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工指出,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健全完善适应成熟市场的监管规则意义重大,新的一年要着力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大市场。 重点解决“准营难”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形成统一开放超大规模市场的必要条件。过去五年里,中国营商环境得到大幅改善,仅企业平均开办时间一项,就从平均30多天压缩到4天以内。 张工表示,“十四五”时期,商事制度改革将从解决市场主体“准入难”进入解决“准营难”的攻关期。通过推进以“两张清单”“四类方式”为主要内容的商事制度改革,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公正、透明、规范、便捷、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具体将有哪些举措? ——将已在18个自贸试验区成功试点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形成全国版清单,在全国统一复制推广。 ——适应深化改革和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需要,在自贸试验区进行更大力度的改革探索,形成新的“自贸试验区版”清单。 ——对纳入清单管理的经营许可事项,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和优化审批服务这四种方式分类推进改革,推动实现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之外无审批”“四类方式全覆盖”。 ——在全面实现全国各地“一网通办”的基础上,加大推进“跨省通办”的力度,提高企业开办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大力推广电子证照跨层级、跨领域、多场景应用,不断提高企业开办便利化水平。 张工表示,市场监管部门将把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作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着力点,不断增强中国市场吸引力。 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是促进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张工表示,2020年,市场监管总局密切关注市场发展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回应社会强烈关切,把维护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作为市场监管重要着力点,不断加大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 张工介绍,市场监管部门将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等重点任务,切实履行好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职责。具体来看,可以归纳为坚持“三个并重”: ——坚持依法规范和支持规范健康发展并重。支持各类企业创新发展,支持平台经济健康规范发展,平等对待所有市场主体,公平公正开展执法,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坚持治“果”和治“因”并重。对垄断之“果”,依法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同时,更加注重源头治“因”、过程治“因”。通过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强化公平竞争审查,主动加强行业协同监管,促进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协调,综合施策形成合力,努力构建有效有序竞争的市场格局。 ——坚持监管执法和制度建设并重。既注重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实践,又注重构建维护公平竞争的长效机制。在加强执法的同时,推动反垄断法加快修订,加快出台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指南、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等方面规则。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所副研究员王岩表示,加强反垄断有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当前还应加大力度建立和完善反垄断常态化监管机制。“特别是要加大对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行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查处力度,依法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王岩说。 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当前,中国经济正进入新发展阶段,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努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市场,已成为构筑中国经济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石。 王岩表示,以高水平开放提升发展水平,以结构性改革激发经济活力,有助于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大市场。“当前实现更高水平扩大开放,要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加速中国流通发展薄弱环节的生产要素引进,加大金融、保险、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对外开放力度,逐步取消或者放宽境外投资者准入限制,助力稀缺资源、生产要素和先进发展经验引进,推动国内流通水平提升。”王岩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所首席研究员张茉楠认为,持续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还应推动国内要素市场与全球要素市场实现规则对接。“要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积极改革完善边境措施,保障不同市场主体平等获取生产要素,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高效流动,加速中国要素市场与全球要素市场的互联互通。”张茉楠说。 营造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也是高水平开放的重要举措。“要加强外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助力外商优质资源更好参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王岩说。
