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持股逾130只,科创板个股占比近三成 半年报披露已收官,可以看到不少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中出现券商的身影。券商自营在二级市场对上市公司真金白银的投资,斩获了不菲的收益。同时,券商的投资能力也接受了市场检阅。 今年上半年,自营业务对券商的业绩贡献较大。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上半年131家证券公司实现证券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702.74亿元,同比大增13.24%,占总营收的比例达32.93%,继续成为券商第一大收入来源。 Wind数据显示,有23家券商上半年的证券投资收益超10亿元。其中,中信证券上半年自营收入达118.87亿元,位居第一;华泰证券紧随其后,上半年实现证券投资收益78.43亿元;海通证券排名第三,上半年证券投资收益为61.12亿元。 从增长幅度看,上半年自营收入增幅最大的券商为中信建投,其自营收入达44.51亿元,同比增幅接近200%。红塔证券、国海证券等自营收入增长比例也较高。多家券商表示,上半年自营业务增长主要与扩大自营投资规模、强化投研能力等有关。 中信证券在半年报中表示,公司股票自营业务加强对消费、医药、科技等重点行业的专项投研,聚焦优质成长企业;同时,深化对量化分析和多元策略的探索和实践。 银河证券表示,持续强化自营投资研究,并通过适时扩大自营投资规模、优化负债管理、丰富投资工具以寻求多元化发展。 据Wind统计,上半年,券商自营资金新增持股逾130只,其中科创板个股占比近三成。从行业上来看,新进品种主要集中在电子、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等行业。 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中信证券增持海康威视77890万股,新进持有*ST康得约5688万股,新进持有奥瑞金约1542万股;华泰证券增持盛屯矿业约366万股;海通证券增持大华股份约378万股;中信建投证券增持杉杉股份227万股。 从券商持仓数量来看,誉衡药业、卓郎智能、大华股份、科融环境等排在前列,券商自营持仓量均在5000万股以上。同时,券商自营盘继续对平煤股份、创业慧康、海康威视、三峡水利等个股进行加仓操作。 二季度最受券商青睐的个股是泽达易盛,前十大股东名单中共出现了3家券商,分别是银河证券、中信证券和中金财富证券,持股数量分别在8万股左右。这只科创板新股6月23日上市,至6月30日整体涨幅超过300%。不过7月以来,该股股价大幅回落,股价从80多元跌至58元。 此外,常山药业、松井股份、兆丰股份、卓郎智能、甘李药业等个股的十大流通股东中也分别获得2家券商同时入驻。其中,兴业证券和中信证券在二季度新进松井股份,合计持股比例达到4.59%,至二季度末,这只新股的涨幅超过200%。 业内人士分析,从券商自营股票投资的思路来看,多数会选择绩优成长股。比如华润微、广和通、奥特维等多家公司2020年上半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均超50%。华润微获中信证券增持约170万股;广和通获国信证券增持53万股;奥特维获国泰君安增持11万股。受到多家券商青睐的泽达易盛,上半年实现营收1.09亿元,同比增长5.72%,实现归母净利润2992.49万元,同比增长16.64%。
随着2020年中报披露的正式收官,辽宁地区A股上市公司的上半年经营数据也全部出炉。 据Wind金融终端数据显示,除了今年退市的ST天宝和大化B外,辽宁74家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市的辽宁企业上半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904.29亿元,同比下降5.14%;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23.17亿元,同比下降20.15%。有53家公司实现盈利,占比71.62%;其中有33家公司净利润取得正增长。 7家企业实现扭亏 虽然2020年上半年的疫情给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但森远股份、智云股份、獐子岛、*ST友谊等公司在内的7家辽企实现扭亏。森远股份披露的中期数据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7亿元,同比增长118.9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40.66万元,扭亏为盈。 对于业绩的良好表现,森远股份在中报中解释主要缘于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在原有产品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加大了再生设备、军工设备的市场开拓力度,同时,在销售结构中,毛利率较高的产品销售比重增长较快。 自2018年业绩开始下滑,2019年曾现大幅亏损的智云股份,今年上半年业绩也逐渐企稳。公司日前披露的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9.4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59.52万元,较一季度时又明显增厚。