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诸建芳 程强 从现有经验看,疫情先冲击供给后传导到需求,一定程度能够解释在4月海外疫情发展严峻的背景下中国出口增长强于进口。此外,进口增长也一定程度受到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的拖累。向后看,在当前进出口的特征下,预计5月进出口增长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事项 2020年4月份,中国出口金额(美元口径)同比增长3.5%(Wind一致预期-17.5%),3月为-6.6%;进口金额(美元口径)增长-14.2%(Wind一致预期-16.2%),3月为-0.9%;贸易差额为453.4亿美元,前值为199亿美元。对此,我们点评如下。 正文 ▌ 从中国经验看,疫情先冲击供给后传导到需求,一定程度能够解释在海外疫情发展严峻的背景下中国出口增长强于进口。4月国内出口增速为3.5%,显著好于进口增速-14.2%的增长,主要可能是疫情冲击下,对海外供给端的冲击快于需求端。国内疫情主要集中在2月份,1-2月国内进口数据显著好于出口,主要解释为停工影响国内出口,但进口活动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可以转化为库存增加。出口即为国内的供给,进口为国内的需求。3-4月海外疫情集中爆发,海外也呈现相同的情况。而海外出口弱、进口强反映到我国的进出口数据则体现为出口强于进口,同时在贸易差额上表现为2月逆差、3-4月转为顺差(图1-2)。从4月对主要贸易地区的顺差增加来看,顺差增加额度的高低基本上与该地区在4月疫情演变的严峻程度相符合(图3)。 ▌ 前期积压订单的赶制在4月也有所体现,此外也可能存在疫情演变严峻担忧下的加速出口。3月出口跌幅较前值大幅收窄10.6个百分点主要受益于国内逐步复工带来的对前期积压订单的赶制。我们此前也强调,3月出现的积压订单赶制出口并不会在月底就结束,可能对4月出口形成一部分的支撑。目前来看4月出口超预期的原因之一可能受到4月复工进一步抬升带来的积压订单赶制形成出口放量。此外,调研中也有企业反馈由于3月中旬开始海外疫情发展严峻,海外进口厂商担心贸易活动会先行受限,因此督促企业提前发货可能加速了4月的出口节奏。从主要出口商品种类的增速来看,占比较大的商品中,纺织纱线制品(预计与口罩防护服相关)出口增速较3月回升55.7个百分点至49.4%。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4月进口增速分别为10.9%和5.5%,较3月回升了18.5和14.5个百分点。而服装和箱包出口增速持续下跌,分别为-30.3%和-39.9%,较3月分别回落了5.5和17.1个百分点。(表1) ▌除海外疫情演绎严峻影响海外供给带来的进口压制外,大宗商品价格在4月的回落也拖累了进口金额的增长。上述已经解释海外疫情下对海外供给冲击快于需求冲击,因此国内的进口一定程度呈现被动压制。此外,考虑到中国的进口结构中以原材料和半成品为主,因此4月由原油价格大幅下跌带来的大宗商品价格的回落也是拖累进口总金额增速的原因之一。从主要进口商品种类增速来看,出现负增长的商品中,原油、成品油、未锻轧铜及铜材进口数量的下跌程度均小于金额的下跌程度;而呈现正增长的铁矿石、铜砂矿等进口金额的增长力度也都低于进口数量增长的程度。(表2) ▌向后看,预计5月进出口压力增大。出口方面,3月中旬开始海外疫情发展严峻,纷纷出现停产停工和关闭店面的情况,调研反馈国内出口企业的订单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4月PMI中新出口订单也大幅回落12.9个百分点至33.5%。预计5月出口将大幅承压。进口方面,我们认为目前的进口大幅回落主要源自海外供给收缩的压制,而非国内需求大幅回落,随着海外各地区从5月初开始纷纷复工(表3),预计对国内的进口有一定的支撑。但整体来看,进口大概率难以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5月进出口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管涛(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引起了各界对于中国全球供应链地位的关注。早期,有疫情增加断供风险,促使企业进行全球多元化布局之忧,甚至有国外高官冷血评论中国疫情有助制造业回流。近期,又是外国政府拟资助在华企业回撤或迁址到其他国家的消息满天飞。一场疫情能够动摇中国的全球供应链地位吗? 从近两年的经验看,贸易摩擦尚未导致中国产业加速外迁 从非典的经验看,疫情过后中国全球供应链地位不降反升,但有人可能会强调,2003年以来中国全球供应链地位上升是得益于“入世”红利,这与当前以英国脱欧公投通过和贸易局势日益紧张为标志的去全球化形势不具有可比性。那么,我们就来看看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中国跨境直接投资的变化。 理论上讲,全球贸易局势紧张有可能引起对中国不利的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重构,主要表现为外商直接投资减少、境内对外直接投资增加。然而,从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下简称外汇局)国际收支口径(即净流量口径)与商务部流量口径的数据交叉验证表明,迄今这方面的金融冲击尚不显著。或者至少可以说,有影响,也是中长期的事情。 一方面,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近两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增加,对外直接投资不增反降。 