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28日讯 (记者 张海蛟) 近日,北京市昌平区水务局对新升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升物业”)昌平分公司罚款6万元,其存在将雨水污水管网相互混接的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决定书文号:昌水务罚字[2020]第82号。记者查询发现,新升物业为华能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能置业”)旗下全资子公司。 行政处罚决定书指出,经查实,2020年10月13日,新升物业昌平分公司在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七北路10号雨污分流地区将雨水污水管网相互混接。其行为违反了《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第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属违法行为。以上事实有现场询问笔录,现场勘验笔录等材料作为证据。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如下:第一款:除干旱地区外,新区建设应当实行雨水、污水分流;对实行雨水、污水合流的地区,应当按照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要求,进行雨水、污水分流改造。雨水、污水分流改造可以结合旧城区改建和道路建设同时进行。第二款:在雨水、污水分流地区,新区建设和旧城区改建不得将雨水管网、污水管网相互混接。第三款:在有条件的地区,应当逐步推进初期雨水收集与处理,合理确定截流倍数,通过设置初期雨水贮存池、建设截流干管等方式,加强对初期雨水的排放调控和污染防治。 2020年12月9日,北京市昌平区水务局依据《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对新升物业昌平分公司作出上述罚款处罚。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第四十八条规定如下:违反本条例规定,在雨水、污水分流地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将雨水管网、污水管网相互混接的,由城镇排水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排放污水行为不规范,设施运行安全得不到保障,影响城镇公共安全。一些排水户超标排放,将工业废渣、建筑施工泥浆、餐饮油脂、医疗污水等未采取预处理措施直接排入管网,影响管网、污水处理厂运行安全和城镇公共安全。对雨水和污水排放行为加强管理,是确保排水通畅、设施安全和城镇公共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确保城镇污水达标排放、防治水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对此作了两方面的规定:一是加强雨水排放管理。地方政府应当建立排水设施地理信息系统,排水部门按照城镇内涝防治专项规划要求,确定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建设标准,确保雨水排放畅通;雨污分流地区不得将污水排入雨水管网。二是加强污水排放管理。城镇排水设施覆盖范围内的排水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污水排入城镇排水设施。从事工业、建筑、餐饮、医疗等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排放的污水应当进行预处理,符合有关要求,排水监测机构对其排放污水的水质和水量进行监测。同时,对违法排放行为,《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还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新升物业昌平分公司成立于2019年5月21日,其总公司为新升物业。新升物业股东结构如下:华能置业持股100%,认缴出资6432.58万元。
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集中供暖了,加装电梯后老人不再费力爬楼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加速起步”,住在老房子里的居民们的生活正在悄悄发生变化。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网17日公布《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第一批)》,涵盖加快改造项目审批、存量资源整合利用和改造资金政府与居民、社会力量合理共担3个方面的13个环节。 对于“钱从哪来”这一重点问题,记者在清单“改造资金政府与居民、社会力量合理共担”一栏中看到,不同地方对于完善资金分摊规则、落实居民出资责任、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吸引市场力量参与、推动专业经营单位参与、加大金融支持、落实税费减免政策等七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我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进入加速起步阶段”,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刘李峰说,社会各界特别是群众普遍寄予较高期待,希望通过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加快建设各类配套基础设施、社区服务设施等,补齐居住社区的设施、服务短板,改善居住条件。 清单上,北京市、湖南省湘潭市、山东省济宁市在加强规划设计引导方面的具体做法是,按照“一区一方案”要求,重点完善“水、电、路、气、网、梯、安、治”等基本功能,量力而行建设“菜、食、住、行、购”“教、科、文、卫、体”“老、幼、站、厕、园”等公共配套服务设施。 住房城乡建设部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全国已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8万个,惠及居民1043万户。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到11月底,今年计划改造的城镇老旧小区已全面开工。 刘李峰说,各地正在推动深化试点探索,推动破解社会力量参与难题。在推动企业积极参与“难点”上,他坦言,从实际操作看,老旧小区改造内容细碎、统筹协调难度大、利润薄,改造前需要一户户了解百姓意愿,寻求诉求“最大公约数”,对于许多企业来说是比较陌生的领域。但试点经验表明,征求居民意愿等基层工作由基层党组织负责,可以尽可能打消企业参与的顾虑,可复制经验也能在实践中发挥较好的引领作用。 清单上,四川省和山东省在“吸引市场力量参与”方面的具体做法有,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通过特许经营权、合理定价、财政补贴等事先公开的收益约定规则,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改造。 