通100%股权采用收益法评估的评估值为104,070.00万元。以上述评估值为基础,交易各方确定标的资产的交易金额为10.4亿元。华兴源创称,本次交易作价以评估机构出具评估报告的评估值为参考依据,并经公司与交易对方基于消费电子行业整体趋势、智能可穿戴设备未来需求、标的公司历史业绩情况等多项因素协商确定。利润增长乏力,标的“苹果依赖”严重欧立通业绩快速增长的背后,是对苹果公司相关业务的高度依赖。报告期内,在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中,来自用于苹果公司可穿戴产品测试及组装等业务的收入比例为 94.49%、98.43%和 99.40%。上述分析师杨海燕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考虑到TWS耳机未来可能会替代传统有线耳机,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业内人士推算,安卓TWS的年销量有望达AirPods的6倍。这意味着,国内公司高度依赖苹果,也就面临着订单下滑的压力。对此,华兴源创董秘办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标的公司在聚焦苹果公司及其供应链企业的同时,也取得了其他终端客户的订单。“目前标的公司收入结构以来自苹果公司的收入为主。通过对苹果公司及代工厂的长期服务和项目积累,标的公司已储备多项应用于可穿戴电子产品智能装备的核心技术,虽然标的公司产品是为苹果公司定制化的专用设备,但相关技术能够应用于其他消费电子产品。即,标的公司现有技术能够用于拓展其他客户。”华兴源创董秘办表示。而作为科创板“001”号的华兴源创,上市后的业绩增长却开始乏力。2016-2018年,华兴源创营业收入分别为5.16亿元、13.70亿元、10.0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0亿元、2.10亿元、2.43亿元。从业绩增速来看,华兴源创2017年营收同比增速高达165.5%,但在2018年降为-26.63%。登陆科创板后,华兴源创净利润出现下滑。年报显示,2019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76亿元,同比下降27.47%。业绩增长速度放缓的情况下,并购或许能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长动力。“上市公司与欧立通同属智能装备行业。交易完成后,双方能够在采购渠道、技术开发、客户资源等各方面产生协同效应,上市公司能够进一步拓展产品种类、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欧立通能够借助上市公司平台,提升市场认可度,通过集约采购、交叉营销等方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并借助华兴源创资本平台拓宽融资渠道,进入发展快车道。”5月29日,华兴源创董秘办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8月21日,华兴资本控股披露2020财年中期业绩。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宏观经济受到冲击的大背景下,华兴资本业绩逆势实现大幅增长:2020年上半年,华兴资本实现总收入11.67亿元,同比增加48.7%;经营利润同比增长151.1%至4.68亿元;净利润大幅提升至4.07亿元。 自2005年创立至今,华兴资本逐渐布局投资银行、投资管理、华菁证券以及新兴业务。基于四大板块的协调发展,2020年上半年,公司收入结构也更加灵活多元:投资管理贡献收入6.43亿元,占比跃升至55%;投资银行板块贡献收入2.77亿元,占比24%;华菁证券贡献人民币1.94亿元,占比17%。 投资管理业务同比大增105.3% 经过多年布局耕耘,华兴资本投资管理业务厚积薄发,在2020年上半年贡献收入6.43亿元,同比大增105.3%,分部经营利润达人民币3.9亿元,超过去年全年表现。 截至2020年6月,华兴投资业务资产管理规模已达390亿元,可投资金57亿人民币。管理资金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华兴投资业绩同样亮眼,旗下华兴新经济基金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出手频繁,先后投资了包括华大智造、泡泡玛特、经纬恒润、三头六臂、汇联易、保险极客在内的十余家优秀企业。