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新一轮去产能工作加速推进,一边是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启动更新,今年上半年经营有所改善的钢铁行业,正迎来新一轮政策洗礼,钢铁企业如何应对行业变化?近期,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了多位行业专家,他们表示,兼并重组将是钢企提升发展的突破口,钢铁行业的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新一轮“去产能”开启 6月18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能源局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20年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通知》,要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巩固去产能成果。通知要求,对尚未完成压减粗钢产能目标任务的地区,要继续坚持运用市场化、法治化办法,确保在2020年全面完成“去产能”目标任务。 目前,多地已宣布对钢铁行业去产能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以河北省为例,下属各地市已开始执行河北省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河北省2020年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工作方案》。其中,国内钢铁产能分布最为密集的唐山市,此次共对192家企业落后产能进行了淘汰,全部为中频炉设备,淘汰方式均为“封存”或“拆除”。邯郸市计划到2020年将钢铁企业数量由17家整合为8家左右;安阳市要求本年度基本完成钢铁企业重组整合、装备产能置换、环保提标改造,计划优特钢比重达到30%以上,企业数量由11家整合为4家。 山西省发布了《钢铁产业转型升级2020年行动计划》,在2019年重点推进22个钢铁行业升级改造项目的基础上,计划以打造山西省特种金属材料产业集群创新生态和千亿产业培育为着力点和主攻方向,全面提升山西省钢铁行业自主创新和科技引领能力。 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表示,2016年,国家提出了钢铁行业用5年时间化解1.5亿吨以上过剩产能的目标,这一目标在2018年提前完成,并且彻底清除了“地条钢”。如今,新一轮“去产能”启动,目的主要是对钢铁行业去产能项目进行“回头看”,对前两年工作进行巩固和扫尾。 天风证券钢铁行业首席分析师马金龙表示,前期钢铁行业去产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比较明显,行业从2015年亏损到2016年起开始盈利,同时,全行业的资产负债率从当年的70%以上下降至目前的约50%,“从量级上看,今年压减产能量相较2017、2018年的高峰期还是有所差距的,所以对行业的影响并不明显。”马金龙说。 王国清介绍,近几年,各地仍存在部分企业不及时关停被置换产能、老旧产能重新进入市场等问题,而今年作为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钢铁煤炭等重点行业“去产能”收官之年,新一轮的去产能是巩固之前工作成果的必要措施。 产能置换新规将出台 除了“去产能”提速,钢铁行业产能置换的指导办法也启动“更新”。为了严禁钢铁行业新增产能,推进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工信部于7月24日下发最新版《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2020版置换办法)。 相比于2017年的修订稿,2020版置换办法征求意见稿对重点区域、产能置换比例等细节内容,做出进一步提升。例如,办法实施的重点区域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汾渭平原以及其他“2+26”大气通道城市,一共包括46个省市和示范区。重点区域置换比例不低于1.5:1,其他地区置换比例不低于1.25:1。此前,办法实施区域主要指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其置换比例为不低于1.25:1,其他地区实施减量置换。 对此,马金龙认为,由于生产技术不断进步、企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钢铁行业还出现了产能越去、产量越多的矛盾。 “我国粗钢产量也屡创新高,此次产能置换办法修订将各项指标提高、收严,可以维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果,促进了产能的跨区域流动,提升装备技术水平。”马金龙说,从对行业影响上看,还要依据各地执行情况,但目前来看,钢铁行业在产能置换上必须要加严,进而控制产量、产能。 日前,工信部原材料司一级巡视员吕桂新表示,随着生产技术不断进步及企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钢铁行业已出现产能降低、产量增长的矛盾现象。“在行业减量化发展的大趋势下,进一步提高产能置换比例有了现实的需要。”吕桂新说,在当前行业兼并重组的重要窗口期,产能置换政策采用清单化管理方式,为过剩产能稳妥退出、新建产能有序前行提供了参照,同时,在促进短流程炼钢工艺发展、提高行业集中度方面可以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 钢企兼并重组正加速 政策层面的变化,将对钢企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有业内人士表示,政策引导下,钢铁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钢企兼并重组也在加速。 目前,A股钢铁企业的并购重组已热络起来。三钢闽光在6月2日公告称,拟以自有资金21.52亿元收购三钢集团持有的罗源闽光100%股权。三钢闽光表示,此次收购有利于该公司产能置换方案的顺利实施,进一步推动该公司产业转型升级和沿海战略实现。同时,也将为三钢闽光新增年产钢量约190万吨。 首钢股份6月13日公告称,将所持有的北京汽车10.29亿股内资股与首钢集团持有的首钢钢贸51%股权进行置换。交易完成后,公司控股首钢钢贸,而且,首钢股份对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的持股比上升至80.82%。公司表示,置换完成后,首钢股份产业链建设将得到进一步完善,有利于产销紧密协同、提升产销研一体化经营能力。 针对产能置换新规对钢企的影响,卓创资讯分析称,重点区域范围增加,意味着置换比例为1.5:1的区域变大,整体置换的规模较2018年要大,新增产能相应减少。例如,按照原有200万吨产能计算,2018年产能置换后新建产能为160万吨,2020年产能置换后新建产能为133万吨,产能减少27万吨。 此外,针对2020版新规对已完成实质性兼并重组企业“重点区域按照不低于1.25:1的比例进行置换,其他地区的置换比例不低于1.1:1”的要求,卓创资讯认为,一些在进行产能置换或已经完成的企业可能需要重新评估,按照新标准有效置换。 对于接下来的行业走向,有专家认为,未来钢铁行业将是“智能制造+绿色发展”的模式,一方面,钢铁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提升钢铁行业的集中度;另一方面,要在超低排放改造中不断突破,共建绿色产业链。
“在我看来,我们国家的钢铁行业才是真正有底气说是世界第一的行业。”宝武集团副总经理张锦刚接任重庆钢铁董事长一职后,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据世界钢铁协会数据统计,2019年中国粗钢产量份额占全球比重上升至53.3%。经过70年发展,中国已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钢铁巨龙”。 重庆钢铁在中国钢铁行业历史上就有着重要的地位,其前身为1890年由晚清政府名臣、洋务运动代表之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曾是亚洲最早、最大的钢铁厂。重庆钢铁于2007年在上交所挂牌,成功实现A+H股上市。但是在2011年至2016年,重庆钢铁实际经营亏损238亿元,平均年亏损近40亿元,面临退市风险,致使最终选择司法重整的路径。 止血完成 开启长远规划 张锦刚表示:“上一届领导班子完美地完成了止血任务,现在的重庆钢铁处于造血阶段。接下来要同时解决经营和管理的问题,毕竟四源合只是一个阶段性的基金机构,而我们新的领导班子更专业,是要长期性地经营,并且重庆钢铁在宝武集团整个布局中也有着重要地位,相信我们会做得更好。” 2017年底,重庆钢铁完成司法重整,由中国宝武联合美国WL罗斯公司、中美绿色基金、招商局金融集团共同组建的国内首只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基金——四源合基金接手重庆钢铁。这为如今宝武集团入主重庆钢铁埋下伏笔。 四源合入驻后,为重庆钢铁制定了“近期止血、中期造血、远期升级”的三步走计划。年报显示,2017-2019年重庆钢铁净利润分别为3.2亿元、17.88亿元、9.26亿元,重庆钢铁近三年已走出亏损阴影。 