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子,民政部部长说:“目前,我国适龄人口生育意愿偏低,总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线,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 很多人不是很理解,其实这个问题相当严重了。 这个总和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TFR)啥意思呢? 其实它说的是一个国家的妇女在育龄期间平均生育的子女数量,一般来讲,要维持在2.1的水平,才能达到正常的人口更替,保持代际之间的人口平稳。 这个好理解,一对夫妻生俩娃,代际人口才不减少。 那警戒线是多少呢? 国际上讲,1.5是一个警戒线,如果到1.5以下,就要进入“低生育率陷阱”,很难再提上去了。 美国做过一个统计,全球210个国家和地区中,非洲最爱生,而东亚和欧洲最不爱生,全球的中位数是2.3,中国内地以TFR1.5排在第175位,香港和澳门则分列倒数第二和第五。 跌破警戒线有啥结果呢?我们有邻居可以参考。 目前韩国的总和生育率全球最低,2019年的0.92更是历史新低,是全球少有的低于1的国家,2020年韩国正式出现“死亡交叉”,死亡比新生多,人口正式负增长。 日本数据略好于韩国,但也好不到哪去,日本前任首相安倍晋三在不同的场合都用“国难当头”来形容日本的生育危机了,2020年1月的人口调查,日本人口又减少了50万,连续11年负增长了。 中国的负增长什么时候出现?此前大家预测是在2035年,结果现在不生孩子的越来越多,社科院预测,可能是2028年。 没几年时间了。 比人口负增长来得更早的,是老龄化。 2019年中国65岁以上老人已经有1.76亿,占总人口的12.6%,如果这个比例超过14%,那么中国将进入“老龄社会”,如果比例超过20%,那么就是“超老龄社会”。 还差1.4个百分点,原来的预测是2022年进入,但是如果按照增速,今年年底就能提前进入了。 这会带来很多预想不到的麻烦,比如养老。 2019年,社科院做了一份《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算了算未来30年的养老账,当年的缴费赡养率是47%,接近是2个缴养老金的人养一个退休人员,但是2050年的缴费赡养率将达到96.3%,接近“一个养一个”。 根据报告测算,养老金的结余将在2027年达到峰值,但是,在峰值后就开始迅速下降,并在2035年耗尽结余,那时,80后甚至还没有到退休年龄。 报告只是预测,不代表实际情况,毕竟未来的政策变数还是很大的,但是不少省份早就出现了养老金收不抵支的问题,养老金全国统筹后,中央调剂的净贡献就靠那几个经济大省。 所以,延迟退休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起码能让养老金再多花几年。不过,“60后”是目前中国人口数量最大的群体,他们正在争先恐后地退休,交养老金的主力,还是80、90后。 老龄化叠加少子化,就太难了。 还是以日本为例吧。 2012年安倍刚组阁的时候,日本国土交通省就预测了,在目前有居民居住的地区中,到2050年,将有6成以上的地区人口减半,2成地方变成无人区。 东亚文化圈多少有些类似,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后,农村已经显现出了空心化的趋势,而城市化的发展,也开始分城市群、都市圈,收缩型城市的概念也已经出来了。 