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海南金盘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申请获中国证监会同意,有望成为海南省首家科创板上市公司。 海南启动自由贸易港建设以来,海南证监局在证监会党委的关心支持下,积极推动一系列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成果惠及海南地方经济发展,大力推动企业直接融资。数据显示,2020年海南省企业直接融规模达199.11亿元,其中旅游度假目的地CMBS产品、国有土地承包金资产证券化等均为金融创新产品。此次科创板改革成果在海南成功落地,正是资本市场对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有力支持。 据了解,下一步海南证监局将联合相关部门大力提升海南上市公司质量,积极推动海南企业上市等工作,为自由贸易港建设贡献更多资本市场力量。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6日讯昨日,深交所发布了关于对北京凯文德信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文教育”,002659.SZ)的关注函(中小板关注函【2020】第580号)。 2020年12月14日,凯文教育发布了《关于收购海南创业联盟公司75%股权暨关联交易的公告》。公司拟收购北京银叶金泰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银叶金泰”)持有的海南创业75%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海南创业联盟公司将成为公司控股子公司。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规定,银叶金泰为公司关联法人,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公告显示,本次交易的定价依据为海南创业联盟公司75%股权对应的评估值,参照评估值并经双方协商一致,海南创业联盟公司75%股权的转让价格为1354.04万元(最终交易价格以海淀区国资委评估核准的评估值为依据)。 截至2020年9月30日,海南创业联盟公司的资产总额为10.18亿元,负债总额为11.22亿元,净资产为-1.04亿元。 2019年度及2020年1-9月,海南创业联盟公司的营业收入均为0,营业利润分别为-7060.33万元、-5540.74万元,净利润分别为-5537.07万元、-4429.37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412.05万元、-283.96万元。 深交所称,根据公司2019年报问询函的回复,近年来,公司经营业绩主要受到折旧摊销、财务费用等的负面影响,并表示未来将“开拓轻资产模式的国际教育服务输出”“择机优化资产结构,降低折旧摊销成本”以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 深交所要求凯文教育说明本次交易是否将进一步加重公司资产负担、扩大负债规模并削弱盈利能力,是否与年报问询函回复中的相关表述存在矛盾之处。并说明本次交易是否构成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并量化分析本次交易完成前后对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影响等。 此外,海南金色年华公司与海南白石岭公司、琼海万泉海公司签订了《租赁合同》,租赁上述物业用于举办国际学校。根据该《租赁合同》,海南金色年华公司每年支付5000万元租金,待学校满员后(满员人数2000人),租金每年按3%递增。另外,公司将通过海南创业联盟公司向海南金色年华公司提供素质教育课程服务,包括但不限于音乐、体育、艺术等课程体系。后续双方将进一步协商,另行签订服务协议。 对此,深交所还要求凯文教育说明海南金色年华公司是否具备每年5000万元的租金支付能力,标的公司的收入来源和业绩可实现性是否具备充分保障。并补充说明对标的公司房产采用收益法评估过程中是否结合招生规模对租金收入进行递增预测。 以下为原文: 关于对北京凯文德信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关注函 中小板关注函【2020】第580号 北京凯文德信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20年12月14日,你公司披露公告称,拟收购海南创业联盟公司(或“标的公司”)75%股权,并由海南金色年华公司与海南创业联盟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签订《租赁合同》,海南创业联盟公司与海南金色年华公司均为你公司关联方下属企业。我部对此高度关注,请你公司就以下事项进行核查并补充说明: 1、公告显示,海南创业联盟公司的核心资产为其持有的海淀外国语海南分校的校园物业。根据审计报告,标的公司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8.04亿元,权利受限比例为100%,其中房屋建筑物金额6.19亿元,为预转固金额,工程均未办理竣工决算,未办理房产证的有12栋楼。根据评估报告,相关校园物业的土地规划用途为旅游餐饮,采用收益法评估,未考虑规划用途与实际用途差异的影响,且部分房产未取得权属证明。 (1)据披露,海南创业联盟公司已经将相关土地和建筑物按照国际学校办学标准进行了装修和改造,再将其租赁给海南金色年华公司作为办学场地。请你公司说明将规划用途为旅游餐饮的土地用于举办学校的原因,是否存在法律瑕疵及合规风险。请独立董事和监事发表核查意见。 (2)请详细列举标的公司持有校园物业的具体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地理位置、功能用途、建筑面积、开工时间、完工时间、工程进度、权证办理、账面价值、评估价值等,并补充披露收益法评估的具体过程及主要参数选取情况。 2、审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标的公司总资产10.18亿元,总负债11.22亿元,净资产-1.04亿元,2019年度及2020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均为0,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分别为412万元、-284万元。