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29日讯(记者 李佳霖)28日,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高端产业片区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大兴)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自此,大兴机场临空区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同时拥有两省市自贸区政策的优势区域,全力以赴打造全球创新资源接驳地,推动京津冀地区高质量发展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按照国务院批复,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实施范围119.68平方公里,涵盖三个片区,其中高端产业片区39.49平方公里,包括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西侧可利用产业空间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据悉,高端产业片区将重点发展商务服务、国际金融、文化创意、生物技术和大健康等产业,建设科技成果转换承载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和国际高端功能机构集聚区。 记者了解到,高端产业片区大兴区域位于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部核心区,毗邻北京城市副中心,连通河北雄安新区,为其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助推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更好服务对外开放总体战略布局提供了先决条件。 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高端产业片区大兴区域将依托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这一国家发展的新动力源,充分发挥世界级航空枢纽机场的规模优势和区位优势,重点发展商务服务、国际金融等产业,深入探索建设高度开放的空港型自由贸易试验区。充分利用大兴生物医药、文创等特色产业基础,重点发展文化创意、生物技术和大健康等产业。 又讯 28日,北京市朝阳区政府、通州区政府和顺义区政府举办了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挂牌仪式。 国际商务服务片区将重点发展数字贸易、文化贸易、商务会展、医疗健康、国际寄递物流、跨境金融等产业。国际商务服务片区总面积48.34平方公里,包括北京CBD、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北京城市副中心运河商务区和张家湾设计小镇周边可利用产业空间、首都国际机场周边可利用产业空间。据了解,国际商务服务片区所涵盖范围均为北京市高端服务业的集聚发展区域,彼此之间的功能定位既各具特色又互为补充,有利于提高产业之间的黏合度,有利于推动优势产业链集群式发展。
9月21日,国务院印发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及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的通知。我国的自贸区数量增至21个。 昨天,新设的北京、湖南、安徽三个自贸区以及浙江自贸区扩展区域正式揭牌成立。新设自贸区都有哪些特点? 首先,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将打造服务业扩大开放先行区、数字经济试验区,着力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 北京自贸试验区面积为119.68平方公里,涵盖科技创新片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高端产业片区3个片区。其中科技创新片区31.85平方公里,包括中关村科学城和北京生命科学园周边的部分区域。国际商务服务片区48.34平方公里,包括首都国际机场周边、北京CBD、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以及城市副中心运河商务区和张家湾设计小镇周边的部分区域。高端产业片区,共39.49平方公里,包括大兴国际机场西侧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部分区域。 据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新闻发布会消息,北京自贸试验区在7大方面提出了110余项开放创新政策措施,数字经济先行先试改革将成为北京自贸试验区的一大亮点。 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杨晋柏:通过北京自贸试验区的建设,推动形成京津冀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深化京津冀自贸试验区产业链协同发展,探索建立总部-生产基地、园区共建、整体搬迁等多元化产业对接合作模式,鼓励京津冀三地自贸试验区抱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坚持稳妥有序原则,共建、共享境内外合作园区。 据了解,北京在推进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过程中,积极探索“产业+园区”协同开放模式。 北京市商务局局长 闫立刚:一些在北京自贸试验区内实施成熟的服务业扩大开放政策将优先在全市范围内复制推广,助力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 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 新成立的安徽自贸试验区总面积119.86平方公里,涵盖合肥、芜湖、蚌埠三个片区。 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将聚焦三个片区的各自特色和重点产业,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政府监管体制改革、创新政务服务方式,加大科研技术服务以及电信、教育等领域对外开放力度,探索形成片区联动、协同高效、竞相发展的新模式。 此外,安徽自贸区还将开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支持建设首次进口药品口岸和生物制品口岸,让群众获得更多便利。 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 除了新设的北京、湖南、安徽三个自贸区外,昨天(24日),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宁波片区、杭州片区、金义片区正式揭牌。首批入驻的10家企业接受授牌。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展区域正式启动运作。 根据方案,浙江自贸试验区将在原有的舟山陆域和相关海洋锚地的基础上,新增扩展区域实施范围119.5平方公里,其中,宁波片区建设链接内外、多式联运、辐射力强、成链集群的国际航运枢纽。杭州片区建设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金义片区建设国际小商品自由贸易中心、数字贸易创新中心、内陆国际物流枢纽港、制造创新示范地和“一带一路”开放合作重要平台。