公告显示,上半年公司平板显示模组设备方面实现收入1.31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增279.19%。为服务疫情防控,公司新推出的口罩机及相关设备业务实现收入1.97亿元,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动力。 此外,曾接连多次受灾的獐子岛在今年上半年也顺利扭亏,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3997万元。公司一位高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半年公司全面推动“一加三减”工作,努力化解产业风险,保障企业平稳运行。实现扭亏主要是因为报告期内相关资产出售转让方面的影响,包括牡蛎苗种等相关产业在上半年也实现了较好的盈利。 财务负担加重 净利下滑 据记者统计,今年上半年,74家上市辽企中,有21家业绩出现亏损,较去年有所扩大,其中文化、旅游、零售、服务等行业所占比重较大。具体来看,沈阳老牌商业零售企业中兴商业出现上市以来的首亏。数据显示,上半年公司销售收入同比下降超七成,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082.09万元。另一家上市商业企业大商股份,上半年营业收入39.69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66.2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9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55.99%。 旅游业也是受冲击较大的行业,由于上半年公司场馆大部分时间关门歇业,大连圣亚报告期内仅实现营业收入2285.89万元,同比下降82.5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也由盈转亏,净亏损5320.07万元。主营幼儿早教的美吉姆上半年营业收入也大幅下滑,仅实现1.2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281.82万元。此外,文投控股、吉翔股份等文化行业上市公司受影响也较大,出现额度不等的亏损。 不过,社会服务业中,上半年,辽宁几家交通物流企业表现却都不错,大连港、营口港、锦州港的净利润都实现正增长,其中大连港净利润增幅近五成,主营快递物流的圆通速递上半年净利润增幅也超一成。新热点财富创始人李鹏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半年,社会服务相关行业整体受影响较大,随着生活秩序的逐渐恢复以及相关支持政策的陆续出台,相关行业状态也在慢慢调整,逐步恢复,但要彻底摆脱影响,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与零售、服务等第三产业公司受冲击不同,上半年,部分工业及制造企业表现抢眼。如率先实现一体化发展的民营企业恒力石化,上半年业绩增长依然强劲。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17亿元,相当于“包办”了辽宁上市公司近半的净利润,占到74家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的44.79%,继续大幅领跑。恒力石化董事会办公室主任、证券事务代表高明对记者解释道:“上半年,头部企业特别是具备中上游先进一体化原料配套产能布局的全产业链发展企业,基本上都保持着较高的装置负荷和稳定的运行态势,维持着较大的盈利空间。这也正是行业打造先进一体化产能、实施高质量发展的重构效应、升级效果和战略意义所在。” 此外,大连重工、大连电瓷、亚世光电、奥克股份、禾丰牧业等生产、制造企业上半年经营业绩也都实现了较好的增长。 整体来看,上半年上市辽企整体财务负担有所增加,报告期内74家企业财务费用合计124.8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0.20亿元,增幅8.9%,收入方面,74家企业营业收入合计3904.29亿元,也是近年来唯一的一次负增长,较去年同期净减少204.46亿元。盈利方面,74家企业合计盈利123.17亿元,较去年同期净减少31.08亿元,降幅超两成。 21家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加 在对上半年数据进行梳理时,记者还关注到,74上市辽企中,有21家公司的研发费用较去年同期是增加的,这21家企业中,有19家企业上半年实现盈利,有12家盈利水平较去年同期实现正增长。 如中广核技上半年就经受住了疫情考验,经营业绩逆市上扬。上半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9亿元,同比增长320.88%。公司在半年报中表示,疫情期间加大了对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并积极推进产品结构升级,自主研发的新材料和新产品取得了突破并实现产品投放市场。 兴齐眼药今年上半年的研发投入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6.22%,公司在半年报中表示,自创立以来,始终重视新产品的研发,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开发作为公司持续进步和创新的目标,研发投入逐年增加。