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客户端北京5月6日电 (谢艺观)“失业近四个月后,迪士尼在逃公主终于可以回去了!”5月6日,上海迪士尼乐园宣布将于5月11日起重新对公众开放。 上海迪士尼将成唯一开放迪士尼乐园 上海迪士尼度假区表示,自5月11日起,上海迪士尼乐园内的大部分景点、游乐项目、部分娱乐演出以及商店和餐厅将在控制客流量的基础上恢复运营。 “一些有频繁互动的景点和体验,如儿童游玩区,以及剧院演出将暂时不对游客开放。为了保证安全距离,花车巡游和夜光幻影秀也将于晚些时候回归。” 5月8日上午8点起,上海迪士尼乐园门票将在度假区官方线上渠道及官方旅游合作伙伴渠道上重新发售,在恢复运营初期,将实行每日限量发售。 在恢复运营初期,上海迪士尼乐园将实施一系列新的运营举措和流程,包括实行限流、要求游客提前购票及预约入园;在乐园的排队区域、餐厅、游乐项目和其他设施,保障安全距离;以及增加卫生消毒的频次等。 疫情蔓延下,迪士尼于1月25日、1月26日分别关闭上海及香港两家迪士尼乐园;2月底,东京迪士尼乐园停业;3月12日,美国加州迪士尼乐园宣布关闭;3月16日,美国佛罗里达州迪士尼乐园以及法国巴黎迪士尼乐园关闭。 有着96年历史的迪士尼在这场疫情中首次同时关闭6家乐园。3月28日,迪士尼宣布迪士尼旗下的乐园、酒店运营时间待定。 在上海迪士尼乐园闭园后的一段时间内,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曾带大家“云游园”,3月初重新开放了迪士尼小镇、星愿公园与上海迪士尼乐园酒店。上海迪士尼乐园重新开放后,将成为全球目前唯一运营中的迪士尼乐园。 “重新开放也证明中国的疫情确实控制住了,好事情。”网友纷纷表示,“迪士尼又活过来了。” 第二财季净利润大跌逾90% 上海迪士尼乐园能重新开放,给迪士尼糟糕的财务状况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北京时间5月6日,迪士尼公布第二财季季报,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影响,迪士尼第二财季营收为180.1亿美元,去年同期为149.22亿美元;净利润为4.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54.52亿美元骤降91.6%。 其中,主题乐园、体验及产品部门营业利润6.39亿美元,同比下滑58%;影视娱乐业务运营收益4.66亿美元,同比下滑13%;有线电视网络业务运营收益18亿美元,同比增长2.4%,因为随着居家隔离以减缓病毒传播,Disney+付费用户大幅增长。 迪士尼估计疫情对主题公园、体验和产品部门运营收入的影响约为10亿美元,主要是由于封锁措施造成了收入损失。“估计新冠肺炎疫情对当前季度中所有持续运营业务的所得税前利润的影响最多将达14亿美元。” 当地时间5月5日(周二)迪士尼收跌2.05%,报101.06美元。财报发布后,截至发稿,迪士尼股价盘后下跌逾2%。截至5日收盘,年初以来,迪士尼股价累跌30.13%,市值蒸发超820亿美元。 “新冠病毒大流行对一些业务产生了明显的财务影响,但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经受住这种干扰,并在摆脱干扰后站到有利地位上。”迪士尼首席执行官鲍勃·查佩克(Bob Chapek)表示。 不过,在上海迪士尼乐园宣布重新开放后,迪士尼首席财务官克莉丝汀·麦卡锡在财报会上称,“很难确定其他主题公园、度假区、游轮、迪士尼商店重新开业的时间和条件。” 停发超10万名员工薪水 疫情蔓延下,迪士尼乐园业务停摆,也影响到了员工的待遇。 4月11日,美国广播公司(ABC)报道,迪士尼公司曾宣布,佛罗里达州奥兰多迪士尼世界乐园的4.3万名员工于下周开始放无薪假,仅保留约200名员工从事必须的工作。 到了4月20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迪士尼从本周停止支付超10万名员工薪水,几乎占员工总数的一半。暂停支付数千名所谓的演员的工资,能使迪士尼在其主题公园和酒店中每月节省多达5亿美元。 除了停止支付员工薪水,迪士尼执行总裁鲍勃·伊格3月曾表示,将放弃疫情期间全部薪水。伊格是公司收入最高的管理人员之一,去年薪水4750万美元。公司首席执行官鲍勃·查佩克疫情期间也将只领一半薪水。 “原来童话里面都是骗人的,白雪公主也失业了。”“童话很美好,现实很残酷。”网友表示,“上海迪士尼乐园恢复开放,白雪公主又可继续工作了。” “迪士尼相较博彩、游轮、酒店、主题公园等公司拥有更多元的业务和更稳健的财务状况,同时受益于流媒体增长,有望更快地从疫情中复苏。”天风证券分析师雷俊成指出。
