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疫情时代,全球货物贸易的起落固然引人瞩目,但实际上服务贸易亦已开启了双维分化的历史性演进。一方面,由于人员流动停滞、信息流动加速,“跨境交付”、“商业存在”的发展料将领先其他贸易模式。另一方面,由于疫情下高附加值服务的跨境贸易更为稳健,因此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增长料将长趋势地快于劳动密集型。在这一变局之中,中国经济“双循环”的构建正在为服务贸易提供“双向生长”的变革机遇。其一,传统服务贸易向内生长,激活国内经济循环的需求动力,其二,新兴服务贸易向外生长,在主动参与全球价值链重塑的同时,夯实国内、国际两大循环的纽带。在这一渐次推进的变革中,消费需求内化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海南自贸港等改革的共振,数字经济服务的深度化“走出去”,以及金融服务的本地化“引进来”,都有望创造长期的结构性机遇。 资料来源:我们的绘制 走进疫情时代,全球服务贸易双维分化。基于两方面因素,全球服务贸易将因新冠疫情而走向历史性变局。从时间来看,当前全球疫情发酵仍未减速,美国每日新增病例再度高涨,疫情时代将大概率长期延续,对服务贸易的重压亦将由短及长、由量及质。从力度来看,不同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对需求冲击和金融供给的敏感性较弱[1],但是对防疫政策的敏感性更强,因此其受到疫情危机的冲击要远高于传统的经济金融危机。由此进一步推演,在本次历史性变局之中,至少有两个维度的分化料将成为大势所趋。 横向的业态维度:人员流动停滞,信息流动加快。在疫情时代,虽然随着经济重启,各国境内“社交隔离”有望逐步放松,但是出于防疫考虑,跨境的人员流动预计仍将受到持续限制。根据Flightradar24的统计数据,虽然6月欧美经济重启,但是当月全球出港商务航班量依然同比下滑约62%。另一方面,人员流动的停滞迫使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网上娱乐等信息驱动的服务加速发展,一系列相关APP的客户规模实现爆发式增长。根据GATS标准,全球服务贸易可以分为四大模式:1)跨境交付;2)境外消费;3)商业存在;4)自然人流动。由于人员流动和信息流动的此消彼长,未来模式2和模式4的空间料将受到持续而显著的挤压。被挤出的空间有望在新的业态之下,为模式1与模式3所填补,进而加速后两者的增长。例如,通过更多地设立境外分支机构(模式3),配合跨境远程办公(模式1),进而取代跨境人员的商务服务(模式4)。 纵向的价值链维度:低附加值服务脆弱,高附加值服务稳健。从学理来看,疫情本质上是对服务贸易施加了额外的交易成本,包括时间成本、检疫成本、感染风险等。交易成本的大幅上升不仅削弱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也变相增加了本地服务商的竞争力。在疫情时代,货物流动较人员流动更为便利,因此本地服务商更易于通过升级硬件,实现进口服务的本地化替代。由此,在一项服务贸易的总价值中,由专业化服务创造的附加值占比越高,借助硬件(资源、设备等)创造的附加值占比越少,该项服务就越难被本地竞争者所替代,在疫情时代的贸易关系就越稳健。根据WTO的测算数据(详见附图),我们将全球服务贸易分为两大组别:1)高附加值组,服务附加值占比高于行业均值,主要覆盖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包括信息通讯、金融保险、公共文教健康服务等;2)低附加值组,服务附加值占比低于行业均值,主要为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包括建筑、交通仓储、住宿餐饮等。我们认为,在疫情时代,高附加值组的修复及增长速度将长趋势地高于低附加值组。 对接“双循环”,中国服务贸易双向生长。在疫情时代的新世界,中国服务贸易正在同步迎来风险与机遇。一方面,一季度数据显示,因受疫情拖累,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双双下降,遭遇沉重的被动收缩压力。另一方面,正如国务院副总理刘鹤近期所指出,“一个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的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这一“双循环”格局料将为中国服务贸易提供主动调整结构的战略契机。通过对接“双循环”,从被动转向主动,从风险转向机遇,中国服务贸易有望开启“双向生长”的新变革。 第一,传统服务贸易“向内生长”。根据中国服务贸易的结构特征,我们将其划分为传统与新兴两大领域。其中,传统服务贸易主要包括建筑、运输、旅游等项目,具有依赖人员流动、劳动密集型的特点。根据上文分析,传统服务贸易领域将是疫情长期冲击的主要短板。由此,传统服务贸易未来需要积极融入中国经济的内部循环。其一,建筑服务供给内流。据WTO测算,2005年以来,中国建筑服务出口持续提速,规模增速已经数倍于全球其他经济体。在疫情影响之下,建筑服务“走出去”难度加大,因此料将部分回流国内。从短期来看,国际一流的建筑服务供给能够有力支撑中国新一轮基础建设的高质量扩张。