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首个交易日,A股三大指数高开高走,截至收盘,上证指数上涨0.86%,深证成指上涨2.47%,创业板指上涨3.77%。两市显著放量,成交额超过1.16万亿元。最新A股总市值为85.73万亿元,1月4日总市值增加1.28万亿元。 分析人士表示,短期市场的主要驱动力将逐步变为增量资金,市场有可能出现普涨行情。 A股市场“开门红” 1月4日,A股市场上演2020年“开门红”,市场呈现三大特点:一是两市放量明显,昨日成交额超过1.16万亿元,创2020年7月27日以来新高。同时,2020年12月21日至今,除12月25日外,其余交易日两市成交额均在8000亿元以上。二是龙头股表现抢眼,股价牵手创历史新高,对指数上涨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通达信软件显示,1月4日隆基股份、中国中免、伊利股份、中航沈飞、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泸州老窖、五粮液、比亚迪等多股股价创历史新高,对上证指数、深证成指贡献度居前。三是个股分化严重。1月4日,两市上涨股票数量为2813只,其中涨停股有137只,创2020年8月6日以来新高,但下跌股票仍有1167只,跌停股有13只。 主力资金方面,Wind数据显示,1月4日沪深两市主力资金净流出161.27亿元。中小板主力资金净流出20.56亿元,创业板主力资金净流出26.06亿元,沪深300主板块力资金净流出143.84亿元。 分析人士表示,伴随市场成交量持续放大,反弹行情有望持续,短期关注权重板块走势,如发力有望引领指数进一步上行。 围绕两主线布局 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秦培景表示,预计2021年A股将经历慢涨“三部曲”:从跨年直到2021年二季度是第一阶段轮动慢涨期;二季度中至三季度是第二阶段平静期;四季度开始是第三阶段共振上行期。慢涨“三部曲”的第一阶段“轮动慢涨期”将在1月进入下半场,配置上,建议转战高性价比品种,包括以下两条主线:一是“顺周期”主线中景气向上,相对滞涨的品种值得关注,包括有色金属、家居、家电、旅游、酒店等。二是继续围绕科技、国防、粮食、能源、资源这“五大安全”战略,布局长期逻辑清晰、具备长期战略空间的高性价比品种,包括军工、消费电子等。 海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荀玉根表示,春季行情已开始,短期重视低估滞涨的大金融,全年主线仍是代表转型升级的科技和内需。
□ 2020年A股呈现震荡上涨态势,截至12月30日收盘,三大股指均实现了两位数涨幅。展望2021年,多家券商表示,A股整体上涨趋势明确,宏观经济修复带来的盈利好转以及流动性充裕等因素将共同支撑市场上行。从配置上看,科技、消费、顺周期是券商2021年看好的主线。 结构性行情突出 2020年对A股而言无疑是精彩的一年,截至12月30日收盘,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年内分别上涨11.94%、36.15%、61.31%,在全球股指中表现名列前茅。在板块方面,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有20个实现上涨,电气设备、休闲服务、食品饮料三个板块累计涨幅均超过80%。 从2019年起,A股便开始了一轮牛市行情。对于2021年,不少机构回顾历史担忧“牛不过三”,即A股历史上鲜有连续三年的上涨行情。但在不少券商看来,A股当前依然处于中期上行通道中,2021年市场结构性行情可期。 在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秦培景看来,预计2021年A股行情将分为三个轮动阶段:从年初到二季度中,市场将处于轮动慢涨期,国内经济基本面明确修复,宏观货币环境偏松,市场上行动能较强;从二季度中至三季度,市场整体处于平静期;到了四季度市场将进入共振上行期,发达经济体基本走出疫情阴霾,全球权益市场正向共振。 两大因素共振 梳理券商对2021年A股整体走势的研判来看,宏观经济持续修复带来的企业盈利回升以及增量资金持续入市是支撑市场上行的主要动力。 中国银河证券策略分析师曾万平指出,展望2021年,新冠疫苗推出后全球经济加速复苏,预计中国经济将保持较高增速,基本面支撑A股向好。 国信证券策略分析师燕翔认为,2021年最大的变数是全球经济复苏超预期,经济名义增速回升会带来上市公司基本面盈利的弹性向上,预计2021年全部A股净利润同比增速将上升至16%,非金融企业增速上升至24%。 从流动性角度看,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德伦认为,2021年股市流动性好于宏观流动性,随着A股走向成熟,资金流入A股的趋势将延续。首先,自金融供给侧改革以来,理财产品收益率下行,基金具备赚钱效应,吸引基民入市;其次,各类长钱在低利率时代,将逐步加配权益资产获取收益;最后,在经济增速、利差和制度优势背景下,人民币汇率进入中长期升值通道,未来几年外资有望加速流入A股。 海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认为,整体看2021年宏观流动性将不及2020年宽松,但微观流动性依旧充裕。预计2021年全年资金净流入市场规模约为1.5万亿元。 看好科技消费顺周期主线 展望2021年,哪些板块值得提前布局?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多数券商对科技、消费、顺周期三大主线格外看好。 