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联应该给我颁个奖。”安必平董事长、总经理蔡向挺日前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笑言。蔡向挺这句笑言源自安必平聚焦和坚持发展与肿瘤疾病相关的病理诊断业务,尤其是宫颈癌筛查和检测,挽救了很多女性的生命。 从2005年成立至今,安必平的成长之路,有着一种“不安分”,也有很多不平坦,但蔡向挺始终很自豪。 如今,安必平从徘徊在资本市场门口之外,到通过科创板“登堂入室”,未来的梦想之门已然敲开,静等花开。 不安分——国产替代谋创业 蔡向挺本可以“安分守己”地从事体外诊断试剂的进口代理业务,从国内市场迸发的红利中分得一杯羹。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体外诊断逐渐走向标准化和规范化,并开始与国际接轨。在此背景下,海外的体外诊断巨头们嗅到了巨大商机,在上世纪90年代大举进入中国。 学预防医学出身的蔡向挺早早参与到进口代理的业务之中,并在1999年3月,携夫人一道创立了康顺医学(后被安必平收购),代理美国医疗系统和试剂巨头碧迪(BD)的产品。 然而,2005年6月,蔡向挺创立安必平,投身到体外诊断的国产替代浪潮之中。谈及背后的原因,蔡向挺表示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当时,美国公司逐年涨价,实在是没办法再进行市场推广了。”回想起当时的情形,蔡向挺颇为感慨,“如果我国在这方面过于依靠进口,一是在供给上面临随时断供的威胁,二是在价格上也越来越无法掌控。” 基于对液基细胞学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未来前景的看好,蔡向挺果断作出决定,从进口代理转向国产替代。 另一个方面的原因,则来自开展疾病预防的意义。安必平自成立开始,便将目光瞄准了宫颈癌早期筛查领域。 蔡向挺告诉记者,液基细胞学的主要用途之一便在于宫颈癌筛查。“预防胜于治疗,这句话对于宫颈癌筛查来说更为贴切。”蔡向挺说,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观点,宫颈癌是当前唯一一个可防可治的恶性肿瘤——只要患者在感染HPV病毒后尚未引起宫颈细胞癌变之前检查出来,就可以通过普通的门诊手术进行治疗,简便快捷,患者手术之后甚至可以直接自行下床回家休养。 此后,蔡向挺与达安基因“一拍即合”。“与达安基因合作之始,我们就有了明确的目标——打造中国第一家提供宫颈癌检测整体解决方案的上市公司。”蔡向挺说,不过,至于上市目标,一路走来,充满了波折。 不平坦——上市之路太艰难 2010年,达安基因通过全资子公司认购了安必平39.9%的股权。 在聘请中信证券辅导上市时,这样的股权架构就被认为是上市的障碍。蔡向挺告诉记者,在听取中介机构的合理建议并经综合考虑后,达安基因不断转让其持有的股份,一直将持股比例降至4.98%。 2014年6月,安必平向广东证监局递交了上市辅导备案,次年2月6日,安必平披露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向创业板发起冲刺。 不过,2016年11月,安必平因为财务数据超期3个月未更新,而自动终止审查,退出了IPO的申报。 其原因在于:2015年5月,安徽省药监局在对医院的例行检查中,发现有个别医院使用安必平配制的科研试剂。这些科研试剂是安必平销售给当地经销公司的,且产品使用说明书上注明仅限于科研使用。相关经销商和医院因此受到药监局的处罚,虽然安必平未直接销售给医院,但相关机构尚未明确认定公司在此事项中应承担的责任。 谈及此,蔡向挺向记者透露了深层次的原因。国内体外诊断行业一直由国家相关部门严格监管,除用于血源筛查和采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外,绝大多数的其他体外诊断试剂均按医疗器械管理。“在分类管理上,当时很多体外诊断试剂被划分在特别严格的III类,这与国际上的分类并不一致。” 2017年12月28日,国家药监局发布《总局关于过敏原类、流式细胞仪配套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类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属性及类别调整的通告(2017年第226号)》,对过敏原类、流式细胞仪配套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类体外诊断试剂的属性界定和分类原则进行了调整。 “国内的分类管理调整后,与国际上管理基本接轨一致了,安必平的上市障碍也清除了。”蔡向挺表示。 而在此之前,安必平差点被其他上市公司收购。 在2016年11月安必平自动终止IPO后1个月,金宇车城发布公告,拟以13.2亿元的交易价格收购安必平100%的股权。 “这是一次被动收购。当时主要是觉得上市太艰难了。”蔡向挺回忆称。2017年2月,中国证监会发布融资新规,原定交易方案不符合新规要求,金宇车城收购安必平一事受此影响搁浅。 必须做——做强做大做品牌 虽历经波折,但安必平对进入资本市场谋取更快发展的追求一直没有停歇。 2018年,资本市场改革深入推进,一系列上市障碍不断被消除,重启IPO之旅又爬上蔡向挺的心头。当年11月,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一声春雷,彻底点燃了蔡向挺的心头之火。 然而,闯关科创板的征途也并非鲜花铺道。半道更换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安必平叩开科创板大门之际,回望来时路,蔡向挺已经释然:“无论上市与否,我都觉得很自豪!” 谈及冲刺上市以来的感悟,蔡向挺说:“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早在2005年成立安必平时,我就确立了公司的宗旨——为社会和客户创造价值,以实现员工和企业价值。一直以来,安必平聚焦和坚持与肿瘤疾病相关的病理诊断产品的业务发展,特别是挽救了很多女性的生命,我非常骄傲从事这样的事业。” “妇联应该给我颁个奖。”蔡向挺大笑着说道。 