刘李峰说,在金融优惠、税费减免、存量资源整合利用等各项政策支持下,一批市场主体作为实施运营主体积极投资参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并结合改造完善各类设施,运营养老、托育、助餐、家政保洁等各类社区服务。(王优玲)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11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9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2.1%。11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比10月份下降0.1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下降。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比10月份下降0.1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15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11月份国民经济运行延续恢复态势,就业民生保障有力,调查失业率继续下降。11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比上月继续回落0.1个百分点,已经接近上年同期水平。其中,就业主体人群的调查失业率为4.7%,也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 中国社科院《2021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以下简称为蓝皮书)认为,在经历了疫情暴发初期的短暂而激烈的震荡后,伴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复工复产进程的逐步推进以及主要经济指标的逐渐修复,中国劳动力市场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趋于稳定。随着经济增长状况的逐步好转,预期2020年第四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指标将会进一步修复,并基本达到疫情前的正常水平。结合价格水平和经济增长指标看,到2020年第四季度有望实现充分就业。 中国社科院院长谢伏瞻在蓝皮书撰文指出,在2021年的宏观政策上,宜选择坚持就业优先政策,做到稳存量、扩增量和提质量有机结合。他建议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增强各类市场主体运转活力,完善灵活就业和新业态就业支持体系,确保就业机会得到持续创造,同时紧密关注重点群体就业,提供多元化、针对性的公共服务。此外,加大职业技能提升力度,促进市场性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在人力资源服务业中的应用,以此推动就业匹配质量提升。 “要看到,进入秋冬季以来,外部疫情再次出现反弹,世界经济处于疫情冲击和经济恢复的角力之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还比较多。”付凌晖说,国内经济恢复仍处在恢复进程之中,一些新情况、老问题相互交织,结构性矛盾凸显,夯实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基础还需要加力。下一阶段,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成效,继续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继续扩大有效需求,着力畅通经济循环,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何凡)
贵州省日前集中开工329个新型城镇化项目,投资规模逾千亿元。据该省发展改革委负责人介绍,贵州此次集中开工的项目重点聚焦了新型城镇化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和安全需要,进一步推进城镇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公共服务设施提档升级、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和公共安全设施提标扩面。 笔者发现,这些项目针对性强,大多数都瞄准了城镇发展的短板,将为贵州提升城镇品质、做强城镇经济提供有力支撑,可谓正逢其时。 近年来,贵州省深入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城镇规模加快壮大、城镇经济快速发展、城镇环境明显改善,既改善了民生,提升了市民居住环境水平,也有效拉动了经济发展,有力带动了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贵州的城镇化水平与全国尤其是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在规模、质量等方面还有不小差距,还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如,省会贵阳的首位度不高,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火车头”的作用发挥不充分;又如,城镇公共服务欠账不少,医疗、教育等资源供给跟不上规模扩张速度;再如,城镇与乡村的联动不充分,城镇对乡村的辐射作用不强,没有形成各展所长、相互促进的有效机制等。 正因如此,贵州的城镇化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要在特色和品质上下足功夫。 新型城镇化既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扩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可以预见,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必将带动扩大有效投资,为稳增长带来更多新动能。贵州推进新型城镇化要做好“山”的文章,形成自身特色。贵州多山坡少平地,山地和丘陵占国土总面积的92.5%,受地形限制,其城镇化不能“摊大饼”,只能“蒸小笼”,须全力用好山水、田园、乡村资源,建设山水城市,打造田园小镇,经营美丽乡村,在“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上下功夫,做靓城镇的“颜值”。 同时也要看到,新型城镇化并非一味提升城市人口数量,也不是单纯的扩大城镇规模,归根结底是要不断增强在城镇生活的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因此,城镇建设不能不顾实际地贪大求快,一哄而上、盲目扩张,要把“人从哪里来”“钱从哪里来”“地从哪里来”的问题想清楚、弄明白,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到未来一段时期发展的需要,着力提升城镇的基础设施品质、居住品质、基本公共服务品质、生态环境品质、社会治理品质,提升城镇“气质”。(吴秉泽)