宝武集团“弯弓搭箭” 重庆钢铁不可或缺 宝武集团的“弯弓搭箭”战略布局是指将上海、宁波、盐城、湛江、南京、马鞍山、武汉、重庆等这些点在地图上连起来后是一张“弯弓搭箭”图。 “弓就是沿海城市,从湛江出来到福建到上海,而长江就是那支箭,箭头在上海宝钢,箭身沿线有南京梅钢、马鞍山马钢、武汉武钢、鄂钢,重庆钢铁则在箭尾,所以重庆钢铁对宝武集团整体布局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张锦刚如此介绍到。 张锦刚于1992年鞍山钢铁学院钢铁本科毕业后,就一直扎根于中国的钢铁业。从鞍钢炼钢工、到鞍钢集团董事会秘书,再到宝武集团副总经理以及现在兼任的重庆钢铁董事长,张锦刚与钢铁打了近30年交道。张锦刚认为,钢铁企业是一个重资产企业,如果物流不发达很难有优势,而重庆钢铁现在的长寿厂区就位于长江边上,水运非常方便,所以重庆钢铁的地理位置非常好,并且完美契合了宝武集团“弯弓搭箭”的战略布局。 宝武集团之所以这么做,在张锦刚看来是为了提高中国钢铁在全球钢铁产业链中的话语权。“我们国家钢铁行业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太分散、集中度很低,宝武集团正在努力提高行业集中度,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话语权也会高一点。” 充分调动 混合所有制企业积极性 准确地说,当上重庆钢铁董事长不到1个小时,张锦刚在接受了记者专访时,对下一步工作已有了清晰的打算。 重庆钢铁目前的股权结构十分复杂。重庆钢铁的大股东为重庆长寿钢铁有限公司,持股占比23.51%。而重庆长寿钢铁有限公司大股东为四源合(重庆)钢铁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此合伙企业53.33%的股权为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所持有,45.33%的股权由四川德胜集团钒钛有限公司持有。 此次权益变动即发生在宝武集团和四源合投资之间,根据双方签署的意向书,宝武集团将受让实际控制人四源合投资的财产份额,并成为重庆钢铁的实际控制人。 张锦刚认为,自己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是解决好企业的内部管理问题。“这个事一直都在研究优化中,目的是要建立起一个制度,能充分发挥央企、地方国资、民企等股权参与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管理优势。” 张锦刚强调,“怎么在保证充分执行力的前提下,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对我们新的高层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也是为各方股东和股民负责,因为我们是要长期经营。” 在经营上,张锦刚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大刀阔斧地调整产品结构。“重庆钢铁不会去一味求全,而是要在做精、降低成本上做到极致。”张锦刚解释道,比如西部大开发中所需的品种,应该发挥地域优势做到极致,加上重庆钢铁先天的品牌优势、成本优势,我们是一定能赢得市场的。 绿色环保 智能化生产即将起航 张锦刚为重庆钢铁带来了许多先进的理念,比如绿色发展、智慧制造等。在他眼里,未来重庆钢铁的厂区会像公园一样美丽,有树有鸟,市民愿意来厂区散步休闲。未来的生产也将更智能化,操作室搬离现场,在保障工人安全的同时,生产效率将进一步提高。 “这些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张锦刚介绍说,去年7月份,宝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德荣3000米外“远程一键炼钢”的成功,意味着3000公里一键炼钢,在上海炼重庆的钢并非纸上谈兵。 “韶钢的厂区环境治理就很不错,市民夜晚纳凉遛弯都愿意去那儿,有咖啡馆、书屋、绿地、小鸟等,非常漂亮。”张锦刚说,“其实重庆钢铁在布局上也有这样的规划,但细节和实施上还没做好,相信用不了多久,大家一定可以看到一个崭新的重庆钢铁”。
