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5月19日消息,针对中国银行“原油宝”事件,银保监会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已于近日启动立案调查程序。 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称,中国银行“原油宝”事件发生以来,银保监会持续高度关注,要求中国银行与客户平等协商,依法依规解决问题。据中国银行披露,该行与客户和解签约率已经超过80%,并正在全面梳理审视产品设计、业务策略和风险管控等环节和流程。 该负责人表示,银行保险机构要进一步提高风险管控能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同时,提醒金融消费者理性投资,进一步增强风险意识。(陈莹莹 欧阳剑环)
上证报记者昨日获悉,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银行“原油宝”事件发生以来,银保监会持续高度关注,要求中国银行与客户平等协商,依法依规解决问题。据中国银行披露,该行与客户和解签约率已经超过80%,并正在全面梳理审视产品设计、业务策略和风险管控等环节和流程。 该负责人表示,针对中国银行“原油宝”事件,银保监会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已于近日启动立案调查程序。 该负责人表示,银行保险机构要进一步提高风险管控能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同时,提醒金融消费者理性投资,进一步增强风险意识。 中行有关部门负责人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称,针对尚未达成和解的客户,中行将继续深入沟通,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尊重契约精神,推动和解相关工作,尽最大努力维护客户利益。这次原油期货价格出现负价是疫情期间全球原油市场剧烈动荡下的极端表现。中行对“原油宝”产品多头客户发生亏损深表歉意,对客户的理解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中行将不断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质效,切实承担社会责任,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作者|佟亚云 5月19日,银保监会相关人士表示,针对中国银行“原油宝”事件,银保监会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已于近日启动立案调查程序。 4月20日,WTI5月原油期货跌至负数,最终收报-37.63美元/桶,出现了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WTI原油期货合约上市以来第一个负值结算价。中行原油宝也受到影响,投资者现“穿仓”。 目前曝光的和解协议显示,投资者投资“原油宝”产生的负价亏损将全部由中国银行承担,在本金之外划扣掉的保证金也将返还给投资者。此外,中国银行还将给予投资者补偿,比例为本金的20%。 据媒体报道,中国银行与客户和解签约率已经超过80%,并正在全面梳理审视产品设计、业务策略和风险管控等环节和流程。 目前部分投资者不接受和解协议,并正寻求法律途径寻求解决方案。 5月5日,中国银行官网发布的公告显示,“原油宝”产品以负值结算,客户和中行都蒙受损失。目前中行相关分支机构正按意见积极与客户诚挚沟通,在自愿平等基础上协商和解。如无法达成和解,双方可通过诉讼方式解决民事纠纷,中行将尊重最终司法判决。