本次交易完成后,你公司将新增大量投资性房地产及有息负债。 (1)根据你公司对我部2019年报问询函的回复,近年来,你公司经营业绩主要受到折旧摊销、财务费用等的负面影响,并表示未来将“开拓轻资产模式的国际教育服务输出”“择机优化资产结构,降低折旧摊销成本”以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请说明本次交易是否将进一步加重你公司资产负担、扩大负债规模并削弱盈利能力,是否与年报问询函回复中的相关表述存在矛盾之处。 (2)请你公司说明本次交易是否构成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并量化分析本次交易完成前后对你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影响。结合前述情况,进一步论证本次交易的必要性及合理性,是否存在向关联方输送利益的情形。请独立董事和监事发表核查意见。 3、根据《租赁协议》,海南金色年华公司需向标的公司每年支付租金5,000万元,待学校满园后(满员人数预计为2,000人),租金每年递增3%。 (1)公告显示,海南金色年华公司2019年度及2020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6,404万元、5,107万元,净利润分别为-1,733万、-518万。请你公司说明海南金色年华公司是否具备每年5,000万元的租金支付能力,标的公司的收入来源和业绩可实现性是否具备充分保障。 (2)请补充说明对标的公司房产采用收益法评估过程中是否结合招生规模对租金收入进行递增预测;如是,请结合海淀外国语海南分校的开办时间,学生人数的增长情况说明相关预测是否具备可实现性。 4、公告显示,你公司将向标的公司提供借款3.8亿元用以偿还其原股东银叶金泰前期向标的公司已提供的借款。请补充披露银叶金泰向标的公司提供借款的实际去向及用途,并说明由你公司代替标的公司偿还关联方借款的必要性、合理性以及后续回收安排,是否存在向关联方输送利益的情形。请独立董事和监事发表核查意见。 5、公告显示,海南创业联盟公司、海南金色年华公司均与你公司控股股东八大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及你公司董事张景明存在关联关系。海南创业联盟公司持有海淀外国语海南分校的校园物业,海南金色年华公司负责举办海淀外国语海南分校。 (1)请补充说明上述情形是否构成与你公司的同业竞争,相关主体是否切实履行其作出的关于避免同业竞争的承诺。 (2)本次交易完成后,你公司将与关联方新增资产租赁的关联交易,合同期限为10年。请说明本次交易是否有利于增强上市公司资产及业务独立性,是否有利于保障中小股东合法权益。 (3)请独立董事和监事发表核查意见。 6、请你公司向我部报备本次交易的内幕信息知情人名单,说明本次交易的筹划、决策过程,并自查你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持股5%以上股东及相关内幕信息知情人在本次交易披露前1个月内是否存在买卖公司股票的情形。 请你公司本着对投资者负责的态度,认真落实本关注函相关要求,并请保荐机构逐项发表核查意见,在2020年12月21日前将有关说明材料报送我部并对外披露,同时抄送北京证监局上市公司监管处。同时,提醒你公司:上市公司应当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本所《股票上市规则》和《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等规定,诚实守信,规范运作,认真和及时地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特此函告 中小板公司管理部 2020年12月15日
海口海关数据显示,7月1日至10月31日,海南离岛免税新政实施四个月,海口海关共监管离岛免税销售金额120.1亿元,同比增长214.1%;购物人次178.3万人次,增长58.8%;购物件数1286.9万件,增长139.7%。 从7月实施免税新政以来,海南一夜间成为了新的购物天堂。最新的免税政策里,个人最高免税额度从3万提升到了10万,手机、酒类商品也纳入了免税范畴。相较于香港每次出境限额的 5000 元以及烟草、酒精特殊规定,海南的免税政策力度已然跃居上位。 海口海关数据显示,7月1日至10月31日,海南离岛免税新政实施四个月,海口海关共监管离岛免税销售金额120.1亿元,同比增长214.1%;购物人次178.3万人次,增长58.8%;购物件数1286.9万件,增长139.7%。 与销售数字一样火爆的是免税板块的涨幅,二级市场上,7月1日至7月13日高点,仅两周之内,Wind免税店指数期间涨幅高达47%。尽管该板块此后整体回调,但概念龙头中国中免(行情601888,诊股)和王府井(行情600859,诊股)今年以来的涨幅仍高达约140%。 真实的海南免税店是否物美价廉?境外游复苏后免税行业是否仍然值得投资?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实地考察并且采访多位行业专家一探究竟。 海南旅游的金字招牌 对于消费者而言,免税新政落地后发生了几大变化。首先是额度的提高。7月1日以后,免税额度由每人每年3万上升到每人每年10万。其次是件数放宽了,过去来海南购物,一次性只能带走香化产品12件。新政后增加到香化类产品30件,手机4件,酒类1500ML,其他件数不限。 “以前小小一只口红也算一件商品,三件套的套装就算三件,12件的额度很快就用光了,现在放宽限制以后就自由多了。”每年都要来海南度假一次的胡小姐告诉记者。 与记者6月初走访海南免税店不同,12月的海南迎来了全年的旅游旺季,与之相对的免税店也迎来了全年消费的高峰期。 目前海口有两家免税店——海口日月免税城和海口美兰机场免税城。正值双十二购物节,叠加圣诞节和跨年的活动,日月广场免税店人流量巨大,每个柜台前都排着数十米的队伍,他们中不少兼职做着“代购”的工作。他们中间的一些人一边拍着手里的发票,一边和手机那头的顾客语音交流。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免税店的客流已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消费者,大家均表示海南免税店的价格相较于港澳地区更有优势,相当于“线下拼多多”。记者注意到,各大品牌最显眼的地方标注着品牌折扣,三件8.5折,5件8折是常见折扣,因此呼朋唤友一起买或者囤货式购买,是海南免税店的最佳打开方式。另外一些大排长龙的柜台是有闪购活动,也就是“限时折扣”。