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山东省市场监管局通报,标称为曲阜孔府家酒酿造有限公司(简称“孔府家酒“)生产的一批次府藏浓香型白酒,经检验发现,其中甜蜜素(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抽检信息显示,该批次产品售卖地点为邹城市博贵百货超市,甜蜜素初检结果为1.11×10⁻⁴g/kg,孔府家酒对检验结果提出异议,并申请复检;经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复检后,维持初检结论。 山东省市场监管局介绍表示,甜蜜素(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是食品生产中常用的甜味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白酒中不得使用甜蜜素。白酒中检出甜蜜素的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为改善成品白酒的口感,违规添加甜蜜素;也可能是白酒、配制酒生产过程中交叉污染。 甜蜜素是一种无营养甜味剂,添加甜蜜素可以增加白酒的绵甜感,进而改善产品的口感,但如果人体过量摄入甜蜜素,可能对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因此国家标准明确要求禁止在蒸馏酒中使用甜蜜素。 公开资料显示,曲阜孔府家酒酿造有限公司为曲阜孔府家酒业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即山东知名酒企孔府家酒。 2017年3月,老白干酒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收购丰联酒业100%的股权,孔府家酒进而成为老白干酒控股企业。 老白干2020年上半年财报显示,丰联酒业去年上半年营收为5.7亿元,同比下滑23%;净利润0.5万元,同比下滑29%。 不过,根据券商研报,归入老白干酒后孔府家酒2018年的销售收入是0.98亿元,2019年提升到1.62亿元。 孔府家酒董事长谭小林曾在2019年公开表示,孔府家力争在3-5年时间实现营收5-10亿。 而”甜蜜素“风波是酒企尤为敏感的质量问题。 早在2012年,酒鬼酒曾因被检测出塑化剂超标2.6倍遭受重创。2019年12月,酒鬼酒原经销商石磊向多家媒体举报,称其于2012年向酒鬼酒订购的54度500ml老酒鬼酒中添加有甜蜜素。 尽管酒鬼酒予以否认,称从未采购甜蜜素,也从未向54度500ml老酒鬼酒中添加甜蜜素,但受事件影响,酒鬼酒次日开盘股价跌停。 搜狐财经搜索发现,孔府家官网中,府藏系列分为府藏十年、府藏八年、府藏六年等系列产品,目前其天猫、京东旗舰店均无法搜索到相关产品。仅有一家淘宝第三方卖家在售卖府藏六年产品,售价为89元。 截至发稿,针对甜蜜素产品,孔府家酒未作出公开回应。
天眼查显示,当当网运营主体北京当当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近日申请注册“1024程序员日”“书香日”等74个相关商标,涉及分类包括教育娱乐、网站服务、广告销售、通讯服务等。 中国商标网显示,当当网申请的诸多商标之中,与1024程序员日相关的商标有14个,当前商标状态仍处于申请环节。 据悉,2018年起,当当网设立10月24日为“程序员狂欢日”,对科技类等图书进行场景化营销。 值得注意的是,短视频平台快手今起正式公开招股,其计划2月5日于香港联交所主板开售,股份代号也是1024。
原标题:快讯:祥源文化涨停 报于3.52元 金融界网1月26日消息,今日祥源文化开盘报3.3元,截止10:55分,该股涨10%报3.52元,封上涨停板。 昨日(2021-01-25)该股净流出金额-21.16万元,主力净流出0元,中单净流出-14.72万元,散户净流出-6.44万元。 最近一个月内,祥源文化共计登上龙虎榜0次,表明祥源文化股性不活跃。 公司主要从事 动漫创作、动漫衍生品研发生产、互联网金融、游戏、电竞等 截止2020年9月30日,祥源文化营业收入2.6946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7.2549万元,较去年同比减少93.3214%,基本每股收益0.0061元。 (更多个股业绩查询请点击) 风险提示:个股诊断结果通过运算模型加工客观数据而成,仅供参考,不构成绝对投资建议。 来源:金融界网
1月26日晚间,水井坊发布公告:2020年营业收入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约5.3亿元,同比下降约15%;净利润减少约9496万元,同比下降约11%。 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水井坊营收、净利润分别为35.4亿元、8.3亿元,据此估算水井坊去年营收、净利润分别约30.1亿元、7.4亿元。 同时,水井坊披露,销售量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约5645千升,同比下降约42%。其中,中高档酒销售量同比下降约11%,低档酒(基酒)销售量同比减少约100%。 截至目前,已有茅台、五粮液等8家白酒上市公司公布业绩预告,水井坊为唯一一家净利润下滑的企业。 水井坊表示,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导致的保持社交距离、聚会和宴席的管控,给高度依赖聚集型社交消费的白酒行业带来较大影响,使白酒消费需求减少。加之公司为保证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总体以消化库存为主,使得公司上半年市场销售受到较大影响;下半年,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加之社会库存的补充,公司收入与利润均实现同比双位数增长。但就全年整体而言,公司业绩仍出现一定下滑。 今日收盘,水井坊股价下跌6.20%,报收86.40元/股。