从长期来看,这也是“干中学”的过程,有望加快服务出口商在新基建领域的技术和经验积累,从而为主导疫情时代全球产业数字化的基建浪潮而蓄力。其二,旅游服务需求内化。近年来,中国居民向境外寻求高质量的旅游消费体验,已成为服务贸易逆差的最大贡献项。在疫情时代,这一需求正在向国内旅游市场逐步转化,并有望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海南自贸港等改革形成共振,带动上下游领域的消费升级。从2020年五一、端午假期出游的数据来看,虽然旅游市场在规模上尚未完全修复,但是在质量上的升级趋势明显,定制游、文旅结合、高星宾馆、小众化市场等热点不断兴起,边际消费倾向更高的90后也已崛起为消费主力。这一进程的深化,在降低服务贸易逆差的同时,也将为中国经济的内部循环注入新动力。据我们测算,以2019年数据为基准,若旅游服务的逆差能够转化为内需,则有望每年多贡献约1.15万亿产值,直接创造约490万个就业岗位。 第二,新兴服务贸易“向外生长”。与传统领域不同,中国的新兴服务贸易主要包括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金融保险服务等项目,具有依赖信息流动、知识密集型的特点。利用疫情时代的发展契机,中国的新兴服务贸易有望积极向外,进一步提升在全球经济金融循环中的作用和地位。其一,数字经济服务的深度化“走出去”。在疫情冲击下,全球对新一代信息服务的需求迅速增长,同时全球供应链的数字化改造已经启动[3]。基于这一历史性机遇,中国数字经济的新一轮“走出去”有望向深度突破,不再仅纠结于流量的争夺,而是从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促进供需双向繁荣的角度为海外客户创造价值。其二,金融服务的本地化“引进来”。在疫情时代,中国经济金融的韧性优势料将加速中国金融市场开放。但由于模式4的流动受阻,因此模式3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即国际金融机构将加快设立中国境内的分支机构,并更加倚重本土化的员工队伍,串联起国际资本和金融服务的跨境流动。 值得强调的是,新兴服务贸易的“向外生长”,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将巩固国际国内双循环之间的纽带。借助于数字经济服务“走出去”,中国经济将更加主动地参与疫情时代全球价值链的重塑进程,更广泛地提供中国技术、标准与经验,从而对冲逆全球化浪潮下的脱钩风险。借助于金融服务“引进来”,中国经济将在全球FDI疲弱的逆境之下,对外稳定国际资本的流入增量,对内加速金融体系的改革升级,从而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参考文献 [1]Ariu A. Crisis-proof services: Why trade in services did not suffer during the 2008–2009 collapse[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16, 98: 138-149. [2]World Trade Report 2019[R]. WTO. November, 2019. [3] Christine Zhenwei Qiang, Yan Liu, Monica Paganini, Victor Steenberge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global value chains in the wake of COVID-19 [R]. The World Bank. May, 2020. 资料来源:World Trade Report 2019,WTO以及我们的整理 资料来源:Wind以及我们的整理
在批评完顶级流行病学专家安东尼·福奇之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又将矛头对准了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不切实际”的学校重新开学的指导方针。 据英国《太阳报》网站报道,疾控中心上周发布了关于重新开学的指导方针,但特朗普却对此大加斥责。当地时间7月8日早上,特朗普表示,他计划同CDC开会讨论一下这项“昂贵费钱的指导方针”。 “我不同意CDC既苛刻又昂贵的开学方针。”特朗普发推说,“他们希望开学,却要求学校做一些非常不切实际的事。我会和他们开会谈谈的!!!” 此前,福奇博士警告称,美国仍在第一波疫情中“泥足深陷”,抗疫战斗才刚刚开始。特朗普却对此不屑一顾,反驳说:“我认为我们处在一个很好的阶段,我不同意他的观点。” 另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报道,8日的白宫疫情简报会上并没有出现福奇的身影,他的缺席引起了不少关注。对此,福奇在之后的回应称,他和一部分官员被要求出席疫情应对特别工作组在简报会之前举行的会议。