据国家统计局5月15日消息,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原油、电力生产由降转增,天然气生产加快。 原煤、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及相关情况 原煤生产增长较快。4月份,生产原煤3.2亿吨,同比增长6.0%,增速比上月回落3.6个百分点;日均产量1074万吨,环比减少14万吨。1—4月份,生产原煤11.5亿吨,同比增长1.3%。 煤炭进口增长较快,交易价格有所下跌。4月份,进口煤炭3095万吨,同比增长22.3%;1—4月份,进口煤炭1.3亿吨,同比增长26.9%。港口煤炭综合交易价格继续下跌,5月8日秦皇岛港5500、5000和4500大卡煤炭价格分别为每吨501元、442元和396元,比4月3日分别下跌39元、41元和36元。 原油生产平稳,加工量由降转增。4月份,生产原油1587万吨,同比增长0.9%,增速由负转正,上月为下降0.1%,日均产量52.9万吨;加工原油5385万吨,同比增长0.8%,上月为下降6.6%,日均加工179.5万吨。1—4月份,生产原油6444万吨,同比增长2.0%;加工原油20348万吨,同比下降3.4%。 原油进口下降,国际原油价格低位震荡。4月份,进口原油4043万吨,同比下降7.5%。1—4月份,进口原油16761万吨,同比增长1.7%。4月30日布伦特原油现货离岸价格为18.11美元/桶,比3月31日的14.85美元/桶上涨22.0%。 天然气生产加快。4月份,生产天然气16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4.3%,增速比上月加快3.1个百分点,日均产量5.4亿立方米。1—4月份,生产天然气64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3%。 天然气进口小幅增长。4月份,进口天然气773万吨,同比增长1.0%。1—4月份,进口天然气3233万吨,同比增长1.5%。 电力生产情况 电力生产由降转增。4月份,发电量55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3%,上月为下降4.6%,日均发电量184.8亿千瓦时,环比增加6.6亿千瓦时。1—4月份,发电量21388亿千瓦时,同比下降5.0%。 分品种看,4月份,火电增速由负转正,水电降幅扩大,风电增速回落,核电、太阳能(行情000591,诊股)发电增速加快。其中,火电同比增长1.2%,上月为下降7.5%;水电下降9.2%,降幅比上月扩大3.3个百分点;风电增长1.2%,增速比上月回落16.9个百分点;核电增长10.7%,加快3.8个百分点;太阳能发电增长12.3%,加快3.7个百分点。
5月7日,海关总署披露了今年1至4月份的进出口数据。 数据显示,中国今年前4月进口原油1.7亿吨,增加1.7%,进口均价为每吨2906.7元,同比下跌8.9%;进口天然气3232.8万吨,增加1.5%,进口均价为每吨2702.5元,下跌15%。 值得一提的是,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中国今年前4月的原油加工量相较去年出现下降,库存持续升高,在这种情况下进口依然实现了正增长,一方面说明中国的需求恢复持续加快,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国内企业趁原油低价扫货的力度。 “从4月份的数字来看,中国的汽柴油消费量已经恢复到去年同期的95%和100%,中国炼厂的开工率也正在加速恢复中。”一位石油央企人士告诉记者,“理论上,会进一步加大原油购买力度,但是因为前期的高价库存目前仍未消化完毕,所以体现在数字上没有那么明显。” 而中国的现状,已经成为国外公司眼中未来全球原油需求恢复的模型。 中国需求支撑全球 国内五一放假期间,国际油价度过了一个“黄金”5天。 截至记者发稿,WTI主力期货合约报27.13美元/桶,相较放假前的13美元,涨了一倍有余;布伦特原油报31.53美元/桶,相比放假前上涨超过50%。 时间进入五月,首先的一个利好消息,就是OPEC此前达成的减产协议即将实施。市场乐观地认为目前产油国的减产将有效缓解当前原油供过于求的情况,同时市场对原油仓储危机的忧虑也有所缓解。 根据4月13日欧佩克达成的减产协议,自2020年5月1日起欧佩克减产970万桶/日;自2020年7月1日至12月减产770万桶/日;自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减产580万桶/日。 “现在市场有一个基本的共识,那就是市场最坏的情况已经过去了。”上述石油央企人士向记者表示,“沙特、阿联酋等国提前减产,美国那边的钻井活跃数从今年三月超过600口降到现在的325口,产量将会在未来几个月看到明显的下降。” 