包括理想汽车、达达集团、贝壳找房在内的多家被投企业今年内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华兴医疗产业基金一期自2017年成立,截至今年中期IRR高达72%,被投企业心脉医疗、南微医学、华熙生物均已在科创板上市。 华兴资本有关人士认为,从可预期的增量利润贡献来看,华兴投资管理业务已经逐渐进入了收获期。 投资银行业务同比增长约38%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市场整体投资银行业务承压,项目推进及收入确认均有所延迟。在此背景下,华兴依然在投资银行领域保持领先地位,其中股票销售、交易和经纪业务的收入同比增长约38%。 资料显示,在立足中国市场,深耕头部客户资源的背景下,华兴适时推进投资银行业务板块结构整合,拓宽业务范围,为客户提供全面资本市场解决方案。上半年,华兴资本参与多个标志性的一、二级市场交易:在私募融资方面,为华大智造10亿美元融资、每日优鲜4.95亿美元融资、明略科技3亿美元融资、国美3亿美元战略融资以及蔚来汽车1亿美元可转债发行、搜狐畅游私有化等多项私募融资、并购、战略投资及可转债交易担任财务顾问;在上市承销方面,集团上半年已协助京东集团、天境生物及开拓药业完成了港股、美股IPO。与此同时集团医疗板块业务已实现正向循环,投行和投资业务有机协同,内部生态已经建立。 华菁证券业务收入同比上升93.5% 2020年前6个月,华菁证券实现收入1.94亿元,同比上升93.5%。继2019年扭亏为盈后,今年上半年经营利润大幅增加至4487万元。 华兴资本有关人士称,作为首批参与科创板保荐承销的券商之一,华菁证券在今年注册制改革进一步铺开的大背景下,持续专注推进科创板及创业板上市项目。上半年华菁证券团队人员同比增加15%,作为集团整体战略中重要板块及境内投行业务的主要平台,华菁证券获批自营和代销牌照后预计将实现更高的现金使用效率和资金回报。
“不管如何,华兴资本正经历它上市以来的第一个牛市行情” 1 危机和机会是共存的,而机会只是留给有备而来的人,这可能是2020年前6个月最实在一个建议。 对于真正的好企业来说,时势并无好坏之分,好时光更好,坏时候也不错。能够顺周期做大,逆周期做强的,总是少数的,而华兴资本显然是属于“少数派”。 不管如何,华兴资本正经历它上市以来的第一个牛市行情。 公司股价自5月份的最低位起,展开了一轮强势的上升,目前累计升幅已经接近翻一番,在港股券商板块、投资及资产管理板块中,作为行业龙头的引领作用尽显,接下来会何去何从? 若是想梳理公司长期上涨的逻辑,我们建议先回顾一下今年以来,头部资本市场的一些重要变化或线索。 2020年初至今,沪深交易所及港交所,均成为了全球最受瞩目的资本市场之一。 首先,在资本市场改革春风和中国疫情快速受控的支持下,A股迈入了新一轮的牛市行情。新增投资者数量也在近几月来持续大幅上行,快速迈步进场。 疫情之后,消费模式转型加速,线下业态更加积极地拥抱互联网,大部分公司正寻求数字化转型。在“新基建”与信创产业政策利好、“内循环为主、构建内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主导“大国崛起”牛市或长期慢牛的行情逻辑,个中当然离不开科技创新、消费及医药健康等高景气行业及新经济产业的推动。 8月24日,创业板注册制将正式实施。据了解,创业板未来的定位明确清晰,其主要服务符合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并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强化为多元化、多类型企业服务的能力,因此,大量符合上述方向的新经济公司,将有机会通过创业板注册发行股票,加上此前已成功进行过注册制实践的科创板,无论是企业、中介机构或是投资者,均有机会享受到这一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历史性机遇。 其次,据港交所资料所示,2020上半年,港交所也在A股“大国崛起”牛市带动下,其日均成交金额同比上升了33%,港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同比上升69%,并创下了半年度的历史新高,债券通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额更同比大增202%,互联互通的机制运行良好。 