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实体、防风险双管齐下 全方位开放加速推进 “十三五”金融改革与开放交出亮眼答卷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回眸“十三五”,多个部门不断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开放等工作,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五年来,我国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对小微等重点领域的支持质效俱升;五年来,金融监管部门牢牢把握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主线,加速补齐监管短板筑牢“安全网”;五年来,数十条相关举措先后推出,更加开放的金融体系加速成型。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信贷规模合理增长,直接融资比例也显著增加。 截至2020年8月末,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76.74万亿元;我国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67.5万亿元,较2015年末增长78.2%;2020年8月末,中国债券市场债券余额达112万亿元人民币,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我国债券净融资规模占社会融资总规模的比重,由五年前的24.1%跃升至36.2%;目前我国沪深两市已经有超过4000家上市公司,A股市值规模全球第二。 金融体系对中小微企业、绿色环保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也显著提升。截至2020年7月底,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3.7万亿元,连续5个月创有统计以来新高。银保监会的数据显示,2019年末,我国四家大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45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1000万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44万亿元,近两年平均增速达42%。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上半年,我国绿色信贷余额超过11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绿色债券的存量规模1.2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 越来越多金融“活水”流入实体经济的背后正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不断畅通以及金融监管部门的政策引导。 “近年来,人民银行注重用改革的办法以市场化方式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通过构建‘三档两优’存款准备金框架、支持银行发行永续债、推进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等多项措施,积极缓解银行货币创造面临的流动性、资本、利率‘三大约束’。同时,更好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定向引导作用,完善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日前撰文指出。 金融防风险“安全网”持续加固 治理“影子银行”并出台资管新规及其配套细则、处置高风险金融机构、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在“十三五”期间,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金融监管部门在推动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同时,也牢牢把握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主线,“排雷”“布防”双管齐下,加速构筑防范风险安全网。 目前,已暴露的风险得到有力遏制,重点风险化解成效显著。银保监会最新数据显示,目前银行拨备余额达6.5万亿元,拨备覆盖率176.5%,具备较强的信用风险抵御能力。影子银行规模大幅缩减,2017年来累计压缩交叉金融类高风险资产约16万亿元。不良贷款风险持续化解,3年时间银行业共处置不良贷款5.8万亿元,超过之前8年处置额总和。 此外,金融监管政策补短板也取得明显进展。据银保监会数据,“十三五”期间金融监管部门相继出台了《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保险公司关联交易管理办法》《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监管评估办法(试行)》等一系列规制文件,目前银行业保险业公司治理监管规制已达50余项。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我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做到了“慢撒气、软着陆”。“慢撒气”是指化解金融风险政策措施和进程适度、有序,“软着陆”是指在拆解风险的同时兼顾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发展。当前我国金融领域的短期问题已经部分得到治理,今后需要通过长期的制度建设来巩固前期治理效果,瞄准监管不协调、监管真空等问题,为防风险提供更加持久稳固的保障。 金融全方位开放加速推进 “十三五”期间,我国金融开放进程明显加快,特别是2018年以来,金融监管部门先后推出超50条开放措施,大幅扩大各类外资金融机构业务范围,不断深化境内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更加开放的金融体系加速成型。 金融业开放方面,2018年我国宣布将合资证券、基金和期货公司的外资投资比例限制放宽至51%,三年后不再设限。2019年7月,将原定的2021年取消证券、期货、寿险公司外资股比限制提前至2020年。目前,我国银行、证券、基金管理、期货、人身险等领域外资股比限制已完全取消,企业征信、信用评级、支付等领域已给予外资国民待遇。 “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速度大大加快,深度不断加深,涵盖金融各个子领域,金融基础设施开放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随着负面清单基本清零,我国金融业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 金融市场开放方面,中国债券市场陆续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摩根大通旗舰指数,富时罗素主要指数也明确了将中国债券纳入的时间表。同时,境外主体持续大手笔增配中国股票、债券,自2018年12月以来,外资已连续21个月增持我国债券。截至2020年上半年,国际机构配置人民币资产已达6.4万亿元。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此前表示,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是渐进有序的,债券市场开放也不断深化,并正在从“管道”式开放迈入“全面性”的新阶段。我们现在更多地倾听市场主体的声音,进一步将制度规则与国际接轨,为其营造更为便利的投资环境。 董希淼表示,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将推动我国金融业经营理念、管理方式改善,进一步改善金融发展质量和效率,从而提升金融市场活力和竞争力。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也表示,在“引进来”的同时,我国金融业也在加快“走出去”,形成了双向的开放格局。中国资本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使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发展更加融合,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记者 张莫 向家莹 汪子旭)
6月9日,北京市政协就“进一步加大服务业开放力度,促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主题举行议政性主席会。今年专题协商工作启动以来,北京市政协成立10个调研小组启动调研。调研组建议,完善教育服务、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服务业扩大开放政策。 推动构建1+3+N开放格局 北京是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并于2019年开展新一轮试点。新一轮试点以来,在全面落实国务院批复177项任务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开放的系统性、集成性。 市商务局介绍,截至目前,国务院批复方案完成率91.5%;重点领域三年行动计划完成率61%;动态改革事项完成和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比率达58%。跨境电商进口医药产品、拓展免税品经营格局、延长研发测试车辆暂时进口期限、在全国率先开展跨省级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试点、保税免税相衔接试点等一批先行先试做法也已在京落地,形成了49项突破性政策和制度创新安排,创新量占首轮试点三年期的七成,政策引领的服务业发展环境持续向好。 在试点带动下,北京服务业开放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是服务业主导格局更加巩固。2019年北京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83.5%,比全国平均水平(53.9%)高29.6个百分点。二是引进外资连续迈上新台阶。试点以来(2015-2019年),北京市累计利用外资818.8亿美元,占全国利用外资的12.5%,其中服务业累计利用外资762亿美元,服务业利用外资占比从试点前(2014年)的87.7%提升至2019年的95%,提升了7.3个百分点。三是服务贸易快速增长。2019年服务贸易进出口超过1.1万亿元,占全国服务贸易比重约20%,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市商务局表示,目前还存在开放改革政策的突破性、普惠性不足,各领域开放力度还不均衡等问题。下一步,北京将制定服务业扩大开放升级方案,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探索“产业+区域+政策”的云团式发展模式。并争取全市范围内构建1个自贸试验区、3个综保区、N个开放园区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格局。促进中关村(行情000931,诊股)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开放中全面创新。 建议区级层面制定细则 具体在执行层面,从调研结果来看,调研组表示,进一步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和优化营商环境政策需要进一步在末端落实落细。目前,“市-区-企业”的政策通道没有完全打通,重点产业园区的管理部门服务企业的关口需要进一步前移。建议在区级层面制定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实施细则。 在完善重点领域上,由于留学生质量良莠不齐,调研组建议完善留学生和国际学校学生的质量标准和管理标准,在简化留学生的签证、居住证办理流程基础上,充分发挥奖学金的杠杆作用。在文化旅游服务方面,研究出台促进北京市免税业发展综合政策。同时降低艺术品交易税率,参照大部分国家及港澳地区3%-5%的增值税率,将艺术品交易税率由现行13%降低至3%,或采取相应措施给予税收补贴。 此外,建议多部门联动解决外籍医师多点执业问题,推进外籍医师多点执业手续办理,使外籍医师能够真正享受到多点执业政策。允许社会办国际医疗机构承担部分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能,针对涉外公共卫生资源不足问题,鼓励涉外医疗机构采取国际普遍施行的家庭(全科)医生制,承担起外籍人士疫苗接种、慢病管理、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职能。 建立防拖欠长效机制 在后疫情时期,民营企业的生存发展更需要重视。调研组也表示,需要下更大决心、用更大力度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建议定期开展针对民营企业的清欠活动。 