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特斯拉产能提速 整车将出口欧洲多国 记者10月19日从特斯拉获悉,上海超级工厂已于2020年10月启动整车出口业务。出口的车辆为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与供应中国市场的车型保持一致。出口国家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瑞士等国家。 >>多条火箭、卫星生产线上马 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化驶入快车道 近期,国内多条火箭、卫星生产线纷纷上马,商业航天产业化正驶入发展的快车道。10月19日,记者从武汉火箭产业园方面获悉,目前该项目建设已全部完成,具备投产条件。 >>部分海外订单移至国内 纺织服装产业链全线回暖 近期,关于印度纺织订单大量流回国内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记者从业内了解到,确实有棉纱出口、成衣出口等外贸企业收到一些回流订单。整体看,纺织服装行业下半年回暖迹象明显。 >>大宗商品“金九银十”表现平平 部分冷门品种异军突起 9、10月份不仅是消费的“金九银十”旺季,更是基建、化工等行业的开工密集期,大宗商品通常能迎来阶段性的“小牛市”。然而,今年的“金九银十”却显得出乎意料,在往年通常迎来上涨的钢铁、有色、建材等品类表现平平,聚合MDI、棉花、硫磺等一波冷门大宗商品则异军突起。 >>汽车消费升级日趋明显 新能源汽车迅速回暖 国家统计局19日发布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社会消费品零售明显改善,尤其是汽车等产品消费保持了比较快的增长。而汽车消费的日趋升级成为推动今年汽车市场快速回暖的一个重要因素,新能源、智能化等成为人们购车的新需求。
摘要:中国经济疫后复苏已由供给端拉动的结构性复苏向供需联动的全面回暖方向迈进。接下来出口-制造业投资链条以及居民消费(特别是服务消费)成为经济进一步复苏的主要驱动力。 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三季度GDP同比4.9%,比我们5%预期略低,但较二季度3.2%的增速继续回升;其中,除三季度普遍保持较高增速的工业生产和出口,9月内需回暖,特别是消费明显回升,预示中国经济疫后复苏已由供给端拉动的结构性复苏向供需联动的全面回暖方向迈进,或为四季度与2021年中国经济反弹蓄势。我们预测,四季度GDP增速或达6.5%,全年GDP增速或位于2%-2.5%。 社零加速改善,多数品类增长回暖,唯有3C、化妆品、珠宝增速比8月有所放缓。9月社零同比3.3%,回升力度有所加快。食品烟酒、服装、居住类(家具、建材)、石油制品等零售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化妆品、金银珠宝高位略有下滑,通讯器材继上月大幅反弹后出现回落。此外,餐饮收入稳步修复,降幅收窄至2.9%,预计下月将回到正区间。值得关注的是,本月限额以下社零增速反弹至1.2%,年内首次正增长,反映中小零售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回暖信号,这对于居民消费的进一步复苏至关重要。线上消费方面,1-9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5.3%,占社零总额的24.3%,延续较快增长。 地产投资持续高增,制造业投资总体向好。地产投资依然是国内需求的最大支撑,8月当月同比高达12.0%,其中施工面积、新开工、商品房销售出现回落,而资金来源保持稳定。基建投资当月同比降至4.8%,基建类财政支出受到挤占、地方项目储备不足等或是主要拖累因素。分行业看,公用事业、交运仓储业投资增速下行。制造业投资总体向好,当月同比保持在3.0%。尽管存在一定的基数效应,但近期企业利润高速增长、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加快,均推动了企业投资意愿的好转。 工业生产继续走强,需求端拉动凸显。