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晚间,振东制药(300158)发布公告称,为剥离长期亏损资产,集中优势资源,提升公司效益,公司拟以安特制药100%股权与振东集团持有的君度德瑞2.4038%投资份额和君度尚左2.4938%投资份额进行置换,差额部分双方按协议约定补足,最终确定公司置出资产的价格为1.79亿元。 安特制药以“消化道药品”为主,经营业绩已连续多年亏损。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分别亏损8151万元、4919万元以及647万元。此外,安特制药对上市公司还有超过2亿元的其他应付账款。 安特制药多年亏损 振东集团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截至目前,持有振东制药3.9亿股,持股比例为38.02%,因此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天眼查显示,安特制药成立于1992年,法定代表人为王旭文,注册资本1.7亿元。上市公司持有安特制药100%股权。目前,安特制药对外全资控股两家公司,分别是山西远景康业制药有限公司和山西安特医药销售有限公司。 据披露,安特制药以“消化道药品”为主,重点产品为胶体果胶铋胶囊、马来酸曲美布汀、米诺地尔擦剂、脑震宁颗粒等。截至2020年6月30日,安特制药总资产4.79亿元,负债4.17亿元,净资产6215万元,资产负债率极高。 从拟置入的标的看,君度德瑞和君度尚左均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经营范围:股权投资管理及相关咨询服务。截至2020年6月30日,君度德瑞总资产45.07亿元,净资产43.22亿元;君度尚左总资产21.68亿元,净资产21.51亿元。 从交易对价看,经交易双方友好协商,最终确定置出资产的价格为1.79亿元。而君度德瑞2.4038%的投资份额定价为9454.44万元;君度尚左2.4938%的投资份额定价为5359.45万元。差价部分3085.81万元,由振东集团按协议约定支付给振东制药。 目前安特制药对上市公司还有大量的其他应付账款。据披露,历史上因经营及非经营往来形成安特制药对振东制药及其下属子公司的往来欠款。截至2020年6月30日,安特制药对振东制药其他应付款余额为2.49亿元。 本次资产置换后,由于安特制药成为振东集团的子公司,上述其他应付款形成关联方资金占用,振东集团督促安特制药在《资产置换协议》生效之日起12个月内归还。此外,振东集团承诺自愿与安特制药一同就上述往来欠款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对于资产置换的目的,振东制药表示,本次交易根据公司的经营需要,进行业务整合、调整业务结构所作出的决策。交易完成后,公司的资产结构将得到优化,有利于公司集中优势资源发展主营业务,提升盈利能力。此外,君度德瑞基金与君度尚左基金在医药领域进行了深度布局与投资,未来可以与公司在业务层面进行合作。 提前结束减持计划 振东制药主要生产维生素营养、抗肿瘤、心脑血管、抗感染、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解热镇痛、神经系统等八大用药系列。2020年11月3日晚间,公司发布的2020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72亿元,同比增长8.16%;净利润2.07亿元,同比增长45.69%。其中,第三季度增长更为强劲,实现净利润为8928万元,同比增长149.91%。 在披露2020年三季度业绩的同时,振东制药还抛出了一纸大额减持计划。据披露,振东制药发布公告称,振东集团与董事长李安平计划未来6个月内,拟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6%的股份,即6165万股。公告表示,振东集团本次减持原因为“自身资金需求”。不过,减持计划抛出,公司股价次日大幅下跌5.68%,此后一路走低,这也让控股股东提前结束了减持计划。 2020年12月8日,振东制药公告称,公司收到控股股东出具的告知函,振东集团决定提前结束减持计划,剩余未减持股份在此次减持计划期限内不再减持。截至彼时,振东集团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减持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059%,以大宗交易方式累计减持205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999%。