2018年,外商来华直接投资(以下简称FDI)流入139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0%(非金融类FDI流入增长2.6%);2019年非金融类FDI流入1381亿美元,增长2.4%。 2018年,对外直接投资(以下简称ODI)流出1430亿美元,较上年下降9.6%(其中,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增长0.3%);2019年非金融类ODI流出1106亿美元,下降8.2%。 另一方面,外汇局口径的数据也表明,中国近年年来并未因经贸摩擦升级,而发生大规模的外商集中撤资和境内对外产业转移。 外汇局与商务部口径数据的主要区别:一是外汇局不仅记录FDI(或ODI)项下的流入(或流出)数,还记录撤资数;二是外汇局是金融部门和非金融部门直接投资的全口径数,商务部的月度数据通常只是非金融部门口径;三是外汇局还包括了全口径的利润再投资和关联企业贷款数,商务部口径通常不含或者只是部分包含这方面的数据。 从国际收支口径的数据看,近两年中国外来直接投资净流入先增后降。2018年较上年增长41.7%,这显示在中美贸易纷争初期,中国FDI逆势增长。2019年,FDI净流入额转为下降33.8%。从资金来源看,股权投资(包括股本投资和利润再投资)净流入1313亿美元,下降547亿美元,相当于FDI净流入总降幅的68.7%。但这不是因为外方撤资,同期资本金形式的股本投资净流入还较上年增长11%。而是由于外方利润再投资的减少,同年外商投资企业工业利润较上年减少3.6%,为过去四年来首次负增长。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流出额也是先增后减。2018年,ODI净流出额较上年增长3.4%。但这不是因为中方加大了对外产业外迁力度,同期对外新增股权投资净流出减少17.1%。而主要是因为对外关联企业贷款净流出多增281亿美元,远高于同期ODI净流出增加47亿美元的规模。2019年,ODI净流出额较上年减少31.7%。从资金来源看,对外股权投资净流出减少是主要原因,同比减少24.8%,下降280亿美元,相当于ODI净流出额总降幅的61.8%。 即便讲逻辑,疫情过后中国全球供应链地位下降也非必然 短期冲击难改长期趋势。从包括西班牙流感在内的经验看,这次新冠疫情将是一次短期的外生冲击,即便有短暂的经济衰退,也不会导致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按此逻辑,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国将既是工厂又是市场,任何企业都恐难轻言放弃。中国制造业产值已跃居世界第一,很难有其他新兴市场能够大量承接这种产能转移,已经产业开心化的发达国家短期内也做不到。虽然沿海地区综合成本上升,但因区域发展差异,中国存在向内陆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空间。此外, 2003至2018年期间,中国居民消费支出在全球占比由3%上升至10%,中国贡献了18%的全球居民消费增加额。贴近最终消费市场生产和销售,仍将是外国企业扩大出口之外的另一重要商业选择。 疫情应对凸显中国优势。疫情暴发之初,外界对中方的早期应对可能还颇有微词。然而,中国1月底率先进入抗“疫”模式,到3月23日宣布本土疫情传播被基本阻断,而2月底以来海外疫情扩散却愈演愈烈。随着越来越国家和地区进入抗“疫”状态,将会越来越能够理解面对新型病毒,人类认知的贫乏和政府应对的无力,中国模式也将会获得越来越的国际理解与认同。对于生产者和投资者来讲,更现实的是,疫情大流行之际,中国是相对安全的、前景也是相对确定的。据传日本108万亿日元的财政刺激计划中,有2435亿用于资助日资企业全球产业链重构。然而,这并非是针对在华日资企业,而是所有海外日资企业都可以享受。同时,这也是出于在华日资企业初期对疫情暴发将仅限于中国的误判,现在已时过境迁。 国家过度干预将得不偿失。市场传闻,有些政客抛出了所谓由政府资助本国企业回迁或者外迁成本的方案。后期均有人澄清相关报道并不准确。即便属实,对于中国来讲,也不会天塌下来,因为你不来,自有别人来。反倒是这种捞政治资本的做法,企业恐不会有太多的积极响应。因为从供应链角度看,政府仅仅负担企业的一次性迁址成本是远远不够的,还有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和市场开拓等费用。即便做到了,短期看,人为破坏国际分工,很可能将付出通胀的代价,推高利率水平,影响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长期看,政府干预企业经营,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巨大挫败。而且,当年货币战、贸易战就令全球股灾演变成了经济大萧条。 主要结论与建议 这次大流行未必是全球化的终结,而可能是新的起点。这次疫情的跨地域、跨领域,充分暴露了现有国际治理体系的短板和不足。未来的全球化有必要进一步延展其内容,不仅要包括经济金融领域的全球化,还要包括公共卫生领域的全球化,提高世界卫生组织的权威性,加强各个国际组织或平台的政策协调。 对于疫情对全球供应链布局的影响分析上要避免三种倾向:一是将疫情导致对外经贸人员往来的暂时停滞,对全球供应链产生的短期冲击,等同于全球供应链布局的长期调整;二是将疫情后制造业跨境双向投资的变化,主要归咎于疫情造成的后续影响,而忽略其背后更深层次的基本面因素;三是将疫情后制造业跨境双向投资的变化,简单等同于该国在全球供应链中总体地位的变化。 短期看,新冠疫情会对外商来华投资和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一定不良影响,对全球供应链造成一定的压力。