1月26日,搜狐财经查阅上海清算所网站发现,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申请的2021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于2月1日上市交易。 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2021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申购说明 申购说明显示,本期债务融资工具的申购期间为2021年1月27-28日09:00-17:00,期限为3年,利率区间为3.3%-3.9%,发行规模为40亿元,无基本承销额。 此外,经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综合评定,发行人主体评级为 AAA,评级展望为“稳定”,债项评级为AAA。 据统计,自2019年10月22日发行第一笔中期票据“19华为MTN001”至今,华为已累计发行6笔中期票据,发行金额总计达150亿元(不包含本次)。 华为2020年三季度合并及母公司财务报表 据上海清算所网站披露的华为2020年三季度合并及母公司财务报表,华为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6646.30亿元,上年同期为6033.31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538.03亿元,上年同期为535.23亿元。 截至2020年9月30日,华为的总资产为8821.39亿元,其中包括1825.66亿元的货币资金,较2019年底减少了684.36亿元;总负债为5816.52亿元。 此外,华为在2020年1-9月的研发费用达994.17亿元,去年同期为880.72亿元。 近日,据外媒报道,华为正就出售高端智能手机品牌P系列和Mate系列事项,与上海政府支持的企业牵头的财团进行谈判,该报道称谈判已持续数月,出售由芯片供应不足引发。 对此,1月25日华为回应媒体称,华为完全没有出售手机业务的计划。华为将坚持打造全球领先的高端智能手机品牌,努力为消费者提供卓越的产品体验和服务。 这是继出售荣耀品牌后,市场再次传出华为出售手机业务的消息。去年11月,华为与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收购协议,完成对荣耀品牌相关业务资产的出售。出售后,华为不再持有新荣耀公司的任何股份。 此次收购被视为是荣耀相关产业链发起的一场自救和市场化投资,也是一次产业互补,帮助荣耀更高效地参与市场竞争之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北上广等地出现房贷额度紧张情况,广州、深圳和上海甚至有部分银行暂停了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办理。 对此,搜狐财经咨询了多家银行的北京分行及房产中介,均表示尚未接到收紧或暂停房贷业务的通知,目前个人住房贷款仍可正常办理。 北京地区房贷未受影响,多家“踩线”银行贷款可正常办理 随着沪广深三个一线城市相继被爆出暂停房贷,购房者纷纷开始担忧北京地区银行是否也会加入“停贷”行列。 对此,搜狐财经致电了建设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多家房贷占比“踩线”银行的北京分行进行求证,被告知上述银行目前均未收到房贷额度收紧及暂停房贷通知。 “我们行没有收到要停止房贷的通知,目前个人房贷申请一切正常,可能其他城市有变动,但北京这边暂时正常。”建设银行海淀区一名信贷经理称。 兴业银行昌平区一名信贷经理表示,该行目前房贷业务也可以正常办理。对于近期有关房贷收紧的新闻,该信贷经理认为,具体要看政策落实情况,但如果有购房意愿需申请贷款,建议尽快申请。 此外,搜狐财经也咨询了一些北京地区的房产中介,中介人士称,经常会听到类似“多城市传出房贷收紧乃至上调”的传闻,但目前确实没收到银行暂停个人房贷业务的通知。 房贷新规叠加地区政策,广州上海部分银行暂停房贷 2020年12月31日,央行与银保监会联合发布银行业房贷新规,分五档设置银行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上限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上限两条监管“红线”。 通知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对占比超标的银行设置两年或四年的调整过渡期。 据分析人士测算,共有13家上市银行“踩线”。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成都银行等五家银行连踩“两道红线”,建设银行、邮储银行两大国有行也存在不同程度“踩线”情况。 受房贷新规影响,有媒体报道称,近日广州、深圳地区个人房贷额度出现紧张。 招商银行广东省内各家支行已于一周前暂停按揭贷款发放;光大银行深圳地区分行也已暂停按揭贷款;兴业银行深圳地区未叫停房贷业务但额度紧张。 继广州、深圳传出暂停房贷消息后,上海地区房贷也有收紧迹象。1月25日,券商中国报道称,工商银行面向上海地区的购房税费分期贷款产品正被全面叫停。 