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1月4日,也是A股市场新年的第一个交易日。今天,A股市场如愿以偿地迎来了开门红的走势。其中,上证指数上涨0.86%,并成功站上3500点;深成指上涨2.47%,创业板更是大涨3.77%,指数上涨111.85点%。 股市开门红,这是整个A股市场都愿意看到的事情。毕竟从人们的心理预期来说,开门红是一个好的兆头,预示着这一年的股市也会红红火火,开门红,全年红。当然,实际情况是否如此,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投资者有一个良好的心理预期,毕竟这是一个涉及到投资者信心的问题,我国有一句俗语: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对于投资市场来说尤其如此。 A股迎来开门红说明了什么?它说明现阶段投资者对市场充满了信心。毕竟经过2020年末A股市场的强势上涨,市场的人气得以聚集,让投资者对新一年的A股市场充满信心。所以这才有了新年第一天A股市场的放量上涨。当天沪市成交5234亿元,深市成交6410亿元,两市合计成交1.16万亿,这就是投资者信心增加的最直接反映。 当然,新年A股迎来开门红也说明了这样几个问题。一方面A股市场仍然还是原来的A股市场,市场风格不会在短期内发生较大的改变。白马股仍然还是机构投资者在抱团取暖,而其他的市场热点炒作同样也是精彩纷呈。比如,在今天的市场热点上,农牧饲渔、航天航空、酿酒行业、船舶制造、有色金属等涨幅靠前;银行、保险、房地产、装修装饰、电信运营等跌幅靠前,鸡肉概念、猪肉概念、固态电池、白酒、特斯拉、MLCC等概念板块活跃。特斯拉概念掀涨停潮,军工板块大涨,猪肉概念爆发,酿酒行业走高等,一些热门板块在新年的第一天争相表现自己。 另一方面,创业板仍然是市场领涨的先锋。比如,在今天的开门红走势中,创业板的涨幅远远领先于沪市涨幅。毕竟创业板上市公司中有着更多的科技公司、新兴产业公司,这些公司表现出了较好的成长性或成长性预期。同时创业板的涨跌幅放宽到20%,大于沪深主板10%的涨幅;并且创业板的投资者门槛较低,与沪深主板几乎保持一致。因此,创业板的这种优势赋予了创业板更强的活力。而创业板的这种优势在2021年的市场中仍然还会得以保持。 此外,新年迎来开门红,或者说投资者看好当下的行情,也与投资者对一年一度的业绩浪行情充满期待有关。毕竟2020年已经过去,上市公司2020年的业绩即将揭晓,股市将迎来上市公司的年报行情。如此一来,那些业绩优良的公司,或者说业绩大幅增长的公司,都会让投资者对其充满期待。有的公司或许会进行大比例分红,有的公司则会进行高送转。虽然高送转受到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管,但高送转题材对于市场来说还是充满了诱惑的。一些有业绩支持的上市公司的高送转题材还是受到市场欢迎的。 当然,尽管A股市场在2021年迎来了开门红的走势,但作为投资者来说,对行情的发展还是需要理性对待。不要因为开门红就对2021年的股市行情充满不切实际的幻想。实际上,2021年的股市行情仍然还是一种结构性行情,指数性行情很难轰轰烈烈地上演。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基于这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有着较好市场基础的白马蓝筹股,在机构投资者的抱团取暖之下,股价都抱高到了高位,继续大幅上涨的空间基本上不存在。如贵州茅台(行情600519,诊股)今天的股价上摸2000元,这样的股价即便是继续上涨也是曲高和寡,很难带动市场人气。白马蓝筹股上涨动力不足,因此也很难向上大幅拓展指数的上升空间。 其二,目前A股的市盈率不低,甚至超过了11年牛市的美股市盈率水平。对于A股市盈率,一些分析人士喜欢拿失真的上证指数市盈率来说事,但上证指数市盈率的偏低是由于六大银行股市盈率偏低造成的,撇开占据权重较大的六大银行股,上证指数的市盈率其实并不低。所以在考核市盈率的时候,或许不受六大银行股影响的深市指数的市盈率更具真实性。 比如截止2020年12月31日,深市股票市盈率为34.51倍,其中创业板64.91倍。而今年1月1日,道琼斯工业指数股票平均市盈率为27.7倍,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股票平均市盈率为37.0倍。可见,整个深市的市盈率超过了道琼斯,而创业板的市盈率更是把纳斯达克远远地甩在了后面。这表明目前A股市场的风险尤其是创业板的风险并不低,甚至超过了纳斯达克市场的投资风险。对于这一点,投资者需要有清醒的认识。
