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浩瀚,我们都是小小星辰,但仍可燃起所有光热,去闪耀、辉映与启明。 在绿城管理有一群人,他们的眼中升腾起熠熠生辉的星光,源于对品质、信任、效益、分享的执著追求。正是这样的光芒,赋予他们「绿星使者」这一动人称号,并指引我们驶向更广阔的星辰大海。 理想丰盈,星光灿烂。「绿星使者」系列专栏正式上线,邀您走进这些闪耀的星辰,倾听共建品质生活的美好故事。绿星使者 谦和儒雅,是张道龙留给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深入接触,便会发现一位优秀管理者所具备的不凡谈吐与清晰思路。 加入绿城14年,不论是绿城中国“真诚、善意、精致、完美”的文化熏陶,还是绿城管理“品质、信任、效益、分享”的价值追求,都成了他的内心烙印,更成为他带领团队的信条。 在员工眼里,张道龙兼具双重身份:他既是严格的管理者,以绿城一贯追求的高品质要求下属,但不论工作如何繁重,始终将员工梯队培养置于优先级;他也是可亲可信的同行师友,和煦如春风,将自己的经验合盘分享,聚力团队,共赴理想。 张道龙被评为绿星使者分享之星,对同事们而言是众望所归,但对自己而言,却是个“美丽的意外”,但收获了这份荣誉,张道龙希望也能带个头,做好表率。让我们通过一则短片,了解这位“燃灯者”。 我是张道龙,现在是绿城管理华南区域公司的总经理。2006年加入绿城,到今年14年了。最开始没想那么长远,更多是谋一份职业,也是在融入的过程中,感到这是一家我真正想要的公司。张道龙接受采访 绿城给员工的,不仅是一份养家糊口的收入,更重要的是,它让员工在工作中得到价值的实现、能力的提升,还有社会的尊重。 出去说是绿城员工的时候,会得到很多人的尊重,人家觉得你的产品做得非常好,绿城人的素质都很高,是值得别人尊重的,这是我们作为绿城员工的幸运之处。 绿城是一所学校,我是这所学校里面受益比较多的学生。 我应该是第一届青干班、第一届彩虹计划、第一届阳光计划、第一届商学院计划的学员。绿城也给了我很多实践与历练的机会,让我从一名基层的土建工程师做起,慢慢成长,去尝试不同的岗位。张道龙获评中国地产经理人百强 在这个过程中,因为绿城的平台,我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 绿城的文化,其实是做人做事的文化,做人做事学好了,其他慢慢也就顺了。 不管是绿城的真诚、善意、精致、完美,还是绿城管理的品质、信任、效益、分享,讲的都是做人、做事的普世价值。 我有时跟员工交流,我说真诚,再简单点就是坦诚,就是坦坦荡荡,要做什么事情都能拿到桌面上去说,你是向善的,能够帮助别人,或是能够成就别人,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不要投机,投机都是短暂的,真正的成功都是长期主义。 今天,我作为一名管理者,在绿城这所学校里,已不仅是个学生了,也是名老师。 我有义务和责任,将我的经验与员工分享,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帮助他们成长。 对待员工,我更多是引导大家去思考,而不是教条式地去压。像我们做代建的,我也会问团队,其实委托方可以自己开发,为什么愿意花这笔钱,我们能够带来什么。这非常重要,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本。 张道龙出席活动发言 我们要把“终”也就是“初心”找到,然后以“终”为“始”,再去想要干成什么样,去找方法。 我也跟员工讲,最好的学习是要靠自己去悟、去实践,这样才会深刻。 就像我经常问自己,作为下属,我是否对得起领导的信任,领导为什么把任务交给我,我是否尽了全力;作为上级,我是否对得起员工的信任,人家为什么追随你,我是否对得起他的付出、他的成长,我能不能让他在跟同伴比较的时候,感到自己的收获和成就。 这次被评为分享之星,我有点意外。在践行企业文化这块,我认为自己做得还可以,也要求管理团队以身作则。 今年公司评选“绿星使者”,我在会上带头提报,是想号召大家。后来我们本体的同事帮我做了整理,担心我不同意,直接把材料提交给了集团。工作中的张道龙 从我个人的角度,我是不愿意跟员工去竞争这个荣誉的。既然评上了,我也想带好这个头。 践行企业文化,不是只要求员工,而是从上到下都要认认真真践行,管理者更要以身作则。我希望,我们推出的每一个“绿星使者”,都是实实在在的标杆。 荣誉评语 作为领路人,他始终将全员的成长置于优先级,他和盘分享经验,又全力为团队创造机会,他对团队严要求,但又亦师亦友,他是“燃灯者”,聚力团队,共赴理想。