但尽管如此,他告诉记者,油价趁势向上的空间仍相对有限,其原因就在于当前市场上仍然存在着供应过剩的情况,同时需求端仍然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上周,国际石油巨头壳牌、BP和埃克森美孚分别发布了各自的第一季度报告,在各家公司的发布会上,均提到了目前石油需求面对的困境,但他们却几乎一致发出声音,认为中国将会是此轮油价崩溃后崛起的先锋。 埃克森美孚在上周的一季度发布会上表示,虽然中国复苏仍处于初期阶段,但有限的初步销售数据令人鼓舞;荷兰皇家壳牌CEO范伯登则在发布会上表示,中国一些地区零售网点的需求甚至高于疫情发生前的水平;BP首席执行官陆博纳则认为,来自亚洲国家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指引了需求复苏的道路。 但是,全球能源需求能否彻底恢复,目前还是未知数,有一部分悲观的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全球原油需求可能再也无法恢复到疫情前的增长状态,并且加速全球原油需求到达顶点,因为这一场疫情永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石油企业求生存 此前,中石油董事长戴厚良在一次会议上表示,中国石油集团又一次走到了生存发展的紧要关头;而在日前他又发表文章称,中石油集团公司应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大局意识,努力发挥中央企业大国重器和顶梁柱作用,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改革发展“双胜利”。 当下,中国的三家石油公司将削减支出,以部分缓解低油价带来的影响。目前,“三桶油”的上市子公司均已发布一季度业绩,一季度“三桶油”受到下游业务亏损的严重影响,而二季度将出现上游业务的亏损。 “三桶油”均调整了2020年的资本支出计划以保留现金:中国石油宣布的降幅最大,较原本预算的2950亿元人民币下调30%至2000亿元。中国石化宣布资本支出计划较2019年的实际资本支出额1470亿元下调20%-25%。中海油调整后的资本支出计划较原本预算下降11%,从850-950亿元降至750-850亿元,且资本支出削减额度均来自境外项目,境内项目资本支出计划保持不变。 “中海油资本支出下调幅度较小是源于该公司相较于其他两家公司成本较低。”标普全球评级分析师黄晓丹告诉记者,“如果4月份25美元/桶的油价保持到六月底,二季度‘三桶油’的上游业务或将出现亏损,中国石油和中海油仍能录得现金利润,而中国石化将实现收支平衡或出现小幅现金亏损。” 尽管大幅削减资本支出,“三桶油”并未大幅调降2020年的预期产量,以保证国内的能源安全。 具体来看,中国石化计划维持产量水平,中国石油则将根据石油价格做出调整。不过两家公司都计划提高2020年的天然气产量,分别提升7%-8%和5%。中海油计划下调其油气总产量3%至5.05-5.15亿桶油当量。一如资本支出,中海油的全部产量削减均来自海外业务,国内产量将维持在3.33-3.40亿桶油当量。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李庚南 经历“五一”长假的发酵,沸沸扬扬的中行“原油宝”穿仓事件似乎也出现了新的转机。 5月5日,中国银行发布“关于回应‘原油宝’产品客户诉求的公告”,称“已经研究提出了回应客户诉求的意见”。随之,一份“和解”方案浮出水面:原油宝穿仓部分损失由中国银行承担;1000万元以下客户,有机会从中行拿回20%的保证金;1000万元以上的大户,需自行承担全部保证金损失。5月6日,中行已开始联系客户协商和解事宜。 应该说,中行为化解纠纷表现出了一定的诚意;但投资者心态各异、风险承受能力各异,和解的路也未必坦荡。毕竟,“原油宝”穿仓事件背后尚存有太多的匪夷所思。笔者在此无意去评说孰是孰非,仅就整个事件的始末,觉得有几个问题值得探究,并应以此为契机,加快构建中国版的监管沙盒。 其一:投资者适当性管理问题。 在投资理财领域,有一条众所周知的原则,即“卖者有责,买者自负”。在实际投资风险事件中,或许人们最直接的思维是“买者自负”,却往往忽略了前半句:卖者有责。既然风险由买者自负,那么卖者有何责任? 