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多方消息,1月28日上午,工行内部召开视频会议宣布,现任工行副行长、首席风险官的廖林将出任工行党委副书记,待履行相关程序后,将正式出任工行行长一职。 公开资料显示,廖林, 1966年生人,2019年11月起担任工商银行副行长一职,2020年4月兼任工商银行首席风险官。 加入工行前,廖林曾任职建行20余年。自1989年7月加入建设银行起,廖林曾历任广西分行副行长、宁夏分行行长、湖北分行行长、北京分行行长,2017年3月任建设银行首席风险官,2018年9月至2019年11月出任建设银行副行长。 1月5日晚间,现年54岁的工商银行原行长谷澍公告辞职。谷澍现已调任农行担任董事长,接替因年龄原因退休的周慕冰。 此番调整后,工行的高层架构将为:董事长陈四清,行长廖林,副行长徐守本、张文武、王景武,以及“待官宣”的张伟武。 工商银行近来高层人事变动较频繁,除廖林外的其余副行长均为2020年上任。 其中,原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王景武,2020年4月获银保监会核准担任工商银行副行长。 徐守本、张文武和张伟武均由工行内部提拔。2020年7月30日,银保监会核准了原工商银行财务会计部总经理张文武的任职资格;10月14日,原工行深圳分行行长徐守本正式上任总部。 去年11月时,有消息称工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张伟武拟升任副行长,但截至目前,这一消息尚未官宣。 近来,六大行高层正处在调整变动期,本月中,原邮储银行行长郭新双调任中国人寿党委副书记及监事长、原工商银行行长谷澍出任农行董事长、原中国银行行长王江调任建行出任行长。 目前,六大行中,尚有的还有中行行长和邮储银行行长之席有待“补位”。
国有大行再迎重要人事变动。 券商中国记者从多位银行内部人士确认,12月24日上午,工商银行(行情601398,诊股)(港股01398)行长谷澍正式赴任农业银行(行情601288,诊股)(港股01288),“接棒”周慕冰出任农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慕冰到龄退休。在履行完相关程序后,谷澍将正式出任农行董事长一职。 谷澍现年53岁,于2016年出任“宇宙行”行长一职,成为当时四大行中最年轻的行长,此番出任农行董事长后,也将成为四大行中最年轻的董事长。有银行业内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谷澍的业务能力在工行内部评价较高,工作认真勤奋,从他求学和任职经历看,不仅在财会领域有很深的专业造诣,也兼具基层管理和国际交流经验。 相比于工行的体量和业务复杂程度,农行的业务主要聚焦在传统银行业务,且有较大业务比重分布在“三农”和县域金融。作为“老工行人”,谷澍赴任农行后,如何将工行的业务发展和转型经验与农行的业务定位有机结合,在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潮流下,带领农行进一步扩大自身的业务优势,是摆在谷澍面前的课题。 资深财会专家,业务能力强 谷澍是“老工行人”,在1998年博士毕业后,加入工行总行,先后任职于会计结算部、计划财务部和财务会计部,2008年出任工行董事会秘书,两年后担任工行山东省分行行长,并于2013年起担任工行副行长一职,2016年出任工行行长一职至今。 谷澍的业务能力在工行内部评价较高,有内部人士评价他工作认真、拼命。“他经常一周七天都在工作,而且每天会加班到很晚”。 “谷澍是资深财会专家,他出身财会世家,父亲谷祺是东北财经大学的教授,是我国财会学科的元老级人物。他自己也是全国首批经国家统一考试取得从业资格的注册会计师,还是国内会计准则专家组的核心成员。”工行内部人士曾对券商中国记者透露,谷澍在工行股改上市的关键时期,不仅带领团队完成了工行的财务重组、关键财务指标手册和投资者问答等路演材料中财务相关内容的准备和审核,还全程参与工行的路演推介活动。尤其在工行境外上市路演过程中,他与行领导一道前往多个国家,向全球投资者介绍工行的财务状况。 据了解,谷澍还在工行内部积极创新财务管理体系,甚至在业内引领银行财务体制改革。为了给股改上市铺路,工行内部在2005年前后进行了风险管理、人力资源体系、科技创新、财务管理体制等多方面的自我改革。其中,财务管理体制改革主要由谷澍组织负责。此外,谷澍还在工行内部推行会计核算体制改革,他是工行现代会计体系的主要构建人,是工行会计核算系统的主要设计者。 周慕冰到龄退休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到龄退休的农行董事长周慕冰也出身于工行系统。公开资料显示,周慕冰现年63岁,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曾历任工行海南省分行行长助理兼洋浦分行行长、总行政策研究室主任、福建省分行行长。 