披露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兴齐眼药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31.4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7.48%。 七彩化学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进一步加快提升生产运营、财务核算及供应链管理能力,及时匹配客户需求提高产品供应能力,加强主营业务研发投入和市场开拓,在核心技术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创新,上半年业绩也有不俗表现。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5亿元,同比增长22.8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170.13万元,同比增长58.01%。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2020.45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5.13%。 “公司经营业绩的稳健增长,得益于这些年在研发方面的持续投入。研发投入虽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会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从长远看对企业发展是有极大好处的。”七彩化学董秘于兴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还在不断地加大研发投入,如前期与辽宁科技大学联合成立研究院,就是让校企合作更深入,给企业带来研发创新的合力,助力企业更好地在行业内深耕。” 对于部分企业持续高比例的研发投入,一位不愿具名的研究人员向记者表示,“研发投入对企业效益的拉动效应还是很显著的,长期注重于提升创新能力、提高技术研发水平的企业竞争能力和抗风险水平也更高,特别像在疫情发生这种特殊情况下,会有更充分的应对能力,所受的冲击和影响相对就小,业绩也更为突出。”
上市公司中报披露已经收官。Choice数据显示,上海地区317家A股上市公司有128家上市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40.38%。 从营业总收入看,今年上半年,上海地区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总收入约2.26万亿元。其中,收入第一“大户”花落上汽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2837.4亿元。另外,中国太保、绿地控股上半年营业总收入也超过2000亿元;宝钢股份、交通银行、上海建工、浦发银行上半年营业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大关。 从归母净利润看,今年上半年,上海地区共有253家上市公司实现盈利,占比达79.81%,体现出上海企业的经济韧性。从量级看,交通银行成为上半年沪地最赚钱上市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365.05亿元。此外,交通银行、浦发银行、中国太保、上海银行的归母净利润均超过100亿元,包揽上海地区上市公司净利润前四强。上海石化受诸多因素影响,归母净利润亏损17.16亿元。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毅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半年,新冠疫情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不可避免。随之而来的全球各国为救市而采取的宏观调控,助推了资产价格上行。但体现在二级市场上,对不同行业的影响不同,从而加剧了业绩分化。” 营收和净利润 呈现两极分化 在上半年营收同比增幅榜上,Choice数据显示,同达创业以529.6%的同比增幅斩获冠军,华丽家族、市北高新的收入增幅也超过300%,*ST界龙、先惠技术、ST创兴、浦东建设的收入增幅超过100%。城投控股、申通地铁、徐家汇等企业营收同比跌幅较大,其中,城投控股的跌幅达92.11%。 与营收相比,上半年净利润的变化更是相差悬殊。数据显示,汇通能源凭借2521.97%的净利润同比增幅独占鳌头,华鑫股份(1484.25%)、宏达新材(977.99%)、*ST界龙(890.64%)、先惠技术(885.25%)则紧随其后,入选净利润增幅“五虎”之列。与之相应的是,部分上海本地上市公司的净利润降幅较大。其中,优刻得的净利润同比降幅达1081.41%,由上年同期的盈利783.93万元转变为亏损7693.59万元。 在经营性现金净流量的同比变化上,各家上市公司的表现也不一。据Choice统计数据显示,泛微网络凭借41465.21%的同比增幅排名榜首,排名第二的为三友医疗(2687.29%)。统计数据显示,共有14家上海本地上市公司的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同比增幅超过1000%。ST毅达的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同比减少13642093.43%,高居减幅榜之首。 