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300033)财经讯 市场担忧美国第二波疫情爆发,隔夜美股低开低走,全线跳水,道指跌6.90%,纳指跌5.27%,标普500收跌5.89%;航空、能源、科技板块均遭重挫,波音收跌逾16.4%,美联航和美国航空均跌超15.5%,西方石油收跌逾16.1%,IBM跌超9%;中概股多数下跌,嘉银金科跌超30%,华富教育逆市大涨逾2倍;美国第一季度企业债务折合年率增长18.8%,为记录最大增幅。 【美股】美东时间6月11日16:00(北京时间6月12日04:00),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暴跌1861.82点,跌幅为6.90%,报25128.17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暴跌527.57点,跌幅为5.27%,报9492.727点。标准普尔500指数暴跌188.04点,跌幅为5.89%,报3002.1点。 【中概股】大型中概股中,阿里巴巴跌3.77%,百度跌4.26%,网易跌3.19%,拼多多跌1.77%,微博跌3.17%,爱奇艺跌2.25%,好未来跌3.88%,新东方跌3.21%。 涨幅较大的中概股有:华富教育涨222.07%,稳盛金融涨146.18%,联络智能涨44.64%,安博教育涨30.00%,茗韵堂涨28.15%,富维薄膜涨24.71%,钜派投资涨24.24%,农米良品涨19.51%,奥盛创新涨16.59%,KBS服饰集团涨16.32%,爱鸿森涨13.79%,中国绿色农业涨12.77%,尚高涨12.59%,达内教育涨12.50%,美国绿星球涨12.08%, 跌幅较大的中概股有:嘉银金科暴跌32.76%,魔线暴跌27.61%,和信贷暴跌25.00%,青岛天地荟食品暴跌21.43%,美美证券重挫19.72%,华钦科技重挫19.52%,金凰珠宝重挫18.75%,开心汽车重挫17.43%,泰和诚医疗重挫17.06%,汉广厦房地产重挫16.41%,播思通讯重挫16.24%,CBAK能源科技重挫15.97%,瑞幸咖啡重挫14.72%,多尼斯重挫14.45%,品钛重挫13.67%,优信重挫13.66%,东方纸业重挫12.59%,微贷网重挫12.50%,普惠财富重挫12.31%,华瑞重挫12.23%,瑞图生态重挫11.40%,苏轩堂重挫11.06%,龙运国际重挫11.02%,箩筐技术重挫10.92%,寺库重挫10.88%,九洲大药房重挫10.81%,极光重挫10.23%,1药网重挫10.10%, 【大型科技股】美国大型科技股FAANG,脸谱网跌5.20%,苹果跌4.80%,亚马逊跌3.38%,谷歌A跌4.29%,奈飞跌2.05%。据报道,欧盟计划针对亚马逊发出正式的反垄断指控。 【美股新股】昨日在美上市1只个股,Lantern Pharma盘中小幅下跌0.33%,现报14.950美元,IPO价格为15.00美元,当前市值为0.90亿美元。 【欧股】欧洲股市方面,英国富时100指数大跌3.74%,报6093点。法国CAC40指数暴跌4.71%,报4816点。德国DAX指数暴跌4.47%,报11970点。英国政府周四在声明中表示,英国和欧盟同意加强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时间表。若公共卫生规定允许,谈判将包括在伦敦和布鲁塞尔举行的正式回合谈判以及小规模的小组会议。且从6月29日至7月27日,每周都将举行谈判。 【A股】昨日A股收盘,上证指数小幅下跌0.78%,报2920.90点。深证成指小幅下跌0.81%,报11243.62点。创业板指小幅下跌0.29%,报2195.64点。 【原油】WTI原油主力合约收于每桶36.20美元,跌8.59%;布伦特原油主力合约收于每桶38.33美元,跌8.15%;隔夜上期所原油主力合约收于每桶270.80元,跌4.98%。美国原油库存上升,全球经济前景不明打压了投资者对需求复苏的预期。 【贵金属】隔夜上期所沪金主力合约收涨0.45%,报每克393.34元;沪银主力合约收跌0.67%,报每克4325.00元。美国疫情卷土重来的迹象以及美联储悲观的经济预期令美股承压、金价得到提振。 【隔夜要闻】 隔夜鲍威尔经济预期引发市场悲观情绪 周三美联储公布利率决议,维持联邦基金利率不变。美联储承诺将把资产购买速度至少维持在当前水平,重申美联储将动用一切工具帮助经济从疫情冲击中复苏。