31省份经济“一季报”近日悉数出炉,受疫情影响,除西藏外30省份一季度GDP均出现同比下滑,不过积极因素正在累积,地方主要经济指标已出现回升势头。与此同时,新动能也在加速崛起,稳住了经济运行基本盘。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地方在密集开会研判经济形势,并加快谋划出台稳经济新政。记者注意到,全力扩内需仍是各地施策重中之重,促投资、扩消费、打造新经济增长点等多箭齐发,一系列“超常规”“强有力”举措将陆续落地,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目标。 地方经济成绩单彰显韧性 地方密集出炉的一季度经济成绩单显示,尽管大部分地方一季度GDP增速同比下滑,但在疫情冲击下普遍表现出较强的经济韧性。 从经济总量看,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六省份GDP超万亿元。其中广东、江苏分别达到22518.67亿元和21002.8亿元。 从经济增速看,虽然大部分地方经济负增长,但经济增速低于全国水平(-6.8%)的省份仅有四省份。其中,包揽经济增速前10名的中西部省份展现出较强“抗跌力”。 积极因素也在加快累积。地方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常态,部分经济指标降幅明显收窄。特别是新动能加速崛起为经济加快复苏注入活力。比如,四川一季度数字经济逆势飘红,实现20%以上的高速增长。山东一季度“四新”经济投资同比回升13.9个百分点。 在国务院日前召开的部分省市经济形势视频座谈会上,多个地方也反映,抗疫期间新动能加快成长,显示出经济的韧性。 “虽然各地因疫情冲击呈现经济增速普遍下滑态势。但在全球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环境下,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林致远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随着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的有序推进,各地经济活力正在恢复,经济增长逐步呈现良好势头。 硬核举措集中“上线” 5月6日,武汉召开全市主动作为快干实干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动员大会,会上同时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五一”小长假后第一天,武汉吹响了稳经济集结号。 这只是一个缩影。近段时间,特别是地方经济一季报出炉前后,地方密集开会研判经济形势,释放更大力度稳经济的强烈信号。 比如,辽宁省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扩大)会议,听取一季度全省经济运行情况汇报,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抓好经济运行,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江苏省召开一季度设区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座谈会时强调,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推动经济运行全面加速、全面激活。 一系列稳经济新政也在紧锣密鼓出台。记者5月6日获悉,海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采取超常规举措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目标的实施意见》,围绕投资、消费、招商引资等六领域提出43条超常规措施。 而从各地开会部署和新出政策来看,下一步稳经济基本脉络已清晰,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目标成主线,全力扩内需仍是重中之重。 比如,投资方面,5月6日召开的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第92场新闻发布会上,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潘幼成介绍,湖北省政府出台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的若干意见,就是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投资和项目建设看得更重,抓得更实。“我们已经按下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启键,还要按下有效投资的快进键,跑出项目建设的加速度。” 消费方面,甘肃省5月6日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实施意见和行动计划的通知。要求采取更加积极有效措施,挖掘城乡消费潜力,激发市场活力,扩大消费规模,提升消费水平,千方百计打造各层面消费新热点,形成消费拉动经济新的增长点,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此外,在培育新经济增长点上,上海提出,聚焦在线新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推进新基建、布局新产业、培育新消费、形成新动能。