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4号台风“黑格比”8月4日凌晨在浙江乐清沿海登陆。为有效部署防汛防台工作,中国太保上下联动,全面进入作战状态,浙江、江苏等多地分支机构密切关注台风动态,及时启动防汛防台应急响应,通过短信、微信渠道,向广大客户发送台风预警通知及涉及车辆避灾、救援知识的防汛提示。同时,运用风险地图工具,利用大数据快速建立高风险标的和区域清单,针对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项目,为企财险、工程险客户提供精准防汛检查。 在浙江,中国太保开通95500话务端在线救援呼叫平台和官微线上救援申请平台,双线落实救援工作前置,联动合作4S店针对轻微受损水淹车辆实施事故包干处理;针对全损车辆提供无忧理赔全流程跟踪服务,全面保障客户利益。 在江苏,中国太保全体查勘理赔人员执行灾时排班表,增加夜间值班组数,做好救援及服务工作,同时设置流动服务网点,上门提供专业理赔服务。 针对“黑格比”台风影响,中国太保已第一时间开启大灾理赔绿色通道,运用“太好赔”“专享赔”等智慧化服务平台,引导客户进行线上自助报案,并同步推出索赔“0单证”“先理赔、后维修”“维修费用垫付”等多项服务。同时,根据受灾区域情况,在受灾密集的车库、小区门口设立驻点服务网点,在受灾分散的乡镇、村落主要干道设立流动服务网点,为客户理赔提供便利,帮助受灾群众尽快恢复生产生活。
科技早已成为保险业的下一个战场,保险系科技公司也已悄然崛起。 中国太保7月21日晚间发布董事会决议称,同意由中国太保集团出资成立太保金融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太保金科公司”),注册资本金为7亿元,持股比例100%。 22日,记者从接近中国太保人士处独家了解到,太保金科公司的定位是将成为中国太保集团科技布局的市场化运作载体,承载各子公司的科技业务相关需求。 事实上,各家大型保险公司和互联网保险公司近年来纷纷以自设、参股等方式加速布局金融科技,以期和自身保险业务相结合并进行线上化转型,甚至在成熟时可向行业输出技术。 “数字化转型,是保险业转型的核心路径之一。从工具到平台,从赋能到驱动,科技正在重构保险业的生态体系和商业模式。”北京保研公益基金会在7月22日发布的《未来十年中国保险业发展展望》(下称“展望报告”)中表示。 太保拟7亿设金科公司 根据中国太保的公告,这家计划由中国太保集团出资成立的科技公司名为太保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7亿元,将由太保集团全资持股。这一议案目前已获中国太保董事会审议通过,还将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就太保金科公司未来的业务规划等采访中国太保集团,对方相关负责人表示,暂未有更多信息可以透露。 不过,据记者从接近中国太保人士处独家了解到,该公司目前的定位是将成为中国太保集团科技布局的市场化运作载体,承载各子公司的科技业务相关需求。 在中国太保转型2.0的规划中,“数字”是五大关键词之一。近两年来,中国太保也在全力推动“科技赋能”,加强顶层规划布局,推进科技基础能力升级,为业务和一线赋能。而这家计划中的太保金科公司或将成为其科技布局顶层规划中的重要一步。 中国太保2019年年报显示,中国太保在2012年就全资成立了太平洋保险在线服务科技有限公司,聚合中国太保的线上渠道。除此之外,中国太保的合营、联营公司中也有太颐信息技术、大鱼科技、得道、上海聚车、北京妙医佳等多家科技公司,涉及汽车软件科技、健康科技、网络科技等众多领域。 同时,中国太保在2018年底至2019年初高薪增设了首席科技官一职,由出自平安科技条线的戎国强担任。 中国太保董事长孔庆伟在接受采访时也曾表示:“作为数据密集型产业,数据是保险业的立足之本、发展之基。保险业务场景的复杂性和大数据的综合性,决定了保险业更需要站在科技的风口,主动去拥抱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创新科技的发展在推动保险产业升级中必然会起到重要的催化剂作用。” 另外,并不缺钱的中国太保在6月完成了GDR的发行,在其GDR募集资金去向中,有部分将依托中国太保境外投资平台,用于搭建海外创新领域投资平台,而科技也成为其中的投资方向之一。 保险系科技公司崛起 事实上,“保险+科技”的组合在行业内早已成为各大险企及互联网保险公司的发力方向,保险系科技公司迅速崛起。 中泰证券在研究报告中表示,保险公司近年的科技投入保持较高增速,大型保险公司将“保险+科技”作为发展战略,并设立保险科技子公司。