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半年报陆续披露,消费电子产业链上市公司再成资本市场关注焦点。从往年来看,上半年通常是消费电子行业的淡季,但今年上半年相关产业链上市公司的业绩却淡季不淡。 半年报显示,蓝思科技作为消费电子行业视窗玻璃领域的龙头企业,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超过19亿元。作为其上游设备供应商的宇环数控的经营业绩也水涨船高,预计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将同比大幅扭亏。为消费电子零部件提供涂料服务的松井股份今年上半年的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此外,作为国产音响和耳机品牌的领军企业漫步者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也超过1亿元,同比增长77.24%。另外,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的业绩预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幅均在四成以上。 财信证券分析师司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下半年传统旺季的到来,消费电子行业的供应链开始积极备货,行业景气度开始回升,但目前产业链仍面临海外疫情二次来袭、华为芯片供给受限、美国对微信限制等事件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 产业链公司在手订单充足 蓝思科技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55.6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7.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12亿元,同比大幅扭亏。 董秘钟臻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克服疫情困难,及时、可靠地保障了下游客户的交付需求,进一步赢得了客户的信任与支持,扩大了公司在全球优质细分产品领域的市场占有率。此外,公司在消费电子垂直领域加强整合,多点开花,从而成功穿越了传统淡季。” 值得关注的是,截至2020年6月底,蓝思科技各类产品在手订单金额高达192.47亿元。其中,大客户上半年发布的热销新机型防护玻璃均由公司独家供应。 消费电子产业链的“淡季不淡”特征不仅仅体现在龙头企业身上,作为消费电子零部件生产设备供应商的宇环数控的经营业绩也水涨船高。今年上半年,宇环数控实现营业收入7151万元,同比增长152.45%;净利润同比扭亏为盈。公司预计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2100万元至2800万元。值得关注的是,宇环数控目前也是大单在握。报告期内,公司与成都捷普签署数控多工位抛光机、高精度数控立式双端面磨床合同金额合计3.5亿元。 在国内3C细分涂料市场排名第二的松井股份今年上半年也收获了营收和净利的双增长。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2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9%。 多家产业链公司扩大产能 在上半场已获得超高得分的消费电子产业链上市公司,如何打好下半场这场战役备受市场关注。 截至目前,蓝思科技已连续四个季度业绩创新高,下半年业绩走势已被视为消费电子产业链的风向标。钟臻卓表示:“公司下半年将继续加强消费电子垂直领域整合,纵向开拓市场空间。目前公司各产品线产能利用率在92%以上,下半年将推进定增扩大产能,进一步满足客户订单需求。” 同是订单充足的宇环数控也在忙于扩产扩销。宇环数控董秘易欣对记者透露:“由于目前在手订单增幅较大,为确保重大订单和日常经营订单及时生产交付,同时为后续经营发展提供产能储备,公司正加快推进募投项目的建设与生产调试。” 在3C涂料领域大展身手的松井股份,对于下半场亦信心满满。松井股份董秘伍俊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公司根据大客户矩阵量身打造以‘涂料+特种油墨+胶粘剂’为主的综合性新型功能涂层材料产品体系,随着消费电子时代的来临,公司有望在高端消费电子领域获得‘三合一’的整合机会,助力公司长足发展。” 不过,对于消费电子产业链的下半场走势,司岩却持以“审慎乐观”的态度。他认为:“当前已经具备推动5G手机渗透率快速提升的两个必要条件,即低廉的价格和强大的性能,也就是说具有优异的性价比。随着下半年传统旺季的到来,消费电子供应链开始积极备货,行业景气度开始回升。”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需求的快速恢复,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海外复工复产导致的短期回补库存叠加前几个月被抑制的需求一次性释放。”司岩提醒称,“若疫情二次来袭,对经济造成的冲击或将延续至下半年。”
