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试点活动于12月底收官,这也是继深圳后第二个进行公测的城市。本次活动自12月5日开放预约,持续了近一个月时间。据悉,有超14万人“尝鲜”数字人民币。 12月29日,北京也有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落地。记者获悉,启动应用场景测试的店铺使用升级后的工行POS机,可以通过扫用户数字人民币钱包中的付款二维码,也支持用户“碰一碰”付款。 数字人民币测试在这一年间无疑按下加速键,从4月央行数研所公布首批试点地,深圳、苏州两地先后公测,再到第二批试点地区名单流出,多地俨然赛马模式。此外,应用场景也从机关单位、银行内部,拓展至餐饮、商超等小额高频零售支付场景。 两轮公测 消费红包2770多万主要用于商超、餐饮等 数字人民币正式揭开神秘面纱,是从公测开始的。10月,深圳市联合央行开展“礼享罗湖数字人民币红包”活动,约两个月后,苏州市联合央行开展了“双12苏州购物节”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试点。 两轮公测共有超过260万人参与抽签,最终15万中签的幸运儿中,有14.42万人成功领取红包,占比均超过95%。消费金额上,两轮测试共消费红包金额2770余万元。深圳官方透露,有部分中签个人还对本人数字钱包进行充值,充值消费金额90.1万元。 两次公测也有一些不同之处。如深圳试点范围在罗湖区的3000余家商户,苏州试点覆盖全市近万家商户。苏州试点活动还有几大新增亮点,包括首次支持京东商城线上消费,“双离线”支付测试等。
北京市首个央行数字货币应用场景在丰台丽泽落地啦!今天上午,丽泽桥西的金唐大厦,一家名为漫猫咖啡的咖啡店内启动了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测试,获得授权的消费者已经可以用数字人民币钱包支付购买各类商品了。 数字人民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并向公众兑换,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与纸钞和硬币等价,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支持可控匿名。目前数字人民币体系已基本完成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和联调测试等工作,经过了深圳、苏州、雄安、成都等城市试点测试后,此次是首次将应用场景在北京试点应用。 获得授权的消费者下载了数字人民币钱包后,就能用数字货币了。支付时,不仅能“扫一扫”,还能“碰一碰”。除和微信、支付宝类似的扫描支付外,还可以离线支付。将手机切换为飞行模式,打开数字人民币钱包上滑付款,选择碰一碰的支付方式,并先点击设置界面打开NFC,随后与商户的数字人民币钱包靠近碰一下,支付就完成了。 直观感受,使用央行数字货币支付和使用微信、支付宝差异不大,但本质上有所不同。微信、支付宝只是支付工具,通过这两种渠道使用的仍然是个人银行卡里的余额;而数字货币则是央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等同于现金,数字人民币可以在没有信号、网络时,通过两个手机碰一碰便可完成转账、支付等一系列操作,就像用纸币支付一样。 专业人士介绍,数字货币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从宏观层面看央行可以提升对货币运行监控的效率,丰富货币政策手段,防范金融风险,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从微观层面看可以提升支付的快捷性和安全性,通过密码加密可以追溯货币的源头去向,也省去很多纸币流通环节造成的浪费和污染。 作为本市首个数字货币应用场景试点的落户地,丽泽商务区也是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在地。数字货币技术应用将作为丽泽商务区重点发展的产业,商务区将依托数字货币研究所,积极推动数字货币、智能保险等改革试验与测试应用落地,打造金融科技创新发展高地。商务区还计划建设数字金融科技产业园,拓展特色金融科技应用场景,营造全面开放的数字金融发展生态,将商务区建设成为设施完善、市场活跃的数字金融创新示范区,抢占数字金融发展制高点,推动数字金融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同时商务区还将通过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试点任务的深化落实和先行先试,积极推进“两区”建设。
12月29日,“中国城市数字经济论坛·2020”之“数字‘智惠’健康城市”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聚焦后疫情时代数字健康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共话智慧医疗、智慧城市建设的“蓝海”前景。 与会嘉宾就后疫情时代“数字健康”的服务特点和优势进行分析,共同探讨传统医疗向互联网健康医疗转型升级的前景未来,并对智慧城市的建设提出构想。 平安智慧城市智慧医疗CEO谢震中表示,后疫情时代,“服务”已经成为数字健康领域的关键词。经过这次疫情,智慧医疗有了相对迅速和完善的应对流程。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技术赋能医疗、优化医疗的价值充分显现,已经可以运用科学技术解决突发公共事件下的社会民生问题。国务院提出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以来,“五个一”服务行动的落实,真正解决了数字化医疗的痛点,实现了各个平台的互联互通,让智慧医疗发展实现全面提速。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毛颖将互联网医疗与传统医疗行业进行了对比。