融资难、融资贵一直以来是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之一,在疫情期间,资金难题进一步凸显。 市发改委表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北京市在今年3月出台《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标志着北京市营商环境进入了崭新阶段。下一步将健全民营企业产权保护社会化服务体系,优化北京民营企业维权服务平台,完善诉调对接机制,平等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并建立解决清理和防止拖欠账款长效机制,对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款项的责任人依法严肃问责。 面向广大中小微企业,调研组也建议开展减负降压专项支持行动。后疫情期间,可考虑在2020年底前,阶段性降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税率,提高企业出口退税比例,缓缴或减免社会保险费、报关费等费用,或采取相应措施给予相应税收补贴,有效降低企业负担。
在近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记者获悉,在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背景下,我国将以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和综合示范区为平台,在其5年3轮试点基础上,进一步聚焦数字经济、金融服务等领域加速开放探索,推动服务业升级,为全国服务业扩大开放进行先行先试。 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表示,国务院于近日批复了《深化北京市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标志着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进入全面升级的新阶段。 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晋柏介绍,北京将聚焦重点领域探索创新,力争在服务业为主导的开放格局方面形成示范。要立足北京“四个中心”和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定位,突出北京优势产业,在多个领域推出更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创新举措,加速形成北京开放创新产业链,推动开放升级。 北京市商务局局长闫立刚表示,在这次《工作方案》当中,四个方面26项的主要任务,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推进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发展。下一步,在推进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也将跟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相结合,特别是与数字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共同推动数字贸易的发展。 闫立刚同时指出,在新一轮《工作方案》中,金融服务领域扩大开放仍是重中之重,在全部120余项政策中,涉及金融服务的有29项,占比近四分之一。 “相信这些举措的落实,将使得北京金融领域的外资准入进一步放宽、资金进出更便利、营商环境更优,这将为外商来京投资带来更多的便利、更好的机会和更优的环境。”闫立刚说。 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宗长青表示,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既是党中央国务院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部署,也是当前通过开放稳外资的重大举措。今年以来,我国已经修订发布2020年版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将条目分别缩减至33条和30条,进一步放宽了金融、教育等服务业重点领域的外资准入。另外,还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的意见》,给予包括服务业在内的重点外资企业金融支持,鼓励外资更多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包括高技术服务业。 宗长青介绍,按照国务院部署,目前正在加快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进一步扩大鼓励条目,将使更多服务业领域的外资企业享受相关的支持政策。 分析指出,服务业市场的扩大开放已经成为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中之重,支持举措的集中出炉,也为稳外贸稳外资基本盘提供了重要支撑。随着利好的持续释放,还将在促进我国产业升级以及更高水平开放中发挥更大作用。(记者 王文博 北京报道)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9月25日,浦发银行在“外滩大会”上正式发布开放银行2.0——全景银行系列蓝皮书。 论坛上,浦发银行、太平洋保险、国泰君安证券等12家长三角区域的金融机构共同成立了“开放金融联盟”,旨在聚合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业态,通过成员间业务共享、科技赋能、生态共建等深度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协同发展。 2018年7月,浦发银行在业内首家发布了API Bank无界开放银行,标志着国内关于开放银行的构想正式落地。全景银行,是浦发银行对新一代开放银行的再定义,核心是强调为客户创造价值。 去年出台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年)》明确,要借助API深化跨界合作,拓展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当前,开放银行已逐渐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提升服务能力、增强用户黏性的新途径,有助于促进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效。 浦发银行董事长郑杨表示,两年来,在开放银行的建设和探索过程中,浦发银行不断思考开放银行的“变和不变”。 首先要坚持的是以客户为中心,客户体验为先。浦发银行打造开放银行的初心就是要服务好实体经济,打造极致的客户体验。要通过开放银行平台建设,连接各类用户、服务及触点,通过以客户为中心、由场景连接的价值网,赋能客户,成就每一个人。 其次,要坚持促进开放融合,实现共同繁荣。纵观全球,开放银行模式已经成为数字化领先银行发展的必然选择,金融机构之间不仅要有更深度的融合协作,还需要更广泛地与实体企业、科技公司等企业加强合作。通过开放共创、融合发展,拓展生态、创造价值,实现行业共同繁荣。