“2020年4月,华药Ⅰ类新药——重组人源抗狂犬病毒单抗注射液完成了III期临床试验并取得临床试验报告,8月顺利进入快速上市审批程序,预计2021年进入市场。”2021年1月4日,华北制药相关负责人对上证报记者如此表示。据介绍,近年来,华北制药持续强化创新驱动,加快技术强企,让科技渗透到从研发、生产到市场的每个环节,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蓄力赋能。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华北制药开始布局生物技术领域。生物制药被业界公认为朝阳产业。在重组人源抗狂犬病毒单抗注射液持续16年的研发过程中,公司建成了抗体药物研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并以此为支撑,构建了三大表达系统,研发方向和能力也更趋专业化和延展性。 公司下属金坦公司首创大规模制备无硫柳汞乙肝疫苗(CHO细胞)新工艺,彻底消除硫柳汞潜在的神经毒性及肾脏毒性。公司乙肝疫苗的质量优势迅速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2019年单品收入突破10亿元。MG011、MG021等一批生物药启动一期临床,长效EPO完成细胞库建库准备,合计10余个生物药处在不同的研发阶段,形成了梯次化生物药产品布局。 致力于基础研究平台建设,以抗生素起家的华药,建成了微生物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拥有国内医药行业最大的药物微生物菌种资源库、国内规模最大的微生物新药筛选用菌种库和代谢产物库的制药企业之一,这些资源宝库蕴含了无限可能。 2020年,云南省植保局负责人找到华药,希望对三七种植过程中,真菌感染导致的土质恶化问题进行联合攻关。经过多次实地考察,依托菌种库中存有的5万多个菌株,根据三七种植土地实现菌落动态监测结果筛选适合的治病菌,公司提出了“以菌治菌”的方案,使用爱诺公司的专利新品“爱诺标博——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9912制成复合制剂,既解决了病害,涵养了土壤,又满足了新版药典对中药材农残标准提高的要求。 连续流微通道反应是当前医药化工行业科技创新的热点和重点之一。华北制药与清华大学联合科研攻关,让连续流微通道反应技术在华药生产车间得到广泛应用。在公司下属华胜公司链霉素生产车间,一个只有电饭煲大小的微反应混合器,每年能为车间节约原材料费近百万元。现在,这项技术已经成功推广到杆菌肽萃取技术和哌拉西林合成反应中,未来还将在更多产品领域推广,开启了公司高效精细化、大数据智能化的新时代。 前沿科技成果的引入,让传统产业重新焕发勃勃生机。公司以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为突破口,通过专项攻关,集聚创新资源,牵头组织中科院过程所、天津大学等单位承担了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制药行业全过程水污染控制技术集成与工程实证”课题。青霉素发酵通过菌种定向选育技术、连续发酵技术和菌丝形态调控等技术手段,使青霉素发酵水平不断突破历史纪录。结合酶法合成工艺,实现清洁生产,源头减排,推动了行业的技术进步。 从技术驱动到以疾病维度规划产品,公司从39个治疗领域聚焦到抗感染、免疫调节、心脑血管等重点领域。
超1.6亿元投资“落空”,股价跳水 在疫苗研发备受市场关注的背景下,力生制药却发布了一则令投资者“失望”的公告。 12月30日,力生制药发布《关于终止全资子公司生化制药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项目的议案》,公司称,基于对项目目前研发进展研判,结合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提出沟通交流会议申请而收到的反馈意见研究评估,认为项目原预期结果难以达成。为了降低公司的投资风险,公司本着审慎投资的原则,根据目前客观实际情况决定终止该项目。 据了解,该项目实施主体为力生制药的全资子公司天津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生化制药”)。该项目从2010年开始投资,截至2020年11月30日,已经持续达10年,累计投入资金总额16248万元。这10年间,力生制药的23价肺炎疫苗研发取得了哪些进展?为何又在此时选择终止?12月30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力生制药,公司董秘办工作人员解释称,目前该项目处于临床前研发阶段。 12月30日,力生制药二级市场股价跌停,收于20.32元/股。 推进10年 仍处于临床前研发阶段 相比海外市场,中国的疫苗市场仍处于黄金发展期。 力生制药介绍,2010年8月8日,公司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超募资金投资全资子公司生化制药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项目的议案》,同意将募集资金超额部分人民币16248万元用于投资全资子公司生化制药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项目。