继阿里巴巴之后,港交所成功吸引了全球顶级公司赴港二次上市,网易、京东先后登陆港股。且在新股热潮下,吸引了多家重磅的生物科技公司继续来港上市。 7月底恒生指数公司正式推出了恒生科技指数,此举的深远意义并不低于2018年港交所推行的上市制度改革,更被业界称之为港版“纳指”,有助吸引越来越多优质科技股的来港上市。 未来三年,港交所的既定战略则为“立足中国、连接全球、拥抱科技”。而李小加在近日受访时被问及蚂蚁金服、字节跳动等标杆是否会来港上市等问题,他有信心地表示,“只是时间问题”。他还透露,目前已开始筹备在港上市的有逾百家公司,多数为新经济或生物科技公司。伴随着中概股的“回归潮”,新经济公司及港股通,将为香港市场带来巨大且不可逆转的机会。 最后,我们再看到美国资本市场,无疑是“冰火两重天”,矛盾感和不确定性正逐步加强,在美联储无限量“放水”之下,黄金价格和美股同时创下了历史新高。 2020年5月美国参议院通过的《外国公司控股责任法案》,让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产生了潜在的摘牌风险,这里催生了今年中概股选择进行私有化或二次上市的机会。但有趣的却是,“辞官归故里”与“星夜赶科场”的现象一同出现了。 据统计,上半年中国企业在纽约证交所和纳斯达克IPO的数量达到29家,远超去年同期的9家。近日,国内造车新势力齐聚美股,继蔚来汽车之后,理想汽车、小鹏汽车成功赶赴美股上市;年初至今,选择去美国资本市场上市不乏一些知名新经济公司,如达达、声网、金山云、燃石医学、趣活,还有近期上市后表现气势如虹的贝壳,其市值更超越了百度,一举成为中概股Top5最大市值公司。 通过回顾以上种种发生在全球头部资本市场的变化线索,不难发现,新经济公司的身影不停穿插在主要资本市场的各种标志性事件及变化当中。这一切只为说明一个道理,新经济公司发展或上市势头难以压制,新经济新一轮的崛起势不可挡。 正如《圣经》所言,“当上帝关了这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无论是突发的疫情事件,还是大国博弈,能够改变的只是流速或流向,并不能阻止河流奔向大海的趋势。而本轮新经济的崛起,更具长期性、持续性,这或许与背后的新技术周期的开启密切相关。 拉回到投资价值的讨论上,专注于中国新经济业务的领先投资银行和投资管理公司——华兴资本,无疑已满足了“好赛道”的条件,面对种种历史性机遇,站在新一轮崛起的起点,华兴会如何抉择才能够体现出“好公司”的本质?而面对上市后的第一次牛市,它能否继续在“顺周期做大,逆周期做强”? 或许,这些答案都能在华兴的2020中期业绩中找到新方向或指引。 同时,资本市场也不会辜负这份上市以来所遇到的最好“成绩单”,下周首个交易日起,华兴的静态PE数据将大幅下降。 2 据公告所示,华兴资本控股(1911.HK)在2020上半年录得收入与净投资收益同比增长49%至12亿人民币(单位下同),在私募融资和PE市场环境依然较为严峻,并购活动减少的上半年,华兴依然再次实现了逆势增长,对比起公司近3年复合年均增长率的26%,2020上半年的收入增速,证实了华兴重新回到了高速增长的状态。 盈利数据当仁不让地成为了中期业绩的最大亮点之一。经营利润实现4.7亿元,同比增长151%;净利润实现4.1亿元,同比增长130%;加上股权激励的经调整后净利润达到4.4亿元,同比增长109%,在这个基础上,若加上投资管理业务中未实现净附带权益后的经调整净利润规模则为6.3亿,同比增长143%。 从以上的各项利润指标来看全部都实现了大幅增长,增长幅度均为翻一番以上。从盈利的规模来说,上半年的经调整净利润(含股票薪酬和未实现净附带收益)在同一口径上已经较2019年全年的所取得4.6亿要多约37%。 在ROE方面,得益于净利润的大幅增长,华兴的ROE水平从2019年全年的5%大幅提升至2020上半年的15%。 收入和盈利的大幅增长,重回高速增长状态,且ROE重回较高水平,基本上可以宣告华兴自2019年以来的调整期或过渡期结束,未来将有机会开启新一轮的增长周期。 这个结论亦可从收入结构上得到进一步的证明或推导。 华兴的收入在2020年中期,按业务分部来划分,投资银行、投资管理、华菁证券、新业务分别占营收的23%、55%、17%、5%的比例,华菁证券和新业务合计的收入占比约为22%,几乎与2019年末的数据持平。投行、投资管理和华菁证券“三足鼎立”下紧密结合,充分协同的特征依然存在。但从分部业务收入结构的变动来看,无论是对比2019年中期,或是2019年全年,均可发现,投资管理业务的占比有了显著的提升,而从收入的类型划分,投资收入(包括利息收入及净投资收益)已经占中期收入的一半以上,剩余的则由其他收入类型比如交易、投资顾问及管理费收入所带动。 