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又一硕果“瓜熟蒂落”,首家外资独资人身险公司来了! 友邦保险8月18日宣布,友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下称“友邦人寿”)已获得营业执照,并在上海正式揭牌。 友邦人寿正是由之前的友邦中国区华丽变身而来,其成立意味着我国首家外资独资人身险公司正式落地,也意味着友邦在中国内地获得了梦寐以求的独立法人地位。 友邦保险相关负责人表示,友邦人寿会统一管理友邦目前在中国内地的寿险业务,并已着手申请在中国内地设立新的分支机构。 “分改子”意味着什么 友邦于1992年在上海设立分公司,是改革开放后最早获发保险业务营业执照的非本土保险机构之一。在中国的寿险市场上,友邦保险一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它是唯一一家外资独资的寿险公司,但在中国内地并没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也因此其分支机构在过去十几年中一直囿于上海市、广东省、深圳市、北京市、江苏省五地。直到2019年初,基于京津冀保险业协同发展的背景,友邦得以在天津市和河北省石家庄市建立营销服务部。 而借助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东风,过去人身险公司外资持股比例50%的“天花板”从今年起被正式打破,友邦去年底在行业内率先公布了新政下的“分改子”计划,更成功尝得了中国首家外资独资人身险公司的“头啖汤”。 6月19日,银保监会发布批文,批复同意友邦保险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改建为友邦全资持股的外资人身保险子公司,改建后的公司名称为“友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并分别核准李源祥及张晓宇为友邦人寿的董事长和总经理。 “我们对中国保险业的未来满怀信心。虽然在波动加剧的市场环境下行业面临短期承压,但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因此改变。我们所要持续关注的是内生竞争力的培育和延续,从而打造可持续性的自身优势。”在8月18日的成立仪式上,友邦人寿执行董事及总经理张晓宇表示。 张晓宇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在“分改子”之后,对于友邦人寿来说,第一步就是分支机构的拓展。据了解,友邦人寿已确定首批新分支机构的意向地点,并已将申请递交至监管机构。而友邦保险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李源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表示,友邦人寿将在现有地区之外,聚焦10-12个省份去开设新的分支机构,主要是那些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比如四川等;在经营上则仍将延续友邦以往特色,专注于中产及以上客群,专注于长期保障型业务,专注于价值成长。 除了分支机构的拓展,张晓宇认为,这次改建的成功,带给友邦的意义还体现在多层次、多维度的运营和发展上。 “友邦人寿的成立,有望改变以往各地分支机构在日常经营业务上各自作战的局面,实现共享运营平台,其带来的规模效应将大幅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营运成本,留出更多精力与资源集中投入到持续提升用户保险服务体验的工作中。譬如以前做投资账户,我们要在不同城市创立7个账户,一个投连险产品的稳健账户,需要友邦上海、友邦广东等所有区域公司的文件,但改建后,整个流程效率会提高非常多。”张晓宇举例道。 此外,友邦人寿的成立,意味着友邦在中国内地将拥有一个统一且独立的法人实体,除了能够将业务拓展至更多区域外,其在内地市场的业务内容与模式也将拥有更多可能。“理论上,我们的投资组合、商业模式都会从‘分改子’中获益,原本没有办法做的领域,譬如投资房地产、全国范围的互联网保险业务等,未来都有机会去尝试。