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创业今日晚间公告,8月13日下午,公司注意到有媒体报道称,公司将与首创证券合并,两家公司的合并最早可能在今年敲定。 第一创业公告澄清:上述报道内容均不属实,公司目前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公司确认至少3个月内不筹划相关事项。
券商又见“被合并”! 8月13日,有媒体消息称,第一创业与首创证券将要合并,首创证券因此推迟了正在进行的IPO计划,两家公司的合并最早可能在今年敲定。 对此,第一创业向 受合并传闻影响,第一创业股价昨日午盘迅速攀至涨停,直至收盘仍被大量买单封死涨停。 北京国资增持两“创” 昨日,在合并传闻刺激下,第一创业午盘开盘不久即被快速拉升至11.20元的涨停价,收盘时尚有20.49万手买单封住涨停。该股全天成交额高达50.4亿元,在全部A股里排名第八。 从股东背景来看,第一创业、首创证券两家券商的第一股东均为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创集团”),首创集团对两家券商“一参一控”,即参股第一创业,控股首创证券。今年7月开始,两家券商均出现股权变动,已有业内人士解读认为或为后续合并进行“铺垫”。 根据2019年年报,首创集团对首创证券持股比例达到63.08%,为控股股东。今年7月,首创证券开始变更股东。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证监会7月30日发布《关于核准首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变更股东的批复》,称“核准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的证券公司股东资格,对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依法受让你公司12500万元股权无异议”。 根据天眼查查阅,在这次股权变更中,北京达美投资有限公司与河北国信投资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退出,上述新股东成为首创证券的第二大股东。至此,北京国资实际上通过不同的平台扩大了对首创证券的持股比例,目前已达到91.54%。 而第一创业年报显示,首创集团为第一创业第一股东,但由于股权分散,第一创业无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7月下旬,在第一创业42亿规模的定增名单中,认购对象除了股东首创集团外,还有北京首农食品集团(简称“首农集团”)、北京京国瑞国企改革发展基金(有限合伙)(简称“京国瑞基金”)。 值得注意的是,京国瑞基金主要直接投资于北京市国资委落实的北京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项目及国资国企改革重大股权投资项目,该基金彼时获配第一创业2.1亿股。国企改革基金在这个时间点认购一创定增,也引发市场人士猜想。 在定增顺利发行后,第一创业股东结构随即变动。截至7月21日,第一股东为首创集团,首农集团成为第三股东,京国瑞基金成为第四股东。 天眼查显示,首农集团及京国瑞基金的实际控制人均为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也就是说,通过这次定增,北京国资大幅提升对第一创业的持股比例。 上述问题也受到投资者的关注,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第一创业表示,公司股东首创集团、首农集团和京国瑞基金虽然同受北京市国资委监管,但它们各自有权依据内部决策机制,独立决定对外投资事项及投资后管理事项。首创集团与京国瑞基金、首农集团不存在通过协议及其他安排,共同扩大第一创业股份表决权数量的行为或者事实,三者不构成一致行动人。 尽管有业内人士认为股权变动或是合并的“前奏”,但一名北京地区的券商人士向 近期,券商合并消息频频传来。两大券商中信证券与中信建投合并传闻一直充斥市场。此前据外媒报道,中信证券母公司中信集团将作为主收购方,从中央汇金手中购买中信建投的股份,从而成为其最大股东,相关细节仍在敲定中,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内部均同意了这项合并计划。随后,两家券商都公告,公司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尽管公司辟谣,但两家公司股价则止不住上涨。 网点布局各有侧重 据了解,首创证券一直谋求登上资本市场。早在2007年公司就计划借壳上市,当时S前锋披露股改方案称,公司将通过资产置换、新增股份吸收合并的方式,实现首创证券的借壳上市。最终因“一参一控”等问题被一拖再拖,不久券商借壳的审批口径又被叫停。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按合并口径计算,首创证券总资产202.43亿元,净资产44.87亿元;母公司净资本39.55亿元。 年报显示,第一创业总资产355.74亿元,净资产90.44亿元;公司净资本62.06亿元。从目前体量上看,第一创业要比首创证券更大。 在业绩方面,按合并口径计算,首创证券2019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3.5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5.52%;实现净利润4.2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8.32%。而第一创业实现营业收入25.83亿元,同比增长45.96%,实现归母净利润5.13亿元,同比增长312.58%。 在网点布局上,截至去年末,首创证券共有12家分公司,53家营业部,网点主要分布在北京(6家)、河北省(6家)、上海(6家)、成都(5家)、山东省(5家)、浙江省(5家)、江苏省(4家)。 第一创业共有51家分支机构,其中7家为分公司,44家为营业部。广东地区就有14个网点,浙江省有5个,北京有4个。 由此可见,尽管两家券商的营业部网点较少,但在区域布局上特点突出,各集中在南北区域。