摘要 【曹中铭:上纬新材询出超低价注册制新股发行更加市场化】超低的发行价格、较低发行市盈率、最低募资,中纬新材的新股发行,堪称不折不扣的“三低”发行。从科创板此前频现的“三高”发行,到中纬新材的“三低”发行,这是市场化发行的结果。(金融投资报) 日前,科创板公司中纬新材一纸上市发行公告,引起市场极大关注。公告显示,其发行价格为2.49元,发行市盈率不超过13倍,预计募资1.08亿,募资净额约7004.27万元,低于2019年度实现的净利润。按照发行价测算,其总市值约为10.04亿元,刚刚满足科创板10亿元总市值要求。超低的发行价格、较低发行市盈率、最低募资,中纬新材的新股发行,堪称不折不扣的“三低”发行。从科创板此前频现的“三高”发行,到中纬新材的“三低”发行,这是市场化发行的结果。 在科创板试点注册制以前,沪深A股新股发行市盈率有23倍的高压线。虽然每年仍然有极少数新股发行市盈率突破高压线的现象,但绝大多数新股发行市盈率均低于23倍。在此背景下,“新股不败”神话持续在A股市场上演,新股出现破发现象则非常罕见。 科创板与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新股发行规模、价格、节奏等主要通过市场化方式决定,以强化市场的约束作用。新股发行价格的高低,询价机构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实也是市场选择的必然。而且,科创板与创业板注册制背景下的新股发行,发行市盈率并不存在“天花板”。像科创板公司孚能科技的发行市盈率就高达1737.49倍,这在此前显然是不可想象的。 如果说科创板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的话,那么创业板无疑在其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新股发行制度从最初的额度制,到审批制,再到核准制,及至目前在科创板与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既体现着市场的进步,亦是市场发展的成果。随着注册制在创业板试点进展顺利,今后在整个A股市场全面铺开也将是可期的。科创板与创业板注册制试点所产生的多个方面的积极变化,今后也会在其他板块上再现。 一方面,注册制背景下的新股实行市场化发行,其发行市盈率低于23倍的比比皆是。对于发行人与保荐机构而言,无不希望高价高市盈率发行新股。更高的发行市盈率,意味着发行人能融到更多的资金,保荐机构也能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截至9月14日,注册制下创业板已有34家企业完成初步询价,并确定了发行价格,然而其中却有7家企业的发行市盈率低于23倍,占比近两成,更有22家企业的发行市盈率低于行业平均市盈率水平。发行市盈率全面走低,类似现象也在科创板上出现,此举也有利于降低新股的投资风险。 另一方面,融资额低于拟募资额在新股发行中已成常态。新股市场化发行容易催生出“三高”现象,像科创板首批公司中,高超募的不在少数,但这一格局已经出现变化。比如34家创业板注册制企业中,实际募资额低于拟募资额的发行人有11家,占比近三分之一。显然,这一比例并不低。虽然个中不无近期行情因素的影响,但显然新股市场化发行在其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此外,“新股不败”神话已被打破。“新股不败”神话曾经是A股市场的标签,既引发了投资者打“新”的热情,也激发了投资者炒“新”的热情。注册制下新股市场化发行背后,炒作新股所面临的风险大大增加。无论是科创板注册制新股,还是创业板注册制新股,破发均已非偶然现象。新股破发,既对询价机构提出了挑战,对于抑制市场疯狂炒新行为同样具有积极意义。 发行市盈率走低、融资额低于拟募资额,以及破发现象的出现,除了发行人受到影响外,保荐机构同样会被波及。如此格局,也会倒逼券商保荐更加优质的企业上市。这不仅对于保荐机构声誉与利益会产生正面效应,对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同样会产生积极效果。
