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粮液收深交所关注函,全文如下: 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近日,有多家媒体报道称,2020年12月18日在宜宾举行的“五粮液(000858)第二十四届1218共商共建共享大会”透露,持有你公司20.40%股份的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粮液集团”)2020年1-11月收入突破1,100亿元、收入与利润均实现两位数的增长。 我部对此表示关注,请你公司就以下事项进行说明: 1、请结合你公司历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占五粮液集团营业收入、净利润的比重情况以及五粮液集团对你公司投资收益的会计处理方法等,说明五粮液集团的经营业绩与你公司经营业绩的关联程度,在此基础上说明上述会议所透露信息是否属于对你公司股票交易价格有重大影响的信息。 2、请结合你公司信息披露内部控制制度及程序、内幕信息管理相关要求等,说明你公司向五粮液集团提供相关财务数据须履行的程序及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情况。 3、请核查说明你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内幕信息知情人是否存在泄露内幕信息或利用内幕信息进行证券交易的情形,并进一步说明你公司为保证内幕信息安全所采取的有效措施。 请你公司于2021年1月7日前将有关说明材料报送我部并对外2披露,同时抄送派出机构。同时提醒你公司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严格遵守《证券法》《公司法》及《股票上市规则》等的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地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特此函告
1月2日,据国务院国资委“国资小新”消息:经研究,任命陈飞虎、符志民为中央企业专职外部董事。 陈飞虎原任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2020年12月,中国东方电气(600875)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邹磊,调任大唐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陈飞虎另有任用。 陈飞虎1962年7月出生,今年59岁,湖南益阳人,1993年入党,1981年8月参加工作,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专业本科毕业,高级会计师。 他曾长期在原国家电力公司、华电集团、国电集团担任高管。2016年12月,陈飞虎任大唐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2018年12月,任大唐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至去年12月卸任。 大唐集团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能源企业,主要业务覆盖电力、煤炭、金融、海外、煤化工、能源服务六大板块。中国大唐注册资本金370亿元,资产总额7726亿元,连续11次入选世界500强。 此次陈飞虎任中央企业专职外部董事。据公开信息显示,中央企业专职外部董事是指国资委任命、聘用的在董事会试点企业专门担任外部董事的人员。建立中央企业专职外部董事制度是国资委规范中央企业董事会建设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受国资委委托,中国国新负责中央企业专职外部董事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努力为其履职提供专业高效的支撑保障。随着中央企业专职外部董事队伍的发展壮大和有效履职,在推动中央企业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决策的科学性等方面,中央企业专职外部董事制度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与陈飞虎一起履新的符志民,长期任职于航天科工集团,此前任航天科工总工艺师。 “政事儿”注意到,此次国务院国资委还聘任王宜林等多人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外部董事,聘期三年(自2020年12月至2023年11月)。 王宜林出生于1956年9月,曾历任中海油董事长、党组书记,中石油董事长、党组书记,2020年1月卸任。
