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美元再贬值超乎预料,其贬值道理与原由发挥助力是重点观察。全周美元贬值1.06%,美元指数突破91点和站住90.8034点收盘令人惊叹,即便美元贬值预期强烈,但比较之间的优势依然清晰,这种策略与技术老道的发挥值得观察与思量。 首先刺激方案的悬而未决。美国大选之前,国会关于在刺激经济方案就一直争论,最终因大选而被搁置。上周美国国会开启关于这一方案的商谈,周四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和参议院领袖麦康奈尔开启首次对话,他们讨论了尽快完成综合支出和抗疫救济措施等共同承诺事项,最终双方希望在政府资金耗尽的最后期限12月11日之前解决这两个棘手的问题,但尚无结果,谈判依然继续,具有争执的9080亿和5000亿之间难以达成的担忧是美元贬值的重要借口与发挥潜力。尤其是面对美国巨额财政赤字压力,美国政府与非执政党之间必然会有不同的建议,麦康奈尔代替了努钦,但未来财长耶伦将会削减财赤的期待更令当前期待扑朔迷离。目前现任总统特朗普与未来总统拜登交接之间,手里有权的风格极端性和未来待政做派的平和性必然存在差异与交织,美国政策风格或将决定美国刺激空间有限,政策摆布重要意义值得关注。这种舆论关注不确定必然是美元贬值抓住的机会,贬值发挥有通道和情绪配合。 其次巧妙配合的股市高低。上周周一周二两天美股乃全球股指同步且反比明显。周一为暴跌、周二为上涨,这中间显示出时间与时机需求是重点。周一恰逢11月底,美股下跌并未改变美股涨势,但对全月涨势收敛具有好处,娴熟技术把握值得关注。最终美股暴跌依然达到全月上涨11.8%的业绩,并为1987年以来同期最佳表现;11月纳指上涨11.8%,标普500指数上涨10.8%。尤其周期性板块领涨凸显,如能源板块11月大涨33.8%,金融、工业与原材料板块涨幅均为13%左右。这些恰好成为美元敢于贬值的底气,经济和企业基础稳健是保驾护航美元贬值的参数与价值支撑。 正是美元贬值的极端化,全球主要货币均不同程度升值扶持与陪衬特色突出,如主要篮子货币升值相继达到2018年新高,欧元为1.21美元、澳元0.74美元、纽元0.70美元、加元1.28加元,而瑞郎0.89瑞郎表现则是2015年新高;唯有日元保持104日元独特。同时新兴市场主要货币升值也非同寻常,我国人民币被动随从和精准打压关联更加极端,逼近6.50元关口态势显赫。 接近年关,外汇市场表现的全年权衡以及来年把握并举态势耐人寻味,美元贬值防范意识凸显,手法操作未来意图明显,抓住时机发挥老道。预计下周美元贬值这种行情存在两种可能,一方面是美元急功近利继续推进贬值90点的突破,以完成美元贬值通道的试探与指引技术准备;另一方面是美元贬值或有收敛,修复反弹或难以避免。无论啥结果可以预见的是年前美元升值不可避免,并且或有加速可能,但美元贬值极致已经约束反弹幅度,全年贬值收官的美元板上钉钉。其它货币随从调整,风险预警和分化不一特色将显现。
【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 8月31日,“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总结座谈会。8月24日到31日,参加线下活动的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实地走访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等5个经济特区。 8月31日,“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总结座谈会。图片来源: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主旨发言中回顾了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对外开放的三个历史性转变——由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从以制造业为主的开放到以服务贸易为重点,从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者到经济全球化重要推动者。 在我国对外开放三个历史性转变的过程当中,经济特区发挥了什么作用呢?迟福林用六个字来归纳:一是“窗口”作用,二是“试验”作用,三是“示范”作用。 当前,我国进入发展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正从商品要素开放向规则、标准、管理、规制的制度型开放转变。迟福林指出,高水平开放就是适应国际发展趋势与国内发展需求,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开放。这就要求推进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的开放转型,由此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要在世界大格局形势下立足自身、着眼长远,推进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的高水平开放。在这样一个开放过程当中,经济特区仍然发挥着重要的先行先试作用,仍然发挥着开拓者的作用,仍然发挥着敢闯敢试敢干、敢为人先的特殊作用。”他建议道。 何建华:经济特区未来应做到“六个坚持”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原副院长何建华认为,“新时代经济特区的历史使命并没有终结,而是站在再出发新起点上,目标更高、使命更强、责任更大。” 对此,他提出了四点建议: 一是在促进自身发展上,应当在螺旋形上升的更高层面上改革开放再出发,着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二是在承担国家使命上,应当站高望远,自觉融入国家战略,发挥各自独特作用,为国家整体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三是在融入国际循环上,应当顺应新一轮经济全球化趋势,高水平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四是在实现创新发展上,应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起到先行先试的示范作用。 