这代表着,华兴能否从过去的投资布局和投入中获得持续收获,并透过业务协同实现投资收益的正循环,决定了其投资的相关收入能否保持持续增长,也就大部分决定了新一轮增长周期的持续时间。这里存在着几个相关支持因素可参考:1、已被证实的良好的基金投资业绩,这将有助持续扩张华兴的资产管理规模和募资能力;2、基金的储备项目数量和质量的提升;3、公司账面可供投资的充足现金规模;4、华菁证券有望在下半年取得自营牌照,将进行更灵活主动的资产配置;5、公司加大投研团队及相关人才的投入和建立。 由于资管业务逐渐进入了变现期,这将为公司的投资收入带来持续贡献。从上半年收入构成来看,集团资金投资收益规模已经超过了管理费收入规模,附带权益收入已经进入逐渐释放阶段。上半年,公司未实现净附带收益已累计约7亿,预期或会在未来5年内随基金退出阶段逐步释放。若考虑了储备项目的持续实现投入布局与退出,未实现净附带收益规模还有持续增长机会。 而其他收入类型比如交易、投资顾问及管理费收入,分别对应未来投行业务、投资管理和其他业务板块(财富管理)。 投行业务方面,突发疫情的出现影响了项目进度,这些被影响的项目始终会在后面的业绩期内释放,而一直深耕头部客户资源的华兴,由于近年持续进行了人才和平台的投入,目前大投行整合基本已经完成,未来6-18个月项目储备丰富,有机会在2020年下半年和2021年重新进入释放期,其中由华兴担任主承销商的贝壳,已经成功在8月份挂牌上市交易,贝壳找房此次首次公开发,总募集资金约24.4亿美元,由于融资规模较大,加上其上市后股价表现良好,可预期作为主承和投资人双重角色的华兴可从此次的交易项目中获利甚丰。另外,据媒体披露的泡泡玛特、京东数科等项目预期将陆续港股或A股,这些大型的知名新经济公司IPO都属于华兴的投行业务(或投资收入)项目储备。 同时,由于华兴在二级市场经纪业务的市场份额得到快速提升,排名也获得了进步,因此分销能力的提高,以及能够全面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的大投行模式的打通,可为其持续获得港美股IPO承销项目提供支持。 投资管理业务方面,目前华兴资管的AUM约为390亿,在不考虑增长情况下,能够给华兴带来极为稳定的管理费收入,而参考截至上半年底的数据,华兴已完成投资的基金IRR回报平均约33%,因此我们并不认为会有规模增长停滞的可能性,因而可推导,对应的管理费规模会成为公司投资管理业务持续成长的“基石”所在。 由于A股“慢牛”行情已经在上半年得到验证,带动理财基金申购出现热潮,这将有机会令到在团队、客户和产品进一步完善起来的财富管理板块,进入较长的持续增长期。目前,财富管理的累计资产管理规模已经升至24.1亿,其中上半年新增了7亿,显示出局面正被快速打开。与华兴每年所完成的交易规模甚至头部客户所拥有的财富规模比较,财富管理业务预期存在较大发展前景和空间。 值得一提的还有华兴的医疗板块业务。在公共卫生事件和政策(包括资本市场政策)双重驱动下,医疗健康行业成为2020年的“兵家必争之地”,在二级市场,医药和医疗器械板块整体热度十足,互联网医疗、生物科技公司的股价表现靓丽,而在上半年华兴也顺势把握住医疗健康行业景气周期,在投资和投行业务方面的成绩斐然,私募融资方面继续领先,上半年华兴参与投资的心脉医疗、南微医学、华熙生物已成功实现在A股科创板上市,预期还有5家被投公司将在下半年或明年陆续登陆资本市场,这将有机会为华兴的投资收入带来新贡献。目前在华兴内部已经形成了很好的协作和交叉,投行帮助医疗基金被投公司融资,医疗基金投资于投行的客户,医疗板块成为了华兴“投行+投资”双轮驱动模式探索成功的典型案例,帮助公司形成内部正循环的(业务)生态系统。 经过上述简明扼要的论证,我们看到,无论是包括利息收入及净投资收益在内的投资收入,还是由交易、投资顾问及管理费收入构成的其他收入来源,都存在推动收入实现持续增长的储备力和驱动逻辑,华兴的新增长周期已经确立。这是否意味着,华兴在顺周期做大的机会悄然到来? 3 华兴最新一期的业绩数据和收入构成,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启发,相信有长期留意华兴的投资者亦会逐渐发现公司关键的趋势性变动。 我们预期,华兴的投资收入的占比,或其投资管理业务板块的收入占比,在未来或会继续处于较大的比例位置。换言之,华兴的“投行+投资”模式在这一新增长周期将以“投资”为主导,不同于此前投行业务先行的打法,新增长周期中或会以投资业务的快速扩张来反过来驱动,甚至倒逼其他业务的成长。 