近日,雅化集团披露公告称,下属全资子公司雅化锂业(雅安)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雅安锂业”)与美国特斯拉公司(以下简称“特斯拉”)签订电池级氢氧化锂供货合同,约定从2021年起至2025年,特斯拉向雅安锂业采购价值总计6.3亿美元~8.8亿美元的电池级氢氧化锂产品。 雅化集团表示,此次合同的签署,是公司锂产品打通国际知名车企供应链的重要成果,是对公司锂产品品质的充分认可,有利于增强公司锂业务发展的积极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为公司打造全球影响力的锂盐供应商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随着合同的履行,将对公司2021年~2025年期间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汽车产业研究分析师张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正极材料制备过程中,氢氧化锂作为一种制备三元材料的锂源,颗粒更趋于均匀,进而可大幅提升三元材料循环寿命,因此成为更多高性能动力电池逐步采用氢氧化锂做锂源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国际国内电池级氢氧化锂产能的分布情况如何呢?根据GGII(高工产业研究院)数据,2019年全球氢氧化锂需求约8万吨,其中动力电池需求约4.2万吨,到2025年预计需求将达49万吨,其中动力电池需求约45万吨,届时全球供给端约42万吨,将形成7万吨缺口。 万联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研究分析师江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道,“目前国内氢氧化锂总产能约10.48万吨,主要分布在雅化集团、赣锋锂业、天齐锂业、盛新锂能、西藏矿业、ST融捷等上市公司。而海外氢氧化锂总产能约7.85万吨,主要分布在SQM(智利矿业化工)、Albermarle、Livent等锂资源巨头。” 与特斯拉合作之后,对雅化集团的影响如何呢?江维表示,与特斯拉签订的大额氢氧化锂长单,将大幅增加雅化集团在手订单规模,帮助企业消化现有产能。同时打入特斯拉供应链,也将大幅提升海外市场对公司产品质量的认可程度,有利于公司未来市场份额的提升。 目前,雅化集团的锂盐综合产能合计4.3万吨,另准备新建2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及1.1万吨氯化锂及其制品项目,公司主要以电池级氢氧化锂产能为主,同时配套电池级碳酸锂、氯化锂及其他锂盐产品。此外,在原料锂精矿供应方面,雅化集团与银河锂业续签12万吨/年的承购协议,拥有公司参股的能投锂业锂精矿优先采购权,目前其年产17万吨锂精矿项目正在建设中,未来也将为雅化集团生产锂盐产品提供长期、稳定、优质的原料保障。 首创证券在其最新的研报中指出,目前全球正在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扶持以锂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发展。锂产品作为锂电池产业链中不可缺少的材料,在产业链环节地位举足轻重,需求十分确定。就新能源汽车产业而言,张翔告诉记者,目前约99%的新能源汽车为锂动力新能源汽车,其产销量均保持着一定增速。根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20年11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9.8万辆和20.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5.1%和104.9%,环比分别增长17.5%和24.1%。 政策面,国务院办公厅于2020年11月2日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指出,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到203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记者注意到,截至2021年1月4日收盘,雅化集团股价已连续三个交易日出现涨停,公司股价报收于24.15元/股。
2020年12月18日,中集集团的第一大股东正式易主。根据公司公告,深圳资本集团及其全资控股公司深圳资本(香港)在股份协议转让交割完成后合计持有中集集团29.74%股权,成为中集集团的第一大股东。 在股权变更背后,中集集团正迎来发展关键节点。于公司而言,过去的两年里,2019年已经暴露出来的业绩压力,在2020年疫情之下更加凸显。但中集集团还是展现出了韧性。2020年第三季度,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超9倍。在集装箱行业的复苏之下,中集集团正迎来一条业绩反转之路。 主营业务盈利水平改善 近来,在我国海运行业出现“缺箱潮”的背景下,以中集集团为代表的集装箱制造头部企业迎来业绩改善,受到资本市场注目。 2020年12月份,深圳蛇口集装箱码头,往来的集装箱运输车呼啸而过,来去匆匆。而码头门口对面的提柜场地,狭小的只能容纳两辆车并行进出的闸口,却排起了长队。 提柜窗口的工作人员郭先生告诉记者:“可能是经济状况比较好,对集装箱需求较大。以前六七月份才比较忙,12月份相对来说是个淡季,现在却天天堵车”。 “一箱难求”成为常态。深圳一家物流公司的负责人童女士向记者介绍:“在(2020年)11月中旬时,一个客户有5个柜子要去智利阿里卡,每个柜子3600美元,嫌贵,执意等2021年1月初再订,以为价格会回落,结果到了(2020年)12月份每个柜子就涨到了8600美元,最终一个也没抢到”。 “集装箱供需短期不平衡。需求层面主要是2020年下半年以来出口持续较快增长,加上运价快速上涨带来的盈利驱动,集装箱需求快速增加。”国泰君安高端装备分析师李阳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供给层面,一是疫情导致欧美港口集装箱船流转效率降低,集装箱大量阻滞在欧美港口,亚洲出口港则一直紧缺,而空箱回流过程出现比较大的缺损率,加剧出口港缺箱;二是2018年下半年以来集装箱产销一直比较低迷,下游船公司及租箱公司库存不足。” 根据天风证券研报,全球95%以上的集装箱来自中国,其中规模最大的是中集集团、中远海运、新华昌三家公司,其中中集集团产销量均为世界第一,占市场份额的45%左右。