根据艾瑞的数据,2019年国内保险公司的科技投入达到319亿元,预计到2022年将达到534亿元,年复合增速接近20%。 从近几年的行业案例来看,保险公司或通过自设,或通过参股投资的方式,加速布局金融科技。 大型险企中,中国太平、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平安旗下均设立了自己的互联网科技子公司,为险企本身的互联网渠道及其他各项业务赋能,其中,中国平安旗下的平安科技及众多金融科技独角兽公司除了赋能平安内部之外,还为行业赋能,其源自外部的收入也在迅速增长中。 而在以科技为特色的互联网险企中,众安在线在成立第三年的2016年即设立了子公司众安科技,近两年除了境内市场外,已加快布局了多个海外市场,与当地保险公司合作进行技术赋能。 除了自设,参股也是险企进行科技布局的常用路径,中国人寿屡次举牌万达信息就是近年来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根据Wind资讯,中国人寿通过屡次举牌万达信息,目前已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18.167%。而之所以屡次举牌万达信息,就是看中了其在医疗健康信息化方面的技术,认可双方较强的协同效应及合作基础。 上述展望报告表示,一方面,数字化可使核保、理赔、保全等传统运营服务端流程更便捷、简单,从而提升客户体验;一方面则可对业务渠道进行基因重塑。线上化的保险,离不开科技应用的支撑,但科技带给保险业的远不止线上化,还能通过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打造更加精准的定价模型,快速甄别保险欺诈行为等,助力保险更加智慧。例如,以车联网为数据依托的新型UBI保险,将助推未来财险行业最大的险种——车险更加智慧地运营。在疫情期间,科技也让保险业在“危”中看到了“机”,通过云端与客户时刻连接,并通过保险连接的丰富生态,能够为客户在特殊时期提供保障和增值服务。
7月3日,中国太保集团旗下中国太保寿险成功摘得位于南京市仙林大学城区域的一养老地块,并将在此打造医养结合精品型太保家园养老社区项目。 这是“太保家园”在长三角继杭州、上海落子之后的又一突破性进展,标志着中国太保集团在长三角核心城市品牌化、连锁化发展养老社区的蓝图已然成型。下一步,中国太保将发挥长三角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交通和医保一体化快速推进的优势,探索打通沪、宁、杭三地的优质养老资源,为长三角养老服务一体化提供“太保样本”。 南京项目地块位于宁镇生态廊道,空气质量稳居南京市前列。项目总建筑面积近3万平米,将为社会提供近300套老年公寓。在功能定位上,太保家园南京国际颐养社区拟规划设置自理区和护理区,为长者提供全龄化、一站式老年生活解决方案。同时,太保家园仙林项目距离太保寿险战略合作伙伴法国欧葆庭的高端养老项目——欧葆庭仙林国际颐养中心约2公里。双方将密切协作,打造中西合璧的养老照护服务体系。 “太保家园”作为太保养老服务的载体,将把养老需求较大的长三角地区作为首选,积极探索精品连锁、医养结合发展路径,为长三角养老服务一体化提供“太保样本”。 一是与国内外一流的设计施工单位联手,打造更智能、更绿色、更人文、更健康的“养老社区2.0”精品工程;二是实施精益开发策略,对大体量项目进行分期滚动开发,根据客户需求灵活调整户型和功能配置;三是打通太保家园在沪宁杭三地的优质养老资源,为长者提供区域一体化连锁服务;四是进一步发力满足介助、介护养老刚需,在杭州项目设立护理医院,在上海中心城区布局多个康养社区,并提高南京项目护理区的比重。 同时,中国太保持续推动“保险+养老”模式的升级迭代。据了解,目前中国太保推出的“保险产品+养老社区+养老服务”综合解决方案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可,太保家园入住资格函发放已近万份。下一步,该公司还将探索通过年金险、长护险和重疾险对接养老社区部分费用,有效提高客户入住高端养老社区的支付能力,增强中国太保产品综合竞争力。