点阵图显示,美联储官员预期利率将保持接近零的水平直至2022年底,而更新的经济预期摘要(SEP)中美联储预计2020年美国经济将会萎缩6.5%。随后两年将反弹5%和3.5%。 美国数州出现第二轮疫情爆发迹象 据媒体报道,截至北京时间6月11日16时,冠状病毒疫情已影响到215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累计确诊7362873例,累计死亡416786例。其中,美国确诊病例数超200万。 在经济重新开放一个月后,佛罗里达州本周报告新增8553例确诊冠状病毒病例,为疫情开始以来最高周新增数据。 在德克萨斯州,周二住院人数跃升6.3%,至2056人,为自疫情爆发以来的最高水平,并且是连续第三天增加。加州的住院人数为自5月13日以来最高,并且在过去10天中有9天上升。 第二波疫情恐慌导致美国旅游和休闲股重挫 美国正在出现第二波冠状病毒疫情,新增感染导致美国病例总数迈过了200万的关口,旅游和休闲类股连续第三天下跌。 航空股周四暴跌。酒店、邮轮运营商、在线旅行社、汽车租赁股、餐馆、游乐园运营商股价也大幅下跌。非必需消费类股整体下挫。 美国上周初请失业金人数为154.2万人 连续10周回落 美国劳工部6月11日数据显示,上周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达154.2万,市场预期值为155万,前值为187.7万,已连续10周回落。过去十二周里,美国申请失业救济总人数已超4400万。 姆努钦:即便疫情卷土重来 美国也不能再次关停经济 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表示,即便新冠感染病例再次激增,美国也不应当再度令经济停摆。 “这会造成更多的损害,不仅仅是经济损害--还有因为搁置而导致的医疗问题,”姆努钦周四在CNBC表示: “我们不能再次关停经济活动。” 美股狂泻 五大科技巨头市值一夜缩水近2700亿美元 周四,美国股市经历了自3月份以来最惨烈的一天。美股五大最有价值的科技企业市值缩水超过2690亿美元。 微软是最大的输家,股价下跌超过5%,市值缩水超过800亿美元。Facebook股价也下跌了5%以上,苹果股价则下跌了4.8%。谷歌母公司Alphabet收盘下跌4.29%,亚马逊下跌3.38%。
周五,受隔夜美股大跌拖累,A股三大股指集体低开。截至开盘,上证指数报2876.80点,下跌1.51%;深证成指报11017.15点,下跌2.01%;创业板指报2149.96点,下跌2.08%。盘面上,集成电路板块高位回调,韦尔股份、三安光电等低开超过4%。无线耳机、网络游戏等科技题材均跌幅靠前。
意见领袖丨Project Syndicate 本文作者:罗伯特 ·席勒(Robert J. Shiller)诺奖得主,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 我们现在焦虑,不仅是因为一场大流行——而是两场。首先是新冠病毒疫病大流行,它使我们感到焦虑的原因是:我们或我们所爱的人在世界任何地方都可能(在感染后)很快患重病甚至死亡。其次是普遍焦虑:焦虑前者造成的经济后果。 这两次大流行是相互关联的,但所呈现的现象不同。在第二场大流行中,和恐惧有关的故事像病毒一样迅速传播,以至于我们会不断地想起它们。股市像石头落地直直往下跌,明显因为这样一些故事——除非我们有所行动,疫病会耗尽我们一生的积蓄。但是,与应对新冠病毒不同,我们焦虑的根源是我们不确定该采取什么行动。 两场大流行同时爆发可不是什么好消息。一个可以助长另一个(的发展)。企业倒闭、失业率飙升和收入减少加剧了人们对金融形势的焦虑,而这种焦虑,又阻止了迫切需要工作的人们采取足够的预防措施,来应对疾病的传播。 此外,当这两场大流行变成全球流行时,也并不是什么好消息。一个国家需求下降而对该国出口需求并没有减少时,损失就会部分地扩散到国外。但这一次,由于经济衰退威胁着几乎所有国家,这个天然的“安全阀”便不会起作用。 许多人似乎认为,对金融形势的焦虑不过是新冠病毒疫病大流行直接导致的“副产品”,这是对这场疾病大流行的一种完全合乎逻辑的反应。然而,焦虑并非因逻辑而生。金融焦虑大流行,是借着价格下跌的恐慌反应、不断变化的叙述散播开来,而这种焦虑存在许久。 