当前,体外诊断行业在国内仍然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安必平则一直聚焦于病理诊断的细分领域,相对而言,外界普遍认为目前病理市场规模占体外诊断市场总体规模比重较小,增速也不算快。 数据显示,中国病理市场占整体体外诊断市场的比例约为5%,中国病理市场增长率约为10%。 对此,蔡向挺说:“现在的病理诊断,早已不是传统的病理诊断了,检测价值、产业深度、产品广度、技术水平等早已不可同日而语。未来,随着精准医疗的深度发展,病理诊断这个细分领域有着足够大的市场空间。安必平要做的是,先把自己所在核心领域做强,巩固和壮大自己的行业地位,再谋求做大。安必平必须有危机意识,先做强再做大,树立自己的品牌,是公司发展必由之路。” 据介绍,当前安必平建立了细胞学诊断、分子诊断和免疫诊断三大技术平台,不仅较为完整地覆盖从细胞形态到蛋白表达、基因检测等不同诊断层次的临床需求,也在技术水平上保持行业名列前茅的位置。目前,安必平产品线丰富,注册/备案产品数量达504个(截至2020年4月30日),种类齐全,已辐射国内近1800家医疗机构。 “上市之后,要迅速把安必平在病理诊断领域的龙头地位建立起来。”蔡向挺表示,安必平有信心能成为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及病理诊断技术教育培训为一体的国内体外诊断领先企业。 同时,蔡向挺觉得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做。他梦想着,未来能够推动和参与国家在该领域相关标准的建设和制定,助力中国病理诊断医学的进一步发展。
8月3日,美康生物发布公告称,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申请文件获深交所受理。公司本次拟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6亿元,主要用于体外诊断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信息系统升级项目及偿还银行借款。 美康生物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目前体外诊断已形成了一个价值数百亿美元的成熟产业,并且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此次募投项目可以促进公司新产品顺利产业化,能够有效提高公司现有产量,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体外诊断行业将迎千亿元蓝海 体外诊断IVD是现代检验医学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指通过对人体样品进行收集、制备和对样品进行检测的试剂、仪器和系统对疾病或人体其他状态(包括人体健康状况)进行诊断,为减轻、治疗、预防疾病及其并发症提供信息。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人口众多,对于健康检查的需求不断快速增长,而且现代人疾病压力也很大,所以体外诊断行业的潜力很大。但中国体外诊断的自主核心技术还不够多,很多都有不同程度对外国的依赖。从资本市场的表现来看,中国体外诊断行业受到特别关注,融资成本低、更有利于产业快速发展。” 我国体外诊断行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近40年的发展,行业现已具备一定的市场规模和基础。虽然目前我国体外诊断费用占整个医疗保健支出的比例较低,但保持着快速增长趋势。从全球来看,北美人均体外诊断费用达到70美元,欧洲人均约20美元,其中瑞士超过50欧元,而中国仅为7.1美元。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根据医械研究院《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19年版)》,2018年度,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为604亿元,较2015年度的362亿元增长了66.85%,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61%,体外诊断需求增长迅速。 据AlliedMarketResearch数据,2019年国内体外诊断市场约为705亿元,2014-2019年复合年增速约为18.64%,增速明显高于全球平均;预计到2021年我国IVD市场规模可达983亿元。 优化完善产品结构及布局 美康生物自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目前已成长为国内体外诊断行业优秀的研发制造厂商之一,公司产品线覆盖生化、免疫、血球等领域。 美康生物相关负责人坦言:“为优化产品结构,公司不断加强对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并已陆续取得化学发光、质谱及VAP&VLP血脂分型等产品的注册证。本次募投的体外诊断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实施后,将推动上述产品的产业化,有助于公司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完善产品布局。” 该相关负责人称:“此次募投项目的建设是基于公司目前发展所处现状作出的合理决策,还将有利于公司及时把握市场机遇,进一步提升体外诊断业务规模,增强公司的整体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此外,美康生物还拟投资2.7亿余元用于信息系统升级项目,其中拟以本次募集资金投入2.6亿元,在公司现有信息化基础上,对区域网络、信息化系统、信息安全等方面进行全面升级。 通过本次信息系统升级项目的实施,美康生物将建立起覆盖采购、研发、生产、销售、管理、服务的信息系统,通过信息系统对各个业务模块、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公司经营效率和决策分析能力,为公司全面、持续、创新发展提供支持。