记者随手打开天猫进行比价,雅诗兰黛爆款产品小棕瓶精华天猫旗舰店75ml对应的价格是1150元,而在日月免税店的闪购活动中,该产品200ml(100ml*2)对应的价格是1253元。 在免税店中庭的一个格子间里,什么值得买(行情300785,诊股)APP与日月免税店联手玩起了直播带货。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这个直播间里的商品可以跨品牌跨公司进行累计折扣。是海口首家线下直播免税值选店。 有意思的是,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接触到的几位海南本地代购告诉记者,因为免税政策的巨大优惠和离岛免税的要求,岛内居民绞尽脑汁做起了代购。通常的操作是买一张从海口新海港到湛江徐闻港的船票,价格仅需41.5元,就可以大量购买免税商品。当然目前的政策并不鼓励这样的行为。 除了免税额度的增加,免税品品类的增加也为海南的免税消费带来增量。和过去主要以香化产品为主的国内免税不同,如今的海南免税品牌及品类的丰富堪比港澳地区。“以前来海南只能买买化妆品,现在宝格丽,罗意威这样的奢侈品入驻越来越多。” 券商分析师表示,在今年疫情背景下,新增离岛补购模式,件数已突破限制,渠道拓宽后,今年离岛免税营收规模仍有望创新高。这次离岛免税新政涉及免税品类扩充,将扩大消费人群覆盖面,带动购物人次及销售额增长。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此前接受e公司记者采访时表示,“免税购物”是发展海南自由贸易港、推进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一张重要的牌,既是疫情下形成海南自贸港开局新亮点的重大举措,也是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的现实需要。 免税新政助力行业复苏 海南离岛免税购物经营几乎由中国中免(601888)垄断。目前,该公司在海南拥有4家离岛免税店(三亚国际免税城、海口美兰机场免税店、海口日月广场免税店、琼海博鳌免税店)。此外,中国中免正在加紧海口国际免税城的建设。 今年7月1日,海南离岛免税新政正式实施,在品类、件数、行邮税门槛三方面同时放宽。二级市场上,免税板块应声大涨,中国中免股价一度飙升至8月3日249元/股的高点,公司目前已回落至220.36元/股,但年涨幅仍高达约149%,总市值达4302亿元。 中国中免此前名称为中国国旅,2020年6月,公司简称才正式由“中国国旅”变更为“中国中免”。公司成立于1994年,控股股东为中国旅游集团。2009年,中国中免登陆上交所,主要从事旅行社和免税业务。近年来,免税业务成为驱动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2019年初,中国中免剥离公司旅行社业务,由此聚焦以免税业务为核心的旅游零售业务。 中国中免的经营模式为,在统一向供应商采购免税商品后,通过配送中心向中免系统下属免税店批发各类免税商品,再由下属免税店销售给出入境或海南离岛旅客。其中,部分免税店考虑到运输成本等原因,由供应商直接向这些免税店发货。 在免税经营领域,中国中免已是绝对龙头企业,免税行业属于国家特许经营行业,采用国企专营牌照管理,而中国中免不仅是国内最早获得牌照的公司,并且在现有的全部8张牌照中占据3张(中免、日上、海免)。另外5张则出自深免、珠免、中出服、中侨和王府井。 2020年上半年,中国中免营收达到193.1亿元,负责免税业务的全资子公司中免公司由此成为全球最大的免税零售商,超越Dufry和Lotte两大免税集团。 今年以来,在中国中免深耕的海南市场,公司通过积极开展折扣、满减、赠券等促销活动,培育发展离岛补购等新业态。新政落地后,中国中免亦持续加码海南离岛免税业务,包括增加海口日月广场免税店和三亚海棠湾免税城营业面积,吸纳更多国际品牌入驻,新增离岛提货点营业面积,等等。 另外,在20多公里外的海口西海岸,新的海口国际免税商城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据了解,这座免税城紧邻新海港,项目总占地面积675亩,地上建筑面积92.6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28亿元人民币,由6个地块组成,预计今年年底地上主体封顶。建成后营业面积将是三亚国际免税城的两倍,成为亚洲最大的免税商城。 从业绩表现看,海南离岛免税新政也成为了疫情后公司业绩向好的关键。今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冲击,免税门店客源同比大幅下降,中国中免净利润下滑逾7成。但进入第三季度,由于公司离岛免税业务同比大幅增长,特别是毛利率较高的奢侈品箱包、腕表和贵重珠宝的销售大增,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收158.2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97%,实现净利润22.34亿元,同比增长141.90%,超出市场预期。 值得关注的是,截至第三季度末,中国中免存货为127.7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2.51%,这主要是由于离岛免税政策利好,海南地区备货增加所致。 国海证券(行情000750,诊股)研报认为,中国在全球从疫情中恢复最快,国际奢侈品牌厂商逐渐认识到中国市场消费能力,其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也有利于中国中免免税商品采购数量及品质的不断提升。 总体来看,在离岛免税政策红利释放,加之出境游受阻,中高端海外消费回流的背景下,离岛免税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根据海口海关统计,截至10月31日,免税新政实施4个月以来,海口海关共监管离岛免税销售金额120.1亿元,同比增长2.14倍;购物人次178.3万人次,同比增长 58.8%;当前,海南离岛免税日均销售额已突破1亿元。 免税板块崛起是否可持续 免税行业已是大消费领域的明星板块,概念龙头中国中免和王府井2020年涨幅均在140%左右,海汽集团(行情603069,诊股)年内上涨约99%,百联股份(行情600827,诊股)、格力地产(行情600185,诊股)涨幅也在50%以上。不过上述个股自8月份以来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调。 在行业人士看来,免税行业作为促进消费回流的重要抓手,是政策红利加持下的优质赛道。 