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汽车集团总裁刘永灼:恒驰汽车将在明年上半年启动试生产,下半年会实现量产,有信心恒驰上市后将会快速抢占市场。 恒大汽车上海、广州生产基地按照工业4.0的标准建设,装配了2545台智能机器人,首期产能均为20万辆,全部达成后可实现每分钟生产1辆车。刘永灼透露,目前,两大基地已经进入设备安装阶段,下个月可以具备试生产条件。 恒大汽车正在快速筹建恒驰汽车展示体验、销售、维保修售后服务三大中心,包括36个恒驰展示体验中心、1600个恒驰销售中心、3000个自建及授权维保修售后服务中心,建立庞大的汽车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网点。 恒大首席财务官潘大荣表示,恒大集团2019年投入147亿元,2020年上半年投入30亿元,预计下半年投入27亿元,预计2021年投入90亿元,此后恒大汽车量产并实现销售后,集团将不再有投入。因此,恒大造车的总投入共计294亿元。潘大荣还表示,恒驰6款新车已经发布,上海、广州的生产线进入调试阶段,相信很快会实现现金流、盈利的平衡。
如今这个时代的商业领袖们也觉得生意难做,除了资金、管理、产品、业务模式和家庭传承,他们能看到这个时代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吗? 在一个行业领袖闭门会上,很多企业家都在讨论生意为什么越来越难做,有强调资金链、供应链问题的,有说管理、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的,甚至又有谈家庭传承的。我一边听分享,一边想象了一个场景:假设明代的某一年,洛阳、长安等地商业领袖们也聚在一起开研讨会,讨论为什么生意越来越难做,是不是他们也会找到上述同样的原因?他们能想到真正让他们生意越来越难做的原因其实是东西方贸易路线的改变,是万里之外海上大船的运输效率远远超过马背和骆驼吗?如今这个时代的商业领袖们也觉得生意难做,除了资金、管理、产品、业务模式和家庭传承,他们能看到这个时代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吗? 一、快速工业化的高峰已过 中国用短短四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近300年的四次工业化革命历程:第一次:1787~1842年以纺织工业、冶金技术为核心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1842~1897年以蒸汽机、钢铁和铁路技术为核心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1898~1946年以电气、化学、汽车工业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第四次:1946~1990年以电子、通讯、化工技术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978年工业增加值仅有1622亿元。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业化进程快马加鞭——1992年工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大关,2007年突破10万亿元大关,2012年突破20万亿元大关,2017年工业增加值接近28万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78年增长53倍,年均增长10.8%。 从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来看,1990年为2.7%,居世界第九位;2000年上升到6.0%,位居世界第四;2007年达到13.2%,居世界第二;2010年占比进一步提高到19.8%,跃居世界第一。 四十年诞生了一大批成功的企业,尽管有各种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但是总有一部电梯在托着大家上行——这就是中国的快速工业化进程。 当前,中国的快速工业化的高峰阶段已经过去:首先,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当中,中国大约有220多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对中国企业来说,在传统制造业领域,几乎已经没有“蓝海”,产能过剩已经是普遍现象;其次,中国的汽车等耐用消费品普及程度已经接近发达国家1980年代水平,2018年中国小汽车保有量超过2亿辆,中国传统汽车消费增长空间有限;此外,国内的资源已经不再支持传统工业的持续高速发展,例如人力方面,随着60后劳动力逐渐退休,传统工业已经很难再招到大批量的“厂妹”来从事低端制造业,90后、00后逐渐进入就业市场,他们宁可送外卖也不愿意在传统工厂从事单调重复的劳动;环境方面,地方政府已经逐渐将“绿水青山”作为新的政绩指标,传统的重化工业到处都受到排斥,要承担环境成本,制造业也必须发展高技术含量、高毛利率的先进制造业。这一切表现在一个关键的数据上,就是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在GDP中的比重正在逐年下降,2019年,工业在中国GDP占比降到36.8%,其中制造业占比更是只有27.2%。 二、快速城镇化进入后期阶段 快速的城镇化是中国企业快速成长搭乘的第二部电梯。从特大型城市数量来看,2006年时,中国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数量还只有57个,到2019年,中国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数量有130个,而美国是45个,欧洲是36 个,南美是46个,中国比它们的总和还要多。