对股市震荡导致的金融焦虑的影响,或许可以由俄勒冈大学(University of Oregon)心理学家保罗•斯洛维奇(Paul Slovic)及其同事所称的“情感启发法”(affect heuristic)现象来解释。即当人们因为悲剧事件而情绪低落时,即使在没有理由害怕的情况下,他们也会表现出恐惧。 在威廉•戈茨曼(William Goetzmann)和达索•金(Dasol Kim)合著的一篇论文中,我们发现附近的地震会影响人们对1929年或1987年股市崩盘可能性的判断。如果在过去的30天(距被调查者)30英里(48公里)内发生了的大地震,那么被调查者对坠机可能性的预估要(比平日)高得多。这就是工作中“情感启发法”(affect heuristic)的实例。 与最近的地震相比,预计股市会因为一场疾病的流行而下跌可能更有道理,但最近或许不会出现这种规模的崩盘。如果人们普遍认为,一种治疗方法可以将新冠肺炎疫病(COVID-19)大流行几个月内、甚至一到两年,便将结束,那对长线投资者来说,股市风险不是那么大。人们可以购买、持有股票并等待股市震荡的结束。 但金融焦虑的传染与疾病的传染是不同的。这中对金融的焦虑情绪部分是由于人们注意到其他人对价格下跌而缺乏信心,以及其他人对下跌现象的情绪反应。股市出现消极泡沫时人们会发现价格在下跌;此时人们便会并试图找出并强调股价下跌的原因。然后,价格在随后的几天里不断下跌。 看到股价持续下跌,会让那些没有卖出股票的人产生一种强烈的后悔,同时还会让他们担心自己可能会在价格最低的时候抛出。这种后悔和恐惧激发人们去描述这两场大流行。市场的未来走向取决于描述的性质和演变。 为了证明这一点,我们来举个例子:1918年9月至10月,新闻媒体首次开始报道西班牙流感大流行,当时美国股市并没有崩盘。事实上,从1918年9月到1919年7月美国市场的月度价格呈上升趋势。而这场流感最终夺去了67.5万美国人的生命(全世界超过5000万人) 为什么股市没有崩盘?一种可能的解释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场主要战役,即1918年7月至8月的第二次马恩河战役接近尾声时,特别是在当年11月停战之后流感爆发。而当时战争的事情比流感更具有“传染性”。 另一个原因是那时流行病学才刚刚起步。疫病爆发是无法预测的,公众也不完全相信专家的建议,以至于人们对社会疏远措施(social-distancing)的持“草率”态度。此外,人们普遍认为经济危机是银行危机,而美国并没有银行危机,毕竟有美国联邦储备系统(Federal Reserve System)在——虽然这个系统于1913年才建立,但人们却认为该系统消除了这种风险。 但在1918年的流感流行期间,对金融(危机)的叙述之所以被淡化,或许最重要的原因是一个世纪前拥有股票的人要少得多,并且对为退休储蓄问题的关心也不比今日。部分原因是那时人们活得不长;即使他们活得长久,也更多地依赖家人。 当然,这一次是有所不同的。我们在当地的杂货店看到的顾客的恐慌与1918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为当时战时物资短缺的情况时有发生。“大萧条”(Great Recession)刚刚过去,我们当然很清楚资产价格有发生大幅下跌的可能性。而这一次美国关注的不是悲惨的“世界大战”,而是其自身的政治两极分化——对联邦政府处理疫病大流行的失当措施已有了许多不满的言论。 在这样的时刻预测股市是困难的。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预估新冠病毒疫病大流行对经济的直接影响,以及“金融焦虑”大流行对所有人所带来的现实中的和心理上的影响。两者虽是不同的,但又密不可分。
本轮美股暴跌的根源不是流动性问题,美联储降息与量化宽松对美国股市的提振效果,恐怕不如2009年。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以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股下跌的时间分别是31个月与17个月,跌幅分别达到49%与57%。以史为镜,本次美国股市调整远未结束。 2020年3月以来,美国股市动荡明显加剧。3月9日与3月12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均超过2000点。美国股市四天内两次触发向下熔断机制,这一现象前所未有。 