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他们是地产商的中坚力量,他们是城市崛起的脊梁,他们是美好生活的营造者。联动全国百城,推出《见地》人物系列之“对话经理人”,一起聆听区域总、城市总讲述其建设美好生活的故事。本期【见地】对话嘉宾是碧桂园集团黑龙江区域总裁 李策。独家对话碧桂园黑龙江区域总裁李策 1992年碧桂园成立于中国广东顺德,经过28年的发展,碧桂园已成为“以房地产为主业,涵盖建筑、装修、物业管理、酒店开发、管理、教育等行业”的综合集团,2017年碧桂园实现合同销售金额5508亿元,2018年、2019年分别实现权益合同销售金额5018.8亿元、5522亿元,连续多年销售规模居行业前三。2020年7月碧桂园黑龙江区域正式成立,总裁李策讲述了独属于这片黑土地的“碧空远影”。独家对话碧桂园黑龙江区域总裁李策 进阶之路的前进与归属 多年前李策加入碧桂园,从基层员工做起。与无数初入职场的新人一样,彼时的李策对碧桂园的理解仅限于搜索软件上的介绍,忆起第一次去集团参观,他笑言那次经历相当于“认知”洗礼,自此李策对碧桂园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亦油然而生。 提及对碧桂园的理解,他的切身体会则是公平公正。他说:“我自身在碧桂园的经历证明了这一点,碧桂园每年都为员工提供多次培训提升的机会。”一个好的企业如同智者,追随它向前的轨迹暨可发掘自身潜力又可拥有发挥的舞台。从基层员工到区域总裁,李策的进阶之路折射着碧桂园对人才的爱惜,更展现着头部房企所具备的独有的兼容并包的魅力与文化。 更让李策认同的则是,碧桂园在拥有了更多资源之时,便以最大的能力回馈社会,除去定向捐款爱心帮扶,碧桂园还致力于精准扶贫,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展点对点的“授人以渔”帮扶政策。他说:“正是抱着这样的责任与担当,碧桂园愿把最好的呈现给置业者,希望社会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更美好,这是所有碧桂园人奋斗的目标”。对80后的李策而言,与碧桂园一同为一方水土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是十分有意义的。独家对话碧桂园黑龙江区域总裁李策 头部房企的实力与信心 谈及碧桂园在哈尔滨的首个项目碧桂园·欧洲城——一个从土地摘牌到展示区开放仅用了76天的项目,李策深表动容。当时很多人认为工期短质量得不到保障,但实际背后不为人知的却是碧桂园人连续多日24小时作业,全力以赴加班加点工作。李策动情地说:“我终生难忘项目开放前夜所有人动情落泪的画面,项目施工阶段我们吃住一起,所有人都以忘我的状态全力加速工程进度,这个项目凝聚了我们所有人的热情与艰辛!面对当时其他地产的烂尾楼,我们希望以真正的实力证明桂园有信心也有能力做好每个项目。” 碧桂园做到了,更好更稳更快地完成一个又一个项目,这是头部房企的水准亦是行业的标杆。截止目前碧桂园下沉到在黑龙江多地,下设4个项目均为当地标杆住宅项目,但这对碧桂园来说还远远不够。提及对未来的布局与规划,李策拓业者的姿态明朗起来,他提到了两大重点,“科技和农业”,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作为在世界五百强排第147名的碧桂园虽创办于南方,兴于房地产业,但碧桂园已从单一地产开放商逐步发展为为全世界创造美好生活产品的高科技综合企业,随着对全国的深入布局,碧桂园在黑龙江的大幕正在徐徐拉开,上演着属于这片黑土地的精彩,李策对其充满信心。独家对话碧桂园黑龙江区域总裁李策 碧桂园在黑龙江的破局之路 黑龙江地大物博,辖区总面积40多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700万,但近年来人口流失趋势十分严峻。碧桂园注意到此态势,并给出了完全不一样的答案。