蔚蓝的天空,巍峨屹立的卸船机、门机、料仓,连绵蜿蜒的封闭式皮带运输通廊……连云港兴鑫钢铁有限公司运输码头上,一座座颜色鲜红、体量庞大的装卸桥正在紧张地作业,与不远处繁忙的沿海高速、宁连高速和京杭运河构成了一幅亮眼的画卷。 绿色发展 技术创新 连云港兴鑫钢铁有限公司(简称“兴鑫钢铁”)位于连云港市灌南县半岛临港产业区内,走进厂区,郁郁葱葱的树木搭配错落有致的花草,仿佛置身园林景区一般。 能有今天这般景象,得益于兴鑫钢铁自建厂以来始终坚持“遵规守信、绿色发展、旅游健康、持续改进”的方针。在“十三五”期间,兴鑫钢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在低碳条件下通过转变发展方式、追加资金投建项目、对现有设备提标升级,先后实施了工业冷却水循环再利用、高炉及转炉煤气回收发电再利用、蒸汽及冲渣水回收采暖再利用、烧结机尾气回收再利用、烧结机脱硫脱硝、转炉钢渣热闷处理、炼铁烧结系统气力输灰等17项节能减排工程、9项重大技改项目。发展现代钢铁流程,依托“绿色制造”不断实施技术创新,增强了企业竞争力,为企业后续的高效发展打下了强有力的基础。 目前,兴鑫钢铁具有吞吐量1500万吨的现代化料场、3座180平方米烧结机、3座1080立方米高炉和两座120吨转炉;年产铁300万吨,年产粗钢300万吨的联合钢铁企业,年企业总产值115亿元,年销售收入110亿元。拥有总资产60多亿元,铁、钢、材一条龙生产线,主要工艺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产品畅销苏、浙、沪等地区,获得 “江苏省百强企业第70位”“江苏省制造百强企业第48位”“域外诚信金牌企业”“连云港突出贡献企业”等荣誉称号。 对钢铁行业来说,实现绿色发展意味着企业需要增加环保投入,实施技术创新,更要与环境更和谐,与城市更融合。兴鑫钢铁给出的绿色发展答案是“绿色循环的钢铁”,就是将绿色低碳理念渗入钢铁制造过程的整体系统之中,通过内部各工艺功能系统的转化循环,最终代谢更富有价值的产品和资源,构建绿色钢铁生命共同体。 绿色制造 节能减排 兴鑫钢铁将节能减排列入了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并设立了能源管理中心,负责日常节能管理工作,成立了以总经理为主任、各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能源管理委员会;以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每年制定和实施节能目标管理计划,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制考核。 2019年,兴鑫钢铁累计节能70 余万吨标煤,超额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节能目标任务。 近年来,兴鑫钢铁将绿色低碳理念渗透于炼铁、炼钢、轧钢全流程。实施了杜绝长明灯、长流水,工业冷却水循环再利用、高炉及转炉煤气回收发电再利用、蒸汽及冲渣水回收采暖再利用、烧结机尾气回收再利用、烧结机脱硫脱硝、转炉钢渣热闷处理、炼铁烧结系统气力输灰、各系统除尘改造等多种节能降耗,减费增效等强有力措施;新建废水综合处理系统,实现节水减排,工业水重复利用率达到100%;其中,烧结机脱硫脱硝已全面实现超低排放标准。钢渣处理中对含铁资源重新回收,钢渣综合利用率为86%。2019年,兴鑫钢铁回收的各种余热、余能资源折合标煤2.2万余吨,折合经济效益880余万元。 绿色企业 融合发展 2019年以来,连云港兴鑫钢铁有限公司投入近7亿元,全面进行环保设施改造和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分别对3套180平方米的烧结机采用SDA+SCR脱硫脱硝改造;进行了物料堆放的大棚建设,已累计建造大棚16万平方米,所有的物料基本做到大棚内堆放、装卸;对竖炉球团脱硫实施改造;新建炼钢厂三次除尘,所有烟气排放现已达到颗粒物低于5mg/m^3、二氧化硫低于20mg/m^3、氮氧化物平均在35mg/m^3左右的排放水平,远低于超低排放的标准限值。另外还新建钢渣热闷处理工程,新上高炉均压煤气放散回收设施和中水回用水处理设施。 同时,兴鑫钢铁按照上级有关要求,积极研究超低排放改造措施,分别在有组织排放控制、无组织排放管控、大幅提高清洁运输、加强企业污染排放监控等方面实施改造,落实项目责任人。 在有组织排放实施改造方面,兴鑫钢铁投资2亿元的3座180平方米的烧结机采用半干法脱硫和SCR脱硝等高效技术,现已达到颗粒物低于5mg/Nm^3、二氧化硫低于20mg/Nm^3、氮氧化物平均在30mg/Nm^3左右的排放水平;竖炉球团投资1200万元改造,目前排放长期稳定在颗粒物低于5mg/Nm^3、二氧化硫低于15mg/Nm^3、氮氧化物低于30mg/Nm^3的排放水平;投资500万元对石灰窑进行除尘改造,目前排放颗粒物稳定在5mg以下,远低于超低排放颗粒物10mg/Nm^3、二氧化硫35mg/Nm^3、氮氧化物50mg/Nm^3排放的标准,同时还对高炉煤气均压放散回收进行了技术改造,加强环保设施运维管理,排放点均满足超低排放标准。随着兴鑫钢铁2020年4月份新型有压热闷钢渣处理生产线的投用,钢渣的综合利用率已达到95%以上。 在物料堆放的大棚改造方面,兴鑫钢铁自2018年起投资近2亿元进行了物料堆放的大棚改造,已累计建造大棚16万平方米,所有的物料基本做到大棚内堆放,大棚内装、卸料,无组织排放得到了有效的管控。 在实施厂区绿化改造方面,兴鑫钢铁投资1500余万元用于厂区道路改造,由水泥面改造为沥青路面,道路平整、清洁。