当然,我们会在合理分析自身发展策略、竞争优势与市场环境的前提下去寻找这些机会。” 事实上,在还未获得独立法人资格之前,友邦在中国内地早已发展成友邦集团第二大市场以及发展最快的市场,与集团内第一大市场香港的差距一再缩小。 按照这个趋势,中国内地很可能将在今年成为友邦最大的市场。如今,获得独立法人的重要加持后,产生的“化学反应”将让这个“崭新的老公司”——友邦人寿跃上怎样的台阶无疑值得市场期待。 寿险对外开放进行时 去年12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明确取消合资寿险公司外资股比限制时点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从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取消经营人身保险业务的合资保险公司(下称“合资寿险公司”)的外资股比限制,合资寿险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可达100%。 在这之后,多家合资寿险公司的外方股东蠢蠢欲动。 在上述通知发布时,就有外资保险公司高管对记者预测:“在寿险公司外资持股比例放开后,行业内多家合资寿险公司的外方股东都有意将在华寿险公司变为外资独资的性质,但其中友邦由于不牵涉要向中方股东收购股权的过程,自然会比较快。但相比友邦中国的特殊性,其他公司需要取得中方股东的同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系列诸如股东内部审批、协议等程序,因此速度不会太快,不过相信之后陆续会有实质性动作出来。” 事实上,除了友邦的“分改子”之外,已经有合资寿险公司正式宣布其独资控股计划。5月4日,汇丰保险(亚洲)有限公司宣布,已与其在华寿险合资方——国民信托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将收购国民信托所持有的汇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50%股权。待监管批准及交易完成后,汇丰人寿将成为其在内地的全资控股子公司。 除此之外,作为此次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首批受益者,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已于今年初正式开业,其首家外资独资保险控股集团的身份也成为了金融业对外开放的一大标志性事件。 外资加码之后,中国寿险业的格局会因此发生很大变化吗?对此,一位外资险企高管对记者表示:“现在寿险市场竞争环境越来越复杂,但整个市场也越来越透明及公平,我认为随着市场发展,中资和外资公司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从老百姓的角度也不太看中资还是外资,而只关心这是不是一家‘好公司’,所以不管是什么性质的公司,‘修炼内功’才是最重要的。”
尽管年初的疫情打乱了上市险企的节奏,但凭借上市财险公司非车业务的发力以及部分上市寿险公司的提前布局和策略调整,今年上半年A股上市险企仍然实现了6.56%的保费收入正增长。 截至7月16日,5家A股上市险企2020年上半年的保费收入情况均已出炉。根据公告情况梳理发现,它们上半年共计实现保费收入1.52万亿元,同比增长6.56%。 从各家上市险企的具体情况来看,产险凭借非车业务的发力以及第二季度车险业务的回升实现普涨的状态,而寿险尽管整体呈现持续复苏态势,但呈现出较大的分化。 多名业内分析师表示,疫情减弱叠加行业的产品推动和增员策略,预计下半年负债端将持续改善,但值得关注的是,车险综合改革对于车险业务的承保利润短期内将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在资产端上,5月至今长端利率有所回升,同时7月后资本市场上涨,对于险资的新增投资及到期再投资的配置压力将会有一定缓解作用。 寿险分化严重 银保监会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2.7万亿元,同比增长6.4%。 实现这一正向增长对于疫情下的保险业来说实属不易,而其中,在保险业总保费中占比近六成的5家A股上市险企上半年的合计保费同比增长率则超过了市场平均水平,达到6.56%。 “各险企已基本走出疫情压力区。”方正证券表示。 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寿险业来看,尽管上半年上市寿险公司整体实现了6.18%的保费收入同比增长率,但一季报的分化则不出市场所料地延续到了上半年。 在寿险业中,较早启动今年“开门红”的中国人寿可谓是近期的行业“明星”,其上半年实现总保费4280亿元,甩开第二名平安的寿险业务(平安人寿+平安养老+平安健康)超过1200亿元。尽管其6月单月保费同比增幅较前几个月有所放缓,但其上半年13.17%的累计保费同比增长率仍大幅高于2019年同期的同比增长率。平安证券分析称,中国人寿单月保费增速放缓主要由于公司6月主动调整战略,加大清虚力度、夯实队伍基础。 比中国人寿保费同比增长率更高的是新领导班子到位后采取“先量后价”策略的新华保险。其银保渠道趸交业务大幅发力使其上半年保费收入同比增长30.93%,大幅领先行业平均水平。 和上述两家相比,处于寿险改革期的平安人寿及太保寿险则是分化的另一面,其中平安人寿上半年保费收入同比下降6.1%,而太保寿险则微降0.06%。 业内人士称,平安人寿、太保寿险在转型推进下无法避免疫情的负面影响,体现出较大的业务压力。其中,平安人寿个险新单同比下降15.07%,降幅较前期略有收窄;而太保寿险个险新单保费则同比大幅下降27.52%,在披露新单保费的上市同业中降幅最大,平安证券分析称这或与太保寿险脱落人力多于新增人力有关。多份研究报告均预计这两家上半年的新业务价值将呈现不小的降幅。 相对于受到疫情影响的上半年,业内普遍认为下半年寿险负债端表现将有所提升。方正证券分析称,产品上,目前各险企加大高价值产品投放及升级有望带动新业务价值提升;增员上,随复工复产推进,保险需求逐渐释放叠加险企积极的增员策略,预计将持续助推下半年险企的业绩表现。 而目前处于转型“阵痛”期的平安人寿及太保寿险,前者由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亲自“挂帅”牵头改革,后者则将寿险队伍转型放入了集团转型项目集的优先级梯队。业内普遍认为,从中长期来看,两家若改革成功,将带来新一轮的长期增长。 产险普涨,非车发力 相对于寿险的分化,上市财险公司上半年保费则呈现普涨的状态,同比增长率在4%-13%之间。非车险业务更是成为其中的一抹亮色,除了人保财险外,另两家均呈现超过25%的同比增长。 根据平安证券数据,上市财险公司中,除了人保财险的保费同比增长较2019年增长率有所下降外,太保产险、平安产险的保费同比增长率均与去年相若。 其中,三家上市财险公司今年上半年车险的同比增长率均在2%-4%之间。兴业证券表示,车险在疫情后新车销售放缓的影响下有所承压,二季度开始逐渐恢复至相对正常的增速。 和车险5%以下的增速相比,非车险在上半年无疑成为了产险保费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其中,太保产险和平安产险上半年非车险保费分别实现了28.94%及27.13%的同比增长率,而人保财险则仅实现6.28%的同比增长率。 究其原因,人保财险在上半年主动大幅收缩了陷入“多事之秋”的信用保证险业务,上半年该险种的同比降幅高达58.6%,直接拖累了其整体保费的增幅。 展望下半年的财产险业务,业内人士均表示随着复工复产、生产生活的全面恢复,产险业务的刚需性质将推动下半年保费持续向好。不过,车险综合改革对于车险业务的影响在他们看来是特别需要注意的部分。 近日,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在多名业内人士看来,这是一次“动真格”的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对表示,本次车险综合改革长期来看将进一步深化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但短期内将可能对车险市场的保费增长及承保盈利造成一定的压力。“费率市场化造成赔付率上升、费用率压缩,承保盈利减少,甚至出现承保亏损,保险机构要积极应对盈利压力,改变粗放经营模式,建立精细化、专业化的管理能力,增强细分市场的风险定价能力。” 综合业内分析师观点,随着车险综合化改革的实施与推进,预计险企将提前计提准备金以平滑全年利润,预计今年上市险企综合成本率改善幅度不大,且下半年车险业务仍将有一定的压力。 