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王何鸿燊大殓,殡仪馆门口记者云集,他们拍尽了两岸三地的政要巨贾,竟然没有发现李嘉诚家族的一个影子。在何鸿燊治丧委员会的名单上,李嘉诚大名在列,可李嘉诚家族为何连个代表都没有出现?李嘉诚去了哪里? 香港有个扶灵的习俗,有名望、有江湖地位的政要巨贾去世,都有地位相当的尊者在出殡当日为其扶灵,送最后一程。李嘉诚作为香港首富,能成为扶灵人,自然是死者家族的荣耀。很遗憾,赌王家族没有得到李嘉诚的荣光照耀。李嘉诚去了哪里呢?也许,李嘉诚哪里都没去,他只是不想面对当天的很多政要商贾,更不想面对公众。 曾经,李嘉诚脚下的土地各种势力暗流涌动,李嘉诚在各大报纸上重金刊发“黄台之瓜,何堪再摘”的广告。看上去只有短短八个字,每一个人都可以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解释,可是黄台摘瓜的典故是一场血淋淋的宫廷争斗。李嘉诚成了诸多民众,甚至政要口诛笔伐的对象。 李氏家族发迹于香港,在通往首富的道路上,衣食住行都在李氏家族的生意网络中。李嘉诚不是给民众提供生活便利的救苦救难的菩萨,他同时在攫取高额的利润。财富的黄台之上,李嘉诚跟他的朋友们已经将脚下的瓜果摘了无数遍,才有了今天长实系、和黄系,才有李氏家族的富可敌国。 任何的风云变幻,在李嘉诚的眼中都是生意。40年前,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李嘉诚闻风而动,北上开疆拓土,成为北京的座上宾,拿下北京长安街最热门的地块。那个时候,从西北刚到北京的潘石屹站在长安街头感叹,如果有一天能够在长安街造房子,多好啊。 潘石屹的偶像就是李嘉诚。李嘉诚拿到土地,没有进行立即开发,而是囤地皮。李嘉诚利用自身财富以及附着在财富身上隐形的权力光环,在全国各地囤地皮,一囤就是几年甚至几十年。从2012年开始,李嘉诚家族开始从大陆撤离,那个曾经仰望他的潘石屹也跟着超人的脚步。 李嘉诚从大陆撤离的资金开始转移向欧美,炒地皮、买酒吧,能源通讯,只要是跟老百姓生活相关的,李嘉诚都下重注,短短几年就砸下了4000多亿。现在,李嘉诚差不多买下了半个英国,25%的电力分销市场、30%的天然气市场、40%的电信市场。李嘉诚把在香港的战略复制到了英国,让英国人给自己首富的王冠增光添彩。 李嘉诚缺席赌王大殓背后,正在伦敦谋划一个更大的棋局。如果早年在英国的投资只是生意,现在伦敦的香港城项目,李嘉诚已经不再是在商言商,跟唐宁街10号的攀附已经让商业长出了权力的牙齿。15年前,英国跟欧盟热火朝天,李嘉诚看上了亨利八世的皇家造船厂,那是大英帝国海上崛起的根据地,地处泰晤士河畔,紧邻格林威治,距离伦敦金丝雀码头三公里左右,可谓寸土寸金。 那个时候,香港的新世界、新鸿基等豪门巨富都在泰晤士河畔跑马圈地,他们大兴土木时,李嘉诚笑看风云,囤地待涨。直到拿地8年后,才将项目开发计划提交时任市长的鲍里斯伦敦市政府,鲍里斯批准了开发许可。但是项目进展缓慢,直到2020年6月李嘉诚才拿到正式的首期规划许可,旨在打造成千亿规模的“香港城”。 近日,英国政府称将向香港BNO护照持有者提供移民路径,李嘉诚的大生意就拿下规划许可,外界认为这正是为香港移民提供居住地。李嘉诚是为香港移民提供伦敦的避风港吗?非也,只是李嘉诚赚钱的一笔生意。李嘉诚早年曾经联合新世界等香港财团到加拿大,搞过同样类似的项目,为香港移民提供一条龙服务。现在伦敦的项目只是想再次上演黄台摘瓜的游戏。 香港城位于伦敦最繁华的地段,能够在李嘉诚香港城置业的,一定是非富即贵者,鲍里斯也已经从伦敦市长竞选为首相了,他推动的英国脱欧,让英国无论是政府的财政,还是国家的财富,都可谓九死一生,现在英国需要大量的资金,需要大量的财富,李嘉诚的香港城项目除了让英国鲍里斯政府看到了筑巢引钱的光芒,更暗合伦敦方面的国际政治游戏,十年项目一朝获批,双方可谓一拍即合。 锱铢必较的是商人,高瞻远瞩的是政客。李嘉诚有一句口头禅:谁利润更大才是我要考虑的,而不是空洞的政治考量和虚假的道德说教。