投资1200万元实施厂区绿化改造,新增绿化面积4万余平方米,苗木一万余株,公司内绿化面积达14.5万平方米,占公司总面积的15.6%。厂区马路全部采用机械化清扫、做到了平均不到两小时清扫一次。厂区内大力推进美化亮化,厂区内围墙上立体美化1万余平方米。现已达到了花园式工厂的标准。 在提高清洁运输比例方面,兴鑫钢铁在实施有组织排放改造和无组织排放改造管控的同时,大力提高清洁运输比例,不仅如此,该企业还具有临海傍河优势,目前,大宗物料进出厂比例已经超过80%采用水路运输。 在加强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方面, 兴鑫钢铁安装了15套在线监测设施与市、县生态环境局联网,实施在线监控;安装了5套视频监控系统,及时监控厂区生产线有无冒烟的情况;环保设施采用DCS分布式控制系统进行自动化控制;在生产区的四周共安装了10套大气微站,实施大气状况的监测,已全部满足了超低排放的标准,公司内大气微站显示PM_2.5长期低于25mg。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环保是最大的民生,更是企业发展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为员工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工作环境,为城市打造一片绿色钢厂,一直是兴鑫的不懈追求。接下来,兴鑫钢铁还将着力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大力推进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装备结构的调整升级,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加速利用连云港便利发达的海河联运优势,推进资产重组,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建设具有强大核心竞争力和鲜明特色的精品钢材生产基地,成为资源高效利用、生产与环境、企业与社会和谐友好的绿色钢铁基地。 于萌萌 文/图
危中谋变,化危为机。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给永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上游的原辅料供应企业停产,下游的建筑工地、汽车、机械、家电等行业停工停产,物流运输困难,产品库存积压严重,国内市场需求减弱。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永钢通过抢抓出口市场订单、及时调整采购策略、拓宽供应渠道等举措保障销售和生产原料的衔接畅通,采用陆运改水运等措施保障物流运输畅通,实现了企业的持续稳健发展。 经历这次疫情的考验,永钢更加坚定走高端、智能、绿色之路,不断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打造高品质钢铁材料服务商 近年来,永钢按照“普转优、优转特、特转精”的思路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将产品聚焦于建筑用钢、交通用钢和能源用钢三个序列。在产品提档升级上力求突破,坚持以长材为主的差异化发展战略,在高强抗震钢筋、耐候钢筋和高性能耐蚀钢筋上狠下功夫,提升管坯钢、帘丝钢、桥梁缆索用钢等拳头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目前企业优特钢占比已超过70%。在钢铁产品研发方面,永钢不断创新,精益求进。2017年,永钢被评为“全国钢铁产业链热轧带肋钢筋优秀制造商AAA级企业”,并成为“中联钢企业综合评级委员会”成员中央企供应链合作伙伴优选企业,2019年荣获中信铌钢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此外,永钢还为客户“量身定制”生产方案,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发展服务性通道。 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永钢也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经过多年努力,形成了“内外联动、互为犄角”的市场格局。目前,国内市场覆盖28个省、市、自治区,国外市场遍布11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32个,长材出口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永钢还积极开发优质市场和优质客户,寻找战略合作伙伴,用最好的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为推动钢铁企业质量提升、效益升级,永钢大力推进智能制造。