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暂不调整 中央国家机关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微信公众号消息,为坚决贯彻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和房地产市场长效管理机制,在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过程中,确保区域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有效实施,保持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水平基本稳定,维护借贷双方合法权益,现就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自2019年10月8日起,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以最近一个月相应期限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为定价基准加点形成。加点数值应符合全国和当地住房信贷政策要求,体现贷款风险状况,合同期限内固定不变。 二、借款人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时,可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协商约定利率重定价周期。重定价周期最短为1年。利率重定价日,定价基准调整为最近一个月相应期限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利率重定价周期及调整方式应在贷款合同中明确。 三、首套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二套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加60个基点。 四、人民银行省一级分支机构应按照“因城施策”原则,指导各省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在国家统一的信贷政策基础上,根据当地房地产市场形势变化,确定辖区内首套和二套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加点下限。 五、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各省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确定的加点下限,结合本机构经营情况、客户风险状况和信贷条件等因素,明确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定价规则,合理确定每笔贷款的具体加点数值。 六、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切实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和咨询服务,依法合规保障借款人合同权利和消费者权益,严禁提供个人住房贷款“转按揭”“加按揭”服务,确保相关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七、2019年10月8日前,已发放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和已签订合同但未发放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仍按原合同约定执行。 八、商业用房购房贷款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加60个基点。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暂不调整。
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将“换锚” 新华财经北京8月26日电(记者张千千)中国人民银行25日发布消息称,自今年10月8日起,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以最近一个月相应期限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定价基准加点形成。这一变化主要针对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仍按原合同执行。 央行官网发布公告表示,定价基准转换后,全国范围内新发放首套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LPR(按8月20日5年期以上LPR计算为4.85%);二套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LPR加60个基点(按8月20日5年期以上LPR计算为5.45%),与当前我国个人住房贷款实际最低利率水平基本相当。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暂不调整。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一调整是为了落实好“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和房地产市场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定价基准平稳有序转换,维护借贷双方合法权益。与改革前相比,居民家庭申请个人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基本不受影响。 公告表示,人民银行省一级分支机构应按照“因城施策”原则,在国家统一的信贷政策基础上,根据当地房地产市场形势变化,确定辖区内首套和二套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加点下限。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加点下限合理确定每笔贷款的具体加点数值。 据了解,借款人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时,可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协商约定利率重定价周期。重定价周期最短为1年,最长为合同期限。每次利率重新定价时,定价基准调整为最近一个月相应期限的LPR。 该负责人表示,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是贷款利率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过程中,个人住房贷款定价基准也需从贷款基准利率转换为LPR,以更好地发挥市场作用。