2010年8月30日,召开的公司2010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上述议案。 彼时,力生制药认为,长期以来,生化制药以心脑血管及激素类药物为主要生产方向,这一项目的实施,将为生化公司开拓一个崭新的发展方向,使生化公司涉足有价疫苗的生产,丰富产品结构,成为生化公司发展的重要战略转折点。同时,由于有价疫苗具有高附加值的特点,可以为公司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力生制药在2012年、2016年分别对生化制药追加投资以及增加注册资本。2012年投资额由原来的16248万元,增加至26866万元,新增投资10618万元;2016年生化制药注册资本由11082.28万元增加至27330.28万元。 然而,一系列投资却未换来预期的成果。在项目投入10余年后,力生制药董秘办公司人士介绍,该项目仍处于临床前研发阶段。由于当时的条件限制,如果开展该项目,必须有相应的生产设备条件,为此公司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买地、厂房及生产管线建设。 未来,这些投入建设的厂房、设备如何处理?对此,力生制药上述董秘办工作人员表示,其并不知情。 疫苗研发终止也对公司2020年的业绩产生了冲击。力生制药表示,公司终止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项目,本年将对相关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约6000万元,该项减值损失计入公司2020年度合并损益,相应公司2020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减少约6000万元。公司预计2020年公司业绩将同比下滑60%至100%。 失去10年 损失的不仅是投资 在力生制药发布上述终止研发的公告之后,12月30日,公司股票遭投资者用“脚”投票。让投资者遗憾的不仅是公司的疫苗研发能力,更是其项目终止后失去的潜在市场份额。 疫情让大众对疫苗产品认知度显著提升,行业景气度提高,今年以来,多家疫苗上市公司股价出现大幅上涨。 记者从国家药监局查询发现,现阶段,23价肺炎疫苗获批上市的企业包括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科兴生物、沃森生物、默沙东、康泰生物旗下的北京民海生物等企业。 据媒体报道,我国首个国产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是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惠益康”,2006年已获批上市。 在10余年之后,其他三家国产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才悉数上市。2017年4月,沃森生物的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获得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上市批准。 2019年8月13日,康泰生物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生物制品批签发证明。 2020年12月9日,科兴生物在其官网宣布,旗下子公司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研制的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已于12月2日获得国家药监局颁发的《药品注册批件》。 这意味着,如若力生制药的23价肺炎疫苗研发朝着正确的方向推进,也将有可能在23价肺炎疫苗这一市场分得一杯羹。然而,疫苗研发终止,意味着前序的一系列投资打水漂。 不过,上述力生制药董秘办人士表示,终止疫苗研发不会对公司主体业务产生影响,未来公司发力的方向仍是在慢病领域,业绩整体较好。“市场需要消化一下这个消息”。
