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深圳机场(000089.SZ)公布5月份经营数据。至此,A股机场股四大机场集团均已披露5月份经营数据。 最迟披露经营数据的深圳机场上月旅客吞吐量为255.95万人次,同比下降41.05%;1-5月累计旅客吞吐量1122.86万人次,同比下降48.26%;5月份货邮吞吐量11.57万吨,同比增长8%;1-5月累计货邮吞吐量48.67万吨,同比增长1.27%。 5月航班起降班次2.46万次,同比下降19.94%;前五个月起降10.53万班次,同比下降30.65%。 (图源:公司公告) 上海机场上周披露,5月飞机共起降24,083架次,同比下降45.05%;旅客吞吐量140.1万人次,同比下降78.65%;货邮吞吐量33.60万吨,同比增长10.13%。 白云机场月初公告显示,5月机场累计起降飞机2.5万架次,同比下降38.78%;旅客吞吐量248.25万人次,同比下降58.20%;货邮吞吐量14.44万吨,同比下降12.62%。 从三大机场上月经营数据来看,机场无论是飞机起降班次/旅客吞吐量,还是货邮吞吐量(深圳机场除外),距离去年同期仍相差比较大,但已出现改善迹象。 长期而言,龙头机场股价值普遍受到券商看好。 中金认为,受益于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上海机场5月生产量同比跌幅较4月收窄,但预计公司二季度业绩环比难现改善,因出境旅客量环比将出现大幅下滑。机构维持上海机场跑赢行业评级和78元的目标价。 中信证券亦表示,预计疫情结束后,白云机场国际客流恢复仍需要一定时间。国内客率将率先复苏增长。考虑公司免税业务处于高速增长期,预计2025年新产能周期末期白云机场将可实现24.6亿利润。 然而,自5月份以来,A股机场股价大体维持弱势震荡,除上海机场及厦门空港小幅上涨外,其余均录下跌。鉴于短期内,公司基本面难出现较大程度改善,因此机场股可能仍将延续最近两月的走势。 (图源:同花顺iFinD)
从各航司最新国际航班计划看,民航局“五个一”政策至少将持续到6月底,国际航线回暖尚需时日。 客座率超过60%、单日飞行班次回升破万,多个数据勾勒出当下国内民航业的回暖。不过,从各航司最新国际航班计划看,民航局“五个一”政策至少将持续到6月底,国际航线回暖尚需时日。 5月民航业明显转暖 “我的感觉是,行业是从3月底4月初开始逐渐转暖的,特别是国内航线,五一之后更是恢复明显。”某国有航司工作人员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 民航局数据显示,5月15日,民航单日飞行班次达10262班,恢复至疫情前约60%水平。这是自今年2月以来,民航单日飞行班次回升首次破万。 同样是在5月15日,航班管家数据显示,民航运输旅客87.98万人次,自疫情后第一次单日运输旅客量超过去年同期一半以上。 A股各航司最新披露的4月经营数据亦可印证,伴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工作转入常态化,民航主要生产指标同比降幅逐月收窄,部分指标回升明显。 6家已公开运营数据的上市航司中,东方航空(行情600115,诊股)、南方航空(行情600029,诊股)、海航控股(行情600221,诊股)、春秋航空(行情601021,诊股)等4家航司的旅客运输量均较3月份环比增长。 此外,在另一航空业关键指标“客座率”方面,各家上市航司4月客座率集体提升,且均超60%。其中,春秋航空和吉祥航空(行情603885,诊股)的客座率突破了70%。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注意到,在受疫情影响严重的2月份,三大航的客座率水平在50%左右。 尚未披露月度经营数据的华夏航空(行情002928,诊股)同样有所回暖。华夏航空工作人员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公司目前的执行率达到90%以上,5月以来客座率已恢复到65%左右。” 自5月以来,民航业暖意进一步升温。在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中,民航运输旅客总量约316万人次,日均运输旅客量约为63万人次,较今年清明节日均运输旅客量增长近56.2%。 此外,旅客出行意愿也在增强。独立第三方民航服务测评机构CAPSE日前发布2020年5月旅客出行意愿指数,5月旅客出行意愿较2019年恢复67%,其中商务客意愿恢复到71%,旅游客只有42%,较2019年差距仍较大。5月有出行意愿的旅客占比较4月份高出15%,其中5月份商务出行意愿旅客较4月份高出11%。 不过,前述某航司工作人员也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往年五一以后,由于暑假等因素,行业都是向好的趋势,虽然现在航班量明显恢复,但票价没有上去,航空公司还是处于亏损状态。” 