疫情影响下,国内体外诊断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众多体外诊断企业相继启动IPO进程。6月8日,随着科美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美诊断”)科创板上市申请正式获得受理,目前科创板处于受理/审核/注册阶段的IVD企业已达15家,上市潮也引发了市场对于体外诊断行业发展趋势的讨论。 据了解,科美诊断主要从事临床免疫化学发光诊断检测试剂和仪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国内最早专业从事临床免疫学诊断产品开发的公司之一。公司核心产品为基于光激化学发光法的LiCA系列诊断试剂及仪器和基于酶促化学发光法的CC系列诊断试剂及仪器,主要应用于传染病(如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甲肝、戊肝等)标志物、肿瘤标志物、甲状腺激素、生殖内分泌激素、心肌标志物及炎症等的检测。 据了解,化学发光目前已成为免疫诊断市场的主流技术,在发达国家化学发光已占免疫诊断市场的90%以上。在国内市场规模也已达免疫诊断总市场的70%以上。 相较于传统免疫诊断技术,化学发光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特异性好、精确度高、检测范围广等优势。从各应用领域市场份额上看,化学发光目前主要用于传染病、肿瘤、甲功、性激素的检测,这些检测项目占测试总量的75-80%。在国内,这些检测项目能占到市场金额的80%以上,市场前景广阔,也是国际巨头聚焦这一领域发展的重要原因,目前科美诊断是国内该领域最具竞争实力的企业之一。 科美诊断招股书显示,公司已建立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激化学发光技术平台,其LiCA试剂产品检测项目的丰富度对标雅培、西门子等进口品牌。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19年,LiCA系列产品的销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超30%。收入从2017年的1.39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2.9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45%。 在先进技术产品优势和成熟产业化模式的驱动下,科美诊断业绩保持稳健增长。招股书显示,科美诊断2017年至2019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19亿元、3.66亿元和4.55亿元,扣非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8446.14万元、8731.25万元和1.26亿元。 此外,据招股书披露,科美诊断先后获得国内外大牌投资机构的青睐。前期融资阶段,国际知名的医疗投资基金奥博资本(OrbiMed)和软银中国投资先后入局。随后,国内知名的投资基金君联资本、华兴医疗产业基金、平安创投、中金公司也加入融资。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体外诊断费用占整个医疗保健支出的比例较发达国家差距仍然较大,但近年来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从全球来看,北美人均体外诊断费用达到70美元,欧洲人均约30美元,其中瑞士超过50欧元,而中国仅为7.1美元。中国体外诊断市场仍有较大想象空间。
安图生物15日晚发布非公开发行预案,公司拟定增募集资金不超过32.8亿元,投向安图生物体外诊断产业园(三期)项目、安图生物诊断仪器产业园之营销网络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根据非公开发行预案,安图生物拟向为不超过35名的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不超过4306.03万股,募集资金32.8亿元。本次发行通过询价方式确定发行价格。最终发行对象由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在获得中国证监会发行核准文件后,按照中国证监会相关规定及本预案所规定的条件,根据询价结果与本次发行的保荐机构(主承销商)协商确定。 近年来,我国体外诊断行业正处于快速增长期,随着国家政策的鼓励及国内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不断升级,国产品牌与进口品牌技术差距逐渐缩小,建立了终端用户对国产品牌的认可度。得益于产业政策和市场红利,安图生物体外诊断试剂产品销售规模近年来一直保持增长,但受限于产能,产品已显现出供不应求态势。 公司表示,募投项目的实施,可以进一步促进国产体外诊断试剂的普及,逐渐打破国际产品垄断,同时也将有效缓解公司当前产能瓶颈,扩大公司业务规模,更好地满足国内外客户需求,为公司体外诊断产品销售收入的持续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外,公司为加速进口替代并保持竞争优势,需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公司的研发创新实力,提升产品附加值。产业园项目中的体外诊断产品研发中心,将助力公司引进先进的研发设备,提高公司在体外诊断技术研究及新产品开发方面的技术创新能力。项目实施完毕后,公司将进一步实现生化、免疫、微生物和分子诊断的多元化、规模化发展战略,并向产业链上游核心原料领域拓展,公司诊断试剂产品的种类将更加齐全,基本覆盖我国临床医学检验所需的诊断试剂产品。