医药工业板块:拳头产品非洛地平缓释片(Ⅱ)属于钙通道阻滞剂,适用于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收入占公司医药工业板块收入的五成以上;储备多个在研渗透泵制剂品种,涵盖高血压、糖尿病、心肌缺血、多动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治疗领域,均为自主研发,进度最快的已申报生产。 医药商业板块:立足于安徽市场,开展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等批发配送业务,以及部分医药品种的代理销售业务;面对大型流通企业,选择进行差异化竞争,更多发力于小诊所、民营医院及零售终端。 未来发展方向:拟募集资金6.55亿元,用于渗透泵制剂车间建设、药物研发中心建设、原料药生产项目一期、补充流动资金等项目。 成立于2002年的立方制药,日前在深交所中小板成功挂牌。 在医改大潮、行业洗牌之下,作为国内医药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二度冲刺IPO,是立方制药的初衷,更是它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雄心。借助资本市场深耕医药工业领域,利用平台知名度、影响力吸引人才,促使公司尽快做大做强,是立方制药的愿景,也是它正在进行的工作。 但资本不是万能药,有时还是一把双刃剑。若修为不足、实力不济,企业很可能被资本裹挟。对此,立方制药董事长季俊虬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立方制药已经准备好了。” 医药工业: 以渗透泵技术打造护城河 定位为“创新型医药企业”的立方制药,先后取得安徽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安徽省创新型企业等荣誉,公司设有安徽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安徽省药物缓控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连续8年获评中国化学制药行业工业企业综合实力百强。 被问及公司核心竞争力时,季俊虬给出的答案是“渗透泵控释技术”。缓控释是药物递送研究的一大主题,渗透泵技术是一种比较独特的实现方式。公司主要产品非洛地平缓释片(Ⅱ)是国内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非洛地平渗透泵制剂产品,公司也因此于2018年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通常情况下,制剂的药物释放受到患者的胃肠环境因素影响,如胃液pH值、胃肠蠕动、进食多少等。凭借渗透泵技术特殊的结构,渗透泵制剂的释放不受胃肠因素影响,水透过半透膜进入制剂片芯,片芯产生渗透压将药物与活性物质一起泵出,具有释药平稳、时间长的特点,对于提高患者服药安全性和提高疗效非常重要。 尽管渗透泵制剂临床意义显著,但国内外相关产品的数量并不多。“渗透泵制剂的量产很难,在关键配方、关键设备及关键生产工艺与控制上,我们摸索了很多年。”季俊虬介绍,在渗透泵制剂生产过程中,空气湿度、温度及其不同组合都会产生影响,并带来不同的结果。基于较高的技术壁垒,渗透泵制剂成为公司营收的护城河。 招股书显示,立方制药的拳头产品非洛地平缓释片(Ⅱ)属于钙通道阻滞剂,对于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非洛地平为推荐用药。其收入也占到公司医药工业板块收入的五成以上。 公司还储备了多个在研渗透泵制剂品种,涵盖高血压、糖尿病、心肌缺血、多动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治疗领域,均为立方制药自主研发,进度最快的已申报生产。 随着医药行业竞争的升级,研发能力愈发成为制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和核心竞争力。由于立方制药业务构成的特殊性,公司研发费用占营收的比例较低,公司因此受到市场的质疑。 季俊虬解释称:“立方的业务由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两部分组成,研发费用占比因包含医药商业而摊薄。”招股书显示,立方制药的研发费用均投入于医药工业,2017年至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立方制药医药工业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7.80%、5.93%、7.59%、6.91%。 季俊虬表示,目前,除了自主研发,立方制药还采取合作开发、委托开发等模式。“能加快研发速度的模式我们都采用,因为时间是研发最大的成本。” 当被问及立方制药未来发展重点时,季俊虬毫不犹豫地回答:医药工业板块。招股书显示,公司医药工业业务收入占比已由2017年的20.18%逐年上升至2019年期末的29.92%,医药工业利润占比已由2017年的80.54%上升至2019年期末的83.86%,来自医药商业板块的收入、利润占比呈降低趋势。 医药商业: 做有地方特色的终端业务 尽管未来的发展重点更侧重医药工业,但面对医药商业板块,即使“事杂利薄”,季俊虬却表示“不会放弃”。 药品流通行业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随着医药改革不断推进,以及新版GSP认证、“两票制”等行业管理政策实施,短期看,药品流通行业的发展受到了较大影响。