记者从近日举行的“行走自贸区”四川自贸区云座谈会上获悉,成都天府新区片区、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川南临港片区(泸州)是四川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分别临空、临铁、临江。四川自贸试验区正利用 “三临”的叠加优势,构建内陆地区对外经济走廊,开辟内陆地区对外互联互通的“四川样本”。 按照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四川自贸试验区天府新区片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等产业,加快打造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高地;青白江铁路港片区重点发展口岸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打造西向国际贸易大通道重要支点;川南临港片区重点发展航运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和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产业,加快打造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成渝城市群南向开放、辐射滇黔的重要门户。 四川自贸试验区三大片区不断加强相互沟通和协调能力, 根据功能定位和目标发展优势产业,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相互借鉴、合作联动、协同开放。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共享,建立统一集中的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健全第三方评估监督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完善三大片区协调联动机制。 据介绍,挂牌以来,各片区之间的协同合作实践丰富。川南临港片区和青白江片区签订了合作备忘录,青白江片区和天府新区片区直管区块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旨在进一步整合片区资源,实现片区间的联动发展。空铁、铁水等联运模式及包括一单制等在内的相关制度创新形成了实践范例。 今年7月,成都市与泸州市签署协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协议,将发挥成都中心城市优势带动作用和泸州川渝毗邻地区重要城市支撑联动作用,充分发挥成都国际铁路港集货班列优势和泸州长江上游(四川)航运中心港口优势,进一步拓展“蓉欧+泸州港”公铁水联运,推动“成都—泸州—武汉、成都—泸州—上海”铁水联运班列、公水联运班车常态化开行;要开展沱江团结水利枢纽工程规划建设,通过“蓄丰济枯”,共同推进成都国际铁路港“一带一路”多式联运示范区建设。同时,支持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天府国际机场和泸州云龙机场联动协作,共同促进两市民航、通用航空和空港联动发展,努力形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极核城市引领发展、泸州支点城市协同发展的格局。 独特的“三临”叠加优势,加之四川处于西部的区位,四川自贸试验区正着力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探索开辟内陆自贸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致力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较大冲击。党中央作出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互促双循环新格局等一系列重要指示。河南自贸试验区主动作为、以变应变、精准施策,千方百计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记者从近日举行的“行走自贸区”河南自贸区云座谈会上了解到,今年1-7月份,自贸试验区经济运行实现全面向好回升发展。实际利用外资10.3亿美元,同比增长49.6%;进出口总额165.8亿元,同比增长37.6%,增速均高于全省。郑州、开封、洛阳片区均实现了外贸外资两位数正增长。 据介绍,河南自贸区着力开展了五方面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在全力抗击疫情方面,河南自贸区各片区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第一时间投入到疫情防控最前沿,深入社区街道、开展防疫消杀、积极服务企业,让党旗始终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同时,建立了河南自贸试验区疫情防控及经济运行分析月调度机制,确保疫情防控督导常态化、制度化。为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片区综合服务大厅全面实行全程电子化办理,针对重点外贸外资企业建立“白名单”制度,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实际困难。 在畅通货运通道方面,为打通物流堵点,河南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航空、陆路国际通道优势,确保原料供得上、产品出得去,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郑州机场新引进8家全货运航空公司、21家客改货航空公司,新开17条航线,新增20个通航城市,1-7月累计货邮吞吐量30.9万吨,同比增长21.9%,增速在全国大型机场中排名第一。中欧班列(郑州)实现进口运邮试点线路全线贯通,出口运邮常态化开行,成为全国首条进出口双向运邮集散分拨通道和中欧国际运输新动脉。 在加快平台建设方面,省市两级全力推动,支持洛阳、开封申建综合保税区。