快速城镇化也带动了房地产、建筑材料、装饰装潢、家电、汽车等产业的迅猛发展,1990年代以来,中国富豪榜上占据前列的,很多出自这些行业。 当前,中国的城镇化率超过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9.58%,北上广深、天津、江苏、浙江等东部省市的城镇化率已经超过了70%,已经有8.3亿人居住在城市或者城镇,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是否已经进入后半程? 从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来看,城市化率的及格线一般认为是75%,据此测算,中国未来还将有约2.2亿人将进入城市生活,但总体来看快速城镇化的高峰已经过去,曾经的主要支柱产业——房地产业已经进入了平稳发展阶段,这个曾经带动钢铁、水泥和其他建材以及家电和装饰装潢等一系列产业发展的重要火车头正在减速。 三、全球化的和谐红利渐行渐远 中国企业快速成长的第三部电梯,是全球化带来的红利。中国的经济起飞始于改革和对外开放,尤其是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进一步融入国际市场之后,中国的制造业产品像潮水般涌向世界的各个角落。全球化带来了中国对外贸易和加工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年,按人民币计价,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782倍,年均增速达18.6%;按美元计价,进出口总额增长198倍,年均增速达14.5%。 然而,从2015年中国贸易顺差创下5500亿美元新高以后,就开始逐渐减低,这是全球制造业产能过剩以及中国制造业的体量和发展阶段所决定的。即便没有贸易战和肺炎疫情的影响,未来五到十年中国的经常项目顺差仍将逐年递减,预计在2030年前后基本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从贸易顺差向贸易平衡的长期转变过程中,净出口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将持续降低,这也是近期中国高层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外双循环格局”的国际背景。与此同时,随着中国技术进步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中国的外源性技术供给将明显减少,中国能够获得的全球化和谐红利正在递减。 四、增长结构越来越不平衡 企业家感觉生意越来越难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经济增长机会越来越不平衡。 从美国的情况来看,过去几十年,IT、媒体、娱乐、生物医药等新产业快速增长,而汽车、钢铁等传统产业则陷入衰退;从地域分布上,美国经济快速增长主要发生在东西海岸,如东海岸的纽约、波士顿,西海岸的硅谷、洛杉矶等少数城市和新泽西、加州等少数州,原本以工业为主中西部的大量内陆州则陷入长期的增长乏力甚至衰退,曾被称为“汽车城”的底特律甚至陷入整个城市破产的困境;从经济增长的受益人口来看,能够享受新经济增长成果的,主要是在上述地区和产业的高学历、高能力人群,而大量传统产业工人和低学历的劳动者,则很少能参与到上述新经济增长过程中,有的甚至陷入了失业和贫困,一部纪录片《美国工厂》就反映出当通用汽车关闭了俄亥俄州代顿的工厂后当地工人的困难处境。特朗普就是在这种经济增长失衡背景下,靠争取不平衡增长过程中失落的大多数,甚至不惜煽动民粹和分裂,才登上舞台的。 从全球的情况来看也是这样,能够在5G、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的电子信息产业传媒产业、以文化娱乐产业、知识产业、新零售、新金融科技赛道上展开竞争的,毕竟只有少数国家、少数企业,而大量国家、大多数传统企业、大部分人口,只能作为赛事的观众,等待决出胜负后成为新技术、新产品的销售市场。 中国过去四十年的增长体现出较多的普惠性特点,不论是东部沿海还是西部地区、农村还是城市、企业家还是普通工人、快递小哥,都是经济增长的受益者。虽然贫富差距有所扩大,但是并不能改变大部分都是经济增长的受益者这样的事实。然而,近几年来经济增长在产业、地域和人口分布方面的不平衡也越来越明显。 从地域分布上,北上广深等超一线城市成为新经济、新产业和高端人才的聚集地,杭州、成都等新一线城市也正在崛起,而东北、西北和很多内陆城市的传统制造业却在加速衰落。设想一下,每一个城市都培育出字节跳动、拼多多和长鑫存储这样的企业,几乎是不可能的。 2020年肺炎疫情冲击下,传统服务业受冲击严重且恢复缓慢,而以非接触经济、线上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却蓬勃发展。这虽然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必然规律,但毕竟从就业和受益人口等方面与改革开放前四十年的增长普惠性有所不同。 如果快速工业化、快速城镇化时代那种各地区、各行业、各阶层都受益的普惠性增长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新经济引领不平衡增长模式,那就注定只有少数行业、少数企业和少数人能够搭乘新的电梯,这样长期增长不平衡带来的转型冲击不容忽视。 网络上有这样一个段子:有几个人坐电梯,一个人在电梯里原地跑步,有一个人在做俯卧撑,还有一个则不停地用头撞墙……出了电梯,有人问他们是怎么上来的?第一个人说我是跑步上来的;第二个人说我是做俯卧撑上来的,第三个人则说我是用头撞墙上来的……这当然是个笑话,选择坐电梯才是他们能快速上楼的根本原因。然而,如果这部电梯慢了或者停了,怎么办?如果在大楼的别处安装了更快的电梯,我们还傻傻挣扎在原来的电梯上,又会怎样?如果企业家不深刻认识时代的变局,只是埋头做自己的业务而不考虑与时俱进的转型之道,会不会南辕北辙、用力越大反而离目标却越来越远?
