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海洋,全国首个海底数据舱于珠海高栏港揭幕,全球首座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能源站交付启航; 在神州大地,能抗-40℃极寒的复兴号高寒动车组亮相疾驰,世界首台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及试验线正式下线启用; 在浩瀚太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行情603698,诊股)全面转入空间站建造的任务准备阶段,“天问一号”探测器向着火星逐梦的脚步迈过4亿公里…… 新年伊始,超级工程、核心技术的捷报纷纷传来。 世界首台!国内首飞!海底首个!这一个个来之不易的成就,标记着新一年国之重器的新征程。且随本报一起来看看新年那些振奋人心的新突破。 “高寒版”复兴号 “战寒能力”武装到“每根神经” “高寒版”复兴号来了!1月22日上午,京哈高铁全线贯通,由中车四方股份(行情601126,诊股)公司自主研制的时速350公里CR400AF-G新型复兴号高寒动车组从北京朝阳站准点发出,高速奔向哈尔滨。 这是该新型“高寒版”复兴号首次投入商业运营。拥有耐高寒、防冰雪的特殊技能,能在-40℃的低温环境下以时速350公里高速奔跑,堪称“最抗冻”动车组。 对此,很多人感触颇深:“寒冷天气下,连手机都不好使,反应迟钝而且掉电嗖嗖地”“零下40摄氏度啊,有些金属材料甚至会发生脆裂”——可想而知,“高寒版”复兴号北国疾驰难度有多大。 修炼“抗寒功力”,需要经过重重关卡。在中车四方股份公司主任设计师贾向杰看来,高寒版复兴号动车的“战寒能力”已经武装到了“每根神经”。 贾向杰介绍,从列车使用的材料、电气元器件到车体、转向架、供风制动等关键系统部件均进行了耐低温设计,并从密封防雪防击打、水系统防冻、冷凝水防治等方面进行优化,使得动车组能够承受零下40℃低温以及冰雪等极端恶劣运行条件的考验。 比如,低温情况下,一些普通型号电气元器件可能会动作迟缓。而高寒版复兴号动车组内,车内开关、继电器等均选用适应-40℃的低温型号,再冷的天,动作也能收放自如。 再比如,列车的水箱、污物箱、水管路比较容易受冻、结冰。为防止冻伤,要给它们穿上厚“棉衣”、再加个“暖宝宝”——“水管、水箱都有加热装置,比如水管上缠有电伴热线。除了电加热装置外,在箱体外部和管路外部也都包覆了防寒材,能够满足-40℃的应用环境。” 那么运行前后,需要做“热身运动”吗?贾向杰解释:“在冰雪线路运行以后,车下的一些走行部可能会有较多积雪。车下走行部那些制动装置运行工作时都会发热,等车停下来,可能会有结冰的现象。所以在哈尔滨局、沈阳局这些冰雪线路运行之后,都会先进到暖库,在暖库里先进行融冰除雪。” 据了解,除此之外,新型“高寒版”复兴号还采用了大量优化设计。如今,动车组已经开启运营,游客可以乘坐“复兴号”一路向北,感受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未来,乌鲁木齐铁路局、呼和浩特铁路局等运营的线路也有望见到高寒版复兴号动车组的身影。 济南黄河隧道工程 智能打造“万里黄河第一隧” 1月23日,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泺口浮桥渡口旁,“黄河号”盾构机巨大刀盘破土而出,“万里黄河第一隧”济南黄河隧道工程全线贯通。 此举标志着中国在建最大直径公轨合建盾构隧道全线贯通,也是历史上首次对地上“悬河”进行隧道穿越。 万里黄河一路奔腾,但到达济南泺口段时,河床高出南岸城区地面5米,最大洪水位高出河床11.62米,形成水量巨大的地上“悬河”。这段济南黄河隧道工程就位于济南城市中轴线上,南接主城区济泺路,北连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建成后,开车最快4分钟可穿越黄河,比绕道济南黄河大桥节约近一小时车程。 2019年9月开始,由济南城市建设集团和中铁十四局集团联合打造的“黄河号”和“泰山号”两台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先后始发掘进,首次开启对地上“悬河”的穿越。 “这次隧道掘进,开启了我们对黄河地质的全新认识。” 中铁十四局黄河隧道项目总工程师杜昌言说,黄河上游有隧道,但下游地质怎么样,此前并不清楚。而复杂多变的地质,也正是后续施工最大的难度所在。 “拔丝地瓜”“牛轧软糖”“深水炸弹”,这是施工中大家对隧道地层的形象比喻。黄河之水冲刷出大量黏土,在高压作用下,更是黏度翻倍;掘进中遇到坚硬岩石,强度最大的是高铁桥墩钢筋混凝土强度的两倍还多,最困难的一次,26个小时只掘进2米,取出58块坚硬的岩石;隧道最低点位于河床下54米,最大水土压力相当于6.5个大气压…… 挑战多、施工难度大,工程师们就直接上手改装设备,除了最智能最先进的盾构机,大数据、物联网、信息技术等纷纷派上用场。 国内第一条15米以上管片智能化自动化生产线就是在隧道工程中首次使用。