全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推进。来自住建部的一组数据显示,2020年1至8月份,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78万个,占年度目标任务(约3.9万个)的70.7%,较7月末提高了14.3个百分点;涉及居民539.97万户,占年度目标任务(约700万户)的76.4%,较7月末提高了13.8个百分点。 记者了解到,各地还在加大力度,预计今年后几个月此项工作将进一步加速推进。 从2017年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去年开始在全国层面推动。据悉,2019年全国计划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1.9万个,涉及居民360万户。今年计划开工的是3.9万个,涉及居民近700万户,是2019年的近两倍。 今年7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随后各地纷纷发力。 住建部的数据显示,前8个月,开工进展较快的地区包括:海南、宁夏、河北、甘肃、安徽、江苏、山东、河南、上海、北京等。 “前5个月,开工率大概只有20%,但是进入6月份之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大部分地区也进入了施工黄金期,明显加快了进度。”住建部副部长黄艳说,有信心完成全年目标。 按照指导意见要求,到2022年,全国各地要基本形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制度框架、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到“十四五”末,结合各地实际,力争基本完成2000年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数据显示,自2013年至2019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累计完成投资超过10万亿元,年均完成投资约1.4万亿元,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等中央补助资金1.4万亿元,年均约2000亿元。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在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的同时,对稳定投资增长、发挥投资关键作用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资金方面,中央财政把老旧小区改造纳入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对地方给予资金支持。2019年和2020年分别安排了300亿元和303亿元,支持地方用于老旧小区改造。截至7月份,2020年的补助资金已经完全下达。
>>电解液价格上行 释放动力电池产业链回暖信号 近期,随着“金九银十”效应凸显,动力电池市场不断回暖,电解液等原料价格持续攀升。 >>全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推进 全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推进。来自住建部的一组数据显示,2020年1至8月份,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78万个,占年度目标任务(约3.9万个)的70.7%,较7月末提高了14.3个百分点;涉及居民539.97万户,占年度目标任务(约700万户)的76.4%,较7月末提高了13.8个百分点。 >>疫情之下逆风而行 体育产业新业态发展迅速 据新华社消息,在2020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期间,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司长刘扶民表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体育产业造成了严重冲击,体育企业面临的压力更大。但面对行业危机,体育产业主动创新,谋求新发展。 >>高值医用耗材制度改革破题 国采正式启动 据经济参考报9月30日消息,记者获悉,我国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正式启动,冠脉支架被确定为首个采购品种,采购结果有望于2021年1月正式执行。 >>九部门部署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 据新华社消息,记者29日从教育部了解到,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更好地支撑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教育部等九部门制定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聚焦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质量不高等问题,规划设计了10项任务,27条举措。
近日,省政府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印发《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建设实施方案》和《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标志着青海省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建设正式迈进实质性实施阶段。 《实施方案》明确,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建设要注重西部特点和高原属性,以美丽为魂脉,以城镇为载体,以示范为机遇,在全国率先推进“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建设。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建设以全省所有城市、建制镇为主要对象,以城镇建成区为重点,通过部省共建,到2035年,在生态保护和城镇建设协同发展、城镇人文特色发展、城镇智慧安全建设等方面积累典型经验,为国内乃至国际高原城镇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同时,《实施方案》结合青海省城镇发展实际提出了四个方面21条建设任务,明确了建立高原美丽城镇项目建设机制、建设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工作机制、试点工作机制等四个方面13条推进机制;针对相关重点工作还提出了8类工作行动和11类重大工程,有效支撑示范省建设的具体工作任务。 此外,《试点工作方案》提出,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区域,在西宁市、格尔木市、玉树市、同仁市、祁连县等5个具有典范示范效应的高原美丽城镇及环湖地区城镇带,分级分类开展生态人文、安全宜居、治理有序、充满活力等4个方面试点工作。明确到2022年,各试点地区建设完成一批试点工程,率先建立健全高原美丽城镇建设体制机制,使城镇建设管理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人居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城镇风貌特色进一步彰显,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