他认为,数字健康已经在多个领域融入到了传统医疗行业,电子病例、线上诊疗、人工智能影像阅片等,已经成为现代医疗不可缺少的部分,虽然无法替代医生与患者面对面的体格检查、手术操作的作用,但却是对传统医疗的有力补充。 随着中国社会步入老龄化时代,如何提供适合老年人的数字医疗服务成为现场嘉宾讨论的热点。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于凤霞认为,基于移动终端的新型设施可以通过使用迭代来完善老年人的数据库。 谢震中分享了平安的“一碗汤”服务,即通过智慧医疗技术的下沉,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家门口医疗服务,从家到服务点的距离恰好是“一碗汤不会凉”的距离。如平安智慧医疗与复旦大学附属五官科医院研发的智能眼部筛查OCT系统,能为社区老人随时提供快捷筛查,看病直连对口三甲医院。近日,智慧医疗还联合了多位知名眼科专家及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等单位共同启动了“AI辅助社区老年人群眼病筛查及流行病学调研研究”,将面向上海市近20社区约2万多人群开展青光眼疾病筛查。 疫情让数字医疗发展实现跨越式提速。疫情防控期间,中国平安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赋能智慧医疗全新升级,全方位助力疫情防控的成效显著,在疫情预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发挥支撑作用,并在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中发挥重大作用,帮助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今年9月,平安集团正式对外公布了平安医疗健康生态圈战略,展现了平安集团对于医疗健康发展的重视。智慧医疗打通纵向医疗体系,为卫健系统、医院以及医生进行科技赋能。 而旗下的平安好医生成为中国领先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目前服务于3.46亿用户,聚集全国近万名专家,已建立起强大的线下服务网络,为患者搭建求访名医的快速通道,通过推出多层会员体系的健康管家服务,为每个用户及每个家庭提供有温度的健康管理。 平安医保科技还深耕医保改革最受关注的支付端,通过为两保(医保、商保)、三医(医院、医生、医药)提供系统、服务和数据赋能,将企业自身的发展融入到整个社会医疗体制改革的快车道之中。 中国平安表示,未来将携手医疗生态圈核心企业,联合各界合作伙伴,以领先科技助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更好实现分级诊疗,提供真正惠民便民的医疗服务。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盘和林认为,完善反垄断机制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必然要求,而做好反垄断的关键在于对资本扩张的合理管控。只有提高资本控制力,健全前瞻性监管,才能进一步提升反垄断监管的效率,推动数字经济健康长远发展。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21年经济工作中的八项重点任务,“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被列为其中一项,引发各界关注。 经过多年发展,从生产链到需求链,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从企业监管到社会治理,都有数字经济的身影。数字经济将分割的行业借助数字产业链串在一起,将分离的产业链通过高效的供需匹配啮合在一起,融合性成为数字经济的优势。而这种融合性的背后,伴随着资本扩张。 数字技术的研发迭代越来越需要外延性,而这种外延性需要资本的流动。数字经济的技术包含了大数据、5G等多种细分技术的综合应用,这些科技的研发需要一定的联动性,这个过程必然伴随着企业的投资。数字经济的跨界经营和合作也会带来资本的扩张。 虽然说资本扩张有利于串联起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然而,也带来了严峻的垄断问题。实际上,在这些行业融合、产业链整合的背后,是数字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的结合,根本上的要素垄断规律并没有改变,占据要素优势的企业仍然会获得垄断地位。而垄断将严重影响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降低市场效率,侵犯消费者权益,同时还会阻碍行业整体的创新进步,挫伤其他小微企业的积极性。 为了促进数字经济的健康、安全发展,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反垄断监管,最为关键的就是对资本无序扩张的监管。在传统的资本监管中,由于分业经营,资本流动范围有限,资金监管较为容易,而数字经济的资金流动更具有广泛性和隐蔽性,还会伴随其他无形资产,比如信用,这些都降低了监管机构对于资本的控制力。 对资本无序扩张的监管要有前瞻性意识。当前,监管机构充分认识到未来可能面临的金融风险,采取了及时的措施。数字经济时代,资本扩张的速度和范围都显著增大,经常有人以“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形容资本快速扩张的力量。因此,要加强前瞻性的监管,滞后的监管在数字经济时代有可能带来较大损失。 资本天然是逐利的,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有序、合规的资本扩张,对于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政策面所持续支持推动的。我们应充分意识到,因噎废食并不是我们反垄断的目的。我们应当允许正常的资本流动,比如发展具有更加普惠性质的小微金融服务等,资本的有序流动才能更好地发挥数字经济融合性的优势。 除此以外,以竞争促监管的思路也值得我们借鉴。在进行反垄断监管、限制资本无序扩张的同时,可以进一步降低民间资本进入的门槛,增加市场的竞争程度,通过增加资本来源的多样性来削弱单个资本的影响力,从而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 完善反垄断机制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必然要求,而做好反垄断的关键在于对资本扩张的合理管控。只有提高资本控制力,健全前瞻性监管,才能进一步提升反垄断监管的效率,推动数字经济健康长远发展。