所有管片和箱涵均实现了预制生产全过程监控、二维码“身份”信息验证、质量终身可追溯。“这些信息技术的引进,大大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质量关把得更严了,施工推进也更顺利了。”杜昌言说,这背后正是技术装备和科研实力的提升,是全行业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 隧道贯通后,眼下工程进入了隧道内部机电设备安装、装饰装修的阶段。按照计划,今年10月份隧道建成通车。“工期还是比较紧张的,但是我们尽量往前赶,不断优化工序,合理增加人员,确保 10月顺利完工。”杜昌言说。 “深海一号”能源站 以世界级创新向深海挺进 总重量超过5万吨,最大投影面积相当于两个标准足球场大小;总高度达120米,相当于40层楼高;最大排水量达11万吨,相当于3艘中型航母…… 1月14日,中国海洋石油(港股00883)集团有限公司对外宣布,由中国自主研发建造的全球首座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能源站交付启航。这标志着中国深水油气田开发能力和深水海洋工程装备建造水平取得重大突破。 深海,是未来全球油气资源的重要接替区。据统计,全球超过70%的油气资源蕴藏在海洋之中,其中44%来自深海。而深海油气开发,装备制造是关键瓶颈。 作为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早在“十二五”时期,中国海油便打造了“五型六船”深水舰队,实现了深海钻探能力从300米到3000米水深的巨大跨越,然而用于深水油气田开发的生产装备建造仍停留在300米以内水深范围。 向更深处挺进!此次“深海一号”能源站将在3艘大马力拖轮的共同牵引下从黄海海域一路南下,于2月抵达海南岛东南陵水海域实施油气生产设施的现场安装,用于开发中国首个1500米深水自营大气田——陵水17-2气田。 谈到“深海一号”能源站,中国海油陵水17-2气田开发项目总经理尤学刚给出的几个数字让人印象深刻:其船体工程焊缝总长度高达60万米,可以环绕北京六环3圈;使用电缆长度超800公里,可以环绕海南岛一周。 不仅如此,尤学刚介绍,该项目在建造阶段实现3项世界级创新,运用13项国内首创技术,攻克10多项行业难题,是中国海洋工程建造领域的集大成之作。 采用世界首创立柱储油,最大储油量近2万立方米,实现了凝析油生产、存储和外输一体化功能;拥有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半潜平台桁架式组块……多个世界首次和世界首创技术的成功应用,正得益于多年的潜心钻研和科技创新。 “随着以‘深海一号’能源站为代表的深水油气装备交付,我国半潜平台船体总装快速搭载和精度控制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海底管线铺设等多项深水施工技术突破1500米难关,超大型深水装备工程总包能力获得了显著提升。”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钟文军说。
近日,随着气温不断下降,陕西黄河壶口瀑布十里龙槽冰凌拥堵,像一条白色的巨龙蜿蜒在秦晋峡谷之中,瀑布落差变小,两岸冰凌晶莹剔透,美不胜收。 兰华 摄 近日,随着气温不断下降,陕西黄河壶口瀑布十里龙槽冰凌拥堵,像一条白色的巨龙蜿蜒在秦晋峡谷之中,瀑布落差变小,两岸冰凌晶莹剔透,美不胜收。 兰华 摄 近日,随着气温不断下降,陕西黄河壶口瀑布十里龙槽冰凌拥堵,像一条白色的巨龙蜿蜒在秦晋峡谷之中,瀑布落差变小,两岸冰凌晶莹剔透,美不胜收。兰华 摄 近日,随着气温不断下降,陕西黄河壶口瀑布十里龙槽冰凌拥堵,像一条白色的巨龙蜿蜒在秦晋峡谷之中,瀑布落差变小,两岸冰凌晶莹剔透,美不胜收。 兰华 摄 近日,随着气温不断下降,陕西黄河壶口瀑布十里龙槽冰凌拥堵,像一条白色的巨龙蜿蜒在秦晋峡谷之中,瀑布落差变小,两岸冰凌晶莹剔透,美不胜收。 兰华 摄 近日,随着气温不断下降,陕西黄河壶口瀑布十里龙槽冰凌拥堵,像一条白色的巨龙蜿蜒在秦晋峡谷之中,瀑布落差变小,两岸冰凌晶莹剔透,美不胜收。 兰华 摄
仲夏时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这是今年全国两会后习近平的首次国内考察活动,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他第二次来到宁夏。 6月8日至10日,三天时间,习近平考察了移民新村、民族社区、城市滨河大道、乡村生态观光园和葡萄种植园……一个个小小的细节,折射出总书记的所思所虑。 算收入、看牛棚:高度重视产业扶贫 这些年,脱贫攻坚是习近平心里最牵挂的事。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现在已经是6月份,必须快马加鞭。 宁夏考察第一站,习近平来到全国最大的异地单体生态移民扶贫集中安置区——红寺堡。 搬来新村后,村民能稳得住、能致富吗?