现在人口相关的“红利”也越来越少,倒是房地产,在真正出现人口负增长的时候,到哪儿去找接盘侠呢? 再加上人口红利不再、消费萎缩,经济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滞胀,到时候要面对的形势,可以参考现在的日本。 为啥都不爱生了呢? 无非俩原因,一个是不想生,一个是不敢生。 不想生的原因就很多了: ●1、晚婚晚育已经喊了很多年,结婚生育的年龄以及意愿都在延后; ●2、婚姻这事儿,意识觉醒了,就通透了,看透婚姻的本质,单身率和离婚率都是大幅攀升的,哪儿还有生育的事儿啊; ●3、全社会对女性生育的结构性影响,尤其是生育对于职业女性来讲,影响太大了,法律可能有百种规定来约束生育歧视,但是用人单位可能有万种办法来为自己规避所谓的风险。 而且,现在避孕这事儿也太简单了,“卖套套”这项事业就养活了不少上市公司。 不过最有效的避孕方式,可能就是看生娃、养娃的成本了。 “四脚吞金兽”、“行走的碎钞机”,这大约是现在对孩子最贴切的形容词了,之前有人算过一笔账,从孕期开始到孩子上大学前,养一个孩子的成本大概是70万左右,当然这还只是一个还算是中规中矩的花销。 但是现在大家是怎么玩的? 那简直就是养娃竞赛,从2019年开始,“鸡娃”们3万就可以撑起的暑假,就已经涨到8万多了。 如果是放在大城市里面,那得是人均百万富翁才能撑起来,北京的成本直追300万,连长春都要121万。 顺便再看看现在的房价,以前“养儿防老”,现在“养儿啃老”,自己最终会变成6个钱包中的一个。 这架势,哪是不敢生,简直是没资格生。 不生,那就催生。 计划生育时代喊“要想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种树”,现在是“一胎少,二胎好,小有伴,老有靠”。 口号响亮也没有啥用,2016年靠着前一年的放开二胎收获了一个微小的生育小高峰,但是从后来的数据上看,那年也是对未来的透支,随后就一路下滑,2019年的出生人口甚至不到1500万了,创下50年来的最低值。 所以现在开始,已经有人建议放开三胎甚至取消生育限制,当然也没啥用,二胎都不想生,放开三胎有啥意义呢? 放眼世界,催生不是靠口号,也不是靠父母的念叨,而是实打实的支持。 最直接的就是发钱了。 ●在俄罗斯,生孩子的“英雄母亲”是可以拿钱的,每个家庭的前两个孩子,每月可以获得12000卢布,3年累计可以获得约合近8万人民币; ●在法国,“婴儿出生奖”有600欧元,二孩家庭每月补贴131欧,三孩家庭299欧,四孩以上家庭467欧,法国GDP的5%都用来补贴生育了; ●韩国马上也要发钱了,新生育家庭,要发放200万韩元(约合1.18万人民币),0-1岁婴儿家庭每月30万韩元(约合1800元人民币)并逐步调升到50万韩元; ●新加坡也很大方,生孩子直接发“婴儿花红”,前两个孩子各给8000新加坡元,第三个孩子1万,还有受孕补助、保健补助、所得税减免、托幼津贴,还可以优先申请组屋,之前有人测算过,一个中等收入家庭生2个孩子,在孩子7岁时,享受的各种优惠超过约50万人民币。 总之,生孩子就有钱拿。 在中国,呼吁政府发钱喊得最勤快的携程董事长梁建章,他认为,大部分低生育率国家将GDP的2%到5%用于鼓励生育,可以是税收减免也可以是现金补贴,如果按照这个标准,中国至少要花2-5万亿来鼓励生育。 后来,他的建议更是进化到了,直接对多孩家庭免除地价,直接让房价降一半以上,然后让大家为了钻这个空子,从而多生孩子。 这是在鼓励大家炒房养娃啊。 不过,梁总这话多少有点想当然,中国房价分化的这么厉害,深圳的8万多和鹤岗的2000多,所面对的吸引力是不一样的,生育率不一定上去,倒是鹤岗这样的城市,怕是会提前空心了。 这个事,是真的难啊!