(经济观察)疫情之下中国继续唱响金融开放“重头戏” (记者 王恩博)去年以来,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依然好戏连场。 取消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外资股比限制;《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管理办法》发布,进一步便利外资投资境内资本市场;批准运通、万事达卡、惠誉等机构进入中国市场……2020年陆续落地的一系列金融开放举措,让外资机构们很“有感”。 在中国银保监会7日举行的一场发布会上,友邦人寿执行董事及总经理张晓宇感叹,该公司的成立和顺利发展正是中国金融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成果。 友邦人寿于2020年上半年获批,成为中国大陆首家外资独资人身保险公司。张晓宇注意到,过去两年,“一行两会”宣布了50多条开放措施,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加速向纵深推进,这既有利于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也为外资企业更好服务中国民众提供了巨大机遇。 一同出席发布会的台资金融机构富邦华一银行行长陈峰介绍,该行已经成为中国大陆规模最大、牌照最全、服务台商最多的台资银行,27个网点遍布大陆12个城市,资产规模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去年税后净利同比增长超过30%,“这些都跟中国大陆的对外开放息息相关”。 陈峰特别提到,尤其近两年来,金融管理部门开放政策进一步公开、透明,加之可预期的环境,让富邦华一银行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 疫情之下,中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内一枝独秀,金融双向开放亦稳妥有序推进。由此带来的稳定性和确定性,让外资机构对中国市场信心更加充足。 德意志银行中国区总经理、德意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彤告诉记者,随着中国资本市场不断扩大开放,德银看到了很多好机遇。 例如,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中欧双边投资协定完成谈判,将令亚太经济体之间贸易互联互通不断加强,中欧投资联系更加紧密,这将带来大量双向投融资业务机会。同时,中国财富管理行业近年来飞速发展,资产管理规模不断增加,财富快速积累让中国客户对风险管理、传承规划、企业转型、家族治理等服务需求显著上升。 “对所有外资公司来说,中国绝对是发展的最大潜力所在。”在张晓宇看来,全球保险业发展潜力主要集中在亚洲,而亚洲的重点又在中国。 张晓宇尤其看好健康中国行动带来的机遇。他表示,友邦人寿将立足自身业务优势以及民众对日益增长的高质量、一体化健康服务和多层次、多样化养老保障需求,持续推动产品升级和服务创新,打造“全程健康友保障”的健康生态圈,努力为中国民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全人群的健康保障和服务,助力“健康中国2030”的建设和实施。 越来越多境外金融机构正加大中国业务布局,下一步金融开放是否还有好戏?对此,银保监会郭树清主席已给出明确答案。他强调,要鼓励中外机构在产品、股权、管理和人才等方面开展合作,拓展开放广度和深度。完善配套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营造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完)
近日,记者从重庆商务委获悉,2020年1月至11月,重庆自贸试验区新增注册企业12837户,同比增长4.48%。 自设立以来,重庆自贸试验区经过探索与实践,已经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发展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发挥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支点和“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联结点重要作用,在推进“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动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等方面开展个性化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特色经验。 重庆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取得了良好成果,获批全国第四个首次进口药品和生物制品口岸以及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平行汽车进口、铁路运邮等试点政策,这都是重庆自贸试验区与企业携手,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平台作用和口岸功能的体现。 重庆自贸试验区集聚了全市约五分之一进出口企业,贡献全市约70%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吸引了超全市40%的外商直接投资总额。 2020年以来,重庆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改革开放新高地作用,坚持培育壮大开放型经济主体,减少限制性措施,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率先推动区内企业复工复产复销,进出口保持平稳,外资项目陆续顺利落地。 据重庆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3年,重庆将以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建设为统领,按照“2+4+1”思路建设。“2”即打造开放的产业体系和开放的政策体系。其中,产业体系围绕服务业扩大开放、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两大方向,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互联网和信息服务、物流运输服务等,打造电子信息、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集群。“4”即围绕集聚人流、物流、资金流、数据流,探索人才对外开放、国际运输开放、金融创新开放、数字经济开放等4个开放,实施更为优惠的财税政策。“1”即与四川省联动,共同争取国家支持设立示范区实体建设区域,积极拓展发展新空间。 同时,围绕重庆特有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等战略和该市“一基地一枢纽四中心”建设进行制度设计,持续开展具有重庆特色的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探索。