伴随着近年车险的高竞争性,大力发展非车险业务、改善产险结构成了很多公司的选择,近年来意健险、农险等非车险业务的持续高增速也可以看出险企调整业务结构的决心和效果。不过一名财险公司高管对记者表示:“非车险也并非容易的事,每个险种都面临着不同的竞争格局和业务难点,险企唯有修炼自身的管理能力,降本增效,提高创新能力才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资产端超预期将推高下半年业绩 而综合各方面来看,上半年的上市险企整体业绩在分析师看来并不乐观。广发证券预计,因上半年市场不振、去年同期退税导致利润的高基数,叠加长期利率曲线下移,预计上半年上市险企利润增速在-30%左右,但新业务价值等价值指标在半年报的表现将优于一季报。 不过,伴随着近期资产端的超预期,业内普遍预计将对下半年险企的整体业绩形成支撑。兴业证券表示,5月至今长端利率有所回升,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从低点的2.5%回升到目前的 3%左右,缓解了险资新增资金和到期资金对固收类资产的配置压力,同时7月后二级市场上涨较多,对于险企权益投资带来一定的正面作用。 Wind资讯显示,今年上半年沪深300指数仅微涨1.64%,而从7月初至7月16日,沪深300涨幅则为8.46%。
瑞士再保险瑞再研究院日前发布的一期Sigma 报告显示,今年保险业能够克服由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将支撑保险市场的复苏。 瑞士再保险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安仁礼(Jerome Jean Haegeli)预计,今年经济将萎缩4%左右,比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的衰退幅度更为严重,但保费萎缩规模与之相似。“与对全球经济的预判不同,预计保费收入将呈现强劲的V型复苏。”安仁礼表示。 该报告称,这次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将导致2020年保险需求下滑,对寿险业务影响较大。预计今年全球寿险保费将收缩6% ,非寿险将下降0.1% 。随着经济进入更为持久的复苏模式,总保费收入将在2021年恢复至危机前水平。(常佩琦)
贝氏认为,尽管在保险全行业的调整中面临挑战,但泛华金控保持了稳步和健康的发展。泛华2019年第四季度经营利润同比增长36.9%,达1.4亿元,2019全年经营利润为4.7亿元,同比增长10.2%,符合此前的预期。寿险期缴保费同比增长39.3%,达86亿元,增长强劲。其中,寿险新单期缴保费规模增长了28.2%,续期保费规模增长了46.6%。 据了解,随着财险业务的平台化,“大力发展寿险”作为泛华重要战略之一,寿险也成为其大力投入和实现大幅增长的业务。经过22年的发展,泛华已经成为国内领先的独立第三方金融服务平台,完成O2O战略布局,为数以千万级的个人与企业客户提供近百家保险公司的多元化产品,并为消费者提供一体化的专业经营服务。 此次上榜的全球20强保险经代公司还包括全球最大的保险经纪企业达信(Marsh)、全球领先的集风险管理咨询和保险经纪等业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司怡安(AonPlc)、全球领先的咨询和保险经纪公司韦莱韬悦(Willis Towers Watson)等。
7月7日,安联集团公布了最新的《全球保险市场发展报告》,通过回顾去年的表现和展望未来的发展,把脉全球保险市场。 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保险业保费收入总计3.906万亿欧元,同比增长4.4%,实现四年来的最大增幅。这一增长主要由寿险增长推动,2019年寿险保费收入2.399万亿欧元,同比增长4.4%;2019年财险保费收入1.507万亿欧元,同比增幅从2018年的5.4%降至4.3%。这是自2015年以来,寿险业务增幅首次超过财险业务。 其中,2019年亚洲保费收入(除日本)的增长率为6.8%,是前一年的两倍多。其中,寿险保费同比增长6.5%,财险保费同比增长7.5%。