持续打造投资热点、培育发展亮点,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各地复工复产稳步推进。二季度起经济运行大概率显著改善,但外需乏力问题短期仍难以克服。各地仍要以扩大投资和激发消费为工作重点,形成以消费拉动的良性循环;同时加快新基建,强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林致远说。 需更大力度落实落细新政 在专家看来,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各地经济稳中求进仍面临较大压力,更大力度落实落细各类稳经济举措势在必行。 “当前制约经济加快恢复的主要矛盾从供给端转向需求端。下一阶段各地稳经济工作重点在于保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力点在于刺激新消费。”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要通过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持续补充企业流动性;进一步落实减税降费,对冲企业盈利压力;对于困难企业要加大员工工资、租房租金等成本端的补贴力度,缓解企业刚性成本,保就业保稳定。 “同时,通过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补贴,尤其是针对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等新消费领域,加大补贴力度,激活居民的消费积极性,推动消费与供给同步复苏,打通供需的良性循环,进而推动经济稳步恢复。”刘哲说。 既要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目标,还要聚焦服务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不动摇。国泰君安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高瑞东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各地以更大力度政策应对疫情冲击的同时,将紧紧围绕三条主线:一是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和提振消费;二是努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三是大力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和提高政府治理能力。 “在这三条主线下,下一阶段各地既要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投资,又要促进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既要着力恢复餐饮旅游等传统消费,又要大力鼓励在线办公和数字娱乐等新型消费;既要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又要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各地将充分挖掘改革潜力和运用资本市场工具,优化土地、资金和劳动力等要素配置,最大程度地服务并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班娟娟)
2020-05-02 11:39:39央视网新闻 25人参与13评论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世界多国正遭受巨大挑战,无论是卫生系统,还是正常经济运转都面临巨大压力。日前,多方人士表示中国武汉的抗疫经验,给各国带来了希望。 中国驻英国大使:中国分享宝贵经验助力全球战胜疫情 29日,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署名文章《中国分享宝贵经验,助力全球战胜疫情》。文章称,如何战胜疫情成为了摆在世界各国政府面前的一道艰难考题。对于这个问题,中国给出了答案。 刘晓明在文章中指出,中国积累了三条宝贵的抗疫经验。 一是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二是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案,坚持早隔离、早治疗。 三是实施联防联控。中国迅速构建起从中央到地方最严密的联防联控网,动员全国支持湖北省,全国4.2万多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武汉,共同打赢武汉保卫战。 