截至3月12日晚,与2020年年内最高点相比,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标普500指数与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的下跌幅度分别为28.3%、26.7%与26.6%,均在技术意义上进入熊市。 从2017年年底以来,笔者就一直在唱空美国股市,预测成绩可谓好坏参半。2018年,美股巨震,年内一度出现20%左右的下跌,笔者当年年初发表在《人民日报》上预言美股将会显著调整的评论一度受到市场普遍关注。2019年,美股一路向好,迭创新高。2020年第一季度,美股可谓血流成河。 笔者从2017年年底就开始看空美国的主要逻辑包括:第一,自2009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至2017年底,美股连续9年持续上涨,几乎没有经历重大调整,经过周期调整后的长期市盈率指数已经处于很高水平;第二,美联储自2015年年底启动的新一轮加息周期,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可能对美股上行形成掣肘;第三,在较长一度时间内,美股上涨的主要逻辑之一,是盈利丰厚的头部企业用现金回购股票,从而不断推高美股的每股盈利。这意味着,头部上市企业其实是自己坐庄。一旦头部企业盈利出现问题,那么这一模式就难以持续。 既然如此,那么为何美国股市还能在2019年重新上涨呢?笔者认为,2019年美股上涨的主要逻辑,乃是市场对美联储重新放松货币政策的预期。自2019年年初起,特朗普就在不断敲打美联储,认为美联储鹰派的货币政策损害了经济增长。市场关于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开始变得强烈。2019年下半年美联储连续三次降息,印证了市场的预期。 为何进入2020年以来,尤其是在2020年3月初,美国股市的本轮下跌会如此猛烈呢? 从直接原因来看,美国政府对肺炎疫情应对不力,导致肺炎疫情目前在美国快速蔓延,导致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避险情绪上升,这是美股下跌的导火索。2020年1月23日,美国就出现第1例确诊病例。但美国政府在初期并未对新冠肺炎给予足够重视,导致疫情蔓延开来。疫情在2020年3月急转直下。3月3日,确诊人数还仅为64人。3月7日上升至213人。3月10日、11日与12日,确诊人数分别为472、696与987人。截至3月12日,美国已经出现29起死亡案例。迄今为止,白宫采取的应对肺炎疫情的举措依然让市场感到失望。这也是为何3月12日尽管纽约联储宣布万亿美元的流动性注入,但市场依然不买账的原因。 从更深层面来看,导致本轮美股猛烈下跌的原因,也与近年来美国股市上的一系列结构性变化有关。 变化之一,是在长期低利率与美股持续上涨背景下,很多原本投资保守的长期机构投资者,开始不断增加权益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过去,诸如养老基金、保险公司等长期机构投资者,投资风格比较保守,资产组合中权益资产占比有限。然而,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市场利率不断走低一方面导致这些机构投资者资产端收益下降,另一方面导致其折算为现值之后的长期负债上升(例如保险公司年金险未来支出是固定的,市场利率下降将会提高这些支出的现值)。在这种情形下,由于看到美股在持续上涨,上述长期机构投资者自然会提高权益资产占比。来自养老基金、保险公司的源源不断的长期资金,自然也会持续推高美股指数。 变化之二,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十年时间内,全球股市上指数投资、ETF投资等被动投资开始流行,基于算法的机器交易与高频交易越来越火爆。这些投资在市场繁荣时期固然能够给投资者带来源源不断的收益,但其占比上升背后也隐藏着一个重要缺陷。那就是各类投资者的投资风格越来越相似。一旦股市指数短期内显著下跌,几乎所有实施被动交易与机器交易的投资者都会选择出售风险头寸以止损(同时换回流动性)。而如果各类交易者在短期内集体出售风险资产,这无疑会造成风险资产价格大跌,进而引发新一轮集体出售。