秦培景表示,在2021年轮动慢涨期,建议坚持配置顺周期品种,可选消费、工业板块有明显的增配价值,同时可以兼顾半导体、生育政策等主题。在平静期中,建议增配大金融和必选消费;随着2021年下半年市场逐步切入共振上行期,长期成长潜力更大的科技板块,以及估值消化并处于盈利增速拐点的医药板块相对配置价值将会提升。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所长黄燕铭重点推荐三朵“金花”:一是铜、铝等有色金属和石油化工、基础化工等传统产业;二是可选消费,包括汽车、家电、家居、化妆品、服装以及旅游酒店等;三是科技,重点推荐新能源和电子,主要包括新能源车整车及零部件供应链、智能驾驶产业链、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的苹果供应链、汽车电子和军工电子等。 曾万平表示,2021年看好三条主线:一是科技创新优化供给创造新需求,包括新能源、半导体、消费电子、5G运用、制造业升级等;二是内需,包括互联网、教育、食品饮料、高端医疗器械、疫苗、医疗服务等;三是海外经济复苏带来的机遇,包括大宗商品、机电、家具、汽车零部件、化工、原料药、机械等。
报告要点 2020年12月中旬以来,中央部委密集召开年度工作会议,研究部署2021年工作,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本文总结提炼了部委会议的重点信息,可供参考。 宏观政策更加强调“结构性”,科技创新、绿色制造、乡村建设等关注度最高 12月中旬以来,各部委密集召开年度工作会议,从科技+产业、民生+消费两条线入手,加快推动结构调整。在“双循环”格局下,部委工作以“内循环”为主体展开:科技创新被提高到显要位置,注重核心技术、科技基建等;产业层面,制造业强链补链,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数字经济等是重点方向。需求培育方面,更加关注民生,如乡村建设、物流体系、住房租赁等,兼顾投资拉动和消费释放。 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被空前提高;新型举国体制下,相关投入或全面加强。“十四五”规划,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将科技创新放在重点任务的首要位置,尤其关注核心技术与基础研究的重要性。近年来,R&;D支出结构中,研究性的支出占比持续提高;2019年,科研服务业投资增长近30%。根据科技工作会议,政策主要的支持方向包括基础科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基础设施等。 以科技为支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仍是产业发展主线;其中,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约束下的机会值得关注。政策表述延续了对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的支持;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约束下,绿色制造的重要性凸显。我国发电、制造、交通3大领域,贡献了89%的碳排放,“加快风电光伏发展”、“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集中度”等政策指引下,新能源发电、新能源汽车等相关产业,未来或受提振。 民生与消费政策中,农村是重要关注点;乡村建设、县域建设、物流建设等农村基建,兼顾投资拉动和消费释放。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扩大内需“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各部委的政策均向农村倾斜。农村地区民生基建相对滞后,2015-2019年,农村网上零售额增长3.8倍、淘宝村数量增加4.5倍,对物流的基建需求也快速增加。加大农村基建,拉动投资的同时,释放农村消费潜力。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下,2021年政策“退潮”、信用“收缩”的影响,结构分化显著。传统模式依赖度高的区域、行业,受到的冲击更大,尤其是低效率加杠杆的领域;而代表转型方向的新兴产业、传统行业中已基本完成出清过程的行业龙头,受到的冲击会非常小。2021年政策“不急转弯”,旨在保护小微、民营企业和中低收入群体,加大对新旧动能转化的支持力度,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 风险提示:政策出现大幅调整;疫情形势变化超预期。 报告正文 2021年,主要部委的工作主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各部委密集召开年度工作会议,确定2021年工作主线和重点任务。从2020年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开始,到2021年3月的全国“两会”,是各级政府和主要部委密集开会、部署工作的时期。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21年工作后,包括财政部、央行、发改委、工信部等十余个部委,已经召开年度工作会议,确定2021年工作主线和重点任务。 