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被视为“金标准”的核酸检测一度陷入一测难求的局面。在此过程中,第三方医学实验室(简称“ICL”)龙头金域医学,凭借着其在大规模检测方面的综合实力,成为疏通“堰塞湖”的主力军之一。 “疫情是一次大考,考验的是企业的担当、实力和应对能力。”金域医学董事长梁耀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金域医学有病毒检测能力优势,也有专业物流运输优势,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应该上也必须上”。 数据显示,截至11月下旬,金域医学累计新冠核酸检测超过2700万人份,约占全国核酸检测总量近十分之一,全集团日检测产能最高可达35万份。与此同时,公司业绩保持了较高的增速,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0.55亿元,远超去年全年的4.02亿元。 是什么铸就了金域高效战“疫”的硬实力?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后,公司未来的业绩增长是否仍值得期待? 政策东风已至 先发优势铸就龙头地位 第三方医学实验室的开创者金域医学位于广州国际生物岛,一直以来,第三方医学实验室这一产业都低调地隐匿于医疗机构背后。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其从幕后走向台前,为公众所熟知。 时代伯乐精准医疗事业部高级副总裁李子楠告诉记者:“第三方医学实验室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在新冠疫情下获得了较大的关注度,未来的医学检验市场将会逐步扩大,即使具备实验室条件的公立医院也会将部分检测项目外送。” 不过,相比国外发达市场,我国ICL行业起步较晚,渗透率约5%,对标美国、欧洲、日本等成熟市场35%、50%、67%的市场份额,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 8月31日,国务院发布《进一步推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建设工作方案》,明确提到要充分发挥设置的第三方实验室的作用,合理布局分区域机动核酸检测力量,形成快速反应的调集机制。 这既是对第三方医学实验室在疫情防控期间工作的认可,也推动了整个行业未来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提质提速。 同时,在社会办医、医联体建设、按病种付费(DRGs)、分级诊疗等政策利好的驱动下,ICL的市场空间将不断被释放。 据太平洋证券测算,ICL市场规模在2028年有望突破700亿元,2038年有望突破1700亿元。10年约5倍空间,20年10倍以上空间。 有这样大的市场空间,为什么不坚持去做呢?梁耀铭曾在各个场合多次表示,金域医学现在要做的就是脚踏实地,坚守医学检测的主航道,着眼于未来的发展。 金域一直专注于医学检测的主航道。医学诊断服务是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2019年收入达49.65亿元,同比增长17.23%,占总营业收入的比例为94.22%。 “国内第三方医学检验占整个医检市场份额不足5%,未来发展到10%,金域医学依然可以满足社会的检测需求,我们有这个信心和底蕴。”梁耀铭说。 李子楠向记者介绍说,“市场竞争已经进入后半场,金域医学、迪安诊断等大型集团化的医检机构已经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对于新进者来说有非常大的压力。” 目前,ICL行业呈现出“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从美国的经验看,两家ICL巨头LabCorp和Quest占据60%的市场份额,已经远超同行。在国内市场,金域医学是当之无愧的绝对龙头,市占率超过30%,为行业第一。 用创新和人才 为金域医疗腾飞插上翅膀 梁耀铭重视人才、鼓励创新,用人才和创新锻造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在行业内,金域医学被称为医检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90%的人才由内部培养。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公司沉淀了以高精尖为方向、老中青传帮带、产学研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梯队。 “金域医学建立了全面的培训和发展体系,大部分公立医院也难以匹敌。也因为此,我们付出的成本比其他公司都要多。”梁耀铭说。 不仅在人才培养上不遗余力,金域医学在研发投入上也不吝重金。2019年公司投入研发费用3.24亿元,同比增长11.41%,占当期营业收入的6.15%。上市三年来,研发投入均占营业收入的6%以上,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梁耀铭强调说,“我们知道金域医学长期要达到什么目标,未来还会持续进行研发投入”。 在医学领域,病理医生依据病理标本为临床医师提供诊断依据,相当于临床医生的“军师”。然而,作为医院的清水衙门,病理医生因长期不受重视而面临着短缺甚至严重不足的现状。 “全国有不到两万名病理医生,我们就占了600多名,这个数量相当可观。在金域医学,病理医生得到最高程度的重视。”梁耀铭介绍说。 为弥补基层医院高水平病理医生不足的现状,2017年,公司成立了全国最大的病理医生团队,并牵头搭建了全国首个远程病理协作网。600多名病理医生可通过这一平台向全国的医疗机构提供检验和病理诊断服务。 借助“互联网+病理技术”的远程诊断方式,优质的病理医生资源正在不断下沉到基层医院。这一切的做法,昭示出金域医学的初心:帮助医生看好病。 检测能力+冷链物流 打造差异化竞争的护城河 如今,金域医学已建立了37家医学实验室,为超过2.3万家医疗机构提供2700项医学检验及病理诊断服务。 与此同时,我国ICL实验室数量已由2012年的129家激增至如今的逾千家,中小厂商的兴起使得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 “整个检验中心的市场正在下沉,从巨头占领的中心城市向二三线的城市慢慢发展,部分中小型检验中心也有机会分一杯羹。”李子楠向记者表示。 面对如雨后春笋般的中小检验机构,已经成为行业龙头的金域医学,如何才能做到进可攻、退可守?金域医学将目光投向了更有挑战性的特检市场。 金域医学的普检项目和特检项目实力相当,但特检业务已有赶超的趋势。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公司深度布局特检业务,2019年特检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46%,主要板块为基因组学、病理诊断和质谱三大类。 特检业务正带动公司毛利率显著提升。2020年三季报称,随着规模效应显现,以及特检等高端项目的占比逐步回升,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为45.74%,同比提高5.88个百分点。 除专业化的检测能力外,检测标本运输是ICL服务的一个重要环节。此次高效抗疫的背后,离不开金域医学高效的冷链物流体系。 “病毒属于易感性样本,需要专人专车运输,我们专业的医疗冷链物流团队在此次抗疫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梁耀铭说。 金域医学全国物流网点已超过2300个,客户终端遍布全国并深入乡村基层医院,满足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的需求。 2019年,公司揽收标本超7000万份,95%以上的标本实现省内12小时、跨省36小时送达的快速物流时效,并实现80%的报告24小时送达。 经营势头良好 股权激励彰显发展信心 2017年9月8日,金域医学在上交所正式挂牌,2019年,金域实现营业收入52.69亿元,同比增长16.44%;归母净利润4.02亿元,同比增长72.44%。 作为核酸检测服务的提供者,金域医学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8.27亿元,同比增长48.65%;归母净利润10.55亿元,同比增长230.65%。 同时,良好的经营推动资本市场对金域的普遍认可,上市以来公司市值增长迅速,已突破450亿元,进一步巩固了在第三方医检行业的领导者地位。 就未来是否能保持高业绩增速的问题,金域2020年的股权激励所制定的考核目标,为投资者打了一剂“强心针”。 根据该股权激励计划,公司向157名激励对象一次性授予700万份股票期权,约占总股本的1.53%,业绩考核要求为:2020年-2024年,以2019年净利润为基数,年化增长率不低于20%。 不过,ICL行业毛利润在整个医疗板块中相对较低。根据Wind数据,2019年ICL行业平均毛利率30%,平均净利率7%,作为对比,植入器械行业平均毛利率70%,平均净利率为37%。 兢兢业业二十年,干的是体力活,挣得是辛苦钱。梁耀铭却并不在意这些。“有两个行业你要赚快钱是不太现实的,一个做医疗,一个做教育,不能急功近利,一旦急功近利就歪了。”他说。 谈及未来,梁耀铭坚定地表示:“金域医学就是要不断开发新的项目,脚踏实地把服务做好,帮助医生看好病,为医院提供更多增值服务。