如此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变化之三,是美国股市的头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目前美国股市市值最高的股票几乎都是蓝筹科技股,例如苹果、微软、亚马逊、谷哥、Facebook等。众所周知,互联网企业具有赢家通吃的特征。这就造成股市中利润与收入不断向头部企业聚集,导致头部企业基本面越来越强,而头部企业又动用大量现金回购自身股票,不断推高每股股价。这一现象,导致那些表面上配置了指数基金的投资者,其实是在以很大比例配置头部企业的股票。股市的过度头部化,也会造成投资者的资产组合其实过度集中。一度头部企业盈利发生恶化,或者市场出现大的震荡,那么投资者就可能集体抛售。而一旦头部企业股票价格大幅下跌,就会造成股指显著下跌,同时给投资者带来较大损失。 如果我们把上述三个结构性变化联系起来看,就不难看到当前美国股市的内在脆弱性。多年来,以养老基金、保险公司为代表的长期投资者,源源不断地把长期资金大量投资于美国股市的指数基金与ETF,而后者的大部分资金又配置在美国股市的头部企业上。肺炎疫情的爆发导致投资者避险情绪增强,开始抛售部分股票。股价下跌触发大量被动投资与机器交易的平仓线,引发大规模集体抛售,导致美股指数显著下跌。美股指数下跌又会触发新一轮平仓行为。在看到这一点之后,主动管理的基金经理会抢在市场之前出售股票,这自然又会加剧新一轮股指下跌。 综上所述,本轮美国股市下跌的最重要原因,其实还不是高风险投资者(例如对冲基金)通过大规模杠杆交易推高股市形成泡沫所致,而是原本稳健的机构投资者不断增持权益资产、投资过度集中在指数资金与ETF,后者的投资又高度集中在头部企业所致。这也可算2020年美国股灾的新特征。 从更长视角来看,由于美国居民部门大量持有权益资产,2020年迄今为止的美股暴跌,意味着居民部门将会遭受巨大的账面损失,由此产生的负向财富效应,将会损害消费增长。考虑到美国投资增长本就疲弱,一旦消费增速下行,美国经济增速就会加速下跌。2019年美国经济增速为2.3%,显著低于2018年的2.9%。2020年美国经济增速很可能低于1%。基本面因素的恶化反过来也会对股市造成新一轮冲击。 如前所述,本轮美国股市暴跌的根源不是流动性问题,因此美联储降息与量化宽松对美国股市的提振效果,恐怕不如2009年。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以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股下跌持续的时间分别是31个月与17个月,跌幅分别达到49%与57%。以史为镜,本次美国股市的调整可能远未结束。
本轮美股暴跌的根源不是流动性问题,美联储降息与量化宽松对美国股市的提振效果,恐怕不如2009年。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以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股下跌的时间分别是31个月与17个月,跌幅分别达到49%与57%。以史为镜,本次美国股市调整远未结束 文 / 张明 2020年3月以来,美国股市动荡明显加剧。3月9日与3月12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均超过2000点。美国股市四天内两次触发向下熔断机制,这一现象前所未有。 截至3月12日晚,与2020年年内最高点相比,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标普500指数与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的下跌幅度分别为28.3%、26.7%与26.6%,均在技术意义上进入熊市。 从2017年年底以来,笔者就一直在唱空美国股市,预测成绩可谓好坏参半。2018年,美股巨震,年内一度出现20%左右的下跌,笔者当年年初发表在《人民日报》上预言美股将会显著调整的评论一度受到市场普遍关注。2019年,美股一路向好,迭创新高。2020年第一季度,美股可谓血流成河。 