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顺应数字经济时代产业转型重构趋势,着力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数字服务跨境贸易,助推重庆经济发展率先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重庆自贸试验区新三年建设目标提出,计划到2023年,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建设初见成效,建立以贸易自由便利和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的高水平开放政策制度体系和管理体制机制;重庆自贸试验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占全市比重达到75%;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占全市比重超过30%;新增外商投资企业(独立法人)占全市新增外商投资企业比重达到20%以上;年均新增市场主体超过1万户。(经济日报 记者 冉瑞成 吴陆牧)
曾几何时,资本市场在中国经济中是个“小池塘”。到今天,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已成长为辽阔海洋。截至2020年12月25日,A股市场上市公司数量已突破4133家,成为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 上海证券交易所今年总市值首次超过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成为全球第三大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试点注册制启动,新三板精选层拉开大幕,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资本市场正在发生深刻的结构性变化。 助力科创企业融资 12月7日,新致软件正式登陆科创板,成为科创板第200家上市公司,开启了“科创板200+”的新征程。 截至12月25日,今年科创板新上市141家公司,融资额2179.21亿元,占同期A股融资总额近一半。从无到有,短短一年半时间,科创板从小苗长成大树,科创板上市公司总数量已达211家。 “这表现出一种趋势:上市公司的增量部分聚焦科创企业。”中大期货副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景川表示,科创板自设立以来始终立足于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上市融资,成为我国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为科研成果资本化带来便利,推进了中国证券市场与标准化的国际市场接轨,进一步提升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不仅科创板,2020年8月24日,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落地,注册制改革从增量改革走向存量改革。截止到2020年12月25日,创业板通过注册制发行上市公司已有61家,IPO合计融资648.13亿元。 至此,我国资本市场形成了从科创板到创业板、再到全市场的注册制“三步走”改革布局,对科创企业的包容性增强,上市的效率更高、更加透明、更可预期。 向制度型开放转变 2020年,我国金融开放进程明显加快。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市场、产品、机构的全方位开放。 深港通、沪港通、债券通、取消QFII额度限制,以及与全球知名的股票和债券指数公司开展合作等一系列开放举措,使得跨境资本流动自由化程度明显提升,外资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的便利性不断提升,参与程度不断深化。 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证监会在稳步放开跨境投融资限制的同时,更加注重制度规则的深层次对接,不断增强政策可预期性和稳定性,推动中国资本市场从局部管道式开放向全面制度型开放转变。 目前,已有8家外资控股证券公司获批,首家外资全资基金公司已成功落地。外资私募基金公司进入我国已成趋势,证券基金期货行业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有关人士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推进市场和产品开放。在现有沪深港通、QFII、RQFII等方式基础上,研究推出更多外资参与境内市场的渠道和方式,提高A股在明晟等国际指数中的纳入比例。 “制约我国资本市场更快更稳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是机构投资者占比还不够高,而更多引入境外成熟机构投资者是一条见效快的途径。”业内人士表示,监管层将建立健全境外企业在境内市场发行CDR、在境内第二上市等制度,为我国资本市场引入更多优质上市公司。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锋表示,开放中能否实现市场稳定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管能力,特别是跨境监管能力的提升。要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监测,建立健全数据通报、投资者保护等方面的跨境监管合作和执法机制,为实现更高水平开放提供坚强保障。 市场生态明显改善 2020年,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多重不利因素影响,A股市场保持了总体稳定,韧性增强,重点领域风险趋于收敛。 以股票发行注册制为龙头的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带来资本市场整个生态的变化,也带来市场投资力量和投资理念的变革。 2020年,境内专业投资力量日益发展壮大,无论是持仓还是成交占比都创新高,投资者结构出现边际改善。 从交易情况看,2019年初至今年11月底,境内专业机构A股交易金额合计约112万亿元,占全市场交易金额的比例为17.75%,较2018年上升1.34个百分点。 从持仓情况看,截至今年11月底,境内专业机构持有A股流通市值合计11.50万亿元,较2018年末增加6.26万亿元,增长1倍多。境内专业机构持有A股流通市值占比17.83%,较2018年末上升3.47个百分点。 在投资者结构中,改善的最大亮点是公募基金。截至11月底,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的占比较2018年底上升2.63个百分点,达到6.67%。在优化公募基金注册机制、完善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监管、银行理财入市取得积极进展等务实举措推动下,A股投资的专业化水平有所提高。 “公募基金规模快速扩大的同时,公众也更加认可公募基金的投资能力,两者逐步形成了良性互动。”刘锋表示,对标美股个人投资者,也经历了从青睐股票到投资普通公募基金、ETF基金的投资风格转变,A股成熟理性的投资文化正在形成。 2020年,对资本市场违法犯罪行为“零容忍”全面落实,市场生态也明显改善。12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十一),将于2021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此次刑法修改,与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改革相适应,和证券法修改相衔接,大幅提高了欺诈发行、信息披露造假、中介机构提供虚假证明文件和操纵市场4类证券期货犯罪的刑事惩戒力度,为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截止到11月底,今年以来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上市公司已超过80家。“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是上市公司被立案调查的最主要原因。此外,监管层不断压实发行人、中介机构的责任,信息披露质量初步得到市场验证。