为切实增强引才聚才力度,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环境和有力保障,近日,青海省研究出台《青海省“人才+项目”支持服务办法(试行)》,提出了26条优惠政策。 根据上述办法,在强化创新激励方面,青海省提出了完善全省公共技术平台共享服务机制,鼓励支持各类技术成果交易转化,鼓励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等务实举措,大力集聚高端人才项目落地青海发展;省级重点支持的“人才+项目”,可共享全省公共技术平台在技术开发、试验、信息资源、公共设施、产品设计及加工、检测、推广等方面的服务;科技成果来源于省外并落地成功转化的,给予成果受让方20%的财政资金补助,每项最高补助100万元。 在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方面,提出了鼓励大型企业在青建立研发机构或创新平台,探索“科研飞地”模式,支持“人才+项目”创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鼓励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落地青海等政策,着力培植好“人才+项目”健康成长的优质土壤;对在省外建立并经评估命名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的,一次性给予100万元奖补,其全职聘用的高层次人才视同在青海工作,可申报省级人才计划或科研项目;对新认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建设期内给予每年200万元的建设与运行经费支持,支持期限不超过5年。 在加大创业扶持力度方面,提出了配置创业启动支持,帮助各类人才自主创业,鼓励银行保险机构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支持企业上市挂牌融资等政策,鼓励支持人才创新创业,“扶上马”“送一程”;各类自主创业的人才,可申请期限不超过3年的创业担保贷款,按规定给予贷款贴息。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中国民营500强企业在青海建立的独立法人研发机构或创新平台,分别给予500万元、400万元、300万元一次性科研经费奖励。 在做强人才引育方面,提出了遴选高端人才(团队)进行重点支持,优先推荐申报国家和青海省各类人才科技计划,柔性引进人才劳务报酬可以在聘用单位成本中列支,企业中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人才可招聘为编制内人员等政策,不断拓宽人才发展通道;每年遴选30个左右高端人才(团队)重点支持,按A、B、C三类,分别给予150万元、100万元、40万元奖励。
十年前,雷军创办小米之初,曾连续找了十个谷歌的工程师希望一起创业做手机,但一个都没搞定;创业第一年,雷军80%的时间在招人。他说,找人不是"三顾茅庐",找人要"三十次顾茅庐"。 十年后,众多国产手机品牌倒下,小米“海纳百川”,吸纳了卢伟冰、常程、杨柘、曾学忠等一大批手机界知名高管加入,汇聚起一支高手云集的“梦之队”。 8月11日,小米成立十周年,雷军发表公开演讲,回顾十年创业历程,并喊出了“重新创业”口号。雷军表示,将大胆启用创业型人才,同时,在继续和代工厂合作的基础上,深度参与制造业。 小米模式 小米成立于2010年,当时国内的手机市场主要被诺基亚、摩托罗拉和三星这样的国际巨头把持,国产手机“中华酷联”也正在崛起,还有铺天盖地的山寨手机遍布市场。 雷军想用互联网模式来做手机,只卖一半的价格,把软件、硬件和互联网融为一体,这就是后来小米的“铁人三项”模式。 说干就干,雷军和各处“挖”来的十来个人一起喝了碗"小米粥"就开始创业。成立之初,创业团队从操作系统开始做起,在安卓开源系统的基础上优化,用了两个月时间做出了第一版MIUI系统,第一批用户只有100人。不到一年时间,MIUI用户量超过了30万。 小米手机第一代定价1999元,一发布就收到了30万台订单。当时供应不上货,有网友指责小米“饥饿营销”。“真的非常冤。我们当时是一个小公司,没有账期,需要提前打款才能生产。要一次生产30万台,那是一笔天文数字。我们没有足够的资金,也没有足够的生产能力。”雷军回顾道,第一代手机,总计销售700多万台,这是一个奇迹。 小米火了之后,很多人开始借鉴小米模式,市场上出现了很多互联网手机品牌,还有很多创业者、企业家亲自到小米去“取经”。雷军表示,愿意把小米的经验公开,希望推动更多行业的变革,于是在2014年小米启动了生态链计划,“复制”小米模式,孵化更多的创业公司。截至目前,小米已经孵化了100多家生态链企业,做了上千种产品。 10亿元赌约 如今,小米的产品矩阵中,除了手机、电视,还包括了空调、冰箱等大家电,这不禁让人想起雷军和董明珠那场10亿元的“赌约”。 2013年12月12日,雷军入选央视年度经济人物,跟他一起入选的,还有格力的董明珠。 “在颁奖典礼的后台,编导安排我和董大姐一起上场,并且撺掇我们把气氛弄得热闹一点。”