拟购景芝酒业白酒业务控制权的消息披露后,ST亚星(600319)遭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1月11日晚间,上交所就相关事项向ST亚星下发了问询函,要求公司说明本次跨界收购的主要背景和考虑等诸多问题。 据了解,ST亚星目前主要业务停产,股票已经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本次拟采用现金方式收购景芝酒业白酒业务的经营性资产,预计将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对此,上交所要求ST亚星结合原业务的后续安排,说明本次跨界收购的主要背景和考虑;补充披露景芝酒业的主要业务概况,以及最近两年及一期的主要财务数据;补充披露本次现金收购业务的预估值情况。 另外,ST亚星发布现金收购公告的同时,公司第四大股东亚星集团将其持有的公司8.53%股份对应的表决权无条件且不可撤销的委托给潍坊市城投集团行使。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潍坊市城投集团,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潍坊市国资委。 上交所要求ST亚星补充披露公司控制权变动同时策划现金收购是否系一揽子交易,是否构成重组上市。
停牌近三年后,“果汁大王”最终还是走向了被迫退市的这一步。 1月13日,汇源果汁发布公告,称港交所上市覆核委员会已于2020年12月9日举行覆核聆讯,以覆核除牌决定。于2021年1月5日,上市覆核委员会通知公司其已决定维持除牌决定。 图片来源:官方公告 对此决定,汇源果汁表示,“董事会对上市覆核委员会的决定表示失望且不同意有关决定,董事会认为本公司已尽最大努力及已动用一切可用的资源尝试满足复牌条件。” 于2021年1月6日,港交所致函汇源果汁告知公司股份的最后上市日期将为2021年1月15日,而股份上市地位将于2021年1月18日上午9时正起被取消。 最后上市日期后,虽然汇源果汁股份的股票将仍然有效,但股份将不再于联交所上市及不可于联交所买卖。其后,汇源果汁将不再受上市规则规管。 从一家即将倒闭的县办水果罐头厂,到家喻户晓的“民族品牌”,汇源果汁一路走来,一直备受外界的关注。 如今汇源果汁“被退市”,而朱新礼从“果汁大王”变成“老赖”,也让人感叹不已。 1 “果汁大王”的落幕 2017年时,汇源果汁的负债总值就已经高达114.03亿元。实际上,早在2011年,汇源果汁就被曝光负债增加、其后抛售公司并曾大幅裁员。直到如今,几乎陷入停摆。 从表面上看,汇源的落败,主要集中在近两年。但往里了看,从2008年起,汇源内部已经出现了极大的“裂缝”。 2008年,可口可乐预计以接近180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销售渠道业务。汇源看中可口可乐的资金实力和品牌号召力,认为这将会是一场强强联合。 然而由于此前,可口可乐收购北冰洋、崂山可乐、天府可乐等国产汽水龙头企业后,又迅速将它们“冷藏”,以致国产品牌落没。前车之鉴就在眼前,汇源的并购计划遭到社会强烈“抵制”,并质疑“民族品牌何以屡被外资吞并?”。 抵制尚且不足为惧,商务部的反垄断审查,让可口可乐的收购以失败告终。然而经此一事,汇源埋下了祸根。事实上,为了方便兼并和收购,汇源提前砍掉与可口可乐存在重合的销售渠道,早已元气大伤。 图片来源:网络 收购失败,汇源只能重新建设渠道。而资金来源主要通过银行、公司债券、融资租赁等渠道融资。 卖身失败,对朱新礼来说是遗憾的,他曾表示“如果2008年交易成功,我们已是千亿级别的公司了”。 但事实上,这谁也说不准,若当时可口可乐收购成功,汇源的结局是会更好?还是像北冰洋等企业败得更快? 毕竟,与朱新礼有同等想法的银鹭创始人,成功与外资巨鳄雀巢并购后,被对方不断边缘化,卖身9年后只得再次赎回。 2 违规贷款是导火索 汇源果汁从2018年4月3日停牌至今,导致汇源果汁停牌的原因是一笔42.75亿元的违规贷款。 图片来源:官方公告 汇源果汁在没有获得股东批准的情况下,将这笔贷款借给了关联公司,从而遭遇交易所停牌,并被责令内部调查。独立董事委员会认为,汇源果汁就相关贷款和可能的额外交易犯了严重的错误,并且这些错误是不可接受的。 汇源果汁早已经资不抵债。截止2017年底,汇源果汁负债总额已高达114.02亿。汇源果汁2017年的净利才1.35亿,无法抵消5.46亿元的利息支出。 汇源果汁还卷入了先锋集团P2P网信平台的兑付风波。汇源果汁曾透露,截至2019年7月28日,汇源集团在网信的逾期款项为4900万元。 2019年底,朱新礼因德源资本被法院查封,41亿元资产遭冻结。 2020年2月,汇源迎来史上最大人事变动,创始人朱新礼父女退出上市公司董事会,这被外界解读为汇源为引入新的资本铺路之举,但迄今为止,并没有资本对其抛出橄榄枝。 3 被限高86次 1月4日,汇源集团创始人朱新礼再次收到新的法院执行令,朱新礼因未按时履行法律义务被法院强制执行,涉及执行标超1亿。 据不完全统计,朱新礼此前已经有41亿资产被冻结。从2019年底起,汇源就开始被密集“限高”。截止2021年1月11日,北京汇源因自身失信被限制高消费86次,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企业相关条目达68条。 图片来源:天眼查 与”明星失信人“贾跃亭及乐视相比,可以说是不逞多让。截止目前,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企业相关条目为27条。 面对如此高压债务,汇源并不是没有想过自救。