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湖北、江西、湖南等中部省份陆续公布了各省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称“十四五”规划建议)。 在产业规划层面,中部省份各有侧重,但都强调要增强供应链产业链韧性、打造产业链长板、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江西的“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大力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推进铸链强链引链补链。完善核心零部件、关键原材料多元化可供体系,着力补齐智能传感器、工业软件、稀土功能材料、集成电路硅片等关键领域基础部件短板。 安徽提出,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开展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推行产业集群群长制、产业链供应链链长制、产业联盟盟长制,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培育形成1个万亿级产业、10个左右千亿以上重大产业、100个左右“群主”企业“链长”企业、1000个左右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冠军”企业。 壮大数字经济、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也都写进了中部各省的“十四五”规划建议中。 江西提出,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集聚壮大数字产业。用好世界VR产业大会平台,加快产业项目落地和示范应用,努力建设世界级VR中心。 安徽提出,打造数字科技创新先行区和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建设合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争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中国软件名园、中国软件名城。做大做强“中国声谷”。加快江淮大数据中心、安徽(淮南)大数据交易中心建设。 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强化区域协作也在中部各省“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占据重要位置。在做大做强省会城市的同时,各省均强调要加快城市群建设和发展,培育区域经济动力源。 湖南提出,构建“一核两副三带四区”区域经济格局。“两副”指的是建设岳阳、衡阳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江西提出,完善提升“一圈引领、两轴驱动、三区协同”的区域发展格局,具体包括:做强做优大南昌都市圈;打造沪昆、京九高铁经济发展主轴;推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高质量发展等。湖北提出,着力构建“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具体包括:充分发挥武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的龙头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推动“襄十随神”“宜荆荆恩”城市群由点轴式向扇面式发展,打造支撑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南北“两翼”等。
“感觉自己‘锦鲤附体’,非常高兴能参与到此次数字人民币的试点活动中。”消费者王先生兴奋地对《证券日报》记者说。 12月11日20时,苏州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活动正式开启。《证券日报》记者实地走访了位于苏州市相城区高铁新城吾悦广场(下称“吾悦广场”)的线下试点,在活动开启后一个小时内,吾悦广场一楼的京东之家内就有多位用户使用数字人民币结账付款,均达到了秒付款、无卡顿。 “感觉很不错,速度很快。”消费者张先生在完成一笔数字人民币付款消费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消费体验。 《证券日报》记者与多位消费者交流沟通后发现,大多数消费者对参与此次试点活动态度都非常积极,“第一时间把6家银行的数字人民币钱包都开通了,在使用感觉上并无明显差别。”上述消费者王先生对记者表示,“开通过程非常方便,没有非常繁琐的验证过程。” 苏州试点有多个创新场景 超万家线下商户参与 对于此次苏州数字人民币试点的特色,苏州市相城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郭燕浩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称,此次共发放10万个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发放数量是深圳试点的两倍,在应用场景上,有一万余家线下商户参与。“同时,我们迎来了和京东数科的合作。也会有部分市民可以参与体验特色‘双离线支付’功能。” 他强调,此次苏州数字人民币试点有多个创新场景,包括智慧停车、停车缴费基本上都在苏州相城区全面落地。 苏州数字人民币试点开启之后,《证券日报》记者先后走访了多家试点商场及商户。在吾悦广场内记者注意到,商场门口有多个关于数字人民币的宣传标识,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的商家门前则均摆放了易拉宝,墙上也贴有“欢迎使用数字人民币e-CNY”的标识,店内柜台上摆放着二维码小立牌及“碰一碰”感应标牌。 京东之家店长沈女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说,“作为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商户之一,我们已经准备了约1个月,京东数科工作人员对商家进行POS机改造及使用培训。其实使用上并没有难度,比之前更加方便快捷,我感觉不到一秒钟就完成支付了。” 京东数科数字人民币项目经理陆云瀚向《证券日报》记者坦言,自此前参与数字人民币项目以来,也在不断探索相应的技术。“我们不会重走一条新的体验道路,希望对于商户B端来说,保证用户的体验,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更好地和用户进行沟通交流。” 六大银行“齐登台” 均完成首笔交易 据了解,作为重要的运营机构,工、农、中、建、交以及邮储六大银行均参与了此次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同时均已成功完成了苏州数字人民币试点的首笔交易。 郭燕浩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六大行全面参与了此次苏州试点。“参与试点的银行机构,都在全力以赴的支持和配合。” 根据中签者苏州市民刘先生对记者展示的数字人民币钱包显示,以建设银行(行情601939,诊股)(港股00939)数字人民币钱包为例,在查看数字人民币钱包的操作页面中,并无银行卡号显示,仅显示钱包编号,日限额为10万元、单笔限额为5万元、余额上限为5万元。