在“双循环”格局下,各部委工作以“内循环”为主体展开,从科技+产业、民生+消费两条线入手,加快新旧动能转换。2021年,政策着重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着眼于核心技术及科技基建等。产业层面,在数字化转型和碳达峰、碳中和任务背景下,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数字经济等是重点方向。需求的培育更加关注民生,比如乡村建设、县城建设、物流体系、住房租赁等,兼顾投资拉动和消费释放。 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被空前提高,新型举国体制下,相关投入或全面加强。“十四五”规划,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将科技创新放在重点任务的首要位置,尤其关注核心技术与基础研究。近年来,研发支出结构中,更加侧重于研究性的支出;2019年,科研和技术服务业投资中,研发行业的投资增速近30%,大幅高于其他分项。从政策表述来看,主要的支持方向,包括基础科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基础设施等。在“新型举国体制”下,科技支出或进一步加强。 产业方向上,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仍是产业发展主线;其中重点提及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约束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表述延续了对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的支持;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约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6.2%,呈现平稳发展趋势。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约束下,绿色制造的重要性凸显。从我国碳排放结构来看,发电和供热、制造和建筑、交通运输3大领域,贡献了89%的碳排放,相关行业或加快结构转型。 新经济中的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等,传统产业中的钢铁、电力等,被政策重点提及。针对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约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能源局提出“加快风电光伏发展”、工信部提出“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集中度”(2020年1-11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CR4为44.1%,较2019年下降4.4个百分点),对相关行业头部企业带来的机会值得关注。同时,“确保粗钢产量同比下降”等政策要求,对部分传统产业或形成一定扰动。 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农村的发展空间值得关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将进一步激发农村市场的增长潜力。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扩大内需“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各主要部委的政策,均向农村倾斜。从潜力空间来看,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仅为城镇居民的不到40%、但始终保持较高增速,尚有较大提升空间;2019年农村居民人口约5.5亿人,平均消费倾向超过80%、比城镇居民高18个百分点,居民消费规模的增长潜力巨大。 乡村建设、县域建设、物流建设等,均指向农村基建;拉动乡村投资的同时,改善农村商务环境、释放消费潜力。对比来看,农村地区民生相关的基建相对滞后;同时,2015-2019年,农村网上零售额增长3.8倍、淘宝村数量增加4.5倍,对商贸物流的基建需求也在快速增加。《“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包括交通物流、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等主要基础设施建设。此外,各部委会议多次强调的县域建设、物流建设等,也指向农村基建。 城镇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则聚焦在“住”上发力,包括住房租赁、全面旧改、土地制度调整等;相关政策效果或需跟踪。2021年政策在城镇居民需求释放方面,主要聚焦于减轻住房成本、改善居住环境等“住”的领域。具体举措包括,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全面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完善土地出让收入分配等。