美元历史走势有明显的周期性,时间上看自17年初见顶后已在高位徘徊数年,未来可能进入下行阶段? 当前美元快速回落,一方面因为美国疫情高烧不退、赤字飙升、宽松政策持续下经济恢复依旧疲软,且国内政治愈发撕裂,而低位利率和高估值美股也使美元资产吸引力下降;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欧亚地区复苏好于预期,欧盟在财政协同上取得重要突破,美国为压制中国不断挑动双边紧张局势。 展望未来,美元回落的原因多数仍将延续。而当美元走弱时,往往利好黄金和大宗商品,并推高新兴市场资产价格。 美元周期或进入下行阶段 美元历史走势有明显的周期性,时间上当前或进入下行阶段。正如笔者08年在《警惕美元09年反转》一文中所提,美元走势具有一定周期性。70年代浮动汇率施行以来,美元走势主要经历了三轮周期,每轮约长15年,且峰值和谷值逐步降低。最近的第三轮自08年见底并在低位震荡至11年后,已延续了近10年的较为强势的走势,17年见顶后持续在高位徘徊,从时间和近期美元快速回落的情况来看,美元或已进入新一轮周期的下行阶段。 图表 1 美元指数周期性变化和主要影响事件 资料来源:Wind, 京东数字科技 避险式上涨后,往往伴随快速回落。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甚至包括08年9月美元流动性危机,都出现了美元避险式上涨,并伴随一轮明显下行。今年3月因疫情导致各资产暴跌,引发短期美元流动性危机,美元指数最高升至103,随后自5月25日随着美国弗洛伊德事件、疫情二度爆发、以及欧盟达成复苏基金等,美元连续快速回落,截至7月30日最低触及92.63,这与此前也较为相似。 图表 2 美元指数今年以来走势和主要事件(截至7月30日收盘) 资料来源:Wind,京东数字科技 当前美元的走弱,主要是因为在政治稳定、经济增长、货币政策、美元资产、国际环境上均出现了不利变化。在美国国内,疫情高烧不退、宽松政策持续下经济恢复依旧疲软,赤字飙升对宽松货币更加依赖,“弗洛伊德事件”加剧种族对立和政治撕裂,且压在低位的利率和估值吹起的美股也使美元资产吸引力下降;在国际,欧亚多数地区复苏好于预期,欧盟在财政协同上取得重要突破,美国为压制中国则不断挑动双边紧张局势。此消彼长之下,美元持续走弱。 美国国内方面: 疫情控制不利,经济恢复疲软。6月开始美国新增感染病例快速上升,日新增逼近8万,与3月高点相比翻倍。美国疫情形势近乎失控,与欧亚大部分地区快速回落的曲线相去甚远。疫情影响下多州暂停经济重启,市场预期美国经济复苏将受到打击, 美初请失业金人数自4月快速回落后6月中下旬开始持平在130万左右,而7月中下旬该数字超预期回升至140万上方。与此同时,美股涨势暂停,美元开始回落。当前世界经济的恢复主要取决于疫情的控制,疫情控制不利、美国经济恢复也必然疲软,美国2季度GDP环比下降32.9%,7月MSCI自78.1回落至73.2,IMF将美国2021年增长预期由4.7%下调至4.5%。 图表 3 6月美国疫情再度扩大 图表 4 7月美国失业人数显回弹迹象 资料来源:Wind、京东数字科技 赤字飙升,对宽松货币更加依赖。美国财政赤字不断上升,需要维持低利率和美联储的国债购买支撑。疫前美国联邦政府赤字水平已经快速增长,而为了应对疫情,更多援助计划促使联邦赤字加速飙升,5月赤字4240亿美元,6月更是达到8640亿美元,而6月收入仅为2420亿美元,过去12个月联邦赤字水平已经十分接近其收入,即“挣一份花两份”。为弥补财政开支、并支持企业流动性,美联储不断买入美债等资产,其资产负债表在3个月内从3.8万亿飙升至7.1万亿;此外美联储还对美债利率进行预期指导、认为当前低利率将至少持续至2022年。 图表 5 美国财政支出飙升、收入减少,赤字缺口快速扩大 资料来源:Wind,京东数字科技 虽然美联储近期暂缓扩表,但也只是暂时现象。由于流动性问题已去,大量6月到期的央行互换和回购并未续作,使联储短暂缩表;但新一轮超万亿救济计划已即将推出;且年低前,以短期国库券为主每月都有近千亿美债到期,伴随着大量政府融资,美联储将不得不继续扩表买入,以避免流动性收紧的冲击。 