周慕冰的工作履历较为丰富,除了银行从业经历外,他还当过西南财经大学金融系教师,也有地方政府工作经验,2000年-2004年先后出任重庆市渝北区副区长、区长,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主任、重庆市副市长等职,还有金融监管部门从也经历,2010年-2016年出任原银监会副主席。 2016年7月起,周慕冰加入农行担任董事长。在农行期间,周慕冰推行“三年净表计划”和数字化转型等战略。其中,2017年年中,农行启动“净表计划”,彼时农行不良率连续八个季度高于2%,在四大行中最高,农行坚持“控新、降旧”两端发力,三年净表计划于2019年顺利收官,农行的资产质量状况得到全面改善。截至2020年6月末,农行不良率1.43%,较上年末微升0.03个百分点,资产质量总体稳定。拨备覆盖率284.97%,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2019年初,农行制定了“推进数字化转型再造一个农业银行”的战略构想,目标是以“三农”、普惠、供应链三大系列线上融资产品为突破重点,聚焦政务民生、消费零售、产业链三大类场景,集中力量打造开放银行、零售、对公、信贷、运营和数据六大中台,逐步建成业务能力完整的统一数字化平台。 工行的数字化转型要早于农行,在四大行中处于领先地位。作为工行数字化转型的亲历者,谷澍出任农行董事长后,如何把在工行进行数字化转型的经验与农行的自身情况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再造一个农业银行”的愿景,将是谷澍面临的考验。 农行行长张青松年初在业绩发布会上被问及如何看待股价长期低迷的问题时表示,“以目前的股价水平,我个人认为,农行毫无疑问是潜力股、价值股。”
央行的大换岗从年初持续到年末。 据财新消息,有关组织部门已任命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兼任外管局局长,原外管局局长易纲不再担任此职,央行内部已宣布。目前易纲仍为央行副行长兼中财办副主任。如实,在央行的行领导新班子中,除行长周小川和副行长潘功胜外,全部为新面孔。 让外界疑惑的是,此前潘功胜并没有外汇管理的经验。从长远来看,人民币在加入SDR之后,正是迈向国际储备货币的关键当口,缘何会有这样的部署?短期来看,新官上任的他将如何面对2015年12月以来人民币汇率的急剧波动呢?此次角色兼任,究竟是弥补短板还是短期代理?一线银行家 翻开潘功胜的履历,两次大行IPO经历,使潘功胜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少壮派”银行家,而多次求学经历提升了他所处的平台和视野,成为职业发展的“助推器”。 1983年,20岁的潘功胜毕业于浙江冶金经济专科学校(嘉兴学院前身)财务会计专业。因成绩突出,被留校任经济系教师。 4年后,不甘于现状的潘功胜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攻读起人力资源方向的硕士,在获得硕士学位后,继续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 1993年,潘功胜进入工商银行住房信贷部,担任副主任,一干就是4年。1997年10月,潘功胜第三次踏进了大学校门,作为重点培养的中层干部,以博士后研究人员身份被派往英国剑桥大学佳奇商学院学习,其间还在英国渣打银行接受了为期8个月的在职培训。 回国后,潘功胜调任工行计划财务部短暂任职后,被调任至人力资源部任副总经理,负责精简机构,为工行上市做准备。 此后,工行开始实行全面成本管理,大量削减分支机构并裁员。然而,大刀阔斧的“瘦身”也带来了一些遗留问题,关于内退员工待遇问题的争议一直延续到今天,潘功胜作为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一度压力山大。 之后他被派往工行深圳分行,出任副行长。但不到一年,潘功胜又被调回总部,出任计财部总经理兼股份制改革办公室主任,在姜建清的领导下,负责实施工行IPO工作。 最终,工行于2006年10月成功上市,工行已然成为全世界市值最大的“宇宙”银行。2008年5月,时任工行董秘、战略管理与投资者关系部总经理的潘功胜调任农行副行长,分管农行财务重组、股份制改造、农行IPO等事项的具体运作。 在潘功胜的组织和协调下,农行IPO团队通过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科学设计发行方案、引入“绿鞋”机制,精心提炼“县域经济蓝海”投资故事等方式,为IPO打下了良好基础。 2010年农行成功登陆资本市场。股改之后,农行的经营和利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2012年半年报显示,农行在总资产、净利润等指标上已反超中行。 在完成了两家国有大行上市使命后,2012年他赴任央行,成为继朱民之后,近年来第二位从商业银行副行长任上胜任央行副行长的官员。学者型监管 在一次回母校嘉兴学院座谈时,潘功胜在鼓励学弟学妹时表示,从学生到踏上工作岗位再到今天的自己,他一直坚持的是“学习”。 