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国内机器人行业领军企业埃夫特正式登陆A股科创板,这是安徽省第三家、芜湖市首家科创板公司。 埃夫特当日股价报收于30.98元/股,涨幅达387.87%。 招股书显示,埃夫特本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13044.68万股,拟募资11.35亿元主要投入“下一代智能高性能工业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机器人核心部件性能提产能建设项目”和“机器人云平台研发和产业化项目”。 奇瑞体系孕育制造业先锋 埃夫特前身为芜湖奇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由奇瑞汽车以货币全额出资成立,注册资本200万元,2012年更名为安徽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2014年6月,埃夫特从奇瑞体系独立出来。在瞄准工业机器人这一行业后,公司形成了“面向动态性能的机器人机械本体正向设计与优化技术”等相关核心技术,并通过境外并购、消化吸收境外技术的方式,实现了快速发展。 2015年-2017年,埃夫特先后收购了意大利CMA、EVOLUT、WFC等三家公司,进入智能喷涂系统集成、智能抛光和打磨系统领域,并实现了承接汽车焊装主线的能力,拓展了汽车行业系统集成业务。 2017年,埃夫特还战略参股运动控制器品牌商Robox,并控股了境内合资公司瑞博思。通过与ROBOX的合作,埃夫特形成了“高性能机器人控制与驱动硬件技术”,“实时操作系统内核(RTE)和第三方集成开发平台(RDE)”等核心技术,解决了控制器自主化的问题,拓展了核心零部件业务板块。 “我们采取了自主研发+海外并购的发展战略,通过并购实现技术的快速补强,并在一些技术和产品上也做到了国产替代,实现公司的快速发展。”埃夫特董秘郑德安对记者说,“机器人整机上游包括三大核心零部件,分别是控制器、减速机和伺服驱动。我们率先在减速机和控制器上实现了突破和自主化,2019年减速机和控制器的自主化率分别为10%和30%,经过2019年的测试,导入效果良好,2020年将开始导入伺服系统,并进一步加快减速机和控制器的导入。随着核心零部件的导入,2019年公司整机的毛利率从2018年的18%提高到了22%。公司做过测算,未来三大核心零部件实现自主导入后,公司整机的毛利率将提高到36%。” 在经历了多轮增资、股权转让、海外并购后,目前埃夫特的发起人股东有多家私募基金和知名创投。截至2019年4月30日公司股东名册完成变更后,第一大股东为芜湖远宏,持股比例为21.47%,第二大股东为远大创投,持股比例为15.57%。其中,远大创投持有芜湖远宏95%股份,二者系一致行动人。而远大创投的控股股东系芜湖市国资委旗下的芜湖建投,由此埃夫特的实际控制人为芜湖市国资委。此外,公司员工持股平台睿博投资持有股份比例为11.61%。 未来公司有望实现较大规模盈利 公告显示,目前埃夫特尚未实现盈利,2017-2019年的净利润分别为-2734.84万元、-2211.07万元和-4268.28万元,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12489.65万元、-17005.25万元、-11402.80万元。 “这与公司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经营模式有关。”郑德安对记者说,“报告期内,我们工业机器人整机业务的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在不断提升,自主替代也在有序开展;系统集成业务开展时间较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郑德安表示,公司整体毛利率现在仍处于较低水平。不过,随着公司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自主化率的进一步提高,以及系统集成业务设计水平的提升、实施经验的积累,公司的整体竞争力和综合毛利率将不断提升。 另外,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埃夫特子公司所在的意大利、巴西、印度等国家先后成为疫情严重的地区。在此影响下,公司预计2020年上半年可实现营业收入约为45,900万元至53,500万元,同比变动-26.48%至-14.31%;扣非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为-8,800万元至-7,500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约3,700万元至5,000万元,预计2020年上半年业绩较2019年同期下降。 “截至2020年4月末,埃夫特在手订单有16.51亿元,而2019年4月底在手订单是12.45亿元,同比有大幅增长,也是近几年订单比较多的一年。”