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消息,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北京京东新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缪晓虹,经营范围包含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经济贸易咨询、专业承包、劳务分包、施工总承包等。 该公司由江苏京东邦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100%全资持股,后者第一大股东为刘强东,持股比例45%,第二大股东为李娅云,持股比例30%。
在刚刚过去的9月份,先是京东数科披露了A股科创板上市计划,随后在月底,京东健康也披露了港股上市计划。而京东集团刚刚在今年的6月份完成了香港二次上市。 今年以来,京东的股价更是大涨了120%,刘强东带领的京东备受资本市场追捧。很多人开始关注京东在零售业务之外的物流、数字科技、健康等业务,然而,如今荣耀的背后,刘强东当年在布局这些业务时,是顶住了巨大的压力。 2003年,非典来袭,刘强东不得不让12家门店停业,当他开始筹划着如何将业务转为线上时,很多员工的不理解,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是挺一挺就过去了,12家门店每天都是稳定的销售,很多人就是奔着京东多媒体的牌子来的,现在转到线上,在那个虚拟的世界里,怎么能让顾客信任我们呢? 然而到了年底,虽然非典疫情已经散去,但刘强东还是毅然决然的关掉了所有的线下门店,一家都没有留——不给自己留退路。 十几年后很多人才发现,2003年成为中国电商行业创业最为蓬勃的一年,而京东也在那一年抢下一条赛道,成就了如今1200亿美元市值的上市公司。 还不到20年的时间,当年兴盛的北京中关村(行情000931,诊股)电子一条街,早已衰败。 很多年后,有市场分析人士总结了中国电商为什么在2003年到2004年左右兴起,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开放的全球市场和充裕的资本,推动了国内商品产能的释放,而中国当时低效率的商品流通体系很难适应快速膨胀的工业生产能力,此时,具有更高效率的电商渠道承担了中国零售业变革的重任。 当然,17年前的刘强东并不一定能够如此深远地预测到时代的变局,但是,他笃信的一条为商之道就是:通过供应链效率提升,为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都创造价值。 变革意味着更大的代价。2007年,刘强东发现整个供应链上最大的效率梗阻来自于物流体系,因此,他将好不容易从资本市场融来的资金都投入到的自建物流上,这种想法连当时的投资人都不理解,因为放着市场上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不用,自建物流资产太重,这种做法根本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玩儿法。 最终,在刘强东的坚定推动之下,6年之后,京东物流凭借着出众的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不仅赢得了口碑,也在一片混战的快递行业中脱颖而出。 同样这一年,刘强东已经开始在布局他认为下手已晚的数字金融领域,以帮助供应链上的商家解决融资难的需求。 当时做数字金融,最简单的就是做流量,这个对于拥有几千万高质量用户的京东来说,太容易了;而更难的就是做数字技术,这对于当时的京东来说,要难得多。 刘强东选择了后者。 2013年底,陈生强和刘强东在纽约曾经对未来京东如何做金融有过一次深聊,刘强东把自己多年来在创业上的心得托盘而出:第一个点就是做最长久的生意,一定是最苦的大家不愿意去做的;第二,如果可以挣100元,挣70元就够了,另外30元别挣。 仅仅3年之后,很多当年兴极一时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开始隐患丛生,京东金融则能够将自身所积累的技术能力对外输出,帮助更多的传统金融企业,成为一家数字科技企业。 就在京东着手金融科技业务的同时,2014年初,有过宿迁任职经历的泰州市主要领导找到刘强东,希望和京东平台共同打造“医药城”项目。刘强东立即派了第一支队伍过去考察,他们回来后汇报说没法做!理由是 “政策没有,风险太大”。刘强东并没有放弃,又让现在的京东健康CEO辛利军带队再次去调研,结论还是“太难”! 多年的创业经历让刘强东清晰地认识到容易的事没有价值!他非常坚决地告诉辛利军团队:“医药和医疗行业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机会巨大,你们要么做成,要么换人!” 