文 / 商务部党组书记、部长 钟山“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面对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等重大风险挑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商务部门开拓进取、迎难而上,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开放型经济发展成就辉煌“十三五”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扎实推进经贸强国建设,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加快形成,中国商品、中国投资、中国服务的全球影响力持续提升。贸易大国地位更加巩固。我国对外贸易加快优化升级,实现稳中提质。货物贸易进出口额从2015年的3.95万亿美元增加至2019年的4.58万亿美元,连续3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连续11年保持第一出口大国地位。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从2015年的6542亿美元增加至2019年的7850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贸易结构持续优化,2019年机电产品出口占比提升至58.4%,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保持较高增速;国际市场布局更加优化,对新兴市场出口占比增加至49.2%;国内区域布局更加均衡,中西部地区出口占比增加至18.3%;民营企业出口占比2019年首次超过50%,增加至51.9%;一般贸易出口占比增加至57.8%。贸易新业态成为新增长点,2019年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额比2015年增长4倍、市场采购贸易出口额增长2.2倍。外贸对国民经济贡献愈加突出,带动就业约1.8亿人,2019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11%,有力保障了国际收支平衡。利用外资大国地位提升。我国利用外资水平不断提高,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在全球跨境投资持续低迷背景下,我国利用外资逆势增长,2017年成为全球第二大外资流入国,在2016—2019年期间吸收外资合计达5496亿美元。利用外资质量进一步提高, 2016—2019年,高技术产业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3.9%,2019年占比达27.7%,比2015年提高15.5个百分点。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外资企业研发投入占比约为1/5。对外资企业吸引力不断增强,我国营商环境国际排名不断提升,尤其是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重大战略成果,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上都走在世界前列,对国际要素资源形成巨大“引力场”。外资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明显,创造了2/5的对外贸易、1/6的税收收入,带动了近1/10的城镇就业。对外投资大国地位稳定。我国对外投资有序发展,在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 2016—2019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合计达6344亿美元,稳居世界前列。截至2019年年末,共在18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4.4万家企业。投资结构更加均衡,主要投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等领域, 2019年制造业投资占比14.8%,全球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2020年,有117家内地企业入选《财富》杂志世界500强、74家企业上榜“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企业数量和市场份额均居世界前列。经济社会效益充分显现,2016—2019年,我国企业通过对外投资合作,累计带动出口5000多亿美元。截至2019年年末,“走出去”企业外籍员工超过220万人,部分项目填补了当地产业空白,促进了当地发展。开放型经济发展举措有力“十三五”时期,我们推动实施了一系列对外开放新举措,特别是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全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推动共建 ‘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务实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行稳致远。完善经贸合作机制平台,认真落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经贸成果和中非合作论坛“八大行动”,设立中国—上合组织等经贸合作示范区,累计建立90多个贸易投资等双边工作组,与14个国家签署第三方市场合作文件。出版《共同梦想》 “一带一路”故事丛书,成为宣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建设成就的特色名片。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巩固外贸传统优势,培育竞争新优势,拓展外贸发展空间”。加快外贸转动力调结构,着力提升贸易质量。深入推进国际市场布局、国内区域布局、商品结构、经营主体、贸易方式 “五个优化”,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贸易促进平台、国际营销体系“三项建设”。