新希望公告,公司拟回购股份,回购金额不少于4亿元,不超8亿元,回购价格不超40元/股。拟回购的股份将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
为留住人才,有不少企业都选择为员工提供住房福利,格力“铁娘子”董明珠就曾霸气承诺要给8万员工每人一套房。 即使深处芯片全面断供的危机之中,华为也未忘记为旗下员工解决住房问题的承诺。 9月16日,华为旗下的东莞绿苑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一口气拿下了东莞大岭山镇大塘村金多港2020WR034号、2020WR036号、2020WR037号三宗建设用地,总面积22.77万平方米,总成交价15.13亿元。 自从将终端总部迁至东莞松山湖之后,华为就没有停止过“跑马圈地”。据不完全统计,算上此次拿地,华为已经累计在松山湖片区拿下36宗土地,其中15宗商住用地专门用于建设人才公寓。 为留住人才,有不少企业都选择为员工提供住房福利,格力“铁娘子”董明珠就曾霸气承诺要给8万员工每人一套房。此外,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互联网巨头也有相应的福利政策。当然,这项福利也是千差万别的。 华为松山湖圈地 据时代财经查阅,要将终端总部迁至东莞的华为,自2012年开始在松山湖片区拿地,起初拿下的都是科研、教育等用地,第一次拿商住地是在2015年。 是年9月7日,东莞绿苑实业经过49轮的激烈角逐,以6.58亿元斩获2015WG035号商住用地,面积9.18万平方米,折合楼面价2865元/平方米,溢价率57%。这也是华为在松山湖唯一一块出现溢价的商住地,其余14宗均为底价成交。 数据来源:东莞市公共资源交易网、时代财经整理 作为人才公寓用地,华为拿下的商住地比其他招拍挂地块要便宜得多。以9月16日拿下的三宗地块为例,楼面价均为3165元/平方米,而深业鹏基去年9月11日在松山湖拿下的地块,楼面价已经高达18599元/平方米。 但这些地块无论在售价,还是流通上都做了严格设置。根据规定,华为此次拿下地块的商业用房需在出让年限内(即40年)全自持,不得对外销售;该宗地建设项目自竣工备案之日起,5年内(含5年)不得发放商品房销售许可证;自购买商品房转移登记之日起,5年内(含5年)不得转让。 限制期满后,房屋所有权仅限于在松山湖园区及大岭山辖区符合条件的企业内部流转(由东莞市大岭山镇人民政府监管)。 此外,该项目用于松山湖园区及大岭山辖区重点、高端企业总部人才房配套项目,住宅要求带装修销售,且限定最高销售房价不高于11500元/平方米,销售对象由东莞市大岭山镇人民政府统筹安排。 据时代财经统计,2015年至今,华为累计在松山湖片区拿下了36宗土地,总占地面积359.33万平方米,是松山湖不折不扣的大地主。其中,15宗商住用地专门用于建设人才公寓,总占地面积94.9万平方米,总拿地价62.28亿元。 此前华为内部曾传出,华为计划在东莞提供3万套员工住房,包括松山湖2000亩项目,预计2万套;松山湖安居房项目443亩,预计5500套;湖畔花园175亩,预计3000套;以及华为松山湖南区公寓115亩,预计2500套公寓。目前,2015年拿下的湖畔花园已经有员工入住,该小区最高售价8500元/平方米。 住房福利哪家强? 无论是曾经的福利分房,还是如今的人才公寓,长久以来都有企业尝试为员工提供住房福利,这也成为了不少企业应对人才流失的一个手段。 这当中,最有名的要数格力的董明珠。两年前,董明珠曾公开放出豪言,要给格力8万员工每人一套房。同年格力首批3000套人才公寓在珠海香洲区正式启动建设,人才公寓分为40平方米、60平方米两种户型,计划2021年2月建成,精装交楼。 格力电器(000651)基建办公室、人才公寓项目负责人易振华对外透露,该批人才公寓共投资13亿,资金由格力电器自筹。未来,格力还将建设1万套商品房以优惠价格出售给员工。 时代财经获悉,这批人才公寓开建之前,定位为员工福利房的格力康乐园一二期也已经投入使用,其中一期可容纳1万人居住。 在提供实体房屋上,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的数量就少很多。在阿里巴巴总部杭州,马云曾经特批自建了380套福利房,按市场价6折出售给员工,约1万元/平方米,产权归购房人所有。 除了福利房,阿里巴巴还在资金上给员工提供帮助。公开资料显示,目前阿里巴巴可为员工提供20万-30万的首次购房免息贷款,员工总贷款额高达30亿元。 另一互联网巨头腾讯亦如此。腾讯内部有一个“安居计划”,为符合条件的员工提供“安居借款”,借款只要购房合同,没利息无需实物担保,只要员工出具购房合同,一线城市额度50万,二线城市25万,另新入职员工可享15000元住房补贴。 