于是,辛利军只好带着团队频繁去泰州考察、交流。2016年,在一次辛利军关于该项目的汇报会上,刘强东连续问了他很多问题,彼时,刘强东已经开始构思京东健康的雏形了。随后,京东与泰州市的探讨和交流不断深入,展开了多轮洽谈,探索过程中,泰州市主要领导对互联网医疗发展的超前思维令辛利军感到吃惊。最终,2017年7月,京东与泰州市签订“健康泰州”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迭代商业模式,推动监管政策逐步完善,成就了今天京东第三大独角兽。 在今年5月京东赴港二次上市之前,刘强东在一篇名为《京东是谁》的内部文章中总结,“展望未来,京东的业务发展以技术为基石,继续为消费者带来极致体验的同时,开放自身的能力,成为基础设施,携手伙伴,降低行业成本,提升社会效率,以追求最大的社会价值为目标,秉持长期主义共创可持续发展的世界。”
9月27日晚间,港交所披露了京东健康提交的招股书,京东健康申请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招股书数据显示,京东健康2020年上半年总收入为人民币88亿元。全球最大的企业增长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Frost & Sullivan)报告显示,按2019年收入计,京东健康是中国最大的在线医疗健康平台及全国最大的在线零售药房。 2014年初,京东集团初涉医疗健康业务,也就是在2014年,有过宿迁任职经历的泰州市主要领导找到刘强东,希望和京东平台共同打造“医药城”项目。刘强东立即派了第一支队伍过去考察,他们回来后汇报说没法做!理由是 “政策没有,风险太大”。刘强东并没有放弃,又让现在的京东健康CEO辛利军带队再次去调研,结论还是“太难”! 多年的创业经历让刘强东清晰地认识到容易的事没有价值!他非常坚决地告诉辛利军团队:“医药和医疗行业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机会巨大,你们要么做成,要么换人!” 于是,辛利军只好带着团队频繁去泰州考察、交流。2016年,在一次辛利军关于该项目的汇报会上,刘强东连续问了他很多问题,彼时,刘强东已经开始构思京东健康的雏形了。随后,京东与泰州市的探讨和交流不断深入,展开了多轮洽谈,探索过程中,泰州市主要领导对互联网医疗发展的超前思维令辛利军感到吃惊。最终,2017年7月,京东与泰州市签订“健康泰州”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迭代商业模式,推动监管政策逐步完善,成就了今天京东第三大独角兽。 此后,京东健康发展进入快车道,2017年的9月,辛利军和刘强东有一次餐叙,现场有刘强东医疗健康界的朋友,他们问了辛利军一个问题,我们京东现在有大药房,可有没有医生,要不要开医院?这句话的背景是,京东当时已经布局医药零售行业。在经营药品零售业务的过程中京东发现,不少用户在购买药品时有咨询医生的需求。 辛利军的回答是,这取决于我们将来是继续做零售,再捎带提供一些健康服务;或者,我们开始做健康服务,同时利用好零售的供应链,开辟一块新的战场。刘强东告诉了辛利军答案:如果干就要干的彻底,如果京东要进入健康产业,就要剥离出来,按照它自身的规律来发展,而不是跟着零售走。 刘强东对辛利军说,进入健康这件事,能做多大我们暂时还算不准。但我感觉,这事儿做好了,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京东。 于是,京东健康这件事,就定局了。 在正式出任京东健康CEO前,辛利军还被刘强东拉到北京郊区聊了一次。刘强东提了两个具体要求:一是给京东18万兄弟们积个福,把他们的健康管好;二是初期可以不计投入。 做业务就像上战场,就要面对生存和死亡。已经习惯了多年的KPI压力,而这次,当他听到刘强东对于京东健康的KPI要求时,虽然意外,但也觉得是情理之中。 因为刘强东就是这样的人。 互联网医疗的价值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 熟悉京东的人都知道,京东的商业信仰是只做有价值的事情,只做能够为客户、为行业、为环境、为社会创造可持续价值的事情。 这也是源于京东创始人刘强东自身成长经历的思考,他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说道:自己小的时候就希望有一天能把村里面大部分的人都带出去,当个村长;上高中到了县城,希望将来能够做一个好的县长。后来,目标一直在变化,直到建立自己的公司,这个目标变成了让员工过上好日子。 所以对于京东健康刘强东期望的就是提高优质医疗健康产品及服务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助力全社会的健康普惠。 