日前,在证券时报举办的“2020中国上市公司消费与投资论坛”上,国信证券(行情002736,诊股)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大消费组组长曾光表示,内循环的背景下,国内消费处在爆发期,中国中免今年的亮眼表现是很好的佐证。 曾光表示,以中国中免为例,虽然公司是典型的央企,但是符合赛道、格局和质地的三维度模型。从赛道的角度来说,中国的免税2019年收入达500亿元,但是中国人每年的海外购物消费能达到约五、六千亿元左右,国内消费仅占海外消费十分之一,在内循环以及消费回流的背景下,免税赛道长期增长空间十分可观。 就免税行业的强劲吸引力,光大银行(行情601818,诊股)金融市场分析师周茂华认为,一是中国消费升级,旅游等服务需求快速增长,海外免税消费成为旅游伴生;二是国内消费升级对海外部分高品质商品偏好;但从趋势看,两个市场未来潜力均较大,主要是国内经济持续发展,国内消费潜力巨大,中国进入卖全球、买全球并行发展阶段,同时,随着国内免税市场服务和免税商品质量提升,与海外免税商品“同质”或更有性价比,海外免税消费将不可避免出现回流。 当前,尽管业内对免税板块整体看好,但投资者仍需关注免税牌照发放带来的潜在竞争压力、出境游恢复等方面的影响。民生证券在2021年投资策略分析中指出,海南免税政策放宽后免税销售额高速增长,从长期视角看,免税行业将会持续承接海外消费回流。另外,免税企业陆续拥抱线上渠道,通过直邮和跨境电商等模式进一步提高免税销售额。但潜在风险是,免税牌照的放开如果引来行业竞争加剧,容易冲击当前较高的估值。 对于放开免税牌照后牌照含金量是否会稀释,曾光认为,整个行业过去也是“中免+几个地方牌照”的模式。“免税行业一看牌照,二看规模。虽然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有可能影响中免未来的市场份额预期和毛利率预期,但是整体上,中免占据主导地位的格局预计不会大幅改变。” 在出境游受阻,消费回流叠加双循环的背景下,免税行业似乎驶入了黄金赛道。一片喝彩中也不乏质疑之声,一部分投资者认为待海外疫情稳定,出境游复苏之后,会对国内免税市场造成冲击。对此,周茂华认为,从大趋势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消费升级潜力释放,国内加快对外开放与政策支持,免税消费市场发展空间仍大。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社服行业分析师向记者表示,内循环是未来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基调,而免税行业是将消费力留在国内的重要环节,也能创造出更多的服务业岗位。出境游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至少仍需要1-2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免税市场对海外购物的替代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消费者可能逐渐会发现,免税商品的价格甚至会低于海外市场。一旦这种消费意识和认知被培养起来,即便出境游完全恢复也无法逆转免税行业蓬勃发展的趋势。
自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公布至今已逾半年,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12月16日表示,在有关方面共同努力下,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顺利开局。 数据显示,6月1日至11月30日,海南新增市场主体19.1万户,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15.9万户,其中新设企业同比增长169.5%;引进人才超过10.3万人,相当于过去两年引进人才的总和;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3.9亿元,同比增长18.3%。 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梁海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组数据释放的最大信号就是海南发展(行情002163,诊股)的前景具有吸引力。在各类政策支持下,海南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经济增长速度位居全国前列,地区生产总值实现年均增长10%以上。这将吸引更多希望得到快速发展的企业前往海南,分享海南经济快速增长的红利。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肖本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多项数据释放了两方面信号,一是海南扩大开放为市场主体扩大了投资空间,增加了投资机会;二是自贸港建设带动了海南营商环境的优化,增加了市场主体的投资信心。海南自贸港建设对我国推动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制度型开放都有积极意义。 此外,自7月1日离岛免税购物新政实施以来至11月30日,海南离岛旅客累计免税购物296.3万人次、购物总额159.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9%、204%。入籍“中国洋浦港”的国际船舶达到21艘,博鳌乐城国际旅游先行区可用的国内未上市临床急需特许药械超过110种,可用抗肿瘤新药、罕见病药达100多种。 孟玮表示,半年来国家发改委加强统筹协调,会同有关方面主要开展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压实压细工作责任。细化分解《总体方案》明确的各项任务,制定年度重点工作安排,明确每一项工作的具体要求、责任分工、成果形式和完成时限,建立台账,完成一项销号一项。二是推动早期政策有序落地。制定出台了智慧海南总体方案、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编制海南自贸港鼓励类产业目录、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推动出台了离岛免税购物调整政策、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原辅料“零关税”政策、洋浦保税港区监管办法、第七航权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三是组建专班赴一线开展工作。