食品饮料和电气设备类企业 业绩普遍向好 上半年虽受疫情影响严重,但“危”中有“机”。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海地区食品饮料、电气设备类企业的业绩普遍向好。其中,食品饮料行业中的妙可蓝多、百润股份等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为727.87%和55.02%,业绩增长明显。电气设备行业中,广电电气、海得控制等净利润增速分别达到107.17%和621.71%。 中国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称,“食品饮料行业的中报业绩肯定会相对较好,因为食品饮料属于刚需品类,尤其是第二季度,随着疫情影响的逐步减弱,大部分食品饮料企业都迎来新一轮复苏。电气设备领域则得益于国家大型基建的加码,受到政策端的支持。所以,食品饮料行业受益于消费端红利,电气设备行业则受益于政策性红利。”
虽然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上市公司复工复产普遍延迟,但对于吃得苦、“霸得蛮”的湖南人来说,这都不算个事儿。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114家湖南上市公司(不含千山退)合计实现总营业收入约3133亿元,实现净利润235亿元。有92家湖南上市公司实现盈利,占比80.7%;五成公司营收同比增长,超六成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其中,中联重科上半年净赚40亿元,盈利能力位居湖南上市公司榜首。 透镜公司研究创始人况玉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疫情影响下,湖南上市公司上半年能交出这样一份期中成绩单,表现相当不错。像中联重科、蓝思科技这类头部企业增长迅猛,可见湖南制造业的头部企业还是很强的。” 5家湘企营收跻身百亿元 今年上半年,湖南省GDP为19026.4亿元,114只湘股的营业收入共计3133亿元,占全省GDP的16.47%。同时,A股上市的湖南企业的经营规模也呈增长态势,114家上市湘企业的营收平均值约2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 上半年营收超过百亿元的湖南上市公司共有5家,分别是华菱钢铁、多喜爱、中联重科、蓝思科技和步步高,其中有3家分布在制造业。 多喜爱的上榜,得益于重组蜕变。多喜爱主营家纺产品,在2019年被浙建集团借壳重组后,主营业务由家纺产品的生产销售变成建筑施工、基础设施投资运营等,今年上半年以371亿元的营收规模排名湖南上市公司营收榜的第二位。 中联重科则受益于“两新一重”建设,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88亿元,同比增长29.49%。公司董秘杨笃志对记者表示,上半年公司持续完善业务端对端管理模式,管理效能稳步提升,市场竞争优势增强,新兴产业空间持续打开,实现了高质量、可持续的业绩增长。 蓝思科技一直被视为消费电子护窗玻璃行业的风向标。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6亿元,同比增长37.05%。蓝思科技董秘钟臻卓对记者解释称:“上半年,公司及时可靠地保障了下游客户的交付需求,进一步赢得客户的信任与支持,扩大了公司在全球优质细分产品领域的市场占有率。此外,公司在消费电子垂直领域加强整合,多点开花,从而成功穿越了传统淡季。” 科创板“新兵”成“黑马” 上半年,114家湖南上市公司合计盈利235亿元。其中,有92家公司上半年盈利,共赚了约266亿元;另外22家合计亏损约31亿元。 中联重科上半年实现净利润40亿元,摘得湖南上市公司盈利榜桂冠。华菱钢铁、长沙银行、五矿资本、蓝思科技、圣湘生物、芒果超媒、爱尔眼科、方正证券、中南传媒分列湖南上市公司盈利榜的第二至第十位。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的榜单中,除了往年经常上榜的金融业、制造业、医疗业的“优等生”外,还杀出了一匹科创板“黑马”圣湘生物。资料显示,圣湘生物是一家以自主创新基因技术为核心,集诊断试剂和仪器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第三方医学检验服务于一体的体外诊断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于今年8月28日正式登陆科创板。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圣湘生物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迅速供往疫情防控一线。在产品快速铺开的贡献下,圣湘生物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2亿元,同比大增147倍。 圣湘生物董秘彭铸对记者表示:“除了新冠检测试剂贡献的业绩外,今年上半年公司的仪器装机量是过去三年的近2倍,为公司试剂业务的持续发展带来较大增量空间。此外,公司国际化步伐大幅提速,上半年境外销售占比由去年的5.05%一跃增至45.12%,国际销售渠道中50%以上为国外政府官方相关渠道,公司产品目前已服务于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疫情防控一线,国际化将成为公司业绩持续增厚的新主线。” 不过,也有部分湖南上市公司受疫情影响较大,上半年业绩出现亏损。其中,*ST金贵是亏损大户,半年亏损13亿元。此外,佳沃股份、*ST湘电、华银电力、开元股份等7家公司的亏损额也超过1亿元。 开元股份董秘彭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半年受疫情影响重大,但公司及时调整战略以适应新形势变化,七八月份业务明显好转,下半年业绩有望逐渐复苏,重回正常经营轨道。”