这意味着如果不考虑集装箱容量的差异,每生产9个集装箱,就有4个来自中集集团。 2020年下半年集装箱量价齐升的局面直接改善了中集集团的盈利水平。中集集团表示,随着欧美疫情解禁之后进口需求的激增,以及2020年二季度以来中国出口的持续改善,集运需求出现大幅回升,客户在三季度恢复并加大了对新箱的采购力度,三季度集装箱平均箱价同比2019年有较大幅度提升,使得集装箱行业整体利润率达到较好水准。 李阳东告诉记者:“本轮缺箱情况不亚于2011年,集装箱量价齐升。2020年三季度干货箱价格提升至2200美元/TEU(国际标准箱单位)以上,2020年10月份以来箱价一直处于上升通道,量上2020年四季度环比三季度也有较大提升。行业竞争格局改善,量价提升将带来集装箱制造企业盈利大幅改善”。 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中集集团实现干货集装箱累计销量59.49万TEU,虽然同比减少17.09%,但同比跌幅相比半年度时收窄超过20%;冷藏箱累计销量8.41万TEU,同比减少3.22%。 “现在看,经过1月份-9月份价升量增的明显改善,在2020年第三季度我们观察到集装箱业务毛利率可能已经回到了13%以上。”中集集团董秘办主任吴三强在2020年三季报业绩交流电话会中表示,“(原材料方面)2020年钢价涨得并不是很多,在八九月份以后已经见顶有所回落了,而集装箱价格在继续上升,这有利于我们的毛利率和净利率的提升。” 作为对比,Wind资讯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和2019年,中集集团集装箱业务的毛利率仅为7.21%和6.89%。 中集集团总体业绩也有所增厚。根据公司2020年三季报,中集集团在去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41.60亿元,同比增长27.54%;实现净利润12.18亿元,同比增长920.18%;归母净利润达8.80亿元,相比2019年同期成功扭亏为盈;单季度毛利率为15.00%,高于前两个季度的10.54%和14.40%。 从现金流表现上来看,中集集团2020年第三季度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1.49亿元,创造了2015年以来的单季度新高,环比增长66.78%,同比增长288.79%。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公司在手货币资金同比增长91.26%至161.70亿元,几乎增长了一倍。 多元化反思:外延还是深挖? 自从1994年上市以来,通过收购兼并,中集集团的业务触角逐渐从集装箱延伸到道路运输车辆、能源化工及食品装备、海洋工程、空港设备、物流服务、产城发展等领域,形成了多元化的业务集群。在资本运作上,截至2021年1月3日,也已经形成中集集团(A+H)、中集安瑞科、中集天达、中集车辆五大上市平台。 和集装箱业务一样,尽管2020年遭受了疫情的冲击,中集集团不少业务仍然展现了“反弹力”,开始回暖。 在最新财报中,中集集团介绍,2020年前三季度受政府加快治理“超载超限”运输以及第二代半挂车国家标准的有效实施,半挂车业务整体收入与毛利率增长明显;清洁能源、化工环境及液态食品业务新增订单约人民币38亿元,累计新增订单与2019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截至2020年9月底,在手订单约人民币105亿元。 不过,中集集团也对多元化战略进行了深入反思。需要看到的是,并非每一块业务都能像车辆或能化业务一样稳定地为中集集团提供利润。以海洋工程业务为例,2019年中集集团对于海工平台资产计提减值人民币50.3亿元,占当年资产减值损失之比超过96%,给当年业绩带来不小的压力。 “当前中集有一个战略性举措,那就是去多元化。因为一些历史原因,过去中集所进入的部分行业空间比较小,多产业格局不利于我们估值提升。”吴三强在2020年三季报业绩交流电话会中称,“这几年中集一直在采取举措,例如将产城等公司出表,将不赚钱或者不大有机会投入资源的业务进一步压缩,重点发展集装箱、车辆、能化、空港这几个有优势、有门槛、未来空间依然很大的产业。” 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8月份以来,中集集团旗下产城业务主要平台中集产城获碧桂园增资并引入曲江文投作为战略投资者,交易完成后,中集产城将成为中集集团的联营公司,不再合并报表。 “以半挂车为例,中集目前已经做到了世界第一,市占率大约是10%。如果将市占率提升到20%,中集还有机会增长一倍,这个空间是非常大的。中集会进一步采取聚焦的措施,把业务集中在几个主战场。”吴三强称。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深圳资本集团入股是中集集团自1994年上市以来经历的一次非常重大的股权结构变动。在此之前,中集集团原第一大股东招商局国际持有中集集团24.49%的股份。此次股份转让完成后,招商局国际持股数不变,成为中集集团的第二大股东。 “深圳国资入股中集集团,是国企改革‘央地合作’模式。从中集集团考虑,引入深圳国资,可以推动其城市运营方面的业务在深圳落地;深圳国资则是希望通过本次合作,增强自己在高端装备制造和国际化方面的布局和实力。”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吴刚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资本集团的功能定位是一家国有资本运营公司,需要装入一些实体类资产,才能达到‘产业发展与资本运作双轮驱动’的目标。” 但股份转让完成后,中集集团仍无控股股东和实控人。 吴刚梁认为:“中集集团将成为深圳本地国有资本相对控股的上市公司,按照改革精神,应该探索更加灵活高效的管控模式。预计深圳国资委今后不会将其并表管理并审批具体的经营管理事项,而是按照出资比例和企业章程对中集集团履行出资人职责,不干预企业正常经营,但在业务资源、地方优惠政策上,会给予一定的支持”。