会同财政部、商务部、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等部门组成工作专班,每月赴海南一线办公,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提出政策建议,协调推动政策落地。 梁海明表示,海南自贸港未来将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造国际航运航空枢纽。实施更加开放的船舶和航空运输政策。建设国际航空枢纽不仅是大势所趋,也是推动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未来要进一步建设成为国际航空枢纽、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发挥协同效应,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设。 就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孟玮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继续抓好《总体方案》的贯彻落实,抓紧研究提出明年重点工作安排,持续推动早期政策落地,着力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加快集聚优质生产要素,大力培育产业链、产业集群,不断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取得新成效。
海口海关数据显示,7月1日至10月31日,海南离岛免税新政实施四个月,海口海关共监管离岛免税销售金额120.1亿元,同比增长214.1%;购物人次178.3万人次,增长58.8%;购物件数1286.9万件,增长139.7%。 从7月实施免税新政以来,海南成为新的购物天堂。最新的免税政策里,个人最高免税额度从3万提升到10万,手机、酒类商品也纳入了免税范畴。相较于香港每次出境限额的5000元以及烟草、酒精特殊规定,海南的免税政策力度已然跃居上位。 海口海关数据显示,7月1日至10月31日,海南离岛免税新政实施四个月,海口海关共监管离岛免税销售金额120.1亿元,同比增长214.1%;购物人次178.3万人次,增长58.8%;购物件数1286.9万件,增长139.7%。 与销售数字一样火爆的是免税板块的涨幅,二级市场上,7月1日至7月13日高点,仅两周之内,Wind免税店指数期间涨幅高达47%。尽管该板块此后整体回调,但概念龙头中国中免(行情601888,诊股)和王府井(行情600859,诊股)今年以来的涨幅仍高达约140%。 真实的海南免税店是否物美价廉?境外游复苏后免税行业是否仍然值得投资?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实地走访海南免税店并且采访多位行业专家一探究竟。 海南旅游的金字招牌 对于消费者而言,免税新政落地后发生了几大变化。首先是额度的提高。7月1日以后,免税额度由每人每年3万上升到每人每年10万。其次是件数放宽了,过去来海南购物,一次性只能带走香化产品12件。新政后增加到香化类产品30件,手机4件,酒类1500ML,其他件数不限。 “以前小小一只口红也算一件商品,三件套的套装就算三件,12件的额度很快就用光了,现在放宽限制以后就自由多了。”每年都要来海南度假一次的胡小姐告诉记者。 与记者6月初走访海南免税店不同,12月的海南迎来了全年的旅游旺季,与之相对的免税店也迎来了全年消费的高峰期。 目前海口有两家免税店——海口日月免税城和海口美兰机场免税城。正值双十二购物节,叠加圣诞节和跨年的活动,日月广场免税店人流量巨大,每个柜台前都排着数十米的队伍,他们中不少兼职做着“代购”的工作。他们中间的一些人一边拍着手里的发票,一边和手机那头的顾客语音交流。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免税店的客流已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消费者,大家均表示海南免税店的价格相较于港澳地区更有优势,相当于“线下拼多多”。记者注意到,各大品牌在最显眼的地方标注着品牌折扣,三件8.5折,5件8折是常见折扣,因此呼朋唤友一起买或者囤货式购买,是海南免税店的最佳打开方式。另外一些大排长龙的柜台是有闪购活动,也就是“限时折扣”。记者随手打开天猫进行比价,雅诗兰黛爆款产品小棕瓶精华天猫旗舰店75ml对应的价格是1150元,而在日月免税店的闪购活动中,该产品200ml(100ml*2)对应的价格是1253元。 在免税店中庭的一个格子间里,什么值得买(行情300785,诊股)APP与日月免税店联手玩起了直播带货。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这个直播间里的商品可以跨品牌跨公司进行累计折扣。是海口首家线下直播免税直选店。 有意思的是,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接触到的几位海南本地代购告诉记者,因为免税政策的巨大优惠和离岛免税的要求,岛内居民绞尽脑汁做起了代购。通常的操作是买一张从海口新海港到湛江徐闻港的船票,价格仅需41.5元,就可以大量购买免税商品。当然目前的政策并不鼓励这样的行为。 除了免税额度的增加,免税品品类的增加也为海南的免税消费带来增量。和过去主要以香化产品为主的国内免税不同,如今的海南免税品牌及品类的丰富堪比港澳地区。“以前来海南只能买买化妆品,现在宝格丽,罗意威这样的奢侈品入驻越来越多。” 券商分析师表示,在今年疫情背景下,新增离岛补购模式,件数已突破限制,渠道拓宽后,今年离岛免税营收规模仍有望创新高。这次离岛免税新政涉及免税品类扩充,将扩大消费人群覆盖面,带动购物人次及销售额增长。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此前接受e公司记者采访时表示,“免税购物”是发展海南自由贸易港、推进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一张重要的牌,既是疫情下形成海南自贸港开局新亮点的重大举措,也是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的现实需要。 