创业板注册制仅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就急于要刷一刷自己的存在感。注册制下首批出台的新股不仅创造了创业板最高发行价的历史纪录,与风头正劲的科创板也大有一较高下之意。本该成为创业板重整旗鼓发动机的注册制,刚一开始似乎就又回到了创业板初期那副泡沫发生器的模样了。 注册制下的创业板莫要重回“三高”老路 十年前,中国资本市场最有活力的板块非创业板莫属,虽然创业板当时因种种原因没有实行注册制改革,但打造中国纳斯达克的期望和科技型上市公司集中营的形象仍使其轻而易举地打破了23倍市盈率红线的限制。经统计,2009年~2012年,创业板发行市盈率在100倍以上的个股共有16只。但令人叹息的是,当年发行市盈率高高在上的创业板个股,上市后却多数难逃高开低走的宿命。 近日,注册制条件下创业板首批发行新股之一138.02元/股的首发价格,成功打破了此前的纪录。创业板注册制初始新股发行定价的高企,一定程度上其实也可视之为是对当前科创板越来越高的新股发行价水到渠成的承接。虽然其41倍的发行市盈率与之前科创板公司最高1737.49倍的发行率相比仅仅是小巫见大巫,但作为注册制改革在科创板、创业板相继推开给市场所带来的见面礼,如果发行市盈率和发行价未来越来越高,对于市场的影响是很值得引起人们去深思的。 越来越高的发行定价和市盈率,一定程度有可能意味着股票基本面的本质变化给市场所带来的投资机会,但却并不意味着相关股票的估值可以脱离对基本面成长性的正确评估。在这个问题上,科创板还可以说是一张白纸,而创业板则是有前车之鉴的,相继推开注册制改革的科创板和创业板为了更方便企业上市融资,虽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上市门槛,放宽了新股发行的条件,也并不意味着新股可以重回过去高价发行、高市盈率发行、高比例超募发行的老套路。“三高”圈钱不仅将造成市场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必然将有可能给市场带来更多有违公开公平公正基本原则的负面因素,这从根本上说也是不利于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 注册制下发行定价的高企并不是创业板的福音 新股发行定价和市盈率越来越高,其实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新股发行定价机制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创业板目前虽然基本完成了与科创板的接轨,但在发行上市制度上与科创板仍有一些不同之处,相较于科创板公司在IPO时必须向基金公司等网下投资者以询价的方式确定发行价格,创业板保留了直接定价方式;在网下投资者账户持有市值的门槛上,创业板仅要求1000万的市值门槛;此外,创业板仅对未盈利企业、特殊股权结构企业、红筹企业、高价发行企业实施保荐人相关子公司强制跟投的制度。这意味着当报价有可能涉及相关询价机构背后的利益时,利益输送和利益交换并不是一点也没有幕后交易的机会的。 同时,新股发行定价和市盈率的越来越高,似乎与人气越来越高的“新股不败神话”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尽管创业板在迎接注册制落地之前有意识地发动了一场较为全面的涉及投资者资格确认的重新签约活动,但恰恰在这次重签活动还没有来得及全面收官的时候,创业板首批按照注册制要求所发行的新股就迫不及待地进入了发行程序。这不仅导致一部分还没有来得及完成重签手续的投资者失去了认购首批新股的资格,这批发行价高企的新股也无不由于过大的稀缺性而导致中签率相对偏低。