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面对突如其来、形势严峻的疫情,易居中国行政与易居党委、易居工会、易居团委共同发出倡议,号召全体员工,积极落实防疫安排,开展复工复产各项工作。目前,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易居中国的复工复产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7月8日,易居中国抗疫复工先进表彰大会举行,在大会上,易居中国董事局主席周忻首先向易居党委、行政、工会、团委表示感谢,感谢他们在这次抗疫复工当中为整个国家、为上海大学、为易居中国、为各个城市、为每一位员工所做出的努力;其次,他向所有易居中国的员工以及员工家属表示致敬。“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历程当中,所有的易居中国员工及家属都担起了责任,这场疫情有很多人说是责任与担当战胜病毒的一次考验,所以我要向他们表示致敬。”易居中国董事局主席周忻 他回忆起易居员工抗疫的很多感人瞬间。在此次疫情中,向阳院长者公寓是易居员工抗疫最严峻的地方,为了给老人全方位的安全防护,在向阳院工作的易居员工与老人一起封闭一个月,员工晚上睡在地板上,与老人们同甘共苦。“类似这样的行为在易居中国各个板块、各个部门太多太多了。这些瞬间有些上了央视,有些通过媒体与自媒体传播,有些收录在我们的记录视频当中,但这些仅仅是整个易居中国抗疫战当中的小小缩影。” 在疫情发生后最艰难的一段时期,但无论是远程办工还是居家办公,无论是线上办公还是线下办公,不管现实条件多艰难,所有易居员工都用最快的速度开展复工行动。周忻感慨道,“我们并没有因为疫情放慢了脚步,而是尽可能的开展复工,正是因为我们抓住了这样的契机,整个上半年,易居中国在这次疫情当中损失相对是小的,收获是大的。” 在收获中,他把围绕互联网以及高科技、大健康、人工智能的产业归结为受益行业,也指出这两块也是易居中国的机会点。其中,受疫情影响,网上办公、网上教育、网上购房等等互联网相关联的服务得到了快速发展。乐居抢抓机遇,从网上售楼处、网上直播、好房线上购、春季房交会、6.18房交会,把整个行业的交易迅速从线下转向线上,在上半年圆满超额完成了所有目标;此外,在此期间,中国的新基建、数字资产、AI、大数据、区块链相关产业都得到了发展,易居中国这半年来围绕着高科技、大健康、人工智能进行新尝试,并在6月30日圆满启动CRIC&EBaaS 2020易居数据资产大会。 在讲到整个上半年对易居来讲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时,周忻用一句话概括,易居的文化更加扎实了,易居的沉淀更加厚重了,易居的担当更加到位了。 但他同时提醒和强调,疫情还没有结束,在这个过程当中,如何根据国家要求,根据公司要求,继续做好抗疫防疫工作还需要继续思考。此外,因为疫情,易居正在改变,世界正在改变,每个人也需要思考如何把握住机会,如何改变,继续奋斗,为企业、为个人创造巨大的价值。 “这次表彰,更重要的是对我们接下来继续要做的抗疫防疫工作的一次动员。不要松懈,继续奋斗!”周忻表示,“希望党政工团在未来的日子当中继续带领着易居所有的员工,包括我自己,一定带着大家向前走,不仅仅是成为防疫工作的佼佼者,我们会把握住机会,带领所有易家人登上一个新的高度。”
世行弃发第二轮流行病债券 第一批曾引起争议 参考消息网7月8日报道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7月5日报道,世界银行已经搁置了发行第二轮流行病债券的计划,因为第一轮债券发行被批速度太慢,无法及时向一些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贫困国家提供援助。 报道指出,世行于三年前发行了第一轮流行病债券,总额达3.2亿美元(1美元约合7.02人民币),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传染性疾病的严重暴发。今年4月中旬,在新冠肺炎开始席卷全球的几周后,发放近两亿美元的条件终于得到了满足——尽管批评人士说这笔资金来得太迟且数额太少。 此前,人们预计第二轮“流行病应急融资基金”(PEF)将于今年启动。世行曾在2019年初表示,正对该机制进行微调,将在2020年5月前后推出新产品。 但一位发言人对《金融时报》表示,目前世行“没有启动PEF 2.0的计划”。 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全球卫生政策助理教授克莱尔·韦纳姆说,发行这种债券是“一个糟糕的计划”,世行应该与之“划清界限”。 她还说:“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如何为大流行病融资。我们需要通过某种方式与私人资本接触,因为公共资金不够用或者调动速度不够快。” 报道介绍,2014年西非暴发埃博拉疫情后,世行启动了“流行病债券”计划,旨在想办法迅速将私营部门的资金输送到面临大规模跨境疫情暴发的贫困国家。 在日本、澳大利亚和德国这些捐助国的资助下,投资者获得两位数的利率付款,直到一些预设条件——包括至少有2500人死亡——被触发。随后,一些投资者将收回部分投资,剩下的则用于应对卫生危机。 韦纳姆说,必须等疫情大规模扩散这个条件会对“全球卫生安全产生事与愿违效果,越快介入和干预,疫情暴发规模就越小”。 在去年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周刊的一篇论文中,她说,该计划“似乎更有利于私营部门投资者,而非全球卫生安全”。 报道称,2018年刚果民主共和国暴发埃博拉疫情后,该计划首次招致批评,因为债券发行的标准未达到。 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触发发放条件之后,世行宣布已向64个有资格的国家拨付1.958亿美元——包括债券和相关掉期项目。