李策介绍道:“以后我们会相继在345线城市布局,让每个区域每个城市的人才可以有归属感,以此留住人才。”打造好房子是碧桂园的重要落脚点之一,但无疑碧桂园还将持续不断完善在黑龙江的布局对其发展进行助力。打破黑龙江地区相对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的局限性,这是碧桂园在北国边疆未来的深耕方向,李策如此介绍碧桂园黑龙江区域的重任。 于李策提纲契领的表达中,我们可从中窥见他深谙市场现状和碧桂园优势,区域发展蓝图于他已然清晰,与其说任重道远不如说胸有丘壑自然敏锐,专业实干自有路途。我们亦有理由相信碧桂园在黑龙江区域必大有作为。 “在所有旅程的终点,我们都会回到启程之地,并第一次认识那里”,这正是哈尔滨人李策在碧桂园的经历,少年出走,只为有天归来,带着满腔热血,亦带着一身本领。李策还将与碧桂园一同走过更多十年,他始终坚信,社会因碧桂园存在而更美好,家乡会因越来越多归来的人更美好。
疫情和外部环境变化打乱了企业发展的时间线,但也让企业家们有机会静下心来,在不断的“向前看,向后看”之中,为企业的未来积累更坚实的基础,在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的过程中,为企业打开更大的想象空间。 9月14日,在“请回答2020:张磊和朋友们聊《价值》”的对话中,张磊与海底捞董事长张勇、奇绩创坛创始人兼CEO陆奇、斑马资本联合创始人及合伙人庄辰超、国仪量子公司CEO贺羽,这些“灾后重逢”的企业家朋友们,在长期主义的共识下,回望初心,反思当下,谋划未来。 以下为对话实录:
近日,苏州思必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获得数亿元人民币Pre-IPO轮战略投资,参与本轮投资的包括珠海大横琴、美的资本、上海交大基金会旗下菡源资产、中信证券投资、元禾控股等知名投资机构。 思必驰总部位于苏州,在上海、北京、深圳均设立分公司、研发中心,是国内领先的对话式人工智能公司,拥有全链路的智能语音语言技术,包括声学信号处理、语音识别、语义理解、任务及知识型对话管理、知识问答及聊天、语音合成、声纹识别等,自主研发了人机对话系统与语音芯片,为物联网智能终端、智能汽车等客户提供软硬一体化的全链路语音交互解决方案,为金融、政务、医疗等行业提供以对话式AI为主的“数字智能助理”解决方案。 本轮融资后,思必驰将持续加大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增强源头技术的持续创新力;加大对AI芯片、软硬一体化的语音交互解决方案的研发投入,加快产品方案升级,协助客户打造一流的人机交互产品体验,巩固在物联网智能终端市场的优势地位;在“新基建”时代背景下,加速赋能金融、政务、医疗等行业的智能化升级,以AI助力降本增效,提升行业的管理与运营效率,助力业务价值创新,为智慧城市建设注入新“智力”。(谢岚)
2020年8月13日,外交部副部长郑泽光与美国国会议员举行视频对话,美国会众议院外委会亚太小组委主席、加利福尼亚州民主党联邦众议员贝拉等出席。 郑泽光指出,我们继续鼓励中美两国企业开展互利合作。我们敦促美方立即停止打压中国企业的霸凌行径,为两国经贸合作营造有利环境。美国内那些鼓吹人为割裂与中国经济联系的人,违背了基本常识和经济规律,损害的是两国企业和消费者的根本利益。我们敦促美方停止歇斯底里的反华鼓噪,停止损人害已的做法。 贝拉等众议员表示,美中关系对两国和世界至关重要,双方应共同努力,保持美中关系稳定发展,这符合两国和世界人民利益。尽管美中价值观和政治制度不同,在很多问题上存在分歧,但两国应通过坦诚对话沟通增进彼此了解,有效管控分歧并寻求扩大在抗疫、经贸等领域互利合作。美国国会愿继续同中方保持沟通交流,期待开展更多类似对话。(外交部)