8月20日,平安好医生披露2020年上半年业绩。今年上半年,平安好医生实现营业收入27.47亿元,同比增长20.9%;净亏损2.13亿元,同比收窄22.1%。 自2015年4月上线以来,平安好医生始终未实现盈利。2015-2019年,平安好医生累计亏损37.43亿。 平安好医生主营业务由在线医疗、消费医疗、健康商城、健康管理和互动四大板块构成。 受新冠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需求爆发影响,平安好医生的在线医疗业务实现收入6.95亿元,同比暴增106.8%;其在集团整体营收中的比重也由上年同期的14.8%上升至25.3%。 其余板块中,作为营收主力的健康商城业务上半年实现收入15.09亿,同比仅增3.7%;消费医疗业务实现收入4.35亿,同比增长12.2%。 半年报显示,截至2020年6月末,平安好医生注册用户数达到3.46亿,较2019年末增加3098万人,过去12个月累计增加5690万人。2020年上半年,平安好医生的日均咨询量达到83.1万,同比增长26.7%。 从流量转化效果来看,2020年6月,平安好医生月活跃用户数和月付费用户数分别达6727万人和295万人,分别同比增长7.3%和32.3%。2020年上半年的平均付费用户转化率达到5.1%,同比增加1.4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平安好医生在半年报中表示,目前与商业保险的合作及会员制产品仍是在线医疗板块的主要收入来源。其最终还是来自母公司中国平安集团的导流。 据平安好医生介绍,2020年上半年,现有的会员产品总收入超4.2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0%。 今年以来,互联网医疗服务将被纳入医保报销范畴让平安好医生看到曙光,自建互联网医院对接医保,同时与公立医院就在线诊疗展开合作。截至2020年8月中旬,平安好医生已经与17家线下医院达成合作共建互联网医院平台的协议(不含福州项目),其中10个平台已经由平安好医生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营。 然而,上半年一路顺风顺水的平安好医生却在5月横遭变故。前董事长王涛被免职,原因系“履行管理职责未达到董事会预期”,公司董秘、首席运营官(COO)、首席产品官(CPO)、首席技术官(CTO)等一众高管均离职,管理层遭到大清洗。 今日,平安好医生再发新的任免公告,宣布任命叶澜为公司总经理助理兼首席财务官,自2020年8月20日起生效。公告显示,叶澜曾先后就职于麦肯锡、华平投资等专业机构,并在智联招聘等互联网公司担任高管。 截至今日收盘,平安好医生报收116港元,总市值1238亿,年初至今股价涨幅达104.05%。
8月20日,东亚银行发布半年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东亚银行实现净利润15.3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32亿港元,涨幅达53%;基本每股盈利为0.39港元,去年同期为0.22港元。 数据还显示,今年上半年,东亚银行年度平均资产回报为及年度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分别为0.3%及2.5%,去年同期该数字分别为0.1%及1.4%。 此外,东亚银行上半年净利息收入为61.1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3.09亿港元。其净息差由1.90%收窄至1.59%。 其中,服务费及佣金收入净额增长6.0%至14.35亿港元。报告称,这主要是由于贷款及担保、证券以及经纪及投资产品的佣金收入实现增长所致。
8月19日,中海油发布的2020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共获得5个勘探发现,成功评价20个含油气构造。在渤海,高效评价垦利6-1亿吨级大油田,成为继渤中19-6之后的又一重大勘探突破;在南海东部海域,获得惠州26-6重大发现,为珠江口盆地自营勘探最大的油气田;在圭亚那Stabroek区块获得第十六个勘探发现Uaru,区块内累计可采资源量超80亿桶油当量。这些发现进一步奠定了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 上半年,中海油实现净产量257.9百万桶油当量,同比增长6.1%。年内计划投产的10个新项目中,Liza油田一期、蓬莱19-3油田4区调整/蓬莱19-9油田二期、秦皇岛33-1南油田一期以及旅大21-2/旅大16-3油田区域开发项目已成功投产,其他项目稳步推进。 中海油主动应对低油价挑战,向精益管理要效益,多措并举压控生产管理成本,上半年公司桶油主要成本进一步下降至25.72美元,桶油操作成本降至6.50美元,创十年来新低。 根据财报,在布伦特平均油价同比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中海油油气销售收入达人民币663.4亿元,净利润达人民币103.8亿元,资本支出为人民币356亿元。基于公司良好的财务状况和充裕的现金流,秉持回报股东的理念,董事会已决定派发2020年中期股息每股0.20港元(含税)。 2020年上半年,面对低油价叠加新冠肺炎疫情的压力与挑战,中海油坚守安全健康发展底线,积极调整经营策略,疫情影响被降到最低,实现油田正常生产、国内项目零推迟、海上平台和船舶人员“零感染”,同时始终坚持油气增储上产不动摇,推动提质降本增效不停步,公司生产经营再创佳绩。 中海油董事长汪东进先生表示:“上半年,得益于良好的管控措施和全体员工的艰苦奋斗,公司经营状况好于预期。未来,我们将乘势而上,巩固扩大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成果,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攻坚克难,力争完成全年经营目标任务,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