钱包内部设有存入钱包、转出钱包、交易明细、钱包升级、绑定账户、修改交易密码、忘记交易密码、注销钱包、查看钱包等9项管理功能。 而在另一位苏女士的建设银行数字人民币钱包中,显示其数字钱包余额上限为1万元、单笔支付限额为2000元、日支付限额为5000元、年累计支付限额为5万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证券日报》记者发现,在数字人民币APP里六大行钱包下可开立子钱包,推送一些APP接入。 “在此次苏州数字人民币试点支付过程中,京东成为首个唯一可以连接六大行的场景。”京东数科支付业务部企业支付产品部总经理彭飞对《证券日报》记者说。 对于子钱包的特征,陆云瀚坦言,“保护个人隐私是开通子钱包的优势之一,对于像京东这样的APP来说是无法获得个人敏感信息的,可以保证用户的隐私不会被泄露。” “双离线”实现无网络支付 线上支付耗时仅0.5秒 作为此次数字人民币试点的重要亮点,“双离线”支付功能备受外界关注,该功能可实现收付款双方均在无网络环境下完成交易。 12月12日11时,《证券日报》记者在苏州天虹商场采访到了刚刚使用“双离线”功能完成支付的陆女士。她表示,之前看到宣传,知道这个新功能,所以在付款的时候启动了手机飞行模式,特意体验了一下。“大概1秒-2秒左右就完成了支付,感觉非常好,很便捷,确实解决了没有网络就无法完成付款的难题。” 而收款商户也在无网络状态下完成了收款,三只松鼠(行情300783,诊股)店长马先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们店是在天虹商场地下1层,网络信号不太稳定,这个功能(双离线)对于商家而言挺方便。”他同时向《证券日报》记者展示了从12月11日20时苏州数字人民币试点启动至12月12日11时04分,消费者在该店铺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的情况。收款设备终端显示,其数字人民币收款总金额为585.37元。 除了体验线下场景外,此次苏州数字人民币试点首次接入了电商平台消费场景——京东商城,成为此次试点的重要突破。 京东数科方面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12月11日20时00分02秒,全国首单电商平台数字人民币消费诞生。据了解,这笔消费来自苏州的一位90后消费者,其在京东商城下单,并通过数字人民币支付,支付过程耗时仅0.5秒。 而京东数科发布的苏州数字人民币24小时战报情况显示,京东场景有近20000笔订单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其中最大单笔线上支付金额超过1万元。 根据披露,在京东场景的首批数字人民币使用者中,男性占比超过女性,年轻一代成为绝对主力,80后、90后的占比总和接近八成。而出于对数字人民币这一新支付手段的好奇,有半数用户是在活动开启1小时内下单。 陆云瀚坦言,“在苏州数字人民币试点中,京东商城是全国首个接入数字人民币并同时接入6家银行的线上电商场景。接到任务后,时间紧、任务重,暂没有任何参照物和可以借鉴的对象,我们正在开辟一条道路。”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我国数字人民币的研究在不断深入,但也有多位分析师认为数字人民币距离大面积普及仍有一段距离。 “此次苏州数字人民币试点结合‘双十二苏州购物节’开展,开放度高,参与人群和商户范围更大。在试点不断成熟的基础上,未来试点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并且不断覆盖日常M0使用中的各个场景。”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数字人民币试点正在有序推进,正式上线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按照央行口径是按原计划进行,真正上线的时间点并不明确。”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文对记者表示。 中国(上海)自贸区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刘斌也向《证券日报》记者坦言,“数字人民币试点是推出数字人民币之前所必须要做的工作,并不意味着数字人民币离真正上线不远了。数字人民币真正落地还需要很多条件,包括法律法规的配套、社会广泛的认知和支持、各部委的协作、央行在技术和人才方面的储备以及基础设施方面的配套等。”
日前,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表示,当下应对数字税收进行总体研究。除了国际数字税收问题,拥有大型科技公司的国家,国内税收的研究应该适时提到议事日程。特别是针对拥有大型科技平台、拥有大型数据平台、拥有巨大消费者流量平台的数字税收研究需要提上日程。 数据税被频频提起,有其发生的必然性,不过,虽然数字税引起热议,但它的概念是比较含混的。 首先要弄清楚数字税是什么。从研究层面上来说,数字税包含两个含义,就国际层面而言,备受关注的是OECD经济数字化的税收解决方案,其关注点在于跨国的互联网公司、数字巨头所创造的巨额利润在不同国家之间的分配问题,这需要国际间多方协调解决。而我国引起热议的数字税,是一种国内税的概念,是一种数字服务税,关注点在于对对拥有大型科技、数据、消费者流量平台的国家的针对性研究。 那么为什么各方对数字税越来越重视?近十年来,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在持续扩大,质量效益明显提升。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市场规模为358402亿元,数字经济占中国GDP的36.2%。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7.7%。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数据和其他生产要素一样,已经逐步渗透在整个实体经济运行的过程中,数字经济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随着数字经济的日益发展,数字税可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 一方面,数字税有利于消除负外部性。数据”作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生产要素,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根基。但由于产权的缺失,企业或个人不当地使用个人隐私数据,就会容易产生负外部性,即企业或个人的滥用数据的行为会对这项活动参与者以外的人造成负面影响,在负外部经济的情况下,滥用数据的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数据也可以成为数字经济前进路上的拦路虎,而征税则是消除负外部性的良方。 另一方面,是否征收数字税还关乎税收公平和效率。如果数字企业的用户遍布全国各地,但是只有数字企业所在地和数字企业本身获得了可观的税收和收入,用户数据是平台的价值来源,不应是免费的,不征收数字税显然损害了公平和效率。 但是,当前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应该做等于马上做吗?