京东、金山软件没有内部价的房子,也没有购房贷款,但提供了员工宿舍,条件据称堪比五星级酒店。 相较以上众多企业,在提供员工住房福利上,计划提供3万套员工住房的华为无疑是力度最大的。 东莞市房地产协会秘书长陈骏良直言,提供员工住房福利不是每家企业都能做到的,要像华为这样,首先就需要政府提供支持,否则不可能做到。 据时代财经了解,人才安居一直是松山湖的重要工程。松山湖管委会2011年曾明确表示,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全面推进人才公寓的建设,重点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切实解决园区人才住房问题,把松山湖打造成人才聚集高地。在华为承担起拿地建设任务之前,松山湖已经建设了兰馨园、青竹园、绿荷居等人才公寓。 事实上,在地价、房价高企的当下,凭一己之力公开拿地建员工住房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都不现实,像阿里、腾讯提供住房补贴或购房贷款无疑更可行。“华为在松山湖片区拿的地属于定向出让,基本都是底价成交,否则不会这么便宜。”陈骏良表示。
■ 9月17日,二度闯关IPO的北京声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声迅股份”)终于迎来上会,走到距离A股最近的地方。 金融投资报记者梳理发现,问题缠身的声迅股份能否如愿冲进A股还是有点悬。历时几年,声迅股份业绩增长乏力;同时,员工人数蹊跷锐减,研发人员占比还不及高新技术企业标准;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应收账款还高企,业绩全赖前五大客户,风险高悬。 业绩增长乏力 公开资料显示,声迅股份是一家以智能技术和物联网平台为核心的安防整体解决方案和运营服务提供商。2017年公司业绩爆发式增长,但2018年增长明显乏力。 招股书披露,2016-2018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93亿元、3.76亿元、3.17亿元;对应各期净利润为2056.43万元、7317.24万元和7419.86万元。2017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95.36%、255.82%,但2018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15.66%、1.40%。 公司业绩剧烈波动的同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在剧烈波动,只是这种波动并未与净利润的变动保持一致。招股书披露,2016-2018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 329.93 万元、-1476.03万元、5163.01万元,与各期净利润差异甚大。 员工人数蹊跷锐减 就在公司业绩增长乏力的同时,公司员工人数蹊跷骤减,被质疑以此降低成本做靓业绩。 证监会官网显示,公司2017年和2019年披露过两次招股书,其中2017 年 招 股 书 中 披 露 , 2014年-2016年末、2017年6月30日公司员工总数分别为519人、719人、844人和809人。到了2019年的招股书中,公司披露2017年末和2018年末员工人数为769人和689人。 很明显,在经历2014-2016年员工人数的持续增长之后,2017年开始公司员工人数开始大幅减少,2017年公司员工人数从844人减少至769人,一年时间减少8.89%;2018年,员工人数下降更快,从769减少至689人,1年时间减少了10.40%。 研发人员占比不达高新技术企业标准 员工数锐减,其中的研发人员也在减少。金融投资报记者对比发现,声迅股份自称重视研发,为高新技术企业,但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却未达高新技术企业的标准。 招股书披露,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2017年12月6日通过复审。而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及《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中有一条“企业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但是,2017年招股书招股书中披露,截至2017年6月30日,公司研发人员为63 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仅为7.79%。