花样年·碧云湾,图片来源:网络 8月19日,花样年控股在线上举办2020年中期业绩发布会。 报告期内,花样年实现营业收入92.41亿元,同比增7.7%。毛利31.09亿元,同比增22.5%。净利润2.77亿元,同比增13.4%。不过,报告期内花样年归母净利润0.96亿元,同比减少5.73%。 销售数据方面,上半年花样年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175.06亿元,仅完成全年目标的38.9%。 事实上,早在2017年花样年就提出千亿的目标,希望在2020年争取突破1000亿销售金额,但随后因实际业绩与目标距离相差甚远而将千亿目标推迟至2021年。然而,以当前的表现来看,花样年仍心有余而力不足。 上半年增收不增利,权益比例仅为38% 中报显示,花样年的收入主要由四大部分构成,分别是物业开发业务、物业投资业务、物业代理服务、物业经营服务和酒店运营相关服务,上半年实现总营收92.41亿元,同比增长7.7%。 其中,除物业开发业务之外,上半年花样年其他业务板块收入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同比下滑。 具体而言,得益于期内新增结转的楼盘确认收入较去年同期增加,上半年花样年物业开发实现收入66.31亿元,同比增长15.7%,收入占比71.75%。 受疫情影响,酒店运营及相关服务成“重灾区”。报告期内该等收入仅为0.67亿元同比大跌65.1%。另外,由于二手房交易放緩,上半年花样年物业代理业务收入同比跌51.1%仅为0.07亿元。 利润方面,上半年花样年实现毛利31.09亿元,同比增长22.5%;净利润2.77亿元,同比增长13.4%。同期,花样年毛利率为33.6%,同比增长4个百分点。 不过,上半年花样年归母净利润仅为0.96亿元,同比减少5.73%,已连续两年中期业绩出现明显的增收不增利现象。 此前的2019年同期,花样年实现营收85.77亿元,同比增长65.08%。但期内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1.02元,同比减少0.7%。 同时,数据显示自2013年同比增长57.69%至3.17亿元之后,花样年中期归母净利润就起伏不定,且再未超过3亿元。 图片来源:搜狐财经 对此,花样年管理层在业绩会上表示,截至2020年8月18日,花样年先后在全国10个城市新增18幅土地,新增总建筑面积约300万平方米,新增总可售货值438亿元。 “在上半年18幅土地,集团合作的比例仅为38%。下半年集团会适当提高合作的权益比例,将其控制在60%以上。”花样年管理层在业绩会上透露。 据了解,上半年花样年分别与中交地产、东原集团等房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信息交流、土地市场、项目合作开发与转让等方面的合作。最近一次是在7月26日,花样年与奥园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项目交叉持股的方式,合作开发城市更新业务。 2020年销售目标曾下调,年内仅完成38.9% 增收不增利的同时,以2020年的销售目标450亿元计算,上半年花样年仅完成全年目标的38.9%。 中报显示,上半年花样年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175.06亿元,同比增长32.92%;对应的合同销售面积135.4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07%。 分产品来看,上半年花样年实现住宅合同销售金额为150.64亿元和合同销售面积为122.87万平方米,分别占集团上半年房地产合同销售总金额和总面积的86.0%和90.7%。 分地区来看,上半年花样年在成渝都市圈实现合同銷售金额63.06抑亿元和合同銷售面积66.86万平方米,分別占集团上半年房地产合同销售总金额和总面积的36.0%和49.4%。 搜狐财经发现,虽然近三年来无论是从合同销售额还是合同销售面积看,花样年总体表现在上升,但销售额同比增速放缓迹象明显,且销售面积在2019年同期出现负增长。 图片来源:搜狐财经 时间追溯到2017年的业绩发布会上,花样年定下三年冲“千亿”的口号。仅一年后,在2018年的业绩发布会上花样年称“千亿目标将放缓”,将2020年冲千亿的时间点被花样年延期到了2021年。 2018年,花样年以301.73亿元的销售额,勉强完成300亿元的销售目标;2019年,花样年实现合同销售362.1亿元,同比增长20%,也是“踩线”完成当年360亿元的销售目标。 在3月31日举行的2019年业绩会上,花样年又将此前定下的2020年500亿元的销售目标,下调至如今的450亿元。 彼时,花样年管理层在业绩会上表示,即便调低了2020年的销售目标,新目标在当前的疫情环境下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资料显示,花样年成立于1998年,为一家以金融为驱动、服务为平台、开发为工具的金融控股集团。2009年11月,花样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 搜狐财经梳理数据发现,2009-2012年花样年的销售规模都在100亿元左右徘徊。直到2013年,花样年的销售金额才同比增长26%至101亿元,“踩线”突破百亿元。 此后三年,花样年的销售额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直到2017年和2018年业绩才终于有了起色,2018年花样年销售额超过300亿。 图片来源:搜狐财经 虽然上半年销售目标完成率仅为39.8%,但花样年在业绩会上表示,“集团制定了线上线下的模式以及每个月的跟踪、项目的前期安排,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们有信心能够在今年完成目标,也必须要完成。” 花样年称,下半年每月会陆续推出1-2个新项目,整个下半年供货会达350亿。未来3年,将有17个城市更新项目可转化为开发用地,预计供地总建筑面积约412万平方米,供地总货值约1186亿元。 中报数据则显示,上半年花样年共有14个項目或项目分期开工开发,规划建筑面积合计为158.19万平方米。期内,花样年还有6个项目或项目分期竣工,合计建筑面积为95.86万平方米。在建项目则共有39个,合计建筑面积780.56万平方米。 截止2020年6月30日,花样年在建及待建项目土地储备建筑面积为1237.18万平方米。 花样年管理层还在业绩会上称,集团志在成为千亿房企,未来将持续通过5大区域、20多个城市的布局,以实现该战略。 具体而言,2021年花样年成都区域销售额将突破200亿元,华东区域2020年的目标为突破百亿,东部、西部、南部三个区域的目标则是200亿元-300亿元。