体外诊断行业近年来发展十分火热,新冠疫情的爆发,也倒逼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变革,多支行业概念股涨势良好。 2020年4月17日,证监会核准了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产业)的首发申请,公司顺利拿到IPO批文。作为一家专业从事研发、生产、销售“体外诊断仪器及试剂”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新产业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领域的研究。 今年二月份,新冠肺炎在国内蔓延,亟需专业的检测设备与配套试剂,新产业较早研发出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IgM和IgG抗体检测试剂盒,并已获得欧盟CE准入,此消息在网络上传播较广。 招股书显示,新产业连续三年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呈现出增长态势,与此同时其毛利率也是远高于行业平均值。值得注意的是,新产业所处的体外诊行业发展前景广阔,有数据显示,国内市场规模增长率均超过20%。 营收净利连增三年 最新招股书显示,新产业主营业务是研发、生产及销售系列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器及配套试剂,是国内该领域的领先者。产品主要用于提供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测、预后观察、健康状态评价以及遗传性疾病预测的诊断信息。 截至2020年3月31日,公司主要有8款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器,122项配套试剂,均已获得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是国内提供化学发光免疫诊断试剂种类最多的供应商之一。 据了解,新产业自1995年设立以来,一直从事免疫分析仪器及试剂的研发、生产及销售。通过20多年持续自主研发,已经全面掌握了纳米免疫磁性微球的制备、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器的研发与生产、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试剂的研发与生产等关键技术。 此外,新产业亦积极拓展生化分析产品线,截至2020年3月31日,拥有4款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并拥有39项配套试剂,均已获得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公司仪器型号系列化,能够满足不同用户对仪器测试速度、样本和试剂装载量的需求;配套试剂涵盖甲状腺、性腺、肿瘤标志物、代谢、肝纤维化、传染病等检测项目,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检测需求。 近三年来,新产业的营收和净利润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1.41亿元、13.84亿元和16.82亿元;公司净利润分别为5.38亿元、6.94亿元以及7.73亿元。 招股书显示,新产业前十大股东中,持有股权5%以上的有3个,分别是西藏新产业、天津红杉及董事长饶微。其中翁先定合计控制公司33.7295%的股份,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在销售模式上,新产业主要采用的是经销模式。招股书显示,体外诊断行业终端用户主要为各级医疗机构,用户数量多、分布广且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在行业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生产与销售的分工,出现了大量专业经营医疗器械产品的经销商。 另一方面,新产业在招股书中表示,与经销商合作的模式,其销售回款及时性明显优于直接销售给终端医院。对于海外销售,公司的境外分支机构成立时间较短,业务尚不成熟,很难直接对当地终端医疗机构展开营销活动和技术服务,更适合通过当地经销商向市场输出产品。 营收的结构上,新产业更偏重于国内市场,但是海外市场也有相对合理的比重,2014年至2019年,新产业外销收入分别为1.02亿元、1.61亿元、1.79亿元、2.25亿元、2.66亿元和3.43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8.73%、21.95%、19.35%、19.69%、19.25%和20.39%。海外业务先发优势突出,海外收入从绝对量上看领先于同行可比公司。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新产业共有国内经销商2000余家,基本建立起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海外经销商220余家,进入143个国家和地区,分布于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等主要大洲。 体外诊断行业前景广阔 体外诊断产业在国际上统称为IVD(In-VitroDiagnostics)产业,指将样本(血液、体液、组织等)从人体中取出后进行检测,进而判断疾病或机体功能的诊断方法,涉及免疫检测、基因诊断学、转化医学等众多学科,进行体外诊断时,主要利用相关医学临床诊断仪器和配套检测试剂构成的统一检测系统,为医生提供更丰富的临床诊断信息。 数据显示,临床诊断信息的80%左右来自体外诊断,体外诊断目前已经成为人类进行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所必不可少的医学手段。根据KaloramaInformation数据,全球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在2018年为650亿美元,预计2018年到2023年以4%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到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78亿美元。 