文章还指出,面对疫情,没有任何国家能置身其外、独善其身。除非开展国际合作,否则打不赢这场抗疫战。 武汉的重新开放给世界带来希望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发表文章称,经过76天的“封锁”,历经数月的焦虑和担忧,这座首先在疫情中采取“封城”措施的城市,正逐步恢复正常。 阿联酋驻华大使阿里·扎希里表示,武汉的重新开放给世界带来希望。 阿里·扎希里在阿联酋《海湾新闻报》(Gulf News)发表署名文章指出, 中国政府对新冠疫情的应对方式,以及武汉这座城市的逐渐恢复,向世人展示了如何在危机中实现强劲反弹,并让大家看到了希望。 文章指出,在这座城市中发生的很多事,都在世界各地上演,比如疫情的快速蔓延、城市采取严格的“封锁”举措、对感染者隔离救治等。历经76天,局面一步步得到控制,武汉的“封锁”终于解除。 阿里·扎希里表示,阿联酋面临的挑战与武汉类似,目前情况严峻且充满挑战,但仍要保持坚强。 阿里·扎希里称,中国政策制定者在病毒暴发之初就很快意识到,需要迅速采取行动来应对这一挑战。最基础的工作是进行广泛的检测,将病人分类收治的做法,做好隔离,以及进行密切的跟踪监测工作。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方法,但是已证明采取这样的措施是有效的。 文章还指出,中国财政部门为了稳定经济也采取了积极主动的财政手段,包括在疫情期间引入税收优惠政策和多项金融减免举措,这些措施帮助企业共渡难关。扎希里表示,这些举措都为阿联酋应对自身面临的问题带来借鉴。 29日,美国有线电视网(CNN)发表评论称,中国处理危机的模式积极有效。 文章称,尽管中国最初处理危机的严格举措遭受了不少责难的声音,但它比许多国家更好地控制了国内的疫情,经济也比其他国家更快地回到了正轨。
据农业农村部网站消息,农业农村部3日接到陕西省非洲猪瘟防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经评估验收合格,榆林市府谷县人民政府依照有关规定解除非洲猪瘟疫区封锁。 4月11日,府谷县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当地政府按照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预案和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要求,立即采取了封锁、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理等疫情处置措施,扑杀了疫区内应扑杀的生猪。经过连续21天的监测排查,疫区内未发现新的病例和监测阳性。5月3日,经现场评估验收,结果符合关于疫区解除封锁的有关规定。 农业农村部要求当地畜牧兽医部门继续加强疫情监测排查,采取积极的防控措施,防止非洲猪瘟疫情再次发生。
随着欧洲多国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持续向好,因疫情遭停摆的多国足球联赛正在酝酿着重启,欧洲足坛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战火重燃。这对广大球迷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德国内政部长支持5月恢复德甲 据德国媒体3日报道,德国内政部长泽霍费尔对5月重启德甲联赛表示支持,但开出了严格条件,即只要有一名队员感染新冠病毒,其所在球队和上一场比赛的对手球队中所有球员都要隔离。泽霍费尔认为德甲以空场比赛重启的计划总体可行,但在解冻防疫措施方面,并未给德甲联盟特权。 截至目前,德甲联盟已经实施了近2000次检测。据报道,德甲联赛能否恢复要等到5月6日联邦政府开会研究决定,重启联赛预计需要2.5万次病毒检测作为辅助保障。 英超坚定完成赛季联赛决心 疫情暴发后,英超于3月13日紧急停摆,英国政府则于3月16日宣布禁止体育赛事等民众聚集活动。英超日前召开股东大会,20家俱乐部继续坚定完成本赛季联赛的决心。 西班牙首相希望西甲可以很快复赛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日前表示,希望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停摆的西甲联赛在不久的将来可以恢复。按照最新的规定,5月4日起,运动员可外出进行个人训练。另据西媒的消息,西班牙足球职业联盟计划于5月4日至5日为西甲和西乙各俱乐部的设施进行检查,6日至7日将对球员进行新冠病毒检测。西甲联盟希望于6月中旬重启联赛。 意甲各队日前一致同意恢复联赛 意大利媒体日前报道,意甲20家俱乐部一致同意恢复联赛。意媒报道称,如果意大利足协无法拿出完善的医疗方案保证球员、教练员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意政府依然会终止本赛季的意甲联赛。 随着意大利境内的疫情形势好转,政府部门已经着手“松绑”禁令,按照计划,意甲各队可以从5月4日起恢复个人训练。 不重启 法甲联赛提前结束 有酝酿重启的,也有提前放弃的。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本赛季的法甲和法乙联赛已经提前结束。法国职业足球联盟于4月30日开会后决定联赛领头羊巴黎圣日耳曼获得本赛季法甲冠军,法乙联赛冠军被洛里昂队获得。