强化贸易领域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和业态创新,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增加到105个,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增加到31个,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不断深化。促进双向投资协调发展。坚持高质量引进来、高水平走出去,不断提升双向投资水平。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取消外资逐案审批制,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健全促进对外投资政策和服务体系,完善联络服务平台和境外中资企业商会联席会议机制。加快建设对外开放新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鼓励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胆试、大胆闯,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打造开放新高地”;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要“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不断开拓创新,全力打造对外开放新平台。充分发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平台作用,办成国际一流博览会,树立了新时代对外开放里程碑。创新广交会、服贸会办展模式,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深化多双边经贸合作,推动完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提出中国改革建议。加快建设面向全球的自贸区网络,累计与25个国家和地区签署17个自贸协定,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整体结束谈判,推进中日韩自贸区、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开放型经济发展启示深刻“十三五”时期,我国开放理论持续创新,开放制度更加完善,开放实践不断深化,在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中积累了重要经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作出了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等一系列重大部署,为推进对外开放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对外开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在开放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通过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助力脱贫攻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开放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坚定不移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坚持互利共赢。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实现了自身发展,为各国提供了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加强了南南合作,为国际减贫事业作出了贡献,以实际行动推动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赢得了广泛国际支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越开放越要重视安全,越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独立自主与扩大开放有机结合,不断健全开放安全保障体系,着力增强风险防控能力和开放监管能力,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构筑安全防线。“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 “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提高开放水平,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多作贡献。(商务部党组书记、部长 钟山在《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署名文章,有删减)
制定出台《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办法》历经了“十年磨一剑”,既是我国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使然,也是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的责任所在。只有把防控安全风险的篱笆扎得更密更牢,才能更好地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 对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外商投资进行安全审查是国际通行做法,也是平衡经济发展与维护国家安全的应有之义。在外商投资法实施将满一周年之际,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了《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办法》(简称《安审办法》),从政策法规层面填补了监管空白,从而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外资安全审查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保驾护航。 作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外商投资目的地之一,中国的一举一动全球瞩目。《安审办法》的发布,自然也引发了海外市场的广泛关注和多种反应。有一种观点认为,《安审办法》是一种保护主义,甚至会导致开放的倒退;也有一些外商担心,外资安全审查可能会出现泛化,继而影响到在华投资的效率。 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对我国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制度的误读。事实上,《安审办法》与我国全面扩大开放、坚持“稳外资”的政策基调并不矛盾。对外开放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绝不会因为一时一事而动摇,近年来我国外资“负面清单”不断瘦身、鼓励目录持续扩大就是佐证。 