有一点是李嘉诚难以回避的,那就是他从香港到大陆投资,获得了大量的资源、资金、人才的支持,才有了李嘉诚在大陆几百上千亿的大生意,无论是改革开放之初的北上,还是几十年离奇的囤地,李嘉诚的生意显然已经超出了游戏规则。 李嘉诚说让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商业的归商业,政治的归政治,自己只是一个商人,会努力去理解政治,他的行动就是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大规模从大陆撤离,以至于曾经仰慕他的潘石屹也开始仿效。 李嘉诚为首的地产行业,曾经是中国经济的柱石,随着经济的发展跟国际局势的变化,中国经济面临着转型,当大量资本撤离到在国际政治中跟中国不断争端升级的对手一边,这是生意的考量?还是在下政治的赌注?一个显著的现实就是,一定程度上蛀蚀了中国经济转型的根基。李嘉诚说自己绝不僭越政治,可是在敏感时期开始在伦敦搞香港移民城,李嘉诚的僭越边界又在哪里呢? 从李嘉诚的商业头脑,高瞻远瞩的判断能力,伦敦的香港城势必会成为他商业生涯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些移民到英国的香港同袍,其实如同在香港一样,你的每一项消费,只会让李嘉诚的首富王冠更加华光溢彩。面对李嘉诚的伦敦大生意,也许,老百姓会说:那都是油漆泥菩萨,还是那副心肠。
观点地产网 资本的逻辑,总是带有强烈的目的性。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国内企业,瞄准海外市场的投资价值。其中,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公用事业板块,是全球视野下较为稳定的配置价值,也吸引着新老资本不断涌入。 2020年7月8日,华润集团旗下的华润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资本”)宣布参与在Kohlberg Kravis Roberts & Co. L.P.(连同其附属公司,简称"KKR")及其他投资机构组成的投资财团里,并成功以42亿英镑对价收购英国垃圾处理公司Viridor。 对于是次收购,华润资本CEO秦锋认为,Viridor在垃圾处理量方面,是英国第二大垃圾能源回收商,垃圾发电厂数量行业第一,因此对于此次与KKR合作投资Viridor充满期待。并直言“将持续看好英国基础设施及公用事业行业”。 华润资本英国“出海记” 作为华润的产业基金管理平台,华润资本前身为汉威资本,主要投资于大健康、城市综合开发及运营、大消费、能源综合建设运营、科技创新及节能环保等多个领域,目前负责统筹华润集团各产业基金的管理与运营,并围绕集团产业进行投资。 据介绍,依靠华润集团强大的产业能力和客户资源网络,并进一步向并购基金、夹层基金、公开市场基金等品类延伸,华润资本基本上已经逐步打造为综合性的资产管理公司。 截至2020年上半年,华润资本旗下境内外在管基金共17支,以及3家投资公司。累计签约资产管理规模1120亿元,旗下各产业基金共投资71个项目,累计投资规模310.2亿元。? 一直以来,相对于国内市场的整合并购机会,华润资本更热衷于海外市场。 观点地产新媒体查阅发现,华润资本早年成立了专门的海外投资团队,并已经在包括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东南亚地区的缅甸、老挝、越南等地相继进行投资。 在海外产业投资布局上,华润资本有具体的规划,主要聚焦两大板块,即大健康消费品领域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其中,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则主攻燃气、水泥、电力行业等方向,更多关注能源的开发与循环利用。 而值得注意的是,华润资本在英国早有颇为成功的投资案例。 将时间回溯至2018年3月,华润资本协同华润电力“试水”投资英国Dudgeon海上风电项目,并以5.5亿英镑获得30%股权。 