5月,是一个很多医疗健康企业晒疫情成绩单的月份,但对于京东健康来说,着急的是把一件被疫情耽误了的事情赶紧推上正轨。这件事就是京东健康和中国社会扶贫网合作推出的药品补助工程,目前来看,这项工程是国内覆盖范围最广、补助资金最多、惠及范围最大的健康扶贫项目之一。 简单来说,通过与国家扶贫办的精准对接,京东健康将对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含已脱贫人口),每人每年提供1000元的药品补助资金,受助对象通过京东大药房或其它指定渠道购买补助目录内药品时,可以使用补助金直接抵扣。更加贴心的是,考虑到有些贫困户对互联网的应用没有那么熟悉,所以随着项目的开展,贫困户后续还可以直接在项目指定的线下药店买药并使用补助。 年初疫情爆发时期,互联网成为了抗击疫情的“第二战场”。1月26日,京东健康就上线了“防范阻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免费在线问诊平台,面向武汉和全国各地区免费提供医生咨询服务和心理咨询服务;2月6日,京东健康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率先将免费问诊范围扩大至全部科室的所有疾病领域,24小时无休;同时,为了给更多海外民众提供在线医疗咨询和援助,京东健康于3月21日将“全球免费健康咨询平台”全面升级为中英双语页面,更便捷地服务全世界人民,助力全球共同抗疫。 因为疫情中的表现,互联网医疗的价值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 不计成本砸钱让员工活得健康,过得有尊严 三年前的京东老员工日上,刘强东说:京东绝对不希望看到员工因重大疾病而全家陷入贫困的“一病穷三代”现象发生,在京东满5年的老员工一旦得了重病,公司将竭尽全力救助!我们不放弃、不抛弃任何一个老员工,我本人、京东集团将作为大家的坚强后盾,和十几万兄弟们永远站在一起!” 随后,京东宣布司龄满五年的京东正式员工医疗保障升级,当京东员工罹患威胁生命安危的疾病时,包括通常大家熟知的重大疾病,并额外扩展了非重大疾病但至重症监护治疗的情况,京东员工在使用现有社保,公司商保,公司爱心救助基金总计约35~60万的医疗保障基础上,超出的医疗费用京东都将“无限额”报销!除此之外,京东还额外提供10万元绿色就医渠道费用,让员工可以快速就医并获得更好的医疗医师救治资源。 而且,从2010年起,京东就建立了“爱心救助基金”福利项目,3000万基金用于解员工及直系亲属燃眉之急,每年都帮助百余家庭度过难关。 现在,京东健康将赴港上市,招股书披露了它的全部家底和未来野心。 根据招股书披露, 京东健康2017年至2019年的收入分别为56亿元、82亿元、108亿元,2020年上半年,京东健康的收入达到了88亿元,同比增长76%。剔除公允价值变动和非经常损益等项目,其净利润率在2018年、2019年达到了3.0%、3.2%,2020年上半年达到4.2%,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从初涉医药电商到跨入互联网医疗领域,从问诊服务拓展到健康管理服务,从独立运营到跃升为京东集团孵化出的第三只独角兽,京东健康实现了一次次跨越。 看来,从被“逼”出来的京东第三只独角兽,到把京东员工健康管好的“小要求”,再到京东健康再造一个京东,或是一个并不遥远的梦想。
7月1日晚间,北京证监局挂出了京东数科辅导备案信息,这家曾被称作“京东金融”,承载了京东集团金融科技希望的公司,已于6月28日签署了上市辅导协议,计划在国泰君安、中信证券、五矿证券、华菁证券4家券商联手保荐下登陆科创板。 人们于是明白了,为何刘强东在6月22日重回京东数科董事长宝座,京东数科又为何在同一时间从“有限责任公司”变成了“股份有限公司”。就连6月25日,京东将收购京东数科36.8%的股权,并向其追加投资17.8亿元的举动,也瞬间有了合理的解释。 尽管京东数科以“静默期”为由,对于上市后续时间表等相关问题不予回应。但券商中国记者还是调查发现,京东数科人事架构调整其实早有“端倪”,目前金融业务仍是这家估值近2000亿公司的盈利核心。 京东数科拟登科创板 此次京东数科豪气地选择了4家券商组成联合保荐团队,其中还包括国泰君安和中信证券这样的行业龙头,充分显现出其对于实现科创板IPO的志在必得。 根据辅导协议约定,国泰君安、中信证券、五矿证券及华菁证券选派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组成辅导工作组,并会同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有关机构协助完成。且根据京东数科的实际情况,辅导机构也将择机安排公司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辅导。 