近日,记者从公司获悉,河北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1727.HK)宣布连中两标,分别为保定国家大学科技园科创分园一期项目及西宁曹家堡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一标段),总中标金额超11亿元,再次彰显了集团承接大型综合项目的整体实力。 据了解,保定国家大学科技园科创分园一期项目中标价约7.82亿元,总建筑面积约为25.33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6.88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计划工期为1095天。项目最大的施工特点为土建施工与钢结构施工相结合,工程质量确保A1#楼获得河北省安济杯,争创国家优质工程。 西宁曹家堡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一标段)中标金额约3.46亿元,建设方为西部机场集团青海机场有限公司。该项目为高原施工,主要施工内容包括土方工程、护坡处理、边坡排水等,预计2021年12月31日完工。 多年来,河北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领先的综合服务提供商及市政服务提供商,经过多年发展,在科技、生产、管理、人才、服务等方面积累了较大的优势。
新年伊始,港股医药板块迎来新成员。 据了解,现代中药集团已于2020年12月31日开启招股,至2021年1月7日结束,拟向全球发售1.5亿股股份,其中香港公开发售股份1500万股,国际配售股份1.35亿股,另有15%超额配股权;发售价介于每股0.92港元-1.47港元之间,每手3000股,入场费约4454港元,预期将于2021年1月15日于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早在去年2月20日,现代中药集团首次递表港交所申请上市,8月28日再次递表,并于12月24日通过聆讯。其中,东吴证券(国际)为现代中药独家保荐人,公司董事有谢伟、张宏丽、粟景连、姜振东等,欧睿国际是其行业顾问。根据招股说明书,谢伟持有现代中药集团100%股权。 招股书介绍,现代中药集团成立于1980年,于2001年由国有企业转为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共有77名分销商,分销网络覆盖39个城市。该公司主要向中老年人提供非处方药及处方药,从事生产中成药,主要产品有补肾填精丸、气血双补丸、山玫胶囊、金匮肾气丸、心安胶囊、加味逍遥丸、护肝片、加味藿香正气丸及清瘟解毒丸等59种中成药产品。 此外,现代中药的招股书显示,2017财年、2018财年、2019财年及2020年四个月,现代中药集团的收益分别约为1.06亿元人民币、1.74亿元人民币、2.19亿元人民币及1.04亿元人民币;毛利率分别为41.7%、42.5%、45.3%及46.1%;纯利率分别为24.3%、27.8%、21.1%及25%。 其中,现代医药将收入分为了非处方药和处方药两大类。非处方药的补肾填精丸、气血双补丸和山玫胶囊是其核心产品,分别占其2019年营收的22.5%、18.3%和15.2%。2019年,补肾填精丸的收入为0.49亿元,占东北地区相应市场份额高达33.1%,山玫胶囊及气血双补丸分别占相应市场份额分别为17.4%、15%。 根据欧睿报告,按中国东北的补气补血类中成药丸及心脑血管中成药胶囊销售额计算,现代中药于2019年是从事药品生产的龙头非上市公司之一。 现代中药收益逐年提升,背后也正反映了中医药市场的蓬勃生机。 招股书介绍,中国传统中医药市场可大致分为中成药、传统中药饮片、中药保健品。按生产销售额计算,2019年,中成药占中国传统中医药市场约63.4%,传统中药饮片占中国传统中医药市场约14.7%,中药保健品占中国传统中医药市场约21.9%。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中成药市场在2015年至2019年迅速增长。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中成药总市场规规模由2015年约6252亿元人民币增至2019年约8149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约为6.8%。中成药总市场规模预期将由2020年约8785亿元人民币,进一步增至2024年约1137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6.7%。 此外,相关调查显示当发生大型公共卫生事件时,对药品的需求一般会大大增加。经历禽流感、猪流感及各种传染性疾病等不同疫症暴发后,中国居民更重视健康,愿意增加花费购买中药等医疗及保健品,以保持及改善健康。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的保健、医疗产品及服务人均年消费开支由2015年约1165元增至2019年约1902元,复合年增长率约13%。 面对现代中药集团未来的发展,方德证券分析,作为东北地区的头部中药公司,现代中药集团在中药行业增长之下成长性稳定,头部效应显著,尤其是在近年振兴中医药成为国家战略,《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等相继出台的情况下,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得到迅速增长,行业步入加速增长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