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经营者是否落实投资者适当性原则。所谓适当性,是指“金融中介机构所提供的金融产品或服务与客户的财务状况、投资目标、风险承受水平、财务需求、知识和经验之间的契合程度”,其核心要义就是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按照资管新规要求,金融机构发行和销售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坚持“了解产品”和“了解客户”的经营理念,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向投资者销售与其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相适应的资产管理产品。 那么实际情况如何?据澎湃新闻对120位“原油宝”的投资者的调查,其中有92%是新手,有65%不知道“原油宝”和期货合约挂钩,而真正接触、了解过期货的投资者只占5%。尽管中行APP原油宝(大宗交易)在与客户签约前的确也需经风险测评,但风险测评的有效性值得斟酌。笔者注册登录后发现,原油宝风险测评需要等级平衡型以上才可以签约交易;当测试结果为稳健型时,系统会发出建议重新测评的提示,直到为平衡型,显示测评有效,即可进入下一签约环节。 那么问题来了:投资者既然可以反复测试,那么风险测评环节是否形同虚设?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如何真正落实?我们能够看到的是,对于原油宝这样一款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品,曾在中国银行微银行APP上被宣传为“无杠杆、低风险、稳健收益、适合小白投资者”的理财产品。 其二:投资理财产品营销宣传的合规性问题。 按照资管新规要求,金融机构在发行资产管理产品时,应当向投资者主动、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披露资产管理产品募集信息、资金投向、主要投资风险等内容。在进行营销活动时,不得有虚假、欺诈、隐瞒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等行为,非保本投资型金融产品营销内容不得使金融消费者误信能保证本金安全或者保证盈利。 中行“原油宝”产品营销中是否合乎上述监管要求?从互联网的记忆看,有关“原油宝”的宣传显然具有一定误导性。如,2018年中国银行在某电视节目宣传片中,以客户经理之口告诉投资者,“原油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充当您日常消费的对冲工具。因此,如果您持有一定的原油头寸的话,是可以在油价上涨的时候,这个费用是可以对冲掉的。”实际上,投资者参与的不过是在中行系统的模拟原油期货投资,跟所谓的原油头寸没有半毛钱关系,更不用说“原油宝”能帮助投资者对冲油价上涨的费用了。在同一宣传片中,中行宣称“原油宝业务是没有杠杆的,相对来说风险性不是特别高”。现实情况是,投资者累计亏损额将近300%,不仅血本无归还要倒贴! 其三:投资理财产品风险外溢性与审慎性问题。 “成本可算、风险可控、信息充分披露”是金融机构开展理财类业务需遵循的基本原则。中行原油宝产品是否符合这一原则?是否对产品风险进行过充分评估? 中行的原油宝业务推出于2018年1月。当时,基于对原油历史波动的认知,中行认为这是一项风险不高的业务,并把它包装成理财产品向投资者推送。现在看来,“原油宝”产品无论是本身定位、风险评估还是风控方面都存在问题。 首先,产品定位比较模糊。只要对“原油宝”这款产品的操作模式稍加了解,就不难发现,其实质并非真正的理财产品,而是一款场外期货交易品种。按照《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的界定,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接受投资者委托,按照与投资者事先约定的投资策略、风险承担和收益分配方式,对受托的投资者财产进行投资和管理的金融服务。但在中行原油宝模式中,中行并不存在“对受托的投资者财产进行投资和管理的金融服务”行为。中行原油宝的运作模式,实际上是中行在自己的系统平台上搭建了一个虚拟的原油期货交易场景,投资人进行的是模拟交易,并没有真的、也不可能真的跟芝交所交易。 