【编者按】2020年8月26日,中国上海虹桥,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指导、主办的“2020(第三届)年度论坛”即将举行,主题为“浪奔”。 在后疫情时代全球经贸格局与秩序重构背景下,中国房地产业能否继续“乘风破浪”?重温2018和2019两届年度论坛重量级嘉宾专访或会有部分答案。 在第三届年度论坛举办前,我们特别推出《年度论坛•对话重温》系列。本次推出的是,2018年论坛嘉宾、东原集团副总裁丁芳女士。对话时间2018年9月。 以下是与丁芳的对话(精选版) :在产品创新上做了哪些尝试? 丁芳:强调客户生活场景营造与运营,追求生活本源,通过童梦童享、优度优家、原聚场等子品牌进行交叉,形成生态网络,创造客户粘贴度,实质也是我们通过社区运营,让业主客户感受到生活的本源与乐趣。儿童、老人、还有忙于工作的家庭主要成员,这几类人的行为会让不同的子品牌之间内容产生交叉和传接,把社区业主联系在一起,同时,我们会进行沟通交流,以便进一步改进和创新工作。 :如何平衡成本、利润、品质、速度的问题? 丁芳:因为东原的发展速度较快,我们对印系列和阅系列的要求本身有一些区别,我们通常对“阅”系列产品周转要求较高。我们提速是指更多的做专业整合,比如说市场、客研和设计,要在前端更高效的来协同工作,而不是常见的串联的工作输入输出模式。 另外我们较关注现金流,开盘后的销售速度和现金回款的速度要求比较高。我们整体大运营口是靠经营加杠杆,如何在开盘后更快地回流现金,保证收款的效率,对此我们是有要求的,但在交付节点上,我们对客户满意度要求很高,因此交付品质上有很高要求和标准 :您有没有印象特别深刻的案例故事给我们讲一下? 丁芳:我拿苏州千浔项目来举例吧,该项目相对有点遗憾的是项目面市时点苏州市场处于回调期,项目的销售流速收到较大影响,但这个项目反响很强烈,在区域同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在项目产品前期策划阶段,我们邀请到全国有名的建筑师来参与,整个项目团队在新工艺性要求实现的过程中,克服了很多困难。另外项目从开始阶段,我们就把建筑、室内、景观三个不同专业大咖整合在一起,三位大咖经常一起开会讨论每个空间场景的关系。后来这个项目产品设计管理过程的很多经验,我们在更多的项目上进行了应用。 :您带领的研发团队多少人?每年动员投入到产品研发上面的费用大概多少? 丁芳:集团加上城市公司研发团队全部加在一起人120人左右,集团研发团队18人左右。专项研发费用不固定,我们很多是跟项目相结合的,比较推崇的方式是不做纯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就马上找项目去落地打板,进入项目的费用了。比如说精装修的打板,最近在武汉做了一系列的打板,这些打板都可以转化为实际销售,因此它也不会占用特别的研发费用。 :您觉得房地产发展未来是什么趋势? 丁芳:我认为房地产发展要建立在了解国家宏观政策及经济发展变化基础之上,包括国家的人口结构的变化及新消费的产生,国家很多宏观经济政策是鼓励一些新行业的发展,这些与整个中国经济和购买力的成长是相关的。作为房地产行业,要密切关注政策动向。未来消费者居住只是最基本的一个需求,一定会有基于这个基本需求之上的更多的需求产生,这才是新消费。 :那您如何去捕获新消费? 丁芳:我认为房地产企业最大的优势就是与客户的距离最近,从家这个原点出发,社区是最接近第一消费场景,或称第一连接场景。房地产行业在建造运营管理中,我认为是能力最强的一群人在做。他们是资源整合者,始终在整合政府、咨询机构、建造机构等相关资源。 :您平时喜欢看什么类型的书籍?有什么兴趣爱好? 丁芳: 我喜欢看的书很杂,最近虚构类看的较少,非虚构类涉及的会更多。经历过中欧、长江两大国内顶尖管理学院的系统化管理教育和培训,而且一直在管理岗位上工作,因此管理类方面的书籍看得也很多。近两年还比较喜欢读一些科普类、历史类相关书籍。前几天团队让我分享一下半年书单,我推荐了这么几本:《思考,快与慢》、《现实不似你所见》、《规模》、《为食物辩护》、《刷新:重新发现商业与未来》。 除了工作,旅行、跑步、看剧,我都喜欢。我喜欢看音乐剧、话剧,这些爱好和我工作有一定相互影响。还喜欢和跨行业的人士去沟通交流,我认为地产行业未来它一定更多的和社会连接,跟新的消费类别、甚至是一些新的科技趋势、商业模式相连接,那宽广的知识领域和兴趣爱好也会帮助我去捕捉不同行业的创新思维和商业模式,反