原标题:您想知道的数据资产、数字账户与要素市场如何发展,全在这里了…… 12月25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互联网银行专业委员会在北京召开 数据资产、账户与要素交易流转机制研讨会,并发布《数据资产、账户与要素交易流转机制研究——基于银行保险机构的实践》报告。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副秘书长杨农,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互联网银行专委会主任委员、百信银行行长李如东出席会议并致辞。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等金融主管部门和网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有关领导应邀出席会议并指导点评,与来自北京市海淀区、平安银行、浦发银行、百信银行,京东数科、微众银行、《银行家》杂志、律师事务所、咨询公司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数据资产、数字账户与数据要素交易流转展开深入讨论。 1 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和关键生产要素 数据资源广泛存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引擎。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副秘书长杨农在致辞中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化浪潮蓬勃兴起,数据作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和关键生产要素的地位日益凸显。金融业作为数据密集型和科技驱动型行业, 如何高效配置数据要素,充分发挥金融业数据要素的经济与社会价值,已经成为金融管理部门、行业协会、从业机构和广大金融消费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互联网银行专委会主任委员、百信银行行长李如东表示,当前数据已作为新型生产要素被纳入国家战略,未来将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要素一起融入到经济价值创造之中,成为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今天发布的报告在互联网银行专委会的组织指导下, 聚焦数据资产界定、数字账户实现和数据要素估值流转三个关键环节,充分体现了参与单位的集体智慧,相信对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金融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中国生产力学会副秘书长、《银行家》杂志主编、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执行站长王力表示,数字资产是指经济主体在参与社会生产活动中所创造、获得、积累、交易的具有明确产权权属关系且能为拥有者带来预期经济利益,并以数字形态存在的经济资源。数字资产具备三大基本要素,一是产生于生产经营活动中,二是有明确的权属关系,三是以数字化的形态存在。 平安银行平台金融中心负责人陈松勇介绍,平安银行构建数字银行、生态银行和平台银行三张“名片”,通过打造天地一体化的星云物联网计划,帮助企业与其资产连接,为企业提供有效和可视化的资产监控与控制服务,同时通过构建统一的数字账户等举措,归集和管理相关数据,实现数据流转并产生价值,最终承载万亿级供应链及数字金融资产。平安银行致力于通过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微众银行金融科技资深研究员徐磊认为,数据作为生产要素,要发挥生产力需满足四个条件,一是产权清晰,二是价值稳定且能存储,三是价值可评估,四是价值可流通。 2 数据资产仍处发展初期尚待大量破题 目前, 广大机构尤其金融机构在推动数字化转型、挖掘数据价值方面走在了前列,但仍存在诸多障碍。 李如东表示,当前实体企业、金融机构等都在加紧开展数字化转型,但如何高效配置数据要素、将数据资源转化为有价值的数据资产, 还存在着战略路径不清晰、基础设施不完善、资源供给不足等现实问题。 北京市海淀区政府特聘专家靳晖指出,数据交易目前仍未根本性破题,难点在于数据本身具备可无限复制的特性。同时,在以欧洲个人信息保护标准GDPR为代表的各国监管之下,数据的跨境流动也仍面临成本、渠道等方面的诸多限制。目前,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市正在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验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两区),通过“数字贸易港”探索数字领域开拓创新。其中,探索制定数据跨境流动规则是一个重点任务。 