雷军回忆道,格力代表中国传统制造业,有30年的历史,小米代表新经济,是一家成立才三年多的小公司。当时格力营收1200多亿元,小米营收200亿元。 雷军跟董明珠开玩笑说,要不咱俩也打个赌吧,赌一块钱,赌小米的营收五年时间能不能超过格力?董明珠当场答应,并说,要赌就赌10个亿。 自此,一场格力和小米的比拼拉开序幕。五年后的2018年,赌约见分晓,小米营收从200多亿元涨到了1749亿元,涨了8倍;格力营收从1200亿涨到1980亿,涨了60%。 “拿最后的结果一比,我们还是输了。”会上,雷军首次公开回应称,“比较戏剧的是,结束打赌的第二年,小米就赢了。”财报显示,2019年小米集团全年总营收达人民币2058亿元,同比增长17.7%;经调整后净利润人民币115亿元,同比增长34.8%。 “经过这次打赌,我对制造业的理解又加深了一步,同时也更了解格力了。格力的确是中国制造业的典范,值得我们认真学习。”雷军说。 高光时刻 2018年7月9日,小米作为第一家“同股不同权”的科技股登陆港交所,雷军迎来了高光时刻。IPO前夕,雷军宣布了一项董事会决议:小米硬件综合净利率永远不超过5%,如有超出的部分,将超出部分全部返还给用户。 这引发了股东的争议。雷军说:“小米上市后,变成了一家公众公司,资本一定会逼着小米创造‘超额’的利润。我自信能扛住这样的压力,但我特别担心:如果有一天我不做CEO了,小米管理层还能不能继续坚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呢?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以法律文件的形式,把这一使命固化下来,永久限制硬件净利率。”最终,雷军得到了股东们的支持。 2019,小米终于拥有了自己的物业小米科技园、“北漂,奋斗九年多,终于买房了!8栋楼,34万平方米,52亿造价”。雷军在微博上写道。这成了雷军第二个高光时刻。 同年,小米成为最年轻的世界500强,排名第468位;而就在演讲前一天公布的2020年财富500强榜单上,小米上升46位,排名422位,成为最具成长力的科技创新公司。雷军认为,小米与老牌500强如苹果、三星和华为相比,的确有差距,但小米还只是十岁的少年,如果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小米有非常多出色的地方。 重新创业 如今,站在新的十年起点上,雷军开始思考下一步怎么走? “今天我们面临非常复杂的国际环境,同时面对极其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办?要想固守今天的成绩,躺着过去的业绩上过日子,毫不疑问,守不住。要想继续不管不顾、猛冲猛打、粗放成长,毫不疑问,这条路也走不通。”雷军表示,第一策略就是重新创业,大胆启用创业型人才,大胆使用创业型的激励,大胆把握新的战略机遇。 第二策略是继续深化“互联网+制造”,坚持用互联网赋能制造业。雷军介绍称,在继续和代工厂真诚合作的基础上,小米将深度参与制造业:目前小米已经自研大量高端装备,并已设计完成了全自动化的高端手机生产线。此外,小米产业基金也已投资了超过70家半导体和智能制造的公司,小米未来将花大力气做"制造的制造"。 第三策略是“行稳致远”。雷军表示,小米都会用十年的长度来看发展,稳打稳扎,做长期有价值的事情。他表示,小米将“和时间做朋友,绝不冒进”。
从今年6月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相关制度规则发布至今,创业板改革稳步推进,审核进程高效高速。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首次将增量与存量市场改革同步推进,是全市场实施注册制改革承前启后的关键步骤。 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提升服务创新创业的能力、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此次创业板改革的要义之一。 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表示,创业板改革顺应了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导向,深入贯彻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适应了企业更多依靠创新、创造、创意发展的大趋势。创业板主要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型企业,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此次改革将强化创业板为多元化、多类型企业服务的能力。 专家认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上市公司发挥着巨大的牵引和拉动作用。广东有一批创业板上市公司,还有大量未上市企业可以搭乘创业板改革发展的快车,借助资本市场实现提质增效,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助力深圳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 “深圳是科技创新的城市,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行示范区建设,这里孕育了大量科技企业。”李湛认为,创业板改革能够为深圳打造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提供融资支撑,进而辐射整个粤港澳大湾区,为深圳和整个大湾区未来的创新发展提供资本市场服务。