让第三方医学实验室成为现有医疗体系的有益补充,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专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妇联应该给我颁个奖。”安必平董事长、总经理蔡向挺日前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笑言。蔡向挺这句笑言源自安必平聚焦和坚持发展与肿瘤疾病相关的病理诊断业务,尤其是宫颈癌筛查和检测,挽救了很多女性的生命。 从2005年成立至今,安必平的成长之路,有着一种“不安分”,也有很多不平坦,但蔡向挺始终很自豪。 如今,安必平从徘徊在资本市场门口之外,到通过科创板“登堂入室”,未来的梦想之门已然敲开,静等花开。 不安分——国产替代谋创业 蔡向挺本可以“安分守己”地从事体外诊断试剂的进口代理业务,从国内市场迸发的红利中分得一杯羹。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体外诊断逐渐走向标准化和规范化,并开始与国际接轨。在此背景下,海外的体外诊断巨头们嗅到了巨大商机,在上世纪90年代大举进入中国。 学预防医学出身的蔡向挺早早参与到进口代理的业务之中,并在1999年3月,携夫人一道创立了康顺医学(后被安必平收购),代理美国医疗系统和试剂巨头碧迪(BD)的产品。 然而,2005年6月,蔡向挺创立安必平,投身到体外诊断的国产替代浪潮之中。谈及背后的原因,蔡向挺表示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当时,美国公司逐年涨价,实在是没办法再进行市场推广了。”回想起当时的情形,蔡向挺颇为感慨,“如果我国在这方面过于依靠进口,一是在供给上面临随时断供的威胁,二是在价格上也越来越无法掌控。” 基于对液基细胞学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未来前景的看好,蔡向挺果断作出决定,从进口代理转向国产替代。 另一个方面的原因,则来自开展疾病预防的意义。安必平自成立开始,便将目光瞄准了宫颈癌早期筛查领域。 蔡向挺告诉记者,液基细胞学的主要用途之一便在于宫颈癌筛查。“预防胜于治疗,这句话对于宫颈癌筛查来说更为贴切。”蔡向挺说,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观点,宫颈癌是当前唯一一个可防可治的恶性肿瘤——只要患者在感染HPV病毒后尚未引起宫颈细胞癌变之前检查出来,就可以通过普通的门诊手术进行治疗,简便快捷,患者手术之后甚至可以直接自行下床回家休养。 此后,蔡向挺与达安基因“一拍即合”。“与达安基因合作之始,我们就有了明确的目标——打造中国第一家提供宫颈癌检测整体解决方案的上市公司。”蔡向挺说,不过,至于上市目标,一路走来,充满了波折。 不平坦——上市之路太艰难 2010年,达安基因通过全资子公司认购了安必平39.9%的股权。 在聘请中信证券辅导上市时,这样的股权架构就被认为是上市的障碍。蔡向挺告诉记者,在听取中介机构的合理建议并经综合考虑后,达安基因不断转让其持有的股份,一直将持股比例降至4.98%。 2014年6月,安必平向广东证监局递交了上市辅导备案,次年2月6日,安必平披露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向创业板发起冲刺。 不过,2016年11月,安必平因为财务数据超期3个月未更新,而自动终止审查,退出了IPO的申报。 其原因在于:2015年5月,安徽省药监局在对医院的例行检查中,发现有个别医院使用安必平配制的科研试剂。这些科研试剂是安必平销售给当地经销公司的,且产品使用说明书上注明仅限于科研使用。相关经销商和医院因此受到药监局的处罚,虽然安必平未直接销售给医院,但相关机构尚未明确认定公司在此事项中应承担的责任。 谈及此,蔡向挺向记者透露了深层次的原因。国内体外诊断行业一直由国家相关部门严格监管,除用于血源筛查和采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外,绝大多数的其他体外诊断试剂均按医疗器械管理。“在分类管理上,当时很多体外诊断试剂被划分在特别严格的III类,这与国际上的分类并不一致。” 2017年12月28日,国家药监局发布《总局关于过敏原类、流式细胞仪配套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类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属性及类别调整的通告(2017年第226号)》,对过敏原类、流式细胞仪配套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类体外诊断试剂的属性界定和分类原则进行了调整。 “国内的分类管理调整后,与国际上管理基本接轨一致了,安必平的上市障碍也清除了。”蔡向挺表示。 而在此之前,安必平差点被其他上市公司收购。 在2016年11月安必平自动终止IPO后1个月,金宇车城发布公告,拟以13.2亿元的交易价格收购安必平100%的股权。 “这是一次被动收购。当时主要是觉得上市太艰难了。”蔡向挺回忆称。2017年2月,中国证监会发布融资新规,原定交易方案不符合新规要求,金宇车城收购安必平一事受此影响搁浅。 必须做——做强做大做品牌 虽历经波折,但安必平对进入资本市场谋取更快发展的追求一直没有停歇。 2018年,资本市场改革深入推进,一系列上市障碍不断被消除,重启IPO之旅又爬上蔡向挺的心头。当年11月,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一声春雷,彻底点燃了蔡向挺的心头之火。 然而,闯关科创板的征途也并非鲜花铺道。半道更换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安必平叩开科创板大门之际,回望来时路,蔡向挺已经释然:“无论上市与否,我都觉得很自豪!” 谈及冲刺上市以来的感悟,蔡向挺说:“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早在2005年成立安必平时,我就确立了公司的宗旨——为社会和客户创造价值,以实现员工和企业价值。一直以来,安必平聚焦和坚持与肿瘤疾病相关的病理诊断产品的业务发展,特别是挽救了很多女性的生命,我非常骄傲从事这样的事业。” “妇联应该给我颁个奖。”蔡向挺大笑着说道。 当前,体外诊断行业在国内仍然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安必平则一直聚焦于病理诊断的细分领域,相对而言,外界普遍认为目前病理市场规模占体外诊断市场总体规模比重较小,增速也不算快。 数据显示,中国病理市场占整体体外诊断市场的比例约为5%,中国病理市场增长率约为10%。 对此,蔡向挺说:“现在的病理诊断,早已不是传统的病理诊断了,检测价值、产业深度、产品广度、技术水平等早已不可同日而语。未来,随着精准医疗的深度发展,病理诊断这个细分领域有着足够大的市场空间。安必平要做的是,先把自己所在核心领域做强,巩固和壮大自己的行业地位,再谋求做大。安必平必须有危机意识,先做强再做大,树立自己的品牌,是公司发展必由之路。” 据介绍,当前安必平建立了细胞学诊断、分子诊断和免疫诊断三大技术平台,不仅较为完整地覆盖从细胞形态到蛋白表达、基因检测等不同诊断层次的临床需求,也在技术水平上保持行业名列前茅的位置。目前,安必平产品线丰富,注册/备案产品数量达504个(截至2020年4月30日),种类齐全,已辐射国内近1800家医疗机构。 “上市之后,要迅速把安必平在病理诊断领域的龙头地位建立起来。”蔡向挺表示,安必平有信心能成为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及病理诊断技术教育培训为一体的国内体外诊断领先企业。 同时,蔡向挺觉得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做。他梦想着,未来能够推动和参与国家在该领域相关标准的建设和制定,助力中国病理诊断医学的进一步发展。
据36氪报道,玖壹叁陆零医学科技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91360)宣布完成新一轮数千万融资,领投方为乾兆基金。据悉,乾兆基金是一家专注于病理行业的基金,近年来其关联基金在IVD领域已经完成了近20亿元的投资。 据了解,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产品研发、产品链优化升级、深挖数据价值等方面。此前,91360曾先后获得瓦力投资、慧拓投资、鼎萃基金的数千万投资。 资料显示,91360成立于2012年,2015年正式立项启动,现如今,91360已从最初的数字病理远程会诊平台,发展成为以“数字病理+AI”为核心、为行业提供全数字病理信息化解决方案的综合服务商,具体涉及病理远程会诊解决方案、智慧病理全流程信息化解决方案、病理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形成智慧病理数字化解决方案等,帮助用户开启了全数字化病理的智能工作模式。 本轮投资领投方乾兆基金合伙人胡兆明表示:近年来,人工智能与智慧医学成为医学界乃至全社会热议的话题,病理学已经进入数字病理时代,“数字病理+人工智能”已成为业内公认趋势,我们看中智慧病理的未来蓝海,尤其后疫情时代,支持远程工作、促进内部工作效能提升及信息分享企业的价值日益凸显,91360核心成员在病理行业多年的积累和资源整合能力让其在专业领域与商业化运作上具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