免税新政助力行业复苏 海南离岛免税购物经营几乎由中国中免(601888)垄断。目前,该公司在海南拥有4家离岛免税店(三亚国际免税城、海口美兰机场免税店、海口日月广场免税店、琼海博鳌免税店)。此外,中国中免正在加紧海口国际免税城的建设。 今年7月1日,海南离岛免税新政正式实施,在品类、件数、行邮税门槛三方面同时放宽。二级市场上,免税板块应声大涨,中国中免股价一度飙升至8月3日249元/股的高点,公司目前已回落至220.36元/股,但年涨幅仍高达约149%,总市值达4302亿元。 中国中免此前名称为中国国旅,2020年6月,公司简称才正式由“中国国旅”变更为“中国中免”。公司成立于1994年,控股股东为中国旅游集团。2009年,中国中免登陆上交所,主要从事旅行社和免税业务。近年来,免税业务成为驱动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2019年初,中国中免剥离公司旅行社业务,由此聚焦以免税业务为核心的旅游零售业务。 中国中免的经营模式为,在统一向供应商采购免税商品后,通过配送中心向中免系统下属免税店批发各类免税商品,再由下属免税店销售给出入境或海南离岛旅客。其中,部分免税店考虑到运输成本等原因,由供应商直接向这些免税店发货。 在免税经营领域,中国中免已是绝对龙头企业,免税行业属于国家特许经营行业,采用国企专营牌照管理,而中国中免不仅是国内最早获得牌照的公司,并且在现有的全部8张牌照中占据3张(中免、日上、海免)。另外5张则出自深免、珠免、中出服、中侨和王府井。 2020年上半年,中国中免营收达到193.1亿元,负责免税业务的全资子公司中免公司由此成为全球最大的免税零售商,超越Dufry和Lotte两大免税集团。 今年以来,在中国中免深耕的海南市场,公司通过积极开展折扣、满减、赠券等促销活动,培育发展离岛补购等新业态。新政落地后,中国中免亦持续加码海南离岛免税业务,包括增加海口日月广场免税店和三亚海棠湾免税城营业面积,吸纳更多国际品牌入驻,新增离岛提货点营业面积,等等。 另外,在20多公里外的海口西海岸,新的海口国际免税商城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据了解,这座免税城紧邻新海港,项目总占地面积675亩,地上建筑面积92.6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28亿元人民币,由6个地块组成,预计今年年底地上主体封顶。建成后营业面积将是三亚国际免税城的两倍,成为亚洲最大的免税商城。 从业绩表现看,海南离岛免税新政也成为了疫情后公司业绩向好的关键。今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冲击,免税门店客源同比大幅下降,中国中免净利润下滑逾7成。但进入第三季度,由于公司离岛免税业务同比大幅增长,特别是毛利率较高的奢侈品箱包、腕表和贵重珠宝的销售大增,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收158.2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97%,实现净利润22.34亿元,同比增长141.90%,超出市场预期。 值得关注的是,截至第三季度末,中国中免存货为127.7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2.51%,这主要是由于离岛免税政策利好,海南地区备货增加所致。 国海证券(行情000750,诊股)研报认为,中国在全球从疫情中恢复最快,国际奢侈品牌厂商逐渐认识到中国市场的消费能力,其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也有利于中国中免免税商品采购数量及品质的不断提升。 总体来看,在离岛免税政策红利释放,加之出境游受阻,中高端海外消费回流的背景下,离岛免税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根据海口海关统计,截至10月31日,免税新政实施4个月以来,海口海关共监管离岛免税销售金额120.1亿元,同比增长2.14倍;购物人次178.3万人次,同比增长 58.8%;当前,海南离岛免税日均销售额已突破1亿元。 免税板块崛起可否持续 免税行业已是大消费领域的明星板块,在行业人士看来,免税行业作为促进消费回流的重要抓手,是政策红利加持下的优质赛道。 日前,在证券时报举办的“2020中国上市公司消费与投资论坛”上,国信证券(行情002736,诊股)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大消费组组长曾光表示,内循环的背景下,国内消费处在爆发期,中国中免今年的亮眼表现是很好的佐证。 曾光表示,以中国中免为例,虽然公司是典型的央企,但是符合赛道、格局和质地的三维度模型。从赛道的角度来说,中国2019年的免税收入达500亿元,但是中国人每年的海外购物消费能达到约五六千亿元左右,国内消费仅占海外消费十分之一,在内循环以及消费回流的背景下,免税赛道长期增长空间十分可观。 就免税行业的强劲吸引力,光大银行(行情601818,诊股)金融市场分析师周茂华认为,一是中国消费升级,旅游等服务需求快速增长,海外免税消费成为旅游伴生;二是国内消费升级对海外部分高品质商品偏好。但从趋势看,两个市场未来潜力均较大,主要是国内经济持续发展,国内消费潜力巨大,中国进入卖全球、买全球并行发展阶段,同时,随着国内免税市场服务和免税商品质量提升,与海外免税商品“同质”或更有性价比,海外免税消费将不可避免出现回流。 当前,尽管业内对免税板块整体看好,但投资者仍需关注免税牌照发放带来的潜在竞争压力、出境游恢复等方面的影响。民生证券在2021年投资策略分析中指出,海南免税政策放宽后免税销售额高速增长,从长期视角看,免税行业将会持续承接海外消费回流。另外,免税企业陆续拥抱线上渠道,通过直邮和跨境电商等模式进一步提高免税销售额。但潜在风险是,免税牌照的放开如果引来行业竞争加剧,容易冲击当前较高的估值。 对于放开免税牌照后牌照含金量是否会稀释,曾光认为,整个行业过去也是“中免+几个地方牌照”的模式。“免税行业一看牌照,二看规模。虽然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有可能影响中免未来的市场份额预期和毛利率预期,但是整体上,中免占据主导地位的格局预计不会大幅改变。” 在出境游受阻,消费回流叠加双循环的背景下,免税行业似乎驶入了黄金赛道。一片喝彩中也不乏质疑之声,一部分投资者认为待海外疫情稳定,出境游复苏之后,会对国内免税市场造成冲击。对此,周茂华认为,从大趋势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消费升级潜力释放,国内加快对外开放与政策支持,免税消费市场发展空间仍大。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社服行业分析师向记者表示,内循环是未来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基调,而免税行业是将消费力留在国内的重要环节,也能创造出更多的服务业岗位。出境游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至少仍需要1-2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免税市场对海外购物的替代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即便出境游完全恢复也无法逆转免税行业蓬勃发展的趋势。