浦发银行创新实验室负责人万化认为,目前金融业的基础设施、应用系统架构等仍处于信息化向数字化演进的阶段,银行的数据分析也大多处于对现有信息系统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数据服务“产品加工”阶段,从“数据产品”化,到“数据资产”化,进而实现有序的“数据资产”市场,需要用系统工程方法思维,注重顶层设计的体系规划,从成熟领域着手实现路径,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徐磊表示, 当前数据使用面临三大问题:一是产权难界定;二是数据割裂在不同的人和机构手中,形成数据孤岛;三是数据易泄露、难追踪。 会上专家还以保险行业为例介绍称,保险销售线上化的趋势带来一系列需要多重核验的问题——首先是服务对象的真实性,其次是信息是否充分、准确、完整,再者是传输渠道是否安全、交互信息是否准确、所缴纳费用及退保资金是否安全、个人信息传递是否安全,等等。 专家表示,目前我国数据资产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金融机构普遍感到方向明确、使命艰巨、资金充足,但抓手不够。专家提出,受成本、能力等限制,部分中小银行的基础数字化能力仍相对落后,需要低成本、高效的第三方平台来推动整个产业的数字化改造,真正提升产业的数字化水平。 与会专家表示,由于发展创新迅猛、法律法规要求相对宽泛、部分从业机构法律意识不足,目前互联网大数据行业边界不清且存在诸多灰色地带。从业者应对相关法律及合规要求高度重视, 不仅是“不违法”,更是“别犯罪”。 3 多措并举平衡数据安全与创新发展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是连接金融业及其他产业的核心纽带之一, 只有把数据安全、风险防范、价值挖掘做好做实,才能促进金融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万化建议,从数据秩序的建立和供给侧角度来看,应进行整体设计并形成完备的基础设施,对数据采集的安全性、参与者合规性进行有效度量,才有可能构建数字资产的健康生态。 针对如何提升数据资产的价值,王力建议,一是完善要素市场的维度,二是加大数字货币试点的维度,三是强化数字治理的维度,四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维度。 数据安全方面,专家建议,一方面金融机构要格外注意数据采集的安全合规性,另一方面监管应协同各方在联邦学习、多方安全计算等领域进行创新和探索,形成相对全面、安全的解决方案,还应协同推进形成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行业及国家标准。 徐磊建议,要打造新型的数据基础设施,通过“数据新基建”实现数据的安全存储、可信传输和协同生产。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艺表示,应在理论及立法方面重视对数据资产的界定,及其在账户中的流转问题、权属问题。 会上专家们表示,随着新技术应用及模式的推陈出新, 监管需同步统筹风险评估、评判、分析等安全措施,做到安全与发展并行。应鼓励容错试错,通过迭代创新来把握规律,鼓励行业通过团体标准先行先试,可考虑通过监管沙箱引领创新规范发展,把握好发展与安全的平衡。 (结束)
核心阅读文化产业数字化是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集中体现。如何通过数字化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从而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成为重要课题文化产业数字化的目标是不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文化体验供给,数字化带来的技术便利和手段升级,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实到内容生产的优化精进、创造创新上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沙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考察时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文化产业数字化是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集中体现。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十四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大任务。如何通过数字化,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从而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成为重要的课题。激发创造活力催生新型业态文化生产领域的变革总是与科技进步息息相关。历史上,印刷技术带来图书出版、报刊、广告、新闻等行业勃兴,电信技术则带动电影、电视、广播、唱片等业态崛起;如今,信息技术进步正给文化生产带来又一次重大变革,这就是方兴未艾的文化产业数字化。目前,文化产业数字化在两条道路上齐头并进:一是新产业的兴起,二是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前者指的是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为依托形成的新型文化,包括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乐、短视频等;后者则是文博业、图书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演艺等传统业态,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转型升级,包括其中涌现的数字博物馆、数字出版、数字影视、数字音乐等。