郑德安说,“很多新增订单都在巴西,这是一个新兴市场,增长速度很快,但因为疫情的影响,订单要往后平移预计3个月左右的时间,很多的收入和利润要到2021年才能实现” 发力通用工业蓝海市场 工业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发展至今其已应用于各大核心制造行业,比如汽车制造、3C电子、冶金钢铁、家具电器、食品饮料、化工纺织、塑料轮胎、陶瓷卫浴等。 来自国际机器人联合会调研数据显示,从应用结构来看,目前装配与拆卸类机器人的国产化率仅14%,焊接仅15.8%。从产品结构上分析,中国本土企业亟需重点突破产品主要包括多关节机器人产品、平面多关节机器人产品。 “在通用工业领域,国产机器人亟需解决行业应用难的问题。尽管国产品牌已在部分细分行业享有较高的市场份额,但整体来说,在通用工业领域,国内外工业机器人企业均处于起步阶段。”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说。 他表示,大部分中小型工厂由于产量小、一致性较低的问题,传统工业机器人在产品更换规格时,换产编程效率极低,且严重依赖于机器人使用方机器人操作工或维护工程师和工艺工程师的经验,后期机器人运维的成本投入较高。国产机器人亟需突破针对通用工业行业场景的工业机器人,这也是实现国产机器人换道超车的重要途径。 而在郑德安看来,通用工业将成为埃夫特工业机器人发展的蓝海市场。尤其是在“新基建”的政策背景下,未来的大批无人工厂、无人生产线、无人车间等都会刺激需求。 “机器人属于硬件设备,与制造业相关的都可以用得上,很多通用行业的领域埃夫特都有覆盖。另外,AI人工智能与工业机器人产业正在相互融合,机器人智能化趋势明显。我们将跟踪下游制造业的发展,将服务通用工业作为重点方向,针对中国通用工业智能化的痛点,在工业机器人智能化编程、快速示教、防护等级、合理负载等方面,提出贴近应用场景方案,将工业机器人产品推广至家具行业、卫陶行业、金属加工行业、钢结构行业,促进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智能化进度。”郑德安说,“埃夫特在机器人智能化方面,走在行业前列,已在江西赣州落地一个智能化共享喷涂工厂,利用机器人自主识别工件形状,加上埃夫特的工艺专家系统,实现机器人自主编程、自动规划喷涂轨迹,大大提供工作效率,并降低对工艺师和编程人员的依赖,在当地实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提高当地的智能制造水平并解决环保问题,受到当地政府和行业的欢迎,未来,公司将进一步推广共享工厂的模式” 太平洋证券在最新研报中指出,今年5月份工业机器人销量同比增长16.9%,疫情后快速复苏,调研发现工控、注塑机等企业的订单也在回暖,下游与新能源、新基建相关的领域景气度更高,所以继续看好工业机器人今年起将开启为期2-3年的复苏大势。
作为深市首份出炉的半年报,拓维信息以营收净利双位数增长的优异成绩向投资者做出了期中总结。拓维信息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3亿元,同比增长10.58%;实现净利润3607万元,同比增长23.46%。 拓维信息是行业一体化解决方案及服务提供商,华为智能硬件生产销售商。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围绕鲲鹏计算产业领域打造国内领先的“软+硬”战略正稳步推进。 硬件方面,公司旗下的湘江鲲鹏计算机产业生产线项目一期用时120天实现厂房建设并交付,目前湘江鲲鹏研发制造的服务器和PC机产品已在报告期内成功下线,生产和销售工作正有序开展。 软件方面,公司通过湖南鲲鹏计算创新中心运营来完成适配认证整合解决方案与人才培养,依托湖南鲲鹏计算产业联盟整合产业生态、行业核心合作伙伴和ISV,通过创新中心集成行业最优秀的解决方案,通过核心合作伙伴和优秀解决方案带动湘江鲲鹏硬件业务高速发展。 从半年报来看,上述战略已在公司产品营收上得以体现。分产品营收情况显示,公司软件云服务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1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9.58%,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52.27%。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高考阅卷中,拓维信息子公司深圳市海云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启用鲲鹏服务器,基于鲲鹏服务器的高性能计算、高可靠性、高能效和开放生态的优势,确保了高考评卷系统的稳定、可靠,同时还保障了作为国家机密的高考试卷的数据安全。 据了解,除了教育领域的应用外,拓维信息还在交通、工业互联网以及5G智慧园区等行业实现了多点突破。 报告期内,公司承建的湖南高速取消省界收费站项目上线以来运行稳定,真正实现零差错无争议计费。