从2017年-2019年的投资管理业务AUM规模分别约为214亿、283亿、342亿,对应的当年AUM规模增量为84.4亿、69亿、59亿,折合年均增加值约70亿左右,上半年较2019年末AUM规模增量为47.5亿,在考虑了每年投资增值带来的净规模增长(扣除基金分红和到期退出规模),若参考完成投资基金IRR均值,即约33%回报率来回测,便可发现华兴募资能力是始终需要解决的问题。若继续保持AUM增量规模“线性地”维持在每年70亿左右,那么至2022年底华兴预期AUM规模便可达550亿。虽然是很不错的“家底”,但我们还是认为压力不足。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逻辑,有投资压力的存在,就会有投研压力,就会自上而下地驱动投行团队扩大寻找客户的做法,就会有风控系统的完善,哪里有压力,哪里就会有发展和改善的可能性,优秀的公司,从来都是自己强迫着自己优秀的。 因此,要实现顺周期做大的华兴,率先应意识到是,要从“业绩未动,投资先行”到“投资未动,募资先行”方向转变。 据了解,华兴的投资管理业务截至上半年末可投资金仍有57亿,加上华兴医疗基金二期或将在今年下半年完成的预期带来的增量投资资金,今年华兴大概率会继续在投资方向上作出努力,而当前港股、A股及美股资本市场的重要变动,或已经给华兴打开了一道新的门。
许多年以后,面对全新世界金融格局的时候,人们将会回想起2020年那个遥远的秋天。 历史的进程 美国制裁中国企业的新闻这一阵沸沸扬扬,又叠加新冠疫情背景,不禁联想起最近看的《摩根财团》(House of Morgan)一书。金融的力量往往在非和平时期更显现出其作用。而金融集团的崛起与国运上行休戚相关。 19世纪70年代到1933年,摩根财团主要靠债券承销发家,而金融资本推动美国实体经济发展,高速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二战后1944年美元代替英镑的霸主地位,粉墨登场历史舞台。 整部摩根财团的历史其实也是大环境的写照。从主营债券业务,到兼并收购,到二级市场交易,再到金融危机后去杠杆发展财富管理——顺应时代转型,找到适合自己安身立命的方式,才能名垂青史。 反观中国券商转型相当艰难缓慢。至今主营业务构成仍严重依赖于经纪业务,尽管佣金率从10年前的16基点下滑到如今贴近成本线的不到3个基点。 各大券商讲转型财富管理的故事已经四、五年,但也难举出真正成功的案例和模式,有些转型也仅限于业务部门改名。不论经纪、自营、投行,还是非常依赖于市场,也往往高度同质化。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变化。在过去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进入了不可避免的换档转型期。而新经济企业无疑是这阶段故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引领产业升级,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在新经济发展的过程,也是巨大社会价值创造的过程,而不论是新经济企业还是投资者,都参与着价值创造。在这个价值创造过程中,也存在着极大的机会。正如二战后的美国。或许也适用于当前的中国。 虽然“三中一华”目前在国内市场占据了地位,但究其业务及收入构成,与10年前并无本质区别。观其体量和内部利益分配,转型并非易事。 况且,这几家券商身上还有挥之不去的国家队的影子和政府背景。 谁能在国际市场上代表新经济企业与国际投行分庭抗礼? 真正有投行基因,显示了能快速转型的执行力和民营企业活力的,是华兴资本。 华兴的定位 自创始之初,包凡对华兴的定位就非常明确:最有影响力的新经济投行。 2005年创立至今,华兴经历并主导了私募融资的黄金年代。华兴在一级市场有多猛?这么说吧,你日常接触的互联网公司80%都跟华兴有交集,美团点评、滴滴快的、58赶集等耳熟能详的交易也几乎都是由华兴促成。 但私募融资容易受到一级市场的周期影响,2018年下半年至今,私募融资市场一直处于回调阶段,行业交易金额连年下滑。即使华兴过去三年市场份额始终保持在行业首位,但想要扩张业务量已非易事。而在今年中期业绩会上,包凡明确提出了公司的3年业绩展望——2022年相比2019年收入翻倍,利润翻3倍。 如何达成?更多增量或将主要来源于两方面:1. 更广义的投行业务;2. 资管业务的管理费和超额收益。 说到底,只有大水之中,才能够养出大鱼。而广义投行特别是IPO业务与资管,正是未来几年金融市场中最大的机会。 资本市场改革带来IPO浪潮已经初见雏形。