因此悬在他头上的头衔特别的多:从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002280)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到全国金融青联常委、中国金融学会理事、全国青联留学人员联谊会理事、工商银行博士后工作站导师等等。 在操盘两家大型银行上市后,潘功胜连续推出了多部专著《国际大型银行成长之路》《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上市银行价值分析》和《大行蝶变-中国大型银行复兴之路》。其中还凭借《大行蝶变》一书获得孙冶方金融创新奖著作奖。 “这个长着一张孩子气的脸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的多的行长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有些腼腆。”这是他留给多次接触过财经记者的第一印象,但在交流中能深深地感受到这位监管者的果敢。 他是出镜率最高的央行官员。每次出现,潘功胜带来的话题都不一样。从提示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风险,到建言健全贫困地区金融组织体系,再到呼吁打破刚性对付还原真正市场。 目前潘功胜分管央行研究局、办公厅、金融市场司、金融稳定局、国库司、调统司,原外管局局长易纲还分管国际司、货政一司和二司等。 此前他还分管过征信业务、互联网金融等业务,堪称是全面监管人才。但遗憾的是,履历表上却不见他拥有外汇管理方面的经验。 但一位曾经采访并到过他办公室的前记者曾描述过这样的一个细节,在他农行的办公桌上经常摆放着许多世界知名的英文报刊。 “潘行长是一位具国际视野的银行家,他可以用英语交流,特别是在说专业词语的时候,他可以准确引用与中文对应的英文单词。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和他的国际同行增进了解和沟通。” 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7月,潘功胜在出席中国人民大学和交通银行联合举办的2015年国际货币论坛暨《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发布会提出,下一步应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进一步健全市场利率的定价机制,增强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能力。而这恰恰是加入SDR后,人民币在国际化征程中即将要面对的两大关卡。
工行于8月31日在京召开2020年中期业绩发布全球电话会议,境内外知名投研机构的逾200名投资经理和银行业分析师参加了会议。管理层及14个部门负责人以回应自由提问的方式解读中期业绩,缓释了投资者分析师担忧。 目前资本市场12家知名券商对工行投资建议积极正面,给予工行“增持”或“买入”评级,认为半年报符合市场预期,核心要素稳定,经营质态稳健。 未来息差压力有望减小 半年报显示,截至6月末,工行总资产331120.1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0025.74亿元,增长10.0%。 对于工行资产增速情况,中信证券表示,前两季度工行总资产单季增幅均为近年同期最好水平,其中信贷、投资和同业资产均有积极增长;华泰证券表示,工行总资产增速在大型银行中居于前列;汇丰认为,工行资产增速高于同业,部分反映了工行在贷款储备、资本资源和存款渠道方面的优势。 二季度工行营收增速回升。中信证券指出,工行营业收入增速转正,从一季度的同比下降3.6%升至上半年的同比上升1.3%,主要是当季其他业务收入恢复性增长。 国泰君安表示,营收增速环比上升4.9%至1.3%,主要是因为2019年同期高基数效应逐步消除及子公司保费收入恢复。 半年报显示,工行净利息收益率为2.13%,同比下降16个基点。对此,国泰君安认为,息差因素压力可控,主要是资产端收益率下行的同时负债端成本相对刚性,考虑到下半年来市场利率企稳回升及存款监管推进,工行作为资金净融出行和存款强行,息差压力或将边际降低。 中信建投认为,工行积极调整贷款结构,对公中长期贷款及零售贷款中的经营贷款占比提升,有利于减缓净息差缩窄压力。汇丰认为,因为GDP增速好于预期,目前市场对货币政策放松的预期下降,下半年净息差收窄的速度将会放缓。 资产质量进一步夯实 工行半年报还显示,截至6月末,该行不良贷款2699.61 亿元,增加297.74 亿元;不良贷款率1.50%,上升0.07个百分点。同时该行持续增强风险抵补能力,上半年计提各类资产减值损失1254.56亿元,同比增长26.5%,其中贷款减值损失1117.05亿元,增长21.6%。 国泰君安认为,不良率环比上行源于认定收紧,逾期90天以上偏离度较年初大幅下降至0.62%,逾期率较年初下降23BP至1.37%。 券商普遍认为工行加大不良认定和拨备计提,做实资产质量,潜在风险下降。 