当前,我国金融开放步伐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稳步推进。 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期间,中国太保总裁傅帆在接受上证报采访时,表露了“作为根植于上海的综合金融保险集团,太保积极把握新一轮金融开放机遇,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决心。 他表示,尤其是要发挥保险资管的差异化优势,与外资机构形成良性竞合关系,共同培育大资管生态圈。 聚焦三大方面 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陆家嘴论坛期间,“全方位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成为与会嘉宾口中的高频词。 作为上海金融国资体系中的重要一员,太保助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自然责无旁贷。傅帆告诉记者,太保本身就是这一过程中的受益者,无论是融资端还是投资端,人才环境及市场、政策环境,近年来,公司通过积极参与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业务能级不断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尤其是6月17日,中国太保沪伦通全球存托凭证(GDR)在伦交所正式挂牌交易,成为首家在上海、香港、伦敦三地上市的中国保险企业。 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冲刺阶段,太保将利用自身优势从哪些方面助力? “与其他国际金融中心对比,上海存在产品、服务和科技的创新运用仍显不够,管理经验、专业技术和国际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因此,在傅帆看来,太保将通过以下三个着力点,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一是加快发展保险科技。科技是推动企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也是推进保险业动能转换和转型升级的关键,太保将致力于发展保险科技,在增强自身发展动能和效率的同时,也将助力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 二是加强服务实体经济。围绕实体企业需求不断创新产品服务供给,发挥保险资金长期、稳定的优势,加强产融结合,加大对“两新一重”项目的资金支持。 三是加快自身高质量发展。当前中国依旧缺乏一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跨国保险集团,保险承保和全球布局的能力与国际同行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基于此,太保将利用此次发行GDR、展开国际化布局的重要契机,主动对标国际先进同业,不断优化公司治理机制,努力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保险金融服务企业。 把握新一轮开放机遇 培育大资管生态圈 上海是国内资管机构云集之地,也是国内保险资管公司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傅帆直言,太保将把握新一轮金融开放和上海建设全球资管中心的战略机遇,用好国家和上海层面的政策红利,与外资机构形成良性的竞合关系,共同培育大资管中的大生态。 从2007年在A股上市时资产规模不到3000亿元,到如今管理资产超过2万亿元,太保在专注保险主业的同时,在资管领域专业能力建设和业务布局上也不断升级,并培育构建了太保资产、长江养老、国联安基金、太保投资(香港)公司等多个专业化资管机构,差异化、协同经营的资管业务体系雏形跃然纸上。 傅帆透露,GDR发行后,太保将加强太保香港产寿资公司业务建设,并寻机在重点地区做战略拓展,包括拓展产险业务的国际布局、寿险业务的亚太布局,以及加强海外资管的资金配置能力,以支持海外保险资产负债管理。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球资管中心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六大中心”之首,将在国际金融中心未来建设中发挥关键性作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傅帆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当务之急是,迫切需要具备较强引领性和指导性的纲领性文件。” “上海市金融工作局在安排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时,启动了《十四五时期国际资管市场发展研究及对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的启示》的课题研究。