笔者从2017年年底就开始看空美国的主要逻辑包括:第一,自2009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至2017年底,美股连续9年持续上涨,几乎没有经历重大调整,经过周期调整后的长期市盈率指数已经处于很高水平;第二,美联储自2015年年底启动的新一轮加息周期,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可能对美股上行形成掣肘;第三,在较长一度时间内,美股上涨的主要逻辑之一,是盈利丰厚的头部企业用现金回购股票,从而不断推高美股的每股盈利。这意味着,头部上市企业其实是自己坐庄。一旦头部企业盈利出现问题,那么这一模式就难以持续。 既然如此,那么为何美国股市还能在2019年重新上涨呢?笔者认为,2019年美股上涨的主要逻辑,乃是市场对美联储重新放松货币政策的预期。自2019年年初起,特朗普就在不断敲打美联储,认为美联储鹰派的货币政策损害了经济增长。市场关于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开始变得强烈。2019年下半年美联储连续三次降息,印证了市场的预期。 为何进入2020年以来,尤其是在2020年3月初,美国股市的本轮下跌会如此猛烈呢? 从直接原因来看,美国政府对肺炎疫情应对不力,导致肺炎疫情目前在美国快速蔓延,导致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避险情绪上升,这是美股下跌的导火索。2020年1月23日,美国就出现第1例确诊病例。但美国政府在初期并未对新冠肺炎给予足够重视,导致疫情蔓延开来。疫情在2020年3月急转直下。3月3日,确诊人数还仅为64人。3月7日上升至213人。3月10日、11日与12日,确诊人数分别为472、696与987人。截至3月12日,美国已经出现29起死亡案例。迄今为止,白宫采取的应对肺炎疫情的举措依然让市场感到失望。这也是为何3月12日尽管纽约联储宣布万亿美元的流动性注入,但市场依然不买账的原因。 从更深层面来看,导致本轮美股猛烈下跌的原因,也与近年来美国股市上的一系列结构性变化有关。 变化之一,是在长期低利率与美股持续上涨背景下,很多原本投资保守的长期机构投资者,开始不断增加权益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过去,诸如养老基金、保险公司等长期机构投资者,投资风格比较保守,资产组合中权益资产占比有限。然而,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市场利率不断走低一方面导致这些机构投资者资产端收益下降,另一方面导致其折算为现值之后的长期负债上升(例如保险公司年金险未来支出是固定的,市场利率下降将会提高这些支出的现值)。在这种情形下,由于看到美股在持续上涨,上述长期机构投资者自然会提高权益资产占比。来自养老基金、保险公司的源源不断的长期资金,自然也会持续推高美股指数。 变化之二,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十年时间内,全球股市上指数投资、ETF投资等被动投资开始流行,基于算法的机器交易与高频交易越来越火爆。这些投资在市场繁荣时期固然能够给投资者带来源源不断的收益,但其占比上升背后也隐藏着一个重要缺陷。那就是各类投资者的投资风格越来越相似。一旦股市指数短期内显著下跌,几乎所有实施被动交易与机器交易的投资者都会选择出售风险头寸以止损(同时换回流动性)。而如果各类交易者在短期内集体出售风险资产,这无疑会造成风险资产价格大跌,进而引发新一轮集体出售。如此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变化之三,是美国股市的头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目前美国股市市值最高的股票几乎都是蓝筹科技股,例如苹果、微软、亚马逊、谷哥、Facebook等。众所周知,互联网企业具有赢家通吃的特征。这就造成股市中利润与收入不断向头部企业聚集,导致头部企业基本面越来越强,而头部企业又动用大量现金回购自身股票,不断推高每股股价。这一现象,导致那些表面上配置了指数基金的投资者,其实是在以很大比例配置头部企业的股票。股市的过度头部化,也会造成投资者的资产组合其实过度集中。一度头部企业盈利发生恶化,或者市场出现大的震荡,那么投资者就可能集体抛售。而一旦头部企业股票价格大幅下跌,就会造成股指显著下跌,同时给投资者带来较大损失。 如果我们把上述三个结构性变化联系起来看,就不难看到当前美国股市的内在脆弱性。