从文化发展角度来说,数字化大大激发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一方面,数字技术促进文化创作、传播和接受方式的创新,让精品内容实现多元化衍生。以敦煌为例,因地域和气候等原因,当地只有一半时间是有效旅游时间,但通过借力现代科技,创建数字敦煌网络系统,公众足不出户便可以享受到全方位的数字游览体验。数字敦煌将敦煌的艺术和文化魅力在更大的时空范围中展示和传播,甚至在海外也培育了大批消费群体,这就是数字技术的优势。一些网络文学作品通过数字技术挖掘,实现在影视、动漫、出版、听书等多种业态的开发。另一方面,凭借开放性、低门槛和互动性优势,数字化技术缩小数字表达鸿沟,激发了亿万普通民众的创新创造潜力,为优质文化产品内容生产聚合广泛的创作主体。从产业发展角度来说,数字化有助于延长文化产业链,促进结构优化,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高文化含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价值统一的产品,将成为数字化时代的宠儿。在追求文化和数字技术高度融合的过程中,产品形态日益丰富化,消费日益个性化,新的商业模式也将层出不穷。数字化还为文化产业转型提供新动能。这其中既有产品和服务转型,比如报业、出版业正走向数字化;也有业态转型,网络电影、网络自制剧、网络综艺日益丰富文化消费生活;还有发展方式转型,集聚发展是文化产业发展重要特点,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展开,文化产业集聚方式渐渐从企业集聚、项目集聚发展到要素和业态集聚,互联化程度越来越深。把握消费需求变化创新文化产品供给旺盛的文化消费是文化市场繁荣的反映,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随着各类数字化技术不断应用于文化生产,文化消费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反过来,消费作为需求侧的驱动力,又助推文化产业数字化不断完善,催生催熟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数字内容成为文化消费的重要需求。网络文娱市场规模正在超越传统娱乐市场,成为文娱市场的主体。“十三五”时期,网络自制剧数量已经超过各卫视频道播放的电视剧数量,网络自制综艺时长也已赶超各卫视制作的综艺节目。网络文学成为文学创作的生力军,不仅数量惊人,质量也在不断提升,并成为影视IP的主要来源。这一切都说明,文化消费中数字内容占比越来越重。文化消费的互动需求和社交属性凸显。与传统文化消费的单向性不同,从时下流行的弹幕文化可以看出,人们在文化消费过程中越来越注重话题分享和即时交流。互动短视频、互动影视剧、互动小说等文化产品的出现,也反映出消费者参与内容制作的共创式的文化生产和消费形态。文化消费的社交属性和社群特征,可以借数字化技术实现最大程度的满足。互联网文化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定位不同偏好的用户群体,实现了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精准投放,推动文化内容创作向精细化和品质化方向发展,促成供需两侧的良性互动。场景式文化消费需求旺盛,“体验”成为当前文化消费关键词。如今,文旅融合过程中的场景式消费越来越受关注。比如,集合了AR导航、360度视觉效果等功能于一身的APP“一部手机游云南”,将线上游览与线下游览结合起来,推出200条精品线路,其中包括电竞文创村、历史文化主题体验线路、动漫主题扎染国潮服装等。场景式消费凸显了消费者希望获得的不再是一个孤零零的文化产品,而是更有故事和情感附加值、全身心、全方位的文化体验。人工智能、增强现实、5G等技术应用为改善文化体验提供了可行途径,甚至把高品质的体验发展为一种具有高价值量的消费形态。近年来演艺、展览、网络游戏等都在引入沉浸式艺术,为的就是给观众提供身临其境的体验,满足其文化需求。加大数字化研发应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呈现的新趋势,很多都和数字化技术息息相关。如传统文化通过科技方式实现广泛传播, 5G发展为文创产业带来更多机会,基于大数据的文化创作正在普及,区块链对于文化版权保护的探索,移动支付与知识付费进一步激活文化需求,等等。“十四五”时期,随着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的实施,以下几个方面将成为产业发展的着力点。依托“新基建”,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服务和应用体系,对传统文化内容进行采集和标注。再通过开发数据,形成文化产品。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将有力地推动传统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利用。探索5G、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基础设施与文化产业的商业应用场景。如云游戏的商业开发。云游戏是一种在云端服务器上运行、玩家无需本地安装的游戏模式。随着5G商用的加速落地,云游戏将成为网络游戏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再如,在数字时代,海量文化产品和低廉的盗版成本,使得版权保护任务更加艰巨和复杂,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为版权保护提供解决方案,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加速传统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以影视业为例,目前中国影视业工业化、科技化水平相较国际影视强国还有差距。