征税有利于税收公平,但是公平不是绝对的,我们期望数字税既要尊重市场规律和技术创新发展所带来的数据流动的趋势,也要在数据税收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平衡,这其实是很难做到的。就目前而言,我国推行数字税还存在诸多困难,也没有必要为了税收的公平和效率盲目采取行动或做出牺牲。 一方面科学的税收规则难以确定。首先税收基数就难以确定。数据流通产生价值,这种价值来源于用户,因此用户理应享受平台创造的收益,利润的大头应该国家拿来全民共享。而要让用户能够享受这种收益,那么首先关于用户数据销售的收入就应纳税,听起来合情合理,但是落实起来却略为困难,科学计算应纳税收入是一件十分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如何监管、向谁征收、应该征多少税”都难以界定。 另一方面,数据税也无法发避免成本转嫁的问题。虽然目前数字税到底是什么性质的税收尚未明晰,但就其性质来说,更像间接税。税负能否转嫁取决于供求关系,强势的一方总是可以转嫁税负,当前,数字化企业存在技术优势且竞争着较少,相对具有垄断性,垄断就具有定价权,这意味着这些数字化企业可以人为抬高定价以转移收入,最终承担税负的还是用户。 这几年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迅猛,可以说在电子商务、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工业智能化等领域,都处于世界前列,这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税收政策、行政政策与环境上的宽松,发挥了重要的鼓励作用。当前数字经济已经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中长期动力,如果在规则尚不成熟时,贸然征收数字税,将导致我国互联网等数字化企业在国内外都面临更大的税收负担。同时征收数字税可能难以在税收公平和支持创新之间寻求合适的平衡,稍有不慎就会打压我国数字经济欣欣向荣的好势头。 因此,就目前而言,我国还没有到大规模征收数字税的阶段,税负公平、社会福利等多方面条件都还不成熟,征收成本会比较高,征税难度会比较大,可能会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探索数字税的落地,就维护国际市场而言,中国需要和国际接轨,共同推进全球经济的数字化进程。就国内数字经济发展而言,未来,数字经济的体量会很大,当数字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税收可以作为一个调节手段,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这关系到国内税制进化。 因此,现阶段数字税作为一项研究还是合适的,可以开始进行试点。积极借鉴国际经验,立足于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市场规模、技术水平等国情,加强研究,因地制宜,但落实到具体行动层面,实际上还未完全成熟,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摸索。(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
十四五期间,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仍十分重要,而其中优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可以帮助低收入群体,主要是农村居民增加财产性收入,对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至关重要的。 上周末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并就明年重点工作展开部署。会议强调,宽松宏观政策要稳步退出、不急转弯;坚持扩大内需,从“供给侧改革”过渡到“需求侧管理”;强调风险化解,对地方政府债务、高杠杆、银行不良以及逃废债风险加以防范;坚持房住不炒;强化反垄断和金融创新监管等。 同时,明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对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意义非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等八大重点任务,不仅是短期要求,更是贯穿十四五整个阶段的重要安排。 结合此前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来看,笔者认为,实现科技引领的超越、人民币可兑换、农村土地市场化,可能成为“十四五”新发展阶段的三大突破。 科技引领战略的突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突出强调科技创新地位,提出“坚持战略性需求导向,确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并提出一系列强化科技创新具体措施。与此同时,十四五规划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预计“十四五”期间,对科技研发投入的考核和支持要求将显著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半导体、新能源、医药医疗等领域将成为主攻方向。 近年来,中国高技术行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中国高质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例如,2019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3.1个百分点。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5.8万亿,占GDP比重36.2%,数字经济名义增长15.6%,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约7.9个百分点。疫情之下,科技在强化社会公共安全保障、完善医疗救治体系、健全物资保障体系、助力社会生产有序恢复等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当然,尽管近年来中国在技术领域发展迅速,但其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与美国相比,中国在部分“高尖端”技术方面仍然滞后,如美国在半导体集成电路领域基本形成技术垄断地位。同时,在专利转化率、高科技企业附加值、科技人力资源密度等指标来看,中国亦与美国有较大差距。 但是,中国在数字经济领域反而在实现弯道超车,尤其是在5G建设和金融科技、移动支付等领域。近年来,国家层面上各项鼓励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不断出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数据与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等一样,都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新基建投资加快,根据工信部研究,2019年中国数据中心IT投资规模达3698.1亿,预计2020年这一规模将增长12.7%,到2025年,预计投资规模将几乎翻倍。 