6月初,洛阳综保区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正式设立。郑州国际陆港等自贸区内11家企业被成功认定为省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为河南自贸试验区打造对外开放高地搭建了基础平台。7月29日,开封片区国际艺术品保税仓正式开仓运行,成为中部地区首个艺术品保税仓。 在创新开展招商引资方面,河南自贸试验区经开区线上招商活动顺利举办,面向全球集中推介自贸试验区,200多家境内外媒体关注报道。同时,建立重大项目“三个一”推进机制,建立产业链招商图谱,加强跨国公司培育引进,加快项目签约落地。今年以来,郑州片区新签约重大项目49个,项目总投资981亿元。洛阳片区引进10亿元大项目3个,总投资80亿元。开封片区新签约重大项目15个,项目总投资76.6亿元。 在促进产业发展方面,河南自贸区加快融入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互促双循环新格局,促进各个片区在产业复苏、经济发展轨道上行稳致远。郑州片区郑东新区区块新出台了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及促进建筑企业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着力破解企业融资困局,加快郑东新区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封片区推动市政府出台了文创产业支持政策,成功签约“河南自贸区文化产业基金”,加快片区文化产业合作开发、投资培育和文化项目综合体打造。洛阳片区由省市两级财政出资引导,设立首期规模100亿元洛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金,着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招商引资、科技创新。 相关负责人还表示,下一步,河南自贸区将继续加强疫情防控和企业服务,组织企业开展经贸交流活动,参会参展、开拓市场。进一步加快开放平台载体建设,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持续做好改革创新,为稳外资稳外贸不断提供河南经验、作出河南贡献。
记者从近日举行的“行走自贸区”黑龙江自贸区云座谈会上了解到,2019年,黑龙江省与广东省达成自贸片区对口战略合作。黑河片区与珠海横琴片区成功“牵手”,围绕制度创新、政务服务、贸易便利化等领域深化合作。推进黑河片区与广东自贸片区创新发展,加强战略合作,有利于两地进一步挖掘合作潜力,发挥互补优势,提升两地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实现互利共赢。
去年9月10日,上海建工成立了对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指挥部。截至今年9月10日,一年的时间里,上海建工在参与新片区建设中取得积极成果,中标项目79个,合同金额超200亿元。 对接临港新片区指挥部这一年,上海建工旗下15家公司先后扎根临港,涉及投资、设计、建造等业务板块,在指挥部的统筹协调下,先后中标两港大道快速化改造、临港水厂、上海蓝湾进平新能源厂房等79个项目,合同金额超过200亿元。 同时,指挥部积极引导上海建工旗下新设企业入驻新片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上海西九企业管理合伙企业、上海跃港混凝土有限公司注册落地,为新片区的规划设计、投资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截至目前,上海建工在新片区内有9家投资控股企业,注册资本合计达到约17.5亿元。 上海建工始终高度重视战略客户的维护与合作,这一年先后与临港集团、新片区管委会、港城集团等临港新片区重要客户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并于今年6月,集团与临港集团就滴水湖金融湾(西九宫格)项目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推动临港新片区国际一流金融创新总部集聚区建设。 从2019年到2020年,在新片区建设的热土上,上海建工以精品工程为载体,以立功竞赛为手段,在新片区指挥部统一指挥和严格把控下,确保新片区工程建设安全质量,展示了上海建工城市建设主力军的地位。 截至目前,新片区内在建工程71项,包括两港大道快速化改造、冰雪世界二期、上海天文馆、临港国际会议中心、滴水湖南岛会议中心(第三届顶尖科学家论坛会址)、临港科技创新城、临港污水处理厂排海管、蓝湾进平新能源项目、滴水湖环湖景观带等重大工程。 这一年,上海建工在临港新片区的建设中,赢得了“上海质量”与“上海速度”的美誉,展现了“中国建造”的实力。 在年初的疫情期间,上海建工复工复产走在新片区所有在建工程前列。2月10日,两港大道项目率先复工开始,到3月9日的一个月内,上海建工新片区在建项目全部复工,到3月底基本达到全复产要求。其中,六院东院留观病房应急工程,边设计边施工,仅20天实现了竣工交付;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一期封关验收工程,50天内建成33公里隔离围墙、39公里巡关道、2个客货分流的复式卡口、5.7万平方米多功能查验站场及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和161万平方米场地平整。
刚刚发布的交行(601328.SH)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实现离岸业务净经营收入6145.21万美元,报告期末离岸业务资产余额171.01亿美元。 作为国有大行中唯一拥有离岸试点经营资格的银行,交行希望进一步发挥在临港新片区的优势,开拓更大发展空间。 打造统筹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的重要枢纽,也是新片区落实“五个重要”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交行离岸业务发展始终紧跟国家战略。”交行总行离岸金融业务中心总裁刘钢华表示,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交行离岸金融服务更多支持企业往外走,在沿线国家和地区拓展业务。 现在,随着“双循环”的推进,离岸业务定位也有所调整。“利用境外资金来源、渠道优势,把更多境外资金输入境内实体,实现国际国内双循环的相互促进。”刘钢华说。 离岸业务需求放大 8月20日发布的《关于以“五个重要”为统领加快临港新片区建设的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下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建设离岸集聚中心,优化跨境收支、汇兑便利化等制度体系,推动具有真实贸易背景的离岸贸易企业在新片区内集聚。 “我们现在所讲的离岸业务已经不是过去讲的避税、免税,而是指把企业的决策、运营管理、结算、服务放在新片区,业务是离岸的。”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申卫华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推动离岸业务的发展)对提升“五个中心”能级和上海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申卫华表示,将积极支持新片区开展离岸贸易、保税维修、跨境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分拨、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等新型国际贸易业态的发展,支持新片区建设成为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新高地。 早在去年10月,交行上海市分行就成功办理了临港新片区成立后首单大宗商品保税仓单转手买卖业务,交易金额为425.4万美元。 为更好服务于企业的离岸业务需求,今年6月16日,交行离岸金融业务中心正式入驻临港新片区。聚焦支持重点产业集群、新片区资金中心建设、跨境金融综合服务与客群培育壮大,以进一步强化离岸业务服务体系与新片区建设的融合。 《行动方案》也提出,推动跨境金融在新片区集聚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为新片区内企业和非居民提供跨境发债、跨境投资并购和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等跨境金融服务。完善新型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投融资服务的规则制度,打造供应链金融管理中心。扩大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试点。 刘钢华说,企业以新片区为平台, 可以通过离岸业务获得境外银团、跨境资金池、跨境清算结算等服务。交行通过离岸金融还可以为企业提供境外上市股权融资、IPO资金管理、境内全口径跨境融资等金融服务。 支持中企参与全球产业链 “疫情以来,我们充分发挥离岸业务的优势,在稳外资、稳外贸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服务手段,支持中国企业更好参与全球供应链。”交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宋滨表示。 近期,交行为科创板某半导体上市公司在澳门搭建了境外销售平台,企业可通过在交行开立的离岸银行账户(OSA账户)进行境外销售的回笼结算,并享受暂免征收利息税的政策。企业在实现资金及时收付的同时,由于账户开立在境内,能够极大地节约境外销售平台的日常运营成本。 “我们不仅关注成长型企业参与国际市场中的业务需求,还关注新业态、新模式带来的金融服务创新机遇,力争通过更优质、更便捷的金融服务,更好地支持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目前上海市分行正在相关监管部门的指导下,牵头制定《离岸加工贸易展业规范》,待监管部门审核通过后正式向全行业发出。”宋滨说。 针对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投资的国内某存储芯片龙头企业“两头在外”的跨境产业链布局,交行通过计划统筹运用包括离岸银行账户在内的非居民账户体系,实现境内外结算账户体系的搭建,并在此基础上创新“离岸加工贸易”模式。 此外,对于企业的低成本融资需求,离岸金融业务也提供了更优的方案。6月16日至今,交行通过跨境直贷等融资方案,打造稳定的境外资金引入路径,充分利用境内、境外两个市场的资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企业提供较低成本的信贷支持。 交行在服务跨国企业方面,还充分发挥国际化经营优势,依托综合化平台,通过为企业搭建跨境资金池等方式,提高全球资金运营效率,为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跨境金融服务。 “离岸账户规则与国际接轨程度更高。非居民企业开立一个离岸账户以后,账户里就自动开通八大外币币种,跨国企业通过离岸网银实现资金划转结算非常便利。”刘钢华说。 根据跨国企业的全球资金管理需求,目前交行支持企业境内账户、OSA账户、FT账户、NRA账户等全类型账户的“入池”。 离在岸融合发展 半年报也显示,交行将集团综合化国际化经营能力与新片区创新政策有效对接,全方位融入新片区“统筹发展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重要枢纽”建设,助推临港新片区在“双循环”格局中提升要素市场内外联通效率。 报告期内,累计跟进新片区重点项目158个,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新签约客户增速和汇出款业务规模增速均列市场前列。推进交行业务资格优势与新片区创新政策快速对接,落地新片区市场20余项首单业务,比如优质企业便利化跨境人民币汇出款、境内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大宗商品保税仓单转手买卖等。 交行总行级离岸金融中心迁址新片区后,大大推动了其在新片区离/在岸业务的融合发展。 目前,新片区分行可以更贴身地为区内外客户提供更高标准、更快速度、更加经济的境内外一体化金融服务。“最近我行就成功申报了两笔知名企业的大额离岸授信。”交行上海新片区分行行长周玲说。 新片区分行还将联动霍尔果斯创新离岸人民币单元,打造“本外币一体化”的离岸金融服务体系,助力企业更好地参与全球全产业链。 未来,随着新片区内落户企业的增多,将会有更多的新业态涌现,也将带来更多新的金融服务需求。对此,交行将发挥理财、信托、租赁、投行等集团子公司的专业服务优势,特别是已在新片区落地的科创股权投资基金、科技金融子公司,为企业提供综合化的一站式金融服务解决方案。 更多的离岸业务创新,还在孕育中。 2019年10月,交行联合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上海银保监局、上海市金融工作局、上海自贸区管委会、临港新片区管委会、虹桥商务区管委会、青浦区政府等机构发起成立“金融创新联合实验室”,发布自贸区的国际经验比较研究、新片区外汇收支自由化便利化研究、数字贸易建设研究等首批8个创新研究项目,近一年来,落地多项行业首单业务。 “我们也先后参与制定‘金融30条’细则、‘新片区金融开放50条’等多项区域政策,在相关政策的起草中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宋滨表示,“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发挥‘业务全牌照’和‘布局国际化’双重优势,充分利用交行总行在沪的有利条件,不断提升对居民和非居民客户离在岸综合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