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证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8.17% 华西证券披露半年报。公司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093,322,666.77元,同比增长4.4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22,647,413.14元,同比增长8.17%;基本每股收益0.35元/股。 *ST江特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 或致控股股东及实控人变更 *ST江特公告,公司正在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该事项可能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变更。公司股票自2020年8月13日开市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5个交易日。
“熊市多增持,牛市多减持。”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每一轮大涨行情后产业资本减持潮也接踵而至。 据统计,今年以来,超过1/3上市公司发布了拟减持公告,这一数量已接近2019年全年水平;7月份以来减持明显升温,产业资本增减持呈“冰火两重天”。本轮减持潮下,医药生物、电子、计算机等热门板块减持规模居前,68只翻倍牛股宣布减持计划;从减持原因来看,绝大部分股东因自身资金需求主动减持,被动减持大幅减少。 本轮减持潮对市场的影响几何?对此, 增减持冰火两重天 近日来发布减持公告的上市公司数量明显增多。据统计,8月份以来,已有200多家上市公司发布拟减持公告,拟减持市值合计达453亿元,已超过上月同期拟减持规模。相反,发布拟增持公告的上市公司数量屈指可数,为个位数。 据统计,2020年以来,超过1/3上市公司发布了重要股东拟减持公告,这一数量已接近2019年全年水平。 记者发现,从7月中旬开始,A股市场迎来一波减持大浪潮。以拟减持总股份数量乘以公告当日股价进行估算,7月份上市公司拟减持规模达1118.86亿元,远高于今年其他月份。与之相应的是,7月中旬A股市场各大股指均升至阶段高点,不少个股股价创新高。 从已完成减持的情况也可以明显看出,产业资本减持明显升温。据统计,7月份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净减持规模达967.56亿元,月度减持规模创年内新高;同期,净增持规模达94.46亿元,不到减持规模的十分之一。 “从目前相关减持案例来看,产业资本减持的动因呈现多元化。”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分析师周茂华告诉记者,首先,7月以来股市短期内快速上涨,部分高管借良好市场情绪与市场流动性高位套现;其次,部分个股遭爆炒使其估值脱离基本面虚高明显,部分高管不看好未来走势,趁着股价处于相对高位“获利了结”;此外,受海外疫情与经济严峻形势影响,部分股东和高管对公司未来发展转趋悲观。 热门板块减持规模居前 本轮减持潮产生于市场大涨之后,热门板块成为减持潮的主要推手。 从发布的拟减持公告来看,今年领涨的医药生物、电子、计算机等行业拟减持规模也位居前列,分别为717.13亿元、686.6亿元、424.64亿元;而今年涨幅落后的钢铁、采掘等行业拟减持规模则较小。 今年大牛股之一西藏药业于8月7日晚一纸公告称,公司股东华西药业计划减持部分公司股份。而年初至公告日,公司股价累计涨幅已超5倍,8月4日公司股价盘中创历史新高,随后呈现调整态势。 免税概念股王府井在股价大涨4倍后,于7月13日晚公告称,公司股东京国瑞基金本次减持计划通过集中竞价方式进行,减持数量不超过1552.5万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 除西藏药业与王府井外,还有不少大牛股遭遇减持。据统计,今年公告减持计划的公司中,230多家公司在宣告减持计划前股价累计涨幅超50%,其中68家公司年内股价涨幅已翻倍。 另外,清仓式减持案例频现。如道恩股份、迈为股份、春秋电子、宇信科技等,在清仓减持计划公告前,公司年初至今的股价涨幅已翻倍。 一边是大手笔的清仓减持,另一边增持计划寥寥无几,甚至不少公司增持计划遭遇延期。 热闹背后乱象频现 一般来说,在公司股价不断上涨的前提下,股东、高管们会在持股获利与减持变现之间进行取舍。当股价达到预期价位时,就会有减持的动机。 从减持目的来看,因经营发展需要、自身资金需求或安排、实现股东良好回报等主动减持案例居多;相反,因股权质押等导致的被动减持案例明显减少。 另外,部分拟减持股东表示仍看好公司未来发展前景。英飞特于8月5日晚公告称,公司多名重要股东表示,由于个人资金安排,计划减持部分股份以满足个人资金需求,对公司发展前景持续看好。 当然,在一些公司的减持中也曝露出一些乱象,最明显的是,减持新规下仍有不少上市公司股东“不惧红线”违规减持,由此引发的“道歉信”不断。 8月10日晚,中简科技公告,股东范春燕及其一致行动人常州三毛纺织集团在减持至总股本的5%时没有告知上市公司,且未暂停减持操作;股东共青城新涌泉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在减持至总股本的5%时虽编制并向公司出具了《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但未暂停减持操作。 此外,还有不少公司股东“不宣而减”。*ST麦趣8月7日晚间公告称,控股股东新疆麦趣尔集团公司的证券账户存在距离减持计划披露日未满15个交易日即减持的情形,公司与股东麦趣尔集团进行了核实,本次减持是被动减持所致。麦趣尔集团就本次减持行为致以歉意。 据不完全统计,近来上市公司股东违规增减持频发,如安井食品、华信新材、弘讯科技、巨星科技、维宏股份、瑞普生物、宏大爆破等多家公司均因违规减持发布“道歉”公告或被出具警示函等。 减持潮影响几何? 产业资本减持潮被不少投资者视为市场调整的信号。 周茂华告诉 对于本次减持潮的影响,周茂华还表示,相比2015年牛市行情,本轮牛市并没有出现大规模非理性加杠杆行为(场外配资乱象),股市整体估值并未出现明显拖累基本面的泡沫化倾向,人民币资产处于全球价值洼地,本轮股市走势与基本面较为匹配。随着国内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持续增强,国内有望延续中长期结构慢牛行情,本轮牛股减持潮更倾向于对个股产生影响。 从客观数据可以看出,当前市场环境下,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大幅减持对二级市场股价影响并不显著。据 “最近,国际国内环境让市场投资逻辑产生巨大改变,比如半导体、国产替代产业方向估值升至历史最高,而之前的文娱、游戏等热门反而估值下调,产业资本也可能注意到了这些变化,进行一定的调仓。本次产业资本减持潮在某种程度可能体现了这样的操作。”透镜公司研究创始人况玉清表示。 虽然大股东更接近核心,但亦有“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性,投资者应结合市场环境,更多关注公司质量,寻找股价上涨逻辑,保持独立思考,避免人云亦云。对于业绩保持高增长的股票,如果重要股东能够释放一些筹码,反而对公司股价活跃有所帮助;而对于无业绩支撑,偏概念炒作的股票,股价高企后可能会“一地鸡毛”。