记者查询携程网平台数据发现,目前机票价格仍以低价折扣票为主,尤其是北上广深等商务航线价格普遍较低。 总体来看,在收入端,叠加北京下调疫情响应级别、两会即将召开、各类学校复课等利好因素,行业需求正在逐步恢复中。在成本端,据了解,国内航空煤油综合采购成本自5月1日零时起由每吨3029元下调至1680元,也将有助于进一步减轻航司成本,提高执行率。 受益于行业转暖,A股航空、机场板块最近一周止跌回升。5月19日,在隔夜美股航空板块大涨带动下,A股航空、机场板块全线高开。其中,白云机场(行情600004,诊股)大涨逾7%,上海机场(行情600009,诊股)、华夏航空、春秋航空、东方航空等涨幅超过2%。 “五个一”政策未变 国际航线的恢复则尚需时日。5月18日,国内航司相继公布了6月国际航班计划。从已公布的航班计划来看,国内航司6月份仍将延续“五个一”的政策,即一家航空公司在一个国家只能保留一条航线,并且一周最多仅有一个航班。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近一段时间各国逐步升级防控措施,中国民航局此前于3月26日晚间发布了上述“最严”运力调控政策。该政策自3月29日开始执行。 反映在上市航司的运营数据上,各航司4月份国际及地区航线市场运力投入及旅客周转量持续下跌。 有业内人士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五个一”政策之后,国际航班砍线至少超过90%, 预计“五个一”政策的执行时间还要取决于国际疫情的发展情况,业内估计可能要持续到10月底,也可能采取分区分级的形式,类似 “五个二 ”、“五个三”,或从疫情恢复较好的区域开始逐步放开。 证券时报记者19日分别致电携程、去哪儿等票务平台,均被告知目前仍无法正常预定国际航班。“以广州飞往伦敦的航班为例,国内到国外基本上到9月份才会有,现在广州到伦敦的直飞航班基本上不对代理方平台售卖了,要去公司官网看,航空公司官网5月份也肯定没有。”携程网工作人员表示。 去哪儿网工作人员则直接建议购买7月份以后的机票,“现在是这样子,疫情好不了,国际航线也恢复不了,现在就算有航班,航班取消的概率也是比较大的。” 尽管国内“最严”运力调控政策还没有放松,已有海外航空公司盯紧中国航线。据韩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韩亚航空14日表示,将从6月起恢复因新冠疫情暂停运行或减航的美洲、东南亚、中国等国际航线运行。 值得一提的是,韩亚航空方面称将恢复往返中国的12条航线,鉴于目前中国仍维持旅行禁令,因此恢复航班的时间可能出现变化,韩亚航空将先为复航做好准备。此外,达美航空也表示希望在6月份恢复西雅图和底特律至上海的客运航班,目前还有待中国政府的批准。 全球航空业方面,近期阿联酋航空、韩亚航空、英国航空、泰国国际航空等多家航司发布了最新国际航班计划,国际航线恢复正在路上。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稍早前称,新冠疫情对航空旅行的影响将持续多年。据估计,航空客运量至少在2023年之前都不会反弹到危机前的水平。
旅游业步入“寒冬”,香港经济未来难料 香港的旅游经济,主力军是来自内地的游客。今年中秋假期,内地有连续3日“小长假”,本应是香港旅游业的黄金期,零售也会水涨船高。不过,今年动荡中的香港中秋,内地游客数量大幅减少。据香港入境处统计,9月13日,中秋节,经过香港水陆空15大口岸进入香港的内地旅客仅为81707人次。 而去年农历中秋,刚建成的香港高铁西九龙站一地,到傍晚6时入境旅客就已达3.7万人次。今年9月13日的农历中秋节,这一口岸入境香港的旅客仅为8879人次。 香港旅游业萧瑟 2018年,访港旅客的人数由2017年的5847万人次增加至6515万人次,涨幅为11.4%。这些访客中,来自内地的客人约有5080万人次,平均每天都是十多万,节假日更高达数十万。然而,在今年的香港中秋假日,这样的盛况已经不在。 据香港旅游业工会发布的问卷调查结果,与去年同期相比,香港接待的旅行团数量跌超70%,从业者收入平均下降超过八成。 7月、8月访港旅客数和酒店入住率跌幅逐步扩大,酒店入住率由6月同比下跌3个百分点,扩大至双位数跌幅。访港游客数从6月同比增长转跌,跌幅由7月初的1.5%,急速扩大至7月底的26%,进一步扩大至8月初的31%。游客数大幅减少,旅游业提前步入“寒冬“成为定局。 旅议会登记数字显示,8月份的内地入境团每日平均只有86团,与去年同期比较大跌六成四,9月份首7天每日平均更减至只有16团,较去年同期急跌九成。除入境团减少外,港人外游的意欲亦减少,7月份的外游印花税收入比去年同期下跌一成六,8月下跌9%,今年暑假外游团的生意额,平均比去年下跌至少一成半。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数字显示,8月份香港发出机票的总交易额下跌了8.6%。 超过三个月的反修例风波,对香港冲击严重,重挫香港社会、经济及民生,游行及随之而来的突发性冲击封路等行动,迫使沿路零售商关门休业,市民也因担心交通受阻及社会混乱不敢出外消费,香港的零售生意受影响,营业额直线下挫。 