近年来,永钢围绕工业4.0的目标,坚持科技创新,已建成ERP系统、电力管理平台等信息化项目,正加快推进机器换人工程,逐步实现生产、经营、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目前,永钢已拥有四个江苏省示范智能车间和三个苏州市示范智能车间。2013年,永钢被评为“江苏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生产过程智能化示范企业”。截至2019年12月,永钢“两化”融合指数评估得分74.76分,高于全国93.28%的企业,高于钢铁行业中96.60%的企业。同时,永钢还加强与科技公司合作,在智能装备应用、数据中心建设、企业信息化平台搭建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努力争创江苏省智能工厂。 永钢始终重视科技研发费用的投入,年均科研费用一直保持在销售收入比重的3%左右。陆续组建国际级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科研载体,并与多家科研院校开展科研合作,逐步创建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各一个、省级项目六个、市级项目18个,获得市级以上科技奖28项,其中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一项。企业被认定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在2018年中国钢铁企业专利创新指数民营企业中排名第一。未来,永钢将继续致力于产学研一体化建设,以新产品研发和科技创新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做大做强非钢产业 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 在做精做优钢铁主业的同时,永钢也在不断做大做强非钢产业。永钢是一家长流程钢铁企业,受制于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和下游的产品应用,延伸钢铁产业链将有效提升企业生产经营的自主性。此外,永钢900万吨钢的年产能不会再增加,企业未来的增长就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而非钢产业的发展也切实能够对钢铁板块发展起到支撑作用。 1)加快钢铁产业链延伸 永钢已与全球四大矿山建立长协关系,保障了企业铁矿石等原辅料的供应。特钢向下游的锻造进行延伸,已经拥有乐欣再生资源和昆仑重工两家特钢深加工企业。 2017年,永钢开始进军装配式建筑产业,与上海宝冶集团合作,开展装配式建筑的生产、设计,目前已具备30万立方米预制构件的生产能力,并将形成 50万立方米的产能规模。未来,永钢将加快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巩固设计、生产、安装一体化的产业链优势,打造苏州乃至江苏省装配式建筑龙头企业。 2)走工贸、产融结合道路 2018年1月,永钢投融公司成立,主要做钢铁贸易和金融业务。2019年,江苏象石实业公司成立,专门从事大宗黑色商品交易。永钢还在钢铁金融方面专门成立了从事黑色商品期货和资产管理的基金。未来,企业将着眼全球化,探索组建黑色商品供应链网络。 3)加快培育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 永钢将通过引进先进装备技术、加大精品钢材开发工作、推进质量体系建设,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打造符合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高品质钢材。 坚持绿色发展 打造钢铁行业绿色典范企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永钢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努力在“加强长江大保护”“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等党和国家重大部署中压实自身的责任与担当,并确立了“打造绿色工厂,争当冶金行业节能环保标杆”的目标,以切实措施创造天蓝、地绿、水净、景美、人和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为了更好地落实环保主体责任,永钢积极作为、多措并举,抓严抓实环境整治工作。一是从创建、优化体制机制入手,强化环保基础管理。