我建议,在规划具体工作中,可考虑制定一份引领上海建设全球资管中心的纲领性文件,明确相关工作的方向、目标、路径和举措,并逐步形成配套的人才保障、法治环境和信用体系,凝聚国内外资管机构的力量,共同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服务能级和创新能力。” 此外,他还建议,上海建设全球资管中心,既要对外扩大开放,也要对内延伸服务,应充分利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实施的机遇,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辐射效应。
在沪伦通通车一周年之际,第二单GDR——中国太保(证券代码:CPIC)首日挂牌,这也是国内第一家A+H+G三地上市的保险企业。 伦敦时间6月17日上午9时,中国太保沪伦通全球存托凭证(GDR)于伦敦证券交易所沪伦通板块正式挂牌(证券代码:CPIC),开始附条件交易,并预计于6月22日(伦敦时间)正式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 回顾整个GDR的发行历程,中国太保董事长孔庆伟在6月17日接受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尽管发行受到疫情影响,但最终的认购比例、发行价格均超出预期,这也和当时中国太保发行GDR的初衷相吻合。 “三地上市不仅仅是融资工具,而是给了企业国际化发展一个很好的平台。如果不努力借此打造企业的内核,融资只是昙花一现。”说起发行GDR的初心,孔庆伟对记者如此表示。 认购比例、价格超出预期 去年9月,中国太保发布公告官宣GDR发行计划,在被疫情影响了几个月之后,从今年5月开始,其GDR之路开始走上了“快车道”,一路获得银保监会、证监会、英国监管机构的批准,赶在了沪伦通一周年、第12届陆家嘴论坛开幕的当口实现挂牌。 “疫情对我们GDR的发行确实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我们的发行节奏非常紧凑,但是最终的认购比例、发行价格超过了我们的预期。9个月来,我们见了无数次投资者,做了很多努力,在当下极其复杂多变的资本市场环境下,最后能够在监管机构的价格指导区间内完成此次GDR最终发行定价,很不容易,说明投资者对中国保险市场、对中国太保未来的信心,也在市场中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孔庆伟表示。 公告显示,中国太保GDR最终的发行价为每份17.60美元。 发行价格是此次中国太保GDR最受市场关注的一点,在沪伦通机制下,兑回限制期满之后,GDR可与A股进行转换,如果GDR价格低于A股,就会产生套利的空间,GDR首单华泰证券GDR与其A股之间的价差一度高达40%,此次太保发行的GDR在120日兑回限制期届满时,对A股股价的潜在影响会有多大? 根据记者计算,按照中国太保确定的转换比例及央行公布的最新汇率计算,中国太保GDR 17.6美元的发行价对应的A股价格为24.95元左右,而6月17日中国太保A股收盘价为27.52元。 从业内分析师的角度来看,此次发行价格不仅超越了太保管理层的预期,也超越了市场的预期,多家券商表示太保GDR虽有折价,但考虑到套利需要成本,其套利空间微乎其微。 对此,中国太保管理层回复记者称:“在发行期间,我们始终坚持引入愿意长期持有太保GDR的长线投资者,并力争实现合理定价。从发行结果来看,我们引入了瑞再作为基石投资者,原则上有三年的禁售期,此外也引入了一些优质的长线机构投资者,他们也都表达了愿意长期持有太保GDR的期望。而在发行上市完成后,我们会在依法合规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投资者沟通,利用多种形式展示中国太保的业绩与亮点,增强GDR持有人的长期持有信心。” “我们希望吸引长线投资者。此次GDR的股东和A股股东其实从长期来看利益是高度一致的,基本面的发展最终也会反映在股价上。”中国太保副总裁、董事会秘书马欣表示。 基石投资者、长线投资者意义重大 此次中国太保在GDR发行过程中创下沪伦通机制下多项第一——第一次采用中国会计准则发行的GDR,第一次采用基石投资者机制发行的GDR,第一次非欧洲企业得到大众持股比例豁免的GDR。 孔庆伟表示,这些创新有利于太保引入长线投资者,也为之后的GDR发行树立了一个标杆。 