立方制药为何依然坚持在医药商业板块“分散精力”? “一方面,医药商业对立方的工业生产是有机补充,从一定程度上分散、抵御了公司的经营风险和业绩波动;另一方面,我们的医药商业团队与工业品种销售团队经过多年磨合,形成了较好的协同关系。”季俊虬称。 据季俊虬介绍,立足于安徽市场,立方制药开展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等批发配送业务,以及部分医药品种的代理销售业务。面对大型流通企业,立方制药选择进行差异化竞争,更多发力于小诊所、民营医院及零售终端,季俊虬称其为“扫芝麻”。 “‘扫芝麻’虽然辛苦,但更加稳定,因为这些小型医疗机构对药品品种结构、服务的要求都不太一样,多年来我们已适应了其特殊要求。”季俊虬说。 目前,除了建有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购、销、存、运系统全面实现集成化管理,公司还建有高位货架、自动分拣、电子标签系统,具备开展第三方医药物流服务的软硬件条件。医药零售业务方面,公司有40余家连锁药房,为医疗机构、住宅社区及重要商业区域周边的零售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医药产品和药事服务。公司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与互联网技术,除了与各大电商平台深度合作,还建立了自己的互联网销售渠道。 在季俊虬看来,医药商业最重要的价值不是贡献多少营收,而是在渠道、品牌、信息资源等方面与医药工业板块相互补充、互相拉动,如同“千里眼”和“顺风耳”的关系。“扫芝麻”有效提升了公司对终端市场的服务能力、渗透率及品牌认知度。 “接触几千个厂家、几万个品种,就能第一时间了解到他们的营销方式,同时也了解市场,这样我们才能在地区业务上做得更有特色。”季俊虬说。 未来发展: 借力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坚持“为人以诚、为事以专”,从业30余年,季俊虬依然专注于在医药行业发展,在经验中前进,在前进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季俊虬说,多年来,立方制药的经营治理可谓“谨小慎微”。立方制药两度冲刺IPO的经历,也让公司治理更加规范,经营日趋稳健。 季俊虬表示,此次登陆中小板,立方制药希望能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尽快做大做强。“上市以后,我们要甩开膀子干,在产业链中深耕细作,把憋的劲都使出来。”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利用平台知名度、影响力去吸引人才,让‘强人’来操作,来这个平台表演。我们要不惜一切力量招募人才。” 招股书显示,立方制药拟募集资金6.55亿元,用于渗透泵制剂车间建设、药物研发中心建设、原料药生产项目一期、补充流动资金等项目。按照规划,立方制药将夯实现有技术优势,扩大拳头产品产能,不断提升渗透泵制剂产品开发与产业化能力,在保证现有渗透泵产品生产及盈利能力的同时,做好系列新产品的储备。此外,加大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自主研发与生产能力,为公司制剂品种的创新研发提供坚实基础与保障。“企业生存发展最终要靠自身的实力。要不断创新,用创新力打磨产品,用产品黏住用户。”季俊虬说。 累土不辍,丘山崇成。尤其在医改大潮、行业洗牌之下,专注与深耕是企业发展精髓,也是价值破壁的不二法门。立方制药能否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颇值得期待。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1日讯泽璟制药(688266.SH)今日跌11.12%,截至收盘报58.80元。 三季报显示,今年1-9月,泽璟制药实现营业收入2797.83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8亿元,上年同期为-3.9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53亿元,上年同期为-2.02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24亿元,上年同期为-1.33亿元。 11月3日,中金公司发布研报《泽璟制药(688266):多纳非尼完成技术审评研发管线继续推进》,研究员为赵利建、邹朋、何子瑜。研报称,多纳非尼晚期肝癌一线治疗的上市申请于5月份获得CDE受理,并于10月纳入优先审评程序,据insight数据显示10月29日已经完成药理毒理、临床、药学的技术审评,预计有望于近期开始生产现场检查,并在2020年底或2021年初获得批准。 中金公司称,鉴于多纳非尼临近上市,公司在积极筹备商业化的运营团队。同时公司控股子公司GENSUN所研发的双抗/三抗在逐步推进,泽璟已经获得ZG005、ZG006、ZGGS001三款产品在大中华区的权益,公司研发管线得到进一步丰富。维持公司盈利预测不变,维持跑赢行业评级。基于WACC为10.1%,永续增长率为3%的假设,维持目标价127.82元不变,较当前股价有32.7%的上行空间。