从2020年旧改实施情况来看,资金绝大多来自于预算内财政;而2016年以来,受收支平衡压力等影响,财政住房保障支出(含旧改、棚改等)的投入强度持续回落。相关政策的推进效果,或需进一步跟踪。 在新旧动能转换的政策思路下,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支出的结构性更加突出。财政政策“提质增效”,较2020年“更加积极有为”出现明显转变,部分疫情期间“非常举措”或将退出;“更可持续”、“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等,指向低效率加杠杆行为或逐步退出。同时,财政支出注重结构引导,“坚持把科技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推动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等,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货币政策“不急转弯”,旨在保护小微和民营企业、中低收入群体等薄弱环节,加大对“三农”、科创等支持力度。随着政策回归常态,从“加”杠杆到“稳”杠杆,政府行为对信用环境的拉动减弱,及资管新规过渡期到期等,或带来信用“收缩”。货币政策“稳字当头”、“不急转弯”,流动性环境不宜收紧,甚至可能需要阶段性采取适度宽松的对冲措施,重点加大对“三农”、科技创新、小微和民营企业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经过以上研究,我们发现: (1)12月中旬以来,主要部委密集召开年度工作会议,确定2021年工作主线和重点任务。在“双循环”格局下,各部委工作以“内循环”为主体展开,从科技与产业、民生与消费两条线入手,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2)最新政策框架下,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被空前提高,新型举国体制下,相关投入或全面加强。根据科技工作会议,政策主要的支持方向,包括基础科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基础设施及通用科学仪器等。 (3)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仍是产业发展主线,其中,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约束下的产业机会值得关注。“加快风电光伏发展”、“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集中度”等政策指引下,新能源及汽车等产业,未来或受提振。 (4)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扩大内需“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各部委政策均向农村倾斜,加强投资建设和消费培育。乡村建设、县域建设、物流建设等农村基建,是兼顾投资拉动和消费释放的重要举措。 (5)在新旧动能转换的政策思路下,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货币政策“稳字当头”、“不急转弯”,低效率加杠杆行为或逐步退出,加大对科技、民生等支持力度,保护小微和民营企业、中低收入群体等。 研究报告信息 证券研究报告:2021年,主要部委的工作主线 对外发布时间:2021年01月11日 报告发布机构:开源证券研究所
12月15日,在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企业发展研究院举办的2020-2021中国上市公司竞争力百强榜发布会上,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何晓斌发表了主题为“明年资本市场与期货期权市场交易的配置机会与风险控制”的演讲。他认为,A股相比国际主要指数,目前估值合理,仍具优势,且疫情后中国经济恢复会更好,股市基本面相对比较优秀。 何晓斌表示,明年应该轻指数、重行业和个股,后疫情时代主线为疫苗产业链,中期景气向上主线为新能源车产业链和军工板块,长期核心资产主线为消费(白酒、乳业、休闲食品)和医药(创新药、医药服务等),产业型主题机会在于农业种植、5G应用、券商、第三代半导体。 对于债券市场的配置机会,他有以下三个观点:利率债方面,利率中枢全年略微上移,走势前高后低;信用债方面,关注被错杀的优质产业债;可转债则兼具股债双重特性,热度高。(许盈)
(原标题:半导体行业将迎拐点?机构称未来3-5年仍是投资主线丨牛熊眼) 12月10日,半导体板块午后继续走强,截至发稿,斯达半导临近涨停,韦尔股份、立昂微涨超8%,思瑞浦、新洁能、华润微等个股涨逾6%。据新华社,近一年以来,利用澳门的国际化研究力量,依托珠海横琴的产业化土壤和广阔市场,两地在产学研方面深度融合,正携手发力打造大湾区半导体产业高地。澳门科技大学和澳门大学等高校的多家半导体相关研究机构落户横琴,以此为龙头带动了横琴半导体产业的发展。目前在横琴注册的集成电路企业已经超过360家。华西证券指出,坚定看好功率半导体板块的进口替代机遇,关注华润微,斯达半导,扬杰科技等。 华创证券表示,海外疫情的爆发导致全球功率半导体产能持续收紧,同时5G及汽车电气化程度提升带动需求端持续增长,供不应求格局有望重现,相关厂商盈利能力持续增强,随着供需错配格局的延续,“涨价效应”有望体现在相关龙头公司的利润表。重点推荐:华虹半导体、华润微、闻泰科技、新洁能、斯达半导、扬杰科技等。国海证券表示,半导体行业仍然是未来3-5年的投资主线。当前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凸显,半导体的拐点将在2021Q1来临;半导体板块的表现将呈现分化加大趋势,产业趋势、竞争格局以及技术壁垒是核心影响要素。当前时间点重点推荐功率半导体和部分模拟芯片等细分方向,重点推荐:斯达半导、捷捷微电、新洁能、韦尔股份、卓胜微,受益标的:芯朋微、立昂微、华润微等。