彼时,英国Dudgeon海上风电场是全球第六大海上风电场,并被世界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Fitch评A-(Stable),为目前全球海上风电项目所获的最高评级。 最终,这场投资在9个月后借助资本的力量,成功再融资了14亿英镑,也成为了华润资本日后进入英国市场的切入点。 此次收购英国Viridor无疑符合华润资本的投资规划。据悉,Viridor是英国富时250指数旗帜集团的一部分,为英国领先的回收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废物管理公司,业务涵盖垃圾处理全产业链,包含垃圾收取、循环利用、能源回收及填埋制气。 据观点新媒体了解,在具体业务数据上,Viridor每年处理大约1500万吨材料,回收200万吨并生成10100万瓦再生资源。在2018~2019年间,Viridor接收了约680万吨残余垃圾,发电量2694GWh,基本上为英国近74万家庭提供能源。同期,Viridor的营业额超过了5000万英镑。 有投资业内人士表示,英国的公用基建事业资产由于稀缺性,部分产业甚至还有国家背书,投资风险普遍低的同时,还有相对稳定的回报保障。 可以说,单从体量和业务上看,华润资本此番投资价值可期,但当前全球政治经济不稳与疫情叠加风险之下,这无疑也是一场面临重重考验的挑战。 华润资本的“李嘉诚路径” 一直以来,中资企业进行海外收购,一方面为进一步优化企业境外资产配置的结构,提升境外资产配置的能力;另一方面,作为投资者与国际机构合作,获取标志性大型项目,也可以扩大知名度,从而获得更多类型的投资机会。 华润资本的投资逻辑有例可循,最典型例子便是多年以来不断加码海外投资公用基础事业的李嘉诚。20世纪80年代,李嘉诚开始看重海外市场,并瞄准当时石油供应紧张的时机,斥资32亿港元购入了加拿大赫斯基石油52%股权。 随后几十年里,李嘉诚商业帝国的海外版图遍及世界各地,产业横跨通信、基建、港口、零售等各个领域,分支机构遍布全球。早前的数据显示,李嘉诚56%的投资在欧洲,其中有37%在英国,亦被外媒称为“买下了一半英国的人”。 1996年,李嘉诚将Orange电讯公司在英国上市;四年后,李嘉诚投资47亿美元为英国Three电信商购买电信运营牌照。随后在2010年~2012年间,李嘉诚的长江基建斥资超过150亿美元分别收购了英国电网、英国水务和英国管道燃气业务。 被当成海外资产购置主战场的英国,李嘉诚几乎“扼住”英国的命脉产业,包括超40%的电信市场、约四分之一的电力分销市场、近三成的天然气供应市场。 更有数据表示,李嘉诚旗下公司在英国投资实际已经超过了4000亿港元。 “超人”李嘉诚的投资总是精明的,这些大手笔买下的各类公用事业资产,垄断的是居民基础公用事业,这显然是一个稳妥的选择,不仅拥有较为固定的利润,也为其“反哺”地产业务的运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财务保证。 因此,在投资公用事业同时,李嘉诚早已“同步”在英国进行房地产投资。 1998年,李嘉诚利用和记黄埔拿下伦敦落成的皇家门肯辛顿(Royal Gate Kensington),作为在英国的首处住宅开发项目,该项目位于伦敦高档社区肯辛顿与切尔西之间,占地约2444平方米,包含了132套住宅。 随后2000年~2005年间,李嘉诚先后通过和记黄埔拿下位于伦敦巴特西地区住宅项目Mentevetro公寓、并与格罗夫纳集团(Grosvenor Estate)共同开发位于伦敦传统富人区Belgravia Place的住宅项目、以及投资阿尔贝恩河岸(Albion Riverside)住宅项目、Chelsea Waterfront(切尔西海滨)公寓项目等。 截至目前,李嘉诚在英国已经投资了6个公寓类项目,总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最新为2020年7月10日消息,李嘉诚已正式获得伦敦Lewisham区政府的规划批准,允许动工新建价值10亿英镑的大型地产项目Convoys Wharf,并对外宣称该项目是犹如港版太古城的“千亿香港城”。 