此外,当前全球15家最大的数字公司全部都来自美国和中国,没有欧洲和日本的。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59.6%,拥有世界规模最大的单一市场和数字科技用户、最丰富的行业形态和供应链。根据IDC预测,中国的“数据圈”从2018年至2025年将以30%的年平均增长速度领先全球,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增至48.6ZB,而美国预计只达到30.6ZB。 当前,世界经济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美国对华技术打压加码,十四五阶段,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数字科技、数据等数字化、高科技红利正在替代人口红利、市场红利,成为下一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助力,对于实现高质量增长十分关键。 人民币可兑换的突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十四五规划强调“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坚持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选择,营造以人民币自由使用为基础的新型互利合作关系。” 虽然文件提到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但笔者认为,十四五期间以人民币自由兑换为基础的国际化将迎来最好的时机。今年以来,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吸引力持续增强,贸易项下人民币使用规模持续扩大,今年三季度,在货物贸易项下,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继续扩大,结算使用规模突破1.2万亿元,同比增长14.2%。与此同时,中国已经在数字货币实践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数字货币从技术上为人民币跨境支付提供了可行性。 央行行长易纲在今年10月外滩峰会演讲时提及,构建新发展格局、扩大金融业开放,统筹推进金融服务业开放、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12月11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调降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25下调至1,意味着资金流出的管制有所放松,人民币国际化或将进入快车道。 展望未来,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打造形成双向流动、更加均衡的跨境资本流动格局或是人民币国际化推进的重点。正如笔者在此前专栏文章《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再逢良机》提到的,当前中国资本管制的非对称特征,即整体更鼓励流入,但对流出限制较多,也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人民币上涨的压力。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建议一方面扩大金融开放,一方面放松管制措施,鼓励企业走出去,加速资本双向流动,这样既有助于维持汇率稳定,亦能为人民币国际化提速创造良机。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突破 当前中国土地所有制仍处于“二元”分离状态,农村土地流转的障碍重重,且补偿过低,土地用途转换时,农民享有增值收益有限,而这也制约了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及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十四五规划中提及“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 在笔者看来,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支持内需增长的重要一环。过去十余年,得益于城镇化过程和惠农政策的实施,我国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已有不同程度缩小,但整体来看,差距仍然不低。2020年新冠疫情黑天鹅事件的出现,居民收入差距亦有所扩大,并成为制约消费整体回暖的重要因素。根据疫情后不同收入群体的线上消费特征来看,低收入群体疫情后消费购买力下降持续时间较长,近期虽有所恢复,但仍弱于疫情之前,相比之下,高收入群体受冲击要小一些。 因此,十四五期间,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仍十分重要,而其中优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可以帮助低收入群体,主要是农村居民增加财产性收入,对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至关重要的。
实现科技引领的超越、人民币可兑换、农村土地市场化,可能成为“十四五”新发展阶段的三大突破。 上周末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并就明年重点工作展开部署。会议强调,宽松宏观政策要稳步退出、不急转弯;坚持扩大内需,从“供给侧改革”过渡到“需求侧管理”;强调风险化解,对地方政府债务、高杠杆、银行不良以及逃废债风险加以防范;坚持房住不炒;强化反垄断和金融创新监管等。 同时,明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对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意义非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等八大重点任务,不仅是短期要求,更是贯穿十四五整个阶段的重要安排。 结合此前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来看,笔者认为,实现科技引领的超越、人民币可兑换、农村土地市场化,可能成为“十四五”新发展阶段的三大突破。 科技引领战略的突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突出强调科技创新地位,提出“坚持战略性需求导向,确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并提出一系列强化科技创新具体措施。与此同时,十四五规划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预计“十四五”期间,对科技研发投入的考核和支持要求将显著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半导体、新能源、医药医疗等领域将成为主攻方向。 