多年来,以养老基金、保险公司为代表的长期投资者,源源不断地把长期资金大量投资于美国股市的指数基金与ETF,而后者的大部分资金又配置在美国股市的头部企业上。肺炎疫情的爆发导致投资者避险情绪增强,开始抛售部分股票。股价下跌触发大量被动投资与机器交易的平仓线,引发大规模集体抛售,导致美股指数显著下跌。美股指数下跌又会触发新一轮平仓行为。在看到这一点之后,主动管理的基金经理会抢在市场之前出售股票,这自然又会加剧新一轮股指下跌。 综上所述,本轮美国股市下跌的最重要原因,其实还不是高风险投资者(例如对冲基金)通过大规模杠杆交易推高股市形成泡沫所致,而是原本稳健的机构投资者不断增持权益资产、投资过度集中在指数资金与ETF,后者的投资又高度集中在头部企业所致。这也可算2020年美国股灾的新特征。 从更长视角来看,由于美国居民部门大量持有权益资产,2020年迄今为止的美股暴跌,意味着居民部门将会遭受巨大的账面损失,由此产生的负向财富效应,将会损害消费增长。考虑到美国投资增长本就疲弱,一旦消费增速下行,美国经济增速就会加速下跌。2019年美国经济增速为2.3%,显著低于2018年的2.9%。2020年美国经济增速很可能低于1%。基本面因素的恶化反过来也会对股市造成新一轮冲击。 如前所述,本轮美国股市暴跌的根源不是流动性问题,因此美联储降息与量化宽松对美国股市的提振效果,恐怕不如2009年。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以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股下跌持续的时间分别是31个月与17个月,跌幅分别达到49%与57%。以史为镜,本次美国股市的调整可能远未结束。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投资室主任、研究员,编辑:王延春)
旅游业步入“寒冬”,香港经济未来难料 香港的旅游经济,主力军是来自内地的游客。今年中秋假期,内地有连续3日“小长假”,本应是香港旅游业的黄金期,零售也会水涨船高。不过,今年动荡中的香港中秋,内地游客数量大幅减少。据香港入境处统计,9月13日,中秋节,经过香港水陆空15大口岸进入香港的内地旅客仅为81707人次。 而去年农历中秋,刚建成的香港高铁西九龙站一地,到傍晚6时入境旅客就已达3.7万人次。今年9月13日的农历中秋节,这一口岸入境香港的旅客仅为8879人次。 香港旅游业萧瑟 2018年,访港旅客的人数由2017年的5847万人次增加至6515万人次,涨幅为11.4%。这些访客中,来自内地的客人约有5080万人次,平均每天都是十多万,节假日更高达数十万。然而,在今年的香港中秋假日,这样的盛况已经不在。 据香港旅游业工会发布的问卷调查结果,与去年同期相比,香港接待的旅行团数量跌超70%,从业者收入平均下降超过八成。 7月、8月访港旅客数和酒店入住率跌幅逐步扩大,酒店入住率由6月同比下跌3个百分点,扩大至双位数跌幅。访港游客数从6月同比增长转跌,跌幅由7月初的1.5%,急速扩大至7月底的26%,进一步扩大至8月初的31%。游客数大幅减少,旅游业提前步入“寒冬“成为定局。 旅议会登记数字显示,8月份的内地入境团每日平均只有86团,与去年同期比较大跌六成四,9月份首7天每日平均更减至只有16团,较去年同期急跌九成。除入境团减少外,港人外游的意欲亦减少,7月份的外游印花税收入比去年同期下跌一成六,8月下跌9%,今年暑假外游团的生意额,平均比去年下跌至少一成半。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数字显示,8月份香港发出机票的总交易额下跌了8.6%。 超过三个月的反修例风波,对香港冲击严重,重挫香港社会、经济及民生,游行及随之而来的突发性冲击封路等行动,迫使沿路零售商关门休业,市民也因担心交通受阻及社会混乱不敢出外消费,香港的零售生意受影响,营业额直线下挫。 香港零售也风光不再 昔日游人如鲫的旺角、尖沙咀等闹市,变得冷清甚至门可罗雀,热况不再。一向游客旺盛的旺角,已不再旺了。 有在该处售卖行李箱的杨先生,刚入零售业不久,今年6月才开业,游人如鲫时,每日营业额有9000多港元乃至过万,但香港风波开始,游客“影也不见“,每日营业额最多亦只有1800港元,一般仅700多港元,而每月租金杂费开支高达三万港元,杨先生坦言:”悲惨!实在生不逢时!“问题是,根本无法预测风波何时到头,难有重生机会。如果再持续两个月,便要结业。 