东北制药:方大钢铁正在筹划部分要约收购事项 东北制药8月10日午间公告称,公司9日收到控股股东辽宁方大集团实业有限公司之一致行动人方大钢铁的书面告知函,方大钢铁正在筹划部分要约收购事项,本次要约收购不以终止公司的上市地位为目的。 公告称,本次要约收购是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及对公司投资价值的认同,预计停牌日期不超过2个交易日。 斯莱克:控股股东累计减持2789.59万股 占总5% 斯莱克8月10日午间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控股股东科莱思出具的《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减持后,科莱思所持股份由占公司总股本的60.15%降至55.15%。 据披露,科莱思本次减持时间跨度超过一年,首次减持发生在2019年7月19日,最后一次减持为2020年8月10日,累计减持2789.59万股。 绿茵生态中标9423.49万元的天津小站镇造林绿化工程 绿茵生态8月10日午间公告称,上市公司与公司全资子公司天津百绿园林景观设计有限公司被确认为小站镇2020年造林绿化工程的中标人,中标价格为9423.49万元。 据公告,接到中标通知书后,公司还需与相关单位签署合同,合同条款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具体内容待公司与相关单位签订合同后,公司将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ST云网:不排除中止或终止收购库茂机器人的重大重组事项可能 ST云网8月10日披露重大资产重组进展。公司在特别提示中表示,鉴于2020年初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本次交易及标的公司经营产生较大影响,结合二次现场审计的结果反馈,标的公司2020年半年度实际经营及业绩情况,与公司并购预期存在一定差异,不排除公司中止或终止本次交易的可能性。 简单回购本次交易,ST云网拟向上海罗渤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其持有的上海库茂机器人有限公司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根据彼时公告,标的公司100%股权预估值预计不超过1.9亿元。 ST云网在今日公告中表示,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就是否继续推进本次交易、是否调整本次交易方案等相关事宜,正在与标的公司及交易对手进行再次沟通、确认,鉴于上述实际情况,未来不排除终止本次交易事项。敬请广大投资者谨慎决策,并注意投资风险。
日前,万科A公告称,拟派发2019年度股息,每10股派现金10.17元(含税),金额共计118.10亿元(含税),占公司2019年合并报表中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比例为30.38%。公告指出,本次派息的A股股权登记日为2020年8月13日,除息日为2020年8月14日;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常山药业拟斥资1.2亿至1.6亿元回购股份 常山药业公告,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部分社会公众股份,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计划。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12,000万元且不超过16,000万元,回购价格不超过9.0元/股。回购期限自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本次回购股份方案之日起不超过12个月。 唐人神7月份生猪销售收入环比上升41.7% 唐人神公告,公司2020年7月生猪销量8.21万头,环比上升41.3%,同比上升2.9%;销售收入合计23,021万元,同比上升113.7%,环比上升41.7%。2020年1-7月累计商品猪销量36.24万头,同比下降38.4%;销售收入115,330万元,同比上升82.6%。 阳谷华泰上调回购股份价格上限 阳谷华泰公告,公司于2020年8月4召开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调整回购股份价格上限的议案》,鉴于近期证券市场及公司股价的积极变化,为保障公司回购股份事项的顺利实施,并基于对公司未来业务发展、市值等方面的信心,同意将回购股份的价格由不超过10元/股调整为不超过13.60元/股。