近年来,中国高技术行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中国高质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例如,2019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3.1个百分点。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5.8万亿,占GDP比重36.2%,数字经济名义增长15.6%,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约7.9个百分点。疫情之下,科技在强化社会公共安全保障、完善医疗救治体系、健全物资保障体系、助力社会生产有序恢复等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当然,尽管近年来中国在技术领域发展迅速,但其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与美国相比,中国在部分“高尖端”技术方面仍然滞后,如美国在半导体集成电路领域基本形成技术垄断地位。同时,在专利转化率、高科技企业附加值、科技人力资源密度等指标来看,中国亦与美国有较大差距。 但是,中国在数字经济领域反而在实现弯道超车,尤其是在5G建设和金融科技、移动支付等领域。近年来,国家层面上各项鼓励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不断出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数据与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等一样,都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新基建投资加快,根据工信部研究,2019年中国数据中心IT投资规模达3698.1亿,预计2020年这一规模将增长12.7%,到2025年,预计投资规模将几乎翻倍。 此外,当前全球15家最大的数字公司全部都来自美国和中国,没有欧洲和日本的。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59.6%,拥有世界规模最大的单一市场和数字科技用户、最丰富的行业形态和供应链。根据IDC预测,中国的“数据圈”从2018年至2025年将以30%的年平均增长速度领先全球,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增至48.6ZB,而美国预计只达到30.6ZB。 当前,世界经济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美国对华技术打压加码,十四五阶段,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数字科技、数据等数字化、高科技红利正在替代人口红利、市场红利,成为下一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助力,对于实现高质量增长十分关键。 人民币可兑换的突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行情601099,诊股)伙伴关系协定。十四五规划强调“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坚持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选择,营造以人民币自由使用为基础的新型互利合作关系。” 虽然文件提到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但笔者认为,十四五期间以人民币自由兑换为基础的国际化将迎来最好的时机。今年以来,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吸引力持续增强,贸易项下人民币使用规模持续扩大,今年三季度,在货物贸易项下,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继续扩大,结算使用规模突破1.2万亿元,同比增长14.2%。与此同时,中国已经在数字货币实践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数字货币从技术上为人民币跨境支付提供了可行性。 央行行长易纲在今年10月外滩峰会演讲时提及,构建新发展格局、扩大金融业开放,统筹推进金融服务业开放、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12月11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调降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25下调至1,意味着资金流出的管制有所放松,人民币国际化或将进入快车道。 展望未来,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打造形成双向流动、更加均衡的跨境资本流动格局或是人民币国际化推进的重点。正如笔者在此前专栏文章《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再逢良机》提到的,当前中国资本管制的非对称特征,即整体更鼓励流入,但对流出限制较多,也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人民币上涨的压力。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建议一方面扩大金融开放,一方面放松管制措施,鼓励企业走出去,加速资本双向流动,这样既有助于维持汇率稳定,亦能为人民币国际化提速创造良机。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突破 当前中国土地所有制仍处于“二元”分离状态,农村土地流转的障碍重重,且补偿过低,土地用途转换时,农民享有增值收益有限,而这也制约了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及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十四五规划中提及“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 在笔者看来,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支持内需增长的重要一环。过去十余年,得益于城镇化过程和惠农政策的实施,我国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已有不同程度缩小,但整体来看,差距仍然不低。2020年新冠疫情黑天鹅事件的出现,居民收入差距亦有所扩大,并成为制约消费整体回暖的重要因素。根据疫情后不同收入群体的线上消费特征来看,低收入群体疫情后消费购买力下降持续时间较长,近期虽有所恢复,但仍弱于疫情之前,相比之下,高收入群体受冲击要小一些。 因此,十四五期间,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仍十分重要,而其中优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可以帮助低收入群体,主要是农村居民增加财产性收入,对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