如出一辙的是,2017年5月23日,华润置地联合体在英国成功以3.12亿英镑(折合人名币27.9亿元),签约收购位于伦敦的写字楼项目20 Gresham Street。作为华润在英国的第一笔投资,该项目属于永久产权物业,华润在收购联合体中占有80%的股份。 显然,华润资本同样有“李嘉诚路径”影子,并不是一项简单的金融游戏,更像是一次战略性投资与布局,只不过在对投资付诸于行动的同时,“出海”不只是机遇,还将是一场斗智斗勇的资本之战。
观点地产网“超人”远在英国泰晤士河畔的一个项目动态,霸屏了这个周末的头条。 7月10日消息称,李嘉诚家族旗下和记黄埔地产于近日已正式获得伦敦Lewisham区政府的规划批准,允许动工新建价值10亿英镑的大型地产项目Convoys Wharf,并形容该项目是犹如港版太古城的“千亿香港城”。 有报道称,该项目开工纸具体于上月批出。对于缘何于这个时机获批开工,媒体有不少的猜测与联想。 但反过头来,我们或许也可以观察,这个在新闻漩涡下的这场开发计划,同样有着李嘉诚家族过往房地产发展的一惯手法。 15年囤地记 资料显示,Convoys Wharf地处伦敦东区,正位于英国泰晤士河畔,离泰晤士河约500米,毗邻北格林威治;地块对面则是伦敦金丝雀码头,距离在3公里左右。 该地块前身是造船厂,为亨利八世在1513年建立的第一座皇家造船厂,是德普特福德的心脏地带。 项目之所以称“香港城”,其中原因也与大体量及齐全的规划相关。据悉,地块面积为174.24万平方英尺,折合约16.6万平方米,相当于约9个维多利亚公园。 最早在2005年,和记黄埔斥资1亿英镑从英国新闻国际公司手中购得Convoys Wharf地块,彼时和记黄埔称会对该地区进行大规模的重建和更新。8年之后,于2013年,和记黄埔将Convoys Wharf项目的开发计划提交给政府,并于2014年获得时任伦敦市长鲍里斯批准的初步开发许可。 于2015年3月份,项目规划正式达成法律协议。5年后,于2020年6月,地块终于拿到首期规划许可,可以正式破土动工,预估开发价值高达10亿英镑。 该项目的总体规划大纲事实上已于2015年获得许可,共包含3个大的地块、22个小地块。根据和记黄埔发布的计划,将在Convoys Wharf地块新建3座40层高的住宅楼,共提供3500套住宅,其中525套为福利房,余下可以对外销售。 除住宅外,项目还新建超过33700平方米的新公共开放空间,15500平方米的商业空间,以及酒店、学校、医院和公共休闲设施等。此外,项目预计将会为当地创造2000个全职及1200多个建筑工作岗位。 根据规划文件,这次英国政府批准的住宅项目仅是Convoys Wharf的第一期,预计和记黄埔将会在短时间内新建456套公寓。熟悉英国房地产的分析师纪言迅称,近来英国拟暂时减免房产印花税以及汇率等因素,这对于刺激买家消费来说是有利的因素。 同时纪言迅称,目前该项目周边也已开发一批住宅项目且对外销售,加之正对着金丝雀码头,是一个有潜力的发展区域。 据悉,伦敦东区泰晤士河畔可以说聚集了一圈香港开发商所建设的楼盘,如新世界的Greenwich Peninsula,新鸿基开发的Millharbour Quarter和Goodluck Hope等等。 相比于其他项目,和记黄埔从2005年首度拿下项目,到2020年破土开工,近15年的漫长时间使得这一项投资被贴上了“囤地”的标签。 事实上,业内几乎形成共识,“囤地”是李嘉诚旗下长实系房企的一贯慢开发节奏——第一个进入区域开发,最后一个开盘。这种操作模式的逻辑,即是较早拿地,缓慢分期开发,坐等周边配套成熟、土地升值,稳赚取土地溢价,坐享收益之利。 过去这样土地开发节奏于李嘉诚在内地的三四十个项目中亦普遍存在,基本上它们开发周期都很漫长,少则三五年,多则二十年有余,如1993年长实集团拿下的北京誉天下别墅项目,直到2018年才全部开发完,跨越时间长达25年。 再如上海真如项目,拿下项目时间与该伦敦东地块仅相差一年,2006年拿地、2013年才入市,直到2019年6月首次推出住宅产品“领寓”。 