其次,对“原油宝”的风险评估欠审慎。中行对原油宝定位是R3级别产品,意味着该产品风险大多是保证90%本金不会亏损。但现实情况是,“原油宝”客户的亏损已经超过三倍了,说明其在产品风险评估上不够审慎。实际上,原油市场价格波动巨大的风险,已大大超越银行对客户的风险等级要求,属于高风险产品。 第三,对“原油宝”的风控管理存在缺陷。且不论其在合约移仓操作上的合理性,单就对负油价反应的而言显然欠审慎, 既然芝交所发出了重新编程、允许WTI原油期货出现负油价的警示,就表明存在负油价出现的可能性,中行为何没有警惕,不做预案? 或许,作为金融创新特别是金融衍生品创新溢出的风险,中行原油宝事件露出的仅是冰山一角,其他银行的原油宝是否存在同样的隐患?其他类似的金融创新产品是否存在同样的隐患?这不仅亟待各金融机构警醒,去及时排查,同样给监管部门也是一个警醒。可以预见,中行“原油宝”事件之后,金融衍生类创新业务将迎来严厉的监管。 但是,我们的监管不应沦为“消防队”,而应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对于监管规制尚未能覆盖、监管能力尚难以做出风险识别与判断的金融创新,我们该如何应对?简单的否决、禁止,显然与潮流相悖,那么构建监管沙盒则是当务之急。 因为一项金融创新产品推出的时候,无论是监管者、经营者还是市场对其风险均缺乏充分认识,这就需要通过限定投资者范围,将风险控制在有限的范围以内。这其实也是“监管沙盒”理念的体现。 监管沙盒的存在,一方面能给监管部门提供了一个应对创新的缓冲,在测试观察期尽管补齐监管的制度缺漏,避免因监管规制滞后出现的监管真空;另一方面,有助于减少金融创新产品面世的时间和成本,避免了以往创新产品因监管的不确定性而被一再延迟面世的状况,部分消除了投资者对创新方案的不确定性的疑虑。 因此,对于一些目前监管规制难以覆盖、风险特征及程度尚难以识别和评估的金融创新,应纳入监管沙盒,并要求入盒企业(金融机构)在消费者(投资人)保护等方面做出承诺。借鉴英国FCA监管沙盒的构建原则,中国版监管沙盒至少应包括: 1.完整的测试计划。包括测试时间表、确保测试成功的措施及消费者保护和风险评估措施,应将消费者保护嵌入全流程,以避免市场隐患。核心是要体现投资者适当性原则、风险审慎性,强化消费者保护意识。 2.具体的消费者补偿机制。申请入盒测试的须制定消费者补偿计划,并作出承诺公示。只有消费者知晓潜在风险及可获得的补偿并同意参加测试,企业才能对消费者测试其创新产品。若项目失败或企业倒闭,需依据补偿计划对对消费者的损失进行补偿。 3.项目退出机制。监管部门应根据企业的测试计划确定实时退出,不成功的项目要及时退出,成功的项目可以颁发符合新业务特点的金融牌照/许可,正式推向市场,同时纳入正常的监管框架。 4.监管豁免机制。监管沙盒存在的意义就是缓解监管制度创新滞后于金融创新的矛盾,因此核心在制度创新。因此,需提高对创新业务的风险容忍度,允许一些业务和制度在一定范围内突破现行法规,才能更好推进金融创新。 中行“原油宝”事件所暴露的金融机构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风险审慎性方面的缺陷,既是当前诸多金融乱象滋生所在,也恰是金融创新的隐患所在。 因此,为金融创新提供一个“安全空间”,在实施包容性监管的同时,进行风险测试,落实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等消费者保护措施,以最大可能降低创新推向市场后的负向冲击力,这正是构建监管沙盒的使命所在。 长按二维码关注中行原油宝事件最新进展 查看实时原油价格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4月29日电(张旭)27日,全球最大ETF基金US Oil Fund宣布将售出所有的美国WTI原油期货6月合约(主力合约)。受此影响,WTI原油期货6月合约当天重挫24.56%,北京时间28日WTI原油期货6月合约跌幅一度超过20%。 低油价下,除了投资人信心不足,能源企业也在苦苦挣扎。27日,美国戴蒙德海底钻探公司宣布破产,这已经是4月份第二家破产的美国大型能源企业。 不少机构认为,如果需求不能回暖,加上储油空间不断填满,负油价将再次出现。 需求疲软,储油空间告急 疫情之下,原油市场正面临需求断崖式下滑、原油存储空间所剩不多的巨大挑战。 