图表 6 美联储大量买入美国国债、MBS等快速扩表,6月因央行互换和回购减少短暂收缩 资料来源:Wind,京东数字科技 “弗洛伊德事件”加剧种族对立和政治撕裂。从时间来看,弗洛伊德事件是点燃近期美元下挫行情的导火索,其拨开了美国社会深埋的“种族主义”伤疤,激发少数族裔和白人中下层的对抗情绪,在大选年催化下进一步分化民主共和两党的中间层,使美国政治撕裂进一步扩大,对社会造成直接影响并埋下未来不稳定的种子。此外,事件造成的人群聚集还间接促成了美国疫情的再次爆发蔓延。 低位利率和高估值美股,使美元资产吸引力下降。在疫情、逆全球化、民主党上调企业所得税预期的影响下,美企业盈利能力正面临挑战,加上美联储预期指引,即使近期通胀预期快速回升,美债利率也一直爬在低位。与之相对,欧洲复苏的迹象更为明显,美德利差、美日利差都在持续回落。股票方面,与欧洲股指明显低于疫前不同,依托放水的标普500等主要股指强势反弹,估值触历史高位,高处之寒胜于其他各国。美元资产吸引力下滑,影响市场对美元的偏好。 图表 7 美德、美日国债利差快速回落 图表 8 息差和汇率呈同向关系 资料来源:Wind,京东数字科技 图表 9 美股估值达历史高位 资料来源:Wind,京东数字科技 国际方面: 欧亚多数地区复苏超出预期。欧亚多数地区在疫情控制上都表现不错,经济恢复得以支撑。从OECD综合领先指数来看,欧元区恢复速度较快,日本受到的影响较小,中国已快速恢复至疫前水平,均明显强于美国。欧盟7月制造业PMI51.1,服务业PMI55.1,连续第三个月快速回升,景气度继续恢复。 欧盟财政协同出现突破,复苏基金被给予厚望。上周欧盟就7500亿复苏基金达成一致后,欧盟解体风险显著下降,欧盟 “财政联盟”出现曙光,加之复苏基金本身对经济的带动意义,推动欧元兑美元快速上涨。欧盟建立之初并未建立“财政联盟”,货币财政无法协同一直制约欧盟发展、并潜藏解体风险,例如2010年欧债危机和2016年英国脱欧。欧盟复苏基金是欧盟共同债务,其中3900亿以援助形式发放,这意味着欧洲向财政一体化上做出了重要突破,欧盟更加团结、经济前景也更为乐观,这对欧元构成支撑,并使美元走弱。 美国为压制中国不断挑动紧张局势。美国对中国压制战略意图已十分明显,加之来自拜登的竞选压力越来越大,特朗普迫切转移焦点、提升自己强硬形象,其政府近期不断升级对中国的打压。美中紧张关系升级使两国资产不确定性上升,但这种地缘风险在地理上并不对称,欧洲等国影响较小,使投资者重新审视风险,降低美元配置。 展望未来,下行原因多数延续,美元弱势走势或仍将持续。 此前美元下行的原因多数仍将延续。美国疫情虽然边际有所改善,但回落缓慢,疫情仍十分严重。第二轮救助计划基本已定,新一轮宽松正在路上。美债低利率和美股高估值短期内难有变化。特别的,因为应对疫情失败,特朗普的竞选支持率明显落后,未来特朗普政府很可能会采取包括升级对中国压制等加剧波动的措施来争取选民,使美国国内和国际政治不确定性上升,市场一直押注VIX在9到10月大幅上升也隐含了对此的担忧。 图表 10 美国大选民调情况(2019年9月至今,蓝色为支持拜登,红色为支持特朗普) 资料来源:Wikipedia,京东数字科技 市场交投偏空,尚未出现见底信号。ICE美元指数非商持仓较美元指数略有领先,而当前该持仓回落负区间后、尚未出现拐头的见底信号。 图表 11 ICE非商净持仓略领先于美元指数 资料来源:Wind,京东数字科技 必须注意的是,美欧疫情表现、经济恢复和货币政策等方面均存在不确定性。美国疫情未来会否加速改善,新一轮救助计划将对美国经济带来何种影响,其复苏程度会否超越欧洲,这些尚难估计。而在欧洲,近期新增病例也有所回升,且为配合复苏计欧央行近期快速扩表,两大经济体宽松的相对速度也有待观察。 图表 12 美欧日GDP增速对比 资料来源:Wind,京东数字科技 美元走弱,利好黄金和大宗商品,并推高新兴市场资产价格 美元走弱利好黄金。