但跨境直接投资是长期资本流动,全球供应链布局更是一个结构性的慢变量。除非疫情持续时间较长,严重改变了经济基本面,比如疫情应对的长期化和政治化。然而,如果疫情防控常态化了,全球将会陷入严重的经济金融危机,而这既可能导致经贸冲突升级,也可能促成国际经贸合作,经济脱钩并非必然结果。 中长期看,经济转型升级、综合经营成本上升,叠加经贸摩擦的持续影响,此次疫情之后,中国制造业转移趋势将会进一步显现。但是,按照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进一步扩大开放尤其是服务业对外开放,加上国内产业门类齐全、市场潜力广阔、区域纵深较大,中国仍有望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在全球供应链的地位。现在市场热炒的疫情对中国全球供应链地位的影响是一种“舆论战”。我们不能自乱阵脚。降低疫情造成的经济冲击,关键是做好自己的事情。 为巩固和提高中国在全球供应链地位,还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努力:一是坚持服务实体经济、三次产业均衡发展,避免产业空心化,推动产业升级、发挥集聚优势,巩固和增强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二是进一步按照“放管服”的要求改善整体营商环境,特别是内陆地区的营商环境,推动东部地区向内陆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延缓制造业的外迁。三是在稳定出口市场的同时,进一步降低贸易壁垒,支持扩大商品和服务进口,不断加强国内与全球供应链的联系。四是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吸引境外投资者加大对制造业企业的证券投资。五是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按照十九届四中全会的要求,加快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本文原发于《北大金融评论》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沈建光 这次疫情的冲击力度非常大,有些程度上可以跟1929年相比,美国股市的调整,下调速度之快已经破了记录,一周时间内美股下跌30%。跟1929年和2008年不同的一点,下调30%之后,美股又反弹25%,从大的熊市又反弹到牛市,速度之快,绝对创下历史记录,之前没有看到这种情况,这也反映了这次冲击的性质还是有点不一样。这次的衰退会不会引发金融危机,甚至之后再引发大萧条?至少在美国市场上相对比较乐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也是相当乐观的,表示明年会反弹,会不会演变成这种情况,还是有很多争议。 第二,中国表面上比海外更早地控制了疫情。对中国来讲,要过三道槛:第一道槛指疫情下阶段性的供给冲击,现在已经结束了。1、2月份很多地方停产,中国生产受到很大冲击。第二道槛指全球大流行带来的外需冲击,海外订单被取消。很多人认为二季度反弹的可能性很小的原因就在于海外出口会受到很大影响,我们面临的是这种冲击。第三个冲击还没看到,疫情之后全球会出现产业链的去中国化,中国各个行业进出口依存度非常高,特别是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它们都跟全球疫情密切相关。 当然,美国真的要去中国化也是非常难的。第一,中国进出口在全世界占比非常高。第二,在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前十大商品中,大部分商品的比重非常高,例如手机占比70%,笔记本电脑占比90%,玩具占比84%,如果取代中国的商品,比如自己重建产业链,本国生产,甚至从其他国家进口,也要非常长的时间,但是,这个风险不得不防,尤其医药产品。 现在来看,财政货币政策调整力度也非常大,研究发现,现在谈论的特别国债,3万到5万亿规模的国债要花到哪里去,一方面当然是保民生、保就业,最低限度要保证这方面。另外一方面,这笔钱可以在经济建设上投入,另外就是消费券。
本报记者 包兴安 4月29日,国家税务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税务总局收入规划核算司司长蔡自力表示,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先后部署出台多批税费优惠政策,今年一季度全国累计实现减税降费7428亿元,其中2020年新出台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新增减税降费3182亿元。 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一季度减税降费规模超过市场预期,特别是针对疫情,今年新出台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对保障医疗物资生产、增强疫情防控能力、稳定市场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这也是在此前大规模减税降费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减税降费落地效应,加大企业税费减压力度,促进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支持中国区域经济合理布局,有效挖掘市场经济潜能,努力激发投资、消费、外贸活力,为保持中国经济稳定起到了托底助推的关键性作用。”