发行价高企的创业板新股如果又将因此而重蹈之前非注册条件下高开低走的覆辙,则注册制的创业板与非注册时实则是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的。 在笔者看来,注册制下发行定价的高企并不是创业板的福音,而是饮鸩止渴的泡沫发生器。借短缺经济的计划分配模式,在将新股打新差价当做一种福利送给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同时,如果又重新沦为一级市场上市公司大股东圈钱、二级市场大机构大资金投机套利割散户韭菜的工具,那么,其必然的结果显然不可能离对外接轨国际对内也有利于服务实体经济的市场化正确方向越来越近,而只会越来越远。而这,决不是注册制改革的本意,显然也是一切期待注册制改革将给创业板,给广大投资者带来美好希望的人们所不愿意看到的。 (作者为著名独立撰稿人,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
近日,创业板注册制新股发行正式拉开序幕。其中于8月4日发行的锋尚文化(行情300860,诊股)和美畅股份(行情300861,诊股)则是首批发行的前两家公司。两家公司中,锋尚文化的发行价高达138.02元,不仅在两家公司中最高,而且也是创业板有史以来的最高发行价,成为创业板注册制送给投资者的一个见面礼。 一见面就是一个创业板史上最高发行价,这个见面礼有些重了。对于创业板注册制的到来,市场一直猜测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当然,这个影响是全方位的,但从IPO的角度来看,我个人最担心的是,注册制成了新股高价发行的代名词,这或许就是对注册制的一种扭曲了。 之所以有这种担心,是因为A股市场的一些IPO纪录相继被试点注册制的科创板打破了。比如最高发行价271.12元,是由科创板新股石头科技(行情688169,诊股)创下的;最高新股发行市盈率1737.49倍,也是科创板新股孚能科技(行情688567,诊股)写下的,同时科创板新股微芯生物(行情688321,诊股)发行市盈率也达到了467.51倍。而锋尚文化作为创业板注册制“第一股”,送上的见面礼就是138.02元的发行价,将之前由汤臣倍健(行情300146,诊股)创下的110元这一创业板最高发行价踩在了脚下。而同一天发行的美畅股份发行价也达到了43.76元,发行市盈率46.09倍,不论是发行价还是发行市盈率也都不低。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高价发行、高市盈率发行的局面,除了A股市场投资者对“打新”固有的热情之外,很大程度上也与注册制对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有关。比如,在注册制之前的新股发行中,证监会对新股发行市盈率有23倍限制的要求,这就将新股发行的市盈率基本上都控制在了23倍以下,相对应的是,新股发行的价格也受到了控制。如此一来,各种创纪录的新股发行价格与发行市盈率也就很难创造出来。但注册制改革打破了这一限制,让新股发行回到市场化的轨道,新股发行价格与发行市盈率由市场来决定,这就让新股发行价格与发行市盈率创新高成为可能。 但注册制改革并不是要让注册制成为新股高价发行、高市盈率发行的代名词。注册制改革降低了企业上市的门槛,放宽了企业上市的条件,其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企业能够上市融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让股市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但高发行价发行、高市盈率发行,不仅增加了投资者的投资风险,而且因为高价发行导致发行人融资大量超募,造成股市资源的浪费,这显然不是注册制改革的本意。毕竟高价发行、高市盈率发行是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的。 注册制下如何限制新股高价发行、高市盈率发行?由于注册制推行的是市场化改革,因此不可能再回到把发行市盈率控制在23倍以下的老路上来。