工业增加值同比6.9%,主要得益于制造业和采矿业增速上升。制造业增速达到7.6%(19年3月以来的高点),其中汽车、电气机械、金属制品、通用设备等行业延续高增;运输设备、非金属矿物、食品制造加工等增速回升,反映需求侧(国内消费、出口、建筑开工)对相关行业生产的拉动。不过,三季度出口交货值增速(-1.8%)远不及出口,或反映部分行业仍处于被动去库存阶段。 此外,9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亦加速上升,达到5.4%。构成该指数的8个行业中有6个行业已经实现正增长,其中,信息传输服务业增速在两位数以上。 随着国内外需求同步改善,中国经济疫后复苏已由供给端拉动的结构性复苏向供需联动的全面回暖方向迈进。接下来出口-制造业投资链条以及居民消费(特别是服务消费)有望逐步替代地产、基建投资,成为经济进一步复苏的主要驱动力。我们预计,四季度中国经济复苏将会更加明显,GDP增速或达6.5%,全年增速或在2.3%左右。宏观政策方面,平衡稳增长、防风险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及时有效地化解结构性矛盾、探寻新的增长点,畅通国内大循环。 (作者沈建光为京东数科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张明明为京东数科研究院总监,姜传钺为京东数科研究院研究员)
>>市场情绪回暖 科创50指数领涨 周二沪深两市迎来反弹,短线市场情绪有所回暖。通信设备、半导体、软件服务等科技板块集体反弹,带动创业板指盘中涨幅超过2%,科创50指数盘中最高大涨近5%。沪指受到银行等权重板块下跌影响,涨幅相对较小。 >>你是持股,还是持币过节?有投资者现身说法 A股市场距离中秋国庆长假休市仅剩1个交易日,持股还是持币?是投资者们不可逃避的选择题。持股需要承担难以预知的风险,而持币者又担心踏空节后的“红包行情”。 >>纽约股市三大股指29日下跌 据 由于美国纽约等地疫情反弹引发市场担忧和投资者获利了结,纽约股市三大股指29日下跌。 >>跟随债券坐“过山车” 债基也需重视风险防范 重仓恒大集团旗下债券的基金,最近表现如坐“过山车”。受恒大地产集团债务传闻事件影响,9月25日,恒大相关存续债券出现暴跌,单日跌幅20%左右,部分基金公司旗下基金受此影响,单日最大跌幅超2%。有基金公司紧急公告进行估值调整,并做出相关说明。但本周以来,恒大相关存续债券纷纷上涨,单日最大涨幅超20%,相关基金净值表现“回暖”。 >>军工股率先反弹!这只涨停股被机构买入 周二两市迎来反弹。午后创业板指一度涨逾2%,科创50指数一度大涨近5%。两市个股普涨,短线情绪脱离冰点有所回暖。
事 项 按美元计价,8月出口同比+9.5%(前值+7.2%);进口同比-2.1%(前值-1.4%);贸易顺差589.3亿美元(前值623.3亿美元)。按人民币计价,8月出口同比+11.6%(前值+10.4%);进口同比-0.5%(前值+1.6%);贸易顺4165.9亿元(前值差4422.3亿元)。 主要观点 一、内需或呈结构分化,外需回暖带来出口强势 1、进口:8月进口增速出现超预期回落,主要受到以下三方面因素的拖累: 来料加工进口偏弱,国内小企业的生产需求修复仍有限。8月来料/进料加工贸易进口同比增速-12.5%,疫情以来来料/进料加工贸易进口始终疲弱,对应小企业PMI也始终位于荣枯线以下,修复程度不及大中型企业。而从国内高新技术与机电产品进口情况来看,电子、汽车等产品的进口需求在稳步回升(见图表17、18),内需整体确实呈现修复趋势。因此我们认为,由于来料加工多数以劳动密集型等低端行业为主,承接的企业也多以小型企业为主,这一现象或反映了在疫情后,国内需求虽在持续回暖,但小型加工贸易型企业生存状况仍不容乐观;由于来料/进料加工贸易进口占进口总额约20%,因此这一部分的进口需求对进口总额的负向拖累或将持续较长时间,小型企业PMI走势可作为观测指标。 大宗商品价格因素仍继续拖累进口增长。8月以铁矿石和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进口数量需求仍在增长,增速出现放缓;但价格下跌对进口的负向拖累幅度超出了数量增长带来的正向拉动,因此大宗品对进口总额仍呈负向拖累。 