AI稽核产品于报告期内已通过华为严选市场申请,正在进行严选上市产品认证,并已借助华为渠道,以湖南高速项目为标杆,在全国进行了推广。 在工业物联网领域,公司成功中标多个卷烟厂及桌面云MES运维服务项目,全面提升客户生产制造效率、提高设备运维管理、改进配方结构、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高智能制造水平。 在智慧园区方面,公司已入围华为智慧园区总集成伙伴,成功承接并实施完成华为智慧园区灯塔项目,助力打造郑州龙子湖智慧岛全国首个基于5G+AI的智慧园区示范标杆。 拓维信息董秘龙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围绕鲲鹏计算产业领域打造国内领先的“软+硬”战略协同模式,以切入鲲鹏服务器生产和销售为重要抓手,积极打造国产化领域的行业应用,同时公司将联合华为积极布局鲲鹏生态,形成平台+生态+ISV+服务的模式抢占市场。
7月13日晚间,仙鹤股份发布了2020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预计2020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亿元至2.9亿元,同比增加106.49%至121.79%;扣非净利润预计为2.28亿元至2.45亿元,同比增加74.5%至87.51%。 仙鹤股份表示,由于疫情原因,2020年上半年度公司的一次性食品纸基包装材料与高端纸基型防疫类原材料销量大幅增加。其中,食品与医疗包装用纸系列产品预计实现销售3.3亿元至3.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6.74%至51.19%;一次性食品纸基包装材料预计实现销售2.35亿元至2.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84.60%至88.53%;医用透析纸类产品实现销售5750万元至58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0.51%至51.82%。 此外,仙鹤股份IPO募投项目2019年全面建成投产,自今年起产能得到释放,公司产品业务结构经调整优化日趋合理,综合规模效益凸显,单位生产成本下降。同时,通过优化公司上下游产业链使得营业成本整体下降,并且相比2019年同期,大宗原材料价格保持在低位,使得公司整体毛利率增长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仙鹤股份还积极布局和拓展新市场、研发新产品以及开发战略性的价值客户。报告期内,公司与众多行业知名客户形成了技术和市场上的战略性合作,在迅速实现效益,促使优势产品转化为销售和利润增加的同时,为后续的共同合作发展奠定了基础。 据悉,随着信息化、自动化的飞速发展,仙鹤股份生产的电解电容器纸应用越来越广,被广泛用于电视机、电脑、空调、特殊照明等消费领域,以及大量地在工业通讯电源、手机数码、专业变频器、数控伺服系统等5G配套设施中应用。公司作为国内重要的电子元件材料生产配套企业,产品具有下游认证严苛,质量稳定性要求高等特点。报告期内预计可以实现销售收入增加20.74%至21.6%,实现较快增长。
作为国内主要上市自主车企的长安汽车日前推出了自主研发的CS55 PLUS蓝鲸版车型,其核心竞争力蓝鲸NE1.5T发动机热效率高达40%,百公里油耗6.4L。 值得注意的是,长安汽车此前提出,要“过度研发”。作为“过度研发”,长安汽车方面的解释是资源投入不设上限,周期瞄准业内最先进水平,产品达到解决用户痛点,竞争力优势突出,实现“技术过剩”。 而作为实践上述自主研发思路的成果,蓝鲸NE 1.5T高压直喷发动机由长安本部、长安英国中心联合开发,最大功率132kw,最大扭矩达300N·m,发动机热效率高达40%,百公里油耗6.4L。从技术指标来看,其动力表现优于绝大部分同排量发动机。 在设计上,蓝鲸NE1.5T高压直喷发动机采用独特的双出口集成排气歧管,有效降低发动机排气干涉,增强排气脉冲,提升动力输出;采用双涡管电控涡轮增压,有效降低涡轮迟滞,在1250r/min即可达到300N.m的峰值扭矩,低段扭矩数据优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该发动机采用舍弗勒智能凸轮调相系统Smart phaser,可实现更快的调节响应速度。相比普通产品,相位响应速度提升大约175%,提供快速的动力响应,起步加速更快。 此外,蓝鲸NE1.5T发动机独创的“AGILE敏捷”空气导流式高效超净燃烧系统、350bar高压喷射的雾化燃油与高滚流气道形成的气流运动紧密配合,实现缸内混合均匀,快速燃烧,可精确调控机油供给的智能润滑系统,实现超低摩擦,单级催化即能满足国6b排放标准,从而实现百公里低油耗的燃油经济性。 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长安汽车集团累计销售830992辆,实现同比正增长。集团6月销售达194406辆,同比增长38.1%。其中,蓝鲸家族、冠军家族6月销售突破70000辆,占到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月销量的一半之多。(俞立严)