何建华认为,在经济特区未来的发展中,应当做到“六个坚持”:坚持党的领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的社会革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再出发、创新发展明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检验改革开放发展成效的标准,让改革开放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坚持新发展理念,率先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坚持改革开放,继续以“杀出一条血路”的气魄“走出一条新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增强核心引擎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 盘和林:特区40年,改革者的勇气最应铭记 “今天,如何纪念特区40周年?我认为最应该纪念的是当年改革者的勇气。任何时候,人的因素都是最重要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说道。 目前,海南、深圳等特区里的政策空间相对较大,需要进一步用足,转化为落地的产业。经济特区发展没有终点,新时代经济特区如何更“特”?他给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要推进技术创新。市场换不来核心技术,有钱也买不来核心技术,尤其是“卡脖子”的技术,必需依靠自主研发,依赖创新。二是要进行制度创新。制度是最关键、最稀缺的要素,没有替代性。突破改革不是盲目拍脑袋,要用科学的方法。第三,经济特区要做区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领头羊。 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副秘书长任晶晶认为,经济特区下一步的发展思路,是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把制度创新和制度融合摆在工作的首位。“目前,特区之间在制度兼容匹配和接驳融合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下一步应考虑把现有制度存量进行有效整合配置,促进产业链和经济要素的进一步沟通、融合、渗透。”他说道。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政策法规研究所行业改革发展研究室主任王夙表示,“当前,世界范围内出现了‘逆全球化’的趋势,需要新时代的特区继续推动对外开放。”在谈及特区的未来发展时,他提出在经济发展层面,要继续培育产业配套优势,大力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
“居民的养老保障需求主要涵盖三个方面:一是应对长寿风险,避免因长寿造成养老金储备不足;二是应对经济周期下行和资本市场波动风险,实现养老金的保值与增值;三是为养老生活构建附加保障,有效获取健康与养老服务资源。保险恰可在满足上述需求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和价值。”8月16日,在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举办的“养老财富储备系列公开讲座”上,大家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徐敬惠如此表示。 《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中指出,要稳步增加养老财富储备,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持续增进全体人民的福祉水平。 讲座上,多位专家探讨了如何增加居民养老财富储备,向社会公众普及养老金融知识,并从保险业视角提出养老财富管理、养老服务保障等建议。 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胡晓义指出,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最重要的制度安排。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是一个纵横交错的立体架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其中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第一支柱的作用不可替代。现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有很大优势,也面临着可及性、公平性、流动性、可持续性、包容性等诸多挑战。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表示,中国老龄化发展速度、老龄化群体数量造成的养老保障压力对我国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过去多年的实践中,养老保险机构对我国三支柱养老金体系建设,特别是三支柱养老金的资金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未来如何继续发挥业务特长实现养老金的保值增值,是保险业要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 需注意的是,在“未富先老”的现实挑战下,我国居民面临着养老财富储备不足的困境。 基于此,徐敬惠指出,在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中,保险业特殊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产品端、服务端、能力端。在产品端可提供兼具风险保障和财富管理功能的商业养老保险、养老保障产品、保险资管产品;服务端可提供医养康养有机结合的养老服务、与保险产品相嫁接的康养服务、财务收支规划服务等。 胡晓义认为,基本养老保险改革的主要任务有五个方面,包括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筹,渐进性延迟退休年龄,扩大筹资渠道、增加战略储备,大力发展多层次的养老保障制度等。 曹德云认为,当前养老市场竞争激烈,随着新增的资金管理人、银行理财子公司加入,整个市场对资金、资产、人才的争夺将趋于白热化,保险业要进一步发挥专长、巩固优势,加快创新、提升能力,改善质量、提高效率。