金融和科技深度融合的产物——开放银行有了新进展。在9月25日举行的外滩大会“浦发银行-开放银行”分论坛上,浦发银行提出新一代开放银行概念——全景银行。 浦发银行行长潘卫东表示,希望通过构建非金融场景,提升各行业整体的数字化水平,实现生态关联方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透明,解决行业信息不对称,重塑社会信任。浦发银行是国内最先落地开放银行的商业银行。2年前,该行率先在业内发布API Bank(API指数据接口),提出“无界开放银行”理念。在开放银行“助攻”之下,近年来浦发银行零售业务异军突起,跃升为全行第一大收入贡献板块。 开放银行尚无统一定义,大体可理解为:银行将自己的API嵌入合作伙伴平台以输出金融能力,用户可在这些平台无差别使用该行金融服务。开放API,与场景方结合资源互补能获得更大的乘数效应。据悉,目前国内至少有8家商业银行提出数字化转型,推出了开放API的平台。 对银行而言,开放API的一大好处在于帮助银行获客,银行可实现获客渠道的全行业灵活扩展。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在外滩大会“开放金融与未来”分论坛上表示,开放银行逐渐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提升获客能力、增强用户黏性的新途径,对促进银行业转型升级更好服务实体具有重要作用。 不过,开放银行在提升金融服务效能的同时,也增加了风险敞口,特别是数据安全问题。应如何规范化发展? “API连接服务提供者、场景建设者、交易发起者等,数据泄露的风险点增多了。任何一方数据保护存在薄弱环节,都有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李伟表示,在业务风险方面,事前若缺少健全的授权机制,资质不佳的外部合作方就有可能浑水摸鱼,开放后可能非法盗用银行数据,增加业务风险;事中若外部合作方超范围使用银行提供的接口,将接口二次打包给未经授权方调用,给银行管理带来新挑战;事后若没有开放银行的风控体系和健全的纠纷投诉等机制,一旦出现跨行业纠纷,将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李伟表示,商业银行始终要把风险管理作为开放银行的根基和命脉。开放银行,开放的是金融服务,不是金融资质,绝不能将金融资质转包给合作方,必须确保金融持牌经营,避免因开放而违反监管条例。 李伟认为,开放银行与众多实体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纠缠混合结构。因此,必须强化监管科技的研究与应用,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建立监管规则库、监管智能化的数字平台,识别开放银行的边界、解构业务数据的纠缠,落实各项监管要求。 “监管者需找到适当的平衡点,推进开放银行业务,同时管理风险。”新加坡金管局副首席金融科技官冯世坚介绍,新加坡金管局与新加坡银行协会共同创建《金融及服务API手册》,并发布《金融行业API目录》,金融科技公司能够轻松找到可用的开放式API。下一阶段,为促进协作,需要一个中立行业平台。 浦发银行也有意建立这样的平台。潘卫东表示,全景银行及开放银行的建设,涉及行业各方,需要一个有序的生态环境,希望打造一个可落地可运营的APIX平台,X代表开放联盟所有的产品和服务。
服务业和数字经济成重要建设方向,中西部省份呼声高 自贸试验区提速扩容信号正在密集释放。在北京新设自贸试验区消息率先落地的同时,更多地方还在加快推进,其中中西部地区动作频繁,呼声也最高。《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湖南、安徽、甘肃、内蒙古、青海等地都在积极推动自贸试验区申报,新一批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有望近期获批。受访专家指出,在北京引领之下,新一轮自贸试验区扩容正在按下“快进键”,而在本轮扩容中,服务业和数字经济将成为重要建设方向。同时,以这一先行先试开放平台为载体,区域协同发展以及建设更高水平开放格局也将加速。 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我国宣布将在北京设立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开放平台,带动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 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正在抓紧制定设立自贸试验区的具体落实方法。北京市副市长杨晋柏表示,围绕国家部署,北京将抓紧制定具体落实方法,科学规划实施路径,细化分解任务目标,进一步明确时间表与路线图。 “未来,北京将积极推进设立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进一步拓展高标准开放、对接国际经贸规则的新空间。”杨晋柏说,服务业的扩大开放、自贸试验区的政策资源叠加,必将加速北京开放进程。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2015年,北京成为全国唯一的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聚焦服务贸易对外开放以及相关管理措施的先行先试,为北京建设自贸试验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张建平指出,在试点政策的带动下,北京的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了83.5%,高于全国近30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占全市GDP比重超过50%,服务贸易持续快速发展,年均增速超过15%。北京的经济结构呈现出服务化和高技术化的特征。“所以,北京在建设自贸区方面将区别于其他自贸试验区的综合性定位,而是聚焦在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并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引入市场竞争、完善营商环境等,共同塑造中国新的国际竞争力。” 