张依群说。 蔡自力表示,疫情发生以来,国家聚焦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减轻企业社保费负担、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稳外贸扩内需等四个方面,先后部署出台多批税费优惠政策。 国家税务总局新闻发言人付树林指出,这些政策落实时间紧、涉及税费多、受益主体广,为应对好这些挑战,全国税务系统聚焦“四力”要求,会同财政、人社、医保等部门,畅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确保各项税费优惠政策红利及时惠及广大纳税人、缴费人。 蔡自力介绍,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全国累计实现减税降费7428亿元。主要由以下两部分组成:一是2020年新出台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新增减税降费3182亿元;二是2019年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在2020年继续实施形成的减税降费4246亿元。最近,国家还陆续出台了扩大汽车消费、延续实施普惠金融和西部大开发优惠等税收政策,多措并举帮助各类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巨丰投顾投资顾问总监郭一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19年我国减税降费超2万亿元,在此基础上,今年一季度再次减税降费7428亿元,有助于降低企业负担,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今年出台的多批税费优惠政策,不仅具有增值税、所得税等减税的普惠性,也有行业、地域减税的针对性,实现了减税降费和金融、产业等多项政策的协同联动。”张依群说,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稳定,减税降费稳定经济的托底助推作用将会发挥得更加充分。 上海圣安达酒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安达”)财务负责人钱萍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次税费优惠算下来,将会为我们省下5万多元,再加上政府针对防疫工作的补贴,在整个酒店行业都陷入萧条的时期,减税降费政策实在是为我们免去了很多的后顾之忧。” 据钱萍介绍,自今年1月31日起,为应对疫情,圣安达运营的锦江之星酒店真北店被政府应急征为防疫集中隔离观察点。圣安达承担起社会责任的同时,其自身也背负着沉甸甸的运营压力:进入1月份以来,酒店营业额大幅减少,疫情发生后营业收入更是近乎为零,仅50%的酒店员工复工在岗,内部运行人手短缺,员工成本亟待解决,亏损状态持续发生。 在了解到圣安达面临的困境后,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普陀区税务局为企业“速配”优惠政策。锦江之星真北店属酒店行业,主要提供餐饮住宿服务,根据有关政策,疫情防控期间,对纳税人提供生活服务所取得的收入可以免征增值税。另外,在疫情防控期间对房产或土地被政府应急征用的企业可申请减免相应的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据统计,圣安达公司一季度享受增值税减免2.3万余元。目前,圣安达已通过电子税务局提交了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申请,预计可享受减免税额近3.2万元。 张依群表示,下一步,要将减税的重点放在现有政策的落地实施效果上,确保减税政策不打折扣,让纳税主体确实有真实的获得感;同时要对减税政策进行系统梳理,特别是对阶段性减税政策进行有效评估和必要调整,确保减税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此外,加快推进税制改革,从经济结构、区域发展、产业升级、公共服务等不同角度对现有税制进行减并归类,减少税种,提高税收和征税效能。 郭一鸣表示,经历了集中性的减税降费之后,建议把重点放在“精准实施”上,比如,向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以及中小企业倾斜;针对保民生的具体工作和服务,出台针对性的税收优惠措施等。(编辑 张伟 孙倩)
新华社北京5月6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5月6日召开会议,听取疫情防控工作中央指导组工作汇报,研究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体制机制。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指出,党中央决定向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派出指导组,督促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工作各项决策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第一线工作指导。