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亚洲地区保费总额达到9470亿欧元,其中近一半保费来自中国。 不过,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保险需求造成了一定冲击。报告预计,2020年全球保费收入将萎缩3.8%,寿险业务可能受到的冲击将超过财险业务,增长率分别为-4.4%和-2.9%。与疫情前的增长趋势相比,疫情将使全球保费减少约3600亿欧元,其中寿险减少2500亿欧元,财险减少1100亿欧元。 与全球相比,亚洲保险市场略好,但仍将是一个挑战。报告显示,预计2020年亚洲(除日本)总保费收入将同比下降0.7%,其中寿险将萎缩1.8%,财险仍将维持1.9%的小幅增长。 报告显示,从长期前景来看,亚洲保险市场则更为乐观,将恢复“正常”增长,预计到2030年,平均年增长率可以达到8.1%,其中预计寿险和财险将以相同的速度增长。这几乎是目前全球市场增长速度(4.4%)的两倍。 报告预计,中国保险行业将在2021年强劲复苏,寿险和财险行业将实现两位数增长,未来10年中国的保费收入将平均增长9.5%。而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寿险将继续成为长期较强的业务线,预计未来10年寿险增长率将达到9.8%,而财险业务为8.8%。 “不断增长的风险意识和社会保障需求将继续推动中国保险业未来几年的增长。”报告合著者、安联集团经济学家米凯拉·格里姆表示,“到2030年,我们预计中国保费将增长7770亿欧元,相当于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市场规模的总和。中国保险业将在这场疫情危机中变得比以往更加强大。”
保险股今年上半年的表现可谓惨淡。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收盘,保险板块年初至今跌幅为16.14%,在A股所有板块中排名倒数第二。而沪深300年初至今则上涨了1.64%。 大幅跑输大盘的背后,有来自疫情的影响以及市场对于长期利率下降对险企影响的担忧,同时也有部分巨头正处转型阵痛期,转型效果尚待检验的内因。 由于策略的分化,一季度,5家上市险企出现了业绩分化,尽管从4月及5月总体保费来看,疫情之后的复苏迹象已明显,但记者综合业内人士及分析师观点认为,复苏并非一蹴而就,二季度仍无法完全弥补新单保费与价值的缺口,预计分化仍将在半年报中延续,同时利率下降对于上市险企的上半年利润也将带来影响。 而对于保险股的估值修复,业内分析师则出现分歧。有人认为,下半年行业将进入修复期,保险股估值恢复可期;也有观点认为,上市险企负债端业绩较一季度将全面恢复反弹,但仍处于恢复过渡阶段,资产端不确定性并未消除,估值或将继续筑底。 保费回暖 银保监会近日发布的5月保费数据显示,前5月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为230.64亿元,同比增长5.54%,较前4月4.34%的同比增幅进一步上升1.2个百分点,行业累计保费增速在疫情后已进入回暖阶段。 来源:根据银保监会数据梳理 从产寿险的保费情况来看,总体而言,财产险恢复得更快,从3月开始累积保费的同比增速就超过了寿险。平安证券表示,3月起,产险保费随着车险、政策性业务续保、企财险和责任险等招标的逐步恢复而放量增长。 而疫情对于寿险的影响显然更大,面对面接触的阻断使寿险最大的代理人渠道线下营销受阻,尽管各大险企都在想方设法进行线上化切换,但影响仍然很大,2月单月的寿险保费增速从1月的6.62%快速转跌至-23.73%,3月仍然是-0.31%的负增长,从4月才开始恢复正增长。数据显示,前5月寿险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36.35亿元,同比增长2.89%,增幅较前4月进一步扩大。国泰君安证券分析称,5月寿险保费改善趋势延续,主要得益于代理人红利、新重疾定义修改背景下的老产品炒停,以及上年同期低基数三大因素。 上市险企虽然整体呈现保费复苏的趋势,但一季度的保费分化则延续到了5月。根据中银证券数据,2020年上市险企1-5月累计寿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速差别较大,同比增长率较高的新华保险和中国人寿分别实现32.1%及15.0%的同比增长率,而中国太保与去年同期寿险保费持平,中国平安则呈现-5.8%的负增长。 