在红寺堡镇弘德村,习近平考察的两个细节,让人印象深刻。 一是与村民一起“算算账”。在弘德村里的扶贫车间,习近平同正在加工制作纸箱的村民们唠收入账:“在家门口就业,虽然收入不比进城务工高,但省去了住宿、伙食、交通等费用,还能照顾家庭,一举多得。” 二是在村民刘克瑞家的牛棚,一张新华社播发的照片这样记录着:一头牛闭上双眼,把头伸向总书记,憨态可掬,总书记也伸出手,像是要摸摸它的头。画面生动有趣。 两个细节,反映的都是同一个主题:产业扶贫。习近平多次强调,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 今年以来的考察调研中,习近平多次察看特色扶贫产业。从柞水木耳到云州黄花,背后反映了他对产业扶贫的高度重视。 找对找准当地特色产业,就能拔掉穷根。正如习近平在弘德村对乡亲们所说,搬迁后,更好生活还在后头。希望乡亲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发挥自身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母亲河、父亲山:反复强调生态红线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很关键。生态环境保护,始终是习近平关心的大事。 此次宁夏之行,习近平选择的两个环境保护调研点颇有深意。一个是黄河吴忠滨河大道古城湾砌护段,另一个则是贺兰山东麓。 “黄河宁,天下平。”从去年7月至今,近一年内,习近平已经考察了黄河流域9省区中的6个。对于黄河生态保护,他一直念兹在兹。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这是去年9月在郑州召开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定下的重大原则。这次总书记来黄河宁夏段考察,是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这条红线的再强调,也是对此前一系列要求落实情况的检查督促。 在宁夏考察时,习近平反复叮嘱,宁夏要有大局观念和责任担当,更加珍惜黄河,精心呵护黄河,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明确黄河保护红线底线,统筹推进堤防建设、河道整治、滩区治理、生态修复等重大工程,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 对贺兰山生态环境保护,习近平十分关心。贺兰山是我国重要自然地理分界线和西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维系着西北至黄淮地区气候分布和生态格局,守护着西北、华北生态安全,被宁夏人称为“父亲山”。 习近平要求,加强顶层设计,狠抓责任落实,强化监督检查,坚决保护好贺兰山生态。 在考察贺兰山东麓下的葡萄种植园时,习近平强调,宁夏要把发展葡萄酒产业同加强黄河滩区治理、加强生态恢复结合起来,提高技术水平,增加文化内涵,加强宣传推介,打造自己的知名品牌,提高附加值和综合效益。 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谈节水、放鱼苗:重农固本民生为要 “农业要节水化”。 9日下午,习近平沿着田埂,走进贺兰县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的稻田,同正在劳作的村民们亲切交谈。 在这里,他还亲自舀起鱼苗、蟹苗,放进田边水渠。 …… 一言一行彰显出习近平对“三农”工作的关切。 在田间地头,习近平重点提到两件事: 一是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和文化旅游业,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农民主体地位,把保障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二是要注意解决好稻水矛盾,采用节水技术,积极发展节水型、高附加值的种养业,保护好黄河水资源。 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在听取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汇报后,习近平强调,要发挥创新驱动作用,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要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让宁夏更多特色农产品走向市场。 小康路、幸福路: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习近平在吴忠市利通区金花园社区说的这句话,朴实而坚定,温暖直抵人心。 