8月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对进口的拉动率为0.2%,环比7月收窄0.9个百分点,主要受到进口价格进一步下跌、以及进口数量环比收窄共同影响。 2、出口:外需回暖仍是出口主旋律。 欧美外需真实回暖带来出口延续强势 。根据我们对海外经济数据及高频指标的跟踪,目前与我国出口相关的美欧各行业修复进度表现出美国零售业全面修复(且地产销售高增长带来家具、家电等耐用品需求大幅提升),德法、意西零售业分别修复9成、8成,美国、意西工业生产修复7成,德法工业生产修复6成。由于零售需求基本得到全面改善、工业需求大部分改善,带来目前外需的真实回暖。而从区域分布上也可看出,由于美国的零售和工业生产修复程度均优于欧洲,因此美国外需回暖也强于欧洲,带来我国对美出口连续2个月维持高增速。 防疫物资仍为出口提供稳定支撑,不过拉动幅度逐月减弱。8月以纺织品+医疗器械估算的防疫物资出口拉动率环比7月再度收窄0.3个百分点至2.4%。 二、进出口分项数据 1、出口:海外需求普遍改善,各类产品出口多数改善 出口区域:8月对多数地区出口增速提升,其中美国、东盟仍是拉动出口的主要地区,拉动率分别达到3.48%、1.81%。 出口商品:高新技术及机电产品延续对出口的强劲拉动,同比拉动率分别达到6.8%、3.3%。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仍维持较快增长,其中家具产品的出口增速达到24%,或与美国地产销售旺盛带来家具等耐用品需求提升有关;金属与大宗商品出口负向拖累收窄。 2、进口:各区域进口均不强,高新及机电产品进口延续强势 进口区域:8月自多数国家的进口都偏弱,仅自欧盟、东盟进口有小幅回升,同比拉动率环比提升0.67、0.07个百分点。 进口商品:农产品进口收窄,同比拉动率由7月的1.1%收窄至0.2%,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延续高增长,同比拉动率由7月的0.6%提升至1.6%。大宗商品进口数量均在提升,但价格继续下跌,带来大宗商品进口继续呈现较大负向拖累。 风险提示:海外疫情超预期爆发导致需求下降超预期 报告目录 报告正文 一 内需或呈结构分化,外需回暖带来出口强势 (一)进口:来料加工与大宗商品进口均走弱 8月进口增速出现超预期回落,主要受到以下三方面因素的拖累: 1、来料加工进口偏弱,国内小企业的生产需求修复仍有限。8月来料/进料加工贸易进口同比增速-12.5%,疫情以来来料/进料加工贸易进口始终疲弱,对应小企业PMI也始终位于荣枯线以下,修复程度不及大中型企业。而从国内高新技术与机电产品进口情况来看,电子、汽车等产品的进口需求在稳步回升(见图表17、18),内需整体确实呈现修复趋势。因此我们认为,由于来料加工多数以劳动密集型等低端行业为主,承接的企业也多以小型企业为主,这一现象或反映了在疫情后,国内需求虽在持续回暖,但小型加工贸易型企业生存状况仍不容乐观;由于来料/进料加工贸易进口占进口总额约20%,因此这一部分的进口需求对进口总额的负向拖累或将持续较长时间,小型企业PMI走势可作为观测指标。 2、大宗商品进口量升价跌,价格因素仍继续拖累进口增长。8月以铁矿石和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进口数量需求仍在增长,不过增速出现放缓(反映国内内需回暖);但由于价格下跌对进口的负向拖累幅度超出了数量增长带来的正向拉动(具体来看原油进口价格、数量对进口总额的拉动率分别为-4%、1%,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价格、数量对进口总额的拉动率分别为-0.7%、0.4%),因此大宗商品整体对进口总额仍呈负向拖累。 3、8月农产品进口额减少,对进口的正向拉动减弱。8月农产品对进口的拉动率为0.2%,环比7月收窄0.9个百分点,主要受到进口价格进一步下跌、以及进口数量环比收窄共同影响。 (二)出口:外需回暖仍是出口主旋律 欧美外需真实回暖带来出口延续强势,且美国外需强于欧洲。根据我们对海外经济数据及高频指标的跟踪,目前与我国出口相关的美欧各行业修复进度表现出美国零售业全面修复(且地产销售高增长带来家具、家电等耐用品需求大幅提升),德法、意西零售业分别修复9成、8成,美国、意西工业生产修复7成,德法工业生产修复6成。