面对股价持续上涨,部分上市公司重要股东选择落袋为安。 8月4日晚间,沪深两市有十余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宣布其重要股东有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减持股份。据记者观察,随着市场交投活跃,类似减持公告近期频频出现,而被减持的公司大多此前涨幅较大。 在业内人士看来,减持是股东的常规操作,其中原因各不相同。近期减持公告增多说明部分股东认为股价涨幅较大,选择先落袋为安,而不能简单理解为对公司或行业未来不看好。 产业资本减持大增 鹏鼎控股8月4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东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兼善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兼善鹏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兼善鹏诚”)及一致行动人兼善投资自7月13日以来,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公司股份3222.5万股,占总股本的1.39%。参考减持价格区间,合计套现金额约为12亿元。 减持完成后,兼善鹏诚等合计持有鹏鼎控股的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4.99%,降至5%以下。 鹏鼎控股自2018年9月上市至今,股价不断走高,仅最近4个月的涨幅就超过60%。此次减持的兼善鹏诚等则是上市之前就持有公司股份的股东。 事实上,7月份以来已有不少上市公司股东选择出售股份、套现离场。海通证券研究报告显示,7月产业资本二级市场净减持726.8亿元,6月净减持584.9亿元,2017年6月以来产业资本月均净减持141.1亿元。而在宣布减持计划方面,7月,A股公司公告拟净减持市值约为1250亿元,高于6月的657亿元,2017年6月以来月均公告拟净减持338亿元。 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实际减持数量、金额,还是计划减持数量、金额,均较6月份大幅增加,也远高于过去几年的均值。 科瑞技术8月4日晚间宣布,股东天津君联晟晖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及其一致行动人赛睿尼有限公司计划以集中竞价交易或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公司股份,拟分别减持1097.4万股、298.79万股,分别占总股本的2.68%、0.73%。 科技板块位居减持榜首 从减持公司所属行业来看,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科技板块居前。“这不难理解,这波行情的龙头就是科技板块,涨得多了,自然有股东要落袋为安。”有市场人士如此表示。 景嘉微8月4日晚间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喻丽丽及一致行动人曾万辉,计划6个月内以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等方式共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9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99%。另外,公司董事、高级副总裁余圣发,监事陈怒兴,财务总监罗竞成,董事会秘书廖凯分别计划6个月内减持不超过63.61万股、不超过69.73万股、不超过1.5万股、不超过1.125万股。 景嘉微是国内成功自主研发国产化图形处理芯片并产业化的企业,过去1年股价涨幅超过100%。 科创板公司嘉元科技8月4日晚间公告,持股5%以上股东、董事赖仕昌拟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减持不超428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8542%;监事李战华拟减持不超过68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0.2945%。 减持不是“洪水猛兽” 在不少中小股东印象中,重要股东减持往往是“洪水猛兽”,谈之色变,避之唯恐不及。事实上,重要股东的增持与减持,会对市场起到稳定平衡的作用:短期股价涨得太多,减持一些平复市场情绪;短期股价跌得不少,增持一些提振市场信心。 例如,澳柯玛8月4日晚公告,公司持股8.71%的股东青岛城投金融控股集团,计划于8月27日至11月24日期间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2961万股股份,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71%。 澳柯玛股价近期接连大涨,短短数个交易日涨幅超过60%,因公司被市场视为“冷链概念股”。可就在8月1日,公司刚刚澄清:目前公司资产结构及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智慧家电、商用展示柜等产业,生物医疗冷链产业规模较小,占公司整体营业收入的比重很小。同时,公司为冷链解决方案提供商,并不直接从事冷链物流运输业务。 由此可以看出,重要股东减持部分股票,也是以实际行动提示市场认清基本面,而不要一味炒作概念。 “应从个股情况理性看待重要股东减持,只要公司基本面没有问题,股东减持就只是其正常财务安排,无需太过担心。即便腾讯这样的大牛股,马化腾也曾多次减持。如果遭重要股东减持的个股仅是概念炒作,那就要谨慎对待,毕竟重要股东往往更了解公司。”上述市场人士称。
图片源自网络 8月3日,中国太平发布2020年中期业绩预减公告。 公告显示,据初步估算,中国太平今年上半年的股东应占溢利预期将录得显著下降,与去年同期相比大约减少57%。2019年中期的股东应占溢利为67.44亿港元(约合60.75亿元人民币)。 图片源自中国太平公告 公告称,造成该减少的主要原因为:因2019年中期的税收政策变化而导致该集团综合溢利在该期间内增加,若不计入这部分盈利,中国太平今年上半年之股东应占溢利与2019年中期相比将大约减少44%。 同时,今年中期确认的减值损失也造成中国太平盈利减少。已确认之减值损失主要是归因于该集团在某些单位信托和投资基金中的投资,该单位信托和投资基金所持有的相关资产和证券之公允价值因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和整体市场状况而下降。 董事会强调,该减值损失为非现金性质,对中国太平的现金流或运营没有重大影响。 公告显示,今年前6个月,中国太平旗下天平人寿的原保险保费收入为909.5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的905.48亿元增长0.45%;太平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39.39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36.6亿元增长2.04%;太平养老的保费收入为29.68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7.04亿元增长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