另外,区域协同发展也是本轮自贸试验区扩围的重点考虑因素。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庞超然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北京自贸试验区发展一方面有助于更好发挥京津冀的协同优势,促进各类要素资源高效流动,通过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探索自贸试验区之间的联动协同,发挥开放政策合力,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庞超然同时指出,自贸试验区作为开放平台,在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中承担着重要作用。在北京发挥既有产业和地理优势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同时,中西部地区作为我国下一步开发开放的重点区域,也有望乘上政策东风,成为自贸试验区扩围的重点区域。 事实上,中西部地区增设自贸试验区的信号已经明确释放。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中西部地区增设自贸试验区。 地方层面则在积极行动,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多个中西部省份都在积极准备自贸试验区的申报。其中,湖南提出,自贸试验区是抢抓“中部崛起”机遇的重要平台,建设自贸试验区是湖南应对中部开放新格局的必然选择,是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的重要举措,并在上半年接连召开自由贸易试验区申报方案专家论证会,邀请权威专家及上海、广东、福建等自贸试验区负责同志和负责国家自贸试验区工作的相关部委领导,对方案进行指导。 安徽也将推进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创新,积极申创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列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安徽省商务厅消息也显示,自贸区方案已上报至国务院。 近日,甘肃兰州开展了自贸试验区政策培训及座谈会,详细解读申建中国(甘肃)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及其梳理出的216项具体任务和保障措施,强调“以推促申、以申促建”。另外,青海、内蒙古等地也密集表态,积极争取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晓红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推进高水平开放的标志性载体。在“十四五”对外开放规划制度里,支持中西部地区设立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是构建更加平衡的开放格局的重要举措,也将有力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再上台阶。 在王晓红看来,中西部地区之前的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以及产业基础相对较好的地方,都有可能具备条件设置自贸试验区片区。“因为自贸试验区一般不是整个城市,而是以片区组合的方式形成组团式发展,这种组合模式在地域选择上带来了更大空间。”她建议,中西部地区可以借助之前的综合保税区、重点口岸、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边境经济合作区等优势,探索建立自贸试验区。 张建平也认为,中西部地区,尤其是拥有国家重点口岸的省份,有望成为自贸试验区扩围重点。这些地区应该积极拓展国际经济联系,加快推进双向贸易投资发展,同时也要着力于完善营商环境,进一步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在改革开放中锐意进取,逐步朝着符合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条件迈进。 另外,数字技术的发展也为中西部发展外向型经济带来了便利。王晓红表示,数字技术发展将大大改善中西部基础设施不足等短板。例如,服务外包、数字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能够打破物理空间局限,为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创造更多条件,同时也能进一步发挥中西部的劳动力、土地资源以及税收优惠等优势,吸引更多跨国公司以及国际加工贸易等落地,也为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建设奠定基础。
李克强总理9月11日在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营商环境竞争力就是国际竞争力。要落实外商投资法及配套法规,清理与外商投资法不符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确保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各地区各部门要落实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清单之外不得设限。针对一些外资大项目落地难的问题,要在用地审批、人员跨境流动等方面给予便利。要进一步做好安商稳商、招商引商工作,充分听取外国商会、外贸企业的意见建议,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增加对跨国投资的吸引力。 总理强调,要为拓展贸易提供配套服务和政策支持。继续优化通关作业流程,放开口岸服务准入、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服务效率并降低收费标准。完善出口退税、出口信贷、信用保险等政策,支持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扶持中小微外贸企业发展。要继续推进试点建设,支持海外仓发展,进一步发挥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作用,优化商品归类、申报、检验流程,探索与贸易新业态相适应的结售汇管理方式。打造更优开放环境,使中国开放的决心让外商放心、开放的政策让外商受惠。(文章来源:中国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