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哪些问题须关注?哪些行业待帮扶? 畅通政策传导 落实优惠举措(经济新方位·中小企业闯关记①) 人民日报人民网记者 唐嘉艺 连品洁 车柯蒙 近50%的税收、60%的GDP、70%的技术创新和80%的就业……中小企业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力量。 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保市场主体,要求着力帮扶中小企业渡过难关,提高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能力。特殊时期,中小企业发展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帮助其渡过难关是落实“六保”任务的关键一环。当前,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出招驰援,不少中小企业迎难而上,为经济恢复发展按下加速键。 本版今起推出系列报道,一方面及时跟踪最新政策及其落实情况,另一方面动态聚焦重点行业中小企业的发展趋势,深度剖析逆境突围的典型案例。阳光总在风雨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仍需多方协作,努力战胜疫情带来的挑战,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编 者 随着各地复工复产、复市复业加快,加强对困难行业和中小企业扶持,成为“保市场主体”任务的重要发力点。为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复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人民网《领导留言板》联合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于2月8日推出意见建议征集平台。截至4月29日,共收到留言4.5万余条,涉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占37.9%。 其中,餐饮住宿、批发零售、交通运输(出租车)等行业的留言量较高。统计分析,政策落实、资金短缺、复工审批、税收减免、房租成本等问题成为中小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关注的重点。对此,记者采访了多位行业协会负责人和专家学者,透视当前复工复产进程中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餐饮住宿加快复工 新模式需提速普及 疫情防控中,遭受冲击的餐饮住宿行业正按下复工复产快进键。然而,受资金短缺、原材料进货受阻、租金减免等问题制约,一些中小企业仍面临一定难题。 天津一位网友3月27日留言表示:“我是一位民宿从业者,今年1月配合要求自动停业。因面临巨大资金压力,希望可以早日营业。”津南区委收到留言诉求后回复,疫情防控措施已经调整,3月29日就可以正常开业。 成都一家小餐馆负责人近日留言称,受疫情影响,餐馆一天营业额有时只有几元,情况好的时候仅有100多元,可每月房租有6000多元。成华区委在线支招:疫情期间的房租,可与房东协商解决,临街小型餐馆在不占用人行道盲道的情况下,可摆放灯箱广告招揽顾客。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教授厉新建说:“现在各地在房租、社保、金融信贷等方面出台的扶持政策一定程度缓解了压力。企业自身也要积极开辟线上渠道,餐饮的外卖、住宿的预售都是可尝试的重要方向,在品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连锁化等方面进行深化和转型,提升抗风险能力。” 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韩明认为,餐饮住宿业复工后,最重要的是保障现金流,让中小企业活下来。行业要进一步创新模式,提速数字化进程,拓展营销渠道,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开发出更多适应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批发零售受影响大 整合供应链成关键 线下批发零售业此次受疫情影响较大,该行业正是中小企业较为集中的领域。产品滞销问题困扰着一些企业和地方政府。 “我公司生产的粉丝、粉皮及淀粉滞销,因4月有80万元贷款即将到期,销路问题亟待解决。”近日,安徽阜阳一商户反映农产品滞销。对此,有关部门提出可以帮助该企业主参加农产品展销活动,并建议其通过网上直播等方式畅通销路。 广西南宁宾阳县古辣镇桑葚滞销严重,当地网友留言建议,是否可以购买果干机,将鲜桑葚烘干,卖桑葚干。古辣镇人民政府回复,由于购买一套烘干设备投资成本较高,果农难以承受,无法购置,县里将通过出台政策,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桑葚加工产业,并对其进行政策奖补,延伸产业链。 为解决商户农产品滞销问题,商务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做好扶贫农畜牧产品滞销应对工作的通知》,明确集中各种力量解决好扶贫农畜牧产品滞销问题。 中国劳动学会现代服务业分会秘书长韩巍认为,当前,批发零售企业面临需求抑制、供货短缺、人员不足等多重压力。一方面,要积极顺应“互联网+”转型趋势,实现大规模线上线下相结合销售模式;另一方面,要寻求向下游拓展销售渠道,向上游整合供应链,加快建设供应链协同平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副教授何文龙分析,直播带货为农产品滞销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明星带货、干部直播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的产品滞销问题。但这些都是通过借助外在“光环”帮产品吸引更多客户。企业或农户应该有意识地打造品牌形象,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 交通运输逐步正常 行业信心正在恢复 出租车行业在缓解交通压力、方便城市旅游、增加就业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交通运输行业正逐步走向正常化,出租车行业面临的承包金、运营费过高未减免,政府补贴到位不及时等问题正逐步解决,行业信心在恢复。 “土右旗的出租车包车费用会减免吗?”兰先生是内蒙古包头的一位出租车司机,疫情防控初期,当地出租车暂停营业。复工后,他留言表示,希望可以减免一段时间的包车费用。包头市政府办公室与土右旗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减免部分个体营运公司3个月的包车费用,减免费用由各公司根据承包费标准测算,从4月20日起执行。 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张柱庭表示,3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提出鼓励各地采取阶段性减免“份子钱”等措施,帮助出租汽车司机渡过难关。“这一鼓励性要求,受到许多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出租汽车经营者的积极响应。” 交通运输部4月13日印发《关于转发支持出租汽车行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维护健康稳定发展工作经验做法的通知》,支持出租汽车企业减免费用,关心关爱出租汽车驾驶员。据不完全统计,1月底以来,已有几十个城市出台相关帮扶政策,与出租汽车行业共克时艰。 中国出租汽车暨汽车租赁协会会长张峻峰表示,出租车行业驾驶员出车率正在提高,全国范围内出车率超过50%,建议地方政府探索出台优惠政策,助力网约车和巡游车服务融合共赢。 优惠政策亟待落实 增强企业的获得感 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很多政策。从网友留言及问题处理过程看,无论是资金、货源还是销路不通,关键还是要畅通政策传导,抓好“最后一公里”,企业才有获得感。 广东广州一家五金城的商户留言反映,门店2月房租虽已减免,但3月房租要缴足一半,另外还有30元/平方米的管理费,承诺减免两个月的政策未能真正落实。当地有关部门知悉后,立即责令该五金城将减租方案调整为2、3月租金全免,30元/平方米的管理费取消。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一家互联网软件开发企业在疫情期间资金流动性不足,负责人建议压缩贷款融资审批时间、金融机构开办中小企业网上银行贷款,由此可以避免多次跑银行跑贷款。收到留言后,当地金融办、银保监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陆续推出线上申请贷款或线上预约贷款等业务,审批时间最快压缩到1个工作日。 “可以建立政策落地的长效监督机制,对地方有关中小企业帮扶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把中小企业的恢复和发展纳入地方政府考核指标体系。”何文龙建议,地方政府应尽快摸清本地区中小微企业的共性困难,鼓励互助合作。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樊勇认为,在较密集出台优惠政策时期,税收立法或执行部门在制定解读税收优惠政策时,应该尽量通俗易懂。中小企业要及时学懂用好新政策。同时,加强各方面对税收执法的监督,既要“应收尽收”,更要“应享尽享”。 (冯亚涛参与采写) 【编辑:房家梁】