在2019年的招股书员工构成部分披露,截至2018年末公司研发人员降为57人,占员工总数的8.27%。 更加奇怪的是,在介绍公司主要竞争优势时公司又称现有研发人员60人。但即便是研发人员60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也只有8.71%。均不及高新技术企业10%的标准。 应收账款占营收比重近七成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2017年声迅股份业绩上了一个台阶,应收账款也快速积累。2016-2018年,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分别为7306.66 万 元 、 25068.61 万 元 、24077.57万元;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 6106.13 万元、23143.49 万元、21717.29万元;应收账款占各期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 30.77%、65.86%、60.84%;占各期营业收入的 比 例 为 31.69% 、 61.49% 、68.41%。 与此同时,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也急速下降,2016-2018年分别为2.70、2.33和1.28。 即便与同行相比较而言,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也偏低,比如2016年、2017年海康威视(002415)应收账款周转率为3.30、3.23,浩云科技(300448)为3.23、2.51;2016-2018年大华股份(002236)应收账款周转率为2.38、2.74、2.67,苏州科达(603660)为3.97、4.03、3.53。 业绩高度依赖前五大客户 应收账款高企或与声迅股份客户集中度高有关。 招股书显示,公司客户集中度明显偏高,2016-2018年公司对前五名客户的销售收入合计分别达10604.60 万 元 、 26438.80 万 元 、22217.59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高达55.04%、70.24%及69.99%。 金融投资报记者查询公司同行2016年-2018年前五大客户销售情况发现,公司依赖前五大客户的情形十分少见。比如,2016-2018年,浩云科技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2.18%、24.44%、23.10%;汉邦高科(300449)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 36.26%、32.20%、31.58%;大华股份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16.26%、9.40%、7.93%。 客户集中度明显高于同行且对前五大客户形成依赖的情形是否为常态?坏账计提是否充分?员工人数蹊跷锐减的原因是什么?金融投资报记者将一系列的问题整理并发至公司,但截至记者发稿,仍未获回复。公司带着问题闯关前途几何,本报将持续关注。
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日前通过减持套现逾13亿引发市场关注,所谓“因个人资产配置需要”具体是什么呢?14日晚间的一则关于下属公司的多元化员工持股计划公告,或许可以揭开一角。 下属公司员工持股计划 14日晚间,美的集团发布了一则《关于在广东美云智数科技有限公司实施多元化员工持股计划方案的公告》,记者注意到,方洪波就在该计划的对象范围之内。 根据公告,本次参与员工持股计划的对象范围,具体分为三类:第一,美的集团部分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合计11名(分别为方洪波、殷必彤、张小懿、王建国、顾炎民、肖明光、王金亮、李国林、刘敏、钟铮、江鹏);第二,对美的集团经营发展承担核心责任的美的集团全球合伙人与事业合伙人;第三,美云智数的核心经营管理及技术团队、骨干员工。 在参与方式方面,参与美云智数员工持股计划的方式均为通过设立合伙企业平台的方式参与,不直接持股,合伙企业平台通过增资方式入股美云智数,增资后美云智数注册资本计划调整为2亿元。 