卖房产、卖子公司、高管换血、甚至是选择再次“卖掉”汇源。 2019年4月,天地壹号预以36亿元收购汇源果汁60%股份,但三个月后,收购计划以失败告终。 汇源似乎有点“走投无路”了。2020年年底,有媒体曝出,汇源开始“急病乱投医”,欲学习“南极人”,通过品牌授权来喘息,但第三方运营商却参差不齐,问题频发。 此外,2020疫情袭来,在线下实体经济受到严重冲击遭遇“停摆困境”时刻,汇源积极开拓社交新零售、直播电商等新渠道、新模式,举全员之力,盘活“私域流量”,收效显著。 据报道,2020年汇源先后入驻了“全民拼购”平台拼多多及快手、抖音两大短视频平台,在京东、天猫、淘宝、拼多多、微信小程序等主流电商平台完成布局,并搭建起完整的电商运营体系,覆盖从产品规划到售后服务全程。 有业内人士称,汇源果汁或许近些年不会完全消失在市场上,但也再无法翻起多大的浪花。 人们都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话或者放在朱新礼身上最合适,朱新礼从一开始的“果汁大王”成为了如今的“老赖”,而昔日的“国民品牌”最终也因为种种因素跌下了神坛。 素材综合自:海西商界、雷帝触网、裁视传媒 乒乓一言
在互联网市场上,几乎每个行业都有一堆冤家对头,比如说中国人熟悉的阿里和腾讯,苹果和三星等等,其中有一对可以说是对抗了很多年的,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微软和谷歌了,作为世界两大万亿巨头,微软和谷歌都有自身的操作系统,两者之间相爱相杀多年,然而就在这对欢喜冤家之间,微软最近却和谷歌握手言和了,最经典的一个案例是一直封闭的Windows开始兼容安卓了? 一、Win10要兼容安卓了? 根据太平洋(行情601099,诊股)电脑网的报道,最近,传出了令人在意的消息:微软正在认真考虑,让Windows 10在2021年能够兼容安卓APP!Win10将兼容安卓App的消息,是有可靠来源的。根据Windows Central的报道,该项目在微软内部被称之为Latte,该项目将允许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将他们的 Android 应用程序带到 Windows 10,几乎不需要修改代码。Win10将会内置安卓子系统,以实现安卓App的兼容。 从技术上来看,Win10兼容安卓App,是可行的。如果你之前关注过WP/Win10M系统,那么应该知道微软曾经在Win10M中实现过安卓模拟器(Project Astoria),能够在WP手机中运行安卓App。只不过由于效率等原因,并没有将相应版本正式推送给用户。但这也说明,微软其实早就在Windows系统中完成了对安卓App的兼容,随着硬件的进步,性能和续航的问题也将大为改善。 其实,当我们仔细研究这个消息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个新闻其实早就在流传了,去年的12月13日IT之家就报道,外媒 Windows Latest 报道,作为 “Project Latte”项目的一部分,运行 Windows 10 预览版的 Windows Insiders 可以获得原生运行 Android 应用的功能。根据在一份私人文件中发现的参考资料 , 传闻中的项目显然是真实的,微软希望在明年下半年发布 Windows 10 原生运行安卓。 IT之家曾报道,微软之前在 Windows 10 Mobile(Windows Phone 系列)中启用了对 Android 应用的支持。当时,这一举措的代号为 “Astoria”,它的效果比预期的要好,因为用户可以在 Windows Phone 上运行大多数 Android 应用。 不过根据科技美学的报道,如果安卓APP想要直接在Win 10上运行的的话,Win10兼容安卓App的项目Latte,是不能使用GMS服务的,而且Google从未授权非安卓系统,使用GMS,所以如果真要让安卓APP上Windows的话,还需要自建API来代替GMS。与此同时,微软也在积极地让正在开发的Win 10X能够拥有登陆更多平台的能力。 从这些消息来看,基本上可以确定的是Windows逐渐打破自己的封闭将会是大概率事件,为啥一向封闭的微软会选择低头,微软这样的举动到底意味着什么? 二、为啥微软要向谷歌低头? 说实在,微软做出这样的举动其实一点都不让人意外,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分成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做移动市场是微软永远的梦。如果你要问第一款移动智能操作系统是哪一个?肯定很多人都会回答错误,既不是乔布斯给大家带来的iOS,也不是谷歌的安卓,而是微软的Windows CE,这个操作系统早在1996年就在开发了,当时连摩托罗拉还在做模拟信号的大哥大,智能手机连影子都没有的时候,微软就开始在做移动操作系统了,不过WindowsCE是给掌上电脑使用的,可以说是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的移动版本,不过众所周知,掌上电脑并没能实现普及,一直到21世纪乔布斯给大家带来了iPhone之后,智能手机才开始大规模普及。 