成立了安全环保管理部,并组建600余人的专兼职环保工作队伍,构建起自上而下的环保管理网络。对照上级政策法规要求,从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管理等方面制定了17项环保整治制度。增设环保监测设备,常态化开展环保检查。面向社会公众,实时公开企业环保监测数据,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二是加大环保投入,实现超低排放。2015年以来,永钢累计投入60多亿元,从水、大气、固废、噪音治理,清洁运输等方面全面发力,建设了一批节能环保项目,包括国内第一条配备活性焦烟气脱硫系统的烧结生产线;行业内率先实施的雨污分流回收系统;有助于实现清洁运输的管带机输送设备等。三是坚持“既要达国标,更要达民标”的目标定位,开展环境整治。上项目、抓工作,不只是达标值、基准值,而是盯着优秀值、先进值,对生产造成的各类污染物排放实行最严格的排放标准。目前企业的水、气、声、渣等各类污染物排放均已达到钢铁行业最严格的排放标准要求。绿色发展,永不止步,永钢不断推动绿色发展,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荣获2019年度“气候领袖企业”称号,获评2020绿色发展标杆企业,更成为全国第一家同时获得“绿色工厂”与“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称号的钢铁企业。 永钢不断推动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为企业增添绿色发展的新动能。目前,永钢固体废弃物在建项目有两个: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和年处理25万吨含铁锌尘泥综合利用项目。其中,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总投资约2.1亿元,于2020年3月开工建设,预计2020年12月中旬投产,建成后主要服务于张家港市拆除垃圾和装潢垃圾的资源化处理。年处理25万吨含铁锌尘泥综合利用项目主要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状固废,年处理量约22.5万吨,采用“转底炉直接还原”工艺,可产生DRI球团、氧化锌粉及蒸汽等约1.5亿元的附加产品。该项目能够处理生产过程中的高炉布袋灰等固废,实现“以废治废,变废为宝”,减少含铁锌尘泥对周边环境的污染。项目于2019年4月开工,目前已完成土建结构施工,主体设备进入了安装阶段,计划2020年底实现达产。 2020年,永钢将始终紧盯全年目标不放松,不断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在产品提档升级、智能制造水平提升、绿色发展持续进步、多元产业做大做强等方面力求实现再突破,积极争做新时代“三超一争”排头兵。(马建强 马远)
今日开盘A股钢铁板块延续强势,截至发稿,重庆钢铁涨停,马钢股份、南钢股份、安阳股份均涨超6%,其余个股纷纷跟涨。 此次钢铁股迎来久违上涨行情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铁矿石价格迎来调整,根据报价机构阿格斯(Argus),交付至中国的铁矿石现货价格在6月8日创下每吨105.75美元的10个月高点之后迎来调整。前期铁矿石上涨主要原因在于全球最大矿企淡水河谷(Vale)发现188名工人的新冠病毒测试呈阳性,巴西法院命令该国最大矿企淡水河谷(Vale)关闭位于米纳斯吉拉斯州的Itabira矿山,为市场担忧。 不过淡水河谷重申了其产量指引,尽管其铁矿石产量可能损失10%。根据路孚特(Refinitiv)汇编的船只追踪和港口数据表明预计6月将有145艘载有2,340万吨铁矿石的船只驶离巴西,出口保持稳定。 二是行业多只个股破净,估值极低。据Choice数据统计,截至6月16日收盘,A股的34只钢铁股中有多达18只股价跌破净资产,其中还有4只"1元股"。东吴证券指出申万钢铁行业的PB水平为0.83倍,宝钢PB为0.59倍,16只普钢股的PB为0.72倍,均较过去20年的历史最低水平(2014年6月时)相差无几。 三是本轮上涨的主要利好因素--IDC概念炒作,钢铁企业从2000 年就开始进行信息化改造,前几年因为因环保、空间负荷压力加速导致城市钢企搬迁在核心城市留下闲置土地、厂房资源具备是有钱、有地、有能耗指标、还有自备电厂+完善的水电系统的优势,而IDC又属于重资产,所以吻合IDC的模式。 受IDC转型潜在利好影响,钢铁板块终迎来上涨行情。沙钢股份及杭钢股份尤被资金追捧。6月2日,首钢股份发布了一则《关于修改章程的说明》的公告。公司称,拟对经营范围进行增项,原拟增加内容为:装卸搬运、其他电信服务、互联网接入及相关服务、互联网生产服务平台、软件开发、保险中介服务及互联网广告服务。 受消息提振,首钢股价本月涨幅已达70%。 图源:富途 而今日一度涨停的南钢股份此前已收获两连板。据某钢铁行业媒体6月13日报道,日前,南钢一体化智慧中心项目基本设计审查会召开。除了与一体化智慧中心相关的内容外,报道中还出现了IDC、工业互联网等热门概念的字眼。 除此外,杭钢股份、沙钢股份均已有开展IDC业务。