7月7日晚间,盛达资源发布2020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00万元-2300万元,同比下滑91.05%-89.16%。同时,结合一季报数据计算,二季度单季盈利预计为6225万元-6625万元,环比一季度由亏转盈。 仍有信心实现全年目标 盛达资源称上半年业绩出现变动的主要原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司所属矿山人员返工受限,开工较计划时间推迟1-2个月,导致公司上半年产销量较往年同期明显下降。三月末,公司采矿作业才陆续恢复;四月末,公司选矿作业才全面复工。五月份以后,除子公司金山矿业外,公司所属其他矿山企业才全面恢复产品销售。 盛达资源子公司金山矿业以前年度由于生产周期的原因,产出银锭时间较晚,上半年基本不销售,当期产品的销售主要集中在下半年。今年叠加疫情影响,金山矿业上半年未实现产品销售,但矿山采选作业已在四月下旬全面恢复,第一批银锭也将于本月完成冶炼工序,为实现全年生产销售任务打下基础。 但展望全年,该公司仍很有信心的表示下半年公司将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将通过增加作业台班,优化台班效率等方式,保障全年生产目标实现;同时抓住白银价格走势向好的有利局面,科学制定销售方案,实现公司经营效益最大化。 二季度环比扭亏为赢业绩快速修正 据中原证券统计分析,有色行业受公共卫生事件影响较大。2020年一季度,有色金属采选业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速为-15.0%,利润总额同比增速为-33.9%。 当然,随着国内公共卫生事件得到快速有效控制,复工复产进度加快,3月份以来行业回暖态势非常明显,工业增加值增速出现V型反弹。 与行业趋同,盛达资源表示,自进入二季度后,公司采选作业已全面恢复。同时自五月份开始,除金山矿业外,公司所属矿山已陆续恢复产品销售(金山矿业主要产品为银锭,矿石采选后,还需经冶炼作业)。 反应在财报数据上,盛达资源二季度的业绩也出现快速反弹与修复,由一季度亏损4325.78万元,变为二季度预计大幅盈利6225万元-6625万元,业绩修复极为明显。 券商分析指出,一季度公共卫生事件引起的停产停工对一向毛利较高的盛达资源当期业绩冲击较大。但需要看到冲击只是短期影响。从全年角度来看,在金银贵金属价格高景气的背景下,已全面复产复工的盛达资源通过原生矿产业务产能扩张带来的确定性增长和城市矿山业务破局带来的额外增量,将保障公司高速增长的大趋势保持不变,下半年公司业绩有望持续改善。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株冶集团先后完成搬迁工作,处理相关资产,投产新建项目,增添回收业务,实现扭亏为盈。在汽车、房地产等下游市场回暖的时刻,沪锌期货价格一路走高,株冶集团抓住良机推动估值修复,老国企再度焕发青春。 筹划新生产线焕发青春 根据国家安排,株冶集团清水塘生产用地由湖南株洲市政府依法收回,并对土地及相关资产补偿13亿元。然而,因整体拆迁仅就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进行补偿,株冶集团于当年计提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合计13.68亿元,导致2018年度大幅亏损达16亿元。记者走访现场时,工段长肖永强难掩心中失落:“我们株冶集团的基夫塞特冶炼炉采取一步炼铅法,不仅是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线,全球也仅有4条在运行。关停之后,这一荣耀不复存在,我心里真的很难受。” 自清水塘生产区关停退出之后,株冶集团积极筹划新生产线建设。2018年,株冶集团30万吨锌冶炼项目在湖南省衡阳常宁市水口山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实现点火投料。10万吨铅精炼及稀贵综合回收系统相继建成,于2019年上半年试生产,下半年实现正式生产。株冶集团在株洲市渌口区南洲工业园内合资设立控股子公司,新建年产30万吨锌基材料项目,目前已建成投产。 常宁市委副书记、市长吴乐胜高度评价株冶集团及新建项目:“株冶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是绿色冶炼的标杆,工业废水零排放、废气达标排放、固体废物妥善处置等都为湖南环境保护做出积极贡献。希望株冶集团将产业链,尤其是下游产业链逐步转移到衡阳地区,发挥产业链地区内集成的优势。目前,铜铅锌项目阶段性成效明显,我们的合作已经开花结果,应继续发挥企业品牌、技术等优势,把企业做大做强,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株冶集团在大力推进铅锌冶炼业务之外,还增加了稀贵金属回收业务,依托新建冶炼项目开展对金、银、铋、碲、镉、铟等资源回收,并扩展到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城市矿山资源开发和平面显示系列靶材的研发等领域。