在智能手机普及的时候,微软是不甘落后的,推出了Windows mobile系统,之后又在此基础上推出了WP系统,甚至为此收购了著名手机巨头诺基亚,然而诺基亚和微软的联姻并没能帮助微软实现跨越,反而被对手越拉越远,我曾经使用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WP操作系统,甚至于都用过在palm上的Windows CE,客观的说,微软的操作系统用户体验还是相当不错,不过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Windows的电脑系统过于成功让微软失去了自我革命的动力,无论是Windows CE还是Windows Mobile亦或WP,其实都没能实现推广,而为了后期推广所研发.NET跨平台开发技术,推行UWP这样的多平台通用应用等等,这些都没能实现突破,最终成为了Win10周边的附庸,在这样的情况下微软如果要实现移动端的突破还是必须要有更多的东西出现。 其次,微软要做移动该咋办?既然微软自己的移动操作系统没办法实现突破,那么微软的选择无疑就变成了两个,一个是在别的平台上组建自己的产品体系,这个逻辑就有点类似于微信的小程序逻辑,我不做平台,但是我可以在你的平台上不断发展成长,这其实就是微软自己一直在做的事情,微软曾经一度被吐槽说,微软在iOS平台和安卓平台上开发应用比自己的WP做产品还上心,你只要随便去各个APP store看看就会发现,微软几乎成为了各大平台的“最佳开发者”,在iOS、安卓乃至最为直接竞争的macOS平台上,微软都开发了大量高质量的软件应用,这就是微软的逻辑。 另一个就是借助开源平台的优势,把开源的平台容纳到自己的体系之中,其实当前微软做的就是这样的事情,既然我不擅长做这个,为啥我不把你给融合了,这样你的开发者也就意味着可以给我开发应用了,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其实这个逻辑就像阿里云OS和鸿蒙系统都可以兼容安卓应用,其实就是类似的逻辑,核心还是为了复用安卓的生态系统,来给自己服务。 第三,微软向安卓低头是认怂了吗?其实,我们可以认为微软并没有真正向安卓低头,这是一个化敌为友的做法,本来微软和谷歌的竞争其实一直都是竞合的关系,一方面,在云计算层面,微软云和谷歌云几乎是针锋相对,不过由于市场上还有亚马逊云这样的一个巨头存在,几方之间谁也奈何不了谁,所以这样的针锋相对让人不觉得什么,另一方面,微软和谷歌在其他层面的竞争并没有那么激烈,Windows兼容安卓其实就是借助安卓开源的特性,来推动自身的发展,可以说这又是合作层面的东西了。 不过,说实在,微软的兼容仅仅是一部分安卓而已,在安卓里面谷歌早就做好了设计,安卓本身分为开源的AOSP(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安卓开源项目,以及闭源的GMS(Google Mobile Service)部分,Windows能够兼容的仅仅是AOSP部分而已,GMS部分基本上没有太多兼容的可能性,所以这样的兼容仅仅是部分而已。 其实,兼容谷歌已经不是微软第一次这么做了,在微软一直做不起来的浏览器领域,微软早就放弃了扶不起来的IE选择Edge浏览器放弃了自研内核转用Chromium,获得了完全兼容Chrome扩展程序的能力,这样使得很多用户反而转来支持Edge了,谁能保证微软此次不是故技重施呢?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15日讯 据国家统计局消息,2020年12月份,各地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因地制宜、多策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据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绳国庆介绍,7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价格稳中略涨。 绳国庆表示,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涨幅总体稳定,初步测算,12月份,4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3%,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和广州分别上涨0.3%、0.2%和0.7%,深圳下降0.1%。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6%,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上涨0.5%、0.6%、0.7%和0.5%。31个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均上涨0.1%,涨幅均与上月相同。35个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1%和0.2%,涨幅均与上月相同。 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涨幅有扩有落。经初步测算,12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3.9%,涨幅与上月相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8.6%,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4.0%,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2.2%,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3.5%和1.4%,涨幅比上月分别回落0.3和0.1个百分点。