在专访过程中,孔庆伟表示,考虑到本次GDR发行希望在全球范围内引入优质投资者、丰富股东构成、持续完善公司治理的目的与初衷,中国太保在发行过程中合理创新借鉴基石投资机制,引入GDR基石投资者。公司对基石投资者的选择是基于市场化原则,综合考量投资者实力与影响力、对公司价值的认可度、意向投资规模、锁定期、战略协同前景等多方面因素,并根据商业谈判结果而定。 事实上,除了瑞再之外,据马欣介绍,此次太保GDR的认购中其实还包括了多家长线投资者。 有意思的是,中国太保表示,在其GDR发行路演期间,全球投资者兴趣浓厚、下单踊跃,簿记建档认购倍数约3倍(不含基石投资者)。而在另一边,中国太保却主动缩减了10%的发行规模。 根据公告,中国太保原先对于GDR的计划发行上限一直为1.25734亿份GDR,而在上市意向函中却缩减为1.131606亿份GDR。 孔庆伟对此解释称:“我们在认购踊跃的基础上仍然适当下调了发行规模,就是为了现有股东的利益,希望能引入更多优质长线投资者,希望最终的投资者结构当中以基石投资者和长线投资者为主,达到一个相对更加理想、健康的投资者结构,降低后续短期套利和集中兑回的压力。” GDR能带来什么 从中国太保2019年年报和今年一季报来看,它并不缺钱,而孔庆伟在采访中也屡次强调了发行GDR并非为了融资。那GDR能为中国太保带来什么? 募集资金的去向似乎指明了一点方向。在公告中,中国太保表示,70%以上的募集资金净额将会围绕保险主业,用于在境外发达市场及新兴市场择机进行股权投资、合作结盟、兼并收购,逐步发展境外业务;最多达30%或剩余的募集资金净额将依托中国太保境外投资平台,用于搭建海外创新领域投资平台,包括但不限于健康、养老、科技等方向。如果其认为在前述的任何特定领域没有符合预期的机会,则对应的募集资金净额部分将用于补充营运资金及满足一般企业用途。 “30岁的太保该往哪里走,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为此我们也进行了转型2.0改革,从‘人才、数字、协同、管控、布局’五个关键词来入手。其中的‘布局’是指两个方向:健康养老,以及国际化。我始终认为,最大的市场在中国,但是我们要向西方先进同业学习,这也是我们发行GDR的初心。“孔庆伟说。 “国际化是大趋势,通过GDR,我们能有更多与优秀伙伴合作的机会。但是在国际化的路径上也要小心,不能‘铺摊子’,需要走好自己的路,紧紧围绕主业。”孔庆伟坦言。 从更大的层面来看,孔庆伟认为,中国太保借助沪伦通平台发行GDR,一方面是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打造上海金融机构名片的有益实践,另一方面也是在中国对外开放持续深化的背景下,进一步融入全球大市场,与全球优质资本共同分享中国保险业的发展红利。而从公司整体层面来看,则必将有利于太保进一步丰富股东构成,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6月16日,中国太保旗下太保养老投资公司与上海市普陀区规划资源局正式签订建设国际康养社区项目的投资合作协议。此举标志着中国太保打造养老服务全龄覆盖的三大产品线继颐养服务、乐养服务产品落地后,康养服务产品项目将正式动工开建并持续运营,中国太保在面向高龄刚需人群提供高品质介助、介护及失智照护服务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协同保险主业共同解决社会民生保障问题方面迈出了创新步伐。 近两年来,随着中国太保成都、杭州等地的国际颐养社区项目、大理旅居乐养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以及厦门集美、上海东滩等旅居与长住融合项目相继落地并即将破土动工,太保家园“颐养、乐养、康养”三位一体产品体系正在日趋完善,未来将具备“从55岁至99岁+”的全龄覆盖的养老照护服务能力。 据悉,此次投资普陀区的国际康养社区项目,届时将向社会提供近300个高品质的养老护理康复床位。该项目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医疗、商业、文化、绿地等配套设施齐全。作为首个落地太保“主场”上海中心城区的养老社区项目,太保养老投资公司将对该项目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水平管理、高质量服务,将其打造成为上海城区康养类项目的精品和标杆。 中国太保此次与普陀区联手,意在为上海应对“大城养老”挑战探索示范样本。太保家园普陀国际康养项目将突出适老化、智能化、医康养融合和保险产品对接四大特色。