值得注意的是,内地的房地产市场与香港、英国并不相同。相比来说,内地大多对于开发商在土地交付日至开工、竣工时间有一定限制,例如1年内开工、3年内竣工;而在香港,英国来说,住宅建设周期均在5年以上,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长期开发、精耕细作并最终享受溢价是较为通行的开发手法。 “在英国卖地流程都是比较公开的,什么时候交规划、开工,要建造多少规模的房子,这些都是有协议规定的,所以周期长短,也不一定是开发商主观的结果。”不过也有房地产业内人士如是解说。 对此因果,也有相关报道指出,彼时该Convoys Wharf项目因可能会威胁到皇家造船厂遗址而被英国当地政府反对,部分人担心大量的发展有破坏该地区特色的危险。而鲍里斯曾公开表示,英国需要在首都建造成千上万套新的住宅,Convoys Wharf项目提议已经拖延了太长时间,后于隔年2015年确定开发建设的法律协议。 超人英伦投资 “囤地”到底是否为李嘉诚家族在英国投资房地产的一个策略,或许还可从其在英国的投资图谱进行观察。 李嘉诚踏入英国尤其伦敦的房地产市场,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开始。有业内人士告诉观点地产新媒体,前期和记黄埔在伦敦投资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多是以高端公寓项目进行试水。 截至目前,李嘉诚系公司在伦敦的地产项目有6个,其中有4个为高级公寓项目。首个项目为1998年和记黄埔在伦敦落成的皇家门肯辛顿(Royal Gate Kensington),这也是其在海外的首处住宅开发项目。项目位于伦敦高档社区肯辛顿与切尔西之间,占地约2444平方米,包含了132套住宅。 此后,于2000年、2001年、2003年,和记黄埔前后落成蓬特威特罗(Montevetro)项目,位于泰晤士河南岸巴特西区,由五栋建筑组成,占地约7725平方米;贝尔格瑞维亚(Belgravia Place)项目,位于贝尔格莱维亚区,占地约4047平方米,拥有自己的私人广场;以及阿尔贝恩河岸(Albion Riverside),同样位于巴特西区,占地1.5万平方米。 “这些公寓还蛮受移民英国的香港客欢迎的,入住率不低。”业内人士称。 也是从这时候开始,李嘉诚开始瞄准一些位于核心地段的大型项目地块,且建设周期都不短。 2003年同年,长江实业还投资建设了位于西伦敦的切尔西海滨(Chelsea Waterfront)住宅开发项目,这一项目体量相比前面投资项目大得多,占地近4万平方米,计划建设两栋高37层和25层的塔楼,将囊括近200套公寓,以及拥有600米长的滨河区域。 此后便是于2005年投资了位于东伦敦的敦康沃斯码头项目,这两个大型项目均处于建设中。 而放眼到整个英国,李嘉诚最为瞩目的还不是地产投资,而是各类公用事业资产。有调侃称,李嘉诚家族在英国市场的投资几乎可以用“买下了半个英国”来形容。 早前有数据显示,李嘉诚旗下公司在英国投资累计已经超过了4000亿港元,控制着英国超40%的电信市场、约四分之一的电力分销市场、近三成的天然气供应市场、近三分之一的码头等等。 其中包括不少大手笔投资,如2010年10月,长江基建以700亿港元作价收购英国电网,成为李氏父子海外收购的最大项目,也令长江集团成为英国最大电力供货商之一;一年以后,长江基建又以588亿港元收购英国供水网络Northumbrian Water等等。 此外,业内人士称,这些公用领域的投资或将转化、补充一些土地资源。其称,长实在香港的不少住宅项目也是用原来的工业旧址申请改建而成的。