长期、过度抱团爆炒龙头股,等于“偷懒赚快钱”,与证券投资基金的信义精神相违背。用这样的抱团基金业绩来认定“机构抱团”的合理性,忽视了机构投资者最重要的主动管理能力,无异于“一俊遮百丑”。 “逻辑千万条,赚钱第一条”,业绩好,说什么都有听众。于是,在“机构抱团”带来的结构性行情下,很多人乐于用基金业绩来评判“机构抱团”的合理性。 赞同抱团的人认为,各国股市抱团炒股的现象很常见,近来A股的抱团说明“好东西人人都爱,就该热卖,贵也值得”。无论是2013年抱团成长股,还是2015年扎堆TMT(科技、媒体和通信)概念股,基金投资赚钱才是硬道理,没必要纠结短期估值。更何况基金持股比例没有违规,资金抱团在业绩确定性强或预期充分的行业龙头股避险和“取暖”,是“英雄所见略同”。 反对的人则认为存在一定问题:基金“代客理财”的宗旨是为了有效分散风险,获取长期稳定收益,抱团名义上是主动管理之举,实际上“行被动投资之实”,跟风抱团不同板块,轮流做业绩冠军,一时赚得盆满钵满,却未履行管理人的选股、调仓和择时义务,反而推高估值泡沫,增加市场波动风险。 与往年相比,2020年第四季度至今的机构抱团行情有几个特点:一是抱团未集中在“白马股”,也未拉指数,仅涉及新能源车、白酒、医药等少数行业龙头公司;二是抱团集中度高。国信证券(行情002736,诊股)根据2020年公募基金三季报数据统计显示,在A股市场4100余只股票池中,所有主动管理型权益类基金的前400只重仓股市值占全部重仓持股市值的比例已达93%,目前机构持股已非常集中,并且有更趋集中的特征。 是A股优质资产太少导致机构抱团?看似有理,但经不起推敲。2019年以来,随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市场对新股供给产生良好预期,从诞生近20年的沪深300指数的变化可见一斑。10年前以金融、地产股为支撑的沪深300指数,如今前5大权重行业是非银金融、食品饮料、银行、医药生物、电子,板块更加丰富,优质标的明显增加。这还不算,截至1月13日,沪深两市共有477家上市公司的2020年报业绩“预喜”,占已披露业绩预告公司的一半还多。市场没有理由为优质标的发愁。 受宏观经济环境、退市制度落地、流动性相对宽裕等因素影响,机构短期抱团避险确实情有可原,但长期、过度抱团爆炒龙头股,等于“偷懒赚快钱”,与证券投资基金的信义精神相违背。用这样的抱团基金业绩来认定“机构抱团”的合理性,忽视了机构投资者最重要的主动管理能力,无异于“一俊遮百丑”。真正着眼于长期业绩的基金管理人,不会拾人牙慧、盲目从众抱团,而应尽早选择自己的赛道,精选行业和个股,发掘低估值机会,在未来长期的业绩比拼中彰显真正的资管实力。
原标题:最新70城房价来了!一线城市中,跌的竟是它→ 刚刚,国家统计局公布2020年12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 2020年12月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稳中略涨。4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3%,北京、上海和广州分别上涨0.3%、0.2%和0.7%,深圳下降0.1%。 一、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涨幅总体稳定 初步测算,12月份,4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3%,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和广州分别上涨0.3%、0.2%和0.7%,深圳下降0.1%。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6%,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上涨0.5%、0.6%、0.7%和0.5%。 31个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均上涨0.1%,涨幅均与上月相同。35个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1%和0.2%,涨幅均与上月相同。 二、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涨幅有扩有落 初步测算,12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3.9%,涨幅与上月相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8.6%,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 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4.0%,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2.2%,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3.5%和1.4%,涨幅比上月分别回落0.3和0.1个百分点。 2020年12月份70个大中城市 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 快看看你所在的城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