光大信托董事长:新冠肺炎疫情或触发全球经济“灰犀牛”式风险 中新网北京7月8日电 (记者 王恩博)光大信托党委书记、董事长闫桂军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触发全球经济“灰犀牛”式风险,需要提前做好应对。建议中国以政策组合拳尽快修复宏观经济内在稳定和增长机制。 当前市场对疫情会否引发大衰退存在一定分歧。有观点指出此次疫情将引发类似1929年的大衰退,亦有声音认为未必会引发大衰退,但中期影响不可低估。 在闫桂军看来,新冠疫情冲击成本巨大,直接造成经济活动停滞。4月份全球综合PMI为26.5%,显著回落,全球经济短期内或年内出现衰退确定无疑。但经历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后,当前全球金融机构杠杆率不高,疫情对金融机构的冲击不会在当前显现。 尽管如此,他指出,一旦因疫情造成大批企业破产倒闭,由于资产质量恶化,到今年底和明年初,金融机构杠杆比率或由“相对的低”变成“绝对的高”,并由风险容忍变为风险厌恶,风险偏好大幅降低,信用收缩将十分明显。 “世界经济本就处于下行周期,疫情冲击催化了‘灰犀牛’生成条件。”闫桂军认为,从需求端看,短期需求收缩,中期需求能否报复性反弹存疑,长期需求下跌几成定局;从供给端看,短期不能复工复产,中期弹性震荡,长期供应链置换转移、重新构建是大概率事件,在物流、要素成本、国际秩序、全球金融市场运行机制等方面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复杂经济金融形势下,中国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亦面临挑战。 闫桂军举例说,在现有大环境下,既存在中小企业由于订单减少、市场萎缩所导致的信贷需求不旺的问题,也有融资难、不能广覆盖的问题,更有融资成本高昂的问题,仅依靠货币政策“单条腿走路”效果有限。同时,全球疫情扩散,世界经济衰退风险加深,外需受阻增大经济下行压力,提升了中国稳经济、稳就业的难度。 他认为,随着防疫常态化下的中国宏观调控政策方向进一步明确,有必要从多个方面完善应对方案。 如在货币政策方面,可继续加大宽松货币政策实施力度。近期,中央政治局会议特别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闫桂军表示,中国货币政策空间较充足,且与西方发达国家财政高杠杆水平相比,中国政府部门杠杆率并不高,提高宏观经济杠杆率空间较大。 同时,要抓紧实施减税降费和财政救助政策。实施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中小企业负担,增强应对经济下行和市场竞争压力。为了保障市场主体和稳定就业,可通过为中小企业提供诸如人员工资、水电、租赁等经营成本的经济救助和财政补贴,切实改善企业经营状况,帮助企业渡过疫情难关。 从制度层面而言,坚持更大力度对外开放是应有之义。闫桂军说,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证明了开放的至关重要。在具体操作上,未来还需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尤其是扩大资管市场开放力度,引进具有丰富经验的机构和人才,引入更加丰富的资管产品,提高中国资管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水平。 他还建议,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增长承受较大下行压力,在稳杠杆前提条件下,可适当提高宏观经济杠杆比率,强化新基建资金保障,改善金融机构激励机制,加大对民营中小企业支持力度等,以货币、财政、经济、金融、社会、税收多管齐发的政策组合拳,尽快修复宏观经济的内在稳定和增长机制。(完)
美三大股指8日小幅高开后回落,尾盘走强,收盘全线上涨。道指收复26000点关口,受科技股强势上涨推动,纳指再创收盘新高。业内担心,美国疫情反扑的影响将会蔓延至经济领域。 截至收盘,道指上涨0.68%至26067.28点;纳指收涨1.44%,报10492.50点,创下新高;标普500指数涨幅为0.78%,报3169.94点。 Vital Knowledge创始人克里萨弗利(Adam Crisafulli)在一份报告中表示,美国疫情方面的数字仍令人担忧,这开始给经济带来阻力。 亚特兰大联储银行行长拉斐尔•博斯蒂克8日担忧称,随着美国经济因疫情反弹而趋于平缓,美联储需要考虑是否需要采取更多的宽松措施,他十分担忧美国小微企业因缺少与银行的关系而被遗漏在救助措施之外。 个股方面,科技股领涨大盘。苹果公司上涨2.33%至381.37美元,续创收盘历史新高;推特涨逾7%,亚马逊涨2.7%,微软、奈飞涨近2%。 翠贝卡贸易集团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蒂安·弗罗姆赫兹(Christian Fromhertz)表示,疫情数字的上升让投资者们认为,科技类股票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抵挡外部不确定性。