“十四五”时期随着影视工业化进程加速,技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国内科技企业加大对影视数字软件的开发力度,可以预计,我国影视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将大大加快。此外,还要加大文化制造领域新设备、新材料的研发应用。随着VR/AR、裸眼3D、全息投影、交互投影等技术的发展,文化体验装备正在不断升级,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如运用全息投影、投影映射、多媒体设备,打造定制化、沉浸式游览体验。衡量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文化产业数字化的目标不是别的,正是不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文化体验供给,满足和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数字化带来的技术便利和手段升级,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实到内容生产的优化精进、创造创新上。相信通过数字化战略,我国文化产业将走上一条前景可期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作者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制图:赵偲汝
本报记者 李佳霖 入驻企业597家,其中金融类企业379家,占企业总数量的63.5%——这是北京市丰台区丽泽金融商务区截至今年11月底的招商成绩单。 作为首都金融发展新空间和新型金融机构聚集区,丽泽金融商务区是继金融街、CBD之后,北京金融产业发展的“第三极”。丽泽金融商务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颉换成告诉记者,依托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赋予的各项先行先试的政策,丽泽金融商务区被纳入金融科技创新示范区主阵地,正进行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开发,为数字金融科技企业量身定制商务楼宇,包括写字楼、公寓以及配套商业等。围绕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打造数字货币技术和应用生态圈,建设数字金融科技示范园,集中政策和服务资源,在全市形成数字金融集群发展的先导区。策划推出一批数字金融应用场景,发挥场景招商作用,加速数字金融领军机构集聚。 作为第一家入驻丽泽金融商务区的金融保险集团公司,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经营一直保持着良好态势。截至今年10月底,公司总资产910.5亿元,较年初增长20.5%;净资产192.5亿元,较年初增长3.7%。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入驻丽泽金融商务区后,公司深切感受到商务区的变化:交通路网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正在逐步完善,产业承载空间不断释放,陆续有平安金融中心等一批金融业态基础设施竣工。 “在基础设施布局方面,丽泽金融商务区聚焦数字金融发展,支持龙头机构加快金融‘新基建’布局,重点围绕金融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两大类,统筹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提升数字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颉换成介绍,该商务区正加快建设国家金融信息大厦、中国证券大厦、国家级金融信息平台及金融市场等金融基础设施。 同时,抢先布局5G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传统基础设施赋能升级,实现5G网络全覆盖。目前,商务区《5G室外基站布局方案》已经完成,将发挥5G统一建设布局、资源共建共享的优势,高水平建设5G广域连续覆盖、空间高效利用、景观和谐美观的信息化商务区,为实现智慧金融,创新金融产品和应用场景提供技术保障。 为进一步增强对企业的吸引力,北京市、丰台区积极出台扶持政策,特别是在人才引进、住房保障、教育资源、医疗服务等方面,为入驻企业提供力所能及的后勤保障。丽泽金融商务区配套人才公寓、旅游休闲、购物消费、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生活设施,规划建设多家高端国际医疗机构及幼儿园、中小学、国际学校等各类学校;建设9家高端酒店、2个购物综合体;博物馆、图书馆、文化及健身活动中心等,成为各功能跨界复合的有机整体,实现办公、商业、居住、休闲、娱乐等功能相互支撑。 联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由4家在中国充电桩运营商行业的头部公司——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特来电和星星充电于2018年底共同投资创建,公司副总经理冯义告诉记者,选择落户丽泽商务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丽泽商务区的软环境。从入驻丽泽商务区以来,丰台区政府、丽泽商务区管委会非常支持企业的发展,为企业对接解决各类实际困难,极大增强了企业发展的信心。 环境优美、配套完善、服务一流、高端宜居的新兴金融商务区正在北京丰台加速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