中资企业今年上半年的IPO数量已经基本接近2015年和2018年的全年水平,而融资规模则已经赶上了2014年全年,且远远超过了过往任何一年的同期水平。 而随着经济增速换挡、利率下行,以及楼市风险加大,几十万亿的资金都在寻找优质资产,资管行业也将进入新的时代。 从FA到投行 2012-2016年期间,华兴逐渐布局更广的投行业务领域。关键里程碑有两个:一是涉猎IPO承销和二级市场分销;二是创立华菁证券。 为了在港美股IPO承销团中担任更重要的角色,华兴在建立二级市场分销业务上面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从结果看,目前华兴在港股市场经纪业务份额已经提升到了前18名,华兴股票承销业务也连续多年保持高双位数的收入增速。 今年8月,美国再次宣布严查中概股。从中国上市公司的存量和增量上来看,回归母国市场是大趋势。而华兴早在2016年就已经成立华菁证券,从而形成了大陆、香港、美国三地持牌的格局,可以灵活提供全市场融资方案。另外今年华菁又获批自营牌照,账上20多亿资金使用效率、杠杆率和ROE想必会进一步提高。 2019年,华兴对投行业务经历了新一轮组织架构上的调整,私募融资业务战略后移,愈加与IPO紧密联结。2020年7月,此前在工银国际任一把手的丛林也被华兴招募为集团总裁,整体负责投行业务,进一步整合优化华兴投行业务结构。 从项目上来看,人员配置及组织架构调整也初具成果:已经挂牌的贝壳找房和下半年即将挂牌的泡泡玛特,京东数科,预计都在6-12个月内会实现为华兴投行收入。 被低估的资管业务 与往年相比,2020年华兴的收入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投资管理业务收入占上半年总收入的55%。 相对投行业务,华兴的资管业务并不被太多人关注。甚至市场上很多人并不知道华兴有资管业务,也不知道主要产品是什么。 但事实上,华兴在资管业务上布局很早。 华兴的第一支私募基金成立在2013年,但早期几只基金规模都不大,限于资金体量及人手,华兴投资业务早期以跟投为主,直到2015年人民币二期基金的时候,华兴才真正放量募资(54亿人民币)。 到2017年,华兴的资管业务发展更进一步,建立了专门的基金平台,负责投后、风控、研究等除投资以外所有职能。随着平台建立和规模增长,华兴逐渐摸索出自己的投资风格,也巩固了自己在一级市场的位置。 虽然2018年资管新规施行后,PE募资环境在国内颇为严峻,尤其是人民币基金募资额更是连年下降。但华兴还是顺利在2019完成三期人民币基金的募集,总募资额超65亿元,超募10余亿元。其中还引入了全国社保基金,为其投资能力背书。 到最新2020年中报,华兴基金的管理资产规模(AUM)已经将近400亿,成为集团业绩增长最大的驱动力。 除了规模增长,投资收益开始显现,是资管发力的另一个原因。随着基金开始退出,投资收益也将逐渐在利润表里显现。而这部分增量显然是被低估的。 从2014年到今年上半年,华兴资本已经积累了7亿元的净未实现附带权益有待释放到净利润中。如果按基金5-7年投资,2年退出的节奏去计算,随着未来几年基金的退出,华兴的投资收益会在2022年到达一个峰值。而随着贝壳、滴滴、微创心通等越来越多项目逐渐上市,华兴资管业务也将持续获得增量收益。 此外,华兴也会动用自己的资本金去认购基金1-2%的份额,2020年中报中资管部分4亿投资收益即大多来自于此。 从整个集团层面来看,随着丛林加入华兴接管大投行业务后,包凡也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资管业务上。这也一定程度上,为资管业务的后续增长打下了基础。 可复制的成功 2017年华兴推出了资管业务新经济基金外的第二类产品——医疗基金。华兴医疗产业基金一期募集了10亿人民币,一共投资了8个项目,有3个项目(心脉医疗、南微医学、华熙生物)已经在科创板上市,并且股价翻了数倍不止(截至2020年8月相对IPO发行价涨幅:心脉563%,南微389%,华熙188%)。另外有3家被投企业会在今年上市。 从心脉披露的股东结构上看,华兴医疗基金持有379万股,价值在10亿人民币以上。也就是说,待解禁后退出,仅这一个项目退出后即可回本。 值得注意的是,华兴的医疗基金参与了一系列微创系企业投资,包括港股的微创医疗、科创板的心脉医疗、港股的微创心通。微创系的股票过去一年以来估值飙升,如果觉得估值贵,或许可以考虑将华兴的资管视作相关概念股。 从医疗基金的表现,以及投行业务里面医疗板块的业绩来看,华兴将TMT行业的经验成功复制到医疗领域,拓宽了其在广义新经济领域的涉猎。 2019年四季度开始,华兴又创立了新业务板块——财富管理。财富管理无疑是众多金融机构觊觎的必争之地,市场空间具有极大潜力。