同时,创业板实施改革将进一步便利创投资本退出,激发市场活力。 市场人士认为,创业板将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夯实创新驱动发展的内生力量。数据显示,目前已受理的创业板申报公司中,有142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曾就职于高校或科研院所。这些公司聚集了一大批国内外的学科带头人,这些人的成功对其他专家人才创新创业形成示范效应,能够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的热情。 此外,创业板改革还将加速推动科技与资本结合,带动创投产业快速发展。创投资本退出后,又可重新投入早期阶段的创新创业企业,能够实现创新与资本的良性循环。 李湛表示,注册制改革使创业板定位更加明确,使创业板支持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作用更好发挥,这将进一步助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在创业板占比较高,此次增量加存量的重大改革探索,将有利于创业板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创新创业企业。”李湛说。
创立21年,清科创业终于要上市了。6月29日,清科创业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 清科创业号称是中国最大综合股权投资服务平台,由倪正东掌舵。 说起倪正东,可是被称为“掌握中国创投市场最全面信息之人”,也被业界媒体誉为“中国创业投资界青年一代的代表人物之一”,目前参与投资和帮助融资的企业超过五十家,直接投资的企业包括博纳影视、天涯社区、梦芭莎、爱康国宾等。 目前,清科创业旗下业务主要包含私募通、投资界、项目工厂和沙丘大学四大平台,提供数据服务、营销服务、咨询服务及培训服务。 不得不说,股权投资服务这条赛道的毛利还是很可观的。2017年至2019年,清科创业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29亿元、1.64亿元和1.67亿元;毛利率分别为41.5%、42.4%和48.6%;净利润则分别为1841万元、2716万元和3452万元。 但疫情给了清科创业一记重创。今年一季度,清科创业的线下活动服务及线下培训服务均受到了冲击。年度主题活动中国创投精英户外挑战赛和投资界百人论坛都没能顺利开展,沙丘学院提供的若干课程也推迟到了下半年。 虽然清科创业并未公布2020年财务数据,但根据同行公司36氪、创业黑马的数据表现可以预见,今年将是较为艰难的一年。 而清科创业在港股市场上又将有何种表现呢? 且听特约分析师Jason来为你一一道来! 来不及细说了,快扫码上车! 有人说,打新就是买免费的彩票,全凭运气吃饭,但其中有很多小技巧值得我们去琢磨。 比如—— 资金和运气都是有限的, 如何选择那些最优质的新股? 如何提高中签率? 如何选择卖出时机? 这些问题都没想过,恕我直言,那你只怕要一直给市场交学费了! 想想看,连创业板都要推出注册制了,你还指望“盲打”能赚零花钱? ——end—— 打新直播间会在新股研究群内进行通知,点击“阅读原文”即可预约会议,想要每一期都不错过,赶快扫描二维码,获取课程通知吧!
重庆日报记者从8月4日举行的重庆市第三届“渝创渝新”创业生态云峰会上获悉,重庆市为创业营造良好生态,今年上半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近30亿元,扶持创业近2万人。 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重庆市新增创业46.1万人,同比增长12.2%;新发放扶持创业贷款46.2亿元,同比增长37.9%。 今年以来,重庆市积极应对疫情对就业创业工作的冲击,主动顺应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新需求,积极培育就业创业新增长极,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开启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新模式。 据介绍,在开展线上失业登记和失业保险金申领服务方面,重庆市发放失业保险金5亿余元。同时,按照减负、稳岗、扩就业部署,累计为18万户企业减免社保费122亿元。 疫情期间,还开设了营销、财务、法律等网络课程,并开展网络直播和创业课程云服;与四川同步举办以“乡村振兴看川渝,脱贫攻坚共行动”为主题的首届创业项目推介会,两地创业项目、创业导师,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参加“云端”推介会。 此外,重庆市通过扩大享受人群、提高额度等方式进一步优化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近30亿元,扶持创业近2万人。对年新增创业主体较多、带动就业效果显著的创业孵化基地等载体,以及在疫情期间提供场租减免和创新服务支持的载体,视其绩效给予18万元-28万元的补助。 据悉,重庆市将常态化开展云论坛、云对接、云推广、青年说等创业活动,不断拓展创业帮扶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让创业者及时享受到便捷就业创业服务,帮助创业者敢创业、能创业、创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