意见领袖丨全球KOL聚焦金融大动荡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沈建光 疫情冲击之下,通胀还是通缩的讨论引发关注。 一方面,前期国内为抗击疫情而采取的企业限产、阻隔交通等措施,遏制病毒传播的同时冲击了供应链,加之疫情之下生活必需品和医药防护用品的需求急剧增加,相关商品价格明显上涨。当然,伴随着3月以来国内疫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复工复产加速推进,国内供应链不畅的情况已得到缓解。然而,海外疫情仍在蔓延,各国宽松的货币政策、防疫之下的粮食出口限制、以及全球产业链高度融合等增加了输入性通胀的担忧。 另一方面,当前国内需求仍然不足,基于新冠病毒传染率高、潜伏期长、且有不少无症状者存在等特性,国内防疫工作仍然艰巨,防疫进入常态化使得短期内国内经济活动很难恢复到疫情之前,特别是餐饮、旅游、酒店、交通等行业仍将面临一段时间的需求低迷,并通过产业链影响上下游企业的订单,加深通缩预期。 那么,后疫情时代,价格走势会将如何?政策层面又会面临哪些调整?笔者从供求关系、成本压力、货币政策、输入性通胀等多个影响通胀走势的角度入手,分析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活动面临的突出问题,短期中国通胀压力较为可控,不足为虑;相反,工业生产领域的通缩风险值得关注,需要出台配套的政策加以应对。 需求不足是通胀难起的主要因素 今年以来,新冠疫情来势汹汹,短期内,给社会商品供求关系带来了巨大的外生性冲击。即从供给来看,常态化的防疫工作冲击供应链,一般性生产活动受到影响。而从需求角度来看,疫情之下,居民预防性储蓄的需求增加,生活消费品受到抑制,同时,企业下游订单的减少也对上游原材料和中间品的需求产生抑制。 根据一般均衡的经济学原理,短期内供需曲线移动引发价格波动。不同商品受疫情影响,供需变化有明显差异,如必需品和医疗物资需求旺盛,且供给阶段性紧缺,便出现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可选消费品和工业原料,由于整体生产需求在放缓,供给没有对应收缩的背景下,价格反而持续下跌,今年国际原油价格大幅走低,甚至出现5月期货结算价跌入负值的极端情况,背后就有需求不足,OPEC减产有限的考虑。 展望未来,伴随着国内复工复产的全面铺开,后疫情时代,需求不足压力要明显大于供给。结合一季度经济数据来看,需求端的恢复也体现出明显滞后于生产端恢复的情况,如3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为-1.1%、较上期大幅跃升12.4个百分点,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仅为-15.8%,且较1-2月仅回升4.7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背景下,未来外需也会感受到压力,特别是电子、纺织、仪表等外需敞口高的行业。同时,娱乐、旅游、餐饮等服务性消费也会经历相当长时间的低迷。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胀压力不大。 成本端压力对通胀影响较为可控 近期企业复工后,出现部分企业基于原材料、租金、人力和消毒防疫等成本端压力加大,提高终端商品售价的现象。在笔者看来,这种现象仍然是局部的,未来成本端推升通胀的压力不会全面出现。 原因在于一是从就业市场来看,疫情之下广大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压力,工资下降和隐形失业的担忧仍是主要困难;二是复工复产下,供应链紧缺已得到缓解,前期原材料紧缺导致的价格上涨有所缓释;三是政策推动租金、利息等要素成本下行。可以看到,疫情发生以来,为减轻企业负担、保障企业生存,中央各部门及地方各级政府纷纷出台纾困政策,包括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和实施企业缓缴住房公积金政策、减免中小企业的厂房、写字楼、商场租金等。 疫情之下的宽松政策旨在纾困实体经济 政策宽松往往会引发通胀担忧,疫情之下,各主要经济体都推出了积极的政策,但在笔者看来,这些政策仍旨在输血实体经济和防范大范围失业,是应对疫情外部冲击下的必要举措,短期内不存在流动性过剩,或者经济过热的担忧,也不会引发通胀。 比如,货币政策方面,当前全球至少35家央行降息,美联储将政策利率降至零并启动“不限量QE”,购入国债、市政债和企业债;欧洲央行开展7500亿欧元的“疫情紧急购买计划”,日本央行推出1014亿日元的股票ETF购买计划。全球央行协调行动,通过长期美元流动性互换安排等。