连续跌停的接力棒已经从仁东控股手里交到了济民制药手里。 12月16日,济民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济民制药(603222)”)突然跳水跌停,此后便开启了暴跌模式,连续7个交易日以跌停价收盘,其中最近6个交易日均是一字跌停。截至12月24日收盘,济民制药报收于19.99元/股,7个交易日内累计跌幅达52.17%。 不少散户将本次股价异常波动归结为“坐庄后必经的崩盘”,更有不少投资者高呼济民制药为“仁东控股(002647)”第二。 12月24日晚间,针对异动,济民制药发布公告称,公司生产经营情况正常,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要事项。 年内第二次断崖式下跌 记者注意到,这已是济民制药年内第二次断崖式下跌。今年6月12日、6月15日、6月16日,济民制药曾连续3个交易日跌停,大批投资者惨遭收割。 当时,有多名投资者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反映市场上存在有人利用微信群、QQ群及直播间向股民推荐买入该股的情形。(详情见:《直播间荐股太洗脑!入坑后连续跌停!还有股民称账户被盗满仓买入!这只股票背后有何玄机?》)。随后,该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董监高等均未策划、参与该事件,也未授意他人策划、参与该事件,与该事件无任何关联关系。 时隔半年,济民制药再一次经历闪崩跌停。不过从各处公开信息来看,本轮暴跌行情不像是人为操控,更像是市场调节。 环业投资IP Global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分析道,“济民制药连续跌停的逻辑可能是公司此前存在庄家炒作以及内幕交易,现在这些都被暴露了,市场失去了信心支撑。导致庄家不再继续维护股价,从而出现了暴跌以及连续跌停的发生。” 对此,《国际金融报》记者向济民制药发去采访提纲求证。截至记者发稿时,未能收到相关回复。 盈利能力逐年降低 资料显示,济民制药于2015年登陆A股市场,是一家以医疗服务、大输液及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当前,其主要产品为医疗服务、非PVC软袋大输液、塑料瓶大输液、安全注射器、无菌注射器等。 自上市以来,该公司营业收入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但其归母净利润却由上市前最多8124.78万元下滑至今年三季度的3483.77万元。记者注意到,这与其上市后的公司战略不无关联。 在核心业务大输液遭到同行科伦药业(002422)“吊打”后,济民制药于2015年开始频繁收购民营医院,转型医疗服务行业。根据历史公告,济民制药曾先后收购海南博鳌中整国际医学(000516)抗衰老中心有限公司51%股权、鄂州二医院80%股权、白水济民医院60%股权、郓城新友谊医院51%股权等医疗及医疗器械企业的收购,合计耗资约6.4亿元。 不过,上述标的业绩并不理想,济民制药试图借助并购从而实现利润翻番的美梦也随之破碎。当前,该公司迫切想要甩掉这些资产包袱。 例如,12月10日,济民制药发布公告称,因郓城新友谊医院业绩未达预期,公司与邵品签署《股份回购协议》,邵品将以1.32亿元回购新友谊医院84.49%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不再持有新友谊医院股权。 然而,标的回购也并非一帆风顺。在发布上述标的回购公告的同时,济民制药还表示,此前与白水济民医院原股东赵选民签订的回购协议中仍有7600万元未到账。 疯狂并购还让济民制药背负了沉重的债务包袱,资金压力极大。最新的三季报显示,该公司负债总额高达10.98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1.69%,较2015年三季度末的10.63%大幅攀升41.06个百分点。 有业内人士认为,上市至今,济民制药始终业绩平平,前期的并购扩张让公司迅速做大规模,但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如今,公司正在经历第二轮暴跌行情,虽然已经连续7个跌停,不知何时才能止跌。 对此,经济学者陈恒丹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2019年度该股涨幅巨大,超300%,泡沫较多影响了公司基本面的支撑力度。同时,该股技术面也已走坏。截至今日跌停后仍有巨量卖单封板,说明该股下行空间不小,短期或仍将继续跌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