美元是黄金的主要计价货币,且美元走弱的深层因素也多是激发黄金大涨的主要因素,美元走弱往往伴随金银价格的抬升。 图表 13 美元下行,金价通常走高 资料来源:Wind,京东数字科技 美元走弱利好大宗商品。美元贬值也是导致大宗商品价格飙升的重要因素。除了供给紧张、需求恢复的基本因素外,弱美元导致大量资金流入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市场,推高大宗商品价格。目前油价已回升至约每桶40美元,铜价快速反弹至6500美元的今年新高,其它大宗商品价格也在开始回升。 图表 14 美元与大宗商品价格呈反向关系 资料来源:Wind,京东数字科技 美元流入新兴市场,推高其资产价格。美元汇率变化是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风向标,当美元出现贬值时,通常会有更多资金流向新兴市场,在拉动投资促进企业盈利的同时,也会抬高当地资产价格,后期甚至可能使其经济过热并形成资产价格泡沫。 图表 15 当美元宽松并流入新兴市场,新兴市场股市明显强于发达国家 资料来源:Wind,京东数字科技
作为香港市场上唯一一家以电动汽车充电设备为主的公司——泰坦能源技术,其也是国内最早一家进入充电设备及运营服务行业并深耕这一专业技术领域逾15年的领先者。因此,泰坦能源技术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港股市场中为数不多完全符合国家“新基建”大方向的标的股之一。 疫情之后,国内的社会和经济活动亦开始恢复正常,经济复苏态势更在“新基建”加速落地的支持下越发显著,这意味着,有些行业及行业的领先公司有机会在这一新背景下,在2020年得到了逆势成长的机会,泰坦能源技术正是这样的佼佼者。 直流电源系列产品新中标合共近2000万,厚积薄发的泰坦把握住了“新基建”风口 日前,在国家电网浙江省公司、河南省公司的物资集中采购招标中,泰坦能源技术旗下珠海泰坦科技股份(以下简称“泰坦科技”)凭借良好的品牌效应及产品质量,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其直流电源系列产品再次成功中标!仅近一周内,新中标金额合计则近2000万元,其中,浙江省约300余万元,河南省约1600余万元。 据了解,泰坦科技多年来一直为国家电网公司的主流设备供应商。2020年以来公司克服新冠疫情的不利影响,泰坦的直流电源产品已经成功中标国网江西、重庆、河北、四川、天津、福建、湖南、陕西、浙江、河南等省市级公司物资招标采购项目,取得了产品销售的快速增长,实乃公司品牌、质量、技术和服务等全方位得到客户多年认可,厚积薄发所致。 财报数据显示,泰坦的直流电源系统(电力直流产品)在2019年实现收入占整体营收约44.2%,毛利贡献约为38%,为其驱动公司业务规模取得持续成长的支柱型业务,如今泰坦的直流电源产品更乘着“新基建”东风,再次成功斩获订单,为公司2020年取得新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泰坦所涉及业务还包括电动汽车充换电设备的技术开发、产品研制及现场应用,并逐步形成了交直流充电桩、分箱式充电系统、数字化模块、整车式充电系统、单机大功率充电系统等产品,以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设备生产的需要以及充电桩运营和平台解决方案的产业链一体化的公司。由此可见,泰坦在充电桩产业链的全面性战略布局,以及在产品、技术、服务、系统、创新等多个领域的领先性,完全能够支撑公司在“新基建”浪潮中最大限度地把握住历史性机遇。 新产品成功投入市场,专业好评如潮的背后是核心竞争力的持续提升 除了持续斩获新订单及客户之外,2020年泰坦能源技术的逆势发展还可充分体现在其新产品的突破上。 日前,泰坦能源技术旗下珠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产品——电压暂降快速治理AVC产品成功投入市场,并在应用环境中取得良好效果,获得央企用户的好评。 