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各族人民大力支持下,中央指导组同湖北人民和武汉人民并肩作战,突出抓好源头防控、患者救治、物资保障三项重点,下最大气力控制疫情流行,努力守住全国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习近平强调,当前,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势头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国内个别地区出现聚集性疫情,新冠肺炎疫情还有很大不确定性。湖北省疫情防控已由应急性超常规防控向常态化防控转变,但并不意味着防控措施可以松一松、歇一歇。党中央决定继续派出联络组,加强对湖北省和武汉市疫情防控后续工作指导支持。要继续指导做好治愈患者康复和心理疏导工作,督促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要毫不懈怠抓好各项工作,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决不能前功尽弃。要协调推动湖北省和武汉市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推动支持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一揽子政策落实到位,加快恢复生产生活正常秩序。 会议要求,及时总结和运用好湖北省和武汉市疫情防控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围绕暴露出的问题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理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疫情监测预警能力,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法律法规,健全重大疫情、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救治体系。要坚持预防为主,创新爱国卫生运动的方式方法,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完善公共卫生设施,大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本报见习记者 吴晓璐 近日,上市公司一季报披露收官。受疫情影响,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出现下滑,但仍有近七成盈利,超过三成业绩增长。《证券日报》记者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今年一季度,2622家上市公司净利润为正,占比为68.36%,业绩同比增长的有1328家,占比为34.56%。 居家办公成就了“云经济”“宅经济”的崛起。部分上市公司依托原有的线上业务,及时调整战略,加大研发升级产品,今年一季度取得了靓丽的业绩。 优化线上办公平台 软件开发企业受益“云经济” 疫情发生以来,在线办公、在线医疗、在线教育等促使“云经济”爆发。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一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2%,拉动GDP增长0.6个百分点。 金山办公是受益于“云经济”的企业之一。今年一季度,金山办公实现营业收入3.72亿元,同比增长30.90%,实现净利润1.10亿元,同比增长130.87%。 “从一季度营收构成来看,公司70%左右的收入来自线上,此部分业务短期内不受影响。我们一季度的收入同比增速达到了30%,而去年全年增速是39%。”金山办公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为了适应人们居家办公,金山办公改变了产品“打法”。金山办公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持续优化并大力推广核心产品——以金山文档、WPS+平台为代表的线上文档协作平台。疫情期间,面向中小企业的WPS+、会议等产品完全免费。 同样为软件开发企业,同花顺受益于股市回暖,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达3.84亿元,同比增加34.12%;实现净利润1.2684亿元,同比增加26.35%。 同花顺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季度业绩增长,一方面是因为资本市场回暖,另一方面则是公司专注研发和产品体验,市场认可度高,产品赢得用户青睐,带来了良好的业绩回报。 根据易观千帆数据,2020年3月份同花顺APP月活达到3900万,稳居证券服务行业APP第一名。 “疫情催生自身变革,公司积极研发新的产品适应新情况,如推出智能疫情回访机器人、疫情问答机器人、疫情地图、健康打卡系统、发热门诊线上预诊系统等一系列产品,展现了公司人工智能方面的技术实力。”同花顺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疫情使得未来不确定性增强,用户的需求变化加快,给公司产品研发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加大研发升级产品 小家电业绩爆发 疫情期间,有不少人宅家提升了厨艺,居家使用的小家电也随之火爆。一季度厨房小家电业绩高速增长。 “小熊电器主营业务是小家电产品,拥有30多个品类、400多个SKU(产品统一编号),擅于挖掘细分人群的细分场景需求。疫情期间,公司电热饭盒、打蛋器等多个品类都迎来了爆发性需求。”小熊电器董秘刘奎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小熊电器一季度业绩实现了逆势增长。 