(原标题:实探免税海南:价格媲美拼多多 岛内居民忙代购) 证券时报记者 张骞爻 李曼宁从7月实施免税新政以来,海南成为新的购物天堂。最新的免税政策里,个人最高免税额度从3万提升到10万,手机、酒类商品也纳入了免税范畴。相较于香港每次出境限额的5000元以及烟草、酒精特殊规定,海南的免税政策力度已然跃居上位。海口海关数据显示,7月1日至10月31日,海南离岛免税新政实施四个月,海口海关共监管离岛免税销售金额120.1亿元,同比增长214.1%;购物人次178.3万人次,增长58.8%;购物件数1286.9万件,增长139.7%。与销售数字一样火爆的是免税板块的涨幅,二级市场上,7月1日至7月13日高点,仅两周之内,Wind免税店指数期间涨幅高达47%。尽管该板块此后整体回调,但概念龙头中国中免和王府井今年以来的涨幅仍高达约140%。真实的海南免税店是否物美价廉?境外游复苏后免税行业是否仍然值得投资?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实地走访海南免税店并且采访多位行业专家一探究竟。海南旅游的金字招牌对于消费者而言,免税新政落地后发生了几大变化。首先是额度的提高。7月1日以后,免税额度由每人每年3万上升到每人每年10万。其次是件数放宽了,过去来海南购物,一次性只能带走香化产品12件。新政后增加到香化类产品30件,手机4件,酒类1500ML,其他件数不限。“以前小小一只口红也算一件商品,三件套的套装就算三件,12件的额度很快就用光了,现在放宽限制以后就自由多了。”每年都要来海南度假一次的胡小姐告诉记者。与记者6月初走访海南免税店不同,12月的海南迎来了全年的旅游旺季,与之相对的免税店也迎来了全年消费的高峰期。目前海口有两家免税店——海口日月免税城和海口美兰机场免税城。正值双十二购物节,叠加圣诞节和跨年的活动,日月广场免税店人流量巨大,每个柜台前都排着数十米的队伍,他们中不少兼职做着“代购”的工作。他们中间的一些人一边拍着手里的发票,一边和手机那头的顾客语音交流。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免税店的客流已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消费者,大家均表示海南免税店的价格相较于港澳地区更有优势,相当于“线下拼多多”。记者注意到,各大品牌在最显眼的地方标注着品牌折扣,三件8.5折,5件8折是常见折扣,因此呼朋唤友一起买或者囤货式购买,是海南免税店的最佳打开方式。另外一些大排长龙的柜台是有闪购活动,也就是“限时折扣”。记者随手打开天猫进行比价,雅诗兰黛爆款产品小棕瓶精华天猫旗舰店75ml对应的价格是1150元,而在日月免税店的闪购活动中,该产品200ml(100ml*2)对应的价格是1253元。在免税店中庭的一个格子间里,什么值得买APP与日月免税店联手玩起了直播带货。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这个直播间里的商品可以跨品牌跨公司进行累计折扣。是海口首家线下直播免税直选店。有意思的是,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接触到的几位海南本地代购告诉记者,因为免税政策的巨大优惠和离岛免税的要求,岛内居民绞尽脑汁做起了代购。通常的操作是买一张从海口新海港到湛江徐闻港的船票,价格仅需41.5元,就可以大量购买免税商品。当然目前的政策并不鼓励这样的行为。除了免税额度的增加,免税品品类的增加也为海南的免税消费带来增量。和过去主要以香化产品为主的国内免税不同,如今的海南免税品牌及品类的丰富堪比港澳地区。“以前来海南只能买买化妆品,现在宝格丽,罗意威这样的奢侈品入驻越来越多。”券商分析师表示,在今年疫情背景下,新增离岛补购模式,件数已突破限制,渠道拓宽后,今年离岛免税营收规模仍有望创新高。这次离岛免税新政涉及免税品类扩充,将扩大消费人群覆盖面,带动购物人次及销售额增长。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此前接受e公司记者采访时表示,“免税购物”是发展海南自由贸易港、推进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一张重要的牌,既是疫情下形成海南自贸港开局新亮点的重大举措,也是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的现实需要。免税新政助力行业复苏海南离岛免税购物经营几乎由中国中免(601888)垄断。目前,该公司在海南拥有4家离岛免税店(三亚国际免税城、海口美兰机场免税店、海口日月广场免税店、琼海博鳌免税店)。此外,中国中免正在加紧海口国际免税城的建设。今年7月1日,海南离岛免税新政正式实施,在品类、件数、行邮税门槛三方面同时放宽。二级市场上,免税板块应声大涨,中国中免股价一度飙升至8月3日249元/股的高点,公司目前已回落至220.36元/股,但年涨幅仍高达约149%,总市值达4302亿元。中国中免此前名称为中国国旅,2020年6月,公司简称才正式由“中国国旅”变更为“中国中免”。公司成立于1994年,控股股东为中国旅游集团。2009年,中国中免登陆上交所,主要从事旅行社和免税业务。近年来,免税业务成为驱动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2019年初,中国中免剥离公司旅行社业务,由此聚焦以免税业务为核心的旅游零售业务。中国中免的经营模式为,在统一向供应商采购免税商品后,通过配送中心向中免系统下属免税店批发各类免税商品,再由下属免税店销售给出入境或海南离岛旅客。其中,部分免税店考虑到运输成本等原因,由供应商直接向这些免税店发货。在免税经营领域,中国中免已是绝对龙头企业,免税行业属于国家特许经营行业,采用国企专营牌照管理,而中国中免不仅是国内最早获得牌照的公司,并且在现有的全部8张牌照中占据3张(中免、日上、海免)。