欧佩克公布最新月报显示,预计2020年全年全球原油需求同比下降690万桶/日,原油需求将降至30年来的最低水平。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的研究数据更加悲观,其预计第二季度全球城市封锁将导致石油需求下降1810万桶/天。 船货追踪公司Kpler数据显示,全球燃料油需求下降了30%,而存储空间正变得越来越珍贵,截至上周,全球约85%的陆上存储空间已见顶。 世界权威金融分析机构标普认为,全球原油等能源的剩余储存能力为14亿桶,其中陆地剩余储存能力约为10亿桶,海上剩余储存能力约为4亿桶。即便在考虑欧佩克充分减产的情况下,这些储存空间也将会在2-3个月内被用尽。 在阿联酋的富查伊拉,这里储存着在中东市场交易的石油。近日富查伊拉石油终端商业经理马莱克·阿齐兹表示,现在已经没有储存多余石油的空间了。 全球最大产油国美国的原油储备空间也正在被迅速填满。美国的库容还有多少? 据金联创分析师奚佳蕊测算,美国国内剩余原油总库存(含商业、库欣及战略储备)总共有1.51亿桶。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数据显示:截至4月17日当周,美国原油日均产量1220万桶;美国炼厂加工总量平均每天1245.6万桶;美国原油净进口量每日为204.7万桶。 “若未来几周美国的原油数据并未在此基础上发生太大变化,那么美国每日的原油剩余量为159.1万桶,剩余的原油库存仅够维持95天就将被存满。”奚佳蕊表示。 美国原油期货跌至10美元/桶附近,负油价可能重现 多数分析机构认为,低油价还将持续,甚至会再度出现负值。在上周蒙受损失后,全球最大的石油交易产品US Oil Fund在27日的声明中表示,将进一步将持仓展期至远月合约,出售全部WTI原油期货6月合约仓位。 同日,WTI原油期货6月合约重挫24.56%,收于12.78美元/桶。28日,WTI原油期货6月合约盘中跌幅一度达到20%,截至发稿,跌幅18%,报10.48美元/桶。 “因需求史无前例地崩跌,油价在当前季度可能维持在极低水准”,德国商业银行上周表示,美国原油因存储问题的情况,更是大有问题。“WTI原油期货6月合约不到四周就会到期,到期前油价可能再度出现负值。” 国内机构也持相同观点。东兴证券指出,疫情极大的影响了美国石油产品消费,美国炼油厂日产量降至1280万桶,同比降24%,为近三十年来最低水平。需求萎缩而页岩油产量并未大幅下降,库欣地区原油库存已达76%,即将在5月中旬被原油占满。WTI原油期货6月合约依然存在破零可能。 安信策略研报指出,虽然负油价不能准确反映当前经济基本面,但仍为全球经济的未来蒙上阴影。受供给侧的产油技术、地缘政治、减产协议等因素和需求侧的全球经济、中美炼厂开工率等因素影响,油价或将在2个月内从当前的极低水平小幅反弹,并在未来1-2年内长期低位徘徊。 原油企业苦苦挣扎,月内第二家美国能源企业破产 在低油价时代,原油企业正苦苦挣扎。仅4月份,已经有两家美国能源企业宣布破产。 4月1日,美国石油巨头惠廷石油公司(Whing Petroleum Corp。)申请破产保护,成为首个在低油价中倒下的大型页岩油公司。截至其宣布破产后第二天收盘,惠廷石油公司股价仅31美分,近一年来惠廷市值蒸发98.84%,市值仅为2839万美元。 4月27日,总部位于美国德州的戴蒙德海底钻探公司(Diamond Offshore Drilling , Inc。)申请破产。戴蒙德海底钻探公司称,运营状况近几个月来急剧恶化。该公司在破产申请中列出了58亿美元的资产和26亿美元的债务,其中有20亿美元是债券。目前该公司手头上的现金仅约为4.349亿美元。 戴蒙德海底钻探公司在墨西哥湾有着重要的业务,截至2019年底,该公司约有2500名员工,2019年营收略低于10亿美元。其主要从事海底钻探业务并为能源行业提供合约钻井服务,拥有约30台海上钻探装置,如:半潜式钻机、自升式钻机以及动力定位(DP)钻井船,这些钻井设备在全球浮式钻探市场(超深水、深水及中层水域)提供服务。 据美国媒体报道,除了上述两家公司,美国境内的其他石油公司包括Chesapeake Energy、丹伯里资源公司和Callon石油公司等,也已经聘请了债务顾问。 奚佳蕊认为,“由此可见,在低油价及疫情的双重打压之下,今年美国的能源产业将迎来最为严酷的寒冬,其石油产业链也将迎来一轮新的洗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