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是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已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基础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专门提出要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3.720, -0.04, -1.06%)伙伴关系协定(CPTPP)。这一系列表述都表明,中国扩大开放的决心不减、步履不停,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从外资安全审查制度的演变看,出台《安审办法》恰逢其时,而是历经了“十年磨一剑”。早在2011年,我国就建立了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2015年起,我国在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实施了与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相适应的外商投资安全审查措施。近年来,随着我国外资“负面清单”连续缩减,制造业、能源资源、基础设施、农业、金融等领域均实现了对外资的重大开放。在此背景下,建立国家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制度的呼声也渐高。 不仅有实践基础,《安审办法》的发布也具备法律依据。作为新时期我国外商投资的基础性法律,外商投资法从法律法规层面确立了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明确提出要建立国家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制度。按此要求,在总结梳理2011年以来我国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实践的基础上制定并出台《安审办法》可谓水到渠成。 4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程,让我们愈发认识到,越是扩大开放,越要重视安全,越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大工作,特别是要平衡好扩大开放与风险防控的关系。当前,我国经济已深度融入全球化浪潮中,一方面我们要用优良的营商环境、完备的产业配套优势吸引更多的外商来华投资兴业,另一方面也要努力防范风险、维护好国家经济安全。从这个维度看,制定出台《安审办法》既是我国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使然,也是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的责任所在。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跨境投资造成了巨大冲击。在复杂严峻的形势下,我国利用外资仍稳中有增,成为全球极少数吸收外资保持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之一。欣慰之余,我们也要看到,当前跨境投资领域的潜在风险有所加大,不确定性因素持续增多,要切实把好安全审查这第一道防线,坚持开放和安全并重,坚持在开放中谋发展、保安全,推动扩大开放与风险防控协同共进,同时进一步增强安全审查的针对性、精准性和可操作性,避免出现安全审查的泛化。 需要强调的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没有安全保障的对外开放是不可持续的,只有把防控安全风险的篱笆扎得更密更牢,才能为新一轮对外开放奠定坚实基础,才能更好地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这也正是制定《安审办法》的意义所在。
1月28日,易方达科创板两年定期开放混合、汇添富科创板两年定期开放混合、南方科创板三年定期开放混合3只科创板定开基金上市。昨日A股迎来调整,科创板定开基金的首秀也以大跌收场,3只基金跌幅分别达9.99%、12.21%、12.12%,且贴水率不低。业内人士认为,尽管科创板定开基金出现了一定的折价,但投资这类产品仍需谨慎。 一般而言,市场处于震荡时更容易引起场内基金折价。Choice数据显示,若以前一日净值计算贴水率,1月28日南方科创板三年定期开放混合、汇添富科创板两年定期开放混合贴水率超过12%,易方达科创板两年定期开放混合贴水率也达9.94%。 对于科创板定开基金开场“打折”的现象,基煜基金研究团队认为,昨日这些定开基金大跌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科创板整体估值本就较高,存在一定调整需求;二是,近期经济基本面边际趋稳,逆回购整体缩量,投资者担心流动性缓慢收紧可能压制A股估值空间,叠加美股市场下跌的影响,就出现了昨日科创板定开基金上市即大跌的情况。 有第三方基金研究机构人士补充道,科创板定开基金本身就属于高波动产品,基金场内的贴水率也会因为波动而加大。考虑到部分科技板块当前的高估值,这类产品的折价也可能更高一些。除此之外,基金的封闭期越长,相应折价会越高,这是对封闭式基金流动性不足的补偿。 至于场内科创板定开基金能否购买,格上理财首席策略师张婷认为,理论上讲,如果投资者选择购买后持有至到期,那么在二级市场折价买入,相比直接申购的性价比确实会高一些,毕竟有一定的折价“安全垫”。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买入后市场表现不好,仍可能承担较大的风险。不过,若折价率较高,且基金经理能力也强,买入就是不错的选择。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月27日,首批6只科创板定开基金今年以来全部获得正收益,且部分产品涨幅已超过10%,同类排名均在前26%。 基煜基金研究团队提示,投资该类基金产品时,主要还是要考虑科创板的投资价值。科创板定开基金投资了一批符合经济转型方向的创新型公司,具有长期配置价值,但科创板标的整体波动相对较高,投资者需要管理好波动预期。 从上市公告书来看,与去年四季度末相比,上述3只基金近期均不同程度提升了股票仓位。其中,截至1月21日,易方达科创板两年定期开放混合的股票仓位提升至74.35%;汇添富科创板两年定开混合、南方科创板三年定期开放混合的仓位更分别升至80.04%、90.25%。 部分科创板定开基金的基金经理表示,较为看好今年科创板的投资机会。博时科创板三年定开混合基金经理肖瑞瑾表示,他留意到科创板上市公司的两个显著变化:一是,2020年科创板累计新增145家新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整体数量提升至215家,总市值提升至3.5万亿元。科创板主动权益投资的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更有利于实现研究驱动的超额投资收益。二是,从偏股型基金重仓股口径看,2020年三季报数据显示,机构投资者的科创板配置比例仅为2.3%,仍处于较低水平。长期来看,机构投资者仍将继续增配科创板。因此,科创板主动权益投资将是2021年具备显著吸引力的投资方向。 1月29日,首批6只科创板定开基金中的博时科创板三年定期开放混合、富国科创板两年定期开放混合也将上市交易,届时投资者可继续关注这类产品的上市表现。 (责任编辑: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