由于零售需求基本得到全面改善、工业需求大部分改善,带来目前外需的真实回暖。而从区域分布上也可看出,由于美国的零售和工业生产修复程度均优于欧洲,因此美国外需回暖也强于欧洲,带来我国对美出口连续2个月维持高增速。 防疫物资仍为出口提供稳定支撑,不过拉动幅度逐月减弱。8月以纺织品+医疗器械估算的防疫物资出口拉动率环比7月再度收窄0.3个百分点至2.4%。 (三)进出口展望:全年出口增速有望回正 出口端,考虑到目前外需真实回暖,叠加海外进口替代带来的我国出口占全球比重提升,下半年在海外疫情不出现失控的情况下出口大概率可延续强势。若9-12月出口增速维持在5%,即可保证全年出口实现正增长,目前来看出口增速回正概率较大。 进口端,国内内需回暖带来进口的大趋势向好,但考虑到经济结构中存在大中型企业与小型企业冷热不均的状况,小型加工贸易型企业对进口或将产生较长时间的负向拖累, 二 进出口分项数据 (一)出口:海外需求普遍改善,各类产品出口多数改善 1、出口走势 8月出口增速继续偏强,超出市场预期。以美元计价,8月出口同比+9.5%,预期+8.3%,前值+7.2%;以人民币计价,8月出口同比+11.6%,前值+10.4%,预期+12.4%。8月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人民币计价的出口增速增幅略低于美元计价。 2、出口区域:8月对多数地区出口增速提升 8月对多数地区出口均有提升,其中对美国出口连续两个月大幅增长。8月对美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等多地的出口同比增速回升10个百分点左右,对东盟出口增速环比7月虽略有回落,但仍保持12.9%的高增速。从出口拉动率来看,美国、东盟仍是拉动出口的主要地区,拉动率分别达到3.48%、1.81%,另外除美国、欧盟、日本、韩国、东盟外的其他地区出口拉动率8月大幅提升1.49个百分点至5.16%,反映了在全球范围内外需普遍改善的状况。 3、出口商品:高新技术及机电产品延续对出口的强劲拉动 8月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仍维持较快增长,其中家具产品的出口增速达到24%,或与美国地产销售旺盛带来家具等耐用品需求提升有关;金属与大宗商品方面,8月钢材与未锻造的铝及铝材同比负增速进一步收窄至-15.8%、-14.5%;二者或共同带来“其他商品”出口负向拖累大幅收窄。高新技术及机电产品出口维持高增速,同比拉动率分别达到6.8%、3.3%,其中集成电路出口同比增速10.9%,叠加越南8月电子产品和计算机出口同比+24.2%,韩国8月计算机产品出口同比+106.6%,全球电子行业景气度仍较高。 (二)进口:各区域进口均不强,高新及机电产品进口延续强势 1、进口走势 8月进口增速低于预期。以美元计价,8月进口同比-2.1%,预期+0.4%,前值-1.4%;以人民币计价,8月进口同比-0.5%,前值+1.6%,预期+6.1%。8月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人民币计价的进口增速降幅大于美元计价。 2、进口区域:自欧盟、东盟进口有小幅回升 8月自欧盟、东盟进口有小幅回升。8月自美国、欧盟、日本、韩国、东盟的进口拉动率分别为0.1%、-0.61%、-0.07%、-0.07%,0.22%、-1.7%,8月我国自多数国家的进口都偏弱,其中自欧盟和东盟的进口拉动率有所回升,但幅度也较为有限。 3、进口商品:高新及机电产品延续强势,农产品显著收窄 从进口商品的增速来看: a)农产品中,粮食、大豆的进口数量继续增长,不过价格形成较大拖累。8月进口粮食、大豆的数量同比增长17.1%、1.3%,进口数量均有收窄,不过进口价格分别同比下跌7.2%、2.6%,进一步拖累农产品进口额。 b)大宗商品中,铁矿石、原油、铜等进口量继续增长,增幅较7月进一步放缓,同时进口价格跌幅有所收窄:8月进口原油、铁矿砂、铜及铜材的数量同比增12.6%、5.8%、67.1%,进口需求持续放缓;进口价格跌幅有所收窄,原油、铁矿石进口价格同比下降33%、10%,但由于价格跌幅的收窄幅度弱于进口数量的放缓幅度,因此大宗商品进口继续呈现较大负向拖累。 c)工业品中,电子产品进口需求增长仍较快,汽车进口额翻正。