财政政策方面,美国推出2万亿美元的超大规模财政刺激方案;德国突破财政红线,推出7500亿欧元财政刺激;意大利、法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受到疫情冲击严重的国家,也均推出了相应的财政刺激计划。 就中国而言,疫情以来中国央行,也通过调降超额准备金利率、MLF、LPR利率等方式引导资金下行,通过再贷款、再贴现、MLF等释放流动性。同时,监管政策也进行相应的逆周期调整,以缓解企业还本付息压力。在财政政策方面,除了财政贴息、融资担保,减税降费、提高赤字率、提前下达专项债等方式,中国政府也将启动抗疫特别国债,预期规模达到2-3万亿。 在笔者看来,疫情冲击下,紧急大规模的财政、货币、公共卫生政策,社会保障政策都是十分必要,是应对短期疫情冲击,托底实体经济、输血市场和企业的需要,有助于防范因为资金链断裂造成的企业倒闭、工人失业,避免经济衰退通过资产负债表传导至金融机构,引发新一轮金融危机。从这个角度来讲,宽松政策是防范经济衰退和通缩风险,而非通胀。 输入性粮食价格通胀可控 当前海外疫情仍然严峻,全球确诊人数逼近300万人,部分国家为应对疫情、保障内需开始限制粮食出口,部分农产品价格大涨。截至4月23日,CBOT稻谷期货价格已经飙升至15.37美元/英担,创六年来的新高;CBOT小麦价格也较3月初明显上升,报544.75美分/蒲。 尽管这样,在笔者看来,输入性通胀的压力也是有限。原因在于一方面,稻谷、小麦等农产品中国的进口依赖度较低,且库存充裕,国际价格上涨对中国的影响不显著。比如2019年,我国稻谷、小麦的自给率(产量/国内消费量)高达98.5%和118.2%,实现自给自足。2019年,稻谷和小麦的库存消费比(年末库存量/国内消费量)分别达到85.1%和91.1%,基本可以支撑10-11个月的国内消费。从国内价格来看,尽管国际价格上涨,但3月之后,国内粳稻和强麦期货冲高回落,与外盘走势不同,国内外市场的联动性较弱。 另一方面,虽然农产品中,大豆对外需求大,玉米国内库存相对有限,但当前国际价格仍然处于低位,供给压力并不突出。2019年,我国大豆的进口依存度为85.2%,库存消费比为7.8%,理论上受外盘价格的影响更大;玉米进口依存度不高、只有1.7%,但库销比相比较低,目前为46.8%,约为5-6个月的消费。但是,3月以来,CBOT大豆和玉米价格明显回落,供给并非出现明显收紧。此外,近期有报道成,我国正在考虑增加农产品进口,特别是大豆和玉米。在国际价格远低于国内的背景下,这也有利于缓释国内粮价的上涨风险。 重点商品价格监控显示通胀压力减轻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主要粮食品类的冲击不大,无需过于担忧粮价对CPI的扰动。过去几年,CPI粮食分项同比低位窄幅震荡,最近一年其平均权重也仅为1.83%,对CPI的拉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CPI的核心变量依然在于猪肉,3月CPI猪肉分项同比达116.4%,拉动CPI同比约2.79个百分点(贡献率约65%)。在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共同作用下,二季度猪肉供应面临较大压力,猪价涨势或将延续。但伴随基数快速抬升以及母猪存栏持续回升,三季度猪价同比可能见顶,年内CPI有望逐步回落,通胀风险趋于缓解。 工业品价格的通缩值得关注。疫情之下,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受到影响,如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最新分析,预计 2020年航空公司客运收入暴跌3140亿美元,同比2019年下降55%。经济活动低迷使得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明显回落,国际油价持续走低。据国际能源机构 (IEA) 预计,4月石油需求同比减少2900万桶/日,尽管多番博弈下OPEC+终于达成史上规模最大的减产计划,但由于不足以弥补需求缺口且实际执行情况存疑,油价短暂反弹后再度回落。油价低位使得石油及相关产业链价格走低,比如油气开采、石油煤炭加工、有色和黑色加工、燃气生产供应、化学制造等,预期国内工业品通缩态势仍将持续。 综上,疫情之下,笔者认为,今年通胀不应过度担忧,相反,防范更广泛领域的通缩风险,是未来政策考虑的方向。危机情况下,充分激发国内市场活力、扩大内需,除了更加积极的财政货币支持以外,有针对性的救助政策和定点帮扶避免大面积失业,发放消费券甚至是现金引导消费,加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恢复生产生活正常化,把经济损失降到最低。此外,加快要素改革,特别是土地制度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放开外资和民营企业准入限制等更是激发国内经济活力的关键。 (本文作者介绍:经济学博士,现任京东数科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