这更要发挥询价机构对新股定价的影响作用,鼓励询价机构理性报价。如果一个询价机构在一个月的询价中,累计5次报价结果跻身报价的前十名;或在3个月的报价中,累计10次报价结果跻身前十名,则取消其半年的询价资格,同时对其进行调查,看其高报价的背后是否涉及到利益关系。而对于发行价明显偏高的新股,同样也要调查报价前十位的询价机构与发行人之间是否涉及利益关系。对于涉及幕后交易的询价机构,则应取消其询价资格数年,同时依法作出查处。 而面对新股的高价发行,面对创业板注册制送上的138.02元的高价发行大礼,投资者也需要理性投资,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盲目“打新”了。毕竟新股发行的机制变了,不再有23倍发行市盈率的限制了。在23倍发行市盈率限制的情况下,投资者“打新”,打到就是赚到;但注册制下的新股发行市盈率是23倍的N倍了,“新股不败”神话的破灭是可以预见到的。对于注册制下的“打新”,投资者还是谨慎点为好。尤其是走过了注册制的“热恋期”之后,“打新”要慎之又慎。
精选层首批企业询价结果出炉。 6月29日股转公司发布两家企业的定价结果,结果显示颖泰生物发行价格确定为5.45元,发行市盈率24.77倍;艾融软件为25.18元,发行市盈率49.31倍。市场人士分析,两家企业市盈率并不低,但已经低于卖方建议,投资者还是能够接受。 值得注意的是,两家公司发行价相比停牌前收盘价出现折价,约7折。有机构预测,精选层开盘首日两家公司会有很好的二级市场表现。 另外,本周将有7家精选层企业陆续启动网上打新,有意向参与的投资者盯紧喽。 市盈率均高于23倍 6月29日,颖泰生物和艾融软件发布发行公告。在经过两天询价后,两家公司确定最终发行价格。颖泰生物发行价为5.45元,发行市盈率24.77倍;艾融软件发行价25.18元,发行市盈率49.31倍。 对于精选层定价问题,此前市场出现较大争议,有卖方给出估值颇为乐观。(详见《100%中签机会来了!首批精选层询价开始,估值上演"步步高(002251)",资金出现分歧,"新股不败"神话能否延续?》) 相比较保荐机构在投价报告给出的估值建议,上述两家企业最终结果落在估值区间的低位。具体来看,西南证券投价报告曾表示,参考估值区间为5元-9.42元,2019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对应的市盈率区间为23-43倍。光大证券投价报告曾提到,艾融软件每股估值区间为27.66元-33.55元,对应2019年PE区间为47.43-57.54倍。 与现有板块估值相比,上述两家企业均超过主板23倍市盈率,其中艾融软件的发行市盈率(49.31倍)更是看齐科创板,据了解科创板首批上市25家企业市盈率均值为49.16倍。 对于29日公布的定价结果,云州资本合伙人习青青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两家最终的价格市盈率还是不低的,但实际市场预期的市盈率更高,原因是首发网下询价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最高报价10%部分进行了剔除,抑制了投资者顶格报价,给发行上市后股票留出足够的盈利空间,持续打新的赚钱效应。“我们认为公司的估值在开板后会有较大估值修复动力,看齐同行业其他公司的估值,并且有一定超额市盈率预期。” 南山京石投资合伙人周运南向记者表示,很多券商的价投报告价格贵、区间大,说明某些券商的价值投资报告偏离了市场对企业公开发行时的正常估值,把一级市场当成了二级市场来作价值分析。 买到即赚到? 值得注意的是,精选层发行价相比停牌价格出现较大程度的折价。 颖泰生物停牌前收盘价为7.95元,但发行价格仅5.45元,折价6.8折;艾融软件停牌前为34.08元,目前发行价25.18元,折价7.4折。 “买到即赚到,预计精选层开盘首日二级市场会热炒,我觉得上涨空间挺大。”深圳一名新三板投资者表示很有信心,称会参与网上打新。 据了解,上述两家企业网上打新时间确定为7月1日。 网下打新踊跃,但报价区间颇大 从两份发行公告可以看出,投资者更青睐艾融软件。公告显示,艾融软件的主承销商共收到1237家网下投资者管理的1373个配售对象初步询价报价信息,参与投资者数量多于颖泰生物。