在新建项目产生效益的同时,株冶集团还积极处理搬迁资产。7月5日晚间,株冶集团公告,与中国一冶签订资产处置合同,协议总金额为2.05亿元。交易完成后,株冶集团将增加现金净流入并产生0.9亿元的资产转让收益。 修复估值前景可期 随着新建项目陆续投产,株冶集团在2019年实现扭亏为盈,实现营业收入111.91亿元,实现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7743万元。2020年一季度,株冶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4.22亿元,实现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4170万元。株冶集团总经理何献忠曾向记者表示:“今年疫情期间,公司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保持稳定生产,经济效益稳中有增,我们对二季度和全年经营业绩持有积极态度。” 广州期货有色金属分析师黎俊撰文指出:“从需求端来看,车市、房市数据表现持续向好,车市产销同比增速由负转正,表明锌市下游需求也有所好转。在利好因素增多的提振下,沪锌将呈现振荡上涨的态势。” 黎俊进一步指出:“汽车方面,5月份,我国汽车产量215.2万辆,同比增加19.00%,我国汽车销量为219.4万辆,同比增加14.48%。基建方面,面对疫情,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多条公路、铁路以及其他基建项目将有序开展,这也将对锌需求形成提振。综合来看,锌市下游相关行业数据继续向好,锌市需求将稳步回暖。” 期货分析师黎俊的观点得到从事现货交易的机构认同。上海有色金属网发布研究报告称:“2020年在全球疫情的影响下,锌价遭受两次重创,触及2016年4月中旬以来新低14265元/吨。随后,国内疫情得到控制,企业积极复工复产,3月底沪锌V型翻转一路走高。总体看,二季度冶炼厂利润逐步探底。展望三季度,加工费预计低位返升叠加锌价或有支撑,冶炼厂利润将有所好转。”上海有色网还特邀株冶集团在湖南长沙联合举办2020年铅锌峰会,届时将对国内锌冶炼行业高质量发展、冶炼厂合金一体化趋势下市场格局变化等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某券商有色金属分析师向记者表示:“随着中国抗击疫情斗争取得成绩,各方资金确认国内经济复苏势头,基本金属冶炼业务的估值开始得到修复。过去,投资者对基本金属冶炼的上市公司关注较少,今后随着估值修复行情启动,对应上市公司的关注度会得到明显提升。”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7日公布前5月我国轻工业经济运行数据:1—5月,轻工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6.83万亿元,实现利润4147.57亿元,行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07%,较前4个月提高0.2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工业1.07个百分点。 “受疫情影响,轻工业承压增长,经济运行总体延续了3月份以来恢复改善的势头,呈现出积极向好的变化。”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说。 前5月,反映轻工业运行的主要指标均呈企稳回升态势。 生产持续回升。1—5月,轻工行业工业增加值降幅比前4月收窄2个百分点,5月份主要轻工行业生产延续企稳回升态势。其中,自行车、食品、日化、塑料、轻工机械等行业增加值均为正增长,在国家统计局统计的92种轻工产品中,产量增长的品种为46个,增长面为50%。 利润明显改善。1—5月,轻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10.66万个,实现利润4147.57亿元,降幅较前4月收窄4.78个百分点。轻工行业中,农副食品、自行车、塑料制品、造纸行业利润增速较快,同比增长均超10%。 受疫情影响,我国发展面临风险挑战,轻工业为何能实现回升向好? “一方面得益于消费市场持续改善,5月,8种轻工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家电、家居行业零售增速由负转正,分别增长4.3%和3%。保障居民生活必需品类零售额继续较快增长,粮油食品、饮料类、日用品类零售额增速均超10%。”张崇和分析,另一方面,离不开不断完善的政策举措,通过支持线上展销会、推荐企业参加电商节等举措,助力企业扩大产品销售、拓展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