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网络)12月16日晚间,云南证监局发布公告表示,因国融证券未能采取有效措施督促发行人规范使用募集资金等原因,云南证监局对国融证券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图片来源:云南证监局官网)据云南证监局公告表示,经调查,国融证券债券发行人腾冲市建安城乡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腾冲建安”)将“18腾冲01”债募集资金转借给其他两公司,合集金额达6300万元。公告显示,腾冲建安曾将“18腾冲01”债募集资金分别转借给腾冲市盛源旅游文化投资开发有限公司2500万元和腾冲市凤里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指挥部3800万元,占募集资金总额的7.875%。目前,以上两笔借款均已收回。云南证监局认为,国融证券作为腾冲建安的受托管理人,未能采取有效措施督促发行人规范使用募集资金,且未在云南证监局组织的自查工作中如实报告发行人存在将募集资金转借他人的情况。因此,云南证监局对国融证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据公开资料显示,国融证券成立于2002年4月,注册资本为17.83亿元。北京长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国融证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70.61%。就在本月,有媒体报道称,国融证券因一桩财务造假案遭证监会立案调查。据悉,国融证券于在11月份收到了证监会的立案调查通知书,被调查原因与ST富控2016年的一桩重大资产出售案有关,国融证券担任该交易的独立财务顾问。目前,国融证券尚未公开回应此事。截至今年上半年,国融证券实现营收4.63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17.17%;同期内实现净利润0.61亿元,较上年同期扭亏为盈。
昨日,2020年证券公司分类评价结果出炉。国融证券获评为B类BBB级,较去年的分类结果上升5级。国融证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本次评级结果对国融证券扩大现有业务规模、扩大与外部金融机构合作的业务范围、拓宽合作渠道等方面均会带来积极影响。 这位负责人表示,自2019年以来,国融证券痛定思痛,全面加强合规风控管理,把合规管理体系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公司对重大合规风险行为零容忍”“守住合法、合规底线,坚守职业道德底线”等要求,让合规意识融入业务发展的全流程。 据了解,今年以来,国融证券聘请外部知名咨询机构对公司合规管理环境、合规管理职责履行情况、经营管理制度与机制的建设及运行状况等进行全面评估,对公司合规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强化;与外部机构一同探讨、剖析行业共性问题,对公司员工开展培训,提升合规管理水平。 国融证券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公司将不忘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牢记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使命,不断提升执业质量,发挥专业优势,履行好金融机构的使命担当,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为打造“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本报讯 8月26日,2020年证券公司分类评价结果发布。2020年,共有98家券商参与排名,据 有57家券商的评级相比2019年发生了变化,其中有32家成功“升级”。从上调角度来看,国融证券表现最为出色,评级由2019年的C级上调5级至B类BBB级,也是今年唯一连升5级的券商。 此次分类评级的提升,直接降低了证券公司投资者保护基金缴纳数额,有效节省了运营成本。国融证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本次评级结果对于国融证券扩大现有业务规模、扩大与外部金融机构合作的业务范围、拓宽合作渠道等方面均会带来积极影响。 为有效实施证券公司审慎监管,促进证券公司的业务活动与其治理机构、内部控制、合规管理及风险管理等情况相适应,实现证券行业持续规范发展,2020年7月10日,中国证监会对《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进行了再一次修改,从分类监管的角度,促进证券公司加强合规风控、增强核心竞争力,以“体现合规、审慎导向,支持行业差异化、专业化发展”为核心,进一步优化完善分类评价指标体系。 上述国融证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自2019年以来,国融证券全面加强合规风控管理,把合规管理体系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公司对重大合规风险行为零容忍”等要求,全方位多举措宣扬“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企业精神,让合规意识融入到业务发展的全流程。 在系统建设方面,国融证券持续推进完善各业务管理系统及监控系统;在加强制度建设方面,积极按照新规要求加强制度体系、业务流程、系统建设、风险控制、授权授信、信息隔离、客户投诉、员工执业行为等方面的管理、规范工作;同时,今年以来,国融证券聘请外部知名咨询机构对公司合规管理环境、合规管理职责履行情况、经营管理制度与机制的建设及运行状况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对公司合规存在的不足进行强化。
(图片源于网络) 7月29日,国融基金发布公告称,公司旗下两只产品国融融鑫混合A和国融融鑫混合C未能满足基金合同规定的基金备案的条件,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图片来源:国融基金公告) 这家成立刚满3年的基金公司,近年来无论是规模还是产品业绩,都始终徘徊在“生死线”边缘。 据Wind统计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国融基金资产管理规模为3.09亿元,位于142家公募基金的倒数第七位。 此外,国融基金旗下12只基金产品均为混合型基金,产品“单一化”、“迷你化”问题凸显;由于国融基金经理人数有限,更是存在一位经理管理10只产品的情况。 一年内管理规模“缩水”超6成 据天眼查显示,国融基金成立于2017年6月,是一家券商系基金公司,注册资本为1亿元。国融基金股东为国融证券和上海谷若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其中,国融证券持股51%,上海谷若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持股49%。 