网易科技讯 7月13日消息,据外媒报道,华为已要求与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会面以达成一项协议,希望推迟该国从5G网络中移除华为的时间。 据悉,华为正寻求将其从英国5G电信网络中移除的时间推迟到2025年6月选举之后,因为预计新政府可能会推翻上述决定。作为回报,华为承诺将在英国维护其老款设备,这些设备也用于2G、3G和4G网络。 今年1月,英国允许华为在其未来5G网络中发挥有限的作用。但自那以后,英国官员们表示,美国对华为实施制裁意味着它可能不再是可靠的供应商。 约翰逊面临着来自美国和某些英国立法者的巨大压力,他们要求以安全为由禁止使用华为的电信设备。中国驻伦敦大使此前警告称,英国移除华为将开创一个糟糕的先例,并向希望在英国开展业务的中国企业发出“非常糟糕的信息”。 英国政府官员表示,政府预计将在7月22日之前公布有关华为的最新决定。(小小)
7月1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运营商周四警告称,如果要在3年内更换所有华为网络设备,用户通信会中断。 华为 英国运营商BT(英国电信集团)高管在英国议会发言中表示,快速更换华为设备会引起极大混乱,用户通信会中断。因为,如果要在上述时间范围内完成,需同时更换基站等设备,就必须切断网络。 英国电信高管还表示,如果英国政府要从5G建设中排除华为的产品,需要耗费5至7年的时间。 英国另一家大型运营商沃达丰高管表达了类似观点,称用户可能会好几天都没信号,具体时间取决于更换工作规模多大,多侵扰用户。 沃达丰在2G、3G、4G、5G网络中使用了华为的设备。 沃达丰高管还表示,过于激进地强迫执行政策调整可能阻碍英国的经济复苏。
新华社伦敦7月6日电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日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预计2020年英国经济将萎缩10.2%。专家认为,新冠疫情对英国经济的打击比预期严重,疫后恢复也将比预期缓慢。 疫情在英国暴发后,英国政府3月23日宣布实施“居家令”,禁止民众非必要外出,关闭学校和大部分商铺。疫情和抗疫隔离措施导致英国经济产出严重下降,航空、制造、住宿、零售、建筑等行业遭遇重挫。4月和5月,英国航空运输需求下跌超九成,大部分飞机停飞,“非必需”零售店铺只能依靠网上销售,许多行业代表性公司业绩受损严重。 英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英国4月份国内生产总值环比下滑20.4%,为1997年有月度记录以来最大跌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近日预计,在不暴发第二波疫情的情况下,英国经济2020年将下滑11.5%。 安永统计俱乐部首席经济顾问霍华德·阿彻说,英国第二季度见证创纪录的国内生产总值收缩。据安永预测,英国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下跌17%,但在第三季度会反弹10%。 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曾发出警告,新冠疫情重创全球经济之下,“新冠瘫痪”可能引发英国几个世纪以来最严重衰退。 面对疫情冲击,英国推出了力度空前的举措为企业和个人纾困。截至6月底,政府已耗资250亿英镑为因疫情无法工作的员工提供工资保障;政府还对零售、餐饮、娱乐等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暂免营业税。此外,英国央行两次紧急降息,基准利率从0.75%降至0.1%的历史低位,并增加债券购买计划。 当前,英国各行业正逐步复工复产。5月中旬开始,食品加工、建筑、制造、物流、科研等行业率先复工。6月,英国露天市场、汽车展销厅和服装、玩具、图书等“非必需”零售店铺重新开放。自7月4日起,英格兰地区酒馆、餐厅等场所恢复营业。 随着多国放松旅行限制,英国的航空公司也在加紧复航。英航宣布将在7月恢复更多线路但航班频率仍会较低,易捷航空也宣布于8月恢复四分之三航线并推出大力度的夏季促销。英国交通部宣布,自7月10日起,来自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的旅客入境英格兰后将不再需要自我隔离14天。