分化的背后是各家险企战略的不同。中国人寿由于去年10月就提前开始布局2020年开门红,春节前完成大部分年金任务计划,规避了疫情冲击。新华保险采取“先量后价”的策略,银保渠道趸交业务大幅发力。而平安寿险、太保寿险在转型推进下无法避免疫情的负面影响,体现出较大的业务压力。平安寿险的个险新单保费在前5月则依旧呈现-15%的降幅,但较前期跌幅已有所收窄。 分化或延续 一季度,几家上市险企的净利润和新业务价值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分化,多名业内分析师对记者表示,这种分化将会在上半年持续。 平安证券表示,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开门红”的高增长将继续帮助其新单总保费增长,而预计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将呈现下滑态势。但其中,新华保险发力的趸交险种保单价值较低,因此预计除了中国人寿之外,主要上市险企的新业务价值均可能有所下滑。 同时,造成一季报利润分化的投资因素也被分析师认为将成为上半年险企业绩分化的一大重要原因。 长城证券认为,2020年上半年,权益市场波动较大,受此影响,一季度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的投资端表现不佳,预计上半年权益市场波动将是导致险企业绩分化的重要原因。但总体而言,鉴于权益市场与险企投资收益的强相关性,长城证券认为权益市场二季度回暖有望带动险企2020年上半年投资收益增加。其中对于中国平安来说,由于是目前唯一一家执行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上市险企,而新准则对于金融资产的分类变化,使其净利润会随着市场情况出现更大的波动。 相对于上市险企内在战略以及投资节奏不同所造成的保费、投资或将出现分化的观点,多位业内分析师认为,上半年利率下降的外因将对险企的利润造成一致向下的影响。 2020年以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1月的3.1%左右快速下行至4月的2.5%左右,降幅超过60个基点,5月有所回升,截至6月19日升至2.88%。但根据平安证券计算,10年期国债收益率750均线截至6月19日为3.36%,较上年末下滑10个基点。 而10年期国债收益率750日均线通常在险企进行传统险准备金计提时充当分母中的折现率,而当收益率下降,分母变小,需要计提的准备金就变多。 这一不利因素在今年的一季报中已经有所显露。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分别在一季报中披露了由于折现率造成的对利润的影响,利润分别减少53.31亿元及19.35亿元。因此,多名分析师预计险企将加大准备金计提,从而导致当期利润下滑。 估值何时修复? 保险股经过上半年的糟糕表现之后,估值已处于低位,而估值水平何时能够修复就成了市场最为关注的一点。 从业内分析师的观点来看,大多数分析师认为目前保险股估值已在低位,当前股价过度悲观,但也有分析师认为估值修复仍待时日。 综合业内分析师观点,支持估值修复的主要因素包括:目前疫情正在缓解,保费和新业务价值均在改善,保险的长期需求未变,下半年将会迎来新单保费的提升;下半年宽信用为主基调,长期利率再次快速下行的概率不大;大型险企均在增员提质,代理人渠道有望实现恢复性增长;权益市场回暖,超长地方政府债等供给放量将会有利于险企投资。 中银证券从下半年重疾定义及配套发生率修订结果将出台的角度来看,认为这将在短期内促使险企“促销”原有旧产品,使单月保费环比增速提升。长期来看今年则会成为保险行业产品切换年,各家保险公司均在观望下半年重疾修改情况,并且推出相匹配产品,预计下半年新单提升迅速。 不过,也有分析师持有不同意见。中泰证券分析师就表示不认同“随着疫情缓解,代理人队伍将快速恢复”的市场观点。根据其调研,险企大部分线上增员来源以老客户为主,且入职后线上培训效果较差,产能增量无法弥补老代理人脱落的损失,且4月以来大部分公司重心仍在追业务缺口,高质量人力战略落地不如预期,因此下半年个险渠道可能依然无法恢复到疫情前状态。