香港零售也风光不再 昔日游人如鲫的旺角、尖沙咀等闹市,变得冷清甚至门可罗雀,热况不再。一向游客旺盛的旺角,已不再旺了。 有在该处售卖行李箱的杨先生,刚入零售业不久,今年6月才开业,游人如鲫时,每日营业额有9000多港元乃至过万,但香港风波开始,游客“影也不见“,每日营业额最多亦只有1800港元,一般仅700多港元,而每月租金杂费开支高达三万港元,杨先生坦言:”悲惨!实在生不逢时!“问题是,根本无法预测风波何时到头,难有重生机会。如果再持续两个月,便要结业。 香港工联会属会香港百货、商业雇员总会8月的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受访者任职的店铺生意额下跌三成至七成以上,直接连累的是顾员的收入暴跌。零售业实行佣金制度,不但佣金减半,更被要求补回因示威活动拉闸及提早收铺的工时,甚至是扣回工资,紧接着的就是裁员潮了。 尖沙咀有专做游客生意的手袋商店,每日营业额由8万港元跌至仅1万港元,抗议重灾元朗区亦有商店反映生意下跌超过一半。有连锁药房每日提早一小时关门,顾员包饭也从每日两餐饭改为一餐,亦有写字楼反映采购部刚裁了员工。 房地产业人士预计,零售市道欠佳,若年底前情况未有改善,商户肯定要求业主减租,部分商户在租约期满后,结业关门会成为必然选择。接下来会拖累香港商铺的整体出租业。 其实,在旺角及尖沙咀闹市区,不少店铺已经挺不住,业主减租两至三成,铺面呎租减至100~300港元。 昔日每逢周六日及大时大节,酒吧食肆座无虚设的情况不再,餐饮业近数月来客量每况愈下,生意额下跌三成,中秋节前后亦少了市民订台,10月1日亦少了团体举办酒会。酒吧业界亦指市道是近十年来最差! 风波将进一步影响香港经济 香港的服务业受挫,影响整体产业链产生连锁反应。香港餐务管理协会主席杨位醒指出,示威活动成为常态,散至各区,市民都担心交通受影响,减少外出用餐,餐饮业前景亦黯淡。有茶餐厅反映,平时少了工人光顾,生意下跌五成。亦有在尖沙咀的酒楼反映,少了药房、化妆品店职员及旅客光顾,晚市只做到一万元生意。 杨位醒表示,食肆亦不再请帮工,帮工长期无工开,市场又出现欠租欠薪的危机。餐饮业一般要交六个月的押金,以50万港元租金计,即300万港元,只要欠租3个月就会被没收押金,损失惨重。故酒楼一旦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将牵一发动全身。 统计处公布7月零售业总销货价值按年大跌11.4%,按零售商主要类别的销货价值的临时估计由高至低分析,与去年7月比较均呈现双位数跌幅。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物为重灾区,销货价值下跌24.4%,其次为电器及其他未分类耐用消费品,下跌17.4%,药物及化妆品下跌16.1%,服装销货价值下跌13%,百货公司货品下跌14%,鞋类、有关制品及其他衣物配件下跌10.1%。零售管理协会预期,社会动荡没有停止迹象,料9月份的零售销售额下跌会持续。 数据显示,香港零售业销货额,2017年增长2.2%,2018年有进一步提升,全年增长达8.8%,但2019年上半年与上年同期相比出现了负增长达-2.6%,短期内还没有改善的迹象。 风波也影响保险业,近年内地客成生意重要来源的保险业亦风声鹤唳。保险业监管局数据显示,二季度内地客来香港购买保险的新做保单张数,按季减少10.88%至10.07万张,新做保单保费则按季上升6.16%。保险业监管局行政总监张云正表示,上半年数据未能反映来港旅客减少对保险业的影响。三季度起内地客来港投保金额,将会显著跌幅,呼吁业界避免集中单一业务。 有保险业界人士表示,内地旅客对香港局势失去信心,近月来港购买保险客量急挫七成半。但也有业者认为,香港本来是自由开放的市场,除了内地客,来自世界各地的旅客亦可以选择来港投保,应该以成为地区性的保险枢纽为最终目标,认为香港金融市场仍然未有出现动荡。 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也是全球服务业主导程度最高的经济体,香港的服务产业占GDP 90%以上。贸易及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专业服务以及旅游业是香港的四大支柱产业,分别占香港GDP的22%、17.6%、12.4%以及5%。2016年,香港旅游业就业人数约25.89万人,占全港总就业人数约7%。旅游经济进入寒冬,几十万从业者生计都将受损,或加入失业大军。 香港风波,除了冲击香港旅游业和民众生活,也影响到即将在香港举行的国际体育赛事。原定于10月5日至13日在香港举行的WTA香港网球公开赛,将延期举行,主办单位将适时公布延后举行日期。 最不确定的是,香港风波不知何时可以消停,所以,何时可以走出困境,重见曙光,还尚难预见。上半年香港经济成长几近0,下半年能否维持并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