具体来看,上述参与对象拟设立3类合伙企业平台,首先是美云智数核心经营管理及技术团队、骨干员工平台;第二是美的集团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平台,其中,方洪波的持有份额为556万元,持有份额占平台比例也居于首位,为32.4%;此外还包括美的集团全球合伙人和事业合伙人平台。 从股权结构来看,美的集团全资子公司美的创新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美云智数100%股权。从盈利水平来看,美云智数暂告亏损。其中,2019年,美云智数资产总额为1.58亿元,营业收入9504万元,净利润亏损5013万元。 方洪波减持与美的回购 美的集团近期最为市场关注的是,公司回购与方洪波减持在同步推进之中。其中,方洪波出现13亿元的巨额套现,尤其引发市场关注。 9月3日,深交所网站更新了一条重要股东变动信息显示,方洪波出现在董、监、高减持名单中,减持2000万股,这意味着方洪波通过大宗交易套现了逾13亿现金。对于这笔大额减持,美的集团曾公开回应,“因方总个人资产配置需要,且是首次减持。”美的集团同时表示,公司未来三季度基本面继续向好,预计单季收入将实现强势增长。 本次方洪波直接和间接参与下属公司多元化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告,难免会让市场对此前减持变现的运作产生关联性联想。 同时,在回购方面,美的集团又最新上调了回购价格。根据公告,结合近期资本市场形势变化,同意调整股份回购价格上限,将回购价格上限不超过63.41元/股调整为不超过75.00元/股。
券商分类评价在今年升至A类,今年前7个月证券经纪业务净收入、营业收入、净利润的行业排名均较去年大幅提升——近期披露的一系列数据信息显示,作为中小券商的华鑫证券,不仅没在强者恒强的行业竞争格局中被边缘化,反而依托其金融科技领域的专长,不断争得业务发展空间。 这其中有何奥秘?华鑫证券董事长俞洋日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一语概括道:立业须先立人,立人当先立德。在他看来,人才、资本等方面均不占优的中小券商要谋发展、求突破,就必须围绕“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理念,以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展业创新、凝聚团队的核心和基石。 立业:企业拼不拼,看晚上亮着的灯 证监会8月26日公布“2020年证券公司分类结果”,有近20家中小券商跻身A类,其中就有华鑫证券的身影。 经纪业务方面,华鑫证券的专业特色就是以金融科技打造的特色交易系统,主要服务于有个性化需求的专业投资群体。 据Wind统计,今年以来,以龙虎榜累计上榜交易额来算,排名前50的券商席位中,华鑫证券独占6席,仅次于华泰证券的7席。在与头部券商体量规模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华鑫证券能在细分领域取得突破,其交易系统的市场竞争力可见一斑。 那么,华鑫证券的金融科技开发投入是否也达到了“天文数字”呢?据证券业协会日前发布的年度排名数据,华鑫证券2019年信息技术投入1.24亿元,排在行业第40名,排名前三的头部券商投入都在10亿元以上。 花钱不多,效果不错,华鑫证券的“秘诀”就藏在企业文化里。2014年,俞洋出任华鑫证券总裁时,提出了“效率、协同、执行力”的工作理念。在他看来,工作理念是企业文化的底层逻辑。“只有工作理念的转变才能促进公司更快地发展,只有公司发展了,员工才有机会获得物质和精神的财富,才会形成滋养华鑫优秀企业文化的土壤。”俞洋说。 为充分发挥中小券商的协同优势、效率优势,俞洋要求员工“拿起电话”“迈开腿”,工作的事直接面谈,要比通过间接的通讯工具更高效。“我不喜欢做事拖泥带水,公司上下一共也没几层楼,有疑问、有想法为什么不面对面交流呢?”他说。 工作节奏的加快,确实改变了企业的氛围。俞洋向记者提到一个细节变化:“过去,下班后公司大楼就一片漆黑,而如今则是灯火通明。一家企业拼不拼,就看晚上亮着的灯多不多。”这既是齐心拼搏之灯,也是共同发展之灯。 立人:鼓励追求名利,更要明确底线 证券业协会近日统计的半年度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华鑫证券总资产为231.14亿元,是2014年时的近3.5倍。 人员方面,证券业协会公示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华鑫证券(母公司)有员工1215人,较2014年增加近50%。