贵研铂业披露半年报,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994,763,567.02元,同比增加5.18%;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217,267,720.89元,同比增加94.69%。每股收益0.50元。
近日,几大国际矿业巨头纷纷披露上半年业绩。 今年以来,海外疫情形势严重,各地矿区频频传出工人感染、暂停作业的消息,对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形成扰动因素。大宗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也直接影响着国际矿业巨头的收益和业绩。 淡水河谷实现扭亏为盈 据披露,截至今年6月30日,国际铁矿石三巨头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均实现盈利。淡水河谷实现了扭亏为盈,力拓、必和必拓净利润同比下滑。 淡水河谷上半年净利润为12.34亿美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7.75亿美元。分季度看,淡水河谷第二季度实现净利润9.95亿美元,较一季度增加7.56亿美元,贡献了绝大多数的上半年业绩。 “第一季度较低的净利润系受到巴西雷亚尔贬值环境下金融衍生工具贬值的严重影响。”淡水河谷方面解释道,“第二季度,公司形式上经调整后的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为35.86亿美元,较第一季度增加了5.45亿美元。” 分业务看,包括铁矿石在内的黑色金属业务依旧是淡水河谷的主要盈利来源。第二季度淡水河谷的黑色金属业务EBITDA为35.02亿美元,较一季度增加6.55亿美元。淡水河谷方面表示,中国良好的市场需求促进金属产品实际价格上涨、铁矿石粉矿季度产量的增加推动销量的增长、巴西雷亚尔贬值等因素均推动该项业务的EBITDA有所增加。 “尽管上半年淡水河谷发运较为低迷,但海外经济疲软加上疫情推动,海外铁矿石需求减少,使得巴西发往中国的比例大幅提升,巴西发往中国的运量不降反升。”中信期货黑色建材组表示。 力拓、必和必拓净利润下滑 全球第二大采矿巨头力拓在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3.1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滑约20%。据披露,力拓当期的基本EBITDA为9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滑6%,主要由于铝和铜价格下降。值得一提的是,铁矿石价格稳定,帮助公司维持了47%的EBITDA利润率。 力拓方面表示,中国的疫情在第二季度有所好转并渐趋稳定,建筑与基础设施领域表现良好,消费者信心增强。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持续增长,而日本和欧洲尚未出现明显的经济复苏,即使复苏也很有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抑制。 全球矿业龙头必和必拓8月18日公布了2019至2020财年(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业绩,公司在该财年实现净利润79.5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 对于后市,必和必拓在公告中表示,受疫情影响,预计全球粗钢产量将下降6%,中国的显著增幅可能被世界其他地区的急剧下滑所抵消。 金矿成为最大赢家 在钴、锌、铜等领域堪称寡头的嘉能可在今年上半年出现净亏损,亏损额为26亿美元,而去年同期净利润为2.26亿美元。嘉能可方面表示,公司上半年净利润下滑是由于大宗商品价格疲软和疫情蔓延。 嘉能可巨额亏损是由于主营产品产量大幅下滑。据披露,该公司上半年铜产量为58.81万吨,同比减少11%;钴产量为1.43万吨,同比减少33%;煤炭产量为5810万吨,同比减少15%。此外,截至6月底,嘉能可净债务增长了12%至197亿美元。 而金矿巨头们上半年业绩纷纷报喜。 巴里克黄金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7.57亿美元,同比增长148.2%。据披露,上半年公司黄金产量为240万盎司,年度指导目标为460万盎司至500万盎司,已达成约一半的目标。 同样受益于金价上涨的还有纽蒙特矿业,该公司2020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1.66亿美元,同比增幅超过1700%。分季度看,公司一季度实现净利润8.22亿美元,同比增长逾800%;二季度实现净利润3.44亿美元,同比去年扭亏为盈。 金矿企业盈利大增主要源于国际金价大涨。Wind数据显示,上半年,国际金价从约1500美元/盎司一路攀升至接近1800美元/盎司,累计涨幅超过18%。截至北京时间8月19日15时53分,伦敦现货黄金今年以来涨幅已超过31%。 另据世界黄金协会统计,上半年全球金矿产量同比减少5%至1603.6吨,为201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主要矿产国实施严格的封锁措施是产量下降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