中信证券指出,该行广义质量指标向好,关注和逾期两项指标“双降”体现公司严格认定与加大处置的并行效果。摩根大通表示,工行资产质量前瞻性指标有向好的趋势。摩根士丹利认为,加大不良认定、信用成本提前增加或有利于四季度的利润增长。 资本和拨备稳定 风险抵御能力增强 半年报显示,截至6月末,工行拨备覆盖率182.4%,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47%, 一级资本充足率11.61%,资本充足率14.21%。 中信建投和汇丰认为,工行资本充足率尽管下降,但仍保持行业较高水平。美银证券和野村证券指出,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保持在安全区间,资本水平维持稳定。 华泰证券提到,工行资本补充在即,已获准发行300亿元优先股和1300亿元二级资本债,有望提升资本充足率0.81%。 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国信证券、摩根大通、美银证券、花旗、摩根士丹利、里昂证券等9家券商均指出上半年工行主动加大拨备计提力度,拨备维持较高水平。
图片源自网络 8月30日下午,工商银行披露了2020年度半年度报告。 报告内容显示,2020年上半年,工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4484.56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利息净收入3065.49亿元,同比增长 2.4%;营业利润1891.54亿元,同比下降9.5%;归母净利润也同比下降11.4%,为1497.96亿元。 工行对此表示,净利润同比下降,并不是自身经营能力出现了问题,而是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政策要求,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加大向实体经济让利、加快风险化解的结果。 截至2020年6月末,工商银行总资产达33.11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万亿元,涨幅达10.0%。其中,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17.98万亿元,增长7.2%。 上半年,工商银行境内人民币贷款新增1.1万亿元,同比多增3127亿元,增长7.3%,半年增量首破万亿。新增地方政府债投资4673亿元,主承销各类债券9111亿元,均居市场首位。 工行半年报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公司类贷款比上年末增加8191.42亿元,增幅为8.2%,其中,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中部地区、成渝经济圈等重点战略区域,贷款同比多增2520亿元,增量占境内分行全部新增贷款的77.5%。 个人贷款比上年末增加3863.07亿元,增长6.1%。其中,个人经营性贷款增幅最快,较上年末增长25.8%,为4351.59亿元。工行在其半年报中解释道,主要是经营快贷、e抵快贷等普惠领域线上贷款产品快速增长所致。 工行半年报显示,其手机银行客户规模与活跃度市场领先。互联网金融客户突破5亿户,月均活跃客户数在金融业中率先破亿。 资产质量方面,工行上半年资产质量总体稳定,截至6月末,不良贷款率为1.50%,比上年末上升0.07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 194.69%,略低于上年末。 工行表示,为持续增强风险抵补能力,上半年计提各类资产减值损失1254.56亿元,同比增加262.76亿元,增长26.5%,其中贷款减值损失1117.05亿元,增加 198.09亿元,增长 21.6%。 此外,据半年报,上半年工行逾期贷款共计2454.77 亿元,比上年末减少227.39亿元,其中逾期3个月以上贷款1671.26亿元,减少180.06亿元。 但据工行披露,上半年清收处置不良贷款1042亿元,同比多增122亿元。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工行不良贷款2699.6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97.74亿元。逾期贷款与不良贷款的剪刀差首次为负。 其中,截至6月末,工商银行的公司类不良贷款余额为2252.45亿元,不良贷款率 2.09%;个人不良贷款余额440.93 亿元,不良贷款率 0.65%,均较上年末略有上升。 按行业来看,工行表示,受新冠疫情冲击影响,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部分客户贷款出现劣变,不良贷款余额上升较快,不良贷款率分别增加为12.88%和12.07%。 