实际上,体外诊断市场规模与各地区和国家的人口总数、医疗保障水平、人均医疗支出、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等因素相关。其中北美、西欧是体外诊断消费的主要市场,但由于经济发达地区医疗服务已经相对完善,其体外诊断市场已经达到一个相对稳定阶段。以金砖四国(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近年来体外诊断市场增长迅速,成为全球市场新的增长点,预计增长率在10%~15%之间。 据AlliedMarketResearch统计,2016年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约410亿元。近二十年中国体外诊断产业在政策扶持、下游市场需求膨胀、技术进步的带动下经历了巨大的发展,产业化程度快速提高。根据AlliedMarketResearch预测,国内体外诊断市场规模最近三年增速接近20%,预计未来仍将继续增长。 事实上,我国体外诊断市场由免疫诊断、生化诊断、分子诊断、血栓与止血诊断等细分领域构成。其中免疫诊断市场规模最大,约占据体外诊断整体市场的39%,生化诊断、分子诊断分列第二、三位。 近年来中国体外诊断行业发展迅速,检验产品的种类迅速增加,国内外的技术差距正在缩小,就行业整体而言国产产品市场份额已经达到44%,但具体到产品类别发展不均衡,随着国内化学发光免疫诊断技术的发展,未来国产品牌将逐步替代进口品牌。 体外诊断行业的火热,还在于其较高的毛利率,新产业招股书数据显示,体外诊断行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行业利润水平较高,国内企业综合毛利率一般在50%左右,行业总体利润水平保持相对平稳。新产业的毛利率远高于行业的平均值,2017、2018以及2019年的前6个月,毛利率分别为78.67%、80.81%以及79.36%。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企业在国内体外诊断市场上较为分散,市场份额超过1%的有13家,包括迈瑞医疗、科华生物、达安基因以及新产业等,这意味,后续还是会有很大的变动发展空间,有前沿技术的企业也将占得先机。 根据McEvoy&Farmer出具的中国免疫化学诊断市场报告和公司2015年度审计报告数据,公司2015年在国内体外诊断市场占有率为1.8%,新产业近几年的快速增长均来源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器及其配套试剂。 未来拟继续强化主业 新产业招股书显示,在业务特点上,新产业专注于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定量分析仪器及配套试剂的研究与发展,建立了纳米免疫磁性微球研发、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器研发、全自动化学发光试剂研发和试剂原料研发四大技术平台。 此外,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公司研发团队始终紧跟该领域世界技术前沿,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在技术和工艺创新方面取得了较多成果。截至2019年12月31日,新产业拥有150项专利,截止2020年3月31日公司拥有医疗器械注册证172项。 新产业也在招股书照中特别提到,重视与其他科研机构的合作关系,与深圳大学深化产学研合作,合作开发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器中的某些核心部件国产化预研,在人才培养以及技术合作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新产业与多家三甲医院保持临床试验合作关系,迭代开发产品,保证产品研发质量,这些三甲医院也是公司新产品注册的临床试验研究基地。 招股规模上,新产业本次上市前总股本37040万股,本次发行4120万股,发行后41160万股,发行价格31.39元,(当前)计算的总市值约为129.2亿元,新产业本次上市计划募集资金总额约为12.03亿元。 根据公司的资金使用规划,其中约6.51亿元用于新产业生物研发生产基地二期;约2.75亿元用于新产业生物海外拓展项目;约1.40亿元用于新产业生物营销网络升级项目;1.37亿元用于新产业生物研发中心项目。 新产业在招股书中表示,为解决公司产能不足的问题及满足公司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的需要,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之一规划为“新产业生物研发生产基地二期”。项目达产后,公司将实现年产3000台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器、1500台模块化生化免疫分析系统及400万盒配套试剂的规模。 新产业董事长、总经理饶微曾对媒体表示,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均围绕公司现有核心业务或未来业务发展方向。项目实施完成后,公司将进一步扩充产能、提升管理运营效率、强化产品研发创新能力、增强国内外营销网络深度与广度,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将得到显著提高。 值得关注的是,创业板的上市规则即将迎来新的变革,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科创板注册制的顺利推行,也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经验。有分析指出,此举将有利于提升成长股的活跃度和点燃投资者热情。 作为体外诊断热点板块的“新兵”,聚焦登陆创业板,新产业未来的发展还需要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