近一年来,中国平安高管变动一直牵动外界的心,坊间猜测颇多。 7月1日,平安发布公告称,公司召开了第十一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并决议:为配合公司战略转型升级需要,加强“执行官+矩阵”集体决策机制,聘任姚波出任公司联席CEO。同时,公司董事会经审慎考虑,同意马明哲个人提出的辞去首席执行官职务的请求。辞任首席执行官后,马明哲继续担任董事长,负责公司的战略发展、战略创新、人才培养、文化建设以及公司的重大事项决策等职责,继续发挥核心领导作用。 接近中国平安的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称,此次公告释放出几层信息:未来一段时间内,平安管理层结构已经基本成型。虽然辞任CEO一职,但作为创始人的马明哲仍然是这艘金融航母的核心人物,领导地位不变。马明哲效法国际大型公司先进经验,施行“执行官+矩阵”集体决策的这一制度安排,已经在平安内部成熟运行;在平安的金融、科技业务管理方面,则有意识让三位联席CEO各管一块,并彼此间有效协同。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平安正在推动寿险改革,那么,对于这样的人事安排,作为核心主业的保险业务版块,将由三位联席CEO中的谁来主抓主管? 三驾马车协助寿险改革 随着姚波升任联席CEO,原本因李源祥离职而“暂缺”一位的“三驾马车”终于齐备,意味着平安在未来管理层架构的顶层设计方面终于给投资人一颗明确的定心丸,减少了不确定因素。 中国平安表示,未来三位联席CEO谢永林、陈心颖、姚波将形成更加稳固的集体领导团队,与其他条线职能执行官一起,协同金融及科技业务条线,更强有力地推动公司战略升级,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事实上,当下外界关注平安的焦点除了高管人事调整外,更在于寿险改革推动的进程和成效。 2019年年底,原分管保险业务的联席CEO李源祥突然被友邦高薪挖角,一定程度上打乱了平安寿险的改革进程。 而寿险改革是平安当下推进业务经营转型升级的关键,被列入2020年集团四大核心任务之一,马明哲亲自担任寿险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其对平安的战略重要性,可见一斑。 2019年年底,陆敏从汽车之家董事长职位上升任中国平安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接替李源祥管理保险业务板块。 但外界疑惑的是,李源祥离任后,平安的寿险改革将如何推进?尽管有陆敏具体管理保险业务,但集团CEO层面谁来主抓主管? 这不得不从改革的三个方向说起,在2019年年报业绩发布会上,马明哲首次向外界阐释了平安寿险改革的目标,具体涵盖产品、渠道、科技三大方向。 与过去强调保险乃核心主业不同的是,如今平安更强调综合金融业务的发展,以及与银行、科技等业务版块的协同。 与此相呼应,这次,新的三位联席CEO除了主要分管业务外,针对寿险改革任务均做了新的分工。 平安的公告也透露些许“蛛丝马迹”。据平安公告,与初设联席CEO时的分工不同,谢永林作为公司总经理兼联席CEO,分管集团金融业务板块,包括主管平安银行业务和分管团体客户综合金融业务以及金融板块相关专业公司的发展,还将协管个人客户综合金融业务。此处的个人客户综合金融业务在平安内部称为个金业务,也包括了保险业务。 而在平安寿险改革的渠道改革中,就包括针对银保渠道“做深做透”。在今年3月的年报业绩新闻发布会上,谢永林也曾透露,将利用平安银行的渠道优势,协助新任的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陆敏做好个金业务。 而新晋联席CEO姚波,主要职责为负责集团的战略规划,业务目标制定、目标追踪和绩效考评,主管集团预算管理委员会、产品委员会、战略发展中心,以及财务、企划、精算、资金等管控等职能。记者了解到,姚波在担任联席CEO之后,也将主要参与到寿险改革进程中来,并对寿险产品改革发挥重要领导作用。 资料显示,姚波2001年加入平安,2007年起担任总精算师,2008年起担任首席财务官(CFO),现为常务副总经理、CFO、总精算师。在平安的集团领导序列中,属于少壮派。 