让各族群众都过上好日子,是习近平的心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频繁到民族地区调研,始终心系民族地区发展,牵挂着各族群众的小康路、幸福路。 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没有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习近平深情对大家说,各民族团结携手,共同迈进全面小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当前,脱贫攻坚正值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手挽手齐奋斗,肩并肩奔小康,坚决啃下最后的硬骨头,各族人民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红火!正如习近平所说,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有党和政府持续努力,有各族群众不懈奋斗,今后的生活一定会更好更幸福。(新华网 雷东瑞)
沉寂20年,“黄河”再度咆哮。9月16日下午,中国重汽在山东济南举行黄河品牌暨新产品发布仪式。中国重汽正式发布“黄河”牌全新一代高端物流牵引重型卡车。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新一代“黄河”重卡,主打高端干线物流牵引车市场,无论在外观、内饰,还是动力总成、智能化等方面,都有了全新的突破。 0.37低风阻全球领先 活动现场,新一代“黄河”重卡凭借其大气宽阔的造型和充满科技感的外观,吸引了众多媒体和观众的注意。 据介绍,新一代“黄河”前脸造型的灵感来自于猛虎,品牌标识则延续了1966年朱德委员长视察济南时为第一代黄河专门题写的“黄河”二字。 “新一代黄河车最硬核的能力是,车身采取‘子弹头’外形设计,通过匹配低风阻挂车,风阻系数(Cd)达到0.37,比全球行业主流产品低30%,遥遥领先国内外在售卡车。”中国重汽集团总工程师、汽车研究院总院院长郭磊对记者介绍,按照干线物流运输平均车速85km/h、年行驶里程30万公里、油耗降低10%计算,每车全年可节省费用5-6万元。 新“黄河”还集合了中国重汽和潍柴动力的动力优势,采用曼技术MC/MT系列发动机、潍柴WP系列发动机双品牌动力驱动,国内首家匹配高功率缸内制动系统,B10寿命高达180万公里,换油周期10万公里;发动机同搭载的2.0版本中国重汽自主AMT变速器、曼技术MCY系列驱动桥构成黄金动力链,为车辆提供强劲可靠的动力。 既然是主打高端干线物流牵引车市场,记者注意到,新“黄河”充分考虑驾驶员的个性化需求,除常用设备外,还专门针对干线物流领域开发了通风/加热空气悬挂座椅和930mm宽的舒适型下卧铺。“工作台配置、内饰配色都很丰富,还有多色氛围灯,更能满足年轻一代驾驶员需求。”郭磊介绍。 此外,新一代“黄河”干线物流牵引车具备L2级智能驾驶水平,确保驾驶安全。车辆同时预留了L3级无人驾驶系统接口,可满足未来L3级无人驾驶功能拓展需要。考虑快递快运用户的特殊需求,提供了360°环视、疲劳预警、全力制动提醒、自动雨刮、自适应大灯、智能保养提醒、高速未关窗提醒、油箱防盗提醒、轴承异常提醒等全方位解决方案和驾乘体验。 新“黄河”致敬新时代 黄河车,曾经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据了解,60年前,即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年间,中国重型汽车工业还是国家空白。1959年,国家召开试制汽车的车型分工规划会议,中国重汽前身——济南汽车制造厂,主动提出承担中国第一辆重型卡车的研制任务。 当时正值经济困难时期,在缺技术、少设备、没经验的情况下,前辈们用40天的时间,绘出几百张草图;用简陋的工具和精湛的手工,一榔头一榔头敲打出几千个汽车零部件。没有专用设备,7米多的车架纵梁就想办法分成六段压制。没有工具工装,1000多斤重的车架,从铆接、运送到翻转就靠二十几个人手搬肩扛。没有冲压模具,就凭着高超的手工,把所有铁皮锤打成形。工人们经过4个半月的拼搏奋战,于1960年4月15日,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辆重型汽车——黄河牌JN150型8吨载重汽车,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重型汽车的历史,也揭开了我国重型汽车工业发展的序幕。 从第一辆黄河牌JN150载货车诞生,到1990年的30年间,黄河牌汽车累计生产10万辆,占国产重型汽车保有量的72%,黄河牌汽车更成为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标志性成果之一,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自上世纪80年代斯太尔技术引入国内后,“黄河”重卡渐渐淡出公众视野,最后一个车型黄河金王子也在2010年停产。 