项目将全部按照适老化、无障碍设计,创造居家温暖的生活环境与公共空间;积极应用智慧养老技术成果,提供全方位、多样化、智能化的护理环境;实现医、康、养功能的有机融合,面向高龄刚需人群提供高品质介助、介护及失智照护服务;升级“保险产品+养老服务”综合解决方案,探索长期护理保险等健康险产品与康养服务深度对接的路径。 随着上海国际康养社区项目的落地,太保家园“颐养、乐养、康养”三位一体的全龄覆盖产品和服务体系,正逐步从理想变成现实,“东西南北中”的养老产业全国布局发展蓝图即将绘就完成。 在保险客户生态圈建设和促进服务增值上,基于太保家园养老社区和高品质养老服务,中国太保推出的“保险产品+养老社区+养老服务”综合解决方案赢得广泛认可,太保家园入住资格函发放近万份,养老投资板块已成为中国太保转型2.0的重要发力点和寿险打造第二增长曲线的重要支撑点。
沪伦通下第二单GDR终于来了!经历了“闪电”般的审批速度,中国太保6月16日晚间官宣了其全球存托凭证(GDR)最终的发行价格及发行结果。 根据相关公告,最终确定的中国太保(601601.SH,02601.HK)GDR发行价为每份17.60美元,处在发行价格区间的下限。按照此价格来计算,其较6月16日中国太保A股收盘价折价10%左右。如算上超额配售权,则中国太保此次发行GDR的募资总额为19.916亿美元。 在6月12日的公告中,中国太保宣布其发行GDR的价格区间初步确定为每份17.60美元至19.00美元,而6月16日的公告显示,最终该区间的价格下限——17.6美元成为中国太保GDR的发行价格。 中国太保方面表示,本次发行价格系在充分考虑其现有股东利益、投资者接受能力以及发行风险等情况下,根据国际惯例和国内相关监管要求,通过订单需求和簿记建档,根据境内外资本市场情况确定。 尽管以下限价格发行,但市场普遍认为由此带来的套利空间总体不大,远低于之前市场预期。根据17.6美元的发行价计算,按照中国太保确定的转换比例及央行公布的最新汇率计算,中国太保GDR发行价区间对应的A股价格为24.91元左右,较6月16日中国太保A股27.82元折价略超10%。 国泰君安、华金证券等券商纷纷表示,与前期市场预期定价大幅低于A股价格相比,此次中国太保GDR发行价格大幅超越市场预期,发行定价折价率较低有助于减少短期套利行为。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由于套利需要一定成本,从目前的折价率来看,相较于华泰证券GDR发行时40%左右的A股折价率,太保GDR虽有折价率,但套利空间微乎其微。 而在发行规模上,公告表示,在超额配售权行使之前,中国太保本次发行的GDR数量为1.028733亿份,所代表的基础证券A股股票为5.143665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为18.106亿美元。其中,基石投资者Swiss Re拟以本次发行的最终价格(即每份GDR17.60美元)认购2888.3409万份GDR,占本次发行GDR总数(超额配售权行使前)的28.08%,该等GDR所代表的基础证券A股股票占本次发行完成后、超额配售权行使前中国太保总股本的1.51%,且原则上受限于三年的禁售期。 而如若行使超额配售权安排,中国太保将额外发行不超过1028.73万份GDR,发行的募集资金总额则将变为19.916亿美元,本次发行的GDR所代表的基础证券则上升为5.65803亿股中国太保A股股票。 华创证券认为,当前中国太保内含价值倍数(PEV)估值为0.64倍,处于A股最末位,一定程度受短期业绩表现压制,明显低估。随着上海国资改革的推进、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战略转型2.0的成果将逐步显现,预计估值也终将回归。而本次GDR发行对于每股盈利、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略有摊薄,但摊薄程度较小,整体而言对原始股东权益影响不大。 根据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相关规则以及国际市场惯例,中国太保GDR预计于2020年6月17日(伦敦时间)开始附条件交易;在附条件交易期间,投资者交易的GDR将以本次发行的GDR正式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为交割的前提条件。中国太保预计本次发行的GDR将于2020年6月22日(伦敦时间)正式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自正式上市之日起,投资者交易的GDR的交割将不附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