成立以来,国融基金的管理规模始终未能迎来爆发式增长,2019年一季度以前,始终保持在3亿元的规模之下。 2019年二季度,国融基金管理规模激增至8.25亿元,达到成立以来的峰值。 但好景不长,自2019年二季度起,原本规模未超10亿元的国融证券一年时间内管理规模再“瘦身”至3.09亿元,缩水幅度达62.5%。 据Wind显示,今年以来,国融基金的管理规模继续缩水,半年内下滑44.49%,也成为了142家公募基金中,规模缩水最严重的几家公募基金之一。 (图片来源:天天基金网) 与同行业公募基金相比,自成立以来,国融基金的规模也始终位于公募基金公司的倒数十名之列。 12只“迷你基”收益跑输行业均值 规模远远落后的国融基金旗下的产品表现也并不“抢眼”。 据Wind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国融基金共有12只基金产品,均为混合型基金。 搜狐财经发现,这12只产品不仅收益全部落后于行业均值,除国融融泰灵活配置混合A产品规模为1.15亿元外,11只产品规模不足1亿元,全部产品皆为“迷你基”。 据Wind显示,近一年来,国融基金混合型产品平均收益率为23.84%,落后于行业均值16.12%;近半年来,国融基金混合型产品平均收益率跑输行业均值4.71%。 从产品回报率来看,半年内,国融基金的产品也均位于行业排名的中后段。 其中,Wind显示,今年以来,国融融银灵活配置混合和国融融泰灵活配置混合的产品回报率分别为-4.18%和-4.53%。 不仅如此,国融基金旗下历史回报率最高的产品,在同行业内也仅仅处于行业的中游。据Wind显示,国融融盛龙头严选混合C产品成立以来回报率为51.32%,但行业内排名也排在1000多位之后。 (图片来源:Wind数据端) 一员“老将”管理10只产品 据Wind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国融基金仅有3位基金经理在职,搜狐财经发现,这3名经理手中,均管理多只基金产品。 其中国融基金老牌基金经理田宏伟一人管理了10只国融基金旗下产品,“一拖多”现象严重。 而国融融泰灵活配置混合A更是由国融基金公司全体基金经理共同管理。然而在3为经理的加持下,该今年以来回报率为-2.60%。 据Wind显示,田宏伟为天津大学博士,为国融基金投资总监兼基金经理。在加入国融基金以前,田宏伟曾先后任国泰君安资产管理部研究员及高级投资经理、国泰君安证券资产管理公司投资管理部总经理等职务。 国融基金另一位基金经理梁国桓具备15年金融从业经验,目前管理国融基金8只产品。 (图片来源:天天基金网) 此外,冯赟于2019年10月加入国融基金,目前管理10只产品。据Wind显示,冯赟管理的10只产品中,共有6只产品自其任职以来回报率为负,行业内排名均垫底。
监管四度喊话无果 融资租赁“失联户”怎么治 北京商报讯(记者 孟凡霞 刘四红)融资租赁行业再现“失联户”。7月23日,据天津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天津市金融局”)通知公告栏最新消息,经查,中融国融国际融资租赁(天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融国融”)存在2019年三、四季度未按规定填报“全国融资租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2019年7-12月未报送月报情况,违反《天津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第十二条有关规定。依据《天津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第三十八条有关规定,该局于2020年7月20日对中融国融作出责令限期改正,处人民币2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天津市金融局称,因多次与中融国融联系无果,无法直接送达、邮寄送达,因此向中融国融公告送达《缴款通知书》。而这已是中融国融第四度被天津市金融局喊话。 从经营来看,中融国融失联已有一段时间。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早在2019年11月18日,该公司就曾因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联系而被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此后的2019年12月10日,天津市金融局发布的第二批融资租赁公司“黑名单”公告中,中融国融亦位列其中。 针对中融国融后期处理,天津市金融局相关工作人员透露,此次处罚主要是因长期联系不上该企业,所以采取了公告送达的方式,如果后续再联系不上,将按照《融资租赁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天津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等规定,对该公司进行下一步处理。 据《暂行办法》,针对无法取得联系、在企业登记住所实地排查无法找到、连续3个月未按监管要求报送监管信息等“失联”类非正常经营融资租赁公司,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要督促整改,其中,整改验收合格的,可纳入监管名单;拒绝整改或整改验收不合格的,纳入非正常经营名录,劝导其申请变更企业名称和业务范围、自愿注销。 “自2019年下半年以来,地方金融监管局分批、持续开展专项清理排查工作,就经营异常的融资租赁机构予以公示,对于问题机构且拒不整改的,将其及时清理出局。”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中融国融这一公司作为疑似“失联”的主体,在多次监管喊话均无果的情况下,后期或将被作为行业的“害群之马”清理出局。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融资租赁行业充斥着大量“失联”“空壳”机构。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全国共有融资租赁公司11124家,比上年增加518家,同比增长5%。不过,其中超过七成的融资租赁公司处于空壳、停业状态。 苏筱芮指出,当前,“失联”“空壳”是融资租赁行业比较显著的乱象,针对此问题,各地的专项清理工作正有条不紊开展,融资租赁监管基本框架也已搭建完成,行业发展正逐步迈向正轨,且监管呈现出一个趋严的态势。 一融资租赁行业资深分析人士同样称,因早期设立门槛不高,监管也较为宽松,因此近几年来融资租赁行业,无论是公司数量还是资产规模,都呈现爆发式增长。在该人士看来,融资租赁行业严监管是顺势而为,且2020年这一强监管将会持续。 对于现存融资租赁公司,苏筱芮建议,公司应以合规为本,认真研究银保监会就融资租赁业务颁布的《暂行办法》,不触碰红线,力争达成各项监管指标,回归本源业务,力争在拓展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推进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充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