虽然时日尚早、规模还小,但手握新经济企业客户资源的华兴如何做出有特色、有竞争力的财富管理业务,仍然值得期待。 此前人们大多将华兴与互联网公司融资联系在一起,而忽略了它逐渐扩张的业务版图和其他方面的野心。 当前华兴投行、资管、财富三大业务板块,如成功实现多维度的相互联动,或可激发协同效应。在最近的贝壳项目中,华兴真正实现了从投资到投行“跨链条式金融服务”——2016-2018年华兴新经济基金投资累计持股比例占上市前股份的3.8%,投资收益算起来在4倍以上;且在2020年8月贝壳IPO中担任主承销商,为公司在建档过程中独家锁定了一张最大的订单,为贝壳在价格区间之上定价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支持。 华兴的内核 2020年恰逢华兴成立15周年。15年来,华兴一直以中国民营金融机构的身份而骄傲,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华兴是极具包凡个人风格的。 买入华兴的股票,或者认购华兴基金,其实更像是在做包凡的合伙人。 包凡其人,网上有过很多专访和报道,生动地描绘出了一个日理万机且精力旺盛、极具气势又左右逢源的投行家形象。坊间传说最出名的故事恐怕就是他当年把滴滴和快的创始人关在酒店房间谈判,“吃的喝的我管够,搞不定不出门”。 这其实很像另一位伟大的投行家摩根集团创始人Pierpont Morgan的手法,善于通过创造一个”no exit”的情景促成谈判。 比如《摩根财团》中写道,在1885年7月协助美国最大的两家铁路公司New York Central和Pennsylvania Railroad和解时,Pierpont就把两位创始人关在了他的游艇上。管吃管喝,搞不定不下船。 不论是摩根士丹利还是摩根大通,如今的领导都不再是摩根家族的成员。但大摩小摩依然是华尔街一流投行,正是因为有顺畅的人才选拔和激励机制。 华兴同样如此。在某次采访中包凡提及从2019年起在华兴成立了青年领导力计划(Young Leadership Program),到今年两届选出了16位80后的组织人才。第一届的成员已经在集团执行委员会上或在部门领导岗位任职。 华兴未来如何?或许可以用一句包凡曾经的回答:“I can never stand still.” 这也解释了为何华兴一路不断转型,不断向前突破。有这样的领导和团队,实践一旦开始,错误和方法会在曲折上升中调整和纠偏。 最重要的是向前。 (作者:张翼轸)
8月21日,华兴资本控股披露2020财年中期业绩。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宏观经济受到冲击的大背景下,华兴资本业绩逆势实现增长:2020年上半年,华兴资本实现总收入11.67亿元,同比增加48.7%;经营利润同比增长151.1%至4.68亿元;净利润大幅提升至4.07亿元。 自2005年创立至今,华兴资本已布局了投资银行、投资管理、华菁证券以及新兴业务四大业务领域。基于四大板块的协调发展,2020年上半年,公司收入结构也更加灵活多元:投资管理贡献收入6.43亿元,占比跃升至55%;投资银行板块贡献收入2.77亿元,占比24%;华菁证券贡献人民币1.94亿元,占比17%。 首先,在投资银行业务方面,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市场整体承压,项目推进及收入确认均有所延迟。在此背景下,华兴依然在该领域保持了领先地位,其中股票销售、交易和经纪业务的收入同比增长约38%。 其次,在投资管理业务方面,截至2020年6月,华兴投资业务资产管理规模已达390亿元,可投资金57亿人民币。管理资金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华兴投资业绩同样亮眼,旗下华兴新经济基金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出手频繁,先后投资了包括华大智造、泡泡玛特、经纬恒润、三头六臂、汇联易、保险极客在内的十余家优秀企业。包括理想汽车、达达集团、贝壳找房在内的多家被投企业今年内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再次,华菁证券业务板块也扭亏为盈,渐入佳境。2020年前6个月,华菁证券实现收入1.94亿元,同比上升93.5%。继2019年扭亏为盈后,今年上半年经营利润大幅增加至4487万元。 此外,今年上半年,华兴资本不断投入,夯实结构化金融、财富管理等新兴业务基础。其中财富管理业务自2019年正式开展以来稳步成长,有节奏地优化财富管理团队的前中后台人员组成,持续推动团队升级,风控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今年上半年新增AUM 7亿元,累计存续AUM达26亿元。