平安董事会认为,由姚波担任公司联席CEO,作为公司整体经营性运营管理、风险管控及协调职能的负责人,是对“执行官+矩阵”集体决策机制的有力补充,有助于进一步增强从战略规划到落地的管控体系。 自2008年出任公司CFO以来,姚波全面负责公司战略实施、计划落地、财务企划、资金与流动性风险管控等职责,并领导建立了一套贯穿“战略-计划-追踪-落地”完整的经营管理体系,为集团在多领域、多元化的纵深发展和开拓,确保经营安全稳健发展,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基础保障和支撑作用。 此外,陈心颖分管科技和创新业务没有实质变化,寿险改革推动全面数据化经营转型,需要金融科技的支持,将科技成果充分运用到代理人智能招聘、远程培训、数字销售、组织发展、活动管理等多方面,提升寿险的可持续竞争优势,这是平安的战略考量。 至此,随着三位联席CEO齐备,各管一块,平安形成了三位联席CEO协助保险业务,协同推进寿险改革的局面,更能发挥不同业务版块间的相互协同效应。这也让外界更加看懂了平安这次人事安排和寿险改革的意图。 后疫情时代,平安寿险改革或提速 无论是对于梯队人才的培养,还是因应寿险改革战略目标的完成,马明哲构建的“执行官+矩阵”的集体决策机制和完善,将为后续平安的发展奠定基础。 事实上,马明哲之于平安,其核心领导地位举重若轻,摆在平安和马明哲面前,有两大任务:一是保持“执行官+矩阵”决策机制的最大稳定性,二是坚定地推进寿险改革。制度设计需要合适的人选,改革任务也需要人。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马明哲在新的联席CEO人事布局完成之后,或将重点放在寿险改革上。 随着国内疫情企稳,后疫情时代成为市场频频讨论的热词。对保险业而言,这场疫情也让全行业的线上化转型大大提速,甚至提前到来了。 今年3月,平安就尝试了一次大规模的线上晨会,通过旗下的直播APP“知鸟”平台举行,陆敏首次与如此大规模的业务伙伴进行互动,共有81万人在线同时观看,点赞301万次。 同月,陆敏做客平安金管家APP直播间,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亲自主持一场面向代理人介绍公司、进行增员的创说会。整场直播下来,吸引了106万人次观看,成为平安人寿创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创说会。 陆敏现场展示了支持代理人日常销售和客户经营的三大工具:代理人专属的智能助理机器人AskBob,提供全流程保单服务、构建与客户之间沟通桥梁的金管家APP以及代理人销售及管理工具“口袋E”APP。 据陆敏透露,疫情期间平安的代理人足不出户累计获客500多万人,平均每人获客4~5人;而增员率也做到了7.2%。即便放在非疫情时期,这也还是不错的战绩。 实际上,依靠科技加持,在数字化、线上化营销方面,平安人寿实现代理人队伍管理从新人招聘、队伍培养、销售支持等环节的全流程智能化。 截至2019年12月末,平安寿险通过AI面谈官辅助完成代理人筛选,覆盖率达100%,累计面试超600万人次,减少人工面试时长超68万小时。在新人招募方面,AI招募覆盖率达100%。在队伍培养环节,通过大数据技术精准构建“代理人画像”,洞察不同类别代理人的发展潜力,为之匹配个性化培养规划及7×24小时线上培训,绩优养成时间同比缩短3.6个月。 此外,今年6月初,平安进一步推动银保渠道战略改革。平安人寿与平安银行计划紧密合作,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全面构建科技、产品、服务、队伍、营销支持体系,将银保产品作为客户资产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一套专业化、智慧化的银保业务新模式。 目前,平安寿险的改革仍在行进过程中,在一系列人事布局之后,改革或许迎来加速。 中国平安也表示,在以马明哲董事长为首、三位联席CEO的核心团队领导下,以及职能条线执行官的协同合作下,公司凭借清晰的发展战略,科学稳固的集体决策及经营体系,坚定实施“金融+科技”、“金融+生态” 战略转型,增强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经营环境能力,实现长期可持续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