近年来由于电网地电压暂降问题备受关注,已经成为行业痛点。据公开资料记载,由于电能质量事故,全世界每年造成地损失已高达几千亿美元之巨,其中约80%的损失是由于供电电源电压暂降或短时停电(≤1min)所引起的。泰坦电压暂降快速治理解决方案及其电压暂降快速治理AVC产品应运而生,恰逢其时。 泰坦基于“在事故发生前,保障对电压敏感负荷的供电连续性”这一宗旨,根据负荷对电网供电的敏感性,将敏感负荷和非敏感负荷配电分开布置,成功的研发出响应时间小于5mS的基于机械式快速开关的“双电源快速切换装置DSP”和“有源电压暂降快速治理装置AVC”设备,解决企业AC400V及以上电压等级引起的的电压暂降问题。 据悉,泰坦的电压暂降快速治理AVC产品,主要应用于石化、半导体、制药、纺织、装备制造业、机场及大型公共场合高压气体放电照明灯等领域,为上述领域客户的敏感设备在面临电压暂降时,提供快速、安全、可靠、低成本的直流解决方案。不少业内人士指出,该产品应用领域广泛,预期可拥有巨大的市场前景。而该产品的成功推出,将进一步令到泰坦科技的销售领域得以拓展,从而提升泰坦综合竞争优势。 同时,该产品的核心技术,与泰坦目前已经拥有的电力电子、自动控制、软件等技术互为补充、完善,构成了泰坦更为全面的技术蓝图,为泰坦快速进入智能电网、储能、微网等智慧能源领域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新基建投资的拉动将不断加速和改变综合能源服务市场。当前,能源产业正在走向大能源时代,以综合能源服务为代表的新业态正在革新传统的能源体系,而绝大多数的基建项目都需要能源配套设施的建设,由此可以确定,新的基建投资的背后必然将拉动对新的智慧型、综合型能源服务需求增长,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智慧能源服务和技术提供商的泰坦能源技术,必定大有可为,而在2020年实现逆势成长和持续以技术驱动的质变、裂变,将成为泰坦能源技术在未来快速在这一万亿规模市场空间中占据一席之地深深地打下了基础,2020年注定成为公司成长生涯中最不可或缺的一年,我们期待公司有着很多的出色变化。
6月23日晚,隆华科技发布公告,预计2020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991.28万元至1.17亿元,同比增长20%至40%。 隆华科技表示,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与上年同期相比仍然保持了稳步快速发展,尤其是新材料业务板块取得了更快速增长。 其中,靶材及超高温特种功能材料领域,公司靶材业务加快了替代进口进程,尤其是宽幅钼靶材、高世代线ITO靶材市场份额大幅提升,成为业绩新的增长点;超高温特种功能材料加大在MoCVD及相关半导体设备、光伏太阳能等领域的技术营销,钨钼深加工组件等产品也不断加快进口替代进程。 在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领域,虽然受到新冠疫情影响较大,但随着军工型号任务定型并逐步量产,公司PMI泡沫、舰船用复合材料等产品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此外,随着国家对轨道交通的持续投入和发展,公司减隔振链接系列产品、复合轨枕产品规模化应用于地铁、铁路等轨道交通领域,市场份额逐步提升。PVC泡沫产品陆续通过多家客户的测试认证及审核,目前意向订单饱满,预计下半年能够开始批量供货。 此外,公司参股投资的莫来石颗粒捕集系统载体材料项目进展顺利,已于第一季度实现了部分投资收益。(王乔琪)
11月4日消息,银行板块快速拉升,兴业银行涨3%,常熟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平安银行等跟涨。