不过,随着时间推移,投资者可能会把注意力从这些知名的科技巨头逐渐转向更多名不见经传的小型科技企业。 金价持续大涨。各国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相继推出经济刺激计划,引发通胀担忧,推动金价上涨。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货市场交投最活跃的8月黄金期价8日比前一交易日上涨10.7美元,收于每盎司1820.6美元,续创近9年收盘新高。 BI大宗商品策略师Mike McGlone此前预计,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或能推动金价突破每盎司1900美元。
尽管2020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承受了较大压力,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公司逆势发力。Wind统计显示,截至7月8日17时有80家江苏上市公司通过临时公告、一季报等方式预告了2020年上半年业绩状况,其中,预增、略增、续盈、扭亏的分别为17家、11家、1家、2家,业绩预喜公司数量占比达38.75%。 从预告净利润变动幅度来看,雅本化学业绩预增幅度最大。2020年上半年公司主营业务保持良好增长势头,预计2020年1月份至6月份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8900万元至9100万元,增长幅度为1201.85%至1231.11%。 对于业绩变动的原因,公司方面表示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的逐渐好转,公司主要生产基地(除滨海基地外)业务持续恢复,公司产品订单充足,农药中间体销售增长,二季度医药中间体及生物酶产品销售增加。 “疫情期间,公司南通工厂克服困难,在认真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生产经营一切正常。”雅本化学方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其他基地虽受到一定影响,除滨海基地外,其他基地已于3月份陆续恢复正常。截至二季度末,疫情对公司的影响已基本消除。 因并购标的业绩爽约大额计提商誉减值而“戴帽”的*ST海陆2020年上半年业绩迎来拐点。依据业绩预告,公司方面预计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5.3亿元至5.5亿元,同比增长265.61%至279.41%。 公司证券部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半年公司相关行业上下游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业务开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二季度相对一季度来说要好很多,影响越来越小。”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除主业发力外,由于原并购标的宁夏江南集成科技有限公司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公司2019年度确认的超额亏损转回,转回金额约为4.73亿元,上半年业绩得以大幅增长。 从行业来看,业绩预喜的上市公司中,以电气设备制造、化学制造、通信电子公司为主,分别有10家、5家和4家。此外,医药制造企业目前已披露业绩预告的3家公司业绩均有所增长。其中,鱼跃医疗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0.67亿元至11.20亿元,增长幅度超过100%,另两家公司恩华药业、硕世生物业绩同比略增。 “从整体业绩预喜比例来说,近40%的公司业绩预喜还是不错的。疫情期间,产业链和供应链不长、依赖程度低的企业,包括对人员要求不是很高的非劳动密集性公司受影响相对较小。像互联网、数字经济,包括宅经济、新基建等相关企业受疫情推动反而受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宏观层面来说,货币宽松政策下,下半年企业的营收、利润等经营指标可能还会更理想一些。” Wind数据显示,在已预告中报业绩的江苏上市公司中,有7家公司业绩首亏,6家公司续亏,另外业绩不确定的上市公司有16家。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受到内外部经济环境压力的影响,存量上市公司的业绩普遍可能出现明显下滑,加上上半年疫情影响的叠加,对于部分上市公司来说亟待进行经营策略的调整。下半年随着疫情缓解,国内需求出现回升,企业积极开拓内贸机会以及非传统外贸市场,再加上政策驱动的流动性释放,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经营形成正面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