据悉,1月21日,上海住建委与各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 《意见》指出,要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实施好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加强个人住房贷款审慎管理,指导商业银行严格控制个人住房贷款投放节奏和增速,防止突击放贷。 有与工行类似贷款产品的上海当地银行个贷经理表示,目前房贷已经收紧,该产品也随时可能被叫停,建议尽早办理。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每逢春节,都是房地产市场贷款额度较为紧张的时候,这属于市场的一个周期性现象。北上广深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部房地产市场较热现象,相对当前较大的房贷需求,银行的供给就显得不足。” 他认为,从监管角度看,当前房地产市场日趋从严,在全面监管与规范化格局下,房地产市场的房贷出现一定波动是正常的市场现象。 “国家已经明确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未来的房地产发展会向居住属性转移,市场不会出现大规模的过热和炒作现象,而房地产市场的信贷一定是从严管理,并且趋向逐渐从紧的大趋势,所以当前的房贷相对紧张是很正常的现象。”江瀚称。
1月26日早间,上交所对西水股份开出了监管工作函,要求其审慎核实并补充披露 2020年业绩出现大额亏损的具体原因,并在2020年年度报告中就持续经营能力充分提示风险。 1月25日晚,西水股份发布2020年度业绩预亏公告,预计 2020 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7.36 亿元左右;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71.23 亿元左右,与上年同期的-8.62亿元相比下降超3047%。 受此消息影响,西水股份26日开盘即大跌10.07%,报4.11元/股封板,当前总市值44.92亿元,相当于其预计净亏损额的1/6。 年度净利亏损额超上市19年以来盈利总和 1月25日晚间,西水股份发布公告,预计2020年度归母净利亏损87亿,扣非净利润大亏271亿元。 以归母净利来看,西水股份87亿的亏损额在当前已披露全年业绩的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一,同时这一巨额也足以在2018、2015、2013、2012等年份登顶“A股亏损王”。 西水股份解释称,此次业绩预亏的主要原因是2020年度上半年其子公司天安财险对投资资产计提大额减值,以及自 2020 年 7 月 17 日起不再将天安财险纳入合并范围,对天安财险会计核算方法由长期股权投资转换为金融工具核算所致。 而值得注意的是,271亿元的亏损,是西水股份当前A股45亿市值的6倍。 同时,搜狐财经计算西水股份历年利润情况发现,2020年度的巨额亏损已远远超过西水股份其2000年-2019年以来的全部盈利。 历史数据显示,西水股份于2000年上市A股,2000-2019年度,西水股份累计实现净利润18.25亿元,仅为2020年度预亏额的1/5;累计实现扣非净利-4.2亿元,尚不满2020年预亏额零头。 1月26日早间,上交所随即对西水股份开出了监管工作函。值得关注的是,这是上交所半年来对其开出的第四份监管函。 上交所监管函要求西水股份,审慎核实并补充披露2020年业绩出现大额亏损的具体原因,并在2020年年度报告中就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充分提示风险;说明资产减值测算的具体过程,论证减值计提金额是否准确、恰当;说明迟至本期才计提相关减值的合理性和审慎性,是否存在前期计提不足的情形,是否存在前期业绩虚假或调节利润的情形等。 同时,监管函指出,“我部已两次就相关事项发出监管工作函。但截至本工作函发出日,你公司尚未回复”。 搜狐财经根据历史资料发现,上交所曾于2020年8月和10月就西水股份半年报业绩数据进行问询,但时至今日并未获得具体回复。 西水股份方面仅表示,天安财险按照函件要求认真安排相关核查等工作,但因问题涉及工作量大且有待进一步核查。 公开资料显示,西水股份早期以水泥、熟料、网络集成技术为主营业务,后出资参股天安财险,成为天安财险的第一大股东。 当前,西水股份持有并控制其50.87%的股权,其中直接持股35.88%;通过旗下三家合伙企业恒锦宇盛、金奥凯达、国亚创豪间接持有天安财险14.99%的股权。 西水股份在其2020年度半年报中自述称,西水股份作为投资控股型公司,主要通过控股子公司从事保险、贸易、投资管理等业务,其中控股子公司天安财险从事的保险业务收入占到起主营业务收入的90%以上,为公司核心业务。 天安财险曾“踩雷”184亿信托产品,股价数度跳水 据西水股份方面的解释,2020年上半年天安财险“踩雷”信托为其巨额亏损主因。 2020年7月17日,银保监会发布公告表示,依法对天安财产保险实施接管,接管期限为一年。 2020年7月起,西水股份曾陆续披露数则关于天安财险认购的信托计划逾期的提示性公告。 根据9月5日公告内容,天安财险认购的新时代信托作为受托人发行的“新时代信托蓝海信托计划”共计28笔,合计投资本金284.44亿元。截至9月5日,天安财险到期且未收到投资本金和收益的新时代信托产品共有16笔、合计投资本金184亿元。 同时,据西水股份披露,由天安财险投资踩雷所造成的西水股份净亏损,合计可达235.73亿元。 因天安财险所持信托计划频频“爆雷”,加之银保监会对天安财险的接管,西水股份股价大“跳水”,两月间公告股票交易异常波动达6次。 东方财富数据显示,西水股份股价已由7月16日的15.98元一路下跌至如今的4.11元,半年内超半数交易日股价下跌,累计跌幅超74%。同时,西水股份市值也由174.67亿元“缩水”至44.92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