安信证券指出,2020年国家领导层多次提及今年要加强5G、工业互联网等战略性、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继续看好5G是未来10年科技新基建的主线,2020年将是大规模投资首年,继续坚定推荐:光模块新易盛(300502)、中际旭创(300308),PCB及覆铜板沪电股份(002463)、深南电路(002916)、生益科技(600183)、华正新材(603186),国产滤波器世嘉科技(002796),桌面云星网锐捷(002396),EMS光弘科技(300735),国产环形器天和防务(300397),国产FPGA紫光国微(002049),车联网万集科技(300552),工业互联网能科股份(603859)。重点关注:EMS深科技(000021)、云计算温控英维克(002837)、佳力图(603912)。
近日,自动驾驶卡车技术服务商“主线科技”与科技物流公司“福佑卡车”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双方将结合自动驾驶和智能调度系统方面的能力,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在高速物流的落地。 图源:主线科技 主线科技成立于2017年,其L4级港口水平运输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已经在天津港、宁波舟山港、招商局海星港等地常态化运营,并与BOSCH、WABCO、重汽、徐工等企业建立合作。2018年,主线科技拿到全国首个商用车智能网联汽车路测牌照,并在2019年开始高速自动驾驶重卡编队实测。今年,该公司的高速自动驾驶货车应用“自动驾驶专用车道设计及货车队列控制”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而福佑卡车是做城际整车干线运输的科技物流公司,从2015年上线以来,货运业务已覆盖31个省和直辖市(除港澳台),合作司机超过70万名,服务货主企业超过10万家。 福佑卡车技术合伙人陈冠岭在36氪等媒体的专访中表示,他们的核心竞争优势是智能系统“福佑大脑”,包含智能定价、智能调度与智能服务三个模块,可以把客户需求分配给最合适的运力,并全程监管整个运输节点,保障货物安全准时交付。比如,福佑的智能调度系统能让司机不用操心找货的事情,所有订单都由机器派给最合适的司机,能有效减少卡车空驶,让整体运输成本下降15%,并提高司机收入。 但陈冠岭也提到,以上解决方案还不是终局。通过自动驾驶技术,集装箱运输效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比如,在运输成本方面,人力和燃油是最大的成本,新老司机对运输线路的熟悉程度不同,可能导致油耗有20%的上下浮动,而自动驾驶可以让油耗保持在较低水平;在效率方面,人工驾驶每天顶多能跑大概10个小时、800公里,如果超过800公里,就需要2个司机轮流。而自动驾驶有可能把两个司机“双驾”变成“单驾”,运输时间有可能超过16小时;在安全方面,长途驾驶事故多发,货车司机可以说是“拿命挣钱”,而自动驾驶可以帮助司机降低疲劳度、提高驾驶安全性。 主线科技也看到了物流行业的诸多痛点。该公司创始人兼CEO张天雷告诉36氪,他们在走访调研时发现,货车司机资源极度缺乏,而且这种情况会长期保持。 “很多物流车队的老板说‘你觉得我是一个老板,实际上我不敢对我的司机说任何一句狠话’。主线科技自己做测试运营的时候,测试司机的费用是高于行业水平的,而这个司机仍然还可以打一个电话,在隔壁公司花2个小时就找到新工作,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去筛选司机。”张天雷提到。 而对于主线科技来说,要想将其自动驾驶全栈技术、人工智能运输系统NATS在干线物流领域商业化落地,必须要接入一个全国性的真实运力系统。 在张天雷看来,福佑的智能运力网是最适合NATS实用化的载体。他们与福佑卡车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上路测试自动驾驶车辆,测试覆盖10条线路,共计300多单。而这次合资公司成立后,货主可以在福佑平台下单,平台会调度搭载主线科技自动驾驶系统的卡车,帮货主运货。 图源:主线科技 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线科技做了三个阶段的落地规划:第一阶段,实现NATS在天津、宁波-舟山、深圳北中南三大物流枢纽+京沪高速沿线的覆盖,形成高速自动驾驶货运样板间;第二阶段,实现在中国东部地区十大物流枢纽的全部覆盖,以及京雄高速、大兴机场高速、滨莱高速、沪宁高速、杭绍台高速、济潍高速、延崇高速、南宁沙吴高速、杭甬高速以及京沪高速十大高速的全部覆盖,最终覆盖中国所有物流枢纽和高速干线。 延伸阅读: 36氪专访 | 主线科技CEO张天雷:“港口”自动驾驶集卡只是起点,我们有更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