【编者按】2020年8月26日,中国上海虹桥,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指导、主办的“2020(第三届)年度论坛”即将举行,主题为“浪奔”。 在后疫情时代全球经贸格局与秩序重构背景下,中国房地产业能否继续“乘风破浪”?重温2018和2019两届年度论坛重量级嘉宾专访或会有部分答案。 在第三届年度论坛举办前,我们特别推出《年度论坛•对话重温》系列。本次推出的是,2018年论坛嘉宾、华夏时报总编辑水皮。对话时间2018年12月。 以下是与水皮的对话(精选版) 水皮认为,房地产有长周期和短周期。从长周期角度讲,房地产依然有很大空间,各地房地产依然是支柱产业。中国房地产短周期是2+4,2年暴涨,4年整理。2015、2016年两年暴涨,2017、2018年过去了,之后两年也是平台调整期,大家对房地产调控不要做整体预期和判断。 但是不同的地方,因为一城一策本来就不一样,有调整最多是结构性调整,不可能整体做调整,短周期是平台整理期。对于2019年房地产的机会,水皮坚信机会始终在一二线城市,三四线最多起补偿作用,最终希望或者提升空间都在一二线城市。同时一二线城市因为拿不到地,今后对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也是对企业产品开发能力的考验。
【编者按】2020年8月26日,中国上海虹桥,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指导、主办的“2020(第三届)年度论坛”即将举行,主题为“浪奔”。 在后疫情时代全球经贸格局与秩序重构背景下,中国房地产业能否继续“乘风破浪”?重温2018和2019两届年度论坛重量级嘉宾专访或会有部分答案。 在第三届年度论坛举办前,我们特别推出《年度论坛•对话重温》系列。本次推出的是,2019年论坛嘉宾、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可持续住区研究中心(CSC)联合主任孔鹏。对话时间2019年8月。 以下是与孔鹏的对话(精选版) 增量市场的困惑是好产品与未获得相对应价,而存量市场则处于混沌状态,还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 数据人居这条赛道是指一个产品服务,四个应用场景。一个产品服务是我们在2017年推出了AI宅和I享社区,是一套技术解决方案,I享社区是技术+服务的解决方案。AI宅最核心是基于物联网、边缘计算,大的数据处理加上云计算,最后使房子和人连接起来的系统,给房子加上了脑子,加上人工引擎。比起华为干的事,比起无人驾驶汽车,房子就在这儿摆着,周围环境也不复杂,用户两三个人,并不难。我们在14、15、16、17,深入打磨产品和技术,发表了若干个学术论文,发表了若干专利,形成了一套可以应用的产品服务。 2018年做打样和运营,我们大概做了几个大规模的小区,在北京做了20万平米的小区,做了2500户的小区,部署了20万个传感器,是世界上最大的物联网小区,每天有1个多T的数据跑出来,后台的机器决策、人工智能有很多具体有意思的东西。这是一套产品服务。 下面是四个应用场景,第一个应用场景是我们为开发商服务。如果开发商它是把这个事当成战略看,把未来的数字化转型当成战略,我们可以帮它定制。做RND很贵,跨界更贵,我们有清华的技术,有现成的产品服务可以帮开发商做定制。中小开发商直接卖产品和卖服务做部署,一个应用场景。这是针对增量的场景。 第二个针对存量场景。主要是做都市有机更新。第三个智慧医养。第四个应用场景是数字新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