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占比约80%,比2014年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 企业的规模快速扩张,团队也在成长壮大,如何更好地凝心聚力,成为关键问题。对此,华鑫证券的答案是其文化理念中的“三心”,即:面对法律法规、制度、市场应有敬畏之心;面对困难、压力应有担当之心;面对员工应有关爱之心。 “我一直说,希望员工追求‘名’和‘利’,最好是‘名利双收’。这是褒义。名,使其职业生涯能够有所规划;利,让他们生活得更好。”俞洋表示,对作出贡献的员工,华鑫证券不吝名和利地鼓励,名是匹配相应的职级荣誉,利则体现为绩效激励。 但追求名利绝非唯利是图,提倡效率也不是急功近利。对员工的道德风险问题,华鑫证券的态度是零容忍。而在用人上,公司更是明确合规就是红线,实行“合规一票否决制”。 俞洋认为,证券行业文化建设强调“合规”“诚信”,是对券商的更高要求,同时也维护了行业秩序。他表示,行业文化建设重视声誉风险,对从业人员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形成了有效的约束。“要是有人在一家公司被发现有违规行为,即使此人跳槽到其他公司,新的用人单位也会慎重考虑其中的风险。” 有此约束,敬畏之心会浸透至公司每名员工的工作意识之中,也使“合规风控是稳健发展的重要基石”成为华鑫证券所有人的共同理念。 立德:企业文化不是抽象的概念 “我觉得文化缘起自人性。而行业文化建设关键看三观是否一致。”俞洋说。 在华鑫证券的企业文化中,“三观”有着明确的内涵:不冷眼、不悲观、积极乐观的世界观;不碌碌无为、不群居终日,积极奋斗的人生观;不急功近利、不唯利是图,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如何立三观、建团队,俞洋认为关键要看带头人。他以负责金融科技开发的IT团队为例,“正是因为团队带头人三观正、有情怀,所以,整个IT团队才会慢慢形成一种有情怀、有担当、不计较得失的氛围,而华鑫在金融科技上才能发展这么快。” “真正的企业文化是什么?要公司员工都发自内心地接受,养成一种工作习惯甚至是思维习惯。那么,这个企业的文化才算真正形成。华鑫证券的企业文化建设,是要营造一个弘扬人性光辉、凸显党性素养、崇尚理性思维、尊重个性特质的氛围。不仅激励员工成为文化建设者,更加让员工能够享受公司发展的成果。”所以,在俞洋看来,企业文化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言传身教的潜移默化,是日常工作中点点滴滴的润物无声,是企业带头人的率先垂范和员工们的凝心共创。 成立于2001年的华鑫证券,即将迎来弱冠之年。20岁有梦想、有激情、有干劲,这也正是华鑫证券当下的状态。俞洋表示,华鑫证券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用文化凝聚力量,不仅要促进公司的发展,更要为行业文化建设注入活力。
⊙许盈 ○编辑 孙放 券商分类评价在今年升至A类,今年前7个月证券经纪业务净收入、营业收入、净利润的行业排名均较去年大幅提升――近期披露的一系列数据信息显示,作为中小券商的华鑫证券,不仅没在强者恒强的行业竞争格局中被边缘化,反而依托其金融科技领域的专长,不断争得业务发展空间。 这其中有何奥秘?华鑫证券董事长俞洋日前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一语概括道:立业须先立人,立人当先立德。在他看来,人才、资本等方面均不占优的中小券商要谋发展、求突破,就必须围绕“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理念,以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展业创新、凝聚团队的核心和基石。 立业:企业拼不拼,看晚上亮着的灯 证监会8月26日公布“2020年证券公司分类结果”,有近20家中小券商跻身A类,其中就有华鑫证券的身影。 经纪业务方面,华鑫证券的专业特色就是以金融科技打造的特色交易系统,主要服务于有个性化需求的专业投资群体。 据统计,今年以来,以龙虎榜累计上榜交易额来算,排名前50的券商席位中,华鑫证券独占6席,仅次于华泰证券的7席。在与头部券商体量规模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华鑫证券能在细分领域取得突破,其交易系统的市场竞争力可见一斑。 