永诚保险近日披露的2020年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永诚保险净利润为0.98亿元,同比增加10.27%。营业收入为24.51亿元,同比增加11. 63%;原保费收入38.23亿元,同比增加9.14%;资产总额120.96亿元,同比增加15.94%。 永诚保险延续了2019年以来的增长势头,各项经营指标持续向好:在业务增速超市场的同时,业务品质持续优化,综合成本率97.82%,承保利润5000万元,非车业务占比升至66.2%。 经历了发展徘徊不前,2018年开启改革转型,永诚保险确立了三条主轴:聚焦核心业务打造专业能力,深耕传统业务改善盈利能力,布局创新业务培育竞争能力。上半年,永诚保险经营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其战略选择的正确性。 2020年,作为国内电力能源风险管理领域毫无疑问的“领头羊”,永诚保险仍持续推进电力能源保险业务。上半年,电力能源业务同比增长24.2%,发电行业保险市场份额超30%,市场份额保持第一。 随着永诚保险品牌效应加速释放,电力能源核心业务优势进一步凸显,保险合作范围从团体业务逐渐延伸到个人业务;除了与国内大型电力集团保持深度合作,永诚保险地方性电力企业业务也获得突破,上半年实现保费收入1亿元,同比增长50%。 上半年,永诚保险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直面国际保险市场竞争,国际业务取得重大突破,新增海外项目17个,获得澳洲2个燃煤电站和英国3个燃机电站的运营期保险项目,100%主导回分国内;成功参与越南永新燃煤电站运营期保险项目,实现对非中资利益保险项目的突破。 目前,永诚保险国际业务已辐射至澳大利亚、英国、巴基斯坦、新加坡、加纳、巴西、柬埔寨、白俄罗斯、印尼、土耳其等国家,并将进一步延伸至巴布亚新几内亚、孟加拉国、越南等国家和地区。 疫情推动了民众对健康险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加速了永诚保险相关业务的发展。上半年,永诚保险健康险业务同比增长138.3%,远超市场增速。 在车险第三次商车费改的大背景下,永诚保险表示,将全面落实新车险发展理念,持续推动二元网格化管理模式,提升车险经营管理水平,加快推动旅游意外险、汽车延保等创新项目的销售力度,推动业务车险实现品质增长。 自2018年以来,永诚保险及时调转航向,全力推行新战略,经营效益明显提升,业务结构明显优化。上半年,非车险业务占比升至66.2%。这与动辄车险占比六七成、却仍陷入亏损泥潭的一些中小财险公司形成强烈对比。在整个财险市场竞争加剧的大环境下,永诚保险通过转型发展,无论是市场份额还是经营效益均往前迈了一大步,成为中小险企成功转型的一个样本。 当前,伴随着金融科技驱动的变革以及向保险行业逐步渗透,科技赋能保险已成为发展趋势,互联网巨头、第三方科技公司纷纷进入保险科技创新领域,而传统保险企业逐步分化,行业竞争格局日趋白热化。 顺应行业发展趋势,永诚保险迎来了新战略实施后的首次战略升级,制定了金融科技发展规划,突出金融科技的引领和数字化转型,明确了未来3-5年金融科技战略建设路径,形成了完整的金融科技改革项目群,全力把公司打造成专业化、智慧型科技保险公司。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134家在A股上市的四川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总收入3418.56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总额361.17亿元,相当于平均盈利2.7亿元。 记者注意到,多家上市川企上半年业绩较一季度出现明显改善。Choice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共有108家四川上市公司实现盈利,占比80.6%;净利润同比正增长的上市川企数量从一季度末的48家增至二季度末的64家,亏损企业则从一季度末的42家降至二季度末的26家。 今年上半年,新希望、四川长虹、五粮液、四川路桥、通威股份、东方电气、蓝光发展等7家上市川企的营业总收入突破百亿元,跻身“百亿元俱乐部”。其中,新希望以446.96亿元的营收成绩,取代2019年的营收冠军四川长虹,成为今年上半年营收最高的上市川企。 近年来,猪肉价格持续维持高位运行,促进了新希望猪养殖业务的发展壮大,成为助推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显著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公告显示,新希望2020年上半年猪养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9.48亿元,同比增加50.25亿元,增幅为261.23%。