另外5张则出自深免、珠免、中出服、中侨和王府井。2020年上半年,中国中免营收达到193.1亿元,负责免税业务的全资子公司中免公司由此成为全球最大的免税零售商,超越Dufry和Lotte两大免税集团。今年以来,在中国中免深耕的海南市场,公司通过积极开展折扣、满减、赠券等促销活动,培育发展离岛补购等新业态。新政落地后,中国中免亦持续加码海南离岛免税业务,包括增加海口日月广场免税店和三亚海棠湾免税城营业面积,吸纳更多国际品牌入驻,新增离岛提货点营业面积,等等。另外,在20多公里外的海口西海岸,新的海口国际免税商城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据了解,这座免税城紧邻新海港,项目总占地面积675亩,地上建筑面积92.6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28亿元人民币,由6个地块组成,预计今年年底地上主体封顶。建成后营业面积将是三亚国际免税城的两倍,成为亚洲最大的免税商城。从业绩表现看,海南离岛免税新政也成为了疫情后公司业绩向好的关键。今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冲击,免税门店客源同比大幅下降,中国中免净利润下滑逾7成。但进入第三季度,由于公司离岛免税业务同比大幅增长,特别是毛利率较高的奢侈品箱包、腕表和贵重珠宝的销售大增,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收158.2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97%,实现净利润22.34亿元,同比增长141.90%,超出市场预期。值得关注的是,截至第三季度末,中国中免存货为127.7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2.51%,这主要是由于离岛免税政策利好,海南地区备货增加所致。国海证券研报认为,中国在全球从疫情中恢复最快,国际奢侈品牌厂商逐渐认识到中国市场的消费能力,其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也有利于中国中免免税商品采购数量及品质的不断提升。总体来看,在离岛免税政策红利释放,加之出境游受阻,中高端海外消费回流的背景下,离岛免税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根据海口海关统计,截至10月31日,免税新政实施4个月以来,海口海关共监管离岛免税销售金额120.1亿元,同比增长2.14倍;购物人次178.3万人次,同比增长58.8%;当前,海南离岛免税日均销售额已突破1亿元。免税板块崛起可否持续免税行业已是大消费领域的明星板块,在行业人士看来,免税行业作为促进消费回流的重要抓手,是政策红利加持下的优质赛道。日前,在证券时报举办的“2020中国上市公司消费与投资论坛”上,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大消费组组长曾光表示,内循环的背景下,国内消费处在爆发期,中国中免今年的亮眼表现是很好的佐证。曾光表示,以中国中免为例,虽然公司是典型的央企,但是符合赛道、格局和质地的三维度模型。从赛道的角度来说,中国2019年的免税收入达500亿元,但是中国人每年的海外购物消费能达到约五六千亿元左右,国内消费仅占海外消费十分之一,在内循环以及消费回流的背景下,免税赛道长期增长空间十分可观。就免税行业的强劲吸引力,光大银行金融市场分析师周茂华认为,一是中国消费升级,旅游等服务需求快速增长,海外免税消费成为旅游伴生;二是国内消费升级对海外部分高品质商品偏好。但从趋势看,两个市场未来潜力均较大,主要是国内经济持续发展,国内消费潜力巨大,中国进入卖全球、买全球并行发展阶段,同时,随着国内免税市场服务和免税商品质量提升,与海外免税商品“同质”或更有性价比,海外免税消费将不可避免出现回流。当前,尽管业内对免税板块整体看好,但投资者仍需关注免税牌照发放带来的潜在竞争压力、出境游恢复等方面的影响。民生证券在2021年投资策略分析中指出,海南免税政策放宽后免税销售额高速增长,从长期视角看,免税行业将会持续承接海外消费回流。另外,免税企业陆续拥抱线上渠道,通过直邮和跨境电商等模式进一步提高免税销售额。但潜在风险是,免税牌照的放开如果引来行业竞争加剧,容易冲击当前较高的估值。对于放开免税牌照后牌照含金量是否会稀释,曾光认为,整个行业过去也是“中免+几个地方牌照”的模式。“免税行业一看牌照,二看规模。虽然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有可能影响中免未来的市场份额预期和毛利率预期,但是整体上,中免占据主导地位的格局预计不会大幅改变。” 在出境游受阻,消费回流叠加双循环的背景下,免税行业似乎驶入了黄金赛道。一片喝彩中也不乏质疑之声,一部分投资者认为待海外疫情稳定,出境游复苏之后,会对国内免税市场造成冲击。对此,周茂华认为,从大趋势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消费升级潜力释放,国内加快对外开放与政策支持,免税消费市场发展空间仍大。另一位不愿具名的社服行业分析师向记者表示,内循环是未来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基调,而免税行业是将消费力留在国内的重要环节,也能创造出更多的服务业岗位。出境游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至少仍需要1-2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免税市场对海外购物的替代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即便出境游完全恢复也无法逆转免税行业蓬勃发展的趋势。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下一步,发改委将会同有关方面,继续抓好《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的贯彻落实,抓紧研究提出明年重点工作安排,持续推动早期政策落地,着力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加快集聚优质生产要素,大力培育产业链、产业集群,不断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