具体的辅导内容主要包括:发行上市相关法律法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公司财务管理及内控体系、公司独立运行、关联交易及重大投资决策程序、公司发展战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信息披露等。 官网信息显示,京东数科是一家致力于以AI驱动产业数字化的新型科技公司。该公司以AI、数据技术、物联网、区块链等前沿数字科技为基础,建立并发展起核心的风险管理能力、用户运营能力、产业理解能力和B2B2C的企业服务模式。 京东数科表示,自己的使命是“以科技为美,为价值而生”,经营的宗旨是从数据中来,到实体中去,通过数字科技助力相关产业降本增效,提升用户体验,最终实现新增长,并在这个过程中创造公平与普惠的社会价值。 截至目前,该公司完成了在AI技术、机器人、数字营销、智能城市、金融科技等领域布局,服务客户纵贯个人端、企业端、政府端,累计服务涵盖4亿个人用户、800万线上线下小微企业、700多家各类金融机构、1.7万家创业创新公司、30余座城市的政府及其他公共服务机构。 今年618京东媒体开放日,京东数科用户中心总经理江明丽对外公布了公司旗下京东金融的最新战绩——618当日,白条交易额3分钟突破10亿元;618期间,白条免息商品累计销售5000万件;“白条免息+金贴”的优惠方式累计为消费者节省30亿元,同时助力合作商家客单价提升超过60%。 京东拟取得京东数科36.8%股权 6月25日晚间,京东集团计划重新拿回京东数科36.8%股权的消息,激起了行业的热切讨论。 根据当天订立的协议,京东集团将通过一家并表中国境内公司,转换对京东数科的利润分成权(基于双方于2017年订立的框架协议),并向京东数科增资17.8亿元现金,以取得京东数科共36.8%的股权。 此前在2017年3月,京东集团曾对京东金融(京东数科的前身)进行重组,出让其持有的全部(占比68.6%)京东金融股份,并取得40%的利润分成权。根据框架协议约定,这一分成权可转换为京东数科40%的股权,这一比例目前因融资等原因被摊薄至35.9%。 该交易目前尚需获得必要的中国监管批准及达成若干其他条件。交易完成后,框架协议(包括京东集团与京东数科当前的利润分成安排)将终止,京东数科将成为京东集团权益法核算的被投资方。 需要注意的是,京东数科股东于6月20日一致通过决议案将京东数科整体变更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并设置特别表决权股份。刘强东及其控制实体宿迁领航方圆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简称“宿迁领航方圆”)于京东数科分拆及私募融资交易时所收购的股份将享有每股10票投票权。 在这一情况下,预计京东将实际持有京东数科约18.7%的投票权,而刘强东及宿迁领航方圆合共持有的投票权将占京东数科全部投票权的54.7%。换言之,即便未来京东重新拿回京东数科36.8%的股权,但绝对控制权仍在刘强东个人手中。 刘强东紧握京东数科控制权 事实上,为了迎接科创板上市,刘强东近期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将京东数科重新抓在手心,尽管京东数科似乎并未真正离开过。 天眼查数据显示,6月22日,京东数科的企业类型由“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这正是由于京东数科股东6月20日一致通过决议,将京东数科整体变更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并设置特别表决权股份,使得刘强东及其控制的实体,能以同股不同权的方式,获得京东数科54.7%的投票权。 就在同一天,京东数科还对董监高名单进行了变更,其中刘强东取代余睿成为新的董事长,章泽天、章肖明等多人卸任公司董事,刘强东助理张雱等人新增为董事。而此时距离今年2月底刘强东退出京东数科,仅过去了4个月。 从董监高名单来看,法人陈生强系京东数科CEO,2007年4月加入京东集团,曾任京东商城首席财务官(CFO)。2013年9月起,陈生强担任京东金融集团首席执行官,负责京东互联网金融团队的组建及业务发展。在公司财务管理、投融资、管理整合与优化等方面成绩可圈可点,是由京东内部培养的核心高管。 今年曾短暂接任京东数科董事长一职的余睿,是京东集团首席人力资源官(CHO)。余睿2008年以管培生身份加入京东,通过轮岗机制,在京东集团、京东零售、京东物流等众多管理岗位进行历练,担任过多个一级部门负责人,据称系兼具不同业务和职能模块经验的年轻京东高管。 而同为京东管理培训生出身的张雱,则被外界认为是刘强东最为倚重的助理,名下有着400多家公司,且近年来频频被变更为京东系企业法人。 