那么,华鑫证券的金融科技开发投入是否也达到了“天文数字”呢?据证券业协会日前发布的年度排名数据,华鑫证券2019年信息技术投入1.24亿元,排在行业第40名,排名前三的头部券商投入都在10亿元以上。 花钱不多,效果不错,华鑫证券的“秘诀”就藏在企业文化里。2014年,俞洋出任华鑫证券总裁时,提出了“效率、协同、执行力”的工作理念。在他看来,工作理念是企业文化的底层逻辑。“只有工作理念的转变才能促进公司更快地发展,只有公司发展了,员工才有机会获得物质和精神的财富,才会形成滋养华鑫优秀企业文化的土壤。”俞洋说。 为充分发挥中小券商的协同优势、效率优势,俞洋要求员工“拿起电话”“迈开腿”,工作的事直接面谈,要比通过间接的通讯工具更高效。“我不喜欢做事拖泥带水,公司上下一共也没几层楼,有疑问、有想法为什么不面对面交流呢?”他说。 工作节奏的加快,确实改变了企业的氛围。俞洋向记者提到一个细节变化:“过去,下班后公司大楼就一片漆黑,而如今则是灯火通明。一家企业拼不拼,就看晚上亮着的灯多不多。”这既是齐心拼搏之灯,也是共同发展之灯。 立人:鼓励追求名利,更要明确底线 证券业协会近日统计的半年度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华鑫证券总资产为231.14亿元,是2014年时的近3.5倍。 人员方面,证券业协会公示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华鑫证券(母公司)有员工1215人,较2014年增加近50%。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占比约80%,比2014年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 企业的规模快速扩张,团队也在成长壮大,如何更好地凝心聚力,成为关键问题。对此,华鑫证券的答案是其文化理念中的“三心”,即:面对法律法规、制度、市场应有敬畏之心;面对困难、压力应有担当之心;面对员工应有关爱之心。 “我一直说,希望员工追求‘名’和‘利’,最好是‘名利双收’。这是褒义。名,使其职业生涯能够有所规划;利,让他们生活得更好。”俞洋表示,对作出贡献的员工,华鑫证券不吝名和利地鼓励,名是匹配相应的职级荣誉,利则体现为绩效激励。 但追求名利绝非唯利是图,提倡效率也不是急功近利。对员工的道德风险问题,华鑫证券的态度是零容忍。而在用人上,公司更是明确合规就是红线,实行“合规一票否决制”。 俞洋认为,证券行业文化建设强调“合规”“诚信”,是对券商的更高要求,同时也维护了行业秩序。他表示,行业文化建设重视声誉风险,对从业人员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形成了有效的约束。“要是有人在一家公司被发现有违规行为,即使此人跳槽到其他公司,新的用人单位也会慎重考虑其中的风险。” 有此约束,敬畏之心会浸透至公司每名员工的工作意识之中,也使“合规风控是稳健发展的重要基石”成为华鑫证券所有人的共同理念。 立德:企业文化不是抽象的概念 “我觉得文化缘起自人性。而行业文化建设关键看三观是否一致。”俞洋说。 在华鑫证券的企业文化中,“三观”有着明确的内涵:不冷眼、不悲观、积极乐观的世界观;不碌碌无为、不群居终日,积极奋斗的人生观;不急功近利、不唯利是图,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如何立三观、建团队,俞洋认为关键要看带头人。他以负责金融科技开发的IT团队为例,“正是因为团队带头人三观正、有情怀,所以,整个IT团队才会慢慢形成一种有情怀、有担当、不计较得失的氛围,而华鑫在金融科技上才能发展这么快。” “真正的企业文化是什么?要公司员工都发自内心地接受,养成一种工作习惯甚至是思维习惯。那么,这个企业的文化才算真正形成。华鑫证券的企业文化建设,是要营造一个弘扬人性光辉、凸显党性素养、崇尚理性思维、尊重个性特质的氛围。不仅激励员工成为文化建设者,更加让员工能够享受公司发展的成果。”所以,在俞洋看来,企业文化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言传身教的潜移默化,是日常工作中点点滴滴的润物无声,是企业带头人的率先垂范和员工们的凝心共创。 成立于2001年的华鑫证券,即将迎来弱冠之年。20岁有梦想、有激情、有干劲,这也正是华鑫证券当下的状态。俞洋表示,华鑫证券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用文化凝聚力量,不仅要促进公司的发展,更要为行业文化建设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