小熊电器今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4亿元,同比增长17.32%,实现净利润1.03亿元,同比增长83.66%。其中,电动类厨房小家电贡献最大增量,增速达46.29%。 除了消费者生活方式的转变,小熊电器及时调整了公司战略。小熊电器上述负责人表示,公司线上业务占比约九成,疫情期间,公司主要以专业的、日常化的品牌直播和店铺直播,实现每日直播时长达8小时-12小时,同时辅助以短视频、社群互动等进行用户触达。在研发层面,公司转化出贴合场景需求的小巧好用产品,如和面机、空气炸锅、电热饭盒等,公司加快了上新的节奏。“从1月份至今,我们已经推出近70个SPU(品类),接近100个SKU。” 同样是小家电行业,新宝股份是小家电出口龙头企业之一。2019年,出口占比在80%以上。“受疫情影响,一季度公司出口订单的产能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总体出口销售保持平稳。”新宝股份董秘陈景山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一季度新宝股份业绩大幅增长,实现净利润1.24亿元,同比增长39.92%。新宝股份上述负责人表示,业绩增长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积极拓展国内市场取得成效,国内营业收入实现近57%的增长;二是通过提升产品研发设计能力,及持续推进自动化建设等措施,产品盈利能力不断增强。 新宝股份上述负责人表示,从目前来看,2020年二季度出口订单整体较为充足,下半年的订单预期要根据海外疫情情况判断。小家电在欧美国家属于生活必需品,单位价值较低,需求较稳定。公司会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密切关注海外疫情变化;同时加大自主品牌销售力度,积极开拓国内市场。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支持复工复产和助企纾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汇报,推出和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加大稳企业保就业力度。 会议强调,要把做好“六保”作为“六稳”工作的着力点,稳住经济基本盘。进一步落实落细已出台的支持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各项政策,让企业得到更多实惠,稳定就业岗位,减轻疫情对农民工在内的劳动者就业和收入的影响,保障基本民生。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多措并举促进消费回升。围绕疫情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和经济社会发展短板领域,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建设,用好已下达的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抓紧修订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破除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准入障碍,带动扩大社会有效投资。完善对外贸易政策,加快修订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和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限制。 会议要求,要根据形势变化和企业诉求,及时推出和完善相关政策。一是针对目前疫情尚未过去的情况,允许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延缓缴纳所得税,延长支持疫情防控保供相关的税费政策实施期限。对纳税人提供公共交通运输服务、生活服务及为居民提供必需生活物资快递收派服务取得的收入,延长免征增值税时间。更大力度帮助企业渡难关。二是在年初已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1.29万亿元基础上,再按程序提前下达1万亿元专项债新增限额,力争5月底发行完毕。三是强化稳企业保就业的金融支持措施。对保持就业岗位基本稳定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适当延长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支持其多渠道融资,并创设政策工具支持银行更多发放信用贷款。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为有效应对疫情冲击,国家从多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组合措施,目前看这些措施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经营困难,对推动企业稳步复工复产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应对先前出台政策举措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政策措施做出适当调整,或是根据企业客观需要进一步延长特定惠企政策的实施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