可见,尽管刘强东曾在今年上半年短暂退出京东数科,但不管是火速重回董事长之位,设计取得京东数科超过50%的投票权,还是安插亲信进入京东数科,都显示出其对于京东数科的掌控从未减弱。 金融仍是京东数科盈利核心 事实上,京东数科人事架构调整早有“端倪”。今年以来,券商中国记者曾有报道,京东数科谋划上市已早有谋划,在人事及组织架构、收入结构等方面都有做了调整。 事实上,今年年初, 完成从“京东金融”更名为“京东数科”后,其已进行了组织架构大调整,重构了前中后台。期间高管团队也有变化,比如原京东金融任副总裁、财富管理事业部总经理周宇航离职,重新回归从弘康人寿。 京东金融2013年10月开始独立运营,2018年9月,京东金融更名为“京东数科”,称坚持数字科技战略,加大在数据和技术上的投入、任何与数据和技术无关的业务都不做。券商中国记者最新了解到,截至6月底,京东数科“已完成了在AI技术、AI机器人、数字营销、智能城市、金融科技等领域的布局,累计覆盖4 亿个人用户、800万线上线下小微企业、700多家各类金融机构、17000家创业创新公司、30余座城市的政府及其他公共服务机构。” 不过,从公开介绍情况来看,金融尤其是消费信贷业务仍然是京东数科核心盈利来源,这也和其他同类型公司类似。 京东数科持有第三方支付、小额贷款、基金保险经纪、商业保理牌照等,同时正在申请民营银行;其金融业务板块涵盖了企业金融、消费金融、财富管理、支付、农村金融,以及金融科技输出。公开报道显示,截至2019年底,消费信用产品京东白条的信贷余额达700亿元、消费贷产品京东金条余额逾1000亿元。 此前公开报道显示,京东数科已完成了三轮融资,2018年B轮融资投后估值达到1330亿。如今京东集团17.8亿元增资对应可取得京东数科0.9%的股权,则简单估算可知,京东数科估值已接近2000亿元。而截至目前,科创板市值最高的金山办公市值也不过1516亿元。
沉寂之后,刘强东章泽天夫妇在忙什么? 由陆奇创办的投资机构——奇绩创坛近期完成新一轮人民币基金的交割,而备受的是,该基金出资人除了红杉,还有刘强东夫妇。 天眼查数据显示,北京奇绩创坛一期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在6月9日新增了多名股东,包括红杉资本的两个投资实体以及宿迁天强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其中,宿迁天强股权投资合伙企业由刘强东和章泽天持有100%股份。 事实上,这并非刘强东夫妇第一次出资VC机构。早在2018年,二人就已参投了拾玉资本旗下的一只创新医药基金;而企查查显示去年二人更是以3000万元参投了高榕资本旗下基金。显然,伴随着新经济势力崛起,越来越多互联网新贵悄然化身LP涉足创投圈。 陆奇人民币基金完成新一轮交割, 刘强东夫妇是出资人 这一次,刘强东和妻子章泽天化身LP。所谓LP(Limited Partners),即有限合伙人,俗称“金主爸爸”,是创投机构的出资人。 投资界了解到,奇绩创坛是陆奇于2019年11月21日正式宣布成立的新品牌,前身是YC中国,主要为创业公司提供初创期融资。今年5月14日,奇绩创坛第二期创业营——2020春季创业营正式开营。据官方介绍,陆奇将在接下来的5个月里亲自指导所有入营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刘强东夫妇低调参与了奇绩创坛人民币基金的出资。企查查数据显示,成立于2020年3月13日的奇绩创坛一期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在6月9日进行了多项变更,背后赫然出现了刘强东章泽天夫妇的身影。 具体来看,奇绩创坛一期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注册资本由500万元增至1.31亿元,出资股东则新增了红杉资本的两个投资实体——深圳红杉嘉泰股权投资合伙企业、红杉璟诗(厦门)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以及宿迁新东腾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和宿迁天强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为“天强股权投资”)。 其中,宿迁新东腾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和天强股权投资,皆与刘强东和章泽天相关。投资界了解到,宿迁新东腾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为京东数科全资持有,刘强东占有后者14.02%股权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妻子章泽天不设股权但任职该公司董事。 