根据山东省委省政府的指示,去年以来,中国重汽决定重新启动黄河品牌。经过一年的研发,融合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代表了中国新一代高端制造水平的新一代“黄河”就成功面世。中国重汽集团董事长谭旭光在致辞中也表示,去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国重汽决定重塑“黄河”汽车品牌,推出新一代自主高端重卡,这是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中国重汽向山东省交出的一份创新发展新答卷。 中国重汽全新布局 在发布会上郭磊透露,新一代“黄河”重卡的价格在43.1万元-49.8万元之间。记者了解到,目前,解放J7的价格在44万元起步,潍柴版汕德卡40万元左右。 目前,中国重汽拥有汕德卡、豪沃等重卡品牌。今年8月份,重卡市场销量排名中,中国重汽以2.12辆排名第三,一汽解放、东风排名前两位,陕汽集团以2.06万辆排名第四。8月份中国重汽重卡销量增幅达91%。 汽车行业人士分析,谭旭光执掌中国重汽以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汕德卡系列产品在保证配置不变的情况下,2020年售价相对于前几年起码下调了10%左右。这种定位调整在市场上立竿见影。今年头5个月,汕德卡销量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总和。这样一来,新黄河将补位汕德卡空出来的价格定位。未来,中国重汽将形成新“黄河”走高端,汕德卡走中高端,豪沃中端,豪翰中低端的格局。 此次“黄河”品牌重出江湖,新黄河搭载潍柴动力,也被业内看做是重汽与潍柴的深度融合的开始。
金融应该如何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9月10日,由开源证券主办、网易河南承办的“2020年黄河大保护暨金融同业合作与创新论坛”在郑州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依托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聚焦“黄河大保护”主旨,围绕当地产业、中国经济与当前金融市场形势深入探讨,分享政策导向、总结经验、建言献策。 此次论坛既是落实中央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部署,也是开源证券服务黄河流域资本市场与民生建设的具体实践。 开源证券副总裁杨彬现场表示,黄河大保护的重要战略意义是关系到黄河流域民生建设乃至中华民族繁荣复兴发展的未来。开源证券将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社会责任担当,担任黄河大保护的实践者和先行者,积极调动盘活全国的金融资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绿色发展做出金融业的重大贡献。 据了解,开源证券是具备全业务牌照的综合性、创新型券商。从2006年到2019年,营业收入增长149倍,总资产增长137倍,净资产增长238倍。2019年,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9.95亿元、利润总额5.89亿元,净利润4.4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3%、959%及997%,业绩增速大幅超越行业平均值的35%、81%及80%。截至2019年末,公司投资银行整体跻身行业前15,财务顾问业务位居行业第7,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进入行业前20;新三板推荐挂牌家数连续三年行业第一。公司在绿色债券、债转股专项债券、金融扶贫债券、疫情防控债等创新型业务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多种债券发行的业务品种成为中国债券市场的第一单。