如上图所示,2020年上半年,制造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贷款较上年末增幅最大,工行在其半年报中解释道,以上行业的新增贷款主要用于防疫抗疫及物资保障、民生工程投融资需求等原因。 在资本充足率方面,截至6月末,工商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2.70%,一级资本充足率 13.72%,资本充足率16.00%,均较上年末有所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0.5个百分点,0.55个百分点和0.77个百分点。 工行也在其半年报中对此部分补充表示,已于今年2020年3月和7月,分别收到批复,获准在境外发行不超过3亿股优先股,募集金额不超过300亿元人民币等值美元,此次募集资金将用于补充一级资本。 此外,8月28日,工行已于董事会上审议通过了《关于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的议案》,计划发行总额不超过 1000 亿元人民币的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用于补充其他一级资本。 但该方案尚需股东大会的审议及相关监管机构的批准。
7月17日,中国工商银行在北京发布“第一个人金融银行战略”品牌体系。该品牌体系包括“贴心工行、极智工行、无界工行、放心工行”四个方面,以“服务+、智慧+、场景+、安全+”为核心表达,旨在进一步促进工行“第一个人金融银行战略”实施。据悉,这是国内银行业首家推出的个人金融银行品牌体系。 工行董事长陈四清在发布会上表示,“第一”,既包括经营规模第一,也包括经营质态第一,结构、质量、风控最优;既包括服务品牌第一,赢得客户、同业、监管和社会的高度认同,也包括价值创造第一,营业贡献和协同效应持续提升。同时,也希望通过发挥“机构-公司-个人”(GBC)联动机制作用,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境内境外融合,将个人金融的“第一”扩展为整个工行金融服务生态的最优,实现客户在工行“一点接入、全生态响应、全功能服务”。 陈四清提出,下一步,工行将贯彻全量客户战略,聚焦重点客群和源头市场,突出“分层分群、千人千面”的品牌特质,打造“贴心工行”;突出“产品随需、价值创造”的品牌特质,打造“极智工行”;突出“场景共建、生态共享”的品牌特质,打造“无界工行”;突出“安全放心、便利民生”的品牌特质,打造“放心工行”。 据了解,在客户基础方面,工行服务的个人客户超6.6亿人,个人金融资产超15万亿元,个人金融产品近5500种。信用卡发卡量突破1亿。在品牌价值方面,在英国《银行家》杂志揭晓的2020年全球零售银行品牌价值榜上,工行零售业务以354亿美元再次蝉联榜首。 在科技赋能方面,工行依托智慧银行生态系统ECOS,将智能科技融入零售金融领域,为客户提供智能投顾、智能服务等更加精准、个性化的服务。在账户安全方面,工行研发推出“工银智能卫士”账户安全管理服务,免费提供给个人客户使用,全面提升了账户安全管理水平。目前,已有3000万个人客户使用“工银智能卫士”,使用量超1亿人次。
记者7月15日从中国工商银行获悉,2020年以来该行加快推进第一个人金融银行战略,持续优化个人金融产品服务,促进广大群众实现资产保值增值。截至6月末,工行服务个人客户已超6.6亿,个人客户金融资产规模突破15.5万亿元,较年初增加近1万亿元,相关数据均稳居市场首位。 数据显示,上半年工行个人客户的资产增长中,储蓄存款仍占据绝对主力。同时,个人客户加大股票、基金等资本市场的投入,带来第三方存管、基金资产较年初增长超600亿元。而随着居民保险意识日益增强,代理保险较年初增长超400亿元。同比来看,相对于2019年上半年,工行个人客户的储蓄存款、保险、贵金属资产也都出现较大增长。 分析人士指出,上半年工行个人客户金融资产的增长,折射出我国居民收入持续增长,资产配置更加多元,同时也反映了工行第一个人金融银行战略不断开花结果,产品、服务和品牌竞争力持续提升。 今年以来,工行主动适应疫情带来的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服务需求,加强“非接触服务”创新,快速上线了客户经理“云工作室”,为客户提供在线“零距离”金融服务。截至6月末,工行已有近2万名客户经理建立“云工作室”,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服务。截至6月末,工行个人手机银行客户规模达3.85亿户,全行每3笔业务中,就有一笔来自手机银行。 同时,工行紧紧围绕“六稳”“六保”要求,通过融资、结算、代发工资等各种方式,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提供支持。针对个人经营者的实际需求,工行着力提供个人房产抵押消费与经营组合贷款、e抵快贷、个人金融资产质押经营贷款等产品服务,满足客户实际经营需要的多样化融资需求,上半年个人经营性贷款累计发放近3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