从产业发展趋势来看,卓创资讯分析师王亚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9月上旬各大养殖企业尚无密集出栏生猪计划,而市场供应量恢复并不显著,预计生猪价格或呈反弹后震荡走势。” 在盈利方面,白酒、金融依然是川股中最“吸金”的两大行业板块。今年上半年,五粮液一骑绝尘,以108.55亿元的归母净利润继续高居上市川企“盈利王”的宝座。泸州老窖以32.2亿元的成绩紧随其后;成都银行、国金证券的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53亿元和10.02亿元。此外,新希望、蓝光发展、川投能源、通威股份等4家川企的归母净利润也都超过10亿元,堪称川企中的“吸金”翘楚。 与此同时,上半年共有26家上市川企净利润亏损,与第一季度相比,亏损企业数量减少了16家。 伴随国内疫情的逐渐稳定和宏观经济环境的趋好,上市川企的经营业绩大都出现改善。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共有11家上市川企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100%,比一季度增加6家。包括上述11家公司在内,共计64家上市川企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实现正增长,比一季度的48家增加16家。 上市川企的上半年业绩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态势比较契合。四川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四川省GDP同比增长0.6%,而一季度GDP同比下降3%,已顺利实现由降转增。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回升,说明积极因素在不断积累,发展活力在持续增强。 四川(西部)经济文化发展研究院财金商贸研究中心主任王小琪对记者表示,上市川企自今年二季度以来,恢复发展的态势较为明显。一方面,以新经济为代表的优势行业,比如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大数据等行业的上市企业,业绩表现相对较好;另一方面,在传统优势行业方面,上市川企的恢复状况也较为明显。
8月31日,国银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1606.HK)公布2020年上半年业绩。该公司上半年净利润12.39亿元;新增业务投放508.66亿元,同比增长20.5%,再创历史同期新高;拨备覆盖率340.65%。 上半年国银租赁主动做好疫情联防联控,在保证自身业务连续性的基础上,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加大金融纾困力度,全力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一方面,保证存量业务的持续性和稳定性,针对疫情情况主动调整产品方案,以客户为核心制定纾困方案,根据市场变化主动灵活授信,提供多渠道金融服务支持,以更优惠的价格保证中小微客户的正常运营。另一方面,加大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支持力度,聚焦服务长江经济带、粤港澳、京津冀等重大国家战略发展区域,提高交通、能源、城市基础设施等领域支持力度,有效盘活企业存量资产。 2020年上半年国银租赁累计为50余个受疫情影响的较大的重点项目、4000个普惠金融客户提供租金顺延、变更还租计划等支持,帮助客户渡过难关、恢复生产。 在规模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国银租赁不断推进专业化发展,在风险变局中发掘业务机遇,持续改善资产结构,积极谋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2020年上半年,实现新投放508.66亿元,同比增长20.5%,再创历史同期新高。 国银租赁统筹抓好航空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加强航空市场分析研判,稳步推进订单飞机投放与飞机资产出售等业务,持续优化机队结构。保持高信用评级水准,得到标普A、惠誉A+及穆迪A1的复评确认。国银租赁一直在机队结构、市场化业务模式及国际化平台方面具有领先优势,尽管面临诸多挑战,该板块依然保持稳定增长。 同时,基础设施租赁板块业务模式成熟、资产质量良好、盈利能力稳定。依托国家开发银行客户资源和项目管理优势,国银租赁聚焦重点领域和重点客户,实现新增投放约289.81亿元,同比增长37.7%,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国银租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加强专业能力建设,不断优化提升内部产能效率,持续推进完善公司治理体系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强化主动合规,练好自身“内功”。截至2020年6月底,不良资产率0.85%,较去年末下降0.04个百分点,资产质量保持优质水平;融资租赁拨备覆盖率340.65%,较年初提升71.04个百分点,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高;信用评级继续保持在准国家主权信用评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