后者共收到998家网下投资者管理的1158个配售对象的初步询价报价信息。 最终,颖泰生物剔除无效报价和最高报价后整体申购倍数为45.04倍;艾融软件申购倍数为74.67倍。 参考科创板首批25家企业网下打新情况,网下超额认购倍数平均为270倍。 周运南表示,“认购倍数可以说超出大部分市场人士的预期,但我相信未来认购倍数还会更大,突破百倍很正常也会很快。” 云州资本合伙人习青青表示,“首批询价企业结果,我们最关心的是配售率(申购倍数),5月份预期是否能够超过50倍,目前看是比较满意的和符合预期的,网下投资机构还是非常踊跃的。” 但报价情况却让人感到困惑。公告显示,颖泰生物剔除无效报价后,报价区间为1.00元/股-16.88元/股;艾融软件报价区间为3.00元/股-45.00元/股,两家企业报价区间都非常大。 深圳一名券商投行人士表示,每家企业都有公布发行底价,不应该低于发行底价报价的,他认为存在投资者“瞎报”的情况。 早在路演之前,颖泰生物就公告发行底价为4.75元/股;艾融软件提到发行价格区间在16元/股-45元/股区间。 以颖泰生物为例,记者发现,报价低于发行底价的大多为个人投资者,其中报价1元的既有私募也有个人投资者。 北京券商投行人士表示,精选层网下打新有不少个人投资者,“可能不熟悉网下打新规则;另外对如何定价可能也把握不准。” 本周将有一波打新机会 除了上述两家企业,还有多家也步入询价及打新环节。 根据股转公司官网显示,29日同享科技、球冠电缆、佳先股份、方大股份、苏轴股份共5家企业处询价阶段。6月30日-7月3日期间,贝特瑞、生物谷、国源科技、新安洁、泰祥股份也陆续启动询价。 在网上打新方面,7月1日颖泰生物和艾融软件开始网上申购;2日可打新同享科技、球冠电缆、佳先股份;3日打新方大股份、苏轴股份。 当网上投资者有效申购总量大于网上发行数量时,将会实施比例配售,考虑到首批精选层企业会受到投资者热捧,未来网上打新大概率要按比例配售。需要提醒的是,与A股打新不同的是,不足100股的部分汇总后按时间优先原则向每个投资者依次配售100股,直至无剩余股票。
业内预计浙商银行发行市盈率或高于同行 或延后三周发行 下半年的最强打新周已从昨日开启。 数据显示,10月21日至10月25日的一周之内,将有16只新股陆续开放申购,包括14只科创板新股、1只沪市主板新股和1只创业板新股;其中昊海生科周一已完成申购。 从募资规模来看,据证券时报记者初步统计,14家科创板的预计募集资金为125.35亿元(以募投项目投资金额测算);主板新股中,浙商银行(601916)本次预计募资126亿元;17家新股合计募资金额将逾250亿元,这多少引起市场对于新股发行短期是否将分流二级市场资金的担忧。 但业内人士指出,上述担忧大可不必,原因在于按此前多家银行推迟首发申购的经验,浙商银行本次发行市盈率或也将高于银行业可比水平,最后或按规定推迟3周才发行。 有行业分析师向证券时报记者称:“这个现象很正常,很多银行都遇到过这种情况,现在上市公司的市盈率是根据行业平均市盈率来定价的,但大部分银行的PB却是破净的。若银行新股按照监管规定来定价,发行价按要求应该定在静态PB一倍以上,因此市盈率很容易就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个也可以说是制度或者定价上的约束所造成。” 事实上,银行推迟首发申购已非首例。根据银行股IPO规定,每股发行价不能低于每股净资产。此前上市的青岛银行、紫金银行、成都银行、无锡银行、江苏银行以及江阴银行均因同样的原因延期发行。这些银行推迟发行原因均是银行新股发行市盈率高于所属行业二级市场平均市盈率。 需要注意的是,如浙商银行按预估的4.94元(即今年二季度末的每股净资产)的发行价,对应的市盈率将达9.22倍,超过所属中证行业的平均静态市盈率(最近一月),便有可能会出现推迟发行。 而对于近期科创板加快发行是否会对A股资金产生分流的担忧,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认为,这种担忧大可不必,当前科创板融资规模不大,占A股资金规模较小,另外,科创板优质企业会吸引新的投资者参与,新增资金有望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