香港工联会属会香港百货、商业雇员总会8月的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受访者任职的店铺生意额下跌三成至七成以上,直接连累的是顾员的收入暴跌。零售业实行佣金制度,不但佣金减半,更被要求补回因示威活动拉闸及提早收铺的工时,甚至是扣回工资,紧接着的就是裁员潮了。 尖沙咀有专做游客生意的手袋商店,每日营业额由8万港元跌至仅1万港元,抗议重灾元朗区亦有商店反映生意下跌超过一半。有连锁药房每日提早一小时关门,顾员包饭也从每日两餐饭改为一餐,亦有写字楼反映采购部刚裁了员工。 房地产业人士预计,零售市道欠佳,若年底前情况未有改善,商户肯定要求业主减租,部分商户在租约期满后,结业关门会成为必然选择。接下来会拖累香港商铺的整体出租业。 其实,在旺角及尖沙咀闹市区,不少店铺已经挺不住,业主减租两至三成,铺面呎租减至100~300港元。 昔日每逢周六日及大时大节,酒吧食肆座无虚设的情况不再,餐饮业近数月来客量每况愈下,生意额下跌三成,中秋节前后亦少了市民订台,10月1日亦少了团体举办酒会。酒吧业界亦指市道是近十年来最差! 风波将进一步影响香港经济 香港的服务业受挫,影响整体产业链产生连锁反应。香港餐务管理协会主席杨位醒指出,示威活动成为常态,散至各区,市民都担心交通受影响,减少外出用餐,餐饮业前景亦黯淡。有茶餐厅反映,平时少了工人光顾,生意下跌五成。亦有在尖沙咀的酒楼反映,少了药房、化妆品店职员及旅客光顾,晚市只做到一万元生意。 杨位醒表示,食肆亦不再请帮工,帮工长期无工开,市场又出现欠租欠薪的危机。餐饮业一般要交六个月的押金,以50万港元租金计,即300万港元,只要欠租3个月就会被没收押金,损失惨重。故酒楼一旦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将牵一发动全身。 统计处公布7月零售业总销货价值按年大跌11.4%,按零售商主要类别的销货价值的临时估计由高至低分析,与去年7月比较均呈现双位数跌幅。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物为重灾区,销货价值下跌24.4%,其次为电器及其他未分类耐用消费品,下跌17.4%,药物及化妆品下跌16.1%,服装销货价值下跌13%,百货公司货品下跌14%,鞋类、有关制品及其他衣物配件下跌10.1%。零售管理协会预期,社会动荡没有停止迹象,料9月份的零售销售额下跌会持续。 数据显示,香港零售业销货额,2017年增长2.2%,2018年有进一步提升,全年增长达8.8%,但2019年上半年与上年同期相比出现了负增长达-2.6%,短期内还没有改善的迹象。 风波也影响保险业,近年内地客成生意重要来源的保险业亦风声鹤唳。保险业监管局数据显示,二季度内地客来香港购买保险的新做保单张数,按季减少10.88%至10.07万张,新做保单保费则按季上升6.16%。保险业监管局行政总监张云正表示,上半年数据未能反映来港旅客减少对保险业的影响。三季度起内地客来港投保金额,将会显著跌幅,呼吁业界避免集中单一业务。 有保险业界人士表示,内地旅客对香港局势失去信心,近月来港购买保险客量急挫七成半。但也有业者认为,香港本来是自由开放的市场,除了内地客,来自世界各地的旅客亦可以选择来港投保,应该以成为地区性的保险枢纽为最终目标,认为香港金融市场仍然未有出现动荡。 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也是全球服务业主导程度最高的经济体,香港的服务产业占GDP 90%以上。贸易及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专业服务以及旅游业是香港的四大支柱产业,分别占香港GDP的22%、17.6%、12.4%以及5%。2016年,香港旅游业就业人数约25.89万人,占全港总就业人数约7%。旅游经济进入寒冬,几十万从业者生计都将受损,或加入失业大军。 香港风波,除了冲击香港旅游业和民众生活,也影响到即将在香港举行的国际体育赛事。原定于10月5日至13日在香港举行的WTA香港网球公开赛,将延期举行,主办单位将适时公布延后举行日期。 最不确定的是,香港风波不知何时可以消停,所以,何时可以走出困境,重见曙光,还尚难预见。上半年香港经济成长几近0,下半年能否维持并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