另一家天强股权投资则为夫妻二人共同发起的股权资产管理公司,股权图谱显示,天强股权投资成立于2015年9月,刘强东、章泽天持有全部股份,前者持股90%,后者则持有10%的股份。 章泽天并非创投圈新人。此前,她更多是直接出资投给企业,如今作为LP参入创投基金,这对夫妇跟VC/PE圈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众多知名VC/PE背后的“金主” 揭秘刘强东夫妇投资版图 事实上,刘强东夫妇的LP版图远不止奇绩创坛。 2018年11月,A股上市公司卫信康(603676)发布的一则关于参与认购私募基金成功登记备案的公告,首次向外界透露出了刘强东和章泽天的LP身份。该公告显示,卫信康认购的苏州丹青二期创新医药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苏州丹青二期”),已在基金业协会完成备案手续。 公开资料显示,苏州丹青二期创新医药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成立于2018年6月22日,是拾玉资本旗下的品牌基金,主要从事医药医疗产业的投资。除已投资药明康德(603259)、基石药业、乐普生物等知名医药企业外,同时也是京东健康的投资方之一。 苏州丹青二期基金最新股东名单显示,江苏京东邦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出资2亿元,占出资比例6.28%;天强股权投资出资1亿元,占比为3.14%。其中,前者京东邦能大股东为刘强东,持股比例为45%。也就是说,针对苏州丹青二期,刘强东夫妇一出手就是3个亿。 有意思的是,通过苏州丹青二期的数十位合伙人的股权穿透图,发现不少知名个人LP的身影。其中,顺丰创始人王卫、知名体育运动员易建联也赫然在列。需要补充的是,刘强东夫妇在丹青一期基金成立的2016年5月之时,就已经参与其中,天强股权投资出资1亿元,持股9.09%。 这两年,刘强东夫妇已经淡出公众视野,但依然活跃在互联网圈和创投圈。企查查显示,2019年9月,二人以3000万元参投了高榕资本四期康腾投资合伙企业。 甚至连母基金背后也有刘强东的身影。2017年,红杉资本作为联合发起方之一成立专注新经济产业直接投资和母基金投资的星界资本,该基金的大股东正是京东能邦全资控股的宿迁辉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29.26%,刘强东为实际控制人。 而章泽天,除了作为LP出资,前几年更热衷直接投资企业。章泽天投资的主要出钱途径除了天强股权投资,还有东辰投资控股。 资料显示,东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5月,主要从事股权投资、资产管理、投资管理、投资咨询等等。机构实际控股人为刘强东,出资5000万元占股比50%,而章泽天时任董事长。2015年,奶茶妹妹的“处女投”——作业盒子,就出自东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王兴、张一鸣... 中国互联网新贵开始做LP 刘强东夫妇做LP,算是中国互联网新贵涉足创投圈的一缕缩影。 一直以来,中国创投圈大名鼎鼎的个人LP是龚虹嘉。20年前,龚虹嘉以245万下注海康威视(002415),一举收获超2万倍的回报,成为中国风投史上最经典案例。其实除了天使投资,龚虹嘉的LP之路也备受瞩目。2014年,龚虹嘉投资了李竹所创办的英诺天使基金。此外,他还投资了高瓴、 红杉 、IDG、经纬、火山石资本等知名机构。 跟龚虹嘉一样堪称大佬级的个人LP,还有曾李青。作为当年“腾讯五虎”之一,曾李青在腾讯上市后功成身退,转身进入了投资圈。除了旗下的早期投资机构——德迅投资之外,他还以LP身份投资了红杉中国、启明创投、九合创投、方广资本、分享投资、架桥资本等一众知名创投机构。 而如今,伴随着新经济势力崛起,越来越多互联网新贵悄然化身成为个人LP。2014年,离开红杉中国的曹毅自己创立了源码资本,首期基金成功募集了1亿美金。投资界了解到,这只基金背后出资人除了红杉之外,还有两位知名的互联网公司创始人——美团点评CEO王兴、今日头条CEO张一鸣。后来,链家创始人兼董事长左晖也低调入股。 而高榕资本,自2014年成立以来,一直定位于中国的创始人基金。目前管理的200亿人民币中,背后出资人不乏腾讯、百度、淘宝、小米、美团、分众等在内的数十家互联网企业的创始人或核心高管。 2019年10月,由甘剑平和胡斌创立的渶策资本宣布完成首支基金3.51888 亿美元募资,一部分出资人就是创始合伙人的密友,比如甘剑平曾投资的哔哩哔哩董事长兼CEO陈睿。 这样的案例,正在悄然增加。这是中国创投行业宝贵的良性循环:VC出钱陪伴着企业成长直至上市,财富自由的企业家个人再来出资支持创投机构。这或许是所有创投人最梦寐以求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