沉寂已久的钢铁板块近两日猛然拉升。截至17日收盘,钢铁(申万)板块涨2.36%,重庆钢铁、南钢股份涨停,中信特钢涨7.7%。而在前一交易日,钢铁(申万)板块涨3.6%,南钢股份、重庆钢铁、首钢股份涨停。 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上市钢企纷纷拓展数字化业务,有望使钢铁股估值得到提升;另一方面,目前钢材价格较为坚挺,且下半年国内用钢需求预期较为乐观,市场看好钢铁行业表现。 今年以来,5G、半导体等科技题材股迎来了普涨行情,相比之下,传统周期行业如钢铁、煤炭、油气等则备受冷落。实际上,一些传统工业如钢铁已悄然向数字化方向转型。业内人士认为,潜在的数字化转型机遇是此轮钢铁板块大涨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杭钢股份、沙钢股份、马钢股份正在涉足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业务。杭钢股份2019年年报显示,公司发展战略包括布局数字经济领域,投资建设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业务。公司收购并增资云计算公司,投资建设杭钢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一期。 沙钢股份也“积极推进重大资产重组的工作,加快实施公司在IDC行业的战略布局”。根据公告,沙钢集团及上市公司正在落实对欧亚地区最大的数据中心业主Global Switch的收购事宜。 一位长期关注周期股的市场人士告诉上证报,由于钢铁行业的特殊性,上市钢企业绩受周期影响较大,其估值(滚动市盈率)往往维持在5至15倍之间。如果钢铁股被认为具有科技属性,按科技股的标准定价,其估值将远超目前的水平。 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对上证报表示,从板块表现来看,市场整体看好今年国内的用钢需求。从个股来看,上市钢企的经营操作助推股价上行。例如,重庆钢铁今日发布关于公司董事和监事变动的公告,可以看到,新上任的董事监事都是宝武集团方面的,意味着宝武重组重钢进入执行期。南钢股份近期与华为合作导入IPD(集成产品开发)体系,推动南钢建设高科技企业。创新驱动、数字化转型、双主业发展等方向均是受投资者青睐的。 不过,钢铁行业也面临一些潜在压力。从原料端来看,今年以来,铁矿石等价格不断上涨,加剧了行业成本。国内期市数据显示,截至6月17日下午收盘,铁矿石主力合约今年以来已上涨27.64%。 西本新干线研究中心主任孙辉对上证报表示,短期内,钢材价格主要受成本支撑,铁矿石价格居高不下,焦炭价格也涨了5轮,但目前长流程钢企仍有200至300元/吨的盈利。 卓创资讯分析师李肇乾、李晓娟表示,目前,钢企产能置换如火如荼,建筑钢材的吨钢毛利较为可观,整体供应在近两年或依旧维持高位。“虽然需求在2020年二季度以后有所改善,但从中长期看,产能置换后,供需紧平衡状态受到考验,对行情产生了一定的压力。”
>>钢铁股缘何集体躁动? 沉寂已久的钢铁板块近两日猛然拉升。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上市钢企纷纷拓展数字化业务,有望使钢铁股估值得到提升;另一方面,目前钢材价格较为坚挺,且下半年国内用钢需求预期较为乐观,市场看好钢铁行业表现。 >>强动能补短板 “两新一重”投资全面提速 近期,从中央到地方都在以“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为抓手,列出方案、计划、清单,抓紧推进和储备重大投资项目。 >>多地文旅消费复苏点亮“夜经济” 随着我国多地进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天气转暖,各地“夜经济”复苏。更多文旅主体及特色活动加入,让各地“夜经济”“热”起来。 >>多重红利释放618消费活力 一年一度的618年中大促如期上演。记者获悉,除线上电商补贴外,多地正在放大招出台刺激政策,培育壮大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互联网+”消费。 >>零信任成为网络安全新理念新架构 备受关注的“零信任十周年峰会”近日在北京举行。此次峰会由国际云安全联盟(CSA)组织发起,以“十年磨一剑,零信任出鞘”为主题,包括华为、阿里云、腾讯云、奇安信、360、云深互联和山石网科等在内的行业巨擘均现身承办或协办单位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