8月13日晚间,线上线下房产交易和服务平台贝壳找房成功上市,股票代码为BEKE。此次贝壳找房发行价为20美元,稀释后总市值达233亿美元,此次上市募集资金约24.4亿美元。华兴资本在此次交易中担任主承销商。 据了解,贝壳找房于2020年8月8日正式启动其美国首次公开发行的全球路演,本次交易共发行1.06亿美国存托股。融资金额将用于研发投入、拓展新房交易服务、发展多元化服务产品以及一般企业用途。 2019年贝壳找房平台成交总额(GTV)达2.13万亿元。从2019年的GTV来看,贝壳找房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房产交易和服务平台,也成为继阿里巴巴之后的中国第二大商业平台。截至2020年6月30日,贝壳平台进驻了全国103个城市,连接了265个新经纪品牌的超过45.6万经纪人和4.2万家经纪门店,移动端月活达3900万。 作为贝壳找房的长期资本市场合作伙伴,本次项目中,华兴资本担任主承销商为贝壳引入大量优质的长仓、对冲基金投资人,为贝壳的最终定价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支持。华兴资本表示,非常荣幸能一路陪伴贝壳成长,并共同见证今日取得的成就。作为最早参与项目启动的两家投行之一,华兴资本充分展示了深刻的行业洞见、高质量的执行能力、多样化的产品矩阵、全球投资人的深度覆盖和高效的订单转化能力,为贝壳找房成功上市保驾护航。 在过去的两年里,华兴资本先后见证了多家杰出新经济企业的重大里程碑。包括参与完成京东集团、开拓药业、康龙化成、东曜药业、亚盛医药、维亚生物、猫眼娱乐等企业的中国香港IPO和天境生物、嘉楠科技、TCR²Therapeutics、腾讯音乐等企业的美国IPO。自2013年至今,华兴资本已陆续参与完成了美团点评、拼多多、药明康德、百济神州、爱奇艺等数十家中国新经济企业的海外上市。
7月2日消息,无锡金投旗下基金――金投领航和金投信安基金完成对江苏华兴激光科技有限公司4000万元投资,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对华兴激光项目的投资,是无锡金投旗下基金对半导体光通信领域首单大规模风险投资。 江苏华兴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专注于化合物半导体光电子外延片研发和生产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建有包括50余台套薄膜材料外延(MOCVD)、微纳结构加工(全息/电子束光刻)以及晶圆检测设备在内的先进化合物半导体生产线,掌握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2英寸-6英寸砷化镓(GaAs)基和磷化铟(InP)基半导体激光(LD)和探测(PD)外延片量产技术,其中,1310/1550 nm波段10G/25G DFB LD/PD/APD外延片、808/905/915/980/1064 nm FP/DFB LD外延片等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广泛应用于5G通信、激光雷达、激光泵浦、激光显示等领域。公司技术团队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万人计划专家、资深产业专家在内的毕业于国内顶级名校的博士、硕士十余人。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清华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国内外研究机构开展了长期技术合作,拥有授权专利40余项。 无锡金投表示,通过投资华兴激光项目,实现了对半导体光通信领域的重大股权投资探索,也是对国内顶级科学家团队在高技术壁垒领域创业的鼎力支持,更是打破美日台技术封锁和垄断、圆梦中国光电子外延希望之芯。投资完成后,无锡金投将通过资源嫁接、资金支持、规范治理和增值服务等方式,推动华兴激光成为国内领先的半导体光通信外延领域标杆公众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