尽管行业人士普遍预测短期内航空业难以恢复到疫前水平,但航空业终于见到一丝曙光。 英格兰银行网站发布的文件说,一些指标显示英国经济开始恢复,但即使放松经济活动限制,家庭和企业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继续保持谨慎。英国经济,尤其是就业市场,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回到正轨。 为促进疫后经济恢复,英国首相约翰逊日前宣布,政府计划投资50亿英镑用于加速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基础设施革命”缩小英国各地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差距。约翰逊说:“政府不仅致力于战胜病毒,而且最终将利用疫情危机来解决英国过去数十年未决的巨大挑战。”
要说芯片是我们中国国人的一大痛点,那么5G技术则是美国的一大痛点。美国为了阻碍华为5G的快速发展,不惜动用一切的力量来打压,这让华为5G之路荆棘丛生。 尽管在美国的不间断的打压之下,华为5G技术势如破竹,抢占全球第一的席位,而是以3147的数量稳居,三星以2795排行第二,第三名还是中国的中兴通讯(000063),中国的5G已经占有领先的地位。这让特朗普开始慌乱了,特朗普游说联盟国,企图利用他的“地位”来阻止其他国家与华为之间的合作。 据相关统计,目前诺基亚拥有了70个商用合同,华为拥有了91个商用合同,而爱立信既然以95个的商用合同领先了华为一步。我们不难想象是特朗普在背后付出多少的心血与口水。 特朗普清楚的知道华为的实力不容小觑,特朗普以“美国国家安全威胁”,禁止美国的运营商与华为之间的合作。美国一边现身说法,一边开始游说各个盟国,制造华为存在安全问题,并直接点名英国要谨慎评估允许华为等不受信任的公司接触敏感信息的长期影响。 由于美国的百般阻挠华为5G的发展,让一些想与华为进行合作的伙伴退却了。在美方的压力之下,不得不退而求其次选择爱立信。要知道5G爱立信绝不是最佳的选择,然而在美国的帮助之下,爱立信的5G商用合同既然赶超了华为,这让爱立信有点膨胀了。 吃掉华为5G市场?爱立信突然宣布,外媒:别高兴得太早。据相关的消息报道,爱立信的总裁阿伦·班萨尔在一次的采访时,大言不惭地对媒体表示:爱立信在技术和设备上完全可以替代华为,满足客户对5G网络建设的需求,希望英国政府早日拒绝华为,让爱立信帮助其建设5G网络。 这是“跳梁小丑”在回报美国的恩情吗,爱立信只不过是美国用来打压华为的一枚棋子,妄言既然要取代华为5G,也不想想三星都不敢说出如此的言论,排行第六爱立信,以为多获得了几笔商用合同就是已经超越华为了吗? 虽然在早先英国曾经动摇过摆脱华为的想法,据英国媒体的报道,英国意图与9个国家(美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德国、澳大利亚、印度、韩国和日本)计划组成“D10”联盟,建立5G设备和其他技术替代供应商网络,降低对中国5G技术的依赖。 然这一想法立马被英国国内的运营商直接全票否决了,他们表示5G建设离不开华为,请求重新考量华为5G。运营商的坚决态度给了英国方面棒头一击,英国幡然醒悟。 英国通知国内的电信运营商,表示要确保有足够的华为设备库存,英国方面担心美国的制裁会破坏华为公司维持关键供应的能力。并且华为在6月底华为公布了一个消息,表示华为计划在英国建厂的想法得到了英国的首肯,英国剑桥郡区议会批准了华为在英国剑桥园区的第一期规划。 要知道英国与华为的渊源极深,英国运营商与华为合作了20年之久,之前华人首富李嘉诚也投资了英国的运营商,不管从哪种角度,爱立信的片言只语就像搞坏华为与英国之间的友好关系,显然是“跳梁小丑”的表现。 华为5G专利的领先,任何国家以及企业要创建5G网络建设,都绕不开华为,美国威瑞森公司的前车之鉴还要继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