9月7日,2020黄河文化旅游品牌推广大会在三门峡市召开,会上签订建立黄河文化旅游研究(大数据)中心等协议,将进一步助力黄河流域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此次签约成立的黄河文化旅游研究(大数据)中心为全国首家,由三门峡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与马蜂窝旅游共同建设,旨在通过旅游大数据开发运用,推动黄河在线旅游资产指数实践应用、目的地智能营销推广、黄河文化旅游内容生态和创作者共建、黄河文化旅游新产品打造、新文旅人才提升体系共建等领域发展。 大会将与中国旅游研究院联合发布黄河文化旅游大数据营销白皮书、黄河文化旅游大数据分析报告等,推动黄河流域文旅行业的线上化、数字化转型步伐,增添科技动力打造网络热点,有效提升黄河旅游文化的线上影响力。 此外,在本次大会上,郑州市中国(河南)对外贸易文化基地、濮阳市板桥古镇、三门峡庙底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仰韶博物馆就黄河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合作项目签约;三门峡市、济源示范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陕西省渭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签订黄金三角洲文化旅游合作协议。
“深挖黄河文化蕴涵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9月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指导,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三门峡市政府主办,三门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和马蜂窝旅游承办的“2020黄河文化旅游品牌推广大会”将在河南三门峡市国际文博城会展中心举办。文旅行业领导、专家学者、文旅景区、推广达人汇聚一堂,共话“后疫情”时代文化旅游行业市场的新变化、新需求、新业态,为黄河文化旅游深入发展“把脉问诊”。 河南省副省长何金平、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书记宋丽萍、三门峡市政府市长安伟、马蜂窝旅游高级副总裁于卓等文旅界代表将出席大会。沿黄河九省(区)文化和旅游厅、三门峡市领导、文旅界企业代表共同就如何推动黄河流域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和经验分享。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其孕育形成的黄河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基和灵魂。本次大会包括黄河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新路径高峰论坛、全国首家“黄河文化旅游研究中心”落成仪式、宣传大使激励计划等,文旅行业领导、专家学者、沿黄九省(区)文旅领导共话黄河文化旅游发展新篇章。 会上,马蜂窝旅游和三门峡市政府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将共同签订《黄河文化旅游研究中心战略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建设“黄河文化旅游研究中心”,在旅游大数据、黄河在线旅游资产指数实践应用、目的地智能营销推广、黄河文化旅游内容生态和创作者共建、黄河文化旅游新产品打造、新文旅人才提升体系共建等领域进行系统、深入地合作,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 同时,合作双方将依托马蜂窝旅游大数据,借助马蜂窝行业领先的“北极星旅游大数据服务系统”构建全新的数字文旅共享和分析机制,制定智能化经营策略,推动三门峡旅游业服务水平和营销方式的升级,深化黄河在线旅游资产指数实践的应用。马蜂窝也将依托平台丰富的内容生态,助力三门峡深度开拓自由行年轻旅行者市场,从内容、数据、运营等方面为三门峡构建“蜂巢智慧玩乐服务平台”,定期举办符合年轻人诉求的创意活动、“蜂玩”旅行家、跨界营销活动等,为游客产业链上下游提供更具内涵、更高品质的服务。 据悉,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三门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还将携手马蜂窝旅游,邀请国内百余位知名文旅创作者,并面向全国招募文旅从业者、KOL、游客,带动全民参与到制作黄河文化旅游相关的攻略、游记、短视频等内容中来,掀起全圈层、多层次的营销推广高潮。活动期间,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三门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以及马蜂窝旅游将共同评选出优秀作品,并为创作者颁发“黄河文化旅游宣传大使”奖章。 马蜂窝高级副总裁于卓在会上表示,马蜂窝旅游将充分发挥旅游大数据的优势以及其在年轻旅游人群中的影响力,全力以赴助力河南黄河文化旅游名片地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