财政贴息贷款、银担合作多手段推进 探索专项债补充银行资本金新途径 从中央到地方,财政金融协同发力促实体融资的政策实招频频打出。探索专项债合理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的新途径,专项再贷款与财政贴息结合助推企业融资成本下降,以及强化银担合作、发挥政府风险补偿的积极作用……金融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各个层面进行联动,改善市场主体的融资环境,促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 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财政和金融协同发力促“六稳”“六保”,大有可为。要强化资金监管力度,确保相关资金规范使用,真正发挥政策优势。 在中央层面,再贷款、再贴现政策与财政贴息政策相结合,以保证重点企业融资需求,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央行数据显示,截至5月30日,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政策直接为防疫保供企业提供贷款,已经向7400家企业发放了2800亿元,在财政贴息后,企业实际融资利率是1.25%。7月1日,财政部下发通知,下达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优惠贷款贴息资金预算,要求各省市财政部门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原则,尽快直接向企业拨付贴息资金。 “保市场主体、为企业纾困的过程中,流动性的增加起到了为实体经济输送养料的作用。财政金融政策举措配合、加强合作,围绕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统筹推进工作,能够改善市场主体的融资环境,保障市场主体资金链稳定。”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表示。 财政金融政策融合发力也施展出“新打法”。7月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限额中安排一定额度,允许地方政府依法依规通过认购可转换债券等方式,探索合理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的新途径。“但受疫情影响和自身资产规模限制,中小银行的资金实力和金融服务能力有限。借助市场规则,地方政府专项债将社会闲置资金集中起来,用于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提高其为企业和个人提供金融服务的能力,体现了财政助金融更好发挥市场活血的抗疫功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财税学系主任毛捷表示。 在地方层面,金融和财政政策也频频打出组合拳协同发力,尤其是强化银担合作,发挥政府风险补偿的作用。7月1日,上海发布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18条新举措,强调发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同效应,包括设立首期120亿元纾困专项贷款。对专项贷款中需担保增信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应保尽保,给予全覆盖支持。贷款本金的风险责任,原则上银行承担比例不低于15%,市融资担保基金承担比例不高于85%,专项贷款担保代偿率可以达到5%。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最近也出台了《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加强地方政策协同发挥“几家抬”政策合力,健全财政奖补、风险分担、融资增信、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体制机制,优化金融营商环境。 “小微企业在资金可获得性方面不如大企业,多数需要抵押担保等增信手段,而发挥地方政府财政资金担保的作用,本身就是一种增信手段,可以助推企业从金融机构获得更多资金。”中商智库首席研究员李建军表示。 记者在宁夏调研了解到,为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工业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宁夏设立10亿元的专项工业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按照1∶10撬动银行信贷资金定向支持工业企业。 截至今年5月底,累计向247户企业提供贷款238.3亿元。合作银行对企业贷款利率最高上浮不得超过基准利率的30%,对于超出基准利率20%部分由财政给予贴息,目前已落实贴息637万元。粗略测算,综合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4000余万元。 “目前,合作银行已涵盖国有银行、地方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等15家银行。一旦发生风险,政府按30%的比例进行承担。”宁夏工信厅创业和融资服务处副处长丁晓表示,为更好发挥风险补偿金的激励增信作用,同时有效控制代偿风险,风险补偿金设置为激励资金和风险代偿两个账户,依据银行贷款发放情况,按季度动态调整两个账户内资金,将风险补偿金的代偿风险隔离。通过严格分析补偿金备案程序,截至目前,宁夏没有发生一笔代偿补偿。 业内人士表示,财政和金融协同发力促“六稳”“六保”,尤为关键。毛捷表示,对于市场经济而言,金融是血液,血液流动通畅是市场主体保持自身免疫力所必不可少的,而财政是疫苗,财政支持有助于市场主体更好地克服困难和抵抗风险。既要“打疫苗”,发挥财政的风险兜底作用,也要“多锻炼”,发挥金融的市场活血功效。 李旭红也表示,更好发挥财政和金融政策的协同作用,要强化资金监管力度,全面掌握、动态跟踪资金使用方向,确保相关资金规范使用,真正发挥政策优势,助力疫情防控及经济发展,并有效防范债务风险及金融风险。另外,疫情背景下,财政金融组合举措涉及政府部门、市场实体、金融机构及监管机构,影响较为广泛深远。相关责任的压实与问责机制的优化是释放政策红利、恢复实体经济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