个人房贷利率新政出炉 自10月8日起实施,存量利率仍按原合同执行 定价基准转换后,全国范围内新发放首套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LPR,如按8月20日5年期以上LPR计算则为4.85%,与当前我国个人住房贷款实际最低利率水平基本相当 中国人民银行25日公告称,自2019年10月8日起,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以最近一个月相应期限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定价基准加点形成。加点数值应符合全国和当地住房信贷政策要求,体现贷款风险状况,合同期限内固定不变。 公告主要针对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仍按原合同执行。定价基准转换后,全国范围内新发放首套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LPR,如按8月20日5年期以上LPR计算则为4.85%;二套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LPR加60个基点,如按8月20日5年期以上LPR计算则为5.45%,与当前我国个人住房贷款实际最低利率水平基本相当。同时,按照“因城施策”原则,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将指导各省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及时确定当地LPR加点下限。与改革前相比,居民家庭申请个人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基本不受影响。 此外,商业用房购房贷款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LPR加60个基点。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暂不调整。 借款人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时,可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协商约定利率重定价周期。重定价周期最短为1年。利率重定价日,定价基准调整为最近一个月相应期限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利率重定价周期及调整方式应在贷款合同中明确。 值得一提的是,在定价基准转换日也就是今年10月8日之前,已经发放和已经签订合同但未发放的贷款仍按原合同执行。
8月14日,广东省公安厅官网公示,7月监测发现44款存在违规超范围收集用户信息行为的APP,其中涉及多个金融类平台。 近来,各地监管对于APP获取用户隐私的情况愈加关注。前不久,APP专项治理工作组发文督促40款存在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的APP尽快整改,《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40款APP中有17款为金融相关APP,实属“重灾区”。对于这背后的原因,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理事肖飒向记者表示,这与行业发展的贷后催收“潜规则”有关,而监管的加强既为行业发展助力,也保证用户合法权利。 监管加强 一直以来,与借贷相关的金融类APP大多都需要获取用户手机上的各类信息。目前市场上较多情况需要获取用户的手机通话状态和识别码、通讯录、短信、通话记录的读取权限等。部分APP在用户不予授权的情况下就无法正常使用。而监管已经注意到了这些现象。 2019年1月,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的公告》。公告要求,APP运营者不收集与所提供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收集个人信息时要以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方式展示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规则,并经个人信息主体自主选择同意;不以默认、捆绑、停止安装使用等手段变相强迫用户授权,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和与用户的约定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等。 随后,各地都开始了APP的治理和监测,并且初有成效。如上海、广东、宁夏等地都对APP进行了约谈,并公示了需要进行整改的APP名称。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类APP在监管整治的过程中成为了“重灾区”。近期APP专项治理工作组发布了《关于督促40款存在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的APP运营者尽快整改的通知》,点名40款APP在个人信息手机使用方面存在问题且未公开联系方式,要求其于10日内联系APP专项治理工作组,领取整改通知,并于30日内完成整改并向工作组提交整改报告,逾期未领取整改通知或未完成整改的,工作组将建议相关部门予以处置。 在40款APP中,有17款为金融类APP。根据APP专项治理工作组的统计,截至6月11日,共收到举报信息5500余条,其中实名举报信息1800余条。从反映的问题看,占比最多的是实际收集的个人信息与业务功能无关,如金融借贷类APP收集用户通信录等,占比约31.2%。 8月14日,广东省公安厅官网公示,7月监测发现44款存在违规超范围收集用户信息行为的APP,其中涉及多个金融类平台。 同时,广东警方表示,下一步全省公安机关将继续深入开展“净网2019”专项和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行动,加大对超范围收集用户信息APP的监测力度和通报整改,强化对窃取公民个人信息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震慑违法犯罪活动。 那么,金融类APP缘何频繁出现在整治名单中,信息的违规收集,或者过度收集会对用户带来怎样的影响? 对此,肖飒表示,金融借贷类APP获取用户通讯录,一度是行业发展“潜规则”,APP通过后台抓取客户通讯录与通话记录,了解与借款人联系最紧密的人,当借款人发生逾期或失联情形时,APP可以与之前所获取的其他紧密联系人联系获取借款人最新经济状况与联络方式。如此,也能增大贷后催收的回款几率。可过度获取用户通信,当信息泄露时,用户的个人隐私与安宁生活无法保证,严重者,其他与借款人有紧密联系之人的安宁生活也将受到严重困扰。 而对于进一步加强监管、规范的举措,肖飒建议道,金融借贷类APP获取必要的用户信息是贷后管理的重要内容,目前的督促整改与通报是必要的,也是可以取得立竿见影效果的。除此之外,建议监管层通过深入行业制定更加切实可行的用户信息收集细则,规范用户信息使用范围与方法,权衡行业发展与普通借款人权利行使边界。既为行业发展助力,也保证用户合法权利。 信息多用于催收 根据此次广东省公安的公告,2019年7月,监测到某网贷信息中介平台涉嫌读取用户联系人数据、读取用户通话记录日志、允许应用程序录制音频,并指出其有用户协议,但隐私政策未单列出来。 对此,记者翻阅该平台的《隐私政策》,APP收集信息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注册信息、真实姓名、身份证信息、居住地址、电话号码、生物信息(声纹、指纹)等。确实没有明确标示通话记录、允许录制音频。 根据用户的网络投诉情况来看,上述数据可能被用来进行催收工作。 如黄女士就在聚投诉表示,由于还款日当天该网贷平台并未扣款导致了逾期。次日有催收人员打电话给她的手机联系人进行了催款。类似的,罗女士也在聚投诉上表示,有平台未经同意获取了通讯录信息,催收人员对罗女士和家人的照片进行后期修改后群发给两位通讯录的联系人。 同样是在公告中提到的另一家金融类APP立刷,其超范围收集用户信息情况包括:读取用户联系人数据;允许应用发送短信/彩信,导致意外收费以及允许应用程序录制音频,且该款APP无隐私政策。 8月19日,立刷的母公司嘉联支付通过官方公众号发布申明,公司接到相关部门监测结果后第一时间进行整改并已连续迭代APP版本,目前立刷APP线上官方渠道已为最新版本(安卓2.0.6版本)。同时,对APP超范围收集用户信息的行为均已作出整改,如:关于读取用户联系人数据方面,最新版本已默认关闭此权限,若用户在使用中需快速选择手机联系人号码,则需单独确认授权。关于允许应用发送短信/彩信,导致意外收费方面,最新版本已关闭此权限等。 那么,在不能随意获取通讯录信息的情况下,对催收工作的影响又如何?对此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催收的不规范行为近期一直受到监管和媒体的关注,如今的催收工作已经进行了较大调整,对于出现逾期的情况,更多是通过法律途径进行催收。根据实际的操作,法律催收的成本并不高同时催收效果也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