8月集成电路、二极管产品进口额同比增长11.1%、18.6%,进口量价齐升,电子产品进口需求仍高。8月汽车进口额同比增速翻正,达到+1.3%,汽车行业继续回暖。 从主要进口商品大类对进口增速的拉动来看,8月由于大宗商品进口数量收窄,价格延续下跌,对进口的负向拉动有所扩大,达到-4.7%,农产品进口拉动率进一步收窄至0.2%。而机电产品与高新技术产品进口拉动率分别为0.8%、1.6%,维持7月的正向拉动。 (三)贸易差额:8月贸易顺差小幅回落但仍在高位 8月贸易顺差小幅回落,以美元计价的贸易顺差为589.3亿美元,预期533.4亿美元,前值623.3亿美元,环比减少33.99亿美元。以人民币计价的贸易顺差为4165.9亿元,预期3860亿元,前值4422.3亿元,环比减少256.1亿元。8月顺差虽有小幅回落,但仍在高位,经常账户的跨境资本流动依然保持健康。
经历几个月的发行遇冷后,8月17日至8月21日当周的信用债供给终于回暖,发行量和净融资量环比增幅明显。 据招商证券固收团队统计,上周信用债新债发行共3547亿元,创下4月底以来新高;净融资量也被推升至1315亿元。从债券种类来看,短融、中票和公司债的净融资量均有所增加。 上周信用债供给显著放量,缓解了过去数月的新券供给紧张局面。天风证券统计数据显示,5月初以来,单周新券发行总量连续低于3000亿元。 东方金诚评级总监刚猛表示,5月以来,流动性边际收敛,资金利率中枢抬升,部分发行人主动调整融资安排,以等待更好的利率窗口。另外,信用债违约风险仍处较高水平,市场不确定性较大,也造成投资者观望情绪升温,认购意愿下降。 在上周资金利率持续小幅攀升的情况下,信用债发行为何一反常态有所回暖?多位市场人士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滚续发债压力提高了企业的发行意愿。 招商证券固收团队表示,上周发行量回暖属于企业提前对冲债券到期。今年上半年密集发行的短债将在8月集中到期,规模高达2651亿元。然而,由于月末临近,资金扰动具有不确定性。前置滚续发债的操作,不失为一种防御策略。 “上周新券发行回暖,是供需双方情绪改善后的一拍即合。”天风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孙彬彬表示,上半年企业发行的短融、超短融债券将于8月、9月陆续到期。同时,7月以来信用债市场的中短期净融资几近于零,企业已经积累了较高的发行意愿。 从投资者情绪角度看,孙彬彬表示,上周新券发行利率明显提升,单周3年期AA+中票发行利率的中枢提高近50个基点;二级市场信用债收益率的持续走低也间接抬高了从一级市场拿券的性价比。“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投资者的认购情绪被引爆,推动认购情绪指标创近半年新高。” 招商证券固收团队有不同观点。该团队认为,新券票面利率不具备吸引力,认购需求并未大幅改善。一方面,投标上限与票面利率差值仍在底部区域,回升幅度有限;另一方面,虽有打开认购下限的债券,但只数偏少。整体上,现阶段新券票面利率有所调整,却还不足以带动供给跳升。 上述团队认为,新券票面利率并未调整到位,供给却急剧放量并不正常。该团队猜测,一方面是发行人前置滚续发债所致;另一方面,下半年发债难度加剧,主承销商为了完成承销量考核,采用余额包销的形式“消化”新券。他们预测,本周信用债供给有望持续走高。从中期来看,投资者需求难言旺盛,因此一级市场回暖状况或难持续。
生益科技近日接受机构调研时介绍了公司业务情况。国内疫情对经济活动影响在逐渐减弱,虽然通讯订单下降,但家电增长快,主要是因为在疫情期间,积累了一些需求,目前处于爆发性反弹的状态。汽车订单目前在逐步回暖。在封装载板基材项目上,目前已完成政府部门项目的前期报批、立项工作,进入实质性设计阶段,预计需要1年多时间,工厂可以建成。预计明年年底或后年年初可以投产,希望在投产时市场验